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11000000030

第30章 《魏书》(1)

<;读史指南>;

《魏书》由北齐魏收所撰,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一百二十四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三卷,实共一百三十卷。

魏收(505-572),字伯起,北齐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他十五岁已能属文,显露才华。入仕后,曾任太学博士等职。26岁迁散骑侍郎,典起居注,并修国史,兼中书侍郎。在东魏,官至秘书监,兼著作郎,定州大中正。入北齐,任中书令,兼著作郎。北齐天保二年,他正式受命撰魏史。这距他开始接触有关魏史的工作,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了。他的年辈小于温子升、邢劭,而文誉齐名,世称“三才”。温子升死后,他与邢劭是北齐文坛两大派的领袖,两人各为朋党,互相讥讦。当时人评论说:“任、沈之是非,乃邢、魏之优劣也。”大体中肯。

不料,《魏书》的撰成,在北齐统治集团中却掀起了一阵阵轩然大波。有人说,《魏书》“遗其家世职位”;有人说,“其家不见记载”;也有人说,《魏书》记事“妄有非毁”,等等,一时间闹得“群口沸腾”。这场风波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是北齐皇帝高洋、高演、高湛都相继过问此事;二是在十几年中魏收两次奉命对《魏书》作了修改;三是于“众口渲然”中《魏书》被有些人称作“秽史”。这最后一条,影响所及,直至于今。

<;故事精选>;

1.北魏女枭雄冯太后——《魏书·皇后列传》节选

北魏的冯太后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女政治家,她的父亲本来是北魏的高官,后来因为犯罪被杀,冯太后作为犯人家属而被收入后宫作奴婢。十四岁那年,拓跋溶登基为帝,将冯太后封为贵人。

北魏有个规定,为了防止后妃****,太子的生母都要被杀掉。当时太子的生母就因为这个规矩被杀害了,冯太后得以成为皇后。后来拓跋溶去世,按照惯例,皇帝去世后,他平常穿过的衣服和用过的物品都要烧掉,文武百官和后宫嫔妃要到场痛哭。冯太后当时哭得最伤心,一下扑进大火之中,幸好身边的人反应快,把她救了出来。

拓跋溶的儿子拓跋弘即位为献文帝,冯太后被尊为太后。丞相乙浑密谋造反,而拓跋弘当年才十二岁,正在守孝。冯太后当机立断,挫败了乙浑的阴谋,将其处死,从此自己到朝廷上处理国事。孝文帝出生后,冯太后亲自抚养他,不再用太后的名义处理国事了。冯太后青年守寡,虽然她对拓跋溶的感情很深,但还是李弈有了私情。拓跋弘知道这事后觉得很丢脸,但也不敢拿她怎么样,只能找个借口把李弈杀了。冯太后见情人被杀,很是悲痛,从此和拓跋弘的关系有了裂痕。不久拓跋弘突然暴病身亡,当时的人都怀疑是冯太后把他毒死的。

孝文帝登基后,冯太后成了太皇太后,孝文帝登基的时候才五岁,不能处理国事,所以冯太后再次临朝听政。冯太后很聪明,通晓事理,入宫后还学会了写字和算术。她掌握朝政大权后,对繁杂的事务都能加以审查并作出正确的决断。孝文帝很感激祖母的帮助,曾经下令说:“我幼年继承大业,全靠英明的太皇太后辅佐,国家才得以安宁。我只能借助佛祖的力量来报答她的恩德,所有皇宫里养的伤害生灵的猛禽都应该放归山林,然后在饲养它们的地方给太皇太后建造佛塔。”

冯太后生性朴素,不喜欢华丽的服饰,她只穿没有花纹的衣服,吃的食物只有惯例的五分之一。冯太后有一次身体不舒服,想喝粥。厨师在黄昏的时候把粥送来,由于天比较黑了,没有发现碗里跑进只蜥蜴就端上来了。冯太后看到后就用勺子把它舀了出来,孝文帝当时在旁边服侍,看到这种情况极为愤怒,想狠狠教训那个厨师一顿,冯太后却笑着把厨师放了。

