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85900000007

第7章 中国-东盟经贸发展考察(1)

我们知道,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中,按照区域经济与国际经济合作相关理论,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区域内投资和贸易一体化继续发展的结果必将需要产业经济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的协调统一。因此,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过程中,深入分析双方贸易结构进而影射到对双方产业结构的对比,对于各成员国制定有效的产业和贸易政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6.1 中国-东盟成员国双边贸易发展概况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发展十分迅速。从1991年到2005年的15年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年均递增约20%,超过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的增长速度,也高于中国总体进出口的增长速度。2005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增长速度虽然出现回落迹象,但仍然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双边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303.7亿美元,同比增长23.1%。新加坡作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200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331.5亿美元,比1991年增长近10倍。在此期间,中国与越南的双边贸易额的增长最为显著,从0.32亿美元增长到82亿美元,增长了255倍;中国对柬埔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商品贸易额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分别增长了42倍、22倍和45倍。据统计,自2005年7月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实施到2007年8月,中国对东盟各国已减免了5375种产品的关税,平均税率从9.9%降到5.8%。同时,东盟各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上述关税措施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2004年,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总额为1058.8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额为429.02亿美元,进口额为629.78亿美元;经过三年的发展,2007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达到2025.48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额为941.79亿美元,进口额为1083.69亿美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91.3%、119.5%和72.1%。2007年,东盟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三位的进口来源地和第四位的出口市场。2008年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进出口总额为2,311.17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1,141.42亿美元,进口1,169.74亿美元,中方贸易差额为-28.32亿美元;2009年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进出口总额为2,130.11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1,062.97亿美元,进口1,067.14亿美元,中方贸易差额为-4.17亿美元。

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双方在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在产业间和产业内都形成了互补性的贸易特征。中国与东盟绝大多数国家在自然资源方面各有所长,形成了出口商品在结构上的互补。自然资源是形成产业间互补的主要原因,东盟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如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倾向于自然资源的出口,而中国的自然资源正逐渐减少,有些资源由于地域关系也不是中国所长,刚好可以通过进口,缓解资源压力;而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国家,可以和我们交流技术,互补不足。目前,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仍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国商品物美价廉,深受东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国的欢迎。单就产业结构而言,新加坡更希望与中国开展服务业方面的合作,打开中国的市场;印度尼西亚等处于工业初级阶段的东盟国家,更希望来自中国的投资;柬埔寨等欠发达东盟国家,更需要与中国合作进行资源开发,需要中国的先进技术。这种产业间的互补,为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提速提供了条件。因此,在本章中,我们将以单个东盟成员国为分析对象,剖析双边经贸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为拟定推动中国与东盟经贸发展的对策提供支持。

6.1.1 中国-新加坡

一、新加坡经济发展概况

新加坡是个以贸易立国的国家,国际贸易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倍多,其中对外贸易在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7年新加坡的外贸依存度高达348%。据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统计,2009年新加坡货物贸易进出口5157.6亿美元,比上年(下同)下降21.6%。其中,出口2699.1亿美元,下降20.2%;进口2458.5亿美元,下降23.1%。贸易顺差240.6亿美元,增长30.8%。转口贸易比重较大是新加坡对外贸易的一大特色,约占其贸易总额的40%。以电子产品为中心的机电设备在新加坡进出口商品中均占主导地位。新加坡进出口产品主要以机械和设备、化工产品为主。分国别(地区)来看,2009年新加坡对中国香港、马来西亚、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额分别占新加坡出口总额的11.6%、11.5%、9.8%和9.7%,为312.6亿美元、309.7亿美元、263.2亿美元和261.0亿美元,下降10.9%、24.3%、15.4%和26.9%,对上述四国出口占新加坡出口总额的42.5%;自马来西亚、美国、中国和日本的进口额分别占新进口总额的11.6%、11.6%、10.6%和7.6%,为285.5亿美元、285.4亿美元、259.6亿美元和187.6亿美元,下降25.3%、23.7%、23.0%和27.7%。新加坡前五大顺差来源地依次是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巴拿马和越南,顺差额分别为285.7亿美元、118.4亿美元、65.7亿美元、59.6亿美元和47.1亿美元;逆差主要来自美国、沙特阿拉伯和日本,分别为109.5亿美元、73.6亿美元和64.8亿美元,下降20.3%、46.5%和30.3%。

