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41700000014

第14章 辨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是中医认识疾病和诊断疾病的方法,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将四诊所收集的病情资料加以综合分析,以判断疾病的原因、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病情的发展趋势等,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为论治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为护理诊断、护理内容的确定提供依据。

中医有很多的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本节主要介绍常用的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脏腑辨证是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病变所在脏腑位置的辨证方法,也是其他各种辨证的基础。

一、八纲辨证

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是医生将四诊所收集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以说明疾病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和病证类别的一种辨证方法。

(一)表里

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一对纲领。表里是相对的概念。一般而言,从病位上来看,皮毛、腠理、经络相对是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内。从病势上看,外感病人中病邪由表入里,是病势递增为重;由里出表,是病势减退为轻。

1.表证表证是六淫邪气由皮毛、口鼻侵入人体肌表所产生的症候,多见于外感疾病的初起阶段,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的特点。表证主要症状有:发热恶寒、舌苔薄白、脉浮,常伴有头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等症状。

2.里证里证是指疾病深入脏腑、气血、骨髓所产生的症候,多见于外感病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疾病之中,具有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病证为主要表现,病情较重,病程较长。多有舌质及舌苔的改变等。

里证成因有三:一为表症不解,病邪入里;二为外邪直中脏腑;三为情志、饮食等损伤脏腑、气血津精受损。

3.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证是指外邪由表入里的过程中,邪正分争,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所表现的症候。具有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症状。此证也称少阳证。

4.表里同病表里同病是指表证和里证同时出现。如患者同时见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等表证,又见腹胀、便秘、小便黄等里证称为表里同病。表里同病,多见于表证未解,邪已入里或是病邪同时侵犯表里。

(二)寒热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阴盛、阳虚表现为寒证;阳盛、阴虚则表现为热证。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即是此意。

1.寒证寒证是感觉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功能活动减退所表现的一类症候。多因外感寒邪,或内伤入病,损伤阳气,或过食生泠,阴寒内盛所致。寒证的主要症状有: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肢冷嗜卧,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

2.热证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机体功能活动亢进的表现的一类症候。多因外感热邪,或素体阳虚,或寒邪入里化热,或情志内伤,郁而化火,或过食辛辣,蓄积为热,而使体内阳热过盛所致。热证的主要症状有:恶热喜凉,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而干,脉数。

3.寒热错杂寒热错杂是指寒证和热证同时并存,主要有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

4.寒热真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疾病的本质与表现不相一致的情况,比如真热假寒和真寒假热证。

(1)真热假寒由于内热过盛,阳气被郁不能外达,会出现一些假寒证,见四肢厥冷、脉沉,但身寒不喜加衣被,脉沉而有力,又有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热象,因此说明内热炽盛,而外呈寒象。

(2)真寒假热由于阴寒内盛而迫阳于外,会出现一些假热证,见身热、面红、口渴、脉大,但身热而欲加衣被,面红而四肢冷,口渴而喜热饮,脉大而无力,又有小便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等寒象,因此说明阴寒内盛是真,外呈热象是假。

(三)虚实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一对纲领,主要反映在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

1.虚证虚证是指人体正气虚弱,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症候,多见于素体虚弱,或后天失调久病所致。虚证又可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

(1)气虚证是指体内元气不足,全身或某一脏腑功能减退所表现的症候,主要以脾、肺、肾三脏元气亏虚为主。气虚症状主要有:语言低微、面白少华,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畏风,舌质淡,脉虚弱等。

(2)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脏腑及组织失其濡养所表现的症候。血虚的症状主要有: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多梦,肢体麻木,妇女可见血经量少甚至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等。

(3)阴虚证是指体内阴液不足,失于濡润,阴不能制阳,导致虚热内生所表现的症候。阴虚的症状主要有:午后潮热,盗汗,颧红,五心烦热,咽干,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4)阳虚证是指机体阳气不足以致生寒,脏腑失于温煦,机能有所减退所表现的症候。阳虚的症状主要有:形寒肢冷,面色晃白,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脉弱等。

