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05900000009

第9章 家庭教育首先是人格教育

张声远

家庭教育首先是人格教育。人格教育通俗地说就是培养孩子成为真正的人,就是要孩子“学会做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其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提出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而“学会做人”又是建立在前三种学习基础之上的一种基本进程,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不论你的孩子是神童天才,还是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或优裕条件,不论你想“养儿防老”还是“望子成龙”,不论你是在给孩子请家教补课,还是在领孩子学钢琴、学艺术,作为父母都要时刻记住:父母是孩子教育的一条主线,一根主心骨。

任何社会都不会对所出生的婴儿不加引导而任其自由成长或发展,而都要求把这个生命体转变为一个能有效参与社会、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人。家庭在这一过程应负最主要的责任,这在很多法律条文上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家庭就是培养孩子成为社会人——一个既独立又合群的人。“独立”是指人格的独立,“合群”是指良好的人际关系。“独立”是相对于群体来说的,又是离不开群体的,独立和合群就是人的两个基本面,一个具有良好人格的人必须独立和合群兼容。家庭教育就是这样一种人格教育。

根据上述对人格教育的理解和眼下家庭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我觉得当前父母在培养孩子良好人格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先关注孩子的全面健康,再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父母首先应把一个健康的孩子送入社会,这也是社会对父母的最基本要求。过去我们提出过“健康第一”的思想,这对现代家庭仍然是适合的。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健康是才干的条件、幸福的标志。马克思把不健康称做“生命的自由受到束缚”。陶行知说“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讲的“全面健康”,就不只是身体的、生理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精神的健康,即人格健康。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生理卫生评定委员会对健康人群进行了大量调查,对健康做出了如下阐明:“健康就是能精力旺盛地、敏捷地、不感觉过分疲劳地从事日常活动,保持乐观、蓬勃向上及具有应激能力。”现在很多父母虽然也晓得把孩子的健康放到第一位,但由于本身缺乏健康知识,没有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因此孩子的全面健康还是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在考试、作业或其他活动出现干扰时,父母更难以坚持首先关注孩子的全面健康。当然学校也应关注并促进学生的健康,但是学校对学生健康的关注,按目前状况尚难以像家庭那样个别化和系统化。对于一个正常儿童和青少年,健康主要依靠在家庭和学校帮助下自身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一天的安排、饮食和睡眠、消费和休闲、劳和逸的方式等。目前很多孩子的不健康问题都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只有孩子能自觉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孩子今后的发展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

第二,先做正直的人,再做有用的人。在当今注重实用和功利的时代,父母考虑孩子学会做人,往往偏重在做有用的人,偏重孩子的知识和技能。其实正直才是“有用”的基础,诚实也是道德的基础。“学会做人”先要学会做正直的人。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也是要学做正直的人。古代讲“齐家治国”之前,先要“修身”,就是先要修身自己,学会做人,而“修身”之前,先要“正心诚意”。通俗地说,“正心”就是要把良心放端正,“诚意”就是要对善有真诚信服,就是“诚实”。朱熹认为“诚”就是表里如一,就是表现内在道德与外在行为的一致性。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是最简单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困难的。而没有这一点,其他道德就难以建筑上去。“假冒”、“虚伪”都是为了某种目的去讨好别人,而不是展露自身的真实,是表里不一,表胜于里,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正直”只求达到事情本身,“虚伪”追求事情本身以外的东西,因此不正直的东西本身就是无用的。目前学校里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实施,往往偏重行为表现的检查评比,学生往往执行那些容易被检查到的条文,而对于像“诚实”那样的条文就难以检查,也就不重视。道德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自己要求自己做一个高尚的人。学生只做容易检查到的行为规范,而不做检查不到的行为规范,说明学生学到的不是道德的基本点,而是学到了现在流行的“乖巧做人”。一个法制和法治的社会,没有基本道德做基础,是难以维持的。

第三,先要尊重孩子,再用良好的形象影响孩子。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每个家庭也都有各自特有的教育方法。但从总体来说,“家庭教育”不应是父母给孩子“说教”或搞“家训”。现代家庭教育,特别是人格教育,首先应尊重孩子,父母和子女应建立一种良好的、融洽的、平等的关系。所谓“教育”,就是在这样一个关系之中和在关系发展过程之中潜移默化进行的。

