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40000000021

第21章 社交情商

让你的宝宝爱上交际

有的时候宝宝很难适应自己的家里来了一些陌生客人,他会感觉到不适应、也不愿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玩具,甚至有的时候你同客人们聊天,宝宝也会感觉到不开心。

其实,对于宝宝来说,虽然他们喜欢和他人在一起说话交往,可是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还是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宝宝交际能力的发展规律和怎么让宝宝的交际能力提高的小方法。

宝宝被好朋友冷落了

早晨出门前,妈妈跟宝宝道别,快过年了,我想有的小朋友可能已经随同父母出游或者回老家了,就问了一句:“你的好朋友小郭这两天去幼儿园了吗?”,宝宝点点头,然后我又随口叮嘱道:“宝宝在幼儿园要开开心心的,和小朋友唱歌、玩游戏、拉拉手!”谁知这么无意的一句“拉拉手”竟勾起了宝宝的悲伤。宝宝有点忧伤地说:“小郭不和我拉手。”我又问:“那小可呢?”宝宝回答:“小可是笑笑的好朋友,不是我的好朋友,她们仨都对我不好。”宝宝说的时候还带着委屈。听完,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好了,只好先跟宝宝说再见。出门后,我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如果宝宝真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如今天早晨这种情况——被心目中的好朋友冷落了,感到很伤心,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安慰或者教导孩子呢?宝宝这种情况没有和我说,可能是这件事情虽然引起了小小的不愉快,但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或者是宝宝对这种情感的感觉还有点朦胧,还说不清楚,也不知道怎么跟爸爸妈妈表达。对于以上所说的情况,相信很多宝宝都有,不知道爸爸妈妈、老师都是怎么处理的,怎么和孩子交流的?

宝宝交际能力的发育也是有轨迹可循的。1岁以前的宝宝好奇心大,他们的交际能力多是通过哭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你看他们的眼睛经常会目不转睛地看着一些小玩具,或者伸出手让你抱抱他。这些小行为其实就是宝宝交际能力的开始。到了2岁左右,你就会发现宝宝已经开始有了一些“交朋友”的举动,他们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而且随着年纪增长宝宝还会告诉你说他们喜欢和谁在一起,不喜欢和谁在一起。到了3岁以上,他们已经会和其他的小伙伴建立起“友谊”了,而这个时候宝宝交际的动机其实很单纯,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往往是以“快乐”为前提的,他们在一起玩耍往往只是因为高兴,并不存在吃亏。而且,宝宝大多都喜欢和自己大1~2岁的孩子在一起玩耍。

宝宝交际有“型”

宝宝的交际能力也根据他们的行为和性格心理分为了几种类型。我们可以分为尝试型、强制型和逃避型。一般尝试型的宝宝,喜欢通过表达意见或者提出问题等容易引起他人注意的手法,和他人进行交往,而且他们一般是比较受到别人欢迎的。而强制型的宝宝,大多比较暴力,和别人交际经常由于他们的强行和别人交往而遭到拒绝。

另外,逃避型的宝宝,却经常表现出和人交往之间的恐惧现象,不会主动的表达自己,甚至会被人忽略。

打造爱说的宝宝

在认清楚自己宝宝的交际能力发育规律和自己宝宝交际的“型号”后,就要通过一些小措施来打造爱说的宝宝了。

首先,就要培养宝宝的分享意识,让宝宝知道和其他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分享和协作。而且,要让宝宝学会“友善的姿势”来沟通,比如在和人交往中,用微笑、拥抱等信息来传递自己的快乐。

其次,要告诉宝宝,做事情需要“规则”。比如,小宝宝在玩游戏时会经常出现,遇到挫败后会耍脾气的现象,这个时候,不要一味的去迁就宝宝,要让宝宝明白需要遵守秩序。

在训练交际时,还要让宝宝学会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感受,这么一来,宝宝在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就能够通过交流来表达自己了。在平时,爸爸妈妈也要同宝宝经常交流,并且不断地鼓励他们,赞赏他们。

