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18900000076

第76章 梁思成

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曾着力研究过北京周围的古代建筑,并合著《平郊建筑杂录》一书,其中有一段精彩的表述:“北平四郊近二三百年间建筑物极多,偶尔郊游,触目都是饶有趣味的古建……无论哪一个巍巍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或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这不像是理论性的文字,简直为北京地区的古代建筑唱了一首情真意切的赞美诗。在他们的理解中那些饱经沧桑的亭台楼阁、寺庙塔院也有灵魂,为昔日的繁华吟咏着缠绵悱恻的挽歌,而且是神秘的历史最可信赖的证物。

正是基于这份刻骨铭心的爱,新中国成立后,被任命为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提出了把北京改造成新中国首都的建议:第一,北京市应当是政治和文化中心,而不是工业中心;第二,必须阻止工业发展。因为它将导致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人口剧增和住房短缺;第三,严格保持紫禁城;第四,在老城墙内的建筑物要限制在两层到三层,在城西建造一个沿南北轴向的政府行政中心。只可惜除了保留紫禁城这一条得到采纳外,其他的都被政府否掉了。

其后,北京城的面貌便开始了自明清以来最大的演变。古城墙全被拆毁,除了保留南面的前门和北面的德胜门以及东南角楼外,其余的城门楼子也都被夷为平地。梁思成在他一生的最后20年里(他于1972年逝世),一直遗憾地关注着这一切。在当时的北京,他恐怕算最心疼的一个人了。尤其城墙的拆毁对于他来说,肯定比拔牙还要痛苦,但他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文革”中,他在笔记本里如此排遣自己的积郁:“在思想上我觉得整个世界在飞跃前进,我实在跟不上。奈何!奈何!”他曾被作为复古主义思想的典型一批再批,只能在内心坚持自己的观点。直到今天,人们才认识到并承认他的良苦用心。

梁思成一直认为建筑是一本石头的史书,忠实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不能否认历史,更不能切断历史。他说:“我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正是从这个历史观的角度提出来的。对北京这个历史留下来的杰作,我们不能轻举妄动,它是封建社会的精华,它完整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是一个巨大的博物馆。我并不是认为北京城就不能动了,我们就不能建设了。但是首先应当有一个严密完整、有远见的总体规划,才能行动。像龙须沟这样的地区当然必须改造,但是比如像西长安街上金代庆寿寺双塔,为什么一定要把它拆掉?为什么不能把它保留下来作为一个街心绿地看一看?如果效果不好再拆还不迟嘛,这就是要慎重。”只是在当时破旧立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中,他的声音太弱小了,很快就被推土机、起重机的喧II给淹没了,但这弱小的声音也是很宝贵的,历史会感激他的。真难得他能保持局外人般的清醒,也许不是清醒,而是出于对北京城的近乎狂热的爱恋。梁思成在“文革”期间曾遭受揪斗,据说他当时胸前挂着一块黑板,上面用白字写着打了一个大X的“反动学术权威梁思成”,踉踉跄跄地沿街游行。

但他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的建筑学家,最终还是获得了姗姗来迟的肯定。他的老友费正清的夫人费慰梅在《梁思成与林徽因》一书结尾时写道:“梁思成于1972年1月9日逝世,终年七十岁。十四年后,在本来该是他八十五岁生日之际,清华大学举行了对他一生事迹的纪念会。一大批同事、学生、家属和朋友,以及一些官员参加了会。面对差不多七百名参加者,约有四十人致词颂扬他的人格和成就。这些颂词都刊载在清华大学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的题为《梁思成八十五周年诞辰纪念文集》的白皮书中。”

梁思成出身名门,他是梁启超之子,又是北京忠实的儿子。他虽然对中西建筑文化了如指掌,并且曾经留学美国,但他在北京一直喜欢住在老式的四合院里。靠近东城墙的北总布胡同三号的一座四合院,就是他和林徽因在30年代的旧居。

林徽因原是新月派诗人,后受夫君影响在建筑学方面也有造诣。她参与过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以及国徽的设计。1948年,女学生林洙成了梁家的小客人,林徽因经常给她讲北京城的规划、讲建筑,培养起了她对建筑的兴趣。说来也巧,林徽因病逝七年后,林洙成为梁思成晚年生活的最后伴侣。她一直认为,“林(徽因)先生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生活的领路人。”