二、中新两国经贸发展概况

中国与新加坡之间有着悠久的贸易往来。1965年8月新加坡独立之后的较长时间内,中新两国基本上没有政治接触,但一直保持着民间贸易往来。70年代以来,两国的接触开始增多,民间团体和贸易代表团频繁互访,相互了解不断加深,贸易关系不断改善。1978年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新经贸关系取得了较快发展。这一时期,中新两国签订了一系列商贸协议,如1979年12月签订了贸易协议、1980年6月签署了互设商务代表处的协议、1986年4月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从贸易量上看,自1979年中新两国签订贸易协议后,双边贸易迅速增长。据新加坡方面统计,1979年两国的贸易总额为12.637亿新元,到1989年两国贸易额达56.453亿新元,11年间贸易总额增长了3.47倍。1990年10月中国与新加坡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为两国商贸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两国的贸易关系得到迅猛发展,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目前,中新两国互为对方的主要贸易伙伴。在新加坡对外贸易增速整体放缓的情况下,中新贸易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2007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新加坡第二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新加坡继续为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新加坡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加深,中国在新加坡贸易比重由2001年的5.3%提高到2007年的10.8%。与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贸易比重的差距,从12个百分点缩小到2.1个百分点。双方贸易商品向电子、化工产品集中,去年,电子、化工产品在双边贸易中的比重达到68.1%。中新贸易增长对新对外贸易增长的贡献率上升为40%。

6.1.2 中国-马来西亚

一、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概况

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东盟中仅次于新加坡,被公认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并积极向“知识型经济”这一目标迈进。如今,马来西亚不仅是源自其国内的原产品如橡胶、棕油和木材等的制成品的最大输出国之一,也是电子电器产品如视听产品、电脑、半导体和室内空调机的主要输出国(制造业占总出口约70%)。据马来西亚统计局统计,2009年马来西亚货物贸易进出口2814.3亿美元,较上年减少21.1%。其中,出口1575.3亿美元,减少21.1%;进口1239.1亿美元,减少21.1%;顺差336.2亿美元,减少21.2%。分国别(地区)看,新加坡、中国和美国为马来西亚的前三大出口市场。2009年,马来西亚对新加坡和美国的出口额分别为219.9亿美元和172.4亿美元,分别减少25.3%和30.9%,占马出口总额的14%和11%;对中国出口191.7亿美元,增长0.5%,占马出口总额的12.2%。中国、日本和美国为马来西亚的前三大进口来源地。2009年,马来西亚自上述三国进口额分别为172.9亿美元、154.7亿美元和138.5亿美元,分别减少14%、21.2%和18.4%,占马进口总额的14%、12.5%和11.2%。马前五大逆差来源地依次是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省、德国、哥斯达黎加和爱尔兰,分别占其逆差总额的16.6%、11.7%、10.3%、7.3%和7.3%;顺差主要来自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和荷兰,分别为82.7亿美元、51.4亿美元和42.4亿美元,其中对新加坡和荷兰顺差减少31.9%和28.4%,对中国香港地区顺差增长16.2%。

二、中马两国经贸发展概况

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的贸易关系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中国与马来半岛及婆罗洲就有了贸易、交通和友好往来。到唐宋时期,中国的商船载着丝绸、布匹、陶瓷、铁器等到马来半岛上的一些古国换取地的香料、锡等货物。同时,中国人开始大量移居当地,逐渐成为当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当地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600年前,中国明朝使节郑和七下西洋,曾五次驻扎马六甲。新中国成立后,受世界格局的影响和中马两国各自所处的不同条件的制约,中马贸易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与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同,中马贸易关系的历史发展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970年

这一时期也是马来西亚实行进口替代政策的时期。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经济工作中心仍放在整顿国内经济次序上,并且在战后一段时间内,由于美国对中国实行禁运,加之东西方之间的冷战以及在马的华人华侨问题等,使得中马两国之间的贸易仅限于民间的间接贸易,主要是经过新加坡和香港转口进行,发展缓慢,贸易额小。据统计,1950-1970年,双边贸易累计额仅为4.6563亿美元,年平均为2217万美元。

