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61100000004

第4章 荷之文

第一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

北宋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1017—1073),湖南郴州汝城县人。他作为一代鸿儒,上承孔孟,下启程朱,其《爱莲说》(共120字)通过荷花意象所传达的思想道德信息,影响此后900年的思想史。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已成千古名句,为后世咏荷者推崇备至。它虽明写荷花生态特点,实喻君子具有胸怀通达,行无邪曲,不拘繁文苛礼,美德广布远方,卓然自立,威仪可以瞻仰而不容亵渎之形象。由此,荷花为文人士子奉为洁身自爱、个人修养的圭臬。

随着历史的演进,荷花所承载的文化含量愈趋浓重,更包含了超然出世的处世哲学,又包含了缠绵悱恻的尘世爱怜幽怨,还包括了民俗吉祥祈福的意义。特别是周氏家族,几乎将莲花作为图腾崇拜,以莲花为族花,于厅堂上方悬挂匾额称“爱莲堂”;周氏宗祠屋顶装饰绘以莲花图案,等等,可见《爱莲说》的深远影响。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第二节 李渔的《芙蕖》

清人李渔(1611—1680以后),字笠翁,著名剧作家。自云平生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闲情偶寄》)由此可见其爱花之深到了何等痴迷的程度。

荷花是其“四命”之一。他在《芙蕖》篇中说,荷花“可目”:“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继说“可鼻”:“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还说荷花“可口”:“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芬齿颊者也。”哪 怕“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所以李渔最后结论:“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从以上可以看出,李渔作为我国古代风流文人,从物用的闲情,倒很准确地描写了荷花的完美之处。

第三节 《红楼梦》中对荷花的描写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有多处写到荷花。它以诗词歌赋等诸多形式,以荷比物,以荷兴思,以荷喻人,以荷描景。如第五回,曹雪芹虚构了一段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即天上人间)的故事。在赞警幻仙姑赋中就有“荷花欲动兮,听环之铿锵”之句,描写了仙姑的美和华丽的衣装。又在金陵十二钗副册判词中,预示了香菱坎坷的遭际与悲惨的命运:

根(指藕)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香菱家是乡宦。她被拐骗卖为婢妾后,遭到薛蟠、夏金桂折磨而死。三、四句即指此。

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贾宝玉被其父贾政毒打后,并未“改邪归正”,而设计让婢女玉钏亲口尝莲叶汤,寄托了他对被逼致死的其姐金钏的同情,同时“莲叶羹”也表明了一种饮食文化。

第三十八回,大观园内藕香榭柱子上的对联:

芙蓉影破归兰桨;

菱藕香深写竹桥。

形象地概括了藕香榭景物的特色。

第六十七回,写袭人刚来到沁芳桥畔,“那时正是夏末初秋,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绿离披”。这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红裳翠盖掩映池水的美景。

第七十八回,在抄检大观园的风波中,贾府当权者为了维护封建礼教的统治,对奴婢进行残酷迫害,晴雯惨死,宝玉悲愤不已,作了一篇感情炽烈、缠绵悲切的祭文《芙蓉女儿诔》,通过以莲荷为喻,赞美晴雯的高洁。“生侪兰蕙,死辖芙蓉”,晴雯死后成了主管芙蓉的女神。

第七十九回有“池塘一夜秋风冷”一歌: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歌大意是:凄冷的秋风夜来吹拂池塘,吹散了荷花姣美的粉红身影;白色的蓼花翠绿的菱叶也受不了这种悲伤,更何况浓重的露水和繁厚的霜雪压弯了她的枝梗。再也听不到长夜里在此敲棋的声音,燕泥点点污脏了棋枰;自古以来人们因朋友离别而惋惜,更何况我所遇到的是姐(指迎春)弟的离情!