林徽因是1955年离开梁思成、离开这个世界的。用美国学者史景迁的话说,是“在寒风凜冽的北京,在最后一堵庞大城墙颓然倒塌之时死去的”。史景迁为《梁思成与林徽因》一书写了前言:“我还看到,思成和徽因一道,乘火车,坐卡车,甚至驾骡车跋涉于人迹罕至的泥泞之中,直至最终我们一同攀援在中国历史大匾的梁架之间,感受着我们手指间那精巧的木工和触手即得的奇迹,以及一种可能已经永远不可复得的艺术的精徽。”对于梁思成与林徽因而言,古代建筑不仅是历史大厦的梁柱,也是艺术的祭坛。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百战奇略)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百战奇略)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立志勤学、爱国爱民、惩恶扬善、褒勤贬懒、精忠报国、孝亲尊师、诚实守信、谦虚礼貌、律己宽人等方面的伦理道德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传。本书以“天下为公”为主题来讲解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
  • 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学者最宝贵的品德是服从真理,尊重真理。说理的人,必愿尊重他人的意见,反省自己的主张,同时更有服从真理的勇气,没有服从真理的勇气,学者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服从真理、尊重真理,一切意气便会不消而消,大家心情也会舒畅,以利协作。
  • 《弟子规》四十讲

    《弟子规》四十讲

    本书是蔡礼旭老师最经典的演讲集。蔡礼旭老师通过讲解四十集的《弟子规》,帮我们找到了人生不幸福的根源所在。我们只有在家庭生活中落实五伦大道,真诚地反省自己,才能扭转命运,过上和谐平安的生活。
  • 中华实用对联精选

    中华实用对联精选

    对联是一种源远流长、雅俗共赏的应用文体,在古代,每当年终岁首及节日喜庆之时,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均撰对联除旧迎新。人们将所有的情怀、哀思和祈盼都浓缩在对联中,它可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根据现代家庭及各行各业的需要,从实用的角度精选了一万三千余副对联,并按照节日、婚嫁、生育、贺寿、丧葬、宅第、行业、风景名胜、修养励志等方面进行分类,条理清晰,查阅十分方便,适合广大城乡读者阅读和使用。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陨日圣途

    陨日圣途

    时空破碎,黑光临世。青天已死,永夜当立。死国乍现,万象崩解。无尽血海,灭世之源。双人并立,未来之余。听户日陨,大道初终。一首自古流传的诗,到底代表了什么?世界陷入无尽黑暗时,光明又在何方?万古之谜能否解开,幕后之人何所思?一切尽在陨日圣途
  • 世末歌者乐起

    世末歌者乐起

    主角时小仞,在世界的末路上,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
  • 重生:豪门盛宠

    重生:豪门盛宠

    前世的他们一个爱的疯狂,一个爱的匆忙。今生,她只想远离那个令前世她生死相许的男人…“小九,你为什么要逃开?”“因为我不想让自己活的那么悲伤…”我爱你,就像悬崖散步,退一步回头已无路。进一步,粉身碎骨。
  • 青梅竹马恋爱了

    青梅竹马恋爱了

    小时候---“宇白哥哥,我喜欢你!”“无聊。”“宇白哥哥,你只能是我的,也只能喜欢我!”“滚开,你挡到我了。”长大后---“沐儿,谁惹你生气了?为夫帮你讨回来!”“如果是你呢?”“好!要打要骂随便你。”
  • 哦,原来是路人甲啊

    哦,原来是路人甲啊

    种田?我只是路人甲,宅斗?我只是路人甲。修仙?你继续,我只是个围观的路人甲!
  • 地表最强追星

    地表最强追星

    清月姑娘一直遵从佛系追星(莫误会,个人不成熟误会)再一次与作死粉对骂的时候,竟回到襁褓中。呜呜呜,上天有好生之德,追星路不能丢。啊啊啊,最近关系,非青梅竹马莫属。先搬到爱豆隔壁,与爱豆打好关系,还怕去不了见面会。哎,不是,怎会做出这些事?追星使我强大,追星使我上进。清月姑娘,加油吧!地表最强追星非你莫属,嘿嘿嘿。
  • 扛着枪的阴阳师

    扛着枪的阴阳师

    什么?你们这群鬼会远程攻击?不好意思,我用枪。——易立成。
  • 穿越农家之妃惹王爷

    穿越农家之妃惹王爷

    《本文一对一,男女主双洁,种田爽文。》穆清媱这个现代法医穿越了,变成了村里的病秧子。为了逃脱祖母的压迫,带着受欺负的娘和姐姐脱离他们。动手,动脑,做生意,赚银子。什么?祖母那些人后悔了?那关她什么事!敢来找事,穆清媱肯定动手又动口,收拾的他们说不出话。小日子过的温馨又惬意间,一堆热心肠的人给她介绍各种优秀的小伙纸。“没看到我家没有儿子吗?本姑娘只招婿,不嫁人。”一句话打发一群人。本以为她可以继续悠闲的过日子。啪嗒!“听说你家招女婿,本王自带嫁妆,过来试试。”“呃......”
  • 逃离北上广

    逃离北上广

    在本书中(书中所用人名大部分为化名),我们精心挑选了“坚守者”或是“逃离者”的种种事例,并对这些现象作出了解读,对于应该“坚守”或是“逃离”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他们“坚守”或是“逃离”的原因,以及“坚守”或是“逃离”后的心态和生活状况,希望这本书能让那些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奋斗在各个城市的年轻人解开心中的疑惑,找到前进的方向,获得拼搏的力量,为自己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理想生活而不懈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