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16200000045

第45章 物理学三大发现

19世纪末,物理学领域连续发生了三个重大事件,这就是X射线、放射性现象和电子的发现。这三大发现,使人类的认识第一次深入到了原子内部,彻底打破了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的传统物理学观念。以太漂移实验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研究中的“紫外灾难”,使经典物理学陷入不可克服的矛盾,成为推动这一时期科学发展的重要机制。

2.?1? X射线的发现

X射线是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Rontgen?W。K。1845—1923)发现的。1895年11月8日晚,伦琴为了进一步研究阴极射线的性质,他用黑色薄纸板把一个克鲁克斯管严密地套封起来,在完全暗的室内做实验。在接上高压电流进行实验中,他意外地发现在放电管一米以外的一个荧光屏(涂有荧光物质铂氰化钡的纸屏)上发生亮的光辉,一切断电源,荧光就立即消失。这个现象使他非常惊奇,于是全神贯注地重复做实验。他发现即使在距仪器2米处,屏上仍有荧光出现。伦琴确信,这个新奇现象不是阴极射线造成的,因为实验已证明阴极射线只能在空气中进行几厘米,而且不能透过玻璃管。他决定继续对这个新发现进行全面检验,一连六个星期都在实验里废寝忘食地工作着。经过反复实验,他确信发现了一种过去未被人们所知的具有许多特性的新射线。这种射线的本质一时还不清楚,所以他取名为“X射线”(后来科学界称之为伦琴射线)。12月28日,他在第一篇论文《一种新的射线,初步报告》中,称这种射线为“X射线”。论文中说明了初步发现的X射线的具有如下性质:(1)阴极射线打在固体表面上便会产生X射线;固体元素越重,产生的X射线越强。(2)X射线是直线传播的,在通过棱镜时不发生反射和折射,不被透镜聚焦。(3)与阴极射线不同,不能借助磁体(即使磁场很强)使X射线发生任何偏转。(4)X射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5)它能使照相底片感光,而且很敏感。(6)X射线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比阴极射线强得多。它可以穿透千页的书,二、三厘米厚的木板,几厘米的硬橡皮等。15毫米厚的铝板,不太厚的铜板、银板、金板、铂板和铝板的背后,都可以辨别荧光。只有铅等少数物质对它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对1.5毫米厚的铅板它实际上不能透过。伦琴一次检验铅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时,意外地看到了他自己拿铅片的手的骨骼轮廓。于是他请他的夫人把手放在用黑纸包严的照相底片上,用X射线照射,底片显影后,看到伦琴夫人的手骨像,手指上的结婚戒指也非常清晰,这成了一张有历史意义的照片。

1896年元旦,伦琴将他的论文和第一批X射线照片复制件分送给一些著名物理学家。几天之后,这个发现就传遍了全世界,在公众中引起轰动。其传播之迅速,反应之强烈,在科学史上是罕见的。X射线很快就被应用于医学和金属探伤等领域,从而创立了X射线学。X射线究竟是一种电磁波,还是一种粒子流,曾经争论许多年。直到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和他的助手发现X射线通过晶体后产生衍射现象,才证明它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X射线的发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物理学革命的开端。它的发现对于化学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1913年,根据对各种元素的特征X射线光谱的研究发现的莫斯莱定律,确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这对元素周期律的发展和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以X射线晶体衍射现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X射线晶体学,是现代结构化学的基石之一。

伦琴由于发现X射线,于1901年成为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伦琴作出这个重大发现并非由于偶然的幸运,他的广博深厚的科学素养,周密敏锐的观察能力,顽强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实验工作,使他具有高瞻远瞩的科学远见,能迅速地揭示出并捕捉住前人所未注意的有重要价值的新现象,紧紧抓住这种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终于取得成功。

