登陆注册
32376700000039

第39章 腥臊动缁尘(三)

永安门

李泰正带着他的卫队要过去。

“站住!”门司的黄衣小吏挎横刀挡住了去路。

“大胆,你没不睁开狗眼看看这是谁,你就敢拦?”走在前面的两个侍卫早抡起了鞭子。不过他们却不敢抡下去。

门司后站出来一个人,全身明光铠甲,手里拿一把带有黄色流苏的仪刀。

“李司宪。”那侍卫慌忙闪到了一边。

李泰问明了情况也下了乘舆。

李大亮上前一拜道:“殿下大安,奉陛下旨意,特招殿下答对。”

李泰一听笑了,对侍卫们一摆手:“没什么要紧。你们在这里等候吧。”

一个小黄门过了来,把李泰带了进去。

“不对啊,这不是去太极殿的路啊?”李泰显然察觉出一丝不对劲。

“陛下在北苑观兵马操习。”小黄门说道。

李泰点了点头,新罗女王金德善去世,其妹金真善即位,高句丽的大权臣盖苏泉文跟百济的扶余义慈勾结趁机吞并新罗,新罗金氏向唐朝求救。皇帝观兵也不奇怪。

北苑鸣曲阁,李泰等候着皇帝的接见。等了两个时辰,却不见皇帝到来。

“殿下,请您等一下,陛下马上就来了。”一个守阁子的老太监说道,

李泰有些不耐烦:“你快去禀告陛下,说李泰侯见。”

老太监点了点头,步履蹒跚地就去“禀告”去了。

李泰在阁子里等得起火,不过他又不好表现出来,免得到时候自己的太子丢了可是很不划算的。

脚步声响起,门开了不是三卫而左右武威卫中的龙骧军。

“龙骧军左厢指挥使王宁道拜见殿下,奉敕命保护殿下。”一个黑壮的汉子走了进来。

“龙骧军?”李泰也不是不熟悉皇宫中的规矩,这样的“杂牌子”属于皇宫外围,怎么跑来保护他的安全而不是东宫率卫。一股子不祥的感觉涌上了李泰的心里。

本来李泰要大声咆哮,但是他心里明白那会有什么后果,黯然地坐了下来接受“保护”。

两仪殿

李治还是第一次上大朝会。

大朝会显得非常庄重,大臣们都在脑袋上扣上了乌纱笼冠,穿着宽绰的公服。文武两班分列两边,各自雁列为三排,凡在京五品以上都要参加大朝会,也叫“全代会”。前面一排基本上都着紫衣,末尾有几个穿绿衣的御史,是为殿中御史。

文班为首的房乔,武班第一是长孙无忌。

自隋唐来,“三独坐”地位超然,在三公之上的三师甚至可以坐在皇帝身旁,而不用对皇帝致礼。不过有唐一代,无论多大的功劳,还没有一个活人担任过“太师”“太傅”和“太保”。当然晚唐那些“检校太保”、“检校太尉”之类,未免是烂大街的东西,已经不值钱了。

房老头后面是萧老头,而萧老头身后是新任吏部尚书张俭,张俭后面才是中书令岑文本、侍中(门下省长官)高士廉,然后才是御史大夫、兵部尚书、民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和工部尚书,九卿二十四司。

武将按照十六卫将军的秩序,十六位大将军,各自有两位上将军、两位中郎将,加上京畿一道的各折冲府秩序分明。最后排是回京的外地官员,只要级别到了五品也是要参加的,以备皇帝垂问。

李治并没站在朝班内,而是在后殿屏风后面“听政”。

透过薄绢屏风,和淡黄色的帷帐,李治看到了太宗那宽阔的背影。唐朝因为设榻而坐,皇帝的丹墀并不是很高,皇帝唯一特殊的地方就是御座后加了背靠,两班千牛卫瞪圆了眼珠子看着殿上的每一个人,手里的千牛刀随时准备拔出来,分别立于皇帝两边。

对于这次特殊的召见李治心里自然是有谱的,但是却又担心,毕竟做为一个穿越者,这个时代已经发生一些奇妙的变化,而那些大大小小的“蝴蝶”会不会凝聚成为改变历史的大风暴呢,这点李治自己不能肯定,他希望历史还是依照原来的进程,这样对于他来说是有利的。

怀着忐忑的心情,李治在帷幕后面听着太宗亲口裁决一些事情。其实小的事情基本上在尚书左右丞那里就解决了,总理一级的大臣是解决很重要的事务,而皇帝大朝会当面解决的事情并不多,只有个别的极其重大的事情才会拿出来听取各位的意见,比如立太子。

