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75100000005

第5章 安史叛乱,大唐国本动摇

安禄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杂种胡人。年轻时投靠幽州(今北京)节度使张守珪,被收为养子。因对时称二蕃的契丹、奚作战有功,加上他善于逢迎和贿赂上级官员,官阶直线上升。

在他百般钻营下,直接和唐玄宗搭上了关系,他向唐玄宗大献媚忠,又拜杨贵妃为母。由此成为天字第一号的宠臣,一身兼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爵封东平郡王。然太子李亨很看不惯他,认为他表面装愚,实际包藏了狼子野心,早晚要成祸害。

天宝十载(752年)二月,玄宗又命安禄山兼任另一要职——河东节度使并出使边镇。天宝十三载(754年)正月,玄宗想让安禄山出任宰相,且已起草了任命的诏书,杨国忠听说之后,害怕威胁到自己的位置,急忙赶去劝阻玄宗:“安禄山目不识丁,虽然有军功,升任宰相也不太合适。如果真的将任命书颁布下去,恐怕边境四夷以后都会轻视朝廷呢!”玄宗听了,觉得言之有理,便改授安禄山为尚书左仆射。安禄山一直向往宰相的位置,现在却落了空;又听说是杨国忠从中作梗,心中十分怨恨。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中,安禄山偷偷与部将严庄、高尚、阿史那承庆等密谋,假称接到皇上的密令,让手下军队入朝讨伐杨国忠。各位将领中,没人敢说半个不字。不久,安禄山调集了浩浩荡荡的十五万兵力,朝南进发。玄宗却是全然不知,且毫不防备。

天宝十五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燕,年号圣武,任命达奚珣为侍中、张通儒为中书令、高尚和严庄为中书侍郎,且分兵四路,威胁大河南北等郡。平原太守颜真卿与常山太守颜杲卿,秣马厉兵,共同抗击安禄山,并先后将安禄山的得力部将段子光、何千年捉住,使一度失守的河北十七郡又相继收复。

不久,安禄山又卷土重来,派出骁将史思明、蔡希德率大兵攻打常山,其时颜杲卿正为长期作战而大力修筑城壕工事,突然间大军兵临城下,也不免着急,急忙派人到太原请求派兵支援。谁知太原尹王承业竟然拥兵不救。颜杲卿势单力孤,坚持抗战几昼夜后败下阵来,连同长史袁履谦一起被擒。二人被送往洛阳后,因拒不投降,被安禄山绑在柱子上残忍砍死。河北各郡再度失陷。

这一时期,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带兵英勇作战,收复云中,又攻下马邑,积极讨伐叛贼。之后,玄宗想要攻取洛阳,郭子仪便向玄宗推荐了兵马使李光弼,说此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玄宗于是授予其河东节度使一职。李光弼出兵常山,先将负责守城的安禄山部将安思义擒住,经过一阵激战,又将前来支援的史思明打败。之后,郭子仪和李光弼两军联手,在嘉山一战中杀敌四万余人,俘虏一千多人,一时唐军大振。

安禄山听到各处警情,十分惊惶,便将高尚和严庄召来,怨道:“你们让我造反,认为万无一失,现在我们被卡在潼关,要进一步都很困难。北部又全被对方占据,想退回去也不行,这能说是万全之策吗?”

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被拜为兵马副元帅,两度击退安禄山的叛军。他打算在坚守潼关的前提下,多多筹集兵粮,等到将叛军拖得疲惫不堪时再出兵攻打。因为叛军远道而来,其计策无非是速战取胜,而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正好养精蓄锐。然而杨国忠却担心将来哥舒翰的势力过于强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在玄宗面前说哥舒翰如此逗留不前,是坐失军机。这时候,安禄山又故意只在陕西安置几千老弱残兵,想误导哥舒翰鲁莽出兵,以一举消灭。哥舒翰早已将其诡计识破。但玄宗却被杨国忠一再怂恿,一天之内就派了三个使者催促哥舒翰出兵。哥舒翰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奉命出兵,出兵之前竟痛哭失声,害得全军丧胆、士气低落。天宝十五载六月,哥舒翰与安禄山部将崔乾佑战于灵宝,大败,死者十有八九。乾佑随即攻陷潼关。哥舒翰在部下火拔归仁连劝带迫,万般无奈之下,投降了安禄山。