·亲子心经·

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交际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他们渴望得到更加广阔的天空,得到更多的小伙伴。宝宝和他人之间多多交流,在交际中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对于他们的个性培养,智能发育同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宝宝也有社交礼仪

幼教专家建议,爸爸妈妈栽培宝宝时,让宝宝学会赞美,往往会在同时培养起他关怀、安慰人的能力。而这些小小的赞美,也会在最恰当的时刻发挥最好的效果。

别以为宝宝听不懂

打从一岁半后,儿子晨晨的行为举止打破了我以前育儿观念上的许多误区,其中最显著的一个就是,在他一岁半以前,我以为大人说的话,小家伙根本是听不懂、记不住的。

过去,晨晨喜欢看儿歌画书,很大的铜版纸上,画面夸张醒目,而儿歌的字号很小又躲在角落里,于是,给晨晨念儿歌不仅不可能让他识字,简直就成了苦差一桩。因为,每当我辛辛苦苦地努力用标准普通话给他念着儿歌时,他却会突然用小胖手指向画面上完全不搭界的地方。

例如:当我声情并茂地给他念着“小板凳,你莫歪,让我爷爷坐下来,我给爷爷捶捶背,爷爷夸我好乖乖”时,晨晨毫不理会我的苦心,会突然拉着我的手指点向画面上白胡子老头端着的茶缸,并一边吹气一边嘟囔着“烫、烫”;当我连比带划地念着“香肥皂,香泡泡,洗出一个香宝宝”时,他索性在我还没念完时无情地翻到下一页。种种迹象都让我认为,小家伙的心思只放在他自己关注的地方,我们说什么他根本不会理会。

但是,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发现自己错了。一天晚上,我哄晨晨睡觉,他缠着我一定要我“背背”,我对他说,“妈妈今天背很疼,不能背你了。”见我不肯背他,晨晨很不情愿地躺下来,靠在我怀里。我哼着儿歌,慢慢地,晨晨睡眼蒙了。就在我准备起身时,晨晨忽然举起小手,轻轻地捶着我的后背,嘴里还含混不清地念着:“小板凳,妈妈疼,捶捶背。”虽然只是轻轻的几下,我的眼泪却倏地涌了出来。那晚,晨晨的举动让我的心温暖了很久,也让我下定决心不管再忙再累每天都要给他念儿歌。

现在,晨晨即将两岁了,念儿歌不仅使他记住很多词,就连我们大人无意中说的话他也能牢记在心,在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说出来吓我们一跳。

记得看过一本书,作者说,宝宝的耳朵是录音机,也许你以为说过的话他没有听见,其实都已经录在了他的心里。

公共场所的宝宝

公共场所的宝宝,才不会因为“面子”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去顾忌什么。他们往往不会想到你的面子感受。对于这样的宝宝,你的预防作用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在出门前,你告诉宝宝说你的外出目的是什么,让他知道在外边发生什么事情,要先跟宝宝说好,让他明白,让他自己能够遵守这些规则。其实,宝宝在外边,肯定不会依照你的规则行事,比如他们很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事情吸引,往往不听劝说,在超市奔跑吵闹,或者哭闹着要东西。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冷静地劝宝宝,问问他:“你是要安静下来,还是要离开?”让宝宝知道在公共的环境中只有表现好,遵守这些规则,才能够得到你的认可。

宝宝出口就是恶言

有的时候爸爸妈妈会突然发现,宝宝的嘴巴里会冒出“叔叔,你的嘴巴好臭”“妈妈你是猪”这类的话。其实,宝宝说话时的恶言,通常并不代表他想要故意侮辱或伤害别人,而不过只是自己的一时心直口快。而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要教导他运用适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以正确的态度处理和成人的关系。学会说“请”和“谢谢”,教宝宝学会体会别人的感受和反应,让宝宝学会换角度来体会别人的感受,从而引发他使用有礼的语句。