2.?2? 天然放射线的发现

1896年法国著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彭加勒(Poincare,H。1854—1912)注意到X射线是从受阴极射线轰击而发出荧光的玻璃管壁上产生的。他提出是不是所有能强烈地发荧光和磷光的物质都能发射出X射线。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Becquerel,H。A。1852—1908)由此受到启发,立即开始研究究竟有哪些荧光和磷光物质能发射X射线。他把许多磷光和荧光物质一一放在密封照相底片上置于阳光下曝晒,底片都没有感光。他想起15年前和他父亲一起制备的磷光物质硫酸铀酰钾晶体,于是他把一块这种晶体放在日光下曝晒,直到它发出很强的荧光,然后把它和用黑纸包封的照相底片放在一起,发现底片感光了。他错误地认为这种晶体发射X射线。1896年2月24日他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了这一实验,认为X射线与荧光有关。2月26日和27日阴天,实验无法进行。贝克勒把包好的底片放到抽屉里,并随手把铀矿石压在上面。3月1日,他想检查一下,便把在抽屉里和铀盐放在一起的一张密封的底片拿去冲洗,显影后发现一件奇怪的事:这张底片已经感光,上面有很明显的铀盐的像,和刚经过日晒的铀盐产生的影像同样清晰。究竟日晒和荧光对于铀盐发出的这种神秘射线有没有关系呢?于是他亲自用纯试剂合成一些硫化物荧光物质,并设法加强它们的磷光,但它们日晒后都不能使底片感光。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试验,贝克勒确信使底片感光的真实原因是铀和它的化合物不断地放射出一种奇异的射线,日晒与荧光都与照相底片感光无关,他把这种射线称为“铀射线”。

1896年5月18日,贝克勒宣布:发射铀射线的能力是铀元素的一种特殊性质,与采用哪一种铀化合物无关。铀及其化合物终年累月地发出铀射线,纯铀所产生的铀射线比硫酸铀酰钾强三至四倍。铀射线是自然产生的,不是任何外界原因造成的(光照、加热、阴极射线激发等不需要),所以既与荧光无关,也和X射线不同。铀射线能穿透过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能使空气电离,使验电器放电,这些性质与X射线相同。但它的穿透能力不如X射线,它不能穿透肌肉和木板。

铀射线的发现,立即引起科学界的极大兴趣。当时在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居里夫人,即玛丽·斯克洛多芙斯卡(Sklodowska。M,1867—1934),决定选择铀射线的本质和来源问题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1897年她开始研究。要深入研究铀射线的本质,首先要有一台能精确测量铀射线强度的仪器。玛丽的丈夫、法国物理学教授居里(Curie。P,1859—1906)设计了一个灵敏而简易的铀射线检验器。经过几周的研究,玛丽先弄清楚了铀射线的强度与试样中铀的浓度成正比,而与含铀化合物的化学组成无关,也不受外界光照和温度起落的影响,由此可以确认这种辐射是铀原子一种特性。1898年,她和德国人施米特(Schmidt。G。C,1856—1949)分别发现钍元素也具有这种性质,表明这种性质并非铀元素所独有。于是玛丽建议把这种性质叫做“放射线”,把具有放射线的元素如铀和钍叫做“放射性元素”。

2.?3? 放射性元素钋和镭的发现

居里夫人对很多种矿物标本逐个检验有无放射性。检验了几百种物质,都没有放射性。但当她检验到一种沥青铀矿和一种铜铀云母矿时,发现它们有很强的放射性,其强度比根据其中铀或钍的含量所预计的强度大得多。她又根据天然铜铀云母矿精确分析得到的组成,自己合成了铜铀云母,发现天然铜铀云母的放射性是人工合成试样的4.5倍。这两种矿物的异常的放射性,只能解释为其中含有某种含量很少但比铀和钍的放射性强得多的新元素。