然后是皇帝接见五品的外放官员,便是所谓的陛辞,勉励的话当然说几句。唐朝做官,在贞观朝那是看政绩的,每年地方官员都要被考核,连续三年得中下以下的等级的话,就会被就地免职。被免职的官员的景遇是很不好了,这个时代政府并没把交通费划入财政预算,官员上任或者解职的差旅费都是自己掏腰包。一旦职务丢了,收入也没有了,有的官员比较穷困只能客居而不能回乡,很多人都死在了异乡。所以唐朝官员大多有“恋阙”的情结,唐诗很多都是反应这些牢骚的。

大朝会要开的时间不一定,而这次朝会注定不寻常,太宗皇帝让各位臣子下去休息准备吃小食(政府提供),而留下了几位大臣。

“我有三个儿子和一兄弟,为了这些牵挂我才没有追随(先帝)而去。”太宗说完,就要把头往胡床上碰,长孙无忌赶忙上前抱住皇帝的腰。太宗又抽出自己的佩刀要抹脖子。这个就是砸缸爷爷绘声绘色地描绘的“自杀秀”。虽然有点秀,但是多少也包含了太宗无奈的心情。

李治也不在坐了,急忙从屏风后面跑了出来,酝酿已久的情绪爆发了,眼角含泪拖住太宗的脚:“父皇,您乃是万乘之尊,不能舍弃国家和天下臣民而去啊。”说着哭着闹着,长孙无忌也出言开导。

一边的李世勣看不明白皇帝爷们两个在闹哪出,不过也不敢怠慢,一个劲地劝慰,房乔和皇帝的关系近,也参加到拉人劝架的队伍:“陛下你有什么话好好说啊,这算怎么回事啊?”

禇遂良急忙把太宗的刀抢了过来交给了李治,而李治则叫来千牛卫让他们把刀带下去。

太宗也不再自杀了,他拉过李治说道:“我准备立赵王为太子,你们看如何?”

长孙无忌立刻开口说道:“我们一定遵照陛下的意思,谁要是有不同的意见,请让他试一下老臣的刀是否锋利。”说话间,殿上的武士做准备出击状。

房、李二人都是人精,哪里看不出蹊跷来,急忙表态,这皇帝和长孙无忌演双簧,他们又不是第一次看到,只不过这次更加“精彩”而已。

太宗对李治说:“你舅许你了,还不拜谢。”

李治心中大喜,这个时候却是不能表现出来,而是装着非常惶恐的样子对长孙无忌等拜倒。长孙无忌急忙把李治拉了起来。

“我还是担心啊,不知道外面那些大臣怎么看啊?”太宗问道。

长孙无忌高声说道:“赵王仁孝天下闻名,大臣们都是衷心拥护的,请陛下把大臣们召集起来询问就知道了,如果我所说有错,那么请皇帝陛下治长孙无忌的罪。”

禇遂良急忙跟紧:“臣原与司徒一起保赵王。”

房、李二互相看了看也跟着说道:“臣等愿保赵王。”

“好!”太宗拉着李治的手说道,“列位臣工和朕一起去太极殿。”

《清平》和《采次》奏起,皇帝换了大公服在明堂——太极殿召开大典。在京从六品以上含从六品全部到会。

唐朝大冕是没有旒(也就是没有掉的那些珠串),衮服还是以上玄下黄,正应“天玄地黄”,而不是后世电视电影里的“黄金圣斗衣”。各位大臣也换了梁冠,李治虽然没加元服,但是还是戴上了赤金龙簪,只是垂下了两束垂髫,毕竟他才刚刚十五岁(虚岁)。

太宗说道:“承乾悖逆,李泰性格凶狠,我都不打算立为太子。现在我准备在我的儿子里选择一个人作为太子,你们看谁合适呢?”

只要眼睛不瞎,脑子不糊涂,皇帝把话都说道这个份上了,就差明说:“偶要立赵王。”了。

长孙无忌等几位大佬立刻出班奏对:“赵王仁孝,有大德,当为太子。”

大佬一表态,下面的马崽争先恐后,生怕比别人慢了一步。一时间歌颂赵王的马屁飞上了天。皇帝点了点头,王牛儿连忙发出喉咙里最强的音调:“制曰可!”

