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57600000022

第22章 新华书店(10)

第十二节 红寺堡新华书店

红寺堡开发区位于宁夏中部,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红寺堡新华书店成立于2002年12月,位于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广场东南边,是宁夏区新华书店的分公司,主营图书、教材、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是红寺堡开发区目前唯一的一家“二级图书批发单位”。

建店十多年来,中小学教材的课前到书率达99.7%,销售一年上一个台阶,2012年全年销售420万元,为红寺堡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在教材发行工作中,红寺堡书店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对教材经营工作“高效、扎实、主动、细致”的要求,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做好细节工作,维护好教材发行市场,圆满完成了政治任务。针对在发行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红寺堡书店积极应对,主动出击,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注重与县教育局和学校的联络,加强沟通,主动征求和听取他们对红寺堡书店发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联络感情,理顺关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红寺堡书店的发行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为做好免费教科书的发行,搞好服务工作,红寺堡书店在每季教材发行时,先征求学校意见,由学校自行到书店取书,运费全部由书店承担。同时,做好全区各中小学校教材的调剂工作,满足了学校的需求。书店为了做好教材售后服务工作,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了解教材是否满足教学需要及教材印刷装帧质量,对有问题的教材做到及时调换,缺少教材书店则主动积极联系进行调配,有力地保证了学校的正常开学。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了学校的好评。

红寺堡是开发区,无工矿企业,居民构成多为山区移民,多数分布在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偏低,在群众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情况下,图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受地域经济水平的制约和影响,销量微乎其微。为了弥补门市零售的不足,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书店调整了门市图书品种结构,把一批时间长卖不动的滞销书退到了图书批销中心,并且在经营模式上积极地加入全区图书连锁经营销售系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加强管理,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书店门市图书卖场“进销存”结构情况,能及时地掌握和了解图书信息,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销售,争取一般图书销售出成绩。

建店十多年来,红寺堡新华书店顺应时代潮流,大胆探索图书发行的新路子,推出了一系列旨在转换机制、强化管理、苦练内功、谋求发展的重大举措,年年迈大步,步步上台阶,各项指标连年突破,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第十三节 盐池县新华书店

盐池县新华书店成立于1956年8月10日。建店之初,仅有1名经理,2名职工,年营业额4400元。刚成立的几年,与盐池县文化系统密切协作,深入广大农村、牧区,把有关农业生产知识的图书送到各个村、队。

1960~1962年,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盐池县书店工作处于低潮,新书很少,发行量下降,有些书只能按计划分配,供需矛盾突出,形成“书荒”。1963年,盐池县新华书店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遵照自治区书店指示,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配合政治思想教育和经济文化建设。1971年,为扩大图书发行范围,增加发行量,方便盐池县南部山区农民购书,县书店在大水坑设立地区门市部,初步解决了附近社员买书难的问题。1976年10月粉碎“******”后,县书店进行了恢复性整顿,业务秩序和经营管理开始好转,全书店积极投入揭批“******”的斗争,清理报废了一批图书,保证了发行质量。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盐池县新华书店凭借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奋发图强,顽强拼搏,书店业绩不断跃上新台阶。1979年,盐池县新华书店被评为全区新华书店系统先进集体;在新华书店总店召开的全国图书发行工作会议上,被列入表扬单位。

1981年,区新华书店先后召开全区农村发行工作会议和城市发行工作会议,围绕城乡“买书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了把精神文化食粮送到广大农村,盐池县书店积极同各乡供销社磋商,在每个乡供销社基层点开展图书经销业务,图书销售网点扩大了近2倍。为了加强流动供应,区书店为盐池县书店配备了摩托车,1991年又配备了送书下乡车,逐步实现了图书下乡机械化。1995年6月,在区书店的支持和帮助下,县店新建了500平方米的办公楼和库房,使书店的办公用房和库房改变了面貌,基础建设得到加强。

1996~2007年,10余年间,盐池县新华书店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和结构得到优化,企业的各项内控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各项经济指标取得新的成绩,企业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

