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53700000065

第65章 创新,靠柔韧设计

严格来说,阶梯数字学院的课程还算不上是启发性教学,只是较合乎脉络的助学教材。不过,如果只将阶梯数字课程当作畅销的课外教材,又低估了它的创新巧思。阶梯在2003年到2006年的设计改造,可以让我们了解柔韧创新的原则。

当创新者遇到机构,被限制的概率较大。以教育为例,森林小学、人本中学、慈心华德福教育实验中小学等机构都相继推出人本理念的课程,希望以启发式教学走出一条新的路。但是,以人本理念设计的课程在面对机构时,都只能退居边陲地带。主流的教育方式,在台湾历经14年的教改,还是以填鸭为主。

这个机构的力量还延伸到了高中以后。在大学,甚至在研究所,也多注重学科知识的被动吸收、拿文凭,想要真正学习知识、探索世界、研究实务现象的学生成了少数。这倒不是因为学生不想探索与研究,而是被制约了17年后,多数学生失去了思辨的能力。整个体制、学校老师、家长、既得利益的厂商,都沉默地串谋成一个庞大的机构。

哈加登对“机构力量”有很深刻的理解,他说:“太过新颖的主意很难被接受,因为它们与当地人的思考逻辑南辕北辙。于是,创新的主意不易被采纳,因为它们太难懂,无法见容于当地的机构。一方面,创新者若无法引起群众的共鸣,创新就很难被接受,更别说被采纳。另一方面,若创新者附庸潮流,屈服于机构的制约,那么这样的创新也将乏善可陈,失去了改变机构的机会。创新既要标新立异,又要融入本地机构的制约,才能促成社会的转型与变革。”

哈加登不认为机构必然邪恶,而顺从机构的创新必然不好。他要提醒创新者的是:不要轻视机构的力量。创新者在响应机构镇压时,不可力敌,只能智取。阶梯回应机构的策略虽不如爱迪生来得巧妙,但是阶梯的数字学习系统中也隐含不少柔韧设计。这些设计原则值得我们关注,可以了解创新者与机构的斗智过程。让我们分四点来说明。

第一,“一纲多本”政策原来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教改方案,推出后反而加强了原有机构的力量。学生要念的书更多。最后,三大出版商胜出,成为市场主流教材版本。不过三个版本内容大同小异,并没有丰富教学内涵,倒是带来版本间的冲突与扩大考试范围。

初期,阶梯试着避开补教业与出版商的竞争,利用动画改变教材呈现方式,但这样的教材只会增加学生的负荷。阶梯调适后的新设计巧妙地回应了机构的制约。它将课程变成剧本,用卡通人物当主角,让学生进入自己熟悉的动画节目(日本卡通片《机器猫》)。此时,设计的原则改变了,从“理解”下手。

在包装上,以课程整合为主,让家长、学生都认为“动画教学台”可以为考试加分。在应用上,让学生透过卡通人物产生同理心及行为上的学习。他们可以犯错,并且不用担心被老师骂。通过数字学习课程,学生可以更快地理解学习重点,所以动画教材不再是额外的负担。

第二,不少初中老师似乎都是以照本宣科的僵化模式上课。阶梯原先找来不少留学归来的老师参与数字教材的教学,但规模太小,与补习班差异不太,学生对“名师视讯台”自然没有太多正面回响。阶梯依机构制约调适后,在设计上做了大幅改变。究其因,多数学生真正需要的其实是家教。对多数学生而言,传道、授业不是那么重要,解惑才是急事。学生不是要解人生哲学之惑,而是想即刻了解考题为何写错,下次遇到类似题目如何解题。

阶梯的“在线家教台”加入了三个设计元素:提问、关心、新鲜。阶梯招募了大批热血流浪师资。有了人手,阶梯便可以将教学流程更精细分工,让教务专注研发教材,让老师专心上课。师资多,阶梯又将班级变成了6至10人的家教班。于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问,每位老师也有更多时间关心学生。同学间的感情变得更亲密,跟老师互动也更紧密。家教班比补习班更有效。而且学生可以在家里上家教班,边上课边吃零食也不会有人知道。另一方面,热血的流浪老师也找到了可以施展抱负的舞台。

通过网络让学生“在家留学”也是阶梯的一项绝妙设计。本地老师教英文原本就有先天的障碍,在台湾地区的外籍老师也不全是合格的教师。很多人只是会说英文,但其教学内容、方法可能是不合格的。合格的英文老师,不只教给学生较为正规的内容,也让学生有在家留学的新鲜感。