宝玉有感于迎春出嫁,看到大观园日渐萧条,预感到封建家庭即将分崩离析的暗淡前景,因而发出了以上悲叹。歌中起始描写了霜后池塘荷花凋谢、蓼菱枯萎的景象,由物及人,象征和衬托了家庭衰落、欢乐不再的悲哀。

第八十九回,用“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来形容林黛玉的身影像洁白透明的玉树在微风中摇曳,她美丽的面容像娇艳的荷花,带着晶莹的晨露含苞欲放。

第九十一回,贾宝玉对林黛玉说:“我虽丈六金身,还借你一茎所化。”“一茎”:指莲花。宝玉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就算是佛,也要靠你来指引。这是颇有禅意的。

从以上撷取的片断,可看出荷花在“花间文学”中的一种情结。

第四节 诗人、作家笔下济南的荷景

古时,济南城的北郊,北至鹊山、东至华山、南至标山,是一片广阔的水域,称鹊山湖,唐代又称莲子湖,烟波浩渺,芰荷十里,气象万千。“鹊华烟雨”,为昔日济南八景之一;古人曾誉为“独占济南湖山之胜”。

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于天宝三年(744)约十月间曾游济南,写有一首《古风》:

昔我游齐鲁,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诗中提到的“华不注峰”,即华山,因其周围也为鹊山湖水域,远远望去,有如在水中含苞欲放的一支荷花骨朵,故喻为“绿翠如芙蓉”。

唐代“诗圣”杜甫(712—770),青年时期曾两度漫游齐鲁大地,济南也曾留下这位诗人的游踪和诗篇。天宝四年(745)夏,杜甫与北海(即古青州)太守李邕在济南久别重逢,于碧波环绕的古历下亭欢聚,纵饮畅谈,说古论今,杜甫即席写下了著名的《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彼时鹊山湖一带的荷景便摄入诗中: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唐文学家段成式(约803—863)所撰《酉阳杂俎》内容广博,中有多处记载了济南的山水胜地及典故。如卷十一《广知》篇,记唐代大明湖(时称莲子湖),景色秀美,历历如画:“历城北二里有莲子湖,周环二十里,湖中多莲花,红绿间明,乍疑濯锦。又渔船掩映,罟罾(渔网)疏布,远望之者,若蛛网浮杯也。”文中还记载了北魏袁翻湖中宴集的轶事,说明早在1500年前,古大明湖(莲子湖)就已经是游览胜地了。

在卷七《酒食》中,记载了以荷叶作酒杯传饮的一则趣事:“历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240—249),郑公悫‘三伏’之际,每率宾僚避暑于此。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吸之,名为‘碧筒饮’。历下学之,言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看来郑悫创意“碧筒饮”,情调颇风雅。此举对后世文人有影响。如唐戴叔伦《南野》诗:“茶烹松火红,酒吸荷杯绿。”宋苏东坡、明田艺衡等亦有诗文记此事。

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1019—1083)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任齐州(即济南)知府时,曾有诗《西湖纳凉》赞大明湖盛夏风光:

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鱼戏一篙新浪满,鸟啼千步绿荫成。虹腰隐隐松桥出,首峨峨画舫行。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

诗中通过写鱼戏、鸟啼、新浪、绿荫、松桥、画舫,将盛夏大明湖描绘得生机盎然。特别是尾联写月下明湖,荷花夜色变紫,香气随幽风飘散,静听还可隐约闻泉水淙淙之声。读者的视觉、嗅觉、听觉都被诗人调动了起来,明湖纳凉之幽趣,跃然纸上。

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宋代李清照(1084—约1151),济南人。写有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它生动地描绘了在济南郊野一次荡舟活动和迷人的荷湖景色。

金代大诗人元好问(1190—1257)有《济南杂咏》十首,写古迹,颂泉池,咏湖光,描山色,画荷蒲,绘烟云,泉城动人之景,使诗人流连忘返。其第十首云:“看山看水自由身,著处题诗发兴新。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作济南人。”看来济南的荷花美景使诗人陶醉,故有长作济南人之思。元好问另有《济南行记》一文,述古历亭之胜,云:“此亭(按:历下亭,亦称古历亭。原址在五龙潭畔,已废,今历下亭建于清代,移至大明湖中小岛上)在府宅之后,自周、齐以来有之。旁近有亭,曰环波、鹊山、北渚、岚漪、水香、水西、凝波、狎鸥。台与桥同曰百花、芙蓉,堂曰静化,轩曰名士。水西亭之下,湖曰大明,其源出于舜泉,其大占府城三之一。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儿洲渚之想。”元好问游遍济南兴致不衰,他又东行至泉脉相通的章丘而荡舟绣江,穿行于荷花丛中,他在另一首《绣江泛舟中有怀李郭二公》诗中写道:“荷花如锦水如天,狼藉秋香拥画船。长白风烟最潇洒,外台宾主重留连。胜游每恨隔千里,乐事便当轮百年。咫尺西州两诗客,不来同作饮中仙。”面对美丽的荷景,思念不能与好友共赏未免遗憾。