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华书店与宁夏人民出版社整合成立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盐池县新华书店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国营书店的主渠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作用,坚持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拓创新、强化管理,努力为全县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10年,盐池县新华书店被评为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先进集体,被吴忠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张红梅被评为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先进个人。2012年,实现图书销售码洋361万元,其中教材销售261万元,教辅销售40万元,一般图书销售60万元,实现利润4万元。各项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长期服务地方读者的过程中,盐池县新华书店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有效的经营思路。盐池县地广人稀,山路崎岖不平。书店承担着全县8个乡镇19个中小学、23000余名学生的课本发行任务。从1989年起,全店干部职工冬季忍受寒冷,夏季冒着酷暑,雇用大车,一直坚持送书到校,确保做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坚持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认真做好政治理论读物的征订发行工作。每当有政治理论读物的发行任务时,全店职工加班加点,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和乡村,及时上门征订,上门送书,保证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了新华书店的宣传文化主阵地的作用,满足了全县人民学习的需要。在每年的政治类图书的发行中,以高效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全县各部门的高度评价。不断适应文化体制改革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遵循图书发行的经济规律,提高服务、灵活经营,使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增强。

2009年,门市实行完全承包,职工收入直接与销售挂钩,职工主动性与服务性明显增强,形成了人人跑任务、个个抓销售的喜人局面。2012年,门市销售60万元,超额完成了任务。为了扩大一般图书销售,书店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认真搞好调研工作,了解各层次读者的需要,定位自己的图书市场,调整图书结构,制定了多品种、上档次、常新常换的经营原则。抢抓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长假、元旦等节假日有利时机,通过开展“我为孩子选好书”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依托节日气氛,创新促销手段,增加书店人气,增加销售份额。调整图书结构,形成由常销书、动销书、畅销书组成的合理的备货体系。不断增加更新图书品种,提高图书品位,创造舒适的购书环境,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要求,为区书店一般图书的连锁经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拓宽农村市场上求突破。紧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把开辟农村图书市场、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作为新形势下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渠道来抓,采取设立农家书屋、利用集市摆摊设点、流动售书等形式,坚持把适合农民口味需求的各类优秀科技读物送到田间地头和农民手中,为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增强农民致富本领、推进农村经济文化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2006年5月开始,盐池县书店每年与县教育局联合举办一期“新华成长杯”小学生语数知识达标测试,既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也进一步密切了书店与学校的关系,扩大了书店的影响,树立了新华人的好形象,为教材发行工作的顺利开展注入了积极因素,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第十四节 同心县新华书店

新中国成立前,同心县文化事业凋零不堪,全县没有一家书店,课本由县教育行政部门购入转售给学生,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百业待兴,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学生课本仍通过教育科发行。1953年,中宁县新华书店在同心老城文化馆内设立了第一个图书销售点。1956年6月1日,正式成立新华书店同心县支店,属甘肃省新华书店管理。1957年,因县城搬迁,上级拨款1.5万元在新城豫海南街修建门市部3间、库房5间、办公室3间、宿舍6间,从此门市发行有了自家的阵地。但农村发行仍然困难重重,那时除县城外,乡镇无一处通班车,毛驴成了唯一的交通运输工具,送书下乡靠驴驮肩挑,酷暑严寒备受艰辛。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同心县支店随之划归自治区书店管辖。1959年,改为“同心县新华书店”,人事、财务下放,由县委宣传部管理。1958年,在下马关、韦州、豫旺、喊叫水、新庄集、王团、城关7个公社设立图书销售点,打开了局面,但这些销售网点在1962年经济整顿时先后被撤销。

1973年,为扩大农村发行,县书店在豫旺、下马关2个集镇设立门市部,各派工作人员1名,当年全县城乡销售达5.69万元。

同心县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广大回汉群众一贯对党、对毛主席怀着极其深厚的感情。面对这个县情,同心县新华书店十分重视政治理论读物的发行工作。在20世纪60年代全民学习毛主席著作热潮中,同心县书店及时将《******选集》送往山村农家,使全县城乡达到每户有一套《******选集》。80年代以来,县店一如既往,认真做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件汇编》(上、下)等重要图书的发行工作,使一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图书及时与广大读者见面。1991年,《******选集》1~4卷第二版出版后,全店职工以高昂的政治热情做好发行工作。1993年,《******文选》第三卷出版时,书店提前做好宣传工作,主动到各单位征订,送书上门,受到干部、群众的好评。