“万岁!”群臣舞蹈山呼。

两天后,皇帝亲自登上承天门城楼(皇城的正大门,相当于今天故宫的天安门),向天下臣民公布册立太子李治的消息,并赏赐全长安百姓米酒和肉,全城庆祝三天,公务员半休。

李治激动地穿上了赭黄龙袍,头戴赤紴,参加在太庙举行的册立大典。

至此太宗皇帝终于是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

英国公府

李世勣自从参加完册立太子的大典后就感觉不舒服,回到家里后就病倒了。

太宗忙派了医官来看,却是没什么用。

正着急,却有一个头发花白的道士倒骑着驴子在府邸前做歌:“富贵若浮云,名利浸肌骨。莫若捧黄庭,松前赏风露。”把个道情打得响。

“真人,你去别处吧,主人病未愈,莫弄耍子。”家人被这道士的行为吓了一跳。

这道士一笑:“今日特为贵主人的病而来。”下了驴来,只见他一手把那驴托了起来一摔,驴倒在地上,却不叫唤,只见他如折纸样一折几下,就把那硕大的毛驴折成一小团,放进了宽大的袖摆里。

“神仙到了!”家人吃了一唬,连忙把道士请了进去。

那道士也不谦虚进入了李世勣的房间,也不多问,把了一下脉,取出个葫芦倒了几粒黑色的药丸。顿时清香扑鼻,李家人大奇怪。李世勣被扶起来喝了下去,就地吐了一阵子,吐出两团血肉来。

“国公乃是长年淤伤,导致血脉不畅通,又受了点风寒。”那道士说道,“刚才乃是猛药去了那恶障,却没理清根本。这里有个方子可根除其症状。”吩咐拿了纸笔来,写了些字来。

李世勣的病情逐渐好转了起来,但是那方子却让李家人着急。

原来这引子里有一味“龙须”,却是找遍了长安也找不到这药。

家人忙来问那道士,那道士哈哈一笑:“可问道于御史某公。”

于是李家人就去请教。

那人沉吟道:“龙者,至阳至大,今国家之最尊莫过于陛下。龙须者,陛下之须也。”

李家人一听脑壳发晕。

扯皇帝的胡子,那可是“大不敬”啊,虽然唐朝并没有这一条,但是皇帝的身体神圣不可侵犯,更别说要拔皇帝的胡子了。这显然是很犯忌讳的事情。

太宗听说了后,并没不高兴,而是主动把自己的胡子剪了一些:“能救活我的大将军,我的胡子又算什么呢?”

李世勣一听皇帝剪了胡子给他当药,一惊之下,出了身冷汗,病也就好了。不顾家里的人劝阻,自己就去给皇帝磕头:“陛下不惜损伤御体来挽救我的命,让世勣怎么说好呢?”

“没什么,只要你忠心国家,保卫太子,朕就安心了。”皇帝说道,笑呵呵地把他拉了起来。

李世勣从皇宫出来回到了府邸,却有家人来告那道士走了,留下一简书信,落款却是“恒山果道人致。”

李世勣却想起了那年自己曾经在突厥人手里救过一个老道士,却原来是这个人。

————————————————————————————————————————

感冒了,勉强赶几千字吧。没心情查资料,写得有点粗,大家见谅。

同类推荐
  • 图说中国通史-先秦卷

    图说中国通史-先秦卷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开端,这一时期包括史前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几个历史阶段。从距今170万年到公元前21世纪,是史前时期,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原始社会时期,其中包括从猿逐步向人过渡的原始群阶段、氏族公社阶段。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骨和遗物是距今170万年以前元谋人,此后,北京人、山顶洞人、丁村人、马坝人,构成了从猿向人进化这一历史过程的几个重要的环节。
  • 贞观萌国公

    贞观萌国公

    作为混混,最会审时度势,察言观色,一朝穿越,为了讨口饭吃在帝王面前装傻卖萌,没想到竟混得风生水起。满朝文武谁不知道傻儿是个福将,最得皇帝信任。
  • 空间之门——军火商

    空间之门——军火商

    故事发生在1998年一个小镇上~一个孤儿成为空间之门的发现者为了曾经的历史,毅然跨入平行空间但是个人的力量到底能有多大呢!为了曾经的历史,他做起了军火商人贩卖一切可能的战略物资。利用空间之门的便利,以及先进的科技制造技术。他能在那个年代无往不利吗?我们拭目已待..........***************************************致歉声明:因为生病肺炎住院,所以严重违背了一天两章更新的约定,所以在此给各位关心偶的读者道歉,因为隔离所以没办法来写声明。希望大家能理解,偶这人JJ虽然不是很大,但决不会割掉的。对性福生活还是蛮期盼滴!!——哈里路呀
  • 桃花源圣地

