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62100000010

第10章 休整

继中国远征军宣布收复松山之后,日军也公开承认“拉孟守备队全军玉碎”。

国民政府随即公布了日本方面的“战败声明”,蒋介石委员长、何应钦陆军总司令,以及远征军的卫立煌司令官相继发表讲话,高度评价了中国远征军的英勇业绩,赞扬他们“完成了神圣的使命,为全军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实事求是的说,参加松山作战的国民党军队是配得上这个赞誉的。

1944年下半年,中国的抗日战场正处于十分窘迫的境地。东线的战事吃紧,豫湘桂战役中国军接连失利,损失兵力近七十万、丧失国土二十余万平方公里、丢失城市一百四十六座,不仅整个“大陆交通线”被日军打通,而且大溃败的局势几乎迫使国民政府迁都西昌……然而,在西线,远征军却是一路凯歌,不仅攻克了腾冲和龙陵,而且在随后的追击作战中相继收复芒市、瑞丽、畹町,接着又杀入缅甸境内与“驻印军”会师,并最终打通了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一举解除了日军对西南大后方的威胁。

虽然国军在松山战役中的伤亡很大,并且,西线收复的国土远不足以弥补东线的丢失。但在当时,滇缅战役的胜利不仅在军事上使得军队避免了全面崩溃的危险,而且在政治上挽救了中央政府的国际声誉,更在精神上极大地鼓舞了大后方军民的抗战信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松山作战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是必须的,也是值得的。

我们知道,抗日战争中,在中国战场并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是“转折点”的战役,但如果硬要找个“近似的转折点”的话,以马甲个人的意见,1944年的松山之战比较具备类似的特征——因为,远征军的一系列胜利是从松山开始的。在松山,中国军队攻克了抗日战场上最为坚固的防御体系,并且第一次创造了全歼整编制日军部队的记录。自松山战役之后,国军在西线的攻击作战连连得手,三个月后,东线国军也开始转入反攻。从此以后,日本侵略军在中国战场上完全处于被动的守势,直到战败投降,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大规模的进攻行动。

因此,虽然从战术而言,松山之战还存在着许多不如人意之处,但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国军在松山取得的胜利确实是十分及时、十分辉煌的,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并不为过。

松山战役的另一个效果是使得参战的国民党官兵直观地感受到:只要和美国人在一起,手里就能有先进的武器、战场上就能有充足的弹药、天空中有招之即来的飞机、地面上有压倒对手的大炮;只要获得了美国人的支持,部队的装备就能比日军更加优良。因此,只要国军的表现不让美国朋友失望,就可以变得越来越强大。

在1944年的滇缅前线,比任何“精神训话”更有说服力的,是成百上千辆的美国汽车,是那些道奇、福特、司蒂倍克、奇姆西、威力斯……以及那些卡车上装载着的枪支弹药、机器设备、汽油柴油、药品食物、牛奶咖啡巧克力、羊毛毯子牛肉罐头……当各式各样新奇的、先进的物资装备源源不断地从境外运进来,堆积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就仿佛有一种无声的语言不容置疑地告诉大家——只要拥有了美国这个盟友,这场战争,中国赢定了。

中国能赢,这没问题。可日本鬼子什么时候才会认输?大家却没有把握。

松山战役,日本军人用他们的顽强和死亡,给获胜的对手留下了痛苦的记忆。

其实,驻守松山的第56师团并不是日军最精锐的部队,他们的士兵大多是入伍时间不长的“乙类补充兵”。并且,松山阵地也没有真正被包围,始终有一条通道可以撤往缅甸方向。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三个月的时间里,以一敌十的松山守备队硬是打到全军覆没也没有弃阵逃跑,这给参战的国军官兵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惑。

在这以前,中国战场上都是日军攻、国军守,现在终于轮到国军主动攻击了,可一仗下来,大家却发现日本人的防守竟然比他们的进攻更加可怕。腾冲和龙陵只不过是云南西部边陲的两个不起眼的小城镇,如果收复这一小块国土就需要耗费如此长的时间、承受如此巨大的伤亡,那么,要消灭全部日寇、实现“打到鸭绿江”收复全部国土的目标,战争还将持续多久?还需要牺牲多少人?

