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61600000045

第45章 吃不完兜着走好

“吃不完兜着走”是当今社会颇为流行的一句话,按《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是“比喻担待不起,禁受不住”。《现代汉语辞典》则说:“指出了问题,要承担一切后果。”且举例说:“主意是你出的,出了事儿你可吃不完兜着走!”看来,两说并不完全一致。不过,不管怎么说,这句话都不属褒义词。

但是,此语用在饮食生活方面,倒是一句最有价值的话。

说它“最有价值”,那是因为吃不完的剩余食物仍是食物,仍然可以充饥补养,必然也能继续食用,既如此,打包带回自然顺理成章,当然也是最正确的。

其实,“吃不完兜着走”起始于唐代,据方以智《通雅》记载,有一次,唐宣宗李忱“宴百官罢,群臣拜谢,遗下食物,怪问,咸曰:‘归献父母,及遗小儿。’上敕今后大宴,给食两分于父母,别给果子与男女。所食余者,听以帕子怀归”。皇帝的御宴,食物之珍奇与精美当是没什么可说的,因此,不少大臣便将食后剩余之物,抑或是自己不忍食的美馔佳肴藏在怀中。可宴罢一拜一跪,怀中所藏的食物就掉在地上。李忱感到奇怪而问,大臣都回答说是带回去让父母和儿女一尝。皇帝听后十分高兴。因为封建统治者对臣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忠孝”二字,何况是朝中大臣。所以唐宣宗便大施恩德,下令今后举行的宴会,要备两份与大臣的父母,另外再加些点心、果子让大臣带给子女。至于吃剩下的食物也允许“帕子怀归”。也就是打包带(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回。据说此例一开,“吃不完兜着走”从此也就成为冠冕堂皇之事。联想到关中一带群众至今仍有从筵席上用手帕包馍夹肉、夹丸子带回家的习惯,原是唐代遗风。

近来看到不少饭店、餐馆都备有“吃不完兜着走”的塑料袋或饭盒,也看到不少食者将剩余之物打包带回。不禁为之叫好。我之所以叫好,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种做法,既符合中华民族爱惜食物的优良风尚,也是对“帕子怀归”传统的继承。但是,听到的似乎并非都是叫好声,“这也是因为穷”就是其一。可我以为不论穷富,惜食总是应该的,这种优秀的传统是不该舍弃的。相反,糟蹋粮食、糟蹋饭菜是暴殄天物,也是罪恶之事。“帕子怀归”打包带回就是自己不食,也还是有人吃的。即便是在大城市,愿意食用残羹剩饭的人何止千万。再说,倘若不愿打包带回,理应少点,四菜一汤或六菜一汤都可以嘛,为什么必须是八菜、十菜乃至十几二十个菜才算好呢?满桌鸡鸭鱼肉、山珍海错,看起来确实很丰满,好像也很有脸面,可这脸面是否也太贵了!当然,我们有些大款、大腕和大官的脸面就是比别人大些、重些,我们无须畏忌,也犯不着生气,只感到这面子没用在正项上。

说到面子,又使我想起了美国饭店的“狗食袋”,举凡去过美国的人,常常会看到美国人在饭店吃饭如有剩余食物,先要向侍者要个“狗食袋”,然后将剩余食物放入,表示是拿回去“喂狗”的。实际上并非如此。大多数美国人,包括百万富翁在内,是不将“狗食袋”的食物真的喂狗吃,而是留给自己下一顿享用的,而且在吃这“狗食”时,同样吃得津津有味。这件事告诉我们,一般美国人在别人面前似乎也有爱面子、讲虚荣的一面,但回到自己的家里却很实际。曾在饭店视作的“狗食”,回到家后无须任何手段就转换成人食了。中国饭店餐桌上的剩余食物不只有,恐怕比美国饭店餐桌上的剩余食物不知要多多少倍。一次,我见到某位大官为儿子举办婚宴,一千多元一桌的饭菜约有四十多桌,所剩食物用了五个泔水桶还未装完。

面对白花花的米饭鱼肉,这位大官及其家属竟不屑一顾,屁股一拍走人就完了。这种死爱面子、穷大方的做法与美国人既顾面子又讲实际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不过,我倒觉得美国人这种吃“狗食”的做法有可取之处,起码不浪费食物。在物资还不十分富裕的中国,学习一下这吃“狗食”的节俭精神,不是很有现实意义吗?其实,节俭,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写到这里,我不知道如今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大款、大腕、大官们,未来会不会有穷困潦倒之日,那时又会有什么样的东西可食,要不要今天拿手帕包些什么吃的留住,以备将来充饥度日。