第三,以考试为主的教育大概再过10年也改不了。学生被机构训练为考试机器。老师普遍的心态是考得越多,成绩就越高,学得也越多,也就会考上好学校,也就会功成名就。但是,激烈竞争之下,考试题目越多越细,考的是学生的记忆与细心而不是学生懂了什么,培养了什么能力。结果,过多的考试绑架了学生,学生学会了看题背答案,但越考越灰心。

阶梯初期的设计是综合各版本考题,却被出版商泼冷水。调适后,“智慧评量台”的设计原则改为以“考题精准率”取代“考题覆盖率”,以信心建立取代考试频率。阶梯改写各出版商考题,不但避开了智财障碍,更让考题更符合课本精神。接着,它又邀请退休命题老师出题,融入不同版本考题。这样,考题的命中率更高,不会乱枪打鸟、徒劳无功。

阶梯将考题依难易程度分类,是另一项巧妙设计。这样难易并重的设计让学生比较容易建立信心,并自愿多做练习,也比较容易吸收知识。考题背后还有一项设计,那就是详细而趣味的“解题”取代单调的“解答”。做错题目后可以马上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

第四,阶梯后来以公益活动取代销售活动,更快地让数字课程扩散到各学校中。阶梯通过缩短数字落差计划捐赠课程到偏远学校,再顺势协助各中小学推动数字教学创新。当许多老师都使用“智慧评量台”来出试题,阶梯会员首获其利。然后,阶梯再运作基金会选拔“伊优生”,鼓励更多学生去使用数字课程,在学校缔造好成绩。也因此,采纳阶梯教材的学生所在的学校,由300间很快在两年间成长为1400间。

我们在推出创新时,最关心的是顾客(或使用者)的需求。所有的设计也都会依顾客的需求来安排。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在特定的时空中,创新可能会超越顾客的认知,也跨越了机构的容忍程度。我们忽略的是顾客背后的老大哥——机构,以及其无远弗届的影响力。

在中学推动启发教育,对英国、美国、芬兰来说,不算是创新。但在中国台湾地区,启发教学法就成了革命性的创新,它要对抗的是行之有年的考试“机构”。不了解这个“机构”,想创新的人就算不成为烈士,也会越创越糟(比如“一纲多本”的改革政策)。在此情况下,要创新恐怕就要学会巧妙地回应机构的制约。

推动创新,要改变的不只是科技,更是背后的社会体系。要改变科技相对容易,但要对付社会体系则困难重重。创新者必须善于用计,不只科技创新要柔韧,回应机构的手法也要刚柔并济,让创新看起来与主流版本相似,但是设计中却藏有令人惊讶的革新观念。真正深远的创新,往往藏在不起眼的设计中。

柔韧的设计原则

原则一:一项创新其实也如同一股社会力量,会如革命军般冲击既有的体制。创新代表改变的力量,机构代表稳定的力量。如果只看顾客却不知背后的机构,创新者很快就会变成烈士。创新烈士通常只能饮恨,而难伸志向。

原则二:创新者可以将回应机构的巧思嵌入物件的“设计”中,其中含有双层意义。第一,物件细节(如形貌、功能)必须有巧妙的设计,让使用者有惊喜而不会被惊吓。也就是,系统功能的设计要让用户能理解。第二,这些设计要让使用者与机构无防备心地接纳创新。前者是让物件看起来无害,于熟悉中隐藏新奇;后者是攻心为上,将“创新木马”带入城中。

原则三:在机构统治下创新,必须叛逆到不被镇压,顺从到不被归化。创新者必须因地制宜、重新定义问题,让使用者换一个角度理解新观念,进而拥抱创新,例如,阶梯重新定义“考试”的重点,不在频率,而是在精准与信心。当创新者能善用柔韧设计的原则时,就可以巧妙地成为一只“批着狼皮的羊”,将创新暗渡陈仓到机构之中了。

曲终 让脉络思考创新

凡事皆有脉络可循,不是看不见,而是没看见。进行创新,却无视脉络,那无可避免地,必将干扰本地情境。这时,创新便会与众人为敌。创新不但不能带来福祉,反而会带来创伤。

如何才能让创新者避免“出师未捷身先死”?如何才能让创新导入后不会带来恶果?这些年来我有机会接触了许多创新计划,它们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原因无他,都因为创新者无视本地脉络,以为引进尖端的科技就可以改变一切,却未曾去思考科技或任何一种创新,会如何干扰到原有的脉络。