第二阶段:1971-1990年

该时期是马来西亚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期。70年代初,马来西亚政府开始调整对华经贸政策。1970年5月,马来西亚派贸易代表团访华。同年两国就某些商品的直接贸易达成了协议。从1971年起,两国贸易不断增加。1974年5月,中马两国正式确立外交关系,从此中马经贸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据统计1971-1977年中马双边贸易从2780万美元增至1.9974亿美元,增长6.2倍。进入80年代,马来西亚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以上,1988年马来西亚的人均公民生产总值已超过2000美元,在东盟国家位居第二,仅次于新加坡。期间中马两国还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议》(1985)等10多个经贸合作的双边协议或谅解备忘录,这为中马经贸合作提供了框架,标志着两国的经贸关系走向全面合作的新阶段。从1980年到1990年,中马双边贸易总额平均增长率为11.6%,其中中国从马来西亚进口额每年平均以13.7%的速度增长,而中国对马来西亚出口年均增长率较低,只有7.1%,进口增长明显高于出口增长。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

进入90年代中马双边贸易关系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双边贸易额大幅增长、贸易规模迅速扩大。90年代后中马双边贸易额扶摇直上,除了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为负增长外,1991年以来每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1991年中马双边贸易额突破10个亿,为13.32亿美元,1999年突破50亿,为52.79亿美元,2002年更是突破100亿,为142.70亿,2007年则达到了463.98亿美元。从1997年到2007年十年时间里,中国由为马来西亚的第十大贸易伙伴上升到第四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还是马来西亚第四大出口市场与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008年中国与马来西亚进出口总额为534.69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马来西亚出口213.75亿美元,进口320.94亿美元;2009年进出口总额为519.6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马来西亚出口196.32亿美元,进口323.31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马两国贸易增长较快,在各自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也稳步提升,特别是对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占其总贸易额的比重大幅提升。1998年,中马双边贸易占各自对外贸易额的比重分别为1.3%和2.7%,1999年分别为1.5%和3.5%,2000年为1.7%和4.5%,2001年为1.8%和5.6%,而2004年为2.27%和11.33%,2005年为2.16%和11.99%,2006年为2.11%和12.73%。从上面的数据中可看出,总体来讲,中马双边贸易在各自国内对外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是稳步上升的(中国近两年有所下降),双方正在互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同时由于起点低,双边的经贸合作关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是中方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986年前的大部分年份里中国有少许顺差,累计顺差额约为3.5亿美元,年均为0.29亿美元。1986年以后,中国一直处于逆差且逐年不断扩大。其中,1998年中国对马来西亚贸易逆差突破10亿美元,到2004年更是突破100亿美元,2006、2007、2008年也基本保持在100亿美元左右,而2009年高达126.99亿美元。从1991到2009年19年间,中国对马来西亚贸易逆差总额累计达到了867.92亿美元,年均逆差45.68亿美元。其中以1997-2004这几年中贸易逆差增长最快。1997年中方逆差5.57亿美元,1998年增加到10.72亿美元,翻了近1倍。从1999年到2002年每年增加10亿美元左右,2003、2004年又是大幅度增加,到2004年达到100.89亿美元。

中国对马来西亚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动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如棕榈油、成品油、橡胶、农产品等等,当然也有高技术产品,如电子电器产品,马来西亚在这些产品上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可以很好的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而马来西亚尚不是中国对外出口的最主要市场,中国对外出口的高速增长主要从欧美市场获得,对马来西亚出口增长相对较慢,因此中国对马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但中国和马来西亚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并未从根本上损害其经济友好合作和贸易互惠的基础,它是双方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状况所决定的结果,因此进一步发展中国和马来西亚的经贸关系,对于两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6.1.3 中国-泰国