大人讲话,宝宝插嘴

宝宝会经常在你和朋友、同事聊天时插嘴。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你要记得谨守原则,别过分地回应宝宝的要求,让他错觉这行为是可行的。你可以心平气和地告诉宝宝:“打断别人的谈话是没有礼貌的孩子。”然后在和人谈话结束后,主动找宝宝:“我现在可以来帮你。”用这样的行动让宝宝明白,什么时候才是你听他说话的时机。

教宝宝说礼貌用语

在日常生活中让宝宝说“请”“谢谢”“对不起”,要宝宝养成这个好习惯,明白它们什么时候用,怎么用,让宝宝有个良好的交流习惯。因为这些都是保持人际关系的良好基础。

另外,平时家庭聚餐的时候,其实也是对宝宝进行餐桌上礼仪启蒙教育的极好的机会。让宝宝学会说“谢谢”,请别人帮忙递盘子要说“请”,吃饭时不乱走乱跑,不看电视吃饭。在生活中也要多给宝宝提供一些让他们用到这些词语的场所和环境。

交往,在游戏中进行

宝宝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其实也是可以通过游戏来进行的。游戏,往往就是教宝宝学会用适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宝宝的“朋友”

小鱼:前天我给女儿买了四条小金鱼,她喜欢得不得了,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说:“妈妈,喂小鱼。”她会细心地用她胖乎乎的小手去喂我拿给她的鱼食,嘴里还说着只有她自己能明白的故事,偶尔还会喊:“妈妈,看,看,四,四。”我惊喜不已。

幼儿园:还有个两岁的小哥哥,也是宝宝的好朋友。这个小哥哥名叫其乐,个头不高,就比宝宝高一点点,但是走路跑步非常灵活。其乐是奶奶带着的,就住在林园小区里。宝宝和其乐一在林园碰到,马上兴奋并哦哦叫着跑到一起,就像电视里面久别重逢的好朋友那样,跑到跟前就马上抱在一起。其乐高一点,就伸出手抱宝宝的肩膀,宝宝就伸出小手抱哥哥的腰,真是亲密无间啊。然后就开始在一起玩耍,一般是哥哥在前面跑,宝宝在后面追。其乐今年上幼儿园了,不能常陪宝宝玩了。刚上幼儿园时还老哭,于是妈妈抱宝宝在幼儿园外面玩时,其乐便呆呆地看着我们,好可怜哪。幼儿园里小朋友真多,宝宝都看得眼花缭乱了。

有个小姐姐,长得还真有一点像宝宝,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隔着栏杆和宝宝玩了几次,就好像认识了一样,每次宝宝一来,她马上就过来。还有的小朋友拿东西给宝宝吃,还有的小朋友和宝宝玩藏猫猫,逗得宝宝手舞足蹈,眉开眼笑。还有两三个小朋友因为刚上幼儿园不适应,天天哭。有个小哥哥哭一会,歇一会,又继续哭。还有一个光叫喊没眼泪,而且一叫就自己掏纸出来擦眼睛,看见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宝宝12月的礼貌

1.目的:培养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和宝宝之间的交流。

2.玩法:教会宝宝介绍自己,跟别人主动去握手、打招呼、拍手,都是培养宝宝和他人交往时有一个好礼貌的基础。

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宝宝模仿与人握手,让宝宝感受和人握手是一种向人示好的表现。

拍手教宝宝,让他知道拍手“欢迎,欢迎!”是友好好客的表现,以及在接受了客人送的礼物或别人的帮助时,教宝宝说:“谢谢!”客人离开时,学会跟客人“拜拜”。

其实这些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就是宝宝交际能力的起步。

小熊家做客

1.目的:培养宝宝的交际能力。

2.玩法:首先让爸爸扮成“熊爸爸”,你带着宝宝到熊爸爸家做客。拉着宝宝的手敲敲熊爸爸家的门,宝宝这个时候会听到爸爸说:“是谁在敲门?”你就可以顺势教导宝宝如何回答。带着宝宝进入熊爸爸家后,就可以示范如何问候,如何做客。慢慢的你就可以让宝宝独立完成这件事请了,并且你还可以让宝宝做主人来接待你和熊爸爸,看看宝宝是如何接待你和爸爸的,让宝宝靠着记忆力和模仿力来提升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

