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54900000023

第23章 郑袭身先死 台湾起内乱

接着,刘国轩就向刘国辕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那个“冒险”计划:将一千余名手下全部派去袭击郑袭的后方大本营,然后且战且退,把郑袭的兵马引到海边来,再叫俘虏的那五百名士兵用兵船上的大炮去轰击郑袭,这样一来,郑袭的阵脚必将大乱,郑经再趁此发动猛攻,便可很快结束战斗了。

刘国轩这个计划的“冒险”之处就在于,要用俘虏的士兵去炮轰郑袭。刘国轩不由得惊诧道:“大哥,你是不是……发疯了?”

刘国轩言道:“该发疯的时候就得发疯!兄弟,我且问你,你是愿意留在兵船上还是愿意去袭击郑袭?”

去袭击郑袭固然很危险,但留在兵船上同那些俘虏呆在一起似乎就更危险。至少,去袭击郑袭,即使失败,还有逃生的可能,而若是同俘虏呆在一起,俘虏反将起来,那就只能是死路一条了。所以,听了刘国轩的问话后,刘国辕结结巴巴地回道:“大哥,兄弟愿意率兵去袭击郑袭……”

刘国轩点了点头道:“那好,你去攻打郑袭,我留在兵船上。”

刘国轩又重重地嘱咐刘国辕道:“兄弟,你摸到郑袭的后方时,只顾攻打,不要顾及损伤如何。打得差不多了,你就带队往海边撤,我会在这里支援你!”

刘国辕心里话:大哥,我还不知道能不能撤回来呢……但刘国辕嘴里说的却是:“大哥放心,在这关键时刻,兄弟我也不会装孬!”

似乎该着刘国辕要立下功劳,他率千余士兵登岸之后,走了约半天工夫,恰遇一支三百多人的队伍赶去增援郑袭。刘国辕一声令下,手下奋勇向前,很快就将那三百多人的队伍打得落花流水。初战告捷,刘国辕的信心和胆气陡增。在看到郑袭的后方大本营时,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领着军队就扑了上去。他这一扑还就扑对了。郑袭的后方大本营只有数百兵众,经刘国辕拼命地一扑,一下子就溃不成军了。刘国辕打得兴起,驱使着手下一直向前冲,冲得郑袭不得不从前方抽调军队来迎击刘国辕。虽然刘国辕见大批敌人援军来到,早吓得掉头就跑,但却为郑经的向前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郑经见郑袭的防线全线松动,便和冯锡范一起,率军向郑袭发动了全线进攻。尽管郑袭一时还没有全线溃败,却也只能且战且退,一步步地退向海边。

刘国辕惊慌失措地逃到海边时,身旁只剩下百余人。其他的手下,并非全部战死了,而是逃跑的速度不够快,被刘国辕落下了。刘国辕不敢在海边久留,带着百余手下匆匆地上了一艘兵船去和刘国轩会合。直到看见刘国轩并看见那些俘虏根本没有暴动的迹象时,刘国辕才松了一口气。因为,海边已没有可以乘人的船只了,郑袭本事再大,也追不到他刘国辕了。只不过,被刘国辕落下的那些官兵,就没有刘国辕那么幸运了。

郑袭的人马的确追得很快。虽然后方大本营遭袭令他大为震惊,但他却还比较冷静。他急调近两千人对刘国辕的人马进行追击。他的想法是,先尽快消灭刘国辕,然后再集中兵力去对付郑经。所以他在前方且战且退,在后方,却对刘国辕的人马紧追不舍。他以为只要尽快地消灭了刘国辕,就还有可能顶住郑经的进攻。而只要顶住了郑经的进攻,他就有时间等待援兵的到来。只要援兵一到,他郑袭就可以转守为攻、转败为胜了。

郑袭的想法不能说没有道理。如果他散布在各地的军队真能及时赶到这里,那他郑袭也就真有希望扭转战局。然而,郑袭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么且战且退、一点点地接近了海边,恰恰中了那刘国轩的计谋。刘国轩苦苦等待的,就是郑袭的人马来到海边。

被刘国辕抛下的那五百多官兵来到海边之后,见逃生无望,索性回转身来,与追上来的郑袭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杀。郑袭的追兵有两千之众,那五百多人显然不是对手,但那五百多人却在海边表现出了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他们虽然被敌人分割、包围,危在旦夕,但却没有一个人退缩、投降。直看得兵船上的刘国轩双眼发直、血脉贲张。刘国轩重重地对刘国辕道:“兄弟,传我的命令:各炮手瞄准海边,准备开炮!”