在当时,蔡智诚和身边的战友讨论过这个问题,比较得到公认的观点是:“少则五年、多则十年,拼光我们这一代人,干掉日本的全部男人,这场战争才能够结束。”

于是,刚刚踏上战场的蔡智诚就开始预测自己还能够生存多久。他觉得自己不大可能活到抗战胜利,只是希望坚持到反攻武汉——如果能够看到大哥蔡智明牺牲的地方被国军收复,自己就可以死而无憾了。

不管战争还要持续多久,当兵的只要敢于牺牲就行了,可当官的却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战法。

松山战役之后,针对日军防御战术的特点,国军组织了大规模的观摩研讨活动。一时间,各战区都派了高级军官到松山阵地参观考察。军委会的初衷本来是希望大家认真研究“攻克阵地”的办法。可有意思的是,这些黄埔系的军官们到阵地上看了半天,进攻的新方法没有想出来,却被鬼子的坚固工事吸引住了,觉得大开眼界,纷纷认为自己掌握了“防御的精髓”。

只可惜,这个防御的本事学到手的时间太晚了一点,因为此时的日军已经没有能力再做进攻了,所以直到日本投降,“松山经验”也没能在抗战中派上用场。

不过这却留下了一个后遗症——在后来的内战中,许多国军将领总是惦记着“松山经验”,遇到两军交锋,动不动就扎起马步,埋头修工事,一门心思地想表演“松山第二”,结果却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机动能力,不是被解放军围点打援、就是被各个击破,很少能够守出一点名堂来,真是丢尽了日本师傅的脸——当然,这是后话了。

上级军官考察业务,轮不到蔡智诚这样的小兵操心,他的任务是接待来访的民间团体。

松山战役之后,云贵川社会各界组织了大批慰问团到前线劳军。一般情况下,军方不允许这些团体越过惠通桥进入松山,原因是战区里还有许多未清除的地雷和未清理完毕的尸体,无法保证民间人士的安全。

于是,热情的人们就跑到部队营房的门口,送烟送酒送火腿,握手拥抱拍照片,献花献匾献锦旗,敲锣打鼓放鞭炮。

第8军当时正在云南保山休整。蔡智诚每天穿着崭新的军服站在军营的门口,看到中国人就说“你好”、遇见外国人就说“哈罗”,然后再把国军将士英勇杀敌的光辉事迹背诵一遍。

慰问团里比较活跃的人物,或者是白发苍苍的名士乡绅,或者是如花似玉的太太小姐,他们对文质彬彬的蔡智诚的印象十分不错。听完学生兵讲述的战斗故事,白发苍苍激动得胡子直翘,纷纷挥毫疾书,“高歌慷慨赴疆场,壮士弯弓射虎狼”、“三山五岳擎天柱,万古千秋不世名”……而那些如花似玉们则纷纷要求合影留念。于是蔡智诚每天都要对着镁光灯摆弄十几次造型——镜头里,他手中端喷火枪,面前摆着汽油罐,一大帮浓妆艳抹的旗袍女人依偎在前后左右,真是飒爽英姿,莺歌燕舞,既威武又风流。

慰问团经常提到一个问题:“军队里像你这样的学生兵多不多?”蔡智诚总是回答:“有很多,现在他们都执行任务去了。”可他心里知道,营房里别说学生兵,就连壮丁兵也没剩下多少,经过一场松山血战,103师几乎被打残,三个团都成了空架子。

营房里人员稀少,医院里却人满为患,所以遇到空闲的时候,蔡智诚就去看望伤员。

陈永思团长在病床上躺着,精神却很好。一颗子弹把他的肚子打了个对穿,却没有伤到什么重要器官,算起来运气真不错。

有一次,蔡智诚说到松山日军的顽强精神让人畏惧,陈团长却有不同的看法:“日本兵也是人,他们也会怕死,松山守备部队之所以始终没有撤退,不过是因为他们以为会有援军来救援。过去,我们在上海、湖北、湖南与日军交战,周围哪怕只有鬼子的一个小队,他们也会拼命赶过来支援,所以小日本只要知道附近有自己的队伍,他就不害怕,死缠着和你打。可这次却不同了,打到最后也没见一兵一卒来帮忙,这说明什么?说明日本人不行了,明知道松山顶不住,硬是把他们丢下了!我给你说,这样的事情只要多出现一两次,军心就懈了,再不会有部队愿意死拼死守。照这样下去,小日本距离最后完蛋也就不远了!”

