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47700000037

第37章 遇刺前后

高家住晋阳,晋阳高府号霸府,高欢很少呆在邺城。高澄呆得时间长一些,一则高澄十五岁入京辅政,住习惯了;二则高澄和汉人亲近,与鲜卑勋贵较为疏远。高澄在邺城住北城东侧的柏堂,我们姑且叫做“东柏堂”。为方便琅邪公主往来,高澄经常把侍卫打发到府门外。

从外面看东柏堂貌似戒备森严,实际府内疏于防范。有人抓住这一重大的疏漏策划了一起谋杀案。谋杀选择的时机恰到好处,在高澄策划逼迫孝静帝禅让帝位自己做皇帝的秘密会议上动手。由于会议机密,只有亲信大臣陈元康、杨愔和崔季舒三人在屋内,门外有两名库直(高级侍从武官),王纮和纥奚舍乐,其余侍卫远在府外。

谋杀案主角是个小人物,厨师兰京。谋杀的动机很单纯,据史书记载纯属个人恩怨。兰京是南朝大将兰钦的儿子,被俘后做厨奴。兰钦想用钱把儿子赎回去,高澄不肯,兰京几次三番哀求遭到毒打,故而萌生杀害主人的罪恶念头。

事情的经过也很简单。事变起因于高澄那张口无遮拦的大嘴。厨师兰京给屋里人送食物,高澄让他退下,对陈元康等人说:“昨夜梦见此人杀我,得赶快把他杀了。”不想此话被兰京听到,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盘下藏刀,借口上饭,再次端着盘子进来。高澄恼怒道:“我没要饭,你进来干什么!”

平时温顺的兰京脸色突然变得狰狞可怖,从盘下抽出明晃晃的利刃,恶狠狠道:“来杀你!”

屋中人被突发变故惊得目瞪口呆,一个奴才胆敢刺杀齐王、大将军,这是谁也不曾想到的事儿。世界上没有什么绝世轻功,凌波微步、踏雪无痕、神行百变都是传说,在戒备森严的府第里公开持刀行凶根本无法逃脱,结果只有一种,被杀。在座的四个人博古通今,恐怕都读过《战国策》,唐睢有段名言:“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卑贱的奴才发怒、挺起腰杆做人就不能再称之为奴才,是士,是勇士,是壮士,是死士。

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兰京不想活了。高澄端坐床榻,震惊之下反应依然机敏,从床上一跃而下。不能坐等兰京的刀砍过来,他有两种选择,一种反抗,一种夺路而逃,不论哪一种选择,必须先从床上下来。当高澄跳下床时发现采取的行动是错误的。由于跳得急,崴了脚,扑倒在地面,动弹不得。此时兰京扑了上来,斜刺里陈元康挺身上前夺兰京手里的钢刀。陈元康替高澄赢得喘息之机。高澄脚部受伤,不能站立,一眼瞅见床底,不假思索三下两下爬进床下躲藏。

堂堂齐王、当朝宰相被奴才吓得像狗一般爬进床下脸面丧尽,但是保命要紧。高澄这一次选择倒也正确。第一,床榻沉重,兰京搬床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二,屋内有三个自己人,门外还有两名侍卫。即使这五个人不能制服兰京,堂外院内的人赶来,自己也能得救。

高澄想得挺美,从床底下也看到闯进来的杂七杂八的脚。但是,进来的人除了门外的王纮和纥奚舍乐,还有兰京的人。兰京不是一个人,是六个人。堂内的人数对比6比6,双方扯平。刺客有备而来,手里大约都拿着家伙。从武器装备上看,刺客占有绝对优势。高澄佩刀剑的可能性不是很高,虽然鲜卑人喜欢佩刀,但是南北朝的士人不喜欢舞刀弄剑,高澄附庸风雅,以文雅自诩,自己家里开个小会未必佩刀在身。陈元康等人自然也不会带武器,从事情的发展看,侍卫统领纥奚舍乐和王纮手中也无兵刃。