美丽的画笔

1.目的:培养宝宝与其他小朋友的交际能力。

2.玩法:首先你要准备一些蔬菜,胡萝卜、柿子椒、藕、黄瓜。把这些蔬菜切开,然后准备不同的颜料,让宝宝学着用这些“菜”蘸颜料印在纸上,画出美丽的画,然后再让宝宝根据自己的想法把这些画都进行加工。很多的宝宝一同协商制作,交换画笔,在这种实验中,很容易地就能让宝宝养成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和帮助他们用积极的方式帮助他人的习惯。

·亲子心经·

宝宝在自由活动时,你可以通过“交换”的方法,让宝宝学会和他人交流。当别的宝宝想玩你的玩具时,你可以让他用自己的玩具和你进行交换,而当他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时,要让宝宝用玩具去交换。教宝宝在游戏中学会解决社交问题。

妈妈,我失恋了

宝宝尝试与人交往,以及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接触周围的朋友时,有时会受到冷落,心情就不好。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要用科学适宜的方式来开导宝宝,让宝宝从不开心中走出来,勇敢地成长起来。

当宝宝遭遇冷落时,爸爸妈妈能够做的第一步就是让宝宝感受到,你的关怀和你的爱,让他感觉到家是一个安全的“天堂”。但是,也要同时注意,外边的世界里总是会有宝宝的朋友,不能因此而否定了小朋友的作用。不要对宝宝轻言放弃,帮助他们走出人际交往的误区,才是最关键的。

妈妈,我失恋了

这天,一向爱眯眼笑的小家伙耷拉脑袋回来了,看着他的小嘴撅着,眼睛红红的,我心疼地问:“扬扬,这是怎么啦?是不是挨批评了?”他抬起脑袋,委屈地看着我,说了一句让我哭笑不得的话:“妈妈,我失恋了。”关于“早恋”这个词,我并不陌生。上小学时,就听过某某和某某谈恋爱了。

可是我并没想到,才4岁的儿子竟然恋爱了,而且还失恋了。我该怎么办呢?总不能告诉他“大丈夫何患无妻!”“天涯何处无芳草”吧。可也不能立刻发火,批评指责他,骂他小小年龄不学好吧。毕竟,恋爱为何物,他一点都不懂啊。

没办法,我只好采取缓兵之计,拼命控制自己的惊慌失色,一边摸着他的小脑袋,一边平静地说:“都是个小男子汉了,不要哭嘛。有什么事情告诉妈妈,好不好?”扬扬擦着眼睛,点点头。原来,他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小女孩月月,喜欢和她单独玩,还送月月巧克力和玩具。今天更好笑,竟自编了首情诗给月月,结果月月一点反应都没有,这可伤了小家伙的心,于是,他就认为自己失恋了。

我决定换一种方式来安慰宝宝呢:“扬扬,妈妈知道你很伤心。因为妈妈小时候也喜欢过一个人,可是他不喜欢妈妈。”听到我说这话,扬扬抬起小脑袋惊异地看着我。“你看妈妈现在是不是很快乐?其实啊,喜欢妈妈的朋友有好多,妈妈和他们在一起照样玩得特别高兴。你也一样,兰兰、欣欣不都是你的好朋友吗,和他们在一起玩,不是也很好吗?”