筷子文化说略筷子,中国古代叫“挟”、“箸”、和。《礼记·曲礼上》云:

“羹之有菜者用。”《广雅·释器》说:“挟为之箸。”汉字是从象形发展而来的,“箸”是由“竹”“者”相拼而成。不过这还不是筷子最早的“箸”体。《韩非子·喻老》称作,此字既是“木者”又是“竹者”,从木为主,从竹为副,这大概是因中华民族较早的发祥地—黄河流域木多竹少之故吧。后来有一个时期,筷子又别称,唐陆羽《茶经》说:“火挟,一名……”至于这些名称后来为何演变而统称为“筷子”,现今尚难考证清楚。

有人推测,这很可能与古代的“避讳”习俗和“谐音”有关。明《推篷寤语》

记:“世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者。为立箸讳滞,呼为快字,今因流传之久,至有士大夫间,亦呼箸为筷子者,忘其始之。”明《菽园杂记》也说:“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儿为快儿。”另外,《康熙字典》里也只有“箸”而无“筷”字。看来“筷”字从“快”从“竹”,大约问世于康熙之后。这个推断是否确定姑且不论,但从字义上讲,叫“筷”比叫“挟”、“箸”、似乎更贴切些。筷者,快也,是颇能表达出中国人热食时的动作节奏和心情的。

关于筷子的起源时间,大致可追溯到陶鼎之类用水煮食物的炊具问世之后。那时人们围鼎(锅)进食兽肉等,因汤水沸滚无法将食物拿出,就折树枝戳夹,久而久之,用木、竹刮削的筷子也就应运而生了。不过,从树枝、竹棍在陶锅中拨拌夹取烫食到筷子正式形成,可能经历了几百年甚至千年漫长的时间。****时期,中国出现了琢磨过的牙筷和玉筷。春秋战国时期,铜、铁问世,出现了铜筷和铁筷。汉魏六朝时期,制作出精美的木漆筷。稍后的隋唐时期,精致名贵的金筷和银筷脱颖而出。尔后直到当今,又先后出现了玻璃筷、电木筷、铝筷、密塑筷和不锈钢筷等等。

筷子的根本用途与刀、叉、匙一样,都是作为进餐时将食物送到嘴里的中介物。刀、叉、匙是三者合成一套的西餐食具,在一般情况下,先用刀切开食物,再用叉子扎取食物送到口中,匙是专门舀汤喝的。筷子则不同,它集多种功能于一身,不只在进食时有搅、挑、抄、捞等功能。而且在制作食物时,还发挥着拨、扎、抖、扭、拣、按、挤、捅等作用,远非刀、叉、匙哪一件能单独比拟。中国的一些风味菜点—涮羊肉、菊花火锅、面条等等,不用筷子是很难进餐的。

其实,使用筷子不单有以上用途和作用,它还有进食中介物之外的特殊功能。国外一个有心的学者,从杠杆作用和力学原理的角度,对人使用筷子进行了研究,发现人们用筷子夹食物,牵扯到手指、手掌、胳膊和肩部等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条肌肉的运动,并和神经有关。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就说过:“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手指能做的,它都能做,真是高明极了刀叉又哪能跟筷子比呢?”他认为使用筷子不但能使人心灵手巧,还有助于训练大脑的功能。倘若一次进餐半小时,一日三次便是一个半小时,对脑子是一种很有益的刺激。特别是和胳膊有关的大脑皮层面积较大,故胳膊的活动可以促进脑子运转。正如美国的科学家们所发现的:“华人智商为世界各国之冠,这显然同他们世世代代使用筷子和喝茶有关!”