真正短兵相接,武侠小说中什么降龙掌、伏虎拳、一指禅、二指禅、鸳鸯腿均不好用,有家伙最好用。不等你扯开架子,人家武器招呼过来了。双方扭打成一团,陈元康争刀,怎奈兰京力气大,玩笔杆子的怎么比得过玩大勺的。兰京一刀捅去,正中陈元康小腹,肠子流了出来。纥奚舍乐和王纮空手与手执利刃的刺客搏斗,纥奚舍乐丧命,王纮身负重伤,犹在奋战。

千钧一发之际,杨愔和崔季舒选择了逃跑。杨愔和崔季舒虽然都是儒士,但是杨愔的一生历尽艰难,经历过韩陵山大战,每战当先,令士人大为感叹,赞为“仁者必勇”。打仗冲锋在前的杨愔非但不上前助拳,反而撒丫子往门外跑,惊慌失措地跑丢一只靴子。崔季舒和高澄是狼友,交情莫逆,熟悉殿内的格局设计,溜进厕所藏了起来。生死关头见真交,妹夫和狼友都跑了,反倒年龄比高澄大十四岁的陈元康以身悍卫。

两位侍卫头子不能跑,侍卫就是保安,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保安逃跑,太没职业道德。武侠小说里侍卫都是武林高手,其实不然,没那么多高手。反正纥奚舍乐和王纮未表现出侍卫头领的风采,一死一伤。

殿内六个人,两人逃跑,两人受重伤,一人丧命,另外一人缩在床底。七名刺客搬开大床,面对明晃晃的利刃,高澄懊悔,怎么能愚蠢到把侍卫安排去府外呢。后悔晚啦,刺客们一拥齐上,乱刃杀死高澄。

南北朝又一个大帅哥死掉,死得不值,命丧一伙奴才的刀下,时年二十九岁。再过些时日,此人注定成为一代君王。

东柏堂事件是一起偶然事件么?阴谋论者决不会认同,因为其中疑点太多太多。大家把怀疑的目光投向此事件带头的刺客以及最大的受益者身上。

我们先看完故事的结局。首先,厨房里的厨师们最先得到消息,大小伙计们在厨房主管薛丰洛的带领下拿着烧火的木头等家伙把兰京等人抓获。可能与此同时,侍卫们也纷纷回到府里帮忙。接着,一个重要的人物登台亮相,高澄的二弟太原公高洋。

高洋从城东的双堂飞速赶到,处变不惊,神色平静,叛乱事件处理得干净利落,将六个人一刀刀切成肉块,脑袋漆成尿壶。人们感到惊讶的是高洋接下来的举动,高洋告诫在场所有人,忘掉刚才发生的一切,大将军活得好好的。

东柏堂喧哗的声音响遍四邻,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宫廷人员、王公大臣纷纷赶来询问发生什么事儿。高洋出来见客,缓缓来到众人面前,淡淡道:“奴才们造反,大将军受伤,并无大碍。”

冷静、老道,这是聪明人稳定局面的作法。而年仅19岁的高洋此前给人的印象却是一个流鼻涕的大呆瓜。史书对此有过记载,高洋流鼻涕,三弟高浚看不过眼,经常训斥高洋身边的侍从:“为何不给二哥擦鼻涕!”

一个流鼻涕的大呆瓜瞬间变成老谋深算的政客不是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么。众所周知,高洋是高澄死亡最大受益者,继承了高氏家族的一切,最终当上皇帝。我们将此案的疑点一一罗列,希望能从中找出一些有利于还原历史的蛛丝马迹。当然,这段历史相隔今天一千五百多年,非常之遥远,况且此案已有定论,我们只能试着做一番推敲。

疑点一,兰京的身份。兰京有两个名字,另一个名字叫做兰固成。《资治通鉴》、《北齐书》和《北史》均称兰京是梁朝名将兰钦之子。此事似乎板上钉钉,但是《梁书》兰钦传未提及兰钦有这么一个流落北方的儿子。如果确有此事的话,岂不哄动江南,怎么能不记上一笔呢。

疑点二,兰京的五个同谋。倘若说兰京的刺杀行动缘于高澄不批准其南归,且遭毒打一顿存心报复,又无意中窃听到高澄扬言杀他的话,出于保命才行凶杀人。那么怎么会有五个同谋。这五个同谋既未被高澄打过,也不存在南归的问题,更没有受到生命威胁。他们会置身家性命不顾去帮助一个伙伴吗?也许会有一两个为朋友两胁插刀的人,一下子出现五个视死如归的人不合乎常理。