刘国辕大惊声色:“大哥,那里还有我们的人哪……”

刘国轩面无表情地反问道:“我们的人还能够活下来吗?”

刘国辕多少有些愧意:“他们……显然是活不成了……”

刘国轩大眼一瞪:“既如此,你还不快去传我的命令?”

刘国辕慌忙道:“兄弟这就去准备……”

大概有一百来门大炮一起瞄准了海边。虽然那时的大炮射程并不很远,但从船上打到岸边,却也绰绰有余。刘国轩一声令下:“瞄准,开炮!”

顿时,百炮齐发。炮弹无情地在海岸边那些正在厮杀的人群中开了花。一时间,炮声隆隆,血肉横飞。谁也顾不得再拼杀了,只顾着各自逃命。郑袭抽调来追赶刘国辕的那两千人,被刘国轩的炮弹炸得血肉横飞、非死即伤,侥幸还活着的,只恨爹妈少给了两条腿,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更严重的问题还在后面。郑袭因为抽调了两千人来对付刘国辕,所以前方就再也抵挡不住郑经和冯锡范的进攻了,只能一边竭力抵挡着一边往海边撤退。他实指望自己的那两千人马在消灭了刘国辕的兵马之后,再马上回过头来投入战斗,可是,等他撤到了海边,才发觉事情不妙:自己的那两千人马除了在海边留下累累尸首外,已不见踪影,而刘国轩的一百多门大炮却在虎视眈眈地等待着他。

在刘国轩凶猛的炮击下,郑袭的数千人马一下子就乱了套。郑袭喊破了嗓子,也没有人再听他的命令。万般无奈之下,郑袭也只能以保全自己的性命为重。然而,在他就要找个地方躲避的当口,一发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不偏不斜地飞到他的耳边,轰然炸开。郑袭只感觉到眼前一亮,还没来得及听见炮弹爆炸的声音,他的身体就被炮弹炸得四分五裂。

郑袭死了。郑经重新控制了台湾。因为冯锡范和刘氏兄弟功劳卓著,所以郑经就让冯锡范掌管台湾岛上的步军,而澎湖列岛上的驻军及全部水师,则由刘国轩、刘国辕统率。

从此以后,郑经在台湾岛上的统治地位十分巩固。而台湾的军事力量也在郑经执政时期达到了顶峰。

不过,在公元1677年,郑经的军事力量遭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自此,郑经的军事力量开始一步步地走下坡路。

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亦即康熙皇帝平定了“三藩之乱”的那一年,台湾的统治者郑经死去。他这一死不大要紧,台湾的政治局面立刻就陷入一片混乱。

郑经死,他的长子郑克垘理所当然地继位。郑克垘以前给人的印象是既不显山也不露水。然而,当他登上了台湾最高权力宝座之后,所作所为却大大出人意料。这使得冯锡范和刘氏兄弟极为不快,也极为不满。

冯锡范曾对刘氏兄弟言道:“想我等皆为立下大功之人,现在竟然落到如此下贱地步,心中实在不忍……”

刘国轩不觉长叹道:“一朝君子一朝臣,此所谓也……”

刘国辕忿忿不平地嚷道:“再这样下去,我就要起兵造反了!”

闻听“造反”二字,冯锡范和刘国轩不禁互视了一眼。刘国轩意味深长地问刘国辕道:“兄弟,你果真敢起来造反吗?”

