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87600000043

第43章 后记

历时四年之久,由苏州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外国语学院等多所院校共同承担的《世界比较诗学史》终于面世。这是课题组成员及全体作者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所有曾经指导与关心过本书的写作、并为本书提供帮助的各位先生、同仁的共同成功。此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中那段话:

一个人如果还没有把一年粮食、大地出产的物品、德墨特尔的谷物及时收获并储存于家中之前,他是没有什么心思上法庭去诉讼的。

我这里丝毫没有贬低任何理论争论的意思,只是认为对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来说,莫如遵循古人那最为简洁的教训:讷于言而敏于行。

本书是苏州大学比较文学中心方汉文教授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重大课题《东方与西方:文学的交流和影响》(项目批准号01JAZJD750.11—44001)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外比较文论和批评的历史阶段与类型学研究》(项目批准号01EZW001)的最终成果之一。我们借此机会,将四年来课题的完成过程与学术研究工作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

一、课题概况

从2001年年底开始,苏州大学比较文学中心开始了课题的组织实施工作。2003年,课题通过了中期检查。全体成员严格按照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发表了大量的课题成果。国家社科规划办与江苏省社科规划办领导同志来到苏州大学听取课题中期成果汇报时,中期成果已经完成了3部专著,20多篇论文。同时,课题组成员共完成相关成果总数已达到10部专(论)著,40多篇论文。2003年前后,召开了三次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世界著名学者多人到苏州大学讲学,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国际学术讨论会20余次。其成果先后获得了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光明日报》、《外国文学研究》等多家报刊发表了有关课题研究的报道。目前课题组成员已经完成了最终的3部专著,这3项成果将分别在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与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课题组主要由苏州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成员组成,该中心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国语言文学两个博士点的12名教授、10名副教授。课题组校外成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四川外国语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等校教授。

课题负责人方汉文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比较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外国文学研究》等学术刊物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美国图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英文系博士后;香港大学、美国图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客座教授,以比较文学、比较文化学、世界文学为主要研究方向。课题组负责人殷企平教授,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英美文学专业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苏州大学曹惠民教授,中国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参加编写与指导本课题成果《东西方比较文学史》。王腊宝教授,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悉尼大学英文系博士,对于本课题各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宝贵意见。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鹿国治教授,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于百忙之中参加本课题《东西方比较文学史》的编写工作。课题组成员四川外语学院李伟民副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廖大国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志荣教授,李勇副教授,吴雨平副教授,倪祥妍讲师,陈国安讲师;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朱新福教授,李东军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毕业来到苏州大学即投入课题写作工作的朱建刚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苏州大学博士后余晓明副教授,以及苏州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们,在编写过程中,同心同德,为课题的最终完成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本课题组成员近年参加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多项,项目完成后产生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种科研奖、优秀成果奖、优秀论文与论著奖多项;获得江苏省、陕西省、海南省、浙江省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各省的教委科研成果奖多项。一批优秀成果受到国内外著名学者的高度赞誉,《光明日报》、《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等多种报刊进行了报道。

二、课题的进程

1.东西方文学对话暨本课题正式启动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2002年4月17日至21日,苏州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与苏州大学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在苏州大学联合举办东西方文学对话暨教育部重大课题实施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内地及台湾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共40余位学者与会。这次会议主要议题包括:

(1)东西方文学与文化关系的理论研究,主要是东西方文学与文化精神的本质特征。

(2)东西方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特别关注从古代到近现代东西方文学与文化之间的交流。

(3)全球化与后现代主义,特别是后殖民主义理论对东西方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影响。

(4)当代中国学者关于东西方文化关系理论的建构与论述,如新辩证观在比较文学中的理论体系的建构。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涉及论题十分广泛,分别有:修辞学与哲学论争、全球化与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中国学派评议、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异、中西文化交流、中国文学的西方传播、20世纪流亡文学探讨、东西方民间文学普适性规则等。这些议题既覆盖了比较文学的传统研究领域,如文学关系研究、比较文学原理研究、比较诗学研究,也在此基础上关怀了世界范围内人文研究的新动向和世纪末全球化语境中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状况,充分体现出话语和研究的时代性。立足个案研究,在关心中国学派理论基础上,用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实践来阐释这一学派,用中国和世界其他文艺理论研究东西方文学成为本次会议的特色。与会学者对课题论文展开了对话与交锋,气氛热烈,充分显示了比较文学研究作为前沿学科的朝气。