冯太后足智多谋,能够裁断重大事情,对大臣的生死赏罚她都能立刻决断,很多事都经过孝文帝,所以冯太后权力非常大,大臣都很怕她,许多宦官和官员受她的宠信而被提拔到很高的地位。王教因受到冯太后宠爱,几年后就当上宰相,赏赐给他的物品价值千万亿钱。李冲虽然是因为有才干而受到重用的,但也和他与冯太后有暖昧关系有关。

冯太后生性严明,即使是她宠信的人也不放纵。身边的人有些小过失也会就被鞭打,多的要打一百多下,少的也有几十下。但是她不会对人怀恨在心,不久又会像以前那样宠信他们,有的还得到更多的好处。

冯太后对那些被百姓推崇的元丕、游明根等人以礼相待,赏给他们很多财物。每次要褒奖亲信的时候,都要和元丕等人一起褒奖,以表明自己没有私心。她也清楚自己做过一些不好的事,怕别人评论自己的是非,所以对某人稍有猜疑就把他杀掉,因为被她猜疑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多家,大多是冤枉的。

冯太后在四十九岁那年去世,孝文帝对她的感情很深,连续五天连一口水都不喝,非常悲痛。给冯太后定谥号为文明,所以后世也称呼她为文明太后。孝文帝在冯太后的陵墓东北一里多的地方修建了自己的陵墓,有死后安葬在那里以便瞻仰冯太后的意思。北魏迁都到洛阳后,才换了陵墓位置。冯太后执政期间崇尚儒学,压制鲜卑贵族,任用汉族官员,并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深深影响了孝文帝。孝文帝亲政后继续她的改革进程,成为北魏最伟大的改革家。

史家评论:始祖由天女而生,后代昌盛。钩弋夫人年轻而儿子幼小,汉武帝所以采用变通办法,魏国却成为通常的制度。儿子尊贵母亲赐死,矫正枉曲的意义不也太过分了吗?高祖最终革除这个错误,实在是有道理的。

2.孝文帝锐意改革——《魏书·高祖纪》节选

高祖孝文皇帝,名元宏,是显祖献文皇帝的长子,母亲是李夫人。皇兴元年八月戊申,出生在平城紫宫,孝文帝出生时有神异的光照在室内,生来容貌俊秀,有异常英武的姿容,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慧,长大后深远宽宏,仁义孝顺,卓然有统御民众的风度。

北魏建立后,政治腐败,国内斗争激烈,政权统治不稳,孝文帝成年后,在祖母冯太后的帮助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在国内实行“均田制”,把无主的荒地分给农民,鼓励农民开垦,农民只需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定的赋税,这种制度后来一直延续到唐朝中期。

孝文帝对中原文化很感兴趣,他认为北魏要发展壮大,一定要吸收中原文化,把那些落后的习俗改掉才行。但当时北魏的都城在平城(今山西大同),离中原较远,人民很难接触到中原文化,所以他决定要把都城迁到洛阳去。

他很清楚朝中的大臣肯定会反对他的意见,于是一开始他没有透露这个想法,在上朝的时候他告诉大臣,他想率军攻打南齐。大臣们纷纷反对,其中任城王拓跋澄反对得最厉害,在朝上和孝文帝吵了起来。

孝文帝在散朝后悄悄把拓跋澄召进宫里,告诉他:“其实我并不想 攻打南齐,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这个地方太落后,不利于改革,所以我认为应该把都城迁到洛阳去,这样才能接触到中原文化,来改掉我们国家那些落后的风俗习惯。这次我用攻打南齐这个借口,实际上是想把你们带到洛阳去,这样就直接把都城迁到那里了。”

拓跋澄恍然大悟,他本来就赞成改革,一听孝文帝的打算高兴还来不及呢,马上同意了这个主张。

公元493年,孝文帝率领30多万人马,连同朝中的文武大臣,宣布向南齐进军。大军走到洛阳的时候,正好赶上下大雨,路都被雨水淋坏了,根本没法走。孝文帝毫不在乎,下令继续行军。大臣们都愣了,他们本来就不想去打仗,于是一个个跪在雨水中请求孝文帝收回成命,不要去攻打南齐。孝文帝很生气:“这次兴师动众地出来,连敌人影子都没见到就要撤军,传出去要让人笑话的!既然出来了,至少也得干点什么,干脆我们把国都迁到这里,怎么样?”