有人说中国人“心灵手巧”,特别是中国的手工艺品十分精美,与中国将筷子作为餐具有密切关系。这恐怕不无道理。因为筷子构造极其简单,用它摄取食物全在于驾御的技能。小孩子从吃饭开始就学用筷子,他们从实践中揣摩体会出持筷的奥妙,久而久之,自然得心应手,也使手指技能更为发达。另外,由于筷子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不少民间文艺作品也以筷子为创作题材,中国不仅有筷子诗、筷子谜语、筷子故事、筷子杂技,而且还有筷子舞。这种舞蹈原是蒙古族历史久远的男子独舞,后来发展为男女集体舞。表演时舞者手持一束束筷子,伴随乐曲,用力击打,时而旋转,时而跪蹲,动作刚劲,节奏强烈,有浓厚的草原生活气息。可见筷子也促进了中国其他文化艺术的发展。也许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西方国家的人们对中国的筷子越来越发生浓厚的兴趣,有些国家近几年来还掀起“用筷热”,一些企业、学校和政府有关部门竟建立了专门教人学用筷子的“培训中心”。

中国筷子的类别很多,据上海收藏筷子的兰翔先生说,以材质而论,中国筷子主要分为金属筷、竹木筷、牙骨筷、玉石筷和密塑筷五大类。金属筷中分铜筷、金筷、银筷、铁筷、铝筷、钛筷和不锈钢筷。铜筷历史最久,金筷最为名贵,钛筷是金属筷中的后起之秀。竹木筷中分竹、木两目,而竹筷中较有名气的是天竺竹筷、紫竹筷、楠竹筷;木筷中又以红木筷、华梨筷、楠筷、铁凝木筷、冬青筷、杜仲筷、枣木筷、乌木筷等较受欢迎。而乌木筷在木质筷中身价最高,冬青筷与乌木筷相比,则显得较为朴素淡雅,使用者最多。牙骨筷中,除历来被认为是上等高级餐具的象牙筷和犀角筷外,还有用象骨、驼骨、鹿骨制筷的。玉石筷的最大特点是以色取胜,分白玉筷、粉玉筷、墨玉筷、糖玉筷、黄玉筷、碧玉筷、岫玉筷。现在市场上卖的大多为岫玉筷,以绿松玉石筷较为名贵。密塑筷是筷子家族中最年轻的品类,它色泽乳白,很像象牙筷,制作简便,物美价廉,便于携带,轻巧牢固,流行很快。此外,历史上也有人以瓷制筷的,但因易断,难以发展。后世也有玻璃筷,透明晶亮,非常可爱,但易破碎,人们总有不踏实之感。筷子的形状主要有圆筷、方筷和尖头筷三种。

在这些不同质地、形状的筷子品类中,有许多又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工艺品。它们或方圆有致,样式精巧;或描龙绘凤,玲珑剔透;或妆金铺银,鲜艳夺目;或精雕鸟虫,千姿百态;或镂刻诗文,刀工细腻,均能使人爱不释手。福建的漆筷、杭州的天竺筷、陕南的冬青筷、北京的牙筷等,无不纤巧秀丽,享誉世界。

使用筷子可以健身前已述及,这里要讲的是筷子家族中有些还具有特殊的保健医疗作用。银筷可以试出毒物早为我们祖先所运用,现代科学也完全解开了其中之谜。银在水中不断释放出大量银离子,它能迅速渗入一切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菌很快脱水、缺氧而死亡。其杀菌力之强大,令人咋舌。据测定,一份银粉可杀死一千万份水中的细菌。实验表明,野外断饮用水时,只要将银筷(器)浸泡在水中搅拌一会,沉淀后即可安全饮用。玉石筷的杀菌去毒作用也极为神奇而明显。生物物理化学分析表明,许多玉石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铜、钴、锌、镁等,用玉石筷子进膳,能经口腔接触和食物汁浸润进入人体,调节生理机能,强身祛病。还有一些玉石具有奇妙的物理特性,像金刚石能吸收并积蓄阳光短波,成为理想的天然“紫外光贮器”,如果用金刚石筷进食,它可杀消食物中的菌毒。而另一些玉石,明处吸光,暗处(如送饭菜进入口腔)放光,而当光束对向某穴位时,就像针灸一样,能产生极佳的治疗和强身作用。至于用某些木竹筷可治疗疾病更是中医实践所证明过的。像用杜仲木制的筷子,性温味甘,具有很强的补肝肾、壮筋骨、益气脉、降血压的作用;枣木筷插在饭中,能隔餐不馊;

天竺筷性寒味甘,可清热去寒、生渴镇呕。还有像用名贵珍稀中药材犀角制的犀角筷,性寒味苦,其凉血、清热、解毒的作用相当强大,对治疗昏狂、热谵、斑疹、呕血、鼻血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