2.实证实证是指邪气过盛,体内病理产物蓄积,脏腑功能活动亢盛所表现的症候。实证以邪气充盛,但正气未虚,正邪斗争较为剧烈,从而表现出一系列有余、强烈、停聚的症状特点。实证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形体壮实,声高气粗,精神烦躁,痰涎壅盛,胸胁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厚腻,脉实有力等。

3.虚实夹杂虚实夹杂是指患者同时出现正虚与邪实两方面的病变。有的是虚中夹实,有的是实中夹虚,也有虚实并重之候。

4.虚实转化虚实转化是指虚证和实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实证转化为虚证,多由实证迁延失治或误治,邪气过盛伤正而成;虚证转化为实证,多是由虚证后转化为虚实夹杂之证。

(四)阴阳

阴阳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领。阴阳是八纲的总纲,它概括了其他三对纲领,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因此不管症候多复杂变化,疾病的性质不外阴阳两大类。

1.阴证阴证是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所致的症候。机体反应呈衰退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精神萎靡,倦怠乏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口淡不渴,便溏尿清,舌淡胖嫩,苔白,脉迟弱等。

2.阳证阳证是体内热邪炽盛,或阳气亢盛所致的症候。机体反应呈亢盛的表现。主要症状有:身热面赤,精神烦躁,声高气粗,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洪滑实等。

3.亡阴与亡阳亡阴与亡阳均出现在疾病过程中的危重阶段。一般在高热大汗,剧烈吐泻或失血过多,在致使人体阴液或阳气迅速亡失的情况下出现。

(1)亡阴是指体内阴液大量消耗而表现衰竭的症候,主要可见:汗出而黏,呼吸短促,身热,手足温,烦躁不宁,面色潮红,渴喜冷饮,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等。

(2)亡阳是指体内阳气耗损过度而表现阳气虚脱的症候,主要可见: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逆,神情淡漠,身畏寒,气息微弱,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脉微欲绝等。

二、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在认识到脏腑生理功能、病变特点之上,将四诊所收集的病情资料,结合八纲辨证进行分析归纳,以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正邪盛衰的一种辨证方法,是中医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以脏腑为主对疾病进行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居胸中,为君主之官。主血脉,藏神,开窍于舌,其华在面。手少阴心经其支脉下络小肠,与小肠互为表里。因此,心病的临床症状常有:心悸、怔忡、心痛、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神昏、脉结代或促等症状。小肠具有分清泌浊,化物之功。因此,小肠病变常有小便色质的改变。

1.心血虚证是指由于心血亏虚,心失所养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心悸、头晕、失眠多梦、健忘、面白无华,唇舌色淡、脉细等。本证以心悸、失眠及血虚证为主要辨证依据。

2.心阴虚证是指由于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健忘、颧红、潮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等。本证以悸烦不宁,失眠多梦及阴虚证为辨证依据。

3.心气虚证是指由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心悸、气短、活动时加重、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白等。本证以心悸及气虚证为辨证依据。

4.心阳虚证是指由于心阳虚衰,心失温养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气短、自汗、形寒畏冷、舌淡胖、苔白滑等。本证以心悸怔忡,胸闷或痛及阳虚证为辨证依据。

5.心阳虚脱证是心阳衰极,阳气暴脱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心阳虚的症状外,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脉微欲绝等。本证以心阳虚和亡阳证为辨证依据。

6.心火炽盛是指心火亢盛,灼伤阴血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心胸烦满、失眠、身热、面赤口渴、口舌赤烂疼痛,甚或狂躁谵语、神志不清、舌尖红绛、苔黄、脉数等。本证以神志症状及舌、脉出现火炽盛为辨证依据。

7.心血瘀阻是指由于瘀血、痰浊阻滞心脉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时作时止,舌暗紫或有瘀斑、脉涩结代等。本证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为辨证依据。

8.痰迷心窍是指由痰浊蒙闭心神所表现的症候,又称痰迷心包证。临床常见:面色晦暗、脘闷作恶、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神志痴呆,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痰涎、苔白腻、脉滑等。本证以神志异常和痰浊内盛为辨证依据。

9.痰火扰神是指火热痰浊之邪,侵扰心神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发热、面赤气粗、口苦、便秘尿黄、喉间痰鸣、胸闷,甚则打人毁物、胡言乱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本证以神志异常和痰火内盛为主要辨证依据。