要怎么样才能看见脉络?在这本书中,我尝试归纳了三种思考脉络的方法。这三种方式分别从用户、组织与机构下手。

首先,我们要了解使用者所处的生活或工作脉络。知道使用者关心什么,痛点是什么,就可以很快找到创新契机。解读使用者每天在想什么、做什么,是分析脉络的核心。例如,了解出租车司机在排班等客人时的困扰,与各车队在台北市排班点的势力分布状况,就会找到空排点的创新做法,也可以让司机乐于采用。

其次,我们要了解组织脉络。用户必然活动于特定组织中,可能是企业,也可能是政府机关。导入创新前,我们要先解构其中作为。如果是科技,要分析这套科技内嵌什么组织作为,也就是科技中原先支持什么样的运作模式。如果是一个新政策,要分析这个政策原本是在什么样的组织作为下形成的。

看组织,只会看到使用者声称他们在做什么;但看组织作为才能看到使用者的行动。看见创新内嵌的组织作为,比对采纳组织现行的本地作为,我们才能知道如何因地制宜地调整科技。在采纳一项科技时我们千万要注意,让创新发挥功效的不是科技,而是科技所支持的那套组织作为,也就是科技中蕴含的那套知识体系。

例如,电子竞标系统背后是一套商务寻购的作为。台湾大学的跨域研究之所以顶尖,是因为背后有一套团队培育的作为。半导体维修工程师之所以能成为高手是因为他们有一套解读物件的作为。所谓“创新”,指的是组织经历时间所淬炼出来的那套作为,所提炼出的实用知识。要采纳的不是科技工具,而是其中那套内隐的作为、那套知识体系。

最后,创新者不可不知机构的脉络。机构虽无形,但力量却无远弗届。理想上,我们只希望保有好的机构力量,让社会维持良好秩序,让百工各司其职,革新所有不好的机构,让社会不受宰制,也让人民思想不受钳制。但是,现实是机构的力量通常好坏参半、亦正亦邪。

创新者若一味推出科技或是引进新发明,却无视机构的制裁力量,最终必将徒劳无功。例如,引进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是良法美意,但不了解台湾高等教育体制的脉络,不了解大学教授研究工作的脉络,哈佛式的教学法到台湾,只能换得学生连连的哈欠声和教授的抱怨。相对地,阶梯了解了台湾中小学教育体系的脉络,针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行为,重新设计系统以躲过机构的打压,巧妙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让数字学习系统受到广泛的采纳。

顺着机构脉络便能找到创新出口。这考验创新者的政治敏锐度。我们如果事先了解创新对组织、社会脉络会带来的影响(甚至破坏),就可以事先调整创新的呈现与应用方式,让创新成为“不苦口的良药”。如此,让创新悄悄地、宁静地发生,才不会引来机构的制裁,也不会引起使用者的抗争,更不会让善意的创新导入后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机构也考验创新者的耐心。推翻僵化的机构,让创新快速扩散也许是最快的方式,但未必是最实际的做法。机构力量的积累非一日之功,机构中使用者的思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转变的。创新者若躁进,就很可能成为牺牲者。这时,弱势的创新者要学着使用柔韧设计的策略来响应机构的制约,转化阻力为助力。千万别急着当“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烈士”。

创新来自创“旧”,这大概就是本书的核心概念。创新之前,要了解既有脉络(旧),再根据脉络来设计或扩散,才能让使用者因创新而获益,组织因创新而成长,机构不会因创新而变成万恶。掌握本地的来龙去脉,就会让创新采纳变得轻松自如。找出“脉点”,便可以让创新变得有亮点。创新来自于旧脉络,而旧的脉络让创新有迹可寻,找到创新契机。这,大概就是创新之道吧。善用脉络,创新者可以成为英雄;忽视脉络,创新者可能会变成狗熊。请大家一起思考脉络,让创新为社会解决困难,而不是带来灾难。

同类推荐
  • 国有企业治理现代化

    国有企业治理现代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企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书旨在从国企的诞生、成长、发展到深入改革的几个阶段,梳理改革经验、汇集改革心声、集纳改革建言、总结成功案例,探寻企业改革发展的轨迹和规律,通过此书让人们从多个视角和多个层面了解和探讨改革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 抓执行: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抓执行: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本书重点讲述了团队高效执行的9个管理方法,手把手教你提高团队执行力。内容简洁易懂,定位清晰明确,是中高层管理者提高团队执行力的必读之书。
  • 道德经与无为管理