自建店伊始,同心县新华书店就把教材作为发行的重点。特别是1981年以来,经理杨文志亲自抓中小学教材的发行工作,他同教材发行组其他人员一样肩负发行任务指标,承担受罚风险,连续十多年坚持深入教育第一线,广泛征订教材,逐年扩大发行量,带领职工把教材送到边远学校,送书率达50%左右。1992~1995年,山区持续四年受灾,学生辍学严重,教材剩余较多,学校无力负担,县店决定收回学校剩余的教材,再积极联系调给短缺教材的兄弟县店。迄今为止,同心县店已连续30年做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为同心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同心是农业大县,农民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如饥似渴。县书店在农村发行中,十分注重把农业科技书籍作为一个主要方面。多年来,门市部设有农业科技书籍专柜、缺书登记簿、新书宣传牌等,张贴《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上海新书目》等。同时,还多次派人前往西安、兰州等地,及时调进适销对路的科技、社科与其他图书;积极派员参加“塞上江南图书节”订货会、全国图书订货会和西北片看样订货会等。仅1995年4月,县书店一次就添进金盾出版社各类科技书85种,2480册,码洋7000多元。书店还多次开展“上门征订,送书上门”服务活动,受到许多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农民的欢迎。仅1991年上门征讯30多人次,订出图书28600多册,码洋48000余元;送书上门20多人次,送去图书3150册,码洋14100元。

改革开放以来,同心县新华书店的图书发行量也是逐年增长。1984年,发行量也是达50万册,销售金额21万元。1987年,销售量增加到60.38万册,销售额达36.02万元。1992年,人、财、物三权都收归区新华书店统一管理。县书店全面落实中央关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部署;深化书店改革,完善管理机制,实行“联销计奖”“折扣承包”等经营责任制,职工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自体制改革以来,书店每年的销售、利润增长率都在30%以上。到2012年年底,书店固定资产原值达164万元,图书发行量达96万册,销售金额达815.60万元,实现利润58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至2012年年底,全店现有员工6人。大专以上学历5人,占职工总数的83.30%,其中行业职称发行员高级5人。同时,先进人物也不断涌现。韩伟、吴长华、畅萍、陈艳芬等人因为在县店发行工作中做出的贡献,多次获得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的奖励。

第十五节 中卫市新华书店

中卫市新华书店位于沙坡头区中部,地处西大街,东临鼓楼中心地带,西靠繁华的商业街,是一幢四层营业办公大楼,面积达509平方米。市店现有职工18人,店内设经理室、财务室、业务室、图书发行部、门市部及库房。

1950年8月,新华书店中卫支店正式成立。1953年,新建了新华书店门市部,建筑面积125平方米,库房及办公室95平方米。1954年10月,宁夏省建制撤销,中卫支店划归甘肃省新华书店管理。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中卫县新华书店划归自治区新华书店管理。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各种政治运动的冲击,书店发展缓慢。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书店进入整顿与恢复阶段,图书发行量逐步增长,1978年为85.70万册,1980年为91.20万册,1982年为131.60万册,1986年为144.80万册,1987年为149.40万册,1988年为153.80万册。

思想政治理论类读物是新华书店发行的重点。中卫市新华书店充分发挥新华书店的宣传阵地作用,在不同的时间段加强这类读物的征订发行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先后发行了******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雷锋的故事》,《******选集》(1~4卷),十四大文件报告、汇编、辅导材料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文选》(1~3卷)等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产生重大影响的图书。为做好党的宣传工作,中卫市新华书店加强对马、列、毛著作和理想道德、思想修养等读物的征订发行工作,门市设专架陈列,突出宣传,并积极订进新的版本,做到常年有售。

中卫市新华书店非常重视农村发行网点的建设,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农村图书发行工作,发行网点逐年增加。1964年,农村图书发行网点从基层供销社发展到分销店,发行网点增加到41个。1975年,中卫全县农村图书发行点增加到53个,1985年扩大到63个,农村图书发行量逐年增加。

流动供应是新华书店的光荣传统,是弥补发行网点不足、主动为读者服务的好方式。原中卫县幅员辽阔,群众居住分散,南部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较落后,文化很不发达。县书店从建店之日起,就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特别注重农村流动供应工作。县书店除专职流动发行员外,经理、会计、业务员、门市部都有下乡流动的任务,在店内形成了“农村第一、下乡流动光荣”的良好风气。农村流动销售人员被广大农村读者誉为最可爱的人。