子女一出生,就和父母结成一种亲密的关系。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很多行为都是针对子女的。在每天与父母共同生活,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中,子女逐渐会清楚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双方也会逐步学习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对方和环境。在多年前一次家庭教育心理研讨会上,我曾指出父母对子女的种种行为归纳起来不外乎“爱”和“管”两类。孩子从出生到青年,父母对孩子的“关系”也不应是一样的,我们常说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就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爱”和“管”的关系需有所变化。在婴儿期,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全身心的,从身体接触到生理、心理各个方面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时候的“管”,要尽量顺应孩子的状态,而不是适应父母的意思。过去倡导严格定时定量的生活制度的所谓科学育儿,被认为缺乏人性化,因此也是不科学的,这些孩子长大后,大都成了没有情感的刻板的人。在幼儿期以后,孩子逐渐形成自我意识,这时父母和孩子必须建立起一种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父母要把孩子当成人,当成一个“独立的主体”,但现在还没有成为“独立的主体”,父母就是竭尽全力使孩子逐渐成为“独立的主体”。各个孩子在这个阶段的表现常有许多不同,父母对孩子的“爱”和“管”也应有许多变化。但有一点必须形成共识,即在孩子的儿童期父母的爱和管必须有利于孩子的独立,有利于孩子成为“独立的主体”。过去亲子爱的核心是“关怀”,现在人本模式的“爱”强调尊重,孩子虽小,父母也要尊重他的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独创潜能,把孩子当平等的人来看,培养孩子的人性和人的尊严。“管”更强调启发孩子的自主和自觉。因为人性是自由的,任何强制强迫只有一时表面的效果,而且根本不能算是一种“教育”,教育的真谛全在于能否启发孩子自主自觉。孩子到了青年期,人格已基本成型,这时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应该像具有深厚友谊的平等相待的朋友。孩子是从父母对他的尊重中学会尊重父母和他人,也从父母的引导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

常有父母抱怨现在自己工作忙、活动多,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有充裕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这自然是最理想的,但如果懂得家庭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父母和子女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关系”来衡量家庭教育的质量和状况。父母与孩子的相处,并不完全在于相处时间的长短,而在于相处和不相处时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状况。在革命年代里,常有父亲参加革命被关在监狱里,和子女只有一月见一次面,每次见面只有几分钟,但由于父母和子女维系着良好的关系,父亲和子女不在一起反而成了一种教育资源。父母通过关系进行教育,父母本身必须有良好人格。在一起生活的“关系”中,子女总是模仿着父母,有的是有意识的模仿,但很多都是先天本能的模仿,不仅限于行为举止,而且包括思维方式、情感取向、风俗习惯,以及个人性格等。一个儿子酷像父亲,有的并不是遗传,而是模仿。只要父母对子女建立了某种关系,父母的人格对子女就有决定性的影响。所谓父母的以身作则,不是能不能作则,愿不愿作则的问题,而是父母必然成为模仿的对象。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同类推荐
  • 胎教百科

    胎教百科

    《胎教百科》一书有许多值得向读者推荐的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作者权威,由全国著名妇幼保健专家携专业团队打造。第二个理由便是全面实用,从胎教与优生的关系到对胎教的基本认识,胎教的具体实践,音乐胎教、语言胎教,行为胎教,环境胎教、美育胎教、智力胎教,以及孕妇的饮食与保健都作了详尽的介绍。第三个理由是系统、新颖,它汇集了诸多专家近几年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专业精华,内容前卫、时尚。第四个理由也是最值得肯定的,即文字表达方式的通俗易懂。能极为有效地将原本晦涩的专业性知识,转化为惠泽大众的常识。相信广大的读者一定能够从这本百科式的全书中,得到许多实际的帮助和启示,成为你身边必备而忠实的良师益友。
  • 怪兽家长

    怪兽家长

    对孩子,家长从来舍不得,舍不得他们跌倒、舍不得他们失败、舍不得他们受伤、舍不得他们“认输”,事事为孩子强出头。这些年,孩子都走得比前人快,三岁已上网、五岁学会三种语言四种乐器、七岁懂得制power-point……但待人处事的应有态度,却被遗忘了、或者该说:被牺牲掉。金钟罩下,圈养出一个个没痂没疤的完璧孩子,也孕育了一群群张牙舞爪的怪兽家长。教育生态抓狂,怪兽家长横行,学校成了斗兽场。屈颖妍的新作,像一口清泉,文章风趣默之余,也让家长静静反思,时刻警醒,过分催熟孩子也是罪。
  • 好父母教安全