一、泰国经济发展概况

二战前,泰国是单一的农业国,几乎没有工业。六十年代以后,泰国分阶段实施鼓励工业发展的“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战略,工业门类分布和生产能力不断扩展,对外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八十年代以来,泰国政府进一步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引进技术密集型和附加值高的中轻型工业,同时加强农业基础投入,改进农业生产能力,继续维持泰国作为粮食出口国的地位。泰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对外贸易在泰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外贸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外贸依存度)逐年增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泰国外贸总额从700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近2600亿美元,年均增幅近10%。目前,泰国的外贸依存度已达125%,出口依存度为63%。泰国的进口商品主要是原料及半成品、资本商品和燃料,出口商品主要是工业品、农产品和农业加工品。从市场分布来看,泰国的四大出口市场是日本、中国、美国、马来西亚。

2007年泰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出口增速大大快于进口增速,外贸顺差进一步增加。据泰海关统计,2007年泰国外贸总额292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2%,增速与2006年基本持平(2006年增长12.8%);其中,泰出口1524.8亿美元,增长17.5%,进口1400.1亿美元,增长8.7%,外贸顺差124.7亿美元,比2006年9.5亿美元的顺差扩大了12倍。2007年泰外贸的较快增长主要由于美元的大幅贬值,泰铢兑美元的汇率从年初的36铢兑1美元快速升至年底的33铢兑1美元。但如以泰铢计算,2007年泰总体外贸形势尚不尽如人意,根据泰国海关的统计数据,2007年泰外贸总额10.13万亿铢,比上年增长仅2.5%,其中出口5.25万亿铢,增长6.4%;进口4.88万亿铢,下降1.4%。由此可见,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美元贬值、油价上涨和泰国国内政局不稳等不利条件仍给泰国对外贸易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

二、中泰两国经贸发展概况

自从中泰两国1975年建交以来,中泰双边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1978年3月,两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1985年,两国政府签订关于成立中泰经济联合委员会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从刚建交时300万美元的贸易额上升到2009年的382.04亿美元。据泰方统计,2000年泰国对我国出口额在其对各国(地区)的出口排名第六位,而从我国进口则排在其进口的第四位。到2007年后,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泰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并继续是泰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以2000年到2006年这七年为例:双边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2%,远远高于我国总进出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其中中国对泰国的出口额增长了4.35倍,年平均增长额是32.3%。而从进口来看,增长了4.1倍,年平均增长率达32.2%。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双边的波动幅度都很大。近年来,中泰贸易增长迅速,特别是中泰蔬菜水果零关税安排和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的顺利实施为推动中泰贸易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双方贸易差额来看,从2000年到2009年这期间,我国均为贸易逆差。10年共计贸易逆差为646.02亿美元,年均逆差为64.6亿美元,这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是少有的。我国对泰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机械设备、轻纺产品、计算机设备及零部件、钢铁、电子电器、塑料制品、化工产品、医药品等;我国从泰进口的主要商品有:计算机设备及零部件、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天然橡胶、塑料、大米、液化石油气、纸等。

6.1.4 中国-菲律宾

一、菲律宾经济发展概况

在菲律宾进口商品中,比例最大、增长最快的是工业产品,包括电子产品、各种机械设备和配件、化工制品和钢铁。菲律宾的出口商品中,工业产品居于主要地位,占菲律宾出口总额的75.8%。目前世界集成电路市场72%的份额由菲律宾供应,几乎所有诺基亚手机都含有菲律宾装配和制造的集成电路。电子产品出口的大幅增加对带动菲律宾出口总额的增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其次为其他制造业产品,其中美国和日本市场占了菲律宾商品出口的近40%。其不断增长的出口贸易主要受益于美国和日本市场电子产品消费和存货的普遍增加。