1896年6月,居里夫妇开始合作搜索这种新元素。他们先到沥青铀矿中去找。他们把这种矿石分解后,用系统的化学分析程序把其中的各种元素按组一组一组逐步分开。每经过一步分离,就测定两部分的放射线,根据溶液和沉淀有无放射性或放射性的大小来确定新元素在哪一部分中。经过几次淘汰搜索的范围逐步缩小,最后他们发现在沥青铀矿中有两种而不是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1898年7月他们根据放射性证实了一种新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当时他们还只得到了一点富集了这种新元素的硫化铋,它的放射性远比金属铀的放射性大得多。要知道在沥青铀矿中这种新元素的含量只有一亿分之一,用一般的化学方法把它富集起来是何等艰巨啊!玛丽为这个新元素命名为“Polonium”(钋),这是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五个月后,居里夫妇又根据放射性发现了另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它已富集在氯化钡结晶里。这种混有新元素的晶体比金属铀的放射性竟大九百倍,居里夫妇给该元素命名为“Radium”(镭),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钋富集在硫化铋沉淀中,镭富集在氯化钡晶体中,这说明它们的化学性质分别很像铋和钡,而与铀相差很远。但是,这时居里夫妇还没有得到一点点纯的镭或钋的化合物。他们决定下一阶段的工作是从沥青铀矿制取纯的镭化合物。他们估计从沥青铀矿中提取了铀以后钋和镭可能原封不动地存留在废矿渣中,因为钋和镭的化学性质与铀相差很远。于是他们便从奥地利处理沥青铀矿的国营矿场买到了便宜的废矿渣。从1899年到1902年底,居里夫妇在物理学校的简陋工棚里艰苦地工作了3年,1公斤1公斤地处理了两吨废矿渣。经过几百万次的溶解、沉淀和结晶等提炼工作,终于得到仅仅100毫克的纯氯化镭。它的放射性强大得令人吃惊,竟是铀盐的二百万倍!把它放在玻璃瓶里,玻璃瓶就放出紫色的荧光,它也能使金刚石、红宝石、萤石、硫化锌、铂氰化钡等发出磷光。他们对镭的原子量进行了初步测定,大约是225,从而确定了它在周期表中处于ⅡA族钡的下面。

1903年6月25日,36岁的玛丽·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学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论文题目是《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这年11月,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居里夫妇载维金质奖章。12月10日居里夫妇和贝克勒一道荣获这一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分享奖金。

1910年,居里夫人和法国化学家德比尔纳(Debierne。A,1874—1949)合作,通过电解氯化镭取得了金属镭,研究了它的性质。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全世界只有为数极少的几位科学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居里夫人是其中唯一的女科学家。

附:玛丽·斯克洛多芙斯卡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沙俄统治下的华沙,当时波兰已经亡国一百多年了。她少年时就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在青年时代又爱上了科学,决心要以科学振兴祖国,为波兰争光。她于1891年来到巴黎求学,先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数学和物理学硕士学位,1895年与已是物理学教授的居里结婚,结成了一对后来非常著名的科学伴侣。从1898年6月起居里决定和玛丽合作共同探索沥青铀矿中的新的放射性元素,他们的亲密合作一直持续了八年。1906年的一天居里在大街上被载重马车撞倒,车轮夺去了他的生命。居里夫人悲恸欲绝,几乎神经失常。经过长期疗养后刚刚康复,她就以惊人的毅力,不仅担负起抚养两个女儿的家庭重担,承担了居里在巴黎大学的教授席位,而且为放射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又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而获得了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镭的发现在科学界引发了一场革命,居里夫妇的工作是原子能应用研究的开端。居里夫人不仅是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之一,而且是一位高尚无私的人。当时镭的价格十分昂贵,但居里夫人甘于过着简朴的生活,她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炼方法,没有申请专利。正如她所说“镭不应该使任何人发财,镭是化学元素,应该属于大家”。她所获得的巨额奖金,也几乎全部用于接济穷苦的学生或支援了科学团体。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在长期患恶性贫血白血病后与世长辞。医生的证明是:“夺去居里夫人生命的真正罪人是镭”。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科学事业。