疑点三,高洋的处理。如果想查清事情的真相只需审讯案犯即可水落石出,可高洋第一时间处死他们。有一点需注意,这个案子高洋审过,只得出一条线索,兰京供出另外一个同谋阿改,这个阿改竟然是高洋的贴身带刀侍卫。

疑点四,兰京的供词。《北齐书》和《北史》略有出入,北齐书称阿改和兰京是同事,北史则说是兄弟。兰京供称,他和阿改密谋,这边动手杀高澄,阿改若听到东斋的喊叫声就拔刀杀高洋。遗憾的是高洋这一天不在府里,去了城东双堂。

疑点五,高洋不在府里的理由据《北齐书》载因为孝静皇帝立太子,高洋进宫上奏章祝贺,事后去了双堂。但据《北史》载孝静皇帝立太子是高澄死后的事情。

疑点六,面对突发事件,高洋赶到的速度非常之快,应对措施从容冷静。

疑点七,事发几天前,崔季舒无缘无故在北宫门外当着权贵的面朗读鲍照的诗:“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声音凄切,泪流满面,大家觉得莫名其妙。高欢第七子高涣事发当日的表现更令人奇怪。17岁的高涣正在西学,听说东柏堂有喊叫声,大惊失色说了一句匪夷所思极准确的预言:“大兄必遭难矣!”弯弓搭箭奔向东柏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刺杀。像高涣和崔季舒等人已经预感到高澄身隐危机中,他们事前必然听到一些风声。刺客们决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从他们轻松对抗纥奚舍乐、王纮和陈元康的反抗来看,决非一般的奴才。

那么,幕后的主使人是谁呢?这要看谁希望高澄死。

最希望高澄死的人莫过于被高澄骂做“狗脚朕”的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和保皇派。“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元善见吟这首诗的目的即希望忠义之士挺身而出保卫皇帝。元善见得知高澄死讯后难掩兴奋心情偷偷对身边的人说:“大将军今死,似是天意,从此大权归于皇家。”六名刺客中有没有保皇派的人呢?琅邪公主元玉仪是否保皇派施的美人计呢?如果元玉仪是间谍的话,她推荐的厨师自然会顺利进入王府。当然,我们从元善见皇帝的话里不难看出他并不知道内情。但是,谁又能保证元善见皇帝不说谎,保皇派未参与此事呢。

高澄亲近汉人,以法治国、严法肃贪实际上断绝鲜卑贵族敛财之路。鲜卑权贵们内心深处对高澄恨之入骨。侯景造反大致顺应了鲜卑贵族的民意。以侯景为代表的鲜卑贵族们也希望高澄死,尤其侯景。儿子们被高澄阉割后仇恨心更加强烈。谁能排除他不会与鲜卑贵族勾结往王府里塞厨师呢。

当然,我们不应该遗漏最大的嫌犯高洋,阿改是他的贴身侍卫。

同类推荐
  • 九重墨

    九重墨

    处在蹂躏别人与被别人蹂躏状态的即墨绯羽人生最大的信条不是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也不是称霸武林,而是只想过着每天吃饱了睡睡饱了吃的米虫生活,怎料老天嫌他日子过得太清淡,直接把他丢进了王侯将相深宫庭院的争斗之中,简单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接憧而至的一个又一个阴谋诡计,就算你算计了我又怎样?!!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身为辛子又怎么了?有本事你也给我生一个!当战争叩响门扉,伤了至爱之人,即墨绯羽收敛的锋芒再也无法遮挡:男儿应杀人,杀人不留情。杀一人为罪,屠百万为雄。雄中雄道不同,杀的千年仁义名……
  • 历史年鉴之1918

    历史年鉴之1918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微历史:风雨清朝

    微历史:风雨清朝

    清朝是一个历史的舞者,当封建制度这件已被穿过了两千年的华丽外衣飘落到他手里,他只是使出所有功力以求放射出衣服最耀眼的光芒,他可以借着这光芒名正言顺地自称“天朝”而蔑视四方,却也在光芒散尽之后无可奈何地走向衰亡……
  • 三国第一莽夫