二、中菲两国经贸发展概况

中国和菲律宾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居,两国的经济贸易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0世纪两国就有通商往来。15世纪,中国的伟大航海家郑和曾多次率领船队到访菲律宾群岛。16世纪,两国间商船往来频繁。当时中国向菲律宾出口生丝、绸缎、铜器、瓷器和粮食等;从菲律宾进口墨西哥银元、珍珠、贝壳和椰子等。到1948年,两国直接贸易额已达2500万美元,其中经香港转口约502万美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政治因素影响,两国关系一度陷于僵持状态,贸易往来近乎中断,直到1972年两国直接贸易才得以恢复。1975年6月9日,中菲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两国关系步入正常化发展时期,经贸领域合作得到了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从1991年到2006年,年均增幅约31%,其中1995年高达74.60%,2003年更是高达78.74%。2004年中菲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33.28亿美元,2006年更是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34.13亿美元,同比增长33.35%,增速居东盟各国第二位(老挝增长69.4%),比1975年两国建交时增长360倍,其中我出口57.38亿美元,增长22.42%;进口176.75亿美元,增长37.33%。我方逆差119.37亿美元,增长45.88%。2007年贸易总额达到306.2亿美元,同比增长30.78%。2008年贸易总额为285.80亿美元,减少6.7%,其中,中国对菲律宾出口90.78亿美元,进口195.02亿美元,中方逆差104.24亿美元;2009年贸易总额为205.31亿美元,下降28.2%,其中,中国对菲律宾出口85.85亿美元,进口119.47亿美元,中方逆差减少至33.62亿美元。

目前,菲律宾在我国各贸易伙伴中列第19位,已成为中国在东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菲律宾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在双边贸易平衡方面,中方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999年前中国一直保持顺差,从2000年,中国一直处于逆差且逐年不断扩大。其中,2002年中国对菲律宾贸易逆差突破10亿美元,到2006年更是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19.37亿美元,2007年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达到156.2亿美元。直到2009年,贸易逆差才开始缩减为33.62亿美元。从2000年到2009年10年间,中国对菲律宾贸易逆差总额累计达到了592.56亿美元,年均逆差59.26亿美元。

中国对菲律宾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动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农产品、石油等等,当然也有高技术产品,如电子电器产品,菲律宾在这些产品上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可以较好的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而菲律宾尚不是中国对外出口的最主要市场,中国对外出口的高速增长主要从欧美市场获得,对菲律宾出口增长相对较慢,甚至2000年以前的一些年份还是负增长,因此中国对菲律宾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总体看,中国与菲律宾经贸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贸易发展迅速。2007年,中菲双边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增幅较我国整体对外贸易以及我与东盟国家贸易的增幅高出近5个百分点(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同比增长23.5%,与东盟国家贸易增长23.9%)。自2002年以来,中菲双边贸易已连续六年增幅超过30%(2002——2007年增幅分别为47.52%、78.74%、41.79%、31.73%、33.35%、30.8%)。

2、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2007年,我国对菲律宾贸易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逆差额已从2002年的11.7亿美元扩大到2007年的156.2亿美元,5年间扩大13倍。目前,菲律宾是我对东盟各国贸易最大逆差来源地,超过了对整个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逆差(2007年中国队菲律宾逆差为156.2亿元,而同时期对整个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逆差才为142.2亿元)。

3、中菲海关贸易统计数据差异扩大。从2002年到2006年,中方统计的双边贸易额分别为52.6、94、133.3、175.6、234.1亿美元,而菲律宾方面统计分别为26.2、39.6、53.1、70.5、82.9亿美元。5年来统计差距分别为26.4、54.4、80.2、105.1、151.2亿美元。2007年上半年,中菲海关统计数据差异继续扩大,我对菲律宾出口额中方统计为34亿美元,菲律宾方面统计为15.4亿美元(此数据为1——5月统计值);我进口额中方统计为105亿美元,而菲律宾方面统计为27.6亿美元。

4、我进口商品种类较集中,出口商品呈多样性。我进口商品种类相对集中,电子类产品占进口总额的83%。我对菲出口商品则呈现多样性,电子、纺织服装、钢材、成品油、钢坯及粗锻件、塑料制品、谷物及谷物粉等是我主要出口商品。

6.1.5 中国-越南

一、越南概况

越南于1995年正式成为东盟的第七个成员国。目前越南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越南投资。越南十大贸易伙伴(日本、中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中国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德国、英国)占越南出口额的近70%(1999年为62.2%)。在美国与越南经贸关系正常化之后,越南对美国出口大幅成长。美国也已经成为越南最主要的出口市场。越南主要进口国家中,仍是以东亚国家为主,进口前5大国家均为东亚的国家,分別是中国大陆、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与韩国,由其他地区的进口相对并不多。