“人在江湖上闯荡最怕什么?怕没有朋友”,陈永思接着说,“军队在战场上拼杀最怕什么?怕没有友军协作。敌人再凶狠也不可怕,我们可以鼓起勇气和他们对杀,可怕的是我们自己彼此间不信任,互相算计,见死不救。这样的话,仗还没有开打就先泄了气,拳头捏不紧,终究会被别人掰断了手指头……”

事后想来,陈团长的这番话显然是有感而发,只不过在当时,新兵蔡智诚还没有这个体会罢了。

在医院,蔡智诚找到了罗烟杆。

罗烟杆的脸上中了一枪。子弹从耳朵旁边打进去,又从嘴巴里面飞出来,枪弹进去的时候撕掉了半边耳廓,出来的时候扯掉了一块嘴唇,搞得罗烟杆破了相。不过,这个伤势虽然会使得他今后吃饭喝汤或者娶媳妇相亲出现重大困难,却不影响他当兵打仗,所以罗烟杆伤愈之后,还必须继续扛枪上前线。

在当时的国民党军队,普通士兵并没有正规的档案,所以伤兵痊愈之后也许回到原部队,也许就不回去了。一般情况下,受过伤的老兵具有战斗经验,各个部队都是抢着要的。

医院的门口摆着好几张桌子,各路人马都在那里招揽老兵,有的喊:“到这里画押啦!见面发一个月军饷!”有的嚷嚷:“伤兵补助!当场兑现!”……就像吆喝买卖的一样。

第8军的部队中,只有荣誉第1师的经费最为充足,既不拖欠军饷,也能兑现伤兵抚恤。他们的桌子上码放着一摞摞的钞票,十分具有诱惑力,引得有些伤员伤口还没有痊愈就跑去领钱了。103师没有那么多现钱,军饷是“分期付款”的,战伤补助也需要用实物替代,所以时常可以看见一些出院的伤兵背着半麻袋大米沿街叫卖,活像个二道贩子。最惨的是82师,要啥没啥,他们的办事人员只好扯着嗓子乱许愿:“伤兵归队,官升一级!”咋呼了老半天也没有几个人愿意投奔他们。

当兵吃粮,天经地义。按道理,只要穿上二尺半就应该领军饷,只要在战场上受了伤就可以得到抚恤金,可事实上却做不到这样,不同等级的国军部队有不同的拨款标准,杂牌部队的经费似乎永远也不够用。在这些部队里服役,伤愈之后能够继续扛枪打仗的军人还勉强可以挣到几个钱,而那些因伤致残,无法复役的伤兵就惨了。

后方医院的旁边有一些低矮破烂的平房,那里被称作“陆军某医院某某组”,里面住的全都是伤残的荣军。

这些荣军伤员的“标准装束”就是一件病号服——那时候的“病号服”并不是现在电影里演的“竖条纹的两件套”,而是一条薄薄的棉毛毯,中间挖三个洞,把脑袋和胳膊伸进去就成了一件“无袖披肩”,在病号服的胸口位置用小布条缝着一个红十字,表示该病员是一位光荣的伤兵。

无论其腿部是否有残疾,荣军的胳臂底下永远都夹着一根三角拐杖,那是他们的标志,也是他们的武器。伤兵闹事的时候,满大街的拐杖如林,再加上“老子们早就不想活了!”的叫骂声,的确是气氛悲壮,声势慑人。