我通过这件事情,明白作为一位妈妈,不仅要关注宝宝生理的健康,更要细心观察他的心理发展,而且要学会采取和缓的方式来应对宝宝让你措手不及的问题。在宝宝的成长中,我们也在成长。

三思而后行

当宝宝遭遇到周围小朋友的冷落时,你如果直接当面指责他们或者和那些小朋友的家长理论,可不是一件睿智、理性的决定。这可能会让宝宝再次成为被攻击对象。如果,你通过劝导,让宝宝认识到其实自己也有一些小问题应当改正,从中让宝宝体会办法,就可能帮助宝宝和同伴更好地交往,也让宝宝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社交是有规则的

宝宝受到了冷落,经常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和人交往的规则,他们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受到爸妈的宠爱,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团体游戏时,不懂得“轮流”,也不知道“协商”、“少数服从多数”,一味地要求按自己的想法做。这当然不行。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给宝宝制定一些游戏或者生活的规则,要求宝宝遵从。比如,你在和宝宝吃饭时,就可以把宝宝爱吃的东西分些给其他家人,告诉宝宝:“好东西人人都喜欢,大家要公平地享用,不能够一个人独占。”长时间的教导,宝宝也会将这种“轮流”和分享的想法变成一种巩固的能力。

在平时,也可以教宝宝一些有效社交策略。比如,让宝宝加入其他人的游戏,让宝宝学会询问:“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可以吗?”当宝宝面对其他的小伙伴遇到的麻烦时,也要热心的主动上前提供帮助。如果你看到自己的宝宝在这方面表现得出色,一定要记得赞扬他:“你做得真好!”社交策略的学习,对鼓励宝宝交友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爸爸妈妈还可以做的就是创造具体的情景,来锻炼宝宝的交往能力。对于宝宝而言,和其他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最好前提就是彼此都感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快乐的事情。比如,妈妈可以准备一些沙包,教给宝宝如何玩丢沙包,邀请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一起参加;创设一些活动,让宝宝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同伴交往。

而在宝宝和其他的小伙伴进行交友时,还要注意培养宝宝敏感体察他人情感变化的能力。让宝宝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一些情感变化,或者人们对于宝宝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让宝宝自己把握好情绪。

“人来疯”的宝宝更可爱

宝宝的思维经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肯定和注意,另一方面又不那么的重视别人的需要。

家中来了客人,宝宝往往又跳又唱,还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拿出来。可是当爸爸妈妈和客人聊天时,他却依然按捺不住自己。宝宝的这种一反常态,就是俗话“人来疯”。其实宝宝人来疯中既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爸爸妈妈的原因。

宝宝喜欢表现

宝宝在2~6岁的嗜好,已有初步的主客体区分能力,但是由于宝宝的脑部发育并不完善,思维还保持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而宝宝的“人来疯”,其实就是宝宝有较强的表现欲的一种体现,它反映出宝宝希望得到更多注意和表扬的一种心理需求。爸爸妈妈往往对宝宝的变化习以为常,对宝宝的一些才艺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这种压抑就在心中积淀了;而宝宝在客人面前展露时,则很容易得到肯定、表扬和赞许,从而得到一种成功感、满足感。所以,客观来说,宝宝的“人来疯”其实也是一种“压抑”之后表现欲的爆发,当然也含有较强的交往动机。

宝宝爱表现

我和老公渐渐发现女儿“表现欲”越来越强。奶奶家是做生意的,每天迎来送往的顾客很多,我的宝蛋对每一位客人都表现出极度的“热情”:有一天来了几位客人要吃海鲜,正巧家里只有几种鱼类。客人决定去别人家,他们出门时姑姑抱着她去送,她一看人家走了又再见又谢谢的,其实是想让人家把她也带上。领头的人回头看看宝蛋,对其他人说“我们就在这儿吃吧,别走了”。说来也是自从我们的“小福猪”降生,姑姑的生意就特别兴隆。

在宝蛋14个月的时候就会“排辈”,来我们家的人,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叫“奶奶”,年轻一点的叫“姑姑”,男同志有胡子的叫“大大”,比自己年纪大的叫“哥哥、姐姐”,看到有小宝宝她会不顾一切地跑过来,边跑边叫小手还在人家身上摸上摸下的,往往比宝蛋大好几岁的宝宝都会被她看得不好意思。如果看到有人进来,她会第一个冲出去,趁姑姑给人家拿东西的时候,她会表演跳舞给客人看,如果客人停下脚步,她会跳得更起劲儿。今天晚上家里有人吃饭,有一只很漂亮的烟盒放在桌子上被她看到了,心里特别想要,但嘴上却不敢说,跑到姑姑的吧台拿了一把钱出来要跟人家换!