越南主要进口产品仍以工业产品为主,其中以机器设备及零件为最主要进口产品,显示越南基础工业仍有待加強。越南机械行业比较落后,而其经济发展又大量需要纺织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运输机械、轻工机械,需要特种机床、精密机床。在这方面中国产品具有性能质量价格比的优势。越南纺织服装工业是最大的劳力密集产业,是主要的外汇来源之一。服装加工所需的高级面料以进口为主。为降低进口成本,越南企业倾向于从我国进口面料,同时还进口丝绸、毛绒等。越南制鞋业出口额逐年上升,但越南制鞋原料尤其是皮革短缺,皮革市场潜力巨大。

二、中越两国经贸概况

近几年,中越两国之间的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对越南贸易的发展显示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从1991年至今,我国同越南的贸易总额增长了近470倍,出口增长55632%,进口增长29680%,可以说,这段时间,两国之间的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至2009年,两国贸易总额为210.48亿美元,其中,中国对越南出口163.01亿美元,进口47.47亿美元。

从总量上看,两国的贸易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1年以前。这一阶段之前因为两国关系尚未正常化,所以贸易水平很低。第二阶段为1991年至1996年。自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经贸交往往来逐渐密切,进出口总额逐年增长。1991年贸易总额仅达到3223万美元,不足1亿美元,1992年便急速增长,突破一亿美元,达到1.8亿美元,这是中越两国外交政策转变的效果体现。1993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159.50%的增长率使双边贸易额达到39864万美元。接下来的三年,在原来相对的高起点上年增长率虽有所降低,但增长的趋势是不变的。第三阶段为1998年至今。1997年后受到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越南经济遭到很大冲击,严重影响了两国间贸易的开展,使得1998年贸易总额下降了13.2个百分点,仅达到124500万美元,1999年后越南经济开始逐步好转,两国之间的贸易又呈现出增长趋势,2000年达到了246600万美元,与1998年相比增长了1.98倍。

从进出口的对比关系看,双边贸易一直不平衡,这与我国和越南有不同的产业结构和市场规模有关。1991年以后,中国向越南的出口、进口总额不断攀升,1991年出口额仅2140万美元,1997年就增长了50.4倍,达到了107854万美元。1991年进口额为1083万美元,1991年达到35710万美元。在此期间,由于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进口的增长速度,使得中越两国的贸易差额(中国顺差)逐年增大。1997年以后,受东南亚危机的影响,我国对越南的出口和进口开始滑落,而且进口的下降速度更快,因此两国的贸易差额继续上升,1999年东南亚危机的影响逐渐减小,我国对越南的出口、进口又开始增长,而且进口较出口增长更快,贸易差额有所减少,但2003年后,我国对越南的顺差差额又开始逐步增大。

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

第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越双边贸易的扩展是令人瞩目的,在短短的17年中,双边贸易总额就增长了近470倍,其发展速度之快,由此可见。

第二,双边贸易的规模至今仍不大。中越贸易发展到现在,进步是显著的。2001年,中越贸易额仅占中国当年贸易总额的0.55%,占越南当年贸易总额的9.05%。相对于双方贸易的条件而言,目前的这种贸易规模还不是很大,而从另一个角度说,中越扩大双边商品贸易的潜力又是巨大的。

第三,从上边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国的贸易对比差额是严重失衡的,虽然贸易平衡状况不会影响整体上中越经贸关系的发展势头,但不利于促进双边贸易的平衡发展。而且为减少逆差,越南政府会采取措施促进出口,限制进口,这会影响中国对越南的贸易。中国应在大力出口有竞争力的商品的同时,争取从越南多进口一些中国所需的商品,对中越贸易做结构性调整,以逐步达到大致平衡,保持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

同类推荐
  • 中国经济研究报告

    中国经济研究报告

    这些研究报告都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办的不定期内部刊物《中国经济研究报告》。该刊于2005年问世,迄今已经出版了近80期。该刊主要刊登我院学者完成的有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报告(含调查报告、考察报告等),不定期发行。为了扩大这些研究报告的社会影响,我们每年都从该刊上选编一些研究报告编辑成册,公开出版。
  • 创业板与主板