10.瘀阻脑络由于脑为神明之心,故把瘀阻脑络归为心病辨证。本证是指由瘀血犯头,阻滞脑络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头痛、头晕、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健忘、失眠、心悸、面晦不泽,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等。本证以头痛、头晕及瘀血证为辨证依据。

11.小肠实热是指小肠里热炽盛或心火下移小肠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尿血、舌红苔黄、脉数。本证以心火炽盛和小便改变为辨证依据。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居胸中,上为华盖。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手太阴肺经下络大肠,与大肠互为表里。故肺病变多表现在呼吸功能障碍和水液代谢方面,常见的有:咳嗽、气喘、胸痛等。大肠主传导和排泄糟粕,故多有便秘、下痢、泄泻、便血的症状。

1.肺气虚是指肺气不足,肺机能减弱,卫外功能失职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咳喘无力,少气短息,痰青稀,声音低微,倦怠无力,面白无华,或有自汗畏风,易感冒,舌淡,脉虚弱等。本证以咳喘无力,吐痰清稀及气虚见症为辨证依据。

2.肺阴虚是指由于肺阴不足,虚热内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干咳少痰,痰少而黏,或咳痰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潮红,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等。本证以干咳或痰少而黏和阴虚内热为辨证要点。

3.风寒束肺是指由于风寒之邪侵犯肺表,肺卫失宣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咳嗽痰稀色白,鼻流清涕,或兼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本证以咳嗽,痰液清稀和风寒表证并见为辨证依据。

4.风热犯肺是指风热之邪侵犯肺卫,肺卫失宣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咳嗽,痰稠色黄,口渴,咽喉痛,头痛,恶风发热,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本证以咳嗽和风热表证并见为辨证依据。

5.燥邪犯肺是指燥邪犯肺卫,肺系津液受损所表现的症候。秋季易感燥邪,初秋多为温燥,深秋多为凉燥。临床常见:干咳少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唇,舌,咽干燥,或身热恶寒,舌红苔薄白,脉数或细数等。本证以肺系症状有干燥少津为辨证依据。

6.肺热炽盛是指邪热内盛于肺,肺失清肃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发热、口渴、咳嗽,气喘,胸痛,咽喉红肿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等。本证以肺系症状和里实热并见为辨证依据。

7.痰热壅肺是指由于痰热互结内壅于肺,致使肺失宣降而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咳嗽气喘,呼吸气促,咳痰黄稠,或痰中带血,或咳脓血痰有腥臭味,发热,胸痛,烦躁不安,口渴,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等。本证以咳喘,痰多及里实热证并见为辨证依据。

8.寒痰阻肺是指寒邪与痰浊交并,壅阻于肺,肺失宣降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咳嗽痰多,痰质清稀色白,量多,易咯,胸闷,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滑等。本证以咳喘并见寒痰内盛为辨证依据。

9.饮停胸胁是指水饮停于胸胁,气机受阻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胸胁胀闷疼痛,咳唾引痛,气息短促,或眩晕,身体转侧或呼吸时胸胁部牵引作痛,舌苔白滑,脉沉弦等。本证以胸胁胀闷疼痛,咳唾引痛为辨证依据。

10.大肠湿热是指湿热蕴结大肠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腹痛泄泻,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本证以大小便改变及热症并见为辨证依据。

(三)脾与胃病辨证

脾与胃居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两者互为表里,脾气主升胃气主降,燥湿相济,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病以虚证为多,胃病以实证为多。脾病多见:腹痛脾胀,水湿痰饮内生以及气虚下陷。胃病多见:脘腹疼痛、呕吐、嗳气、呃逆。

1.脾气虚是指脾气不足,失其健运所表现的虚弱症候。临床常见:食少纳呆,腹胀,口淡无味,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等。本证以食少腹胀,便溏及气虚证为主要辨证依据。

2.中气下陷是指由于脾气亏虚,升举无力反而下降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脘腹坠胀感,食后益甚,或便意频频,肛门坠重,或外痢不止,甚或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混浊如米泔。常伴头晕目眩,少气无力,肢体倦怠,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等。本证以体弱气坠,内脏下垂为主要辨证依据。