元代散曲家张养浩(1270—1329)曾有诗赞济南是“荷花烂开云锦香”。他在汇波楼上眺望大明湖,深情地吟唱道:“大明湖铺翠描金间,鹊华中间,爱江心六月寒!荷花绽,十里香风散,被沙头啼鸟,唤醒这梦里微官。”又,“大小清河诸锦波,华鹊山坡,牧童齐唱采莲歌”。他唱出了对家乡济南的爱和彼时泉城人的生活。

清代刘鹗(1857—1909)在《老残游记》第二回,对大明湖的荷景有一段具体而生动的描写:

(老残)看了一会儿,回转身来,看那大门里面楹柱上有副对联,写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暗暗点头道:“真不错!”进了大门,正面便是铁公享堂,朝东便是一个荷池。绕着曲折的回廊,到了荷池东面,就是个圆门。圆门东边有三间旧房,有个破匾,上题“古水仙祠”四个字。祠前一副破旧对联,写的是“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过了水仙祠,仍旧上了船,荡到历下亭的后面。两边荷叶荷花将船夹住,那荷叶初枯,擦的船嗤嗤价响;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那老的莲蓬,不断的绷到船窗里面来。老残随手摘了几个莲蓬,一面吃着,一面船已到了鹊华桥畔了。

这一段,记述了老残荡舟所见昔日秋天大明湖荷花景色及风光特点,有如连续的电影镜头,展现在读者面前。

现代著名作家老舍,1930年7月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4年里,发表了多篇描写济南的散文。他说:“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齐大校园,就更“以夏天为最好”。“只有夏天,一切颜色消沉在绿的中间,由地上一直绿到树上浮动着的绿山峰,成为以绿为主色的一景。”“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骨朵出卖,在北方城市大概只有济南这么‘阔气’。”话语间流露着对济南深深的爱。

从昔日的鹊山湖(莲子湖)到今日的大明湖,在历史的进程中,尽管由于地理变迁与城市建设的发展,水域逐渐堙塞缩小,但仍保留了一定规模。如今荷花已选定为济南市花,荷景仍然美丽,且丰富多彩,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继续传承且日益彰显。

第五节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东海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以清新的文笔,细腻地描写了在淡淡的月光下荷叶荷花的特殊色彩和情态,反映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但它特定的环境、情调和氛围,给予人们的却更多。

多少年来,每到夏日的夜晚,当人们的心里颇不宁静的时候,总会想到荷塘边走一走,像朱自清那样,看看那田田的叶子,宛如明珠般的花朵和微风送来的缕缕清香,就能深切体会到莲的给予,在喧嚣的尘世里,慰藉疲惫的心,获得一次缓解压力的机会。

(节录)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在这样静谧的水塘边,在这样的荷香月色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这一切,不得感谢荷花给予的宁静么?不得感谢荷花默默奉献的精神么?给予之美,是荷花的高尚。

第六节 叶圣陶的《藕与莼菜》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苏州人。他强调作家作品要有个人的艺术风格。他的散文写得平实、自然而又流畅。

《藕与莼菜》写于1923年9月。作者通过嚼食藕片这件极平常、极微小事,勾起对故乡的思念;描写了故乡农民健康的体魄和勤劳、善良的性格与农村淳朴生活画面。相比之下,其时上海都市却显浮华,两者形成巨大反差。藕片虽小,却承载着爱——游子思乡。正如作者自己在文末所说:“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

藕与莼菜(节录)