安禄山让崔乾佑留守潼关,又督促孙孝哲、安神威等西攻长安。

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听说潼关局势紧急时,就带着贵妃及皇子皇孙,还有杨国忠兄妹及各位大臣,从延秋门悄然而出,径直向西去了。

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九月,郭子仪率军收复长安,旋又收复东都。安庆绪退守邺郡(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干元元年(758年)九月,肃宗调遣朔方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兵六十万,进讨安庆绪。十月,唐军进围邺城。

干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北)自称大圣燕王。于此之际,他虽仍名为燕臣,实已自成体系。称王之后,他用五万精兵,与六十万唐军展开了一场大决战,因突起大风,飞沙走石,双方都受到了惨重的损失。旋即,他兵进邺城南郊。日暮途穷的安庆绪,为取得史思明的支持,不得已对他上表称臣。史思明诱以互结兄弟之国,将安庆绪骗至其营杀死又兼并了安庆绪之众后,返回范阳自称大燕皇帝,改元顺天,将范阳定为燕京。

在大燕从安家王朝变为史家王朝后,有不凡军事才干的史思明,以自己的构想,再度南下发展。他渡过黄河,连下汴州(今河南开封)、郑州(今属河南),攻克了洛阳,出兵向陕州经营。

史思明虽精于军事,但因残忍好杀,使得部下多有寒心。他先立了长子史朝义为太子,立后又欲以少子史朝清取而代之,并密谋诛杀史朝义:史朝义的性情较为谦谨,很是爱惜将士,故颇得人心。拥护史朝义的力量捷足先登,于上元二年(761年)杀死了史思明,在洛阳拥立史朝义为帝。

史朝义登位后,由于在范阳诛杀史朝清母子,导致了内部互相大残杀,使范阳陷入了长期的混乱,先后死了数千人,从而严重地自损了叛军的实力。各路节度使各自为政,对史朝义仅剩下名义上的隶属关系。叛军尽管地跨河北、河南,实则已经分崩离析,一蹶不振了。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肃宗病重弥留,张皇后与越王李系谋诛专权宦官李辅国,事泄被杀,肃宗薨。太子李豫即位,是为代宗。同年十月,代宗以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统领诸道唐军和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北逃范阳。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逃至广阳(今河北房山东北)附近,众叛亲离,自缢而死。其部将相继投降。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至此平息。

安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点:

第一,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此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后来这种状况遍及全国。安史乱起,唐王朝分崩离析,已经没有力量镇压这次叛乱,只好求救于回纥以及由少数民族出身的大将。当史思明之子史朝义从邺城败退时,唐遣铁勒族将领仆固怀恩追击,仆固与唐王朝有矛盾,为了私结党羽,有意将安史旧部力量保存下来,让他们继续控制河北地区,使安史旧将田承嗣据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张忠志(后改名李宝臣)据成德(今河北中部)、李怀仙据幽州(今河北北部),皆领节度使之职。这就是所谓“河北三镇”。三镇逐渐“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赋不入于朝廷”,把地方军事、政治、经济大权皆集于一身,“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以后其他地区,如淄青(今山东淄川、益都一带)李正已,宣武(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李灵曜,淮西李希烈等皆各自割据,不服朝廷管理。这些方镇或“自补官吏,不输王赋”,或“贡献不入于朝廷”,甚至骄横称王称帝,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直到唐亡,这种现象也没有终止。

第二,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反叛,形成唐中叶农民暴动的高潮。安史之乱后,国家掌握的户口大量减少。潼关和虎牢关之间,几百里内,仅有“编户千余”,邓州的方城县,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政府却把负担强加在犹在户籍上的农民,所谓“靡室靡农,皆籍其谷,无衣无褐,亦调其庸”。唐宪宗元和年间,江南八道一百四十万户农民,要负担唐朝八十三万军队的全部粮饷,所以“率以两户资一兵,其他水旱所损,征科妄敛,又在常役之外”。在方镇统治下的人民,也遭受着“暴刑暴赋”,如田承嗣在魏博镇“重加税率”,李质在汴州搞得地区“物力为之损屈”,等等。唐政府和各藩镇的横征暴敛,终于激起了农民的不断武装叛乱,代宗一朝,“群盗蜂轶,连陷县邑”,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发生于宝应元年(762年)的浙东袁晁之乱,同年的浙西方清之乱,以及同期的苏常一带的张度之乱,舒州杨昭之乱,永泰年间(765年)邠州之乱等等。这些叛乱虽说很快就被镇压,但更加削弱了唐朝的力量。