说起来,这些伤残荣军真是既可怜又可恨。可怜的是,他们住在潮湿阴冷的土屋里,医院方面除了按日子送去一点糙米、隔几周去喷洒一遍消毒药水,就没有人理睬他们了。这些伤兵与原先的部队失去了联系,抚恤费和军饷都没有着落。他们的生活难以自理,手脚伤残的人连洗衣服做饭都很成问题,有的人躺在床上什么时候死掉了都不知道……可恨的是,这些人却把自己的痛苦转嫁到无辜的平民身上,他们经常祸害老百姓,不是偷鸡摸狗就是调戏妇女。有的伤兵手里拿着瓶红药水守在路边,看见有人从身边经过就撞上去,瓶子一掉地,就说人家“打翻了贵重药品”,非要赔偿多少多少钱不可,说不通就开打,还嚷嚷着“要不是老子们在前方卖命,哪里有你们的太平日子!”老百姓对他们真是避之不及。

说起来,管理正规、服务周到的荣军医院也是有的,比如昆明的陆军总医院,那里窗明几净,设备完善,男医生女护士来往穿梭,细心周到,社会各界的慰问团络绎不绝,就连蒋宋美龄女士也多次造访,问寒问暖。不过,那个地方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进去的,要具备一定的资历和资格,起码要立过战功、有勋章的军人才行。

勋章这东西,有的人打了一辈子仗也没有见到过,可蔡智诚刚上阵不久就弄到了一枚。

10月份的时候,有消息说第8军要从保山转到陆良去休整,蔡智诚就想借这个机会离开103师,转投当时正在组建的青年军。谁都知道,国军的部队是“后来居上”,越晚筹建的越吃香,地方老牌部队不如中央军,先前的中央军又比不上“驻印军”和“远征军”,而现在刚成立的这个“青年军”号称是“太子军”,无论装备还是兵员素质都高人一等,更加是嫡系中的嫡系。

于是,蔡智诚就跑到军部去找王光炜,请他兑现当初的诺言。

王上校这时已经升为了少将,一颗金星照得面孔神采奕奕,见了小蔡,王少将乐滋滋地说:“别急别急,想去青年军那还不简单么?先等着参加表彰大会,把你的勋章领到手再说。”……一席话,搞得蔡新兵又惊又喜。

松山战役,第8军大出风头,所以中央政府除了奖励“大功锦旗”,还要给表现优异的参战人员授勋。

第8军共有四个人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头一个是军长何绍周,另外三个是荣1师荣3团团长赵发毕、82师244团的营长谢梦熊(贵州遵义人,在松山战役中阵亡),再就是王光炜。

要知道,这“青天白日勋章”可不一般,它是中华民国最高荣誉勋章,相当于古时候的“免死金牌”,从1929年到现在总共只颁发了209枚(001号的得主是张学良,209号由陈水扁发给了李杰)。“青天白日”不分等级,但一般情况下很少授予师级以下军官,除了马歇尔、史迪威这样的老外,在驻印军和远征军中,能得到这种勋章的都是孙立人、戴安澜或者宋希濂之类的猛人。王光炜的这枚“青天白日”是130号,从编号上看,比胡宗南、杜聿明、蒋宋美龄等人还要早一些。

有趣的是,王光炜此时并没有在第8军担任职务。严格地说,他还属于贵州的遵义师管区,根本不算是第8军的人,所以何绍周军长在填写表格的时候只好把他写成是“309团代理团长”。可这么一来,以后介绍松山战斗的材料就出现了混乱。在有的文章里,309团在战场上同时出现了团长和代理团长,让人莫名其妙,有的文章又把王光炜说成是“103师补1团团长”,其实103师哪里有什么补1团。补1团在遵义,王光炜是跑到松山前线临时客串“前敌指挥”的,可惜这个“前敌指挥”的差事又被李弥副军长中途收回去了,王团长也就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人物。

同样“不伦不类”的还有蔡智诚,这位大学生也是自己跑来“客串”喷火兵的。王光炜觉得不能亏待了自己的小兄弟,决定也给他弄枚勋章挂一挂,可填写材料的时候却也犯了难——军衔填成什么?说他是个小兵吧,好像太委屈了一点,说他是个军官吧,又没有任何凭据。想来想去,最后写了个“技术准尉”,正好介于官和兵的中间。