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乡人:男的紫赤的胳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健康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那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健康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的玉色的长节的藕。在产藕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再洗濯,所以这样洁白。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品味的珍品,这是清晨的画境里的重要题材,倘若涂满污泥,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洗濯得这样洁白,才挑进城里来。他们要稍稍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扁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择担里过嫩的“藕枪”或是较老的“藕朴”,大口地嚼着解渴。过路的人就站住了,红衣衫的小姑娘拣一节,白头发的老公公买两支。清淡的甘美的滋味于是普遍于家家户户了。这样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课,直到叶落秋深的时候。

在这里上海,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从我们故乡运来的。但是数量不多,自有那些伺候豪华公子硕腹巨贾的帮闲茶房们把大部分抢去了;其余的就要供在较大的水果铺里,位置在金山苹果吕宋香芒之间,专待善价而沽。至于挑着担子在街上叫卖的,也并不是没有,但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和腿,就是涩得像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羡。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

这仅有的一回不是买来吃的,是邻居送给我们吃的。他们也不是自己买的,是从故乡来的亲戚带来的。这藕离开它的家乡大约有好些时候了,所以不复呈玉样的颜色,却满被着许多锈斑。削去皮的时候,刀锋过处,很不爽利。切成片送进嘴里嚼着,有些儿甘味,但是没有那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只有孩子很高兴,他把这许多片嚼完,居然有半点钟工夫不再作别的要求。

第七节 冰心的《往事(七)》

冰心(1900—2003),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往事(七)》是其早期散文。文章借荷叶与红莲的关系,抒发了对母爱的崇敬。作者用红白莲在滂沱大雨中不同的遭遇来表现主题。那是——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外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倒了来,正复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动无力的水珠。

是的,白莲在一夜的大雨中,没有一丝复盖,被摧残了,凋谢了;亭亭的红莲由于荷叶不顾暴雨的敲打,庇护了她,因而保住了花朵的鲜艳。通过这一情景的刻画,象征了没有母爱的悲哀和有母爱的幸福,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崇高。作者在结尾时倾泻了自己的感情:“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第八节 孙犁的《荷花淀》

孙犁(1913—2003),河北安平县人,现代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短篇小说《荷花淀》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我国当代文坛上影响很大,形成了“荷花淀”派。《荷花淀》是以冀中白洋淀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它无曲折的情节和严酷的战斗场景的描写,也无传奇式的人物;篇幅短小,语言清新,洋溢着乐观、明朗而高昂的情趣,富有乡土气息。文中有几处写到荷花,委婉含蓄,寓意深长。如水生媳妇和同伴摇着小船入淀寻找游击队——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的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这几句烘托了荷花淀伏击战的氛围,就连荷叶、荷花箭都同仇敌忾了。接下来——

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

在这里,荷叶掩护了游击战士,成了他们出击的遮蔽物。这一细节,展现了荷叶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的作用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整个作品就是如此写实,不蔓不枝,运用白描手法通过文学语言和细节展示人物乃至时代的精神风貌。有人评论说《荷花淀》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诗的小说,小说的诗”。

第九节 郑伯琛的《荷叶咏》

郑伯琛(1939—1979),北京人。曾任北京师范学院讲师。《荷叶咏》是一篇有特色的咏物寄志的散文。作者写他初到荷花洲,意味深长地从描写荷花入手,用优美的文笔,盛赞荷花的艳丽。直到一阵“凉风”及“清香”吹来,才注意到了“田田荷叶”,于是“一个奇异的念头油然而生,而且夹杂着一丝隐隐的不平之气”;作者遂拨转笔锋,为平常当作陪衬出现的荷叶,大胆地鸣冤叫屈,热情咏赞称颂。这也表明了对荷花的审美有着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显示了多方面的寄寓意义。

我大胆地设想:如果去掉这些荷叶将会怎么样?如果只剩下一枝枝光杆荷花,茕茕孑立,景色还能这样迷人么?从美学意义上看,荷叶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失去了这部分也就失去了美。再从生物学的意义上看呢,没有叶子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便绝对长不出这些漂亮的荷花以至莲蓬和藕。难道那些荷叶就不值得歌颂么?难道它们只能作为一种陪衬出现在古人的诗中么?