    桃花源圣地

    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武陵人如何误入桃花源,为何出来后处处标记,却找不到桃花源?刘科达回乡查找母亲死因,意外发现桃花源的秘密,并和野娃和强子误打误撞闯入桃花源,有啼笑皆非、也有惊险探险,且看他们揭开桃花源神秘面纱……
  • 魏晋风流十讲

    魏晋风流十讲

    本书以十讲之篇章,通过上百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对《世说新语》这部奇书所再现的魏晋时期的奇风异俗、奇人异事,进行了生动的现代解读,视角新颖,见解独到。一卷在手,王谢旧事,尽收眼底;古风今韵,如月入怀。
热门推荐
  • 他她的日常

    他她的日常

    百无聊赖的宇终于迎来了高中,只是他好像遇到一个奇怪的人
  • 重生娱乐圈无敌

    重生娱乐圈无敌

    主角重生平行世界称霸娱乐圈从此无敌再无对手
  • 以身试爱:杠上落魄王爷

    以身试爱:杠上落魄王爷

    精英女特工钟灵萱意外穿越成尚书令家的庶女小七,根据穿越黄金定律,一场潜藏阴谋的婚礼正在等着她。果然,天上掉下来的不是馅饼,是陷阱。堂堂明王,不过是马上要见阎王的反贼,她才不要做待宰的羔羊,她要爆发。正发飙间,明王大人忽然懒腰将她抱起,“爱妃,为夫该为你暖床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法澜澄禅师语录

    法澜澄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先生的家书

    大先生的家书

    本书精选胡适等中外名人大家的“教子家书”,并依内容分为“生活、处世、修身、治学”四个篇章。书中既有大师亲子间的别样温情,又有对孩子成长的谆谆教诲;既可视作美文来欣赏品味,又可视作教子范本来效仿。对于孩子而言,这本书将除了父母、老师之外的人生的第三个导师带到了他们身边。通过阅读这本书,他们可以更近距离地接触到在各个领域卓有成就的智者,聆听大师对子女的谆谆教诲,从中汲取到很多的人生的智慧。对于父母而言,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教子参考书。这些名人大家之所以被称为“大先生”,是因为他们比普通人更加深刻理解人性和透彻地洞悉人生,他们不仅在各方面拥有更高的智慧,在教育子女上,也往往有非凡的见解和独到的方法。
  • 怒唐

    怒唐

    天佑大唐?我要逆天!圣光之下,荣耀重生!【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本书讨论群:六一六二三八六】
  • 槿遇

    槿遇

    所有的付出也许根本不会有回报,所以,凭什么守护?————————————————不可思议的幸运,难以想象的完美。涅槃重生的凤凰,慈悲为怀的女神。两个强者的命运,难以剪断的丝线。愿此生,再不相见。你不死不灭,永远和霉运相伴,我不愿慈悲守护,不愿再做那黎明的曙光。火和光。火光。
  • 爱情左边还是爱情

    爱情左边还是爱情

    他发现最难的不是去回忆这26年来所走过的人生历程是怎样一步步促成他今天的自我,而是怀着一种崇高的心情去预测26岁以后所有的日子。他仍记得大学里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那堂心理课:那个既矮又胖的教授用了一种诡秘的语气使学生们在自己的草稿纸上画了一条线,并在这条线(学生们的线是长短不一的)的末端标上一个自己所期望存活的年龄,然后进一步怂恿他们按照比例在各自的线上标出现在年龄所处的位置。所有的学生都照着吩咐做了,接着教授让他们记下看到代表着他们生命长度的那条线(注意后来做出的标记前面的线断在整条线中所占的比例)之后的第一感觉。
  • 小镇大人

    小镇大人

    一个从小镇出来的青年,经历了无数的人和事。从无知到认知,从老实到狡猾,最后在各种纷繁的事件中,回归最本质的自己......
  • 不渡往生

    不渡往生

    “楚穆······你怎么变了······”“人都会变······”楚穆淡然道,眸色如水,那抹悲哀的神色转瞬即逝,让人瞧不真切。”那就剩我一个恶人了是吗?“林云墨嘴角牵起一丝笑意,显得愈发讽刺。远山如黛,草木荣华,一切看起来平和得很,像是什么都没发生,像是他本来就是楚穆而不是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