3.脾阳虚是指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腹胀纳少,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大便稀溏或泄泻,或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本证以脾虚失运,消化机能减弱与虚寒证为主要辨证依据。

4.脾不统血是指脾气虚不能统摄血液,导致血液溢出脉外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食少便溏,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并见便血、尿血,肌衄,鼻衄,或妇女月经量多,崩漏等。本证以脾气虚和出血表现为辨证依据。

5.寒湿困脾是指由于寒湿内盛,中阳受困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泛恶呕吐,口黏不爽,头身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苔白腻或舌淡胖,脉濡缓等。本证以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寒湿内盛为辨证依据。

6.脾胃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胃纳运功能失职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脘腹痞闷,恶心欲吐,口黏而甜,肢体困重,渴不多饮,身热不扬,汗出不解,大便不爽,小便不利,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等。本证以脾胃运化功能障碍及湿热内蕴为主要辨证依据。

7.胃气虚是指胃气不足,受纳,腐熟功能减弱,以致胃失和降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胃脘隐痛或痞胀,按之稍缓,不思饮食,食后胀甚,时作嗳气,口淡不渴,气短神疲,倦怠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等。本证以胃脘隐痛,食欲不振,食难消化,呕恶为主要辨证依据。

8.胃阳虚是指胃阳不足,虚寒内生,以致胃失和降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胃脘绵绵冷痛,时发时止,喜温喜按,食后缓解,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质淡嫩或淡胖,脉沉迟无力等。本证以胃失和降及阳虚证为主要辨证依据。

9.胃阴虚是指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所表现的症候。临床表现: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或胃脘嘈杂,口燥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脉细而数等。本证以胃失和降与阴亏失润并见为主要辨证依据。

10.寒滞胃肠是指寒邪侵犯胃肠所表现的实寒症候。临床表现:脘腹冷痛,痛势暴急,遇寒加重,得温痛减,恶心呕吐,吐后痛减,口淡不渴,腹泻清稀,舌苔白润,脉弦或沉紧等。本证以脘腹冷痛及实寒证为主要辨证依据。

11.胃热炽盛是指胃中火热炽盛,胃失和降所表现的症候。临床表现:胃脘灼痛,拒按,渴喜冷饮,或消谷善饥,或见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滑数等。本证以胃脘灼热痛及实火内炽证为主要辨证依据。

12.食滞胃脘是由于饮食停滞胃脘所表现的症候。临床表现:脘腹胀满或疼痛,嗳腐吞酸,吐后胀痛得减,便臭如败卵,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或沉实等。本证以脘腹肛满疼痛,呕吐酸腐食臭为主要辨证依据。

(四)肝与胆病辨证

肝与胆位于右胁部。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与胆互为表里。胆为中清之府,主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助消化。肝病有虚实两类,但以实证常见,症状多有:情志不舒,胸胁少腹胀痛,急躁易怒,抽搐,妇女多见月经不调等。胆病常见:口苦、黄疸等。

1.肝血虚是指肝藏血不足,导致肝血亏虚所表现的症候。临床表现:头晕目眩,面白无华,两目干涩,视物模糊,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妇女见月经量少或闭经,舌淡,脉细等。本证以筋脉、目、爪甲失于濡养及血虚证为主要辨证依据。

2.肝阴虚是指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虚热内扰所表现的症候。临床表现:头晕,头痛,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胁肋隐痛,烦躁失眠,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等。本证以头目,筋脉、肝络失于滋润及阴虚内热为主要辨证依据。

3.肝气郁结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症候。临床表现: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善太息,或咽部有梗塞感,或胁下痞块,妇女见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甚则闭经。舌苔薄白,脉弦或涩等。本证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或妇女月经失调为主要辨证依据。

4.肝火上炎是指肝经火盛,气火上逆所表现的症候。临床表现:头胀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不眠或噩梦纷扰,胁肋灼痛,耳鸣耳聋,尿黄便秘,或目赤肿痛,舌红苔黄,脉弦数等。本证以肝经循行部位实火炽盛为主要辨证依据。