教材、教辅发行是新华书店图书发行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春秋两季课本发行中,新华书店重视征订、汇总、复查、收货、预分、发行和调剂余缺工作,保证了课本“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得到了各学校的好评。

为扩大一般图书的发行范围,吸引读者,中卫市新华书店积极调进新的图书品种,做好预订工作。对宁版图书设专架陈列销售。通过门市部前文告墙及橱窗,张贴散发图书内容简介,每月两次向广大读者推荐介绍近期出版的新书、好书,使读者了解出版动态,开展导读服务,并采取送书上门、看书订货等形式,扩大图书销售。通过电视点歌、广播报道、电话号码本等多种宣传形式,提高书店的知名度,拓宽业务渠道,发挥主导作用。

中卫市新华书店扎实细致的工作,热心为读者服务的理念,赢得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好评。自1994年以来的十多年间,每年中卫市新华书店都会赢得各种奖项。例如,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十佳窗口、模范单位、先进党支部和工会,也有多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加入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的三年,中卫市新华书店连续三年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10年,完成销售码洋1012万元,其中教材893万元,一般图书39万元,教辅80万元,实现利税12万元。2011年,实现销售码洋1091.05万元,其中中小学教材及配套用书销售914.86万元,一般图书实现销售165.14万元,完成利税总额2.1万元。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码洋)1139.74万元,较2011年增长48.69万元,增幅为4.46%。

第十六节 中宁县新华书店

1953年10月1日,中宁县新华书店正式成立,迄今已度过了60个春秋。60年来,中宁县图书发行工作经历风风雨雨,越过前进征程中的坎坎坷坷,走出了一条大起大落大发展的曲折道路,为中宁县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县书店成立初期,有职工5名,门市部3间。大家齐心协力利用省书店所拨的4500元资金开始了艰难的创业。1954年8月,宁夏省建制撤销,中宁县新华书店划归甘肃省店领导。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恢复区书店建制。1959~1961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中宁县新华书店业务明显萎缩,发行量连年下降。1966~1976年“**********”期间,中宁县新华书店图书发行事业受到严重挫折。

1976年10月,十年****结束,中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宁县新华书店出现了新的转机。1978年,根据区店提出的六项内容,县新华书店从思想上、组织上、业务上进行了全面整顿。当年销售额达15万元。1979年,县店恢复了原有的32个农村发行点,门市部人员采取轮流休息制,坚持常年开门营业,当年销售金额达17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宁县书店从此迈入了改革开放、发展壮大的新阶段。一是职工队伍不断壮大,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明显提高。1953年建店之初,仅有职工5名,至1979年,职工人数最多时达到8人,大多数职工文化程度偏低,企业效益很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书店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销售额逐年递增。2002年,职工达27名,企业负担加重。近几年书店通过逐步改革,精减人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严把进人关,单位不养懒人、不养闲人,一批老同志先后退休,现有职工12名,其中大学学历10人。店领导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建立了一支高效的团队,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二是营业设施不断改善。1982年,投资3万元兴建石空车站门市部。1998年,投资兴建了鸣沙门市部,增加了发行网点,方便了广大群众。但随着地方机构改革,乡镇合并,学校撤并,这两个营业网点也撤销。1986年,投资34万元,建造县书店营业楼1426.44平方米,并配备了汽车,使图书供应能力大大增强。2001年,因县城统一规划,旧店拆除,投资600万元,在县城新南街建了330平方米营业房,在平安东街建了2000平方米的办公楼。

三是发行范围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县书店全面贯彻落实新华书店的方针,不但保证了一年两季的中小学课本供应,而且发行了大量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文集、回忆录及政策文件,积极供应中外古今经典著作、工具书、科技书等,既照顾到高层次的读者,更注意到普通读者,既注意图书的思想性、政治性,也注意作品的艺术性、欣赏性,做到了各取所需,雅俗共赏,供货品种由1985年的3000多种增加到2012年的2万多种。