大臣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都没有说话。孝文帝又说:“做大事就不能前怕狼后怕虎的,你们不说话这算怎么回事?这样吧,同意迁都的站左边,愿意打仗的站右边。”大臣们觉得迁都虽然有点突然,但总比南下打仗要强,只好纷纷赞成迁都。就这样,北

魏的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他派拓跋澄回平城报告这个消息,通知留守在平城的大臣搬到洛阳来,后来他还亲自赶回平城,劝说那些守旧的大臣。那些大臣反对的理由很多,但都被孝文帝一一驳倒。

孝文帝还进一步改革风俗,他规定30岁以上的鲜卑大臣可以暂缓,但30岁以下的必须改说汉话,否则就革职。另外他还规定所有人必须穿汉服,禁止再穿鲜卑服装。这条规定反对的人很多,但夏天一到就没人说话了,因为洛阳靠近南方,夏天比较炎热,鲜卑衣服一般比较厚重,要是在洛阳的夏天里穿鲜卑服装,不热死才怪!孝文帝还鼓励与汉族女子通婚,他自己就带头娶了汉族女子做妃子,还让弟弟娶汉女为妻。最后,孝文帝还宣布鲜卑人一律改姓汉姓,北魏皇族本来姓拓跋,这是个鲜卑姓,从此以后改姓元,他自己的名字从拓跋宏改成元宏,另外姓步六狐的改姓陆,姓独孤的改姓刘,姓贺赖的改姓贺等等。这样更进一步消除了鲜卑族和汉族的差异,有利于民族融合。当然,他的改革中有一些比较极端的措施,比如规定迁入洛阳的鲜卑人死后不得归葬平城,只能葬在洛阳,这一条有悖于当时的风俗和社会道德,给改革增添了不小的阻力。

孝文帝的太子是个顽固派,他反对迁都的原因很简单,他是个胖子,洛阳的夏天比平城热多了,他实在受不了,所以趁孝文帝出去的时候,他私自鼓动把都城迂回去。孝文帝回来看到儿子居然带头违反他的命令,十分生气,于是把太子废掉了。后来太子参与谋反,孝文

帝忍痛将他处死。这件事对孝文帝打击非常大,不久又发生皇后和男子****的事情,彻底将他击垮了,他下令废掉皇后,将奸夫处死,不久他自己也郁郁而终,年仅39岁。

史家评论:高祖自幼继承宏大的基业,很早具有聪颖圣明的风范。当时因为文明太后代理政事,便悠闲不理政,深察独得之理,本来符合于自然的化育。等到亲自总揽朝政,每天处理上万件事情,十来年间,成天没有一点空闲,从不同的道路达到一个目标,从不同的方案达到一个目的,凡是民众所难实行的,人际关系的高尚行为,虽然尊居于皇宫,都履行了。

3.飞扬跋扈清河王——《魏书·道武七王列传》节选

清河王拓跋绍,是北魏道武帝次子,明元帝拓跋嗣二弟,生母为贺夫人。贺夫人是献明皇后的妹妹,娇美而华丽。当初拓跋珪到贺兰部,见到后喜欢她,告诉了献明后,请求娶过来,皇后说:“不可以,此人太美不善良,而且已有丈夫。”拓跋珪秘密派人杀死她的丈夫而后娶她,生下元绍,生下拓跋绍,最后终致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

天兴六年拓跋珪封拓跋绍为清河王。拓跋绍为人凶狠叛逆,不遵教训,可能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不良少年。他喜好在里巷游荡,抢劫过往行人,到处射杀猪狗,以为戏乐。拓跋珪对他的行为大为愤怒,曾经将他倒悬井中,到了垂死才放出。明元帝拓跋嗣常以义方斥责拓跋绍,所以二人关系不好,拓跋嗣也时常惧怕拓跋绍叛变。

天赐六年拓跋绍的母亲贺夫人有错失,拓跋珪将她幽禁于宫中,即将下令杀她,但到黄昏时仍未下定最后决心。贺氏密告元绍说:“你将如何救我?”元绍于是在夜晚和部下以及宦官几个人,犯禁偷入宫中。左右侍奉皇帝的人叫喊说:“贼寇来了!”拓跋珪惊醒起身,寻找弓箭找不到,于是突然逝世。