5.肝阳上亢是指由于肝肾阴亏,阴不潜阳或肝失疏泄,肝阳亢奋致使肝阳上扰头目所表现的症候。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胀痛,或面部烘热,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少津,脉弦等。本证以头目眩晕,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为主要辨证依据。

6.肝风内动是对内生之风的病机、病状的概括。凡病变过程中出现动摇、眩晕、抽搐等症状,皆为肝风。临床常见肝阳化风、热极生风和血虚生风三种。

(1)肝阳化风是指肝阳升发太过,亢逆无制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眩晕欲仆,头摇,头痛,项强肢麻,肢体震颤,语言不利,步履不稳,甚或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舌红脉弦细等。本证以平素有头晕目眩等肝阳上亢之状,而又突见动风之象,甚或猝然昏倒为主要辨证依据。

(2)热极生风是指热邪亢盛引起抽搐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高热,烦渴,躁扰不安,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视,甚则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舌红苔黄,脉弦数等。本证以动风兼有阴虚为主要辨证依据。

(3)血虚生风是指由于血液亏虚,筋脉失养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手足震颤,肢体麻木,眩晕耳鸣,面色无华,舌质淡白,脉细弱等。本证以动风兼有血虚为主要辨证依据。

7.肝胆湿热是指由于湿热蕴结肝阳,疏泄失职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黄,或见寒热往来,身目发黄,或妇女带下色黄秽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等。本证以胁肋胀痛,厌食腹胀,身目发黄及湿热内蕴为主要辨证依据。

8.寒凝肝脉是指由于寒邪侵袭,凝滞肝脉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少腹冷痛,睾丸坠胀,遇寒加重,或阴囊收缩引痛,或见巅顶冷痛,形寒肢冷,舌苔白,脉沉紧或弦紧等。本证以少腹,阴部,巅顶冷痛,脉弦紧或沉紧为主要辨证依据。

9.胆郁痰扰是指胆失疏泄,痰热内扰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胆怯易惊,烦躁不安,口苦泛恶呕吐,胸闷胁胀,头晕目眩,耳鸣,舌黄苔黄腻,脉弦滑等。本证以惊悸失眠,眩晕,苔黄腻为主要辨证依据。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肾为腰部,左右各一,其经脉与膀胱互相络属,互为表里。肾藏精,主生殖,主骨生髓,主水和纳气。膀胱为州都之官,具有贮尿和排尿的功能。肾病常见:腰膝酸软或冷痛,耳鸣失聪,脱发,阳痿,遗精,不育不孕或女子经少,经闭,水肿,二便异常等。膀胱病常见:尿频,尿急,尿痛,尿闭,遗尿及尿失禁等。

1.肾阳虚是指肾阳气亏虚,温煦失职,气化失权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面色晃白或黧黑,神疲乏力,阳痿,不孕,尿少,女子宫寒不孕,或见便泻稀溏,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本证以性与生殖机能减退,并伴见形寒肢冷,腰膝酸冷为主要辨证依据。

2.肾气不固是指由于肾气不固,封藏固摄功能失职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清长,遗尿,耳鸣失聪,或小便失禁,男子滑精、早泄、女子月经淋漓不尽或带下清稀清稀而量多,舌淡苔白,脉沉弱等。本证以膀胱或肾不能固摄为主要辨证依据。

3.肾虚水泛是指肾阳虚不能主水,水湿泛滥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畏寒肢冷,腹胀满,小便少,或见心悸,气短,喘咳痰鸣,舌淡胖嫩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等。本证以水肿,腰以下为甚,并伴见腰膝酸冷,畏寒肢冷等虚寒为主要辨证依据。

4.肾不纳气是指肾气虚衰,气不归元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自汗神疲,声音低怯,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本证以呼吸异常和腰膝酸软为主要辨证依据。

5.肾精不足是指由于肾精亏损,生殖生长机能低下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小儿发育迟缓,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机能减退,成人则见早衰,发脱齿摇,耳鸣耳聋,舌淡,脉细弱等。本证以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生殖机能低下及早衰为主要辨证依据。

6.肾阴虚是指肾阴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腰膝酸软而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咽干舌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闭,不孕,小便黄少,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本证以腰膝酸痛,眩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失调并有虚热证为主要辨证依据。