说到筷子文化,就不能不涉及到刀叉文化。众所周知,当今世界饮食文化,就食物送到嘴里的中介物而言,大致分为以非洲大陆和西亚为主的手拿文化,以欧洲为主的刀、叉、匙文化和以中国为主的筷子文化。这里且不说手拿文化,仅就筷子和刀叉匙的使用做一简要比较,就可看出筷子蕴含着强烈的中国文化气息。

食物原料是选用进食工具的前提,以欧洲为主的西方国家,历来以渔猎、畜牧、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肉食较多。刀子曾是欧洲社会家长权力的象征。整块烤肉由家长用刀子切开分给每个家庭成员享用,这种传统一直遗存到现在,至今分割烧鸡等烧烤大件食品仍是父亲的任务。使用刀子和叉、匙,从而确立了按每个人分餐盛盘的欧美进餐模式,这是近代才有的事情。中国不同,是以采集、种植为主,以渔猎、畜牧、养殖为辅,素食较多,故用筷子。早在周朝,筷子不仅是进食的工具,而且还被视为一种礼器,足证它是多么重要。碗与筷子一样,都是重要的食器之一。不难想象,用碗盛饭或面类食品,若不用筷子而用刀叉,那可真有几分杂技表演的滑稽意味了。

东西方文化所具有的根本特性是进食工具不同的又一重要原因。西方文化重视个性,讲究单一,追求独享。一餐虽然食用许多不同原料,但多是一个个单独的烹调,至多是烹调好后再组合在一起。进食时多实行分餐制,加上因怕破坏营养,火候不足,食物块大而硬,所以用刀叉匙配套工具。中国文化崇尚中庸,讲究调和,追求的是整体效果。制作菜肴是将多种材料综合烹调,牛、羊、猪、鸡等肉多是切碎成丝、片、丁、块,完全可以用筷子自由夹食。即使是像烤乳猪、烤鸭等大件菜,也是由厨师用刀削成片上席食用。至于“德州扒鸡”、“蜜汁火鸡”等另一类大件菜,也是烤制得十分酥烂,不需要用刀子切割。

可见,中国使用筷子既是中国饮食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文化特色的具体反映。

同类推荐
  • 药膳药茶药酒(第四卷)

    药膳药茶药酒(第四卷)

    我们在解决了“吃饱”的问题后,现在应该解决怎样“吃好”和“吃健康”了。为此,我们根据传统中医药膳理论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等,特别编辑了这本《药膳药茶药酒》。其中一般药膳包括素菜、肉蛋、水产、汤羹、果品、主食等食疗菜谱。在对症药膳、药茶和药酒三方面,包括心脑血管与造血病、内分泌及代谢病、内科疾病、呼吸与传染疾病、消化科疾病、泌尿生殖与妇科病、神经科疾病、五官科与骨科疾病、外科与皮肤科疾病、肿瘤疾病等各类疾病的配方,而其配方均包括原料、操作、功效等版块内容,非常全面、系统,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非常易懂、易学和易用,是广大读者用以指导配制药膳、药茶、药酒的良师益友,是指导现代健康生活的家庭营养保健师。
  • 糖尿病:知道这些就够了

    糖尿病:知道这些就够了

    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颇为普遍的疾病,但你是否知道糖尿病还分不同类型?糖尿病的各种症状和后果?得了糖尿病又该如何进行健康管理,日常生活中要进行哪些改变呢?面对糖尿病的潜在风险和危害,不妨从本书开始,学习对糖尿病的正确认知,获取一些可行的建议。
  • 健康零食:知道这些就够了

    健康零食:知道这些就够了

    在合适的时间吃一些健康的零食,除了能获得‘享受’的同时,还能提供部分能量和营养素。作者戴尔·沃勒在圣路易斯长大,现居匹兹堡。他曾在海军服役,目前是一名核能工程师,写作是他的兼职工作之一。他自2013年开始自出版创作,至今已有百本涉及人文社科领域各类话题的作品与读者见面。
  • 青少年全程营养百科

    青少年全程营养百科

    青少年正处在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之中,他们大量地消耗着同时也在大量地补充着各种能量和营养,以建造自己日趋完善的体格。为了帮助青少年及广大家长朋友们了解并正确掌握有关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知识,编者特别委请营养学界的专业人士编撰了此书。本书分别从营养知识初了解、健康饮食计划、成长的烦恼、营养与压力、青少年常见饮食问题五个方面阐述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告诉读者如何通过最佳的方式让青少年养成健康的体魄、时刻充满活力。为了方便广大家长给孩子营养配餐、便于计算孩子的营养是否充足及评价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达标,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来补充所需营养,达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目的。
  • 病由心生2:不生病的心理健康训练法