    好父母教安全

    2008年12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首次发表《世界预防儿童受伤报告》。报告说,全世界每年约1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各种疾病,死于意外伤害的孩子约是82.9万人,平均每天有2270个孩子死于意外事故。其中,每年有26万孩子(也就是每天有712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10-19岁孩子最大的意外死亡杀手,这还不包括每年有上千万的孩子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致残。这些孩子本可以健康成长,但却因为父母疏于对他的安全教育或照看不周而遭遇意外。毋庸置疑,安全,对于孩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哈佛情商课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哈佛情商课

    本书以一个个寓意深刻的有趣故事,讲述了如何学习和利用“情商”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取得成功。全书共分五章,包括认识你自己、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你也可以成为交际高手、永远激情下去。
  • 父母的行为决定孩子一生

    父母的行为决定孩子一生

    本书从行为、性格、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四个方面深刻剖析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古言谍与情

    古言谍与情

    描述一段爱情。回忆最好的曾经。畅享现在的美好恋爱或者情愁
  • 一壶烟沙醉光阴

    一壶烟沙醉光阴

    最爱我的为我而死,我最爱的舍我如草菅。我愿一尘不染的来,孑然一身的去。不沾染这尘世的你。
  • 九天神龙戒

    九天神龙戒

    本是上三重天,天圣神国的小王爷,因意外掉入葬神渊,不慎跌入下三重天,凭着超人的智慧以及神功,一步一步崛起
  • 异域之人(天狗文库—井上靖文集)

    异域之人(天狗文库—井上靖文集)

    讲述东汉人班超将自己的大半生涯都奉献给平定西域的壮举,在暮年终于回到洛阳的故事的《异域之人》。讲述日本留学僧行贺在唐三十一年的生活与抉择,最后回到日本,却因母语已然生疏,无法将自己所学传授于人的《僧行贺之泪》。包括以上两篇小说在内的共八篇短篇历史小说集,井上靖以内敛而深沉的笔触,描绘出在激荡的时代漩涡中生存的人们的千姿百态。
  • 灵能或骑士

    灵能或骑士

    在原本平静的异能大陆上由于男主的出现一切都改变了…
  • 萧常在又又又被陷害啦

    萧常在又又又被陷害啦

    萧婉清本想在后宫当一条默默无闻的小咸鱼,和后宫的各路小姐妹们搞好关系,怎么就被突然被莫名陷害进了冷宫?!萧常在表示,就这样隐忍一次。谁知,刚在后宫安了家,哼着小曲二打着麻将时,又被陷害进了大牢。萧常在这次表示,绝对不能忍!于是开始了自己的反击!正当自己走向人生巅峰时,半路突然杀出了个皇帝,还表示,要给自己封啥⊙?⊙?皇后?
  • 异次元大咖

    异次元大咖

    在人类与次元的某个交界处,是通往次元界道路,那里有着与众不同的圣霙之术。樱月族是樱花术,我拥有着强大的法力,自然恶作剧从未停下……——由于不小心撞到了某位冰山帅哥,被花痴疯狂“袭击”,无奈顶着张极其郁闷的脸来到教室,我看见了不共戴天的“死人脸”。此后,闺蜜的疏远、厄运的缠身,就连引以为豪的恶作剧也失去了作用,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没想到,这一切的背后竟然是……
  • 情丝几许夜阑珊

    情丝几许夜阑珊

    夜已深,深深的黑暗延伸出妖艳的触角,空中散发着暧昧的花香,疯狂的的思念递深出的孤独诱发着离人迷醉的颓废。在这样的深夜,疼痛是一种思念的情绪无限延伸,忧伤像幽灵一样作为寂寞的随从。是呀,寂寞在左岸,忧伤在右岸,爱着你的彼岸是伤痛,情依依,浅唱低吟,转身,却无法走远……
  • 超能九重天

    超能九重天

    价值一千万的彩票换来了超能觉醒。但我真的没想超能觉醒啊,还我的一千万啊。吊丝王大吉就这样被迫开始了野生超能者之旅,成为了一个超能吊丝!要问超能吊丝是什么?答曰:还是吊丝!坑爹啊,还我的一千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