这份请功材料给蔡智诚带来了一枚六等云麾勋章,虽然比不上“青天白日”和“宝鼎勋章”,但仍然算得上是很高的荣誉,毕竟当时的国军官兵中能得到这种奖励的人并不多。

奖章一时半会的还不能到手,要等到召开表彰大会的时候才能颁发,这当然无关紧要,大家依然很高兴。

最高兴的莫过于王光炜了,得了“青天白日”,又荣升为少将,103师师长的位置看来已经是十拿九稳。王少将虽然一再叮嘱大家“不许胡说”,但终究还是掩饰不住满脸的得意。

这时候,有传闻说,第8军的某位首脑将要调任昆明警备司令。底下的军官们普遍猜测要调走的人一定是李副军长,因为李弥是云南人,由他出任云南省会的警备司令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不过,在云南这个地界,地方大权掌握在龙云的手里,军队调派控制在杜聿明的手上,所谓“警备司令”根本是有名无实,远没有在部队担任主官来得痛快——以李弥的性格,如果到了那个位置上,一定是够难受的。

蔡智诚暂时留在了103师,他在营房里盼望着自己的勋章,同时也等待着新任师长王光炜的到来。

谁晓得,等到11月份,忽然从军部传来消息,调任昆明警备司令的居然是何绍周,李弥升任第8军军长。这么一来,王光炜的师长职务就泡汤了。

12月初,盼望已久的授勋表彰大会终于召开了,即将离任的何绍周军长在昆明给第8军的立功人员颁发勋章。蔡智诚穿着崭新的制服,云麾勋章在胸前闪闪发亮——按照规定,准尉阶级的军人最高只能颁发第六等的勋章。“六等云麾”的个头虽然小一点,只能“襟授”,没有绶带,但它同时配发勋标,即便是穿常服的时候也能在衣领下边别起一个小牌牌,随时告诉别人自己是个有战功的英雄,还真是挺威风的。

王光炜没有参加表彰会。李弥升任军长以后,不仅没有让他当师长,反而宣布他为“荣誉军部附员”,那意思是不承认他是第8军的正式军官。这可把王少将气得不轻,他连“青天白日”也懒得领,径自回贵州享清闲去了。

不过,李弥军长对陈永思团长还是挺不错的,把他提升为103师的副师长,弄得老陈十分开心。可王光炜少将临走的时候却恶狠狠地说:“别高兴得太早,等他稳定好部队,早晚会来收拾你们的!”果不其然,一年以后,包括陈永思、王景渊在内的一帮师长、副师长全都被解除了职务,直接赶出军队,打发回家去了……(直到1948年底,老蒋的“嫡系将领”们在全国战场或者被击毙或者被俘虏,被消灭得差不多了,国民政府才想起重新起用这批“赋闲人员”,给他们升官加爵,让他们招兵买马。然而,这些“临危受命”的将领们早就对“党国”寒透了心,手握兵权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起义。)

长官们的这些事,蔡智诚既管不着也不关心。表彰大会之后,他没有返回103师的营地,而是留在昆明等着军部给他出具推荐信,以便能够参加当时正在组建的青年军207师。

12月中旬,军部推荐信终于到手了。那封信里面把蔡智诚吹捧得天花乱坠,夸奖他是个身家清白、忠于党国、品德高尚、智勇双全的大好青年——凭着这份鉴定,别说去青年军,估计进国防部都没有多大问题。

同类推荐
  • 唐宋八大家(第七卷)

    唐宋八大家(第七卷)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肖川诗选

    肖川诗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宁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宁夏文学艺术也伴随着自治区的发展而繁荣,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一大批有朝气、有才华、有创意的优秀文艺人才,以讴歌时代、讴歌人民、凝聚力量、鼓舞人心为己任,辛勤实践,努力耕耘。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深情讴歌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历程,生动描写了宁夏各族人民的生活,充分展示了生活中源远流长的真善美的情愫,浓墨重彩地描画了宁夏人民奋斗拼搏的心灵图景。宁夏文艺已经成为对外宣传宁夏的一个明亮窗口,一张引人关注的精彩名片。
  •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本书是张堃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生命中曾打动过她,影响过她,陪伴她一路前行的那些年,那些事。诚如作者所说,当光阴远去,桃花不再笑春风,往日模糊,唯有文字鲜亮。她的散文如一阵清风拂过心田,我们收获的是勇敢、坚韧、温暖和对人生最深刻的思考。
  • 盛笃周诗词选

