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07800000027

第27章 老庄的中庸思想

老子,又名老聃。生于公元前571年,比孔子大20岁,他做过周守藏室官吏,守藏室内历史文献资料甚多,所以老子精通历史和周礼,他活了相当大的岁数,司马迁说他在160岁以上,这不大可能,林语堂认为他超过90岁,这似乎可信。他的唯一著作是《老子》,又称《道德经》。

老子和孔子有师承关系。老子是孔子的老师。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在25岁之前曾面见老子,拜他为老师,向他请教“礼”的事情。年轻的孔子看到当时“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一心要恢复西周初年泱泱大国的“礼治”风范,他要做“礼”方面的事业家。《孔子世家》说他17岁就带着身边的青少年演习他所知道的周礼。

老子虽然精通周礼,但对“礼”本身并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天地”、“自然”之道。他认为只有体悟到自然之“道”,就能秉要知本;相反,离开道去求仁、求义、求德、求礼甚至求刑法,求强兵,都是舍本逐末的事情。他说,人们往往是“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而后刑,失刑而后兵。”总是不得已而求其次,而不能从“道法自然”这一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总不能有长效,即使讲用兵,也要讲赏罚分明,讲仁义之师,讲军礼军法,讲替天行道等。这个“兵”也才能用好。老子的“道”颇有点“纲带目张”的味道。

对孔子前来学礼,老子自然讲了上面这番道理,无奈孔子太执著,老子也只得满足他的愿望。从二人分别时的情形看,他们相处得很好。

分别时,老子向这位有志向、有才华的年轻人送了几句箴言:“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老子的意思是,你在乱世恢复周礼,这是政治上很敏感的事,在做法上不能走极端,不能为此去“发人之恶”、“议人之非”,否则你就“危其身”,“近于死”。老子告诫他作为“儿子”作为“臣子”,在这个权谋当道的社会中,如何趋利避害。从后来孔子恓恓惶惶不得志的情况看,老子是有预见的。老子这一番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孔子也谨记在心。

老子是当时思想界的权威,这从孔子用“其犹龙乎!”的赞语谈论老子可知。孔子晚年在建立自己的“中庸之道”时应该多少受到老子“阴阳”、“度数”、“中和”、“无咎”思想的一些影响。例如,他的“礼学”和“仁学”就贯彻了“中和”思想;鲁庙中,他的“欹器以满覆”议论也与老子“盈消虚长”的思想一致。老子的后继者庄子在《庄子》一书中,记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有四五十处之多。在这些对话中,老子总以长者、智者的身份和口吻教诲孔子。当然,这是寓言,不必信以为真,但也并非空穴来风,它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思想交锋的实质。在这种交锋中,儒家肯定吸取了道家的思想。

《老子》一书规定了“道法自然”的客观视角和认知取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老子和道家之“道”,是“天地之道”,是人在效法自然的过程中体验到的“天地之道”。《黄帝内经·素问》说:“在天为玄,在地为化,在人为道。”老子和道家的“道”,是体现“天玄”、“地化”的那些东西。《老子》七十七章说:“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里的“天之道”,是道家之“道”,是“道法自然”之“道”。大自然有一条平衡律或中和律,是“损有余而益不足”,或者说“盈消虚长”。而不曾效法“天地之道”的“人之道”,往往与天道相悖。这里的“人之道”主要指人欲之私和“人心不足”。社会财富有限,“人心不足”的结果必然是“损不足以奉有余”。这是“人心惟危”,是人性中不中不和的一面,是人性的弱点。

信仰“损有余而益不足”和“盈消虚长”的“天之道”,必然主张“中和”。“中和”是中庸的核心思想,将这一思想明确下来的是老子。

《老子》一书中有“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著名命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要说得太多了!说多了会妨碍对事物的度数的判断,与其如此,不如默而守中。

要理解这句话,一要知道什么是老子所说的“数”,二要知道为什么“多言数穷”。

《庄子·天运》篇记载,孔子因“未得道”而向老子诉说:“吾求之度数,五年而未得;吾求之阴阳,十有二年未得。”老庄有继承关系。庄子所言的“度数”,就是老子的“数”。王夫之《庄子解》(卷三十三)这样解释:“天地人物之化,其阴其阳,其度其数……有定无定,变与不变,皆有其极,而为其大常,皆自然也。”但王夫之并未讲清什么是“度数”,所以王敔在增注中引方以智的话说:“盖‘数’自有‘度’……数为藏本末之机,而‘数’中之‘度’,乃统本末之适节,道之龠也。”