    病由心生2:不生病的心理健康训练法

    本书由辛德勒医生的演讲稿集结而成。面世以后,十分畅销,先后再版30多次,狂销1000000册,并荣登《纽约时报》等畅销书排行榜。 本书根据心理学界近50年来最新的发展,向大家推荐一些简单有效的心理健康训练方法,而且是从中西文化两个角度,充分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心理保健功效。在如何操作、练习、测试等方面也有很多详细指导。
热门推荐
  • 虐爱成婚:首席一往情深

    虐爱成婚:首席一往情深

    乔远惜以为自己的闪婚老公,除了帅,一无所有!可领证后再次上班,新来的大老板为什么跟她的闪婚老公长得一模一样!“下班后来我办公室一趟。”男人再一次说出这种话后,同事们看乔远惜的眼神变了。乔远惜:“……”“总裁,有事我们回家说,你这样人家很尴尬的!”她试图劝说。男人扯了扯领带,一脸邪魅,“哦?那要不我们公开?”?
  • 乱数补正

    乱数补正

    沉眠不舍梦醒,清醒不愿入梦。颓丧堕落,自知沉沦却无法自拔而已然成瘾。
  • 不死基因异界重生之旅

    不死基因异界重生之旅

    环境恶化,地球冰封,飞船逃离时刻兰助误打误撞研发出了不死基因。异界借助躯体重生后,兰助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我究竟是谁?长这样还是人类吗?钟瑶在哪里?......接下来兰助更是不小心卷入了昭国的政治战争中......
  • 魔神后代之冰释

    魔神后代之冰释

    侍冰而战,水龙出列啸破苍穹,与寒为伍,一代冰皇涅槃城隍,为何他高冷气质却偏要温暖微笑,泛光魔瞳中的秘纹又是为何流转,论魔塔破,群魔作恶,终逃不过他信手一挥,永冻冰塔的气魄,强者陨落了吗?不,他才是这座大陆永远的皇
  • 天地证道

    天地证道

    云天是修真界万年不遇的天才,因强行炼化传说中的异宝而道消陨落,又因异宝重生于异界后自创功法,建立强大门派,丹药当糖豆,神兽当脚力,神器当锄头,一时风骚无限,当云天再次站在人生巅峰时,方知天地之外,星辰尽头才是大道。云天能否一直顺风顺水?能否重回修真界?穿越重生是巧合还是阴谋?且看天地证道……
  • 韭菜花修神记

    韭菜花修神记

    灵异借的族类也是分等级的。从小妖到大神的寂寞苍茫坎坷曲折之路,她能修成正果吗?灵异借也是分类别的。小妖、小魔,小鬼,小魅;中妖,中魔,中鬼,中魅;小仙,小神,大神;大妖王,大魔王,大鬼王,大魅王;帝君。拟写神文,看官看了呵呵就好。
  • 若无相欠

    若无相欠

    谢谢你给了我此生最好的爱,容颜易老,我还在等待
  • 很纯很桃花

    很纯很桃花

    很纯很桃花,很牛很彪悍。刘芒不是流氓,他是一个好人,给他阴死的敌人是这么说的,给他俘获的美人也是这么说的,跟他混得风生水起的牛人更是这么说的。。。于是,一个弥天大谎就成了定海神针般的巨大事实!
  • 全本免费:重生之傲娇女王

    全本免费:重生之傲娇女王

    身为华尔街的金牌操纵手,却一朝自杀身亡重生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身上,从此,她的人生开始改变。玩赌石,买古玩,指点前程,妙手回春!不过,她什么时候将这帝都的太子爷给招惹了。据说,太子爷高贵俊美,阴险狡诈,狠戾绝情,却唯独对她宠在心肝上。“你想做什么?复仇?杀人?让我来,别脏了你的手。”
  • 在路上第三条道路10周年作品集

    在路上第三条道路10周年作品集

    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第三条道路”作为一个诗歌流派真正进入了沉淀期。所谓沉淀期,意思是“第三条道路诗派”的这29位诗人将有可能使他们的某些文本沉淀下来,继而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经典。当然,这29位诗人及其作品不可能都成为经典,但毫无疑问,“第三条道路”的经典之作将出自他们之手。之所以选择“沉淀”这个词,旨在区别于当下那些浮躁喧嚣的诗人或诗歌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