第二天中午,拔跋绍召集百官于端门,隔着大门,从门缝问百官:“我有叔父,也有哥哥,公卿众人想拥立谁呢?”大家闻言都愕然失色,没有答腔的。过了好久,南平公长孙嵩回答:“我们拥戴王爷您。”大家此时才知道拓跋珪驾崩,但都不知死因,所以没一个人敢出声。散朝之后,传闻纷纷,大家才知道武帝死因可疑,朝野汹汹,人怀异志。肥如侯贺护举烽火于安阳城北,所以贺兰部人皆往赴那里,其余旧部也率子弟招集族人,相聚于此地。拓跋绍听闻人情不安,就发出布帛班赐与王公以下,上者数百匹,下者十匹。

齐王拓跋嗣听说拓跋珪被弑,偷偷往都城奔返。拓跋绍派人寻找拓跋嗣想杀掉他,几次未果。百姓和众大臣得知拓跋嗣回城,奔走相告,欣然响应,争出奉迎。拓跋嗣在城西一露面,宫里的卫士就把拓跋绍抓住送给拓跋嗣论处。拓跋嗣论数罪恶,杀掉拓跋绍和他的母亲贺兰妃。

拓跋绍死时只有十六岁。

史家评论:猫头鹰和獍是凶恶的禽兽,上天生下它们,知道母亲忘记父亲,大概也如禽兽,元绍这个人,大胆弑父,恐怕连禽兽都不如吧!

4.崔浩灭族之祸——《魏书·崔浩列传》节选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他年轻时喜欢文学,广泛阅览经史著作,天象阴阳五行之学,百家之言,无不融会贯通,穷究经义的精深之处,当时没有人比得上。天兴年间,供职秘书省,改任著作郎。北魏道武帝见崔浩擅长书法,常常叫他到左右来侍候。

道武帝晚年,刑罚很严酷,官中近臣多因小过获罪,没有人不逃避隐匿,以躲避眼下的事变,崔浩独自肃敬勤勉不懈怠,有时终日不回家。太祖赏识他,常常命令把自己的粥赐给他。

崔浩足智多谋,明元帝想讨伐河西胡人,崔浩分析说:“河西胡人虽然很多,但没有好的将领统率,不会有什么大患的。”他建议派一员大将带兵去震慑就足够了。结果明元帝派叔孙建统兵镇守河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大破河西胡人,杀了他们的首领,俘虏了十几万人。

此后崔浩多次给朝廷出谋划策,如果朝廷没有采纳他的计策的话,那就一定会失败。所以明元帝很尊重崔浩,对他十分宠信。崔浩还精通儒家经典,但他不喜欢老庄,也特别讨厌佛教,曾说过:“为什么要拜这胡神?”他妻子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每天都要诵读佛经,他看见后大怒,把佛经夺过来一把火烧掉,再把灰倒进厕所里。他堂弟信佛信得更厉害,即使身处粪土之中,如果见到佛像,也会毫不犹豫地跪拜。崔浩嘲笑他说:“这么肮脏的地方正好适合跪拜那个胡神!”

太武帝登基后,崔浩继续辅佐,他帮助北魏灭掉了夏国,击破柔然,赢得了北伐的大胜。太武帝由此对他无比信任,时不时地到崔浩家做客,还品尝他家的饭菜。一太武帝对那些尚书说:“国家大事如果你们有不能决定的,就先征求崔浩的意见,然后再执行。”

同类推荐
  • 窃明物语

    窃明物语

    赵峰,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处异处,身体也已不是自己的身体,没想到昨天只是同学聚会,喝多了酒,睡的晚了点,结果自己今天一觉醒来就到了大明,真是无语......看林空凡如何在这大明朝成就大业,叱咤大明!成为那最能撼动大明的一人!
  • 魂穿三国之诸侯大乱斗