另外,宝宝生活在家中,爸爸妈妈都是天天在一起的熟悉对象,而客人的到访对宝宝而言,是一种新鲜刺激。新的地方或家中来了新的人,很容易让宝宝形成全新的刺激,引起兴奋,而且宝宝很容易因为客人的表扬越发得意。客人的放纵与宽容,和爸爸妈妈平时的重视不够,这种“反差”严重地助长宝宝的“人来疯”。另外,当客人夸奖宝宝时,他能明显感觉到爸爸妈妈此时特有的宽容客气,所以就是平时不敢讲的话,平时不准干的“恶作剧”,也敢试试了。

纠正你的“人来疯”宝宝

帮助宝宝纠正“人来疯”是需要一定的小技巧的。爸爸妈妈最好在家里来客人前,就要给宝宝一个心理准备,让宝宝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先满足宝宝的合理需求,助他完成角色转换。比如,你可以告诉宝宝家里要来的客人的名字和数量,在客人来到家中后,要对宝宝介绍客人,也向客人介绍宝宝,建立双方的熟悉感。当客人到来后,给宝宝一些表演的机会,可以让宝宝背诵一首唐诗或者让宝宝弹一曲钢琴。在肯定宝宝的同时也要告诉宝宝说表演差不多就到这里了。宝宝如果在客人面前过于活跃,做些无理的要求,会造成一些尴尬的局面,爸爸妈妈也不必当着客人的面斥责他,过度指责宝宝。在客人走后,让宝宝自己平静下来,给宝宝讲讲道理,让宝宝了解秩序,配合宝宝尽早适应在生活变化中控制情绪。其实,小宝宝的行为大多都是有迹可循的,只要爸爸妈妈多一些观察,并且施与适当的引导,宝宝就可以逐渐改善。

·亲子心经·

宝宝的特殊行为多半可以找到失序的原因,爸爸妈妈如果能搞清宝宝“人来疯”的原因,并且提前设计一些小对策,就可以让宝宝在与客人交流中既有教养又不失活泼。

同类推荐
  • 宝宝培养宝典

    宝宝培养宝典

    共分为19章,内容包括1岁前每个月和2岁前每半岁以及学龄前每岁期间相应的体能训练方案、智能训练方案和综合培养方案等内容。
  • 怀孕常识与婴幼儿保健

    怀孕常识与婴幼儿保健

    本书分为孕产和育儿两大部分。其中孕产部分包括根据准妈妈的实际需要,为准妈妈提供的系统科学的指导;包含了孕前、孕期、产后阶段涉及的大部分内容。其中胎教部分还贴心地为准妈妈提供逐月的胎教指导以及推荐的胎教音乐、胎教故事等。在宝宝养育部分,按照宝宝发育的时间顺序进行编写。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本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是一本还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传的图书。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
  •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

    本书通过几十个具体、生动的育女案例,从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女性入手,逐层展开,阐述了培养女孩的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的重要性。本书指出,女孩子天生感情细腻,又善于提成饰自己的感受,所以,作为父母要给予女儿更细致的关心和爱,多和女儿交流,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让她感到自己是出色的、重要的!
  • 孕期保健与胎教小百科

    孕期保健与胎教小百科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了孕妇在孕期的营养、心理、生理、运动等方面的保健知识和胎教方法。
热门推荐
  • 住在森林里的魔法使