刘国辕双目一瞪:“哥,出生入死我都不怕,难道我还怕起来造反吗?更何况,不起来造反,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冯锡范直直地看着刘国辕道:“兄弟,你说得不错,勇气更可嘉,可是,就算我们想起来造反,恐怕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啊!”

冯锡范说的是实情。郑克垘当政后,已经把他们手中的兵权收缴得差不多了。冯锡范也好,刘氏兄弟也罢,手中已经没有什么兵马可调了。就是澎湖列岛上的驻军指挥权,也被郑克垘握在了自己手中。

刘国轩却慢慢悠悠地言道:“造反不一定非得使用军事手段……”说得冯锡范一怔。刘国辕也若有所悟。紧接着,三颗脑袋就死死凑在了一起。

在冯锡范和刘氏兄弟这次谈话后没有几天,郑克塽的府中突然来了三位不速之客。这三位不速之客,一个是冯锡范,另两位便是刘氏兄弟。

当冯锡范和刘氏兄弟含蓄而又清晰地说明了来意之后,郑克塽大为震恐地言道:“这……如何使得?他……毕竟是我的兄长,我如何能做出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来?”

冯锡范“嘿嘿”一笑道:“他是你的兄长,固然不错,可他又是如何对待你这个兄弟的呢?他既待你不仁,你又何必以义字待他?”

刘国轩紧跟着言道:“如果他真的还把你当兄弟看待,那他就不会把你冷冷地丢在一边、不闻不问!”

刘国辕说得十分直接、干脆:“他不把你当兄弟,你就不应该把他当兄长。你和他既然已不再是什么兄弟关系,那你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做!”

经冯锡范、刘氏兄弟这么一说,郑克塽似乎也就动了心。他望了望冯锡范,又看了看刘氏兄弟:“你们所说,还真的有道理……”

冯锡范不失时机地言道:“事成后,整个台湾不就是你的了吗?”

刘国辕接道:“整个台湾都是你的了,你还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刘国轩趁热打铁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郑克塽慢慢地低下了头,稍顷,他又慢慢地抬起了头。他十分清楚地对冯锡范和刘氏兄弟言道:“你们说得在理。就按照你们刚才说的办!”

冯锡范和刘氏兄弟闻言,都不觉松了一口气。因为,如果没有郑克塽的配合,他们的计划就很难实现。

有一天傍晚,郑克垘正在自己的宫中与几个亲信一起喝酒谈笑,忽然有人禀报,说是郑克塽在家中发现一封郑经的遗书,请郑克垘去一趟。

郑克垘不由得就疑从心来:郑经死前,只口头嘱咐我继位,郑克塽又从何处发现了什么遗书?

郑克垘不相信郑克塽会发现郑经的什么遗书,但也许是酒喝多了的缘故吧,郑克垘最后还是决定亲自去郑克塽家中走一趟。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郑克塽真的发现了什么遗书,而遗书上的内容再与继位一事有关,那岂不是要惹出些麻烦来?于是,郑克垘带着大队人马来带了郑克塽的府上。

郑克塽在黑暗中迎上来,然后毕恭毕敬地将郑克垘及几个亲信迎进了一间灯火通明的大客厅。还没等屁股落座,郑克垘就冷冷地冲着郑克塽言道:“快把父亲的什么遗书交给我!”

对郑克垘这种盛气凌人又咄咄逼人的架势,郑克塽心中很是不快活。他也不冷不热地回了一句道:“我根本就没发现什么父亲的遗书。”

郑克垘闻言,勃然大怒。他用手一指郑克塽,气咻咻地呵问道:“你既然没有发现父亲的遗书,又为何诓我至此?”

若是平日,见郑克垘如此动怒,郑克塽是定然要害怕的,但今日,面对着郑克垘大怒的模样,郑克塽似乎并不怎么害怕。他只是不自觉地咽了一口唾沫,然后不高不低地回答郑克垘道:“不是我想叫你来的,是另外有人想叫你来……”

郑克垘一怔,不由得警惕起来。他一边用眼色示意那几个亲信做好戒备,一边瞪着郑克塽问道:“谁?是谁想叫我到这里来?”