四是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县书店担负着全县14个乡镇、2个国营农场、96所中小学、5万余名学生的课本发行任务,对一年两季的课本工作做到提前安排、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早准备、按校编号、分批提取,协助打包装车,偏远学校免费运送,确保“课前到书,人手一册”。2006年,中宁县店被中卫市委、中卫市人民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五是经济效益不断增加。县书店1954年销售额为1.4万元,建店21年来销售额偏低,利润都处在亏损阶段。1975~1990年这16年销售额都在几十万元,利润略有盈余。1991年,销售额首次突破109.04万元,利润达5.61万元,特别是1994年以来,销售额逐年递增,至2004年销售额已达到705.60万元,利润17.69万元。面对如此大好形势,书店领导保持清醒的头脑,带领全体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始终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2012年,销售额达865.72万元,利润43.64万元,人均销售61.83万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六是改革不断深入。2005年以来,进行了企业整顿,实行开架售书,并逐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行责、权、利相挂钩,逐月考评兑现,实行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吃大锅饭”的问题。同时,从人事劳动制度、分配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着手,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竞争上岗,优化组合,按岗定责,门市部、柜组采取年度经营承包,试行岗位效益工资,养老保险按比例由书店和职工分担,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第十七节 海原县新华书店

海原县新华书店始建于1956年,至今已有57年的历史。

海原县新华书店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52年秋新华书店固原支店驻海原课本发行小组的成立。1954年秋至1955年年底,发行小组对外已称“新华书店”。1956年,新华书店发行人员已发展成3人小组,任集寿任发行组长,刘庆华、赵庆华为组员,营业室扩大到40平方米,仓库、宿舍约20平方米。1956年10月1日,新华书店海原支店正式成立,实行条块双重领导,业务归甘肃省新华书店主管,人事由当地县委宣传部主管。县委组织部任命任集寿为副经理。1958年,随着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成立,海原支店划归宁夏区书店管理。随后,根据文化部通知,市、县各支店的人、财、物归地方行政部门管理,海原支店亦改名为海原县新华书店。

1963年,书店贯彻“整顿、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全面整顿业务、财务,海原县书店的业务、财务又归区书店统一管理,人事管理仍以当地文化行政部门为主。“**********”这段特殊历史时期,县店经理任集寿一度受到错误批斗,书店发展缓慢,人、财、物又一次移交当地教育部门管理。

1992年2月,根据自治区《关于调整我区新华书店管理体制的决定》精神,县店的人、财、物又统一由自治区新华书店管理,党、工、青、妇仍由地方党委领导。

自建店以来,海原县新华书店发行了大量的政治理论读物(包括光盘、影像制品),仅2011~2012年就发行《江****文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DVD光盘、《理论热点面对面》《科学发展观主题案例》《中国共产党党章》等达6.5万册,极大地满足了全县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理论学习需要。在教材发行方面,迄今为止海原县书店已连续30年做到“课前到校、人手一册”,为海原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截至2012年年底,全店共有员工11人。大专以上学历8人,占职工总数的73%,中专以上3人,占职工总数的27%,其中行业职称发行员高级4人,中级7人,所有员工百分之百获得发行员资格证书。

由于人员各项素质的不断提高,先进人物也不断涌现。本店农村发行员赵子兴从1956年调入县书店直至1972年退休,不避寒暑,翻山越岭,流动售书,十六年坚持农村发行如一日,走遍了海原的山乡、村镇,仅1959年下乡流动售书行程就达13000公里,跑遍了全县13个公社,他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曾4次获得“县级先进工作者”称号,2次被评为“自治区英模”。1960年5月10日,他出席了自治区文教群英会,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宁夏日报》以“千辛万苦为读者”的标题做了宣传报道。同年6月1日,他光荣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受到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3年,晁志弼被评为全区新华书店“先进工作者”。1987年,张彦花被评为海原县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个人”。1988年,张彦花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30周年“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受到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表彰奖励。1991年,崔发明被评为全区新华书店“优质服务先进个人”。1992年,田玉明被评为全区新闻出版系统和全区新华书店系统“先进工作者”,分别受到自治区劳动人事厅、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和自治区新华书店的表彰奖励。1993年,马桂香被评为全区新华书店“优质服务先进个人”。1995年,田玉明再次被评为“全区出版系统优秀工作者”。2007年,崔发明被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评为“新华书店系统先进工作者”。2008年,崔发明被宁夏回族自治区精神文明办评为首届“孝德之星”。2009年,邓永清被黄河出版传媒集团评为“优秀发行员”。2010年,杨玉霞、赵芸被黄河出版传媒集团评为“先进个人”。2011年,杨玉霞、崔发明被黄河出版传媒集团评为“先进个人”。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兰海涛被黄河出版传媒集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邓永清被黄河出版传媒集团评为“先进个人”。2012年年底,海原县店被黄河出版传媒集团评为“先进集体”。

