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36000000007

第7章 21 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世纪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问题

世纪之交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莫过于全球化(gl obali zati on),其核心是经济全球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各国走向开放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推动各国经济溶入到一个洪流中,这就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意味着生产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竞争的全球化,它体现在投资的自由化、贸易的自由化和金融的自由化上。经济全球化是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21 世纪世界各国都将别无选择地置身其中,迎接它的挑战,接受它的洗礼。2000 年6 月在北京召开了“21 世纪论坛”,主题为“经济全球化:亚洲与中国”。朱镕基总理在讲话中宣布“我们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全球化进程”,表明了中国政府对经济全球化的明确态度。

走向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20 年,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实施出口战略,有效地带动了本国经济的增长。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对外开放。其次,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调整经济结构,开拓国内外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出现,给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既解决了我国经济在资金、技术、就业等方面的障碍,又可以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从而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21 世纪我国必须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种种挑战。

(一)加入 WTO对我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冲击

经过15 年的艰苦谈判和无数波折,我国已于2001 年11 月10 日正式“入世”。我国对世界贸易组织作出的承诺主要有两条,一是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二是开放市场。国内各类市场的放开都有明确的时间表,这就迫使我国相关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必须强制性地向国际惯例靠拢,从而从制度层次上加快了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进程。

1.加入 WTO 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在中美关于加入 WTO 的双边协议中,中国在农业方面的承诺主要包括:(1)大幅度削减关税,将于2004 年1 月前完成。农产品的平均关税降至17%,美国优先产品为

类大批商品的进口建立一个关税率配额制度(简称TRQ)。(3)对过去的国有粮食贸易垄断进行改革,扩大农产品的进口和分销的权利。(4)消除非科学的检疫障碍(SPS 障碍),并且不再给农产品出口补贴。这会对我国粮食和农业生产活动产生一定的冲击,带来一个结构性调整问题。尤其是粮食、油料这些大宗农产品,我国缺少竞争优势。在关税配额的数量内,我国这些农产品的生产和农民收入会受到一些不利影响。

2.加入WTO 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在中美双边协议中,中国承诺:(1)在汽车工业方面,中国将于2006 年之前将关税由目前的100%或80%降到25%,最大幅度的减税将在加入WTO 的头几年作出。(2)汽车零件关税将于2006 年之前降至平均10%。这将使中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面临更大的困难。原因有三:一是降低关税将使进口汽车的价格更具有竞争力。二是取消非关税壁垒将消除跨国公司在我国直接投资的限制,使它们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对国内产品的冲击更大。三是中国汽车服务业也会受到外商的冲击。基于上述原因,短期内我国汽车工业的失业人数将明显增加,来自于汽车工业的财政收入也将有所降低,这对我国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3.加入 WTO 对我国金融保险业的影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安全对我国的金融安全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入世之后,允许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这对国有商业银行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全部开放的条件下,资本的自由流动将给货币当局的宏观经济调控和金融监管带来许多难题,增加金融风险。中国的保险业服务质量较低,外商投资如果从目前的人寿保险再扩展到财产保险业及再保险业,中国的民族保险业将丧失极大的市场份额。

(二)中国面临着新经济的挑战

新经济的出现,给全球竞争带来新的内容,也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机遇。新经济是建立在高度成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基础上,以强大的实物经济为后盾,凭借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在全球市场上进行竞争并获利。新经济实行全球发展战略,可以分散风险,降低成本,从而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我国传统产业工业化尚未完成,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是我国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弱势的根本原因。要扭转这一局面,需要制定正确的政策和战略,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技术和制度创新能力。

二、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近些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原有的分工格局和资源配置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重要转变。发达国家在调整,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也在调整,尽管调整的内容、难点各不相同。我国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或者说,已经到了一个不经过大幅度结构调整经济将难以获得进一步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

在陈清泰、鲁志强的《我国经济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战略性调整》一文中,将我国的经济调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在短缺经济结束、传统产业普遍供过于求的背景下进行的“升级型”的调整。我国现阶段的供过于求、生产过剩是阶段性、结构性的。这一点恰恰构成了进行新一轮结构调整的理由。如果说20 世纪80 年代初的结构调整是“补课型”的,90 年代初的调整是“填平补齐型”和“升级型”的结合,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将主要是“升级型”的。