7.膀胱湿热是指由于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尿频尿急,尿涩少而痛,小便黄赤短少,或浑浊,或有砂石,可伴有发热,腰部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数等。本证以尿频尿急,排尿灼痛,并见湿热之象为主要辨证依据。

(六)脏腑兼病辨证

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各脏腑之间在生理上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凡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的病证,称为脏腑兼病。

1.心肾不交是指由于心肾水火既济失调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心烦失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多梦遗精,潮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本证以失眠,多梦遗精,腰膝酸软,伴有阴虚之证为主要辨证依据。

2.心脾两虚是指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或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甚或经闭。舌淡脉细弱等。本证以心悸失眠,食少腹胀,并有气血亏虚为主要辨证依据。

3.心肺气虚是指由于心肺两脏气虚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心悸咳喘,气短乏力,胸闷心悸,咳喘气短,动则尤甚,头晕神疲,语声低怯,自汗,面白无华,舌淡苔白,或舌淡紫,脉细无力等。本证以咳喘,心悸,并有气虚证为主要辨证依据。

4.心肝血虚是指心肝两脏血亏,脏腑心神官窍组织失养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面色淡白,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女子见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舌淡苔白,脉细等。本证以神志、目、筋失养并有血虚之象为主要辨证依据。

5.肝脾不和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胸胁胀痛,善太息,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肠鸣矢气,大便溏薄,舌苔白,脉弦等。本证以情志及消化异常为主要辨证依据。

6.肝火犯肺是指由于肝火亢盛,上逆犯肺,致使肺失清肃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胸胁胀痛,急躁易怒,咳逆阵作,头胀头晕,面红目赤,烦热口苦,咳嗽甚则咳血,痰黄稠黏,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紧等。本证以咳嗽,或咳血,胸胁灼痛,易怒并有实火内炽之象为主要辨证依据。

7.肝肾阴虚是指由于肝肾阴液亏虚,阴不制阳,虚热内扰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口燥咽干,胁痛,腰膝酸痛,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本证以腰膝酸软,胁痛,耳鸣遗精,眩晕,并有虚热之象为辨证依据。

8.脾肺气虚是指由于脾肺两脏气虚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久咳不止,气短而喘,痰多稀白,面白无华,神疲乏力,或见面浮肢肿,舌质淡,苔白滑,脉细弱等。本证以食少便溏,咳喘短气,并有气虚之象为主要辨证依据。

9.脾肾阳虚是指脾肾两脏阳气亏虚所表现的症候。临床常见:面色无华,畏寒肢冷,腰膝及下腹冷痛,水肿,下利清谷,或久泻久痢,或五更泄泻,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弱等。本证以泻痢浮肿,腰腹冷痛并有虚寒之象为主要辨证依据。

知识链接:

卫气营血辨证:是用于外感温热病的一种辨证方法,是将外感温热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症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为卫、气、营、血四个不同的症候,用以说明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六经辨证:是将外感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症候,以阴阳为总纲归纳为三阳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两大类,分别从邪正斗争关系,病变部位,病势进退缓急等方面阐述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特点,并作为指导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

同类推荐
  • 内经知要白话解

    内经知要白话解

    本书原文以扫叶山房刻本为兰本,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病能8部分进行编辑校注。
  •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2版)》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针对影响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一一剖析,给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为强调心理卫生和精神疾病的防治应从婴儿抓起,《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2版)》特增加了婴儿情绪和行为障碍及心身疾病的内容,介绍了发达国家中已兴起的“婴儿精神医学”;为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2版)》特设专篇讨论预防问题;鉴于我国儿童少年精神医学起步较迟。
  • 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 难治病中医辩治思路和方法

    难治病中医辩治思路和方法

    本书着重从宏观角度揭示了难治病的病理变化特征,探讨其临床诊治规律,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辩治经验和思路。在各论中对常见的难治病从“辨治要点”、“辨治思路”、“辨治方法”、“预防方法”等方面介绍了作者治疗的思路和方法。
  • 皮肤病实效经典