    三国第一莽夫

    张飞:“我是莽夫?不不,赵风才是!”关羽:“万人敌?世界上唯一的万人敌是赵风,一个人追着几万人跑。”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是谁tm说的?赵风那小子就是因为这个追着我杀!”赵云:“赵风?那是我大哥啊!”赵风:“我可不是什么莽夫,我只是死不了而已。”
  • 回眸·思索——小女子品读大历史

    回眸·思索——小女子品读大历史

    《回眸·思索:小女子品读大历史》的文笔,简洁、生动、形象、浑厚,不乏精彩之笔。借文与史兼长的笔法,增强了文章的可信性与可读性、亲和力与感染力。见解独到,透纸可现。在论述中闪烁着作者的智慧。《回眸·思索:小女子品读大历史》收录了作者个人读书历程的心得和体会,其文笔简洁、生动、形象、浑厚,见解独到,透纸可现。在论述中闪烁着作者的智慧。全书共分“雄杰”“红颜”“族群”“现象”“文化”五个部分,具体包括《英年早逝惜贾谊》《宫闱角逐话女人》《姜太公的无道子孙》《流人屈原与伟人毛泽东》等。
热门推荐
  • 戮鼎纪

    戮鼎纪

    上古三天子定鼎九州,伏羲氏染血洛河图、神农氏吞药济苍生、燧人氏败走天庭路……物转星移,天地崩碎,诸仙葬灭,圣贤皆死。一介凡俗最终走上一条荆棘坎坷路!
  • 星际融合之进化

    星际融合之进化

    穿越茫茫星际,少年踏上拯救人类最后幸存者的道路,穿梭宇宙,机甲战神,融合其他生物技能……人类是传承文明?还是传承DNA?
  • 欲斩命运

    欲斩命运

    何处诞生,何处死去,化身绝颠,也难掌命运,问苍天之意,天不回,问本心之意,心难辨,万般皆无言,万念皆虚妄,自问何以解,唯自化无敌!天若不公,我便破了这天!地若不善,我便踏碎这地!世间无敌者,唯我林平安一人!
  • 这只大佬有点飘

    这只大佬有点飘

    快穿【1v1】上得仙境,下得地狱,浪得了各种空间。南浔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是谁,又要到哪里去,只知道似乎仙帝冥王都忌惮她几分。自此,白天在空间穿梭,晚上在地狱和恶鬼打牌,偶尔迷茫时会在天界的瑶光地界望着那颗千年古树发呆。突然有一天,南浔绑定了个无(er)敌(huo)系统,从此穿越各种世界完成任务,得以获得关于身份的线索。 【原创,严禁转载】
  • 最后的妖神

    最后的妖神

    “我于人间几无敌,上古年间曾诛仙”一代妖神被封印无数载,终于于现世苏醒,可惜空有意识却再无强大的身躯,他该如何再登顶巅峰。
  • 梦璃公主天价妃

    梦璃公主天价妃

    21世纪千金小姐糟妹妹背叛死不瞑目,穿越古代,看她如何玩转后宫,玩转美男我璃你是我最美的皇后,璃我爱你永远,璃你嫁我或我娶你你选吧,亲我只是打酱油的别追我,皇上【我陪你卖咱全国卖】公子【我改行卖】。。。。。
  • 都市之修真邪少

    都市之修真邪少

    厌倦了杀繆,为了隐退,身为世界第一组织血魂佣兵团团长和稀少又强大的修真者的他,带着他的最后一项任务回到华夏…情商可以为负数的他却无意间惹起一阵阵红颜以死相随,想甩也甩不掉,后不小心招惹到一些神秘强大的修真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们如何思维

    我们如何思维

    杜威认为教育必须以反省思维为目的,在书中运用了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详细阐述了我们进行思维时的不同过程。全书主体为三大部分,第一部:思维训练的问题,说明什么是思维、训练思维的必要性、思维训练的天赋资源、学校情境和思维训练、心理训练的方法和目标。第二部:逻辑的探讨,说明完整思维行为的分析、系统性的推论、判断、概念和理解、具体和抽象的思考、实证和科学思维。第三部:思维的训练,说明活动和思维训练、具体与抽象、语言和思维训练、心灵训练的观察和信息、讲课和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