2.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我国加入 WTO 的背景下进行的“适应型”调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应对战略和策略,取决于国内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状况。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发挥我国现有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明确哪些行业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应重点发展,哪些行业具有潜在竞争力而应着力培育,哪些产业在可预见的将来难有竞争力而应“积极放弃”,从而进行“有进有退”的结构性调整。

3.在技术进步加速,正在对经济全局产生革命性影响的背景下进行的致力于技术结构升级的调整。我国正处在传统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彻底完成的阶段,如何不失时机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缩短与发达国家在一些重要领域的技术差距,同时更多地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其技术含量、附加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如何形成基于企业和市场,同时得到政府合理指导和支持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机制,都是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背景下进行的旨在形成结构调整新机制的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体制问题。如果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就会给上述几方面的调整带来很大困难,甚至使之无法推行。

在21 世纪的经济发展中,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应当是贯穿始终的。其最终目标就是使我国经济结构合理优化,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三、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因素、政策影响、要素分布等的不同,中国的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由来已久。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距有扩大之势,以人均GNP衡量的地区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不断扩大,在可预见的将来,还看不到这种差距缩小的趋势。尤其是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绝对差距扩大较为迅速,已成为在跨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1978 年,东、中、西部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2%、31%和17%,到1994 年则变为61%、26%和13%,东部地区提高了9 个百分点,中、西部分别降低了5 个百分点和4 个百分点。1978 年,中部与东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差153.76 元,1992 年两者相差1211.38 元,扩大6.9倍;1978 年,西部与东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差208.91 元,1992 年两者相差1420.99 元,扩大5.8 倍。

目前我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差距已过大,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不利影响甚至危害,如:地方保护主义,保护了落后,分割了市场;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引起资源大战,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地区重复建设,强化了“条块”分割意识,“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组织结构难以适应规模经济的要求。这些问题既影响了地区发展的效率,又不利于地区公平的实现。更严重的是,中西部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面积占全国的88.7%,且西部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其中有20 多个少数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跨国界而居,地区差距扩大趋势的持久存在将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防巩固和国家统一。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是今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国从1999 年开始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但是,缩小地区差距比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将我国长期形成的地区差异缩小到合理的范围之内。因此,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是我国未来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四、农村问题及由此引出的城市化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问题。在21 世纪中,我国不但要继续解决农村的扶贫、温饱等问题,而且要加速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有效地改变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使我国真正走向现代化。

(一)农业问题

1.我国农业基础地位脆弱将成为长期性问题。

(1)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结构潜伏着很大危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承担着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5%的人口这一巨大负担。而且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耕地资源仍在不断减少。比如,生态环境的破坏,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使大片的耕地正在消失;城市的扩张,住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许多优质的耕地。人增地减是我国的一个变化趋势,到21 世纪中叶,也就是2040 年左右,我国人口才可能实现零增长,届时人口将达到16 亿。人均耕地面积会更小,生产成本会更高。

(2)农业生产因缺乏市场竞争力,对全局影响甚大。我国小规模生产特点,使得劳动生产率很低,成本大大提高;交易成本高,流通费用占粮食等农产品销售价的比重很大。目前,我国的粮食市场价格比前几年已经降低了很多,但仍高于国际市场。加入WTO 以后,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必然要放开,国外低价粮大量进入我国,农民收入会明显下降,这无疑会迅速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加剧城乡矛盾。

(3)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有日益恶化的趋势。首先,自然灾害增多,旱灾多于水灾,农作物产区受损失严重。目前,我国每年平均农作物受灾面积4500 万~5500 万公顷,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3,其中成灾面积2500 万~3000 万公顷,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5%~20%。其次,水资源严重短缺。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虽然有助于缓解我国的北方城市缺水问题,但是对农业生产作用不大。

2.农业保护问题。由于基础薄弱,加上经济体制转轨和入世带来的冲击,至少在最近若干年内,中国农业将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农业资源要素竞争能力不足、工农业增长速度不相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农业资源相对贫乏、生产条件和环境恶化,与众多人口对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形成强烈反差;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劳动力滞留农村,加大了农业自我发展的难度。为使农业顺利渡过转型期,必须强化对农业的保护。

3.科技兴农的问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发达国家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一般在60%左右,有的高达80%,我国现阶段仅有35%左右,21 世纪初应至少提高到70%以上,这样,我国农业才有了根本的保障。我国农业的落后,说到底是科学技术落后,国际间的农业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竞争,科技决定着未来农产品市场的份额和农业发展的前景,决定着农民收入的增减,决定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所以,科技兴农也是我国在21 世纪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农村和农民问题