    创业板与主板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创业板与主板:相互排斥还是协调发展;创业板与主板的制度差异;创业板市场的制度供给等。
  • 创业:我们创什么

    创业:我们创什么

    这本书不仅只谈创业项目,你可以看到创业者在创业之前或过程中,如何寻找合伙人、如何准确切入市场、如何得到天使的青睐、如何建设人脉关系圈……如果你还不知道做什么项目,这本书能为你带来启发。
  • 商人活用孙子兵法

    商人活用孙子兵法

    本书将古代智慧与现代商业经营紧密结合,以全新的解读方式,通过精辟的活用解析与经典的经营案例,多层次、多角度阐述了现代商战的策略与技巧,堪称商界有识之士赢得商战竞争的智慧之源。
  • 经济全球化引领下的企业文化再造工程

    经济全球化引领下的企业文化再造工程

    本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现代企业文化概述、现代企业文化理念与发展战略、现代企业文化特征和功能、现代企业文化发展趋势、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理论与实践、创新型与学习型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优化整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框架或模式等。
热门推荐
  • 好人闯异界

    好人闯异界

    兽人和人类或兵戎相见,国家之间或纷争四起,帝国内部或勾心斗角,武道之路或坎坷不平,在这乱七八糟的形式之下,郝仁,只能做个好人。
  • 开局赚他一个亿

    开局赚他一个亿

    第一次的重来,是恐惧。十几次的重来,是新鲜兴奋。几百次的重来,是膨胀畅快。几千次的重来,是无聊乏味。几万次的重来,是抓狂崩溃。……当一切努力都成为徒劳,即使死亡,也照样会回到那个该死的5点28分……杨叶心中现在只剩下一个信念:去完成那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本书唯一姊妹篇《开局占他一座城》
  • 仙殃

    仙殃

    天之下仙有殃游寰宇极太虚不求长生苦,只教痴情不被多情误,修真小文一枚,多多包涵。
  • 带着外挂闯万界

    带着外挂闯万界

    2020公认热血番。少年在万界中崛起。在万界中穿梭。恶魔的果实血继界限终极斗罗且看少年如何以无敌之资,成就永恒。
  • 初战职场——求职者必须走好的第一步

    初战职场——求职者必须走好的第一步

    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每位初入职场者的美好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求职者可能没有很好展示自己的能力,以至于失去了宝贵的从业机会。本书旨在为求职者解决求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让每位求职者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让用人单位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从而找到理想的工作,走好初入职场的第一步。
  • 吕泽的小黑屋

    吕泽的小黑屋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我愿化为一片璀璨星空,守护平凡的人类,我若在,人族不灭!看神帝吕泽如何利用游戏外挂升级并在神秘的小黑屋中获取功法与物品,与诸天万界神魔争斗,为人族打下一片璀璨星空。
  • 勇者传奇

    勇者传奇

    既没有斗气天赋,又没有魔法天赋,一无是处的威斯海托却想要成为勇者。这个人是笨蛋吧?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是这样看待威斯的,然而威斯当真如众人所认为的一样,是个笨蛋?军神国教皇:威斯海托乃是异端,必须予以铲除!梅鲁菲娅帝国皇帝:威斯海托当真是帝国的英雄,屡次解决帝国危难!
  • 异世皇道无极

    异世皇道无极

    在华夏智商于妖的全才,在研究时光机中失败,在轮回是带着记忆转世到卡撒大陆的一个还没出生的皇族身上,一个新的开始慢慢掀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每天给自己一个心灵感悟

    每天给自己一个心灵感悟

    感悟让情感倍加细腻,感悟让心灵得以休憩。感悟让激情适时进发,感悟让收获更加丰富。人生需要感悟,需要去感悟生活里的每一份快乐、每一份喜悦、每一份悲伤和每一份痛苦。本书将人生的哲理、感悟与生动的故事融为一体,令你从小文章里体会大智慧,从小故事中收获大感悟,并可用一种简单的思维去化解生活中的问题,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复杂的人生。从书中你可以读到智者的睿智、学者的深沉、长者的经验,此时你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生命的追求、人生的感悟就可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