    住在森林里的魔法使

    魔法在社会中销声匿迹这么多年之后的今天。乌城外的一个森林中的小屋内住着一个魔法使。魔法师协会,巫师学院,华夏大地上的修仙者。巨龙,精灵,仙子。这是一个隐藏于我们眼中的表面世界之下的另一个世界。(作者认证外号:森某人)(森某人还是学生,更新在非假期时期可能不稳定。)
  • 为你穿越千年

    为你穿越千年

    伊雪,狐族圣女,魂归千年。龙允泽,申月亡国太子,腹黑帝王怀恨夺江山。司马木楠,文武双全的绝世将军。雪山脚下的情缘是恩泽还是爱恋?相同的容貌不一样的灵魂,会换来怎样的命运和情感纠葛?人妖殊途的他们,将会上演怎呀的一场天涯虐恋畸爱......
  • 改变千万人一生的20部著作

    改变千万人一生的20部著作

    本书集20部经典著作的核心于一体,帮助人们多角度拓宽事业和心灵的空间、启迪智慧、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全书内容包括:《致加西亚的信》、《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自己拯救自己》、《不抱怨的世界》、《思考致富》等。
  • 旧时光里的路人甲

    旧时光里的路人甲

    我曾在最好的年龄爱上最好的你。我遗憾没有牵过你的手,没有亲过你的脸颊,没有踮起脚尖吻你额前的黑发。你是执念,是青春,是七月天空下炽热的阳光。很久很久以后,是覆盖着灰尘的回忆。我是你生命里的路人甲。亲爱的少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长生道人

    长生道人

    所谓长生,即为不死且青春永驻。你以为这便是人人都梦寐以求的人生?那你就错了。迢迢岁月,不敢与人过分亲近,一个人不知岁月流逝,孤身飘零。能证明其存活意义的,唯有除魔卫道了,这看不到尽头的漫长生命啊,已早使人心生厌倦。--------------------------------列巴村中,一位不守妇道的女子即将被施以骑木驴的酷刑,熟料她激烈反抗后选择一头撞死。女子死后,怪事接二连三,一位云游四方的神秘道人经过此地,故事将由此拉开序幕……
  • 妖世相

    妖世相

    封印众妖五百年之久的墨隐镜破碎,万妖归世。妖师这个几乎与妖怪一起消失的职业重现。刚刚涉足妖师世界的少年发现脚下并不是一汪清潭,而是丑恶沼泽。妖与人并存的世间,他该如何寻找自己的道路。
  • 神医炼丹师

    神医炼丹师

    她本是绝世炼丹师,却苦逼穿成悲惨潦倒的弃女,而她岂能就此认命!再次睁眼,寒芒乍现!一尊炉鼎空间无限,种药、炼丹、提修为!一把蒲扇可生风,亦可杀人!药毒双绝,神力无边,世人仰视,猛兽也变土狗!霸气蜕变,威震八方!那些弑她母欺凌她的渣渣们,等着受虐吧!想她风华绝代,天下无敌!却屡屡栽在某妖孽手里,她表示不服!他妖孽腹黑,暗黑冷酷,本是高冷之王,却愿化身做她的温柔小情郎。 (推荐我的新文:灵医枭妃)
  • 巴巴罗萨行动

    巴巴罗萨行动

    军工成就大国腾飞,备用铺就权力之路!瓜分波兰,轴心国貌合神离。诺门坎闪电战完美上演,日本北进策略胎死腹中,苏德之战一触即发。苏军势如破竹,“大雷雨计划”为何延迟?苏日谍战正酣,德军悄然逼近,斯大林为何错失良机?苏德之机——英国人的计谋与生机!190个师的德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分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群向苏联发起突然袭击。
  • 点班女学渣

    点班女学渣

    在一个小城里,发生了一起悬疑案件,受害者是一位初三学生。专家学者百思不解,这使人不寒而栗。渐渐的有几位平庸的学生却发现被害者并非被人害。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