1.农民负担问题。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农村问题,很早就确定了对农民少索取、多给予的原则。始终把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据国家统计局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97 年农村居民人均税费负担额为109 元,占纯收入的5.12%,1999 年两项指标分别为100 元和4.43%,下降了9 元和0.7 个百分点;2000 年前三季度负担水平也没有超过上年同期水平。但是由于农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居民税费负担不平衡性加剧,突出表现在中低收入农户、以农业为主的农户和中西部地区农户负担较重。农民负担难减的直接原因是乡镇财政供养人口太多,各类达标升级活动、“面子工程”屡禁不止,造成乡村财力空虚,负债严重。据统计,现在全国每个乡镇吃财政饭的平均近300 人,“食之者众,生之者寡”,摊派之风屡禁不止。再加上一些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屡屡发生干群冲突和群体性事件。这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根源。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包含两层原因:一是在一定技术和生产规模条件下所形成的剩余劳动力;二是农民因收入低而放弃或减少农业生产,外出寻找较高收入的工作。这是处于二元结构的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21世纪,在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拉动下,尽管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进程速度非常之快,但是,由于旧体制造成的城镇失业问题极其深重,有限的农业资源上面仍然滞留着过量的劳动力。农业人口外出流动规模将会越来越大,以至在社会基础设施还不完备的情况下,流动人口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村级组织问题。中央一直都很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十几年前就颁布了村委会组织法。农民对于民主政策和法规的认知程度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的参与权利扩大、参与机会增加。但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参与的实践进程明显滞后。对于村级事务,村民缺乏参与感,对于村级干部,村民缺乏信任感,这是当前村级组织面临的重要困境。

(三)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1996 年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世界人口居住大会”指出:“21 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城市化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工业化水平。1999 年中国城镇总数达1.9 万个左右,全国设市城市668 个,城市人口3.89 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0.9%,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我国要在2050 年左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初步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使城市化率达到70%~80%,这意味着在今后50 年时间内,中国约有7.2 亿~8.8 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如此巨大的人口规模将主要依靠分布于全国广大乡间的小城镇来吸纳。发展建设小城镇,不仅可以减轻大量农村剩余人口涌入少数几个大中城市所带来的就业住房等问题,而且可以迅速有效地改变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是21 世纪我国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五、由人口问题引起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建国50 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都很重视人口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居世界首位。根据第5 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人口已达12 亿9500 万,预计到21 世纪中叶将达到15 亿人。据《中国人口》杂志的专家们测算,我国60 岁及60 岁以上人口在1999 年2 月20 日悄然越过占总人口10%的标准线,使我国跨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预计到2005 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8 亿人,届时将占总人口的18.46%。因此,在21 世纪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总量控制及素质提高问题;另一个就是老龄人口问题。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到目前已接近1.32 亿人,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也很不均衡。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老年人口2000 年已达238 万人,占总人口的18.5%,到2025 年将达到最高峰468.8 万人,占总人口的32.7%;北京2000 年老年人口为188 万人,占总人口的14.6%,到2025 年将会猛增到416 万人,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

与人口直接相关的是就业问题。我国就业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包括:

1.就业压力大,形势严峻。从需求方面看,国民经济将进入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时期,劳动力需求的较为平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将不会有明显改变,形势仍比较严峻。如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逐步化解就业矛盾,将危及经济正常发展,甚至导致经济的不稳定。

2.劳动力素质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大部分是技术素质低的廉价劳动力。未来经济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我国在这方面供给不足。不仅如此,我国高科技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这与我国科技创新体制不健全有关。

3.劳动力流动性差。尤其是国有企业内部劳动者几乎一生固定在同一个企业的同一岗位上,缺乏必要的流动,用非所长者大量存在。僵化的劳动、人事、工资等制度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社会保障问题与人口和就业问题密切相关。我国渐进式的经济改革道路,决定了我国经济动荡、变革、各种矛盾突出的时间比较长。社会的变革要求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作前提。比如:人口增长将给本来就比较严峻的就业问题带来更大的压力。城镇职工失业下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每年新增劳动力的就业等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失业保险制度,就无法实施相应的就业政策。另外,人口老龄化也提高了对养老及社会福利的要求。由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发展,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据统计,从1985~1997 年12 年间,我国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从327亿元增加到3043 亿元,增长近10 倍,其中用于支付离退休职工的各种费用从149 亿元增加到2068 亿元,增长了12 倍以上,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未来还会继续增加。近几年来,由于完成“两个确保”的任务,全国各地区普遍调整了财政预算结构,为确保“两金”发放,实行财政兜底,使各地的财政负担十分沉重。在城镇,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无法应付21 世纪人口老龄化高峰时养老金支付的危机。未来的我国养老问题,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广大农村,由于家庭规模逐步萎缩,子女数量持续下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动态速度也在加快。