同时,这次会议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以及教育部重大课题《东方与西方:文学的交流和影响》正式启动的标志。

2.专著《比较文学高等原理》出版发行。

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是一个极为重要却又一直未得到长足发展的领域,这几年虽然逐渐成为热点,但总的看来,这方面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这不仅直接影响到比较文学领域个案研究的深入开展,也影响到学科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中国学者对是否建立“中国学派”以区别于法、美学派而进行了一系列的争论,但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在走向世界时并不是以东方文化对于自身的认证(Identity)区别于西方,而是要求独立学说的建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是以异于西方的文化类型的理论观念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它以比较文学乃至比较文化基本观念上与西方理论的差异来进行对话,以达到中国学者根据自己的观念来进行学科基本理论探讨的目的”。

3.苏州大学比较文学中心作为协办单位参加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2年8月14日至17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成功召开,这是21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第一次盛会。会议就中外文化、文学关系,新世纪比较文学的学科前景、学术对策与研究方法等热点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会议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主办,南京大学中文系、外国语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联合承办。这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新世纪之初:跨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苏州大学比较文学中心全体研究人员及在读的硕、博研究生一行数十人在方汉文教授的带领下赴南京参加了这次年会。

这次大会盛况空前,不仅国内比较文学界的知名学者几乎全部出席了大会,而且许多国际著名学者如国际比较文学荣誉会长Douwe Fokkema教授,现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长Koji Kawamoto,前美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Eugene Ouyang,美国国家人文研究所所长ClaesRyn,前国际比较文学学会文学理论委员、台湾大学前英文系主任张汉良教授,最早来中国大陆讲授比较文学的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前比较文学系主任叶维廉教授,原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著名汉学家Marian Galik教授等人都应邀出席了这次盛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共分为五组,讨论的内容涉及了比较文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主要有:跨文化对话、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世界语境中的中国文学、中外文学—文化的相互影响与平行观照、中国学者视界中的世界文学、文学翻译与文化阐释。

4.专著《比较文化学》出版发行。

2003年,方汉文新著《比较文化学》出版。著名学者贾植芳先生欣然作序,并对该书进行了高度的评价,称赞它是“一部开创性的学术专著”。2005年,经******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会议审定,《比较文化学》一书入选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2004—2005年度)。

三、课题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成果

本课题主要是对世界四大文学体系即中国、欧美、印度和阿拉伯—波斯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作出全面的比较研究。比较研究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交流史,本课题以不同文化文学的差异和同一性为中心,从同一时期的历史特性和不同时代的演变过程的多维度上把握。从时限上将世界文学和文论史划分为史前、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五大阶段(公元前约10世纪至公元20世纪3000余年间)。对重要作家和理论家、重要流派、代表性著作进行了精当分析。重历史交流,也重美学分析。

一般来说,世界文学史上重大交流的历史类型分为六种:古希腊文学的东方化、中印文学交流、中世纪欧洲与东方、近代文学交汇、中西文学意象、当代中西文学互补等,本课题对此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勾勒和研究。

四、围绕课题所展开的学术活动

上文已经说到,“东西方文学对话暨教育部重大课题实施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4月17日至21日在苏州大学召开,国内外40多位著名学者参加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台湾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和《苏州大学学报》等杂志刊发了此次会议的有关报道。

2003年12月13—15日,美国著名学者希勒斯·米勒(J.Hillis Miller)到苏州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讲学,发表题为《比较文学的(语言)危机》的讲演,并与课题组进行座谈。

2004年7月24—27日,《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与苏州大学联合举办“外国文学研究的本土化视角”学术讨论会。

2005年6月3—5日,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和苏州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为期三天的“2005后现代主义讲习班”。讲习班特邀美国著名学者Vincent B.Leitch教授、Shunzhu Wang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虞建华教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朱刚教授、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王腊宝教授作为主讲人,他们就后现代主义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作了精彩的演讲。