    盛笃周诗词选

    本书为作者在教学之余,长期从事业余诗词创作的选集。作品内容主要涉及对祖国名山大川的吟咏,对人生体验的盛怀,诗友、同事、故人之间的赠答,对国家盛世气象欣喜歌颂。作品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同时通俗易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较好的融合。全书古体诗约200首。
  • 文化界遛弯儿

    文化界遛弯儿

    《文化界遛弯儿》是学者丁东近年忆及其身边文化人物的结集,周有光、杨天石、钱理群、朱正等都在其笔下,是一本人文情怀相当高的写人小品集。
热门推荐
  • 阴真君金石五相类

    阴真君金石五相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城市假日-赏金猎人PART4

    城市假日-赏金猎人PART4

    [花雨授权]“做主角,知性绝对不是第一审核标准”!为了贯彻这个理念,白痴少年当先成为受害者。分明还没脱离暗恋状态,就被迫进入亚恋爱。做了别人的男主角,懵懵懂懂地过了三年,末了发现,女、女主角很可爱……
  • 渣女的喜欢也很怂

    渣女的喜欢也很怂

    相遇,解瑜就记住了孙执这个人,不为别的,就为那凳子上的一脚印报仇。相遇,孙执也记住了解瑜这个人,不为别的,就为她那张好看的脸。几年后,解瑜忘了孙执,孙执却一眼认出了她,并迅速搞到了解瑜的联系方式。第一次,解瑜问孙执:“你喜欢我哪?”孙执不好意思,说:“长得好看,人学习又好”解瑜:“肤浅。”第二次,解瑜问孙执:“你到底喜欢我哪?”孙执认真:“现在不是喜欢,是爱,好也爱,坏也爱!”第三次,解瑜:“还爱吗?”孙执:“你说呢?”
  • 诸王之上

    诸王之上

    最后一位神明已经离开世界向毁灭大步迈进诸王高奏凯歌唯我一意独行
  • 韩娱再次重逢的世界

    韩娱再次重逢的世界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年代。意外的记忆,宿命的重逢。一切都会有的,不是么?
  • 王子之梦童话故事集

    王子之梦童话故事集

    这部童话故事里,有力大无穷的泰坦巨人,有骑在大雁上不放弃的小女孩,还有美丽的公主和王子,当然还有努力的葛徒生,然而作者只想讲讲心中的一些哲理啊!就是这样了,谢谢欣赏!
  • 雪裕落枫

    雪裕落枫

    一场阴谋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一个枫树下唯美的承诺让她守护了十年,终于在十年后再次相遇,只是,回忆已渐渐凋零,当他们的生命走进了柒海伦,欧阳啸......一场疼痛而搞笑的游戏从此展开,他们的结局注定琉璃?
  • 青春荒唐

    青春荒唐

    有时候总觉得,人的成长,是一个失去幸福的过程,而非相反。
  • 快穿之万能女配逆袭记

    快穿之万能女配逆袭记

    有个软萌系统欺负,却有一大堆女配等着她的拯救,某女立刻吓了一跳,这就是欺负软萌系统的代价吗?!软萌系统糯糯回答,是的!【校园纯情】go!【娱乐圈内斗】go!【总霸总裁】go!【玄幻吸血鬼】go!【深宫水斗】go!还在等什么,还有更多世界的娇娇女配来等你拯救呢!某女最后只想说:咦,节操是什么?我不认识它!(不一定都按简介的顺序来写快穿界面)
  • 重生:幸福因为遇见你

    重生:幸福因为遇见你

    夜晚,一场车祸将一个美丽年轻女子和一个年过半百的女人同时撞倒。她在医院醒来,发现自己重生变成了总栽的未婚妻。自己竞然从五十岁变成了二十八岁?她想回自己的家,却被男人强制留下。莫名其妙成了他的妻子,他用她的女儿危协她不准她离开,又用她现在的身体是他爱人的为由,协迫她。想到自己霸占他心爱女人的身体,又无法归还,她只能违心的答应他的无理要求,住进豪宅过上了心惊胆战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