    皮肤病实效经典

    皮肤病实效经典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湿疹、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痤疮、皮肤瘙痒、疣、黄褐斑、斑秃、白癜风、癣、银屑病、荨麻疹、带状疱疹的中医学有效治疗方法,内容包括辨证治疗、临床效方、常用简方、食物疗法等。皮肤病实效经典内容翔实、易学易懂。
热门推荐
  • 大战乱

    大战乱

    22世纪,地球科技、信息发达,经济迅猛,世界成为地球村。同时人类走向太空,探索未知的宇宙。但看似强大的地球危机重重,世界各地资源匮乏、环境恶劣、战火连天、僵尸为祸、异族觊觎、机甲大行其道,人类生存之地可谓满目疮痍。值此地球内忧外患人类生存家园行将毁灭之际,一个名叫林向前的少年心怀拯救人类保卫地球的伟大理想,走出学校,冲向世界。无所畏惧,一往无前!
  • 网游之我老婆是重生者

    网游之我老婆是重生者

    原本以为会是浑浑噩噩的一生,直到那件事的开始...
  • 莫问奴颜

    莫问奴颜

    上官寒雨,不沾凡尘,锦衣玉食的将军独女。却在十六岁生辰的大喜之日,被陌生男人轻薄。更甚的是,一切来事被他轻狂言中,上官一家满门抄斩,残存她苟活于世。从此,生的意义便是为血亲复仇。她差点沦落青楼,幸经人指点,终于嫁入仇人家为妾。却发现,面前的夫婿,竟然就是那个与自己一直纠缠不清的张狂贼子。无论如何,她定要手刃仇人。无奈内心的挣扎,却令她屡屡下不去手…冤冤相报,是否终要以性命相抵方可解决?皇宫暗斗,究竟谁是虚情,谁又赌上了真心。只怕是红颜祸水,一个爱字,定要用一生的功业来抵还不可。——————————————————————————————————已完本
  • 寻心纪

    寻心纪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不服从于天道规则,不束缚于强者枷锁!将怎样在这片杀伐争执不休的大千世界生存?只有拥有梦想,才能为梦想而坚持!或许会因为自己梦想而举世皆敌的张峰,将会怎样在这混乱并神奇的大千世界行走下去?..............寻心!
  • 男神:有种你别跑

    男神:有种你别跑

    确切的来说,乔倾颜进入x大开始就是为了顾允陌来的,她对男神一见钟情,男神对她可未必,一场激烈的战斗就要打响!然而,当一切一切尘埃落定,我有该怎样面对面目疮痍的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灯夜阑珊

    灯夜阑珊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很好,不是吗?当他为了她坠入深渊,当她如愿以偿成为这个世界的王者。情,何去何从;缘,起起落落;心,破碎纷飞......
  • 无限反转

    无限反转

    当所有人都怀疑你的选择与判断当所有人都不解你的愚蠢与冒进当所有人都放弃对你的支援与鼓励那么,是时候搬出你几卡车的五毛硬币来雇人数着玩一玩了!
  • 反派五官太正了

    反派五官太正了

    “恭喜宿主到达最后一个任务界,您的任务是拯救黑化反派。”姜念:“那我一定是聪明可人的女主咯?”“您是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炮灰女配。”试问,一个随时可能下线的炮灰该如何攻略一个人前人后有两副面孔,嗜血成性的终极反派?姜念:“用心感化,前提是……保住小命!”假死成为反派的小属下,每天在意的就是如何提升反派好感值,如何替女主看好男主,如何降低反派黑化值。晏知离:“人间的太阳也能照到地狱来吗?”姜念:“我是你专属的太阳,你在哪里,我就照哪里。”“你看,人间的光照进来了。”初见时他是一事无成的六皇子,再见时世人皆用风华绝代来形容他。“缘定三生,切莫忘了。”“三生哪够?要的是生生世世的纠缠。”“我要将我的小太阳带回府里供着了。”轻松文+甜宠不虐!
  • 岂言寸心

    岂言寸心

    没有轰轰烈烈,只有相知相守。她遇到他,突然意识到生命里多了些喜怒哀乐和满满的幸福。他守护她,让自己一点点沦陷,不负寸心。最好的不过是“愿得一人心,白头不分离。”说白了就是一篇男主女主都很强大,全篇都很平淡温馨的网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