原来“度数”是影响事物存在和变化的数量质量关系。在一定的限度内,事物保持常态,超过了限度,事物的性质就变了。所以我们常说“要心中有数”。在今天这个科学发达的时代,科学家可以用数字来描写这个世界,所以有“数字电视”“数字世界”等等。在老子那个科学落后的时代,要感受事物的“度数”,老子认为要“虚心体道”、“道法自然”。而语言这个东西,它表述的是个人经验,有很大的局限性。《庄子·秋水》篇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语言的局限性不止此。例如在逻辑学中,就有语言歧义和名词模糊引起的谬误,有以权威为据的谬误和交相强调的谬误等等。游说,就是设法激起人的不平之气。心气不平就会妨碍对事物度数的判断而走向极端,所以日常语言可以妨碍我们对事物的客观认识。《老子》一书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无形无名,不可道,不可名,你硬要多说,必然“多言数穷”。与其如此,还不如融入事物,虚心体道。

老子的“中”与“和”是与“阴阳”联系在一起的,是阴阳二气变化的动态过程。《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万物背靠阴而面朝阳,将阴阳二气在自己身上和合。“冲气以为和”,指阴阳交冲而形成的和谐状态,冲,相搏而“中”。冲,就是中,是动态过程里的中。这是阴阳和谐论,一种动态的平衡(超平衡)。

老子把“中和”作为大自然的根本法则。他说:“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老子》五十五章):知道“和”就懂得宇宙恒常的法则,懂得这一法则就是明白人。又说:“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老子》十六章)老子把“中和”作为趋吉避凶、高明、广大、悠久的人生道理,其作用是“和光,同尘,挫锐,解纷”。

《老子》一书中有许多中庸之道的人生哲理。例如,“企(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老子》二十四章)“知止可以不殆”(《老子》三十二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四十四章)“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四十六章)这些都是告诫人们人生要惜福,生活要知足。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二十章)“玄德”就是天德。这是告诫人们要谦让。

“圣人自知不自现,自爱不自贵。”(《老子》七十二章)“不自现”,是不人前炫耀,“不自贵”,是不高人一等。

“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五十八章)做人要“方”、“廉”、“直”、“光”,但不宜太过,必须以“不割”、“不刿”、“不肆”、“不耀”来泄其过。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老子》三十一章)“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老子》三十一章)“强梁者不得其死”(《老子》四十二章)。这是说:危害人类的极端分子,不会有好下场。

道家的“得一”,是说人要执守中道。《老子》对此也多有论述。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老子》三十九章)这里讲的“一”就是道。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对这段话,林语堂的译文是:天之道是不争攘而善于得胜,不言语而善于回应,不召唤而万物自归,宽缓无心而善万物筹策。这就好像一面广大无边的天网一样,它虽然是稀疏的,却没有一样东西会从中漏失。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老子》六十二章)这是说:道是万物存在的奥妙。善人固然以它为宝,不肯须臾离它,就连恶人也需要它的保护。这好比法律上“正当防卫”,依法惩恶,对恶人就可以不择手段吗?不可以,也不允许制裁过当。因为不允许过当,也保护了“罪犯和嫌疑人”的正当权益,所谓“不善人之所保”。

《老子》说:“鱼不可脱于渊”,(《老子》三十六章)又说:“不失其所者久。”(《老子》三十三章)非所据而据身必危。故《管子》有“不处不可久”之语。老子很重视生存的依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老子重道。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讲的道是指:相反相成,处虚无,柔弱胜刚强。什么是“弱”?弱就是“下”、“贱”、“虚无”。

《老子》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有生有死,有显有灭,但都无法看到显、灭的途径,这就叫“天门”。“天门”便是“无形”。

老子的哲学是“柔弱胜刚强”。(《老子》三十六章)“水”是老子的哲学意象。他说:“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御”,(《老子》七十七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八章)水能处卑下,无成势,无常形,随环境变化,最能包容顺应,一旦处一定势位,它也最有力量。水有至柔至刚的德性。

老子的后继者庄子发挥了“体道”的思想,他说:冉相氏执守中道,随物自成,与物混同……他虽与万物化合,却仍守着纯一的道体。他知道,道是永远不会变的,所以未曾离开它片刻。一个有意效法自然的人,终必失败,走向追逐万物的道路;一个没有自然人为观念的人,没有开始和结束的观念,他混迹世间,随波浮沉,而德性却未败坏。这是因为他无心合道却能与道同体的缘故。(《庄子》杂篇二十五章《则阳》)

道家的中道,是“与物混同”,“与道同体”,是融合。一个游离于天地万物之外的人,即使刻意效法自然,也与“人为”没有区别,必将败坏“中和”的德性,并走向失败。

这一思想在《庄子》杂篇二十三章《庚桑楚》表述为“任自然”。一个“任”字,强调了反对人为,顺应自然的主张。《庄子》外篇第十五章《刻意》篇提出“生随自然,死随万物”,“有了感触而后接应,外物逼来而后周旋”,这是与外物融为一体的自然而然的过程。