第三,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杜甫有诗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说明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第四,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走廊,安西四镇随之全部丧失。此后,吐蕃进一步深入,唐政权连长安城也保不稳了。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安史之乱是一场典型的叛乱,毫无正义可言,其破坏甚烈,危害甚大。北方大部分地区民户离散,屋舍焚毁,人烟断绝,白骨遍野,千里萧条,以致荆棘丛生,豺狼出没。其摧毁了北方经济的基础,遂使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其归降唐廷的各节度使,肇始了独立与半独立的方镇割据。

安史之乱是野蛮的,其野蛮程度是可以管中窥豹的:连续两次的子杀父,连续三次的臣杀君,足见这个集团泯灭了基本的人性。连起码的人性都不具备,更遑谈什么得民心、得天下。

从开元之治到安史之乱,从大盛世走向大灾难,整个唐朝经历了大喜大悲,整个中国经历了大喜大悲。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向衰的转折点,贻害无穷。一是战乱多年,民生困顿。人丁寥落,经济凋敝,政事不行,民不聊生,整个国家社会文化经济受到重创。二是朝廷日弱,方镇坐大。平乱之后,“武夫战将以功起行阵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藩镇力大势盛,遂成尾大不掉之势;天子力不能制,姑息愈甚,则骄横愈甚,天下分裂于方镇,此则为祸端。三是政治上走向衰败。藩镇的专横搜刮,激起不断的农民暴动,比如黄巢的农民起义。内忧外患,唐王朝的统治渐至崩溃,直到哀帝天祐末(907年),朱温颠覆李唐,进入五代十国的分崩离析丧乱时期。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商人谋国

    三国之商人谋国

    所谓大商谋国,叶晨穿越为三国商贾之家,以商发家,因商贾之人地位低下,不得不勾结张让阉人。招兵买马,训练甲士,北上抗击匈奴,南下争霸天下,收猛将谋臣,遇美人江山。
  • 亘邑风云

    亘邑风云

    从现代人的视角,在尊重历史素材的基础上,对商末社会发展变革进行演绎,以故事的形式来揭示一段神秘的历史。
  • 匪为将

    匪为将

    各国征战不休,庙堂尔虞我诈。抚养赵御长大的师傅临终前让他此生不进天盛国都,逍遥山林也算快活,可赵御去了,天下最繁华也最肮脏的盛都。善与恶,好与坏,成与败,生与死。赵御要去寻找当年的真相,要去讨一个公道,纵然屠尽天下人,也要讨一个公道。赵御本为逍遥山匪,山间盗贼,奈何乱世,想逍遥洒脱却不得。世上文字千千万,唯有情字能杀人。
  • 大明陈於传

    大明陈於传

    我叫陈於,不种马,不断袖,争做大明好丈夫,想和我的宝儿过着平平淡淡的种田生活。可老天偏偏不让我平淡,就让我在历史的洪流里,挣得一些安稳吧!
  • 红楼之诗剑双绝

    红楼之诗剑双绝

    穿越者薛蟠,带着两个漂亮妹妹,在贾家做客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情深,缘浅

    情深,缘浅

    每个人都会遇上这么一个人:你们深爱着彼此,最后却没在一起。因为,你们在错误的时间相遇。在错误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是幸还是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上古世纪之传奇天下

    上古世纪之传奇天下

    在这个洪荒的上古世界,每个人都要战斗,才能获得生。成王败寇,一世传奇,名动天下欢迎加入君莫忧,群号码:424859964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千金复仇来袭

    重生千金复仇来袭

    重生前她是豪门里最苦逼的千金,受尽了后妈和姐姐的欺负,被打,被陷害......重生后她带着前世的仇恨和不甘,立誓要为自己和死去的母亲报仇!不管是恶毒母,还是绿茶婊,她都照收不误,不管是难搞还是不难搞,只要是继姐看上的男人,她照单全抢!所有复仇路上的劲敌,都只配做她脚下的炮灰!
  • 一个打工仔

    一个打工仔

    第一次从山村出来的秦毅来到大城市中打工,保安、厨师、街头卖唱……他都干过,然而他却发现这个城市并不简单。钱不是那么好赚的。随着一个又一个人物的出现,秦毅的平静生活能否继续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是“中华国学经典读本”之一,由孙武编著。《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存最早、最负盛名的古代兵书。《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谋略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