五、本书的撰写分工及其他

本书各章撰写者如下:前言,方汉文;第一章,陈国安、朱安博;第二章,朱新福;第三章,李勇;第四章,廖大国、张亚蓉、戎晓云;第五章,余晓明;第六章,李勇;第七章,吴雨平、马广利;第八章,李东军、倪祥妍;第九章,朱安博;第十章,陆怡;第十一章,黄晖;第十二章,朱建刚;第十三章,陶国山;后记,方汉文;主要参考文献,吴雨平;最后统稿,方汉文、吴雨平、倪祥妍、邹婷、朱安博、马广利、杜明业。

近年来,《中国比较文学》、《海南师范学院学报》、《外国文学研究》、《苏州大学学报》分别报道了本课题的进程。2004年第4期的《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省第八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获奖成果简介”专栏,由江苏省社科规划办发表了介绍本课题成果的报道,题目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化的扛鼎之作——方汉文〈比较文学高等原理〉》。《文汇读书周报》等报刊也及时报道了本课题的重要进展。在此,我们谨向以上报刊表示衷心的感谢。

苏州大学科研处、苏州大学文学院领导长期以来对于我们的工作十分支持,在此表示特别的感谢。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在课题完成过程中,与苏州大学比较文学中心的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教育部社政司主持下,由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专家所组成的检查组在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听取汇报,本课题组负责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的各课题组负责人一起进行了总结,听取了专家们中肯而细致的意见,受益匪浅。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的季羡林教授、陈厚嘉教授、王邦维教授、张玉安教授、唐仁虎教授、陈岗龙教授、林丰民博士、赵白生教授、魏丽明博士、吴中杰博士等为本课题的完成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帮助。学界同人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乐黛云教授、严绍璗教授、陈跃红教授,台湾大学张汉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张炯教授、周发祥教授、叶舒宪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陆贵山教授,暨南大学饶芃子教授,清华大学王宁教授,南京大学周宪教授、赵宪章教授、钱林森教授、许钧教授、王守仁教授、刘海平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汪介之教授、程爱民教授、张杰教授,南开大学王宏印教授,山东潍坊学院刘献彪教授,山东师范大学鹿国治教授,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栾栋教授,广州大学刘介民教授,扬州大学姚文放教授、古风教授,美国图兰大学学者Bledsoe教授、George Von der Muhll教授、Jannice Carlisle教授,日本学者Koji Kawamoto教授、Shuntaro Ito教授,都曾经对于本课题的完成作出了重要帮助,如果没有他们热诚无私的关心,本课题的完成是难以想像的。

本课题在完成过程中尚有相当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组织工作尚有不少缺陷,不少专家辛苦写成的论著最终未能收入,这是十分遗憾的。在此,我们向所有关心、支持本课题,特别是那些因故未能全程参加课题工作的专家学者们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05年6月于苏州大学

同类推荐
  • 芦影集

    芦影集

    收在这个集子里的作品按文体分为三类五集。第一编是词。第二、三编为诗,分列为“旧体诗”与“新体诗”。第四、五编为文,又分列为“文艺文”与“学术文”。
  • 我想要两颗西柚(2020全新作品)

    我想要两颗西柚(2020全新作品)

    胡辛束2020年全新随笔作品。是一本书,也是一份告白礼物。44篇关于爱情的戳心感悟,梦里见到的人,醒来后就该去见他。甜蜜是真实的,悲伤也是真实的,结局到来之前,一切都值得期待,送给你此刻正在想念的那个人。
  • 托斯卡纳艳阳下

    托斯卡纳艳阳下

    《托斯卡纳艳阳下》是美国知名作家、诗人弗朗西丝·梅斯的长篇代表作,记录了她来到意大利古镇托斯卡纳醉心生活、耕耘劳作的点点滴滴。一栋古宅,容我长在托斯卡纳。艳阳高照的昼,是愉悦唤醒身体,在田间初探橄榄,沿古道寻访山城;无眠静谧的夜,有安宁陪伴灵魂,随着月光映在地板上的方形光影,慢慢舒展徜徉。我数过,鸽子每分钟会咕咕叫六十声。山顶上的伊特鲁里亚石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纪。我们可以慢慢聊天,有的是时间。
  • 隐居三年