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都是带有基础性的重大问题,对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六、进行国土改造,绿化生态环境问题

21 世纪的中国能否真正走向现代化,真正高质量的纳入现代社会生活,关键在于是否能完成全面的国土改造,治理好生态环境。

众所周知,生态环境是一国得以延续和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的影响,中国长期处于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的状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如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这一问题就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的制约因素。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生态退化

包括水土流失、森林破坏、土壤退化、沙漠扩张等,造成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我们的生存空间和活动场所大大缩小。这是我国几千年农业活动累积的结果,现阶段这一问题则由于人口剧增以及人为活动的欠科学而更加突出。

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浪费一直是一个突出问题。以耕地资源为例,目前我国实有耕地19 亿亩,1957年至今,耕地面积已累计净减少3 亿多亩,全国有666 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0.8 亩的警戒线;有463 个县人均耕地不足0.5 亩。人口生存的压力导致毁林(草)开荒、围湖造田,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我国水土流失的面积已达367 万平方公里。

中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而且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而耕地仅占全国的36%;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则分别为20%和64%。干旱缺水一直是制约北方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洪涝灾害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国70%以上的固定资产和50%的人口,1/3 的耕地,大量的铁路、交通、油田等基础设施和工矿企业处于河流中下游,仍然受到洪水威胁,640 多座城市需要加强防洪建设。由于江河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每年防汛抢险负担重、压力大,遇大洪水时,甚至严重干扰国家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源供给严重不足,特别是华北地区更为严重。进入20 世纪90 年代,黄河每年平均断流达102天,断流最多长达226 天。目前,全国400 多座城市缺水,50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每年缺水量接近400 亿立方米,影响工业产值2300 多亿元,全国干旱受灾面积3 亿多亩,农业减产粮食250 多亿公斤。

我国是全球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3,受之影响的人口达4 亿人,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约165 亿~250 亿元。我国现有草地资源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也逐年增加,全国“三化”草地面积已达20.25 亿亩,约占草地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3000 万亩的速度增加。尤其是近一两年,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春季经常遭受风沙天气的袭扰,沙尘暴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就是生态环境恶化给人们的教训。

(二)许多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和有效利用,使我们的相对资源更显贫乏

比如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有相当丰富的滩涂、荒原;东南海域有许多生产鱼虾的海域和水下油田;在内陆地区也不断有新的油气资源被发现。这些宝贵的资源,均因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原因,或者无法开发,或者开发后使用效率低,造成大量浪费。

21 世纪中国要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同时使人们的生活质量真正有所提高,必须解决好以上两方面的问题。这就要通过大规模的国土改造,绿化环境,实现生态环境优化的蓝图。我们应把这项任务与开发西部,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科技进步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边发展边治理的经济发展之路

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问题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通过基础研究,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识并将其扩展;通过技术开发和技术转移,获取最新的尖端技术,从而创造高科技产品、技术、资源、人才和组织,形成高科技产业群,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一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因此,每个国家都试图通过高科技的推动,寻求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制高点,并取得竞争优势,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可以预见,21 世纪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竞争将进入更高的层次,竞争的焦点将从争夺自然资源转向争夺人才与科技,原始性创新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大。

科技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活动既有自身独立产业的内容,也体现在高等院校科技研发活动之中,还有更广泛的活动直接包容在企业活动的各个产业之中。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发展管理学院(IMD),是关于国际竞争力开发与应用推广的两个重要的国际性组织机构。在国际竞争力理论和测度以及分析研究中,WEF 和IMD 都非常重视科技活动在国际竞争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科技竞争力的概念,并设计了相关的指标体系进行测度。总之,科技竞争力的提高是一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动力。

改革开放20 年给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带来新的发展生机和活力,市场机制带动了对科技的需求,国际交流与合作构成了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的科技国际竞争力得以明显提高。但是,我国在科技竞争力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一)科技水平实力较低