2.?4? 电子的发现

如果说X射线和放射性的发现具有某种偶然性,? 那么,电子的发现却充分显示了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是许多人经过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进行了长期的科学争论之后的产物。比起前两件来,电子的发现具有更伟大的意义,因为这一事件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还有比原子更小的实物。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观念终于被打破了。

电子发现的背景:19世纪是电磁学大发展的时期,?到七、八十年代电气工业开始有了发展,?发电机、变压器和高压输电线路逐步在生产中得到应用,然而,漏电和放电损耗非常严重,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电气照明也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注意。这些问题都涉及低压气体放电现象,于是,人们竞相研究与低压气体发电现象有关的问题。阴极射线是低压气体放电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奇特现象,对其本性的研究导致了英国学派的微粒说和德国学派的以太论。

电子发现的过程:在阴极射线的争论中,J。?J。汤姆生认为带电微粒说更符合实际。X射线的发现宣布后,他立即用X射线轰击气体。从X射线能使气体电离的现象中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阴极射线的粒子性,下决心以更鲜明的实验来证实这一特性。为此,他做了如下实验:(1)测阴极射线的电荷;(2)使阴极射线在静电场中偏转;(3)测阴极射线的荷质比。从以上实验,?汤姆生已可明确无误地证明阴极射线是由某种带负电的微粒组成。这种微粒是什么,汤姆生进一步对阴极射线的荷质比进行了大量的测量。最后得到阴极射线微粒的质荷比为10-11千克/库仑,比氢离子的质荷比10-8千克/库仑小千倍。就这样电子被发现了。汤姆生进一步又研究了许多新发现的现象,以证明电子存在的普遍性。他根据别的许多实验(包括勒纳的铝窗实验)判定,?阴极射线的微粒要比普通分子原子小得多,?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光电效应是1887年赫兹发现的,但时隔十几年,光电流的本质仍未搞清。1899年,J。?J。汤姆生用磁场偏转法测光电流的荷质比。得到的结果与阴极射线相近,证明光电流也是由电子组成的。

热电发射效应是1884年爱迪生(T。Edison)发现的,所以也称爱迪生效应。爱迪生当时正在研究白炽灯泡,发现灯泡里的白炽碳丝加热后有负电逸出。1899年,J。?J。汤姆生同样用磁场截止法测其荷质比,证明这一负电荷也是电子。

β射线是卢瑟福(E。Rutherford)在1898年发现的,不久,贝克勒用磁场和电场偏转法测得β射线的荷质比和速度,证明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

J。?J。汤姆生掌握了大量的实验事实,果断地作出判断:不论是阴极射线、β射线还是光电流,都是电子组成的;不论是由于强电场的电离,正离子的轰击,紫外光的照射,金属受灼热还是放射性物质的自发辐射,都发射出同样的带电粒子——电子。这种带电粒子比原子小千倍,可见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物质的最基本的单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观念彻底破灭了。

电子的发现打开了通向原子物理学的大门,人们开始研究原子的结构,希图解释元素的周期性和不同元素的化学特性。但是,面对神秘的原子世界,科学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附:?J。?J。汤姆生?Sir?Joseph?John?Thomson(1856—1940);英国剑桥大学实验物理学家,电子的发现者,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于对气体导电的理论和实验所作的贡献)。

J。?J。汤姆生1856年生于英国曼彻斯特近郊,他父亲是书商和出版家。汤姆生原来打算成为一名工程师。14岁进曼彻斯特的欧文斯学院(后改为曼彻斯特大学)攻读工程。由于父亲去世,经济困难,无法交纳工程实习所需的一笔保险费,乃改学本来就很喜爱的物理和数学。欧文斯学院很早就开设实验课,他在这里受到了良好的训练。他以工程学位毕业后,靠奖学金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继续深造。著名物理学家瑞利是他的导师,指导他在电磁理论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并让他进行实验室的实际工作。例如,早期他发表过关于静电单位和电磁单位比值的论文。1884年,瑞利离开卡文迪什实验室,汤姆生被推荐接任卡文迪什实验室的实验教授(即实验室主任),其时年方28岁。1918年成为三一学院院长。1940年8月30日逝世于剑桥。