    魂穿三国之诸侯大乱斗

    当魂穿到东汉末年刘辩,刘辩是有些懵逼的,这是直接就当了皇帝?幸好自己有足够的历史知识。于是为了在这个乱世,诸侯各有野心的情况下,刘辩只能走马上任,拉拢治世能臣曹操、忠肝义胆关羽、忠贞之志荀彧、陷阵之志高顺对抗董卓袁绍刘备孙坚。且看如何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救黎民于水火。ps:无金手指+昏君
  • 风云庄

    风云庄

    坊间传闻,得风云庄相助,可得天下。然而无人知其底细,更无人知其门主。他苟活于乱世之下,以经天纬地纬地之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只为报家国父祖之仇。然而,沉浸在仇恨中的他,最终意识到,何谓天下,何谓成全。
  • 水浒大泼皮

    水浒大泼皮

    林冲已经上梁山了,杨志也准备卖刀了,破旧的茅草屋里,穿越成泼皮牛二的马凯还在准备着讹人。不好,他又开始耍泼了!!(有情有义,才见水浒。)
  • 叁州物语

    叁州物语

    十六世纪的日本,正是战乱四起之时,便成为战国时代。两百多年以来,足利将军家在京都依靠着三管四职维护着自己的统治,他们一度权势喧天。而现在,将军家已经势微,各地武家势力大涨,他们不再甘于人下。应由新的名门诞生,改造这片古老的土地。三河国的松平家本是不起眼的小土豪,依靠征讨土一揆之功占有了一席之地。幼年丧父,流亡他国的少主松平広忠依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时运,一步步走向战国大名的道路。
热门推荐
  • 命运背负

    命运背负

    几大家族的争纷,堕落的唤醒,为了她,抛弃天涯,埋葬繁华,散尽一身戎甲。。
  • 悲秋迹

    悲秋迹

    两年前,他失去了很多,独自一个人穿行在另一个世界。两年后,他再一次回到这里,却失而复得了很多东西......
  • 暴雪之艾尔

    暴雪之艾尔

    艾尔,是《星际争霸》中科普勒星区星灵一族的母星。艾尔,又是《暗黑破坏神》中神语符文中的第一个。自创世之初,光明与黑暗就陷入了无休止的战争。这些永恒国度的战士们时刻追随着永无止尽的战争脚步。泰坦,遇到了上古之神,他们拒绝让泰坦改造它们的世界。泰坦摧毁了上古之神的城堡,并把藏在城堡中的邪恶生物囚禁在地下监狱中。泰坦造出高大的山脉,挖掘广阔的海洋。泰坦对他们在这片大陆上建立的秩序感到满意于是决定启程离开艾泽拉斯。萨尔那加,他们曾经在他们的领域里数千个荒凉、孤寂的星球播下生命的种子,他们曾经征服了无数星球,但是他们对权力不感兴趣,他们只关心如何创造出“完美生命体”。他们是星灵和虫族的创造者。艾尔,原本是一个热爱游戏的普通游戏玩家而已。然而却被一个“智能核心”,带到传说中的异界,在这里会发生什么?艾尔——母星……艾尔——第一神语……艾尔到底是什么?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全球诛仙在线

    全球诛仙在线

    仙界入侵,山河破碎。地球,沦为修真者供奉天道的食粮。好在这只是一款游戏。这天,梨子尘风尘仆仆地跑到客服部门,质问道:“我的游戏账号怎么穿越了?”多年后,梨子尘的角色端坐天宫,在好友界面中悄悄打字:“长官,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再潜伏下去我都要成仙帝啦!”
  • 众神创造的幻想

    众神创造的幻想

    神所创造的众人,以及在恶魔的交易中获得力量从而背叛众神的人们所交织产生的幻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剑帝修魔

    剑帝修魔

    天道神兵,龙神血脉。可剑斩苍穹,可掌镇乾坤。亦正亦邪的性格,少年辰龙,剑帝修魔的逆天传奇。窃无上机缘,夺天地造化,万死不朽,谁与争锋?!【关注新书《女总裁的贴身凶兵》】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锻紫

    锻紫

    末日无限流,半女配文。--------------------------------------“紫气东来,瑶池西望,翩翩青鸟庭前降。”紫即为祥瑞亦是权威、声望、精神在重重迷雾中,她是否能拨开重重迷雾,一步一步登上巅峰,窥得幕后真相?“百锻为字,千炼成句”锻紫,谱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