世界经济论坛1998 年对53 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国际竞争力评价显示,在决定一国科技竞争实力的技术水平、科学研究水平、数学与科学教育水平、科学家和工程师水平这四个主要方面,中国的排名分别为第33 位、第22 位、第26 位和第35 位。不仅整体水平比较低,而且结构上也存在着不平等。在科学教育上水平高一些,而在技术、人才方面整体水平比较差。技术和人才是科技实力竞争的两头,人才是科技竞争实力的基础,技术是科技竞争实力的主体,中国在这两个方面的落后,使科技实力在结构上处于弱势,另外在科技资源的配置上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二)科技投入水平较低

研究与开发(R&;;amp;D)是科技投入水平的基本反映,包括资金和人员的投入两个方面。据1998 年的全球国际竞争力评价,中国的R&;;amp;D 支出总额只是美国的2.1%、日本的2.6%、德国的7.3%。R&;;amp;D 支出占GDP 的比重,而中国所占比重不足2%、日本为2.982%、美国为2.418%、德国为2.279%、新加坡为0.634%、韩国为0.718%、印度为0.77%、巴西为0.578%。中国的R&;;amp;D 支出列世界第34 位,不仅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印度和巴西,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三)科技竞争的市场环境较差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都需要以市场为中介有机连接与推动,以达到科技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有效利用。与科技有关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科技开发研究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大学与科技产业之间的科技开发研究合作两个方面。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虽不断深化,但与科技活动相关的市场机制仍比较薄弱。技术市场的管理也不够规范。

(四)科技创新的企业环境较差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缺乏创新激励和创新管理的有效机制,不积极开发新产品,不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管理手段,不注意研究最新的市场营销技术,阻碍了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和技术创新的发展。

(五)科技发展的基础环境较差

一国科技实力的增长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高等教育的支持。21 世纪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将成为基础设施发展的主流,它直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各国国际竞争的基础。我国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一直比较低。此外,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存在着严重脱离实际、缺乏创新机制等问题,二者都不利于我国科技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总之,以上七方面问题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21 世纪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纪中,中国要在国际竞争中占取主动地位,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就必须重点解决好上述的问题。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同类推荐
  • 审计理论与案例

    审计理论与案例

    本书由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研究院专攻审计理论的管理学(会计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刘华编著,在结构、内容上力求创新,试图还审计以逻辑和语言见长的原貌。本书强调对审计理论的建立和运用,重视对审计学科发展状况的关注和思考;探索审计职业发展的历史规律,解剖国内的审计实务和国情,紧盯英美发达国家和国际业界的动向,直面和探讨审计的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阐释常规的审计程序、规范,总结优秀的审计经验、技巧,传输最新的审计理念。本书是审计从业人员系统学习和掌握审计理论、透视审计职业和解剖审计案例的重要学习用书。
  • 没有如果,只讲结果:打造不找借口的一流执行者

    没有如果,只讲结果:打造不找借口的一流执行者

    任何以“如果”开头的理由都没有价值,因为执行要的就是结果。想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有所发展,就必须牢记,拿出结果的人,才是最有能力的人,不找任何借口,全力以赴取得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 世界著名企业的营销经典

    世界著名企业的营销经典

    本书精选了22家世界著名企业的营销案例,并从中提取了使其成功的营销法则。这些企业无不是本行业中的佼佼者,因此所选案例很具有典范性。每个企业的成功都是众多因素结合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单纯的因素所决定的,本书选取的正是支持这些企业成功的营销精髓。我们努力将市场营销的原理渗透到每一个案例、每一个法则之中,希望每一个法则都能昼通俗地体现营销理论,方便读者朋友的理解和掌握。
  • 销售员金口才全书

    销售员金口才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销售员口才的基本功底、拜访客户口才、电话销售口才、产品促销口才、业务谈判口才、促成交易口才、商务交际应酬口才、金口才与好人品等。
  • 李嘉诚如是说

    李嘉诚如是说

    在逆境的时候,你要自己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自己身处逆境的时候,我认为我够!因为我勤奋、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及建立一个信誉。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事实证明,李嘉诚抓住了机会,他成功了,而我们大多数人却没有获得他这样的成就,甚至根本就没有成功。与智者的对话总是有百益而无一害,当然,倾听李嘉诚的经验谈智慧之语也不会例外。那么,应该如何把握成功的机会,就让李嘉诚来告诉我们。
热门推荐
  • 冲出牢笼