同类推荐
  • 我要做侯爷

    我要做侯爷

    新书《暴躁小侯爷》正式连载,请大家多多支持。
  • 波旁之主

    波旁之主

    一场法国大革命让波旁王朝走上终结。一个拥有波旁家族血脉的重生者,继承太阳王路易十四遗志,誓要重回欧洲之巅,历史开始进入一个拐角。
  • 将王行

    将王行

    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必有命势。忠贞于国,节烈于身,谁会是天选之子?谁又敢独秀凌烟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且看乱世诸君横刀立马,撼动昆仑……
  • 中国德昂族

    中国德昂族

    本书共分十章,分别从历史源流、人口分布、民族关系、社会形态、宗教信仰、语言文学、风俗习惯、婚姻家庭、教育卫生、文物古迹、历史人物等方面对德昂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期成为广大读者全面了解德昂族的一扇窗口,同时也是对德昂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中国德昂族》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挖掘民族文化的题材,提炼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使之脉络清晰,连贯自然,富有时代感。既体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则,又全面地介绍各民族的概况、社会文化、族际交往等。
  • 异大陆唐朝

    异大陆唐朝

    周峥前世是一名屌丝,偶然穿越能否创造辉煌
热门推荐
  • 冒牌皇后很大牌

    冒牌皇后很大牌

    他立了无数妃子,长的都挺相似,却从不临幸,他是一个强大帝国的一国之君,实力无人能敌,只有一个女子能近他身旁,他们都以为那个女子和他情投意合。可是他们不知道他挚爱的只有他原来的冒牌皇后,曾经的曾经他只是没有实权的皇帝,她陪伴他夺回实权,却在路上丢失了那个人!
  • 凰图帝姬

    凰图帝姬

    圣人听我言,至尊伏鞍前。我已极修凡尘道,觐见仙帝敢斜冠!看殇素素如何从挫败之中崛起,而君临天下!有人说起点抢红包的水军太多,落不到读者手中,以后发红包发在评论区,可能好一点……o>_<o
  • 原来总裁是竹马

    原来总裁是竹马

    十年前罗安安第一次遇见傅云深,就对他说要嫁给他。可十年后再见,却已经忘了他。而他,却记在了心里,开启了骗婚模式。罗安安摸着日渐隆起的肚皮,看着那个在外叱咤风云,在家为他洗衣做饭的男人,愤怒反抗。“傅云深!我要离婚!”“好,财产归你,你归我。”
  • 吓到你了吗

    吓到你了吗

    信则有,不信则无。就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
  • 天下大陆之盛世家园

    天下大陆之盛世家园

    内容以斗罗为参考主题,内容比较喜剧,也没啥介绍,我是新手,第一部作品这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人生就是这样,是你过人生,不是人生玩你,把自己放松,因为明天的你会更好,加油陌生人!!!)
  • 无限之强者为尊

    无限之强者为尊

    在这个游戏的空间里,胜利代表一切,失败失去一切。在这里我只想拼命的活下去,我不想死。这不仅仅是个游戏,还是关乎我的自由,我的爱人,我的家人。所以我必须勇敢的活下去。
  • 璇云书:鬼影小妖妃

    璇云书:鬼影小妖妃

    一场血案让她转世为清府的废柴三小姐,爹娘失踪,家被叔叔抢走,连最下等的庶女都欺负她?呵~亲~我马上就让你知道,什么是生!不!如!死!你今天来仗势欺人,我明天就灭你全家!(新人上路,请多关照(*??╰╯`?))
  • 傲世神魔传

    傲世神魔传

    九州大陆,原本为九块大陆,神魔大战过后,九块大陆连为一体,故改唤九州。万年前神魔一战后消失于天地间,神界`魔界的飞升空间点也消失不见。从此世间无神.魔只留下他们的传说。万年后一个少年从山村中走出,探索神魔之谜,追寻长生之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四季恋情

    四季恋情

    讲述了是男女主人公毕业后选择离开家乡到繁荣的大都市打拼的故事,小说涉及男女主人公他们对爱情、事业的态度以及身边诸多朋友之间所发生的种种事情。小说故事情节设计轻松愉快,男主幽默搞笑,女主漂亮搞怪,让我们随着小说一起感受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