对于“无可奈何”的事情,例如人的生死存亡,只能视之为“事之变,命之行”而“安之若命”,不必为之烦恼,以之实现内心的和谐与宁静,进入“与物为春”的境界。道家“中和”的文化心态更具有客观性和自然性。

同类推荐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涉世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涉世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散文传统,从先秦至明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文章选本可谓汗牛充栋。在众多的散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此书上起周代,下至明末,囊括了名家名作及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文章,故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适合初学散文者诵读的启蒙课本。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本书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 唐诗宋词元曲-宋词(上)

    唐诗宋词元曲-宋词(上)

    代词人如晏殊、欧阳修等上承晚唐五代词风,受南唐词影响尤深。他们多作小令,词风清丽深婉;苏轼的词在词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北宋末年的周邦彦称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和陆游同时的辛庆疾,是南宋最杰出的词人之一;羔夔是南宋另一位极有影响的大词人;南宋后期的吴文英,词风浓艳丽密,运意深远。
  • 唐前史传文学研究

    唐前史传文学研究

    本书包括:史官文化与唐前史传文学、唐前史传文学的嬗变轨迹、唐前史传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建立、唐前史传文学中人性的展现、唐前史传与民间文学等内容。
  • 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1895-1949)·第二卷

    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1895-1949)·第二卷

    本套《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丛书共11卷,历述自晚清1895年1月至新中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前夕的1949年6月半个世纪的文学历史。内容包括文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作家行踪、文学活动、文学思潮、文学出版、主要文学作品的基本情况,书后附录整个编年史涉及的主要人物索引,便于读者进一步查证,也列出了我们著述所使用的主要参考文献,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就此进一步拓展、探究。担任各卷主编的主要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点的老师,鉴于1942年以后战争年代中国文学发展特殊的地域性,为了更准确地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这种时代特征,我们特别约请了重庆与四川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两位学者加盟。
热门推荐
  • 脚气集

    脚气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成公主,肿么破

    穿越成公主,肿么破

    穿越了?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额,是胸不平何以平天下的意思吗?看看胸口,它还是会发育的,对吧?
  • 安胎养胎百科全书

    安胎养胎百科全书

    男婚女嫁是人生的正常过程,生儿育女,是每一个家庭都免不了的俗事。当新人步入婚姻殿堂时,社会责任及义务也接踵而至,幸福与压力并行,我们必须坦然面对。一个新家庭的诞生,必然会催生出许多新问题,我们必须寻求解决的途径。本书阐明了优婚优孕的理念;解析了胎儿的形成与发育的过程;讲解了安胎的全程方案;介绍了养胎的具体方法;叙述了胎教的实施步骤;指出了安胎养胎的误区。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便于掌握和运用。此书好比是一名家庭顾问,她的光顾,会让你如愿以偿,使你家庭幸福美满。
  • 源梦者

    源梦者

    梦境中成长,几人能够清醒?梦境的背后是真实,还是另一个梦境?梦中源梦似出路幻里如幻真归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百世轮回之末世

    百世轮回之末世

    找寻轮回的目的,明白自己活着的意义。虚要在广阔的宇宙长河中,找寻曾经失去的记忆。
  • 万能制作大师

    万能制作大师

    升星,升品,升级,当手机网游的设定成为金手指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如果能够制作出加力量的衣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如果能够制作出会飞的衣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如果世界上任何东西都能被制作出来,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穿越三国之我最狂拽酷炫屌霸天

    穿越三国之我最狂拽酷炫屌霸天

    突然一道蓝光闪过,淋淋把我吸入了一个异次元世界。醒来已经穿越到三国时代。。。。
  • 买办之家

    买办之家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中西文化交融的京畿天津,通过对一个买办家庭及其广泛的社会关系的全情式的描写,展现了100年前的历史风云及芸芸众生的命运变迁。父慈子孝的封建伦理在中西文化的撞击下玉碎瓦倾;情深谊长的跨国之恋在商业利益的漩涡里几经沉浮;青梅竹马的昔日恋人沦落青楼,不忍相见……
  • 重生之浴血狂妃惹不得

    重生之浴血狂妃惹不得

    五年前,她以凌国公主的尊贵身份嫁给了身为青国皇子却平庸无能的他,因为爱。五年中,她尽心竭力,一步一个脚印的为他铺好通向龙椅的路。却不曾想,五年后的今天,她被他囚禁在暗无天日的水牢中承受着非人的折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重获新生!她褪去了身上所有的感情,因为她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复仇!意外的邂逅,她遇上了那个肯为她付出一切的人。那她,是不是也应该珍惜眼前呢?可是,大仇未报......花开时节,纷纷扬扬,面对动人的真情告白,她却茫然得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