    冲出牢笼

    第一卷讲的是一个说漏嘴的少年一对从小分开的姐妹(谜之音:此处有坑)一对相互敌视的兄妹一个以身证道的青年高手一个骑着猪的长鞭青年之间的故事你所预料到的结局,未必是真正的结局。
  • 今天也要撩你啊

    今天也要撩你啊

    这个时代,虚拟现实技术发达,全民皆会玩网游……(这是一堆废话)曲棠,一个装作游戏小白去撩男孩子的罪恶女生。安然,一个名副其实的游戏大神却惨遭被撩的无辜纯情小少年。一个他们相爱相杀(甜甜蜜蜜)的故事。[小剧场]安然精致的脸上是极其严肃的神色,他目光平静的看着面前女孩摊开的白嫩嫩的手……中的一颗小拇指指甲盖那么大的糖果。慢慢伸出了修长白皙的手,从女孩手中接过糖果。“接了你的糖,就是你的人了。”
  • 神豪之名利皆收

    神豪之名利皆收

    心愿,有大心愿,小心愿,有终极心愿,有临时心愿,有人生心愿,也有阶段性的心愿。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作为一个心愿投资商,完成别人的心愿,自己获得各种奖励,无限金钱。豪车,豪宅,美人青睐。名望,人脉,地位攀升。道具,能力,身体强化。有奢华的别墅,有限量版的豪车,有私人游艇飞机,有强大的人脉关系,有绝色的美女环绕·····神豪文,这一世,做人上人,不留遗憾。
  • 蟫史

    蟫史

    本书以清代少数民族(主要是苗民)起义为背景、描写了官军与起义军的多次交锋。最后以官军的胜利、义军的失败而告终。在战争场面的描写中,作者吸收了神魔小说斗法斗宝的写法,虽文字古奥,却带有神奇的色彩。作者虽极力攻击义军领袖如何荒淫,但在客观上对清代吏制的黑暗腐败亦有所暴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求索之星空问道

    求索之星空问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一个少年一步步修炼,最后踏上宇宙星空的故事。
  • 凡尘山门

    凡尘山门

    铁山寺的道观,住着一位青衣道士,收养着一个八年前遗弃在道观的女童,每日念经扫地,打理寺里的香火杂事,过着平淡而安宁的日子,直到有一天,寺里来了一个女子和一群不速之客打破了铁山寺所有的宁静.......小说《山门》围绕着民国末年时期社会动荡,女主人公“清月”原本生活在清净的世俗之外,然而当踏进向往的红尘时,世俗的阴险狡诈,让这个不懂人心叵测的女人,无力自保,终于被陷害从而背上了谋杀丈夫的罪名,山上的世外空门与山下的凡尘纠纷,一道山门之隔,然而却是两个世界的故事,小说《山门》是一部反映人性哲理的奇幻武侠小说...
  • 夜行者的悲哀

    夜行者的悲哀

    她是被人唾弃的上帝的弃儿琉家二小姐,自己深爱的男人被姐姐抢走,并遭受神秘吸血鬼的报复.......世人的厌恶,爱人的背叛,神秘少年铺天盖地的复仇...她该何去何从......
  • 火之镇魂歌

    火之镇魂歌

    主角贺云焕,十三岁,江湖第一高手贺良干的儿子,八月十五月圆之夜,贺良干夫妇正在为孩子们弹奏音乐之时,一道血光袭来,为了阻挡,贺云焕的父母尽皆身死,而贺云焕却生死不知。当他醒来的时候,已经出现在神魔大陆,但是他失去了所有的记忆。他在魔法学院学习三年后,贺云焕被无良师傅用魔法阵随机传送了出去,出现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当他醒来之后,看见的是一个美丽的女子韩子华,而且还遇见了灵兽赤眼火龙,鼠疫王追寻而来,为了得到灵兽,和韩子华大战了起来,贺云焕也因此能够逃了出来,但是韩子华却身死。四年后,贺云焕从新出现,他开始追寻自身的由来,探访上古的奥秘,并渐渐的成为了巅峰强者。
  • 我能召唤孙悟空

    我能召唤孙悟空

    蛮荒世界,凶兽肆虐,阴魔横行,人族饱受侵凌!少年禹阳偶然吞噬穿越者魂魄,召唤出王者荣耀众英雄!李白酿酒,木兰织布,白起练兵,扁鹊放毒,项羽悟空,横扫诸族!人族崛起,自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