J。?J。汤姆生对物理学经典理论有很深造诣,尤其在热学和电磁学方面,发表过很多论文。麦克斯韦的名著《电磁通论》(第三版)就是经J。?J。汤姆生整理出版的。他自己虽然并不擅长实验技术,动手能力较差,但他很熟悉实验中的实际工作,善于设计,敏于判断,思想活跃,在选择研究课题,指导实验室成员开展工作,组织和调配实验室的集体力量等方面,很好地发挥了导师的作用。在同事们和学生们的协助下,他自己也完成了许多精彩实验。他连续担任卡文迪什实验室教授长达35年,把卡文迪什实验室建设成了世界第一流的物理学研究基地。1895年起,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招收一批批年轻有为的学者作为研究生,形成了一个以汤姆生为核心的研究集体。经他培养的研究人员中有七人得诺贝尔奖。他从事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例如:研究阴极射线导致了电子的发现;研究正(离子)射线,导致了质谱仪的发明和同位素的研究;研究原子模型,为卢瑟福发现原子核和玻尔发展原子理论开辟了道路。汤姆生还根据自己和他人的实验(包括勒纳德的铝窗实验)判定,阴极射线的微粒(即电子)要比普通分子原子小得多,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同类推荐
  • 科技万花筒

    科技万花筒

    《我最好奇的108个科学奥秘大发现:科技万花筒(彩图注音百科精华本)》内容简介:奇妙的科技拥有魔术般的神奇力量,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奇迹:没有生命的合金为什么会有“记忆”?汽车“不吃不喝”也能纵横天下?神奇的光纤如何传递信息?谁拥有看穿人体的“透视眼”?没有土壤,种子也能生长……科技就是如此充满魔力,上面发生的一切仅仅是个开始!旋转科技万花筒,还有更多奇迹即将上演。下一个出现的会是什么呢?
  • 精彩绚丽的宇宙时空

    精彩绚丽的宇宙时空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现代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众多的学科令人目不暇接。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广大青少年而言,难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扰。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数十名在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的工作、有着丰富的青少年教育的专家学者,编选了这套《新编科技大博览》。
  • 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

    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

    在《性史》中,福柯所写的并不是一部人类性行为的编年史。他探讨的是:这么多世纪以来,把性与真理的追求连结在一起的线索是什么,人们是如何和为什么要到性当中去求得关于自身“真理”的知识的。这本《解读》也可作为一种“代读”——代替那些想了解福柯又没有精力读他的书的人来读一读福柯,使他们通过笔者的阅读来了解福柯。到那时,他们就会自己去阅读。这正是本书的目的之一。
  • 地里万千

    地里万千

    这里有神秘诡异的百科知识等你阅读,这里有扑朔迷离的背后玄机等待你的发现,这里有鲜为人知的惊险内幕等待你的探索,这里有匪夷所思的灵异事件等待你的追寻。
  • 科技发明的历史长河

    科技发明的历史长河

    本书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创造发明知识的普及读本,介绍了中国民间工艺、水利、器物等的创造发明。
热门推荐
  • 邪王嗜宠医妃别太狂

    邪王嗜宠医妃别太狂

    哐啷,她堂堂21世纪的神医竟然穿越了?!草包废物?呵,本神医让你见识见识什么是妖孽里的战斗机。只是…麻烦这位王爷您要点脸吧!
  • TFBOYS之无声无息的爱

    TFBOYS之无声无息的爱

    男女主角从相遇那天就注定了缘分,明明动了心却都不愿承认,从素不相识变成了一对欢喜冤家,每天吵吵闹闹,直到有一天……(注:本文中tfboys不是明星!)
  • 慢慢可行