看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多少年来默默无言地居于人们强加给它们的“陪衬”地位,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盛夏时候,它们从不与人争风,反而像把团扇把阵阵清香送来……它们又是无私的,久旱初雨就像天降甘霖……它们一点一滴都不沾唇……该是留给湖中鱼儿的吧!当风雨袭来时,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摧雨压,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护持着朵朵荷花。当烈日吐火时,它们个个撑起翠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荫凉处的鱼戏虾游。它们襟怀坦荡,外直中通,日月都囊括在心中,虫豸从来不敢侵身。当人们把荷叶从茎部掐断时,千丝万缕连着根,那是它们不忘湖塘养育之恩的证明。

在作者的心目中,荷叶简直已经具有了人的灵性和品格,而其主旨,正是把荷叶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人民群众的境遇,确实同荷叶颇为相似,他们创造了大地上一切美好事物,然而却遭受着不公正的待遇,但从不计较什么,“总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战斗”。是的,荷叶的风格就是人民的伟大精神的象征!

第十节 季羡林的《清塘荷韵》

国学大师、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季羡林,年近百岁(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人,精神矍铄。先生居北大之燕园,楼前有一池塘,池水空荡多年。先生为了美化环境,亲自种下莲子,经四年之呵护,终于荷钱浮水,绿盖擎天,红花映日。夏夜,先生常与家人坐于塘边之石头上纳凉,欣赏荷塘美景,呼吸荷花芬芳,沉浸在无限愉悦的氛围里。即使冬天来临,池水结冰,桔梗残叶,它也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先生如是说。先生有《清塘荷韵》一文记其事。

文章以纪实手法,记述了缘起、种莲、呵护、萌发、赏花的全过程。文风朴实,文采斐然,感情洋溢,且蕴涵哲理,予人以启迪。联想到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各有千秋,各臻其妙,为现代写荷之两朵奇葩、散文之杰作。且两位先生品格高尚,道德垂范,亦为后辈学习之楷模。《清塘荷韵》全文如下,录以共赏:

清塘荷韵

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几乎可以说,中国没有人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命了。

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漂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这个局面。

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瘦。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晚上,我们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边石头上纳凉。有一夜,天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银光洒在荷花上。我忽听扑通一声,是我的小白波斯猫毛毛扑入水中,她大概是认为水中有白玉盘,想扑上去抓住。她一入水,大概就觉得不对头,连忙矫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离破碎,好久才恢复了原形。

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一个喜爱荷花的邻居,天天兴致勃勃地数荷花的朵数。今天告诉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诉我,有六七百朵。但是,我虽然知道他为人细致,却不相信他真能数出确实的朵数。在荷叶底下,石头缝里,旮旮旯旯,不知还隐藏着多少儿,都是在岸边难以看到的。粗略估计,今年大概开了将近一千朵。真可以算是洋洋大观了。

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花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同类推荐
  •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作为想象力和富于魅力的思想的源泉,在西方世界始终是无与伦比的。有关希腊神话的地位,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评价的:“希腊神话的重要性在西方人文化、艺术和情感的历史上怎样估计都几乎不能说是过高。……否认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就等于否认西方文化本身的成就,以及受到它的启发的伟大作家和艺术家的天才。”
  • 灯谜百花大观园

    灯谜百花大观园

    本书积作者数十年学习、研究灯谜之心得,精心编撰而成。全书涵盖灯谜猜制要领、猜谜诀窍、制谜技巧、谜话拾缀、谜事随笔、竞猜谜选、灯谜集锦7大类,内容丰富多彩,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
  • 军事,国家的骨骼

    军事,国家的骨骼

    在地球上,战争比和平更早出现。从人类开始出现,为争夺食物、栖息地,而发展出战争。战争从未曾长久停歇过,它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存在过。中国各个朝代的灭亡与崛起,军事战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该书通过描述古代的战争史,展现这种文化的独特性,让人了解战争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从而更好地指引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 中华成语故事(贞)

    中华成语故事(贞)