    隐居三年

    这是一本自我之书,是一幅风景画卷,也是一画镜子。徐南歌子画着画,把生活过成诗,蓦然回首还创造了一个新自己。在创立的“南歌子丝巾品牌”蒸蒸日上,获得资本投资时,她毅然放下企业与品牌,在上海隐居,“我的内心需要表达,我也急需滋养,我只是与人群保持一定距离,稍离五色五味。”徐南歌子这样形容自己的隐居生活。隐居三年是诗意而长情的三年,是举轻若重的三年,是不为旁人的自我修炼、寻找生命底色的过程。她把对艺术、对创造、对生活的不同视角的体验和思考及时记录下来,把对自我生命的追溯与表达记录下来,整理成书《隐居三年》,提醒我们也许真的可以慢下脚步,一边滋养一边前行。我们本可以不按牌理出牌,我们本可以另有轨迹生活。
  • 精灵鬼怪故事

    精灵鬼怪故事

    《精灵鬼怪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丛书之一。该丛书中的民间故事记录了口述者、记录者、翻译者的姓名,保留了最初讲述者所使用的通俗而生活化的俚语,原汁原味。故事通过对人物语言、地方礼仪、服饰和饮食的描绘,让人们领略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对长期生活于新疆大地的读者更有着阅读的亲切感。有的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的经典之选,具有新疆民间文学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保持了原初的味道和浓郁的地哉特色。
热门推荐
  • 看得到的世界

    看得到的世界

    无聊的时候随便写写,没什么文笔,就是想试着自己讲故事,所以不喜轻喷
  • 天芒剑

    天芒剑

    武器等级,奇兵,王兵,神兵!剑士等级,见习剑士,初级剑士,中级剑士,高级剑士,大剑师,剑圣!骑士等级,钢铁骑士,黄铜骑士,白银骑士,黄金骑士!魔法师等级,魔法学徒,见习魔法师,初级魔法师,中级魔法师,高级魔法师,魔导士,魔导师,大魔导师,魔圣!
  • 释迦牟尼佛传

    释迦牟尼佛传

    佛陀当然是伟大的。他所创立的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他所产生的意义并不在是否真的找到了一种解决宇宙、人生乃至一切有情生命的绝对真理,而在他为了追求真理所付出的真诚的、勇猛的、执著的、永恒的生命,在他付出绝对牺牲的同时他所追求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生的痛苦,为了解除众生的烦恼,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都具有着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他是带着利益众生的心愿而步入佛的殿堂的。
  • 超级角色球员

    超级角色球员

    书友群:469884964;21世纪,联盟进入小球时代,中锋的没落,控卫的崛起,三分成为王道,新时代就这样来临了。差点被迫回国的安溪,在选秀前得到了一件破损的球衣,就此得到球衣系统,三分和防守,让他成了联盟最优质的角色球员,而努力的安溪也期待着有朝一日成为真正的巨星。
  • 独占二郎

    独占二郎

    昼夕初见劈山救母、撼动上天下界的杨戬,便倾心不已,本想跟这个仙界和人界结合而生的美少年谈场恋爱的,岂料迷倒众生的他,却是个脾气火爆、性格冷酷之人,而且,他说话毒如蛇蝎,对姑娘家一点儿也不怜香惜玉,唉,她的爱情才刚刚萌芽,便被他残酷无情地摧毁了……
  • 你好,饭桶

    你好,饭桶

    本文讲述的是周行行一朝重生竟回到大学校园,且看她如何从一个傻白胖变成毒舌腹黑女!这次就好好的活!
  • 我家系统有点豪

    我家系统有点豪

    跟朋友投资动物世界,却被骗的血本无归。心灰意冷下服药自尽,却意外重生到学生时代。当重生的刘莽再次可以选择人生时,他明白属于他的时代来了。
  • The Cloister and the Hearth

    The Cloister and the Hear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窟十年

    魔窟十年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员肖强借助父亲的袍哥舵爷地位,成功地打入国民党的高级特务机关,和敌人展开了巧妙的斗争。在‘特务”生涯里,肖强海“袍哥”、当上门女婿、抓情报、策动军队谋反,等等。小说充满了浓烈的传奇色彩。
  • 冯哥哥的小娇妻:宝贝宠不够

    冯哥哥的小娇妻:宝贝宠不够

    “哥哥......轻一点......”她是他宠上天的妹妹,只因祖先的错误,才让他们走到一起。她是失忆美人,只依赖他,也只会为他撒娇。本文绝对宠,赶快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