    慢慢可行

    顾曼曼平凡普通,一心向往爱情的世间女子,奈何渣男体质,一直遇人不淑,几乎要毁掉她对爱情的一切美好想象,直到她的生命中出现一个误以为她是蕾丝边的男人。
  • 重生之小康农家

    重生之小康农家

    重生古代贫穷农家 上能经商种田,下能智斗各类极品 看她如何带领一家人致富奔小康顺便嫁个如意郎君 女主不圣母不白莲,当然也不完美,不喜误入 (新人新文,有些慢热,求推荐)
  • 紫衣凤逆:陌上鸳鸯

    紫衣凤逆:陌上鸳鸯

    新帝登基,改国号为陌允,起国名为姓氏离陌。新帝皇恩浩荡,天子大赦,百姓安居乐业,一番欣欣向荣。崛起的离陌王国成了大陆王国各国的眼中钉,手中刺,口中食。三年选秀成了各国权谋的斗争,纷纷派出各有千秋的女眷混入其中,以示与其国交好。又是春日,明媚的太阳,草长莺飞,这是腥风血雨前的片刻宁静。深宫各奇女子把皇宫掀得昏天黑地,永无宁日。爱情的朦胧,家族的使命,王国的地位,未来的期盼……各路女子踏上不归路
  • 千年之明记

    千年之明记

    东天阿修罗伽、太上无极元尊、轮回转世千载、历十万八千劫、千年轮回之路、步步妙法生莲、天数五万六劫、情劫终究不过、宁负天下众生、不负卿芳一人、宁舍王位道化、不弃佳人相随、奈何命数无常、不辜天下众生、不负兄弟家国、终究负你一人。春秋战国的阴阳家家主、大秦帝国的幕后推手、徐福的授业恩师、长生药的炼制者。此人究竟是谁?嬴政为何抹去它的存在而焚尽万书?或许只是故事?或许只是传记?真实的是那,波澜壮阔的史诗!感天动地的爱情!将军,请扬我军神威!家主,请壮我阴阳大道!卿不负君兮,君相伴。君不负卿兮,卿相随。不为人知的历史、慷慨激昂的悲歌。血与泪、爱与恨、阴谋与算计...尽在明记。
  • 说你也一样爱我

    说你也一样爱我

    穆小沐作为一枚智慧女性,总是有些无法体现出她聪明的大脑的事情。莫愁前路无知己,总有人在她的追男神路上成为肋助,也总有人嫉妒她与男神关系好,关键是这男神心里咋想的啊?难道我喜欢的不是你吗?还是你不喜欢我啊?你倒是给个答案啊,真是憋死大活人啊~
  • 黑白圣女

    黑白圣女

    她,季帘尘,觉醒特殊血脉,从此踏上人生颠峰……
  • 摄政王的重生萌妃

    摄政王的重生萌妃

    人家穿越都是车祸,坠楼,意外……怎么到了白尘涅儿这里就变成撑死的……一朝穿越到了不知明的陌生时空,本以为会是响当当的无敌系统!结果……结果这小胖手是怎么肥事!!!不过,当个小屁孩好像也挺好的……有爹娘宠,哥哥护,霸道王爷养……啧,唯一不足的就是。这王爷怎么感觉老是盯着她,还总是摇头说着“真丑……长大了也不知道会不会更丑。”内心:你几个意思!好歹我家里人都是高颜值的好吗! PS: QQ粉丝群①昵称:暗域城 QQ群号:522954356 QQ粉丝群②昵称:属于你们的本命 QQ群号:3643339001
  • 百年新诗代表作(1949—2017)

    百年新诗代表作(1949—2017)

    2017年,是新文化运动一百年,也是中国新诗诞生一百年。一百年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新文化运动的呼唤,中国新诗横空出世,应运而生;一百年间,中国新诗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幼稚到趋于成熟、从简单到日渐精彩的过程;一百年里,陆续问世的新诗何止成千上万,其中的佳作也是繁星满天;而今我们采撷名作,只为呈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