    道德经与无为管理

    《道德经》是一部伟大的国学巨著,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提出了“道”和“德”的思想,体现了深邃的管理哲学,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无为管理和人尽其才的战略,促进人性和谐,提高个人修养,促使人发挥潜能和自主精神。从而获得非凡的团队协作效益。
  • 傻世界笨生意

    傻世界笨生意

    本书从《全球商业经典》之中精选了二十篇文章,以亲历者的视野和角度向读者展示了现实世界的多元化。日本人的刻板,美国人的懒散,印度人的“不靠谱”,民主意识觉醒的亚洲人和习惯情绪游行的欧洲人。他们不同于我们的生意经以及生活状态不及电视上可爱,也并非报刊上的枯燥。
  • 体制转型推动实际人力资本形成

    体制转型推动实际人力资本形成

    本书内容包括:实践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制度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作用、制度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作用的计量检验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一代宠妃

    重生之一代宠妃

    前世为嫡姐铺路的庶女菡萏,被害死重生后,带着无限的仇恨,舍弃爱情,一步一步走向大夏朝的王朝顶端,扶摇直上九层天。
  • 醉梦之行

    醉梦之行

    我做了一个很长的梦,它带我逃避了现实,到了一个很美很诡异的世界。那世界像是一直藏在我内心深处的。但故事也逐渐的诡异起来,现实与梦境出现重叠,我如同站在装满镜面的房间,不知所措。直到我遇见了他,一个叫沈亦禅的男子,他带我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还带我认识了跟我一样的人,刺激惊险的冒险由此展开。
  • 放弃不了你的爱

    放弃不了你的爱

    你的爱,水深,火热……让我怎么能放弃……
  • 哭有啥用

    哭有啥用

    本文囊括了哭有啥用,空屋,秀色满,白骨说了假话,尖叫,我的心空如大海,乡下人进城出城的经历,星星闪耀在村子里,涂色几大部分,讲诉了何翠红,秀英,赵晨曦等人物为主线发生的小故事,来体现种种现实社会的生活。
  • 召唤之女王无敌

    召唤之女王无敌

    江晨穿越了。带着植物大战僵尸系统,穿越到了一个召唤的世界……好巧不巧的是,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天荒女王融合了系统精灵,变成了一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儿……身为“大陆最强者”·“曾经大陆的统治者”·“系统能力的掌控者”·“无可挑剔的哥控”·“一生气就爆炸”的天荒女王……的哥哥!江晨无奈的表示,抱着大腿的滋味,实在是太爽了!江晨:“妹妹,给我的豌豆射手加个爆破元素,我想看烟花……”
  •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6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6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6》心理健康健康的概念古而有之。最初,人们所说的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强调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身体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深刻地意识到人体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体。心理健康是健康概念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46年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界定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个定义强调如果一个人与其他人比较,符合同年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这个人的心理状态就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的。
  • 熟女真命苦

    熟女真命苦

    骆佩绮对雷尚嶙这个国小同学一直抱着又爱又恨的心情,不论是课业还是校际比赛,两人都是强劲的竞争对手,但实际上,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已经悄悄喜欢他很久了,终于,在毕业前的几个月,她鼓起勇气写了封情书给他,不料隔天却赫然发现,情书竟被贴在教室内的公布栏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盛世嫡归

    盛世嫡归

    她浴火重生归来,却是不想再与人过上尔虞我诈的生活,奈何偏偏有人抓着不放...那就别怪她不客气了。
  • 武道创神

    武道创神

    为了在修道这条独木桥上获得充足的资源,走的更远,统治者不顾底层修士的死活,官匪勾结,杀人夺宝!由此大陆上流行一句老话:“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作者君不知抽什么疯,不懂修道的猪脚,被毫无怜悯的踹到了这个道修满地的乱世。苦求无果,怎么办?大道三千,猪脚却只能武道独行!马旦!幸好俺会武术!木有法宝,靠!俺有拳头!来自地球的小人物以报应使者的身份,组织散修成立猎邪小队,在统治者的眼皮底下挣扎求生,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大陆再次遭受外星文明入侵,统治者无力扭转乾坤,于是……幸福不是奖赏,而是结果;苦难不是惩罚,而是报应!──报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