    本书力求达到一册在手,纵览成语故事全貌的目的。注重可读性、知识性和完整性,对每条成语分为出处、词义和故事三部分。排列顺序按汉语拼音音序的先后,可以方便读者查阅。它既可以使你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从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 风吹哪页读哪页:原野短语

    风吹哪页读哪页:原野短语

    本书收有“信仰”、“孩子与音乐”、“词语”、“动物·昆虫以及心地”、“男女或情事”、“蒙古的”、“文艺方面”等短语。
热门推荐
  • 妃常狂傲:王爷别挡路

    妃常狂傲:王爷别挡路

    灵魂穿越,现代女老大来异世,风云突变,重新洗牌,且看苏锦夏如何一步步攀登高峰,折服美男。片段一:偶然救到了一个好牛逼的老头。某女:当门主有什么好处吗?某老头:当然有!人你的!钱你的!什么都是你的。某女:真的?某老头:可以立自据。某女奸笑:那好吧,本姑娘就勉为其难收下吧。片段2:某帅男:小夏夏~你要去哪里,为夫一起可好?某女无奈:我只想去方便……片段3:某男怒吼:苏锦夏,你给本王回来!某女仰天长啸:我们分家可好?!片段4:某包子:娘亲,老爹在外面哦?某女:带了什么好东西吗?某包子:玛瑙双耳一对,马蹄果三盘,镶心红玉一块…………某女:好了,东西留下,人扔出去。某色子:娘亲~~…………
  • 梦幻光影之客自蓬莱

    梦幻光影之客自蓬莱

    一场人欲胜天的博弈,勾出人性中的善与恶,一个平凡的女孩,在一番奇遇之后,是选择与伙伴的坚守还是凌驾于人与天之上。
  • 一场恋爱

    一场恋爱

    男主角是一个有钱有势的少爷,爱上了纯情的女主角,就此展开了一场热恋
  • 包大人来了

    包大人来了

    商战文,力求正剧范的商战谋略、真情实感的两心相知。
  • 美女复仇记

    美女复仇记

    自然灾害夺去了她的花季年华,穿越进入一具6岁女孩的身体之时,却是在经历被狂徒强、暴的过程。复仇成为她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在这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她要如何复仇呢?面对无数各怀心事,暗藏玄机的美男,她会如何选择,又如何自保呢?当她真正的面对仇人,却发现,竟是自己的亲人!她要如何抉择?好戏不断的上演,保证让亲们,爱不释手!多多支持西西吧!
  • 爱不到的都错落成星光

    爱不到的都错落成星光

    在你说爱我之前,我从不相信,这世界上真的有爱情这回事。我以为,只要再卑微一点点,就总能靠近。却不曾想,我们之间是永不能翻越的千山万水。
  • 醉以归

    醉以归

    让我大醉一场,来寻觅归途一方‖身为风家的嫡子,出生高贵,风小少爷从来都没有想过家破人亡这样的事,却不曾想他也有那么一天。他带着一身伤痕孤身一人离开,可当他归来时,他以另一身份出现在人前,名满天下。
  • TFboy之恋爱记

    TFboy之恋爱记

    三位女主在机场遇见了TFboys,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
  • 重生嫡女之神月大陆

    重生嫡女之神月大陆

    前世入宫,妹妹作恶多端、狠辣善妒,做姐姐的代为受过;今生,说什么也要搅黄妹妹和狗皇帝的婚恋。别人重生在奋斗,我重生是为了养娃,呃,养白菜?养妹妹?——咸鱼的人生就是这么废柴。但,这真的是我的前世吗?为什么有这么多东西我不知道?什,什,什么,桥德麻袋!灭世杀神,混沌战神,神月大陆......我,到底是谁?
  • 灵力

    灵力

    在一个实力划分等级的世界,陆奥一个身份为平民的少年,不甘颓废,坚毅不屈,克服丛丛阻碍,好不容易觉醒了代表实力的守护灵,却又是一个最劣等的器灵……他真的可以凭借这劣等的守护灵走到最后么?故事中有兄弟情怀,也有爱情纠葛,有热血也有挣扎,有力量的碰撞也有阴谋的交锋;主题就是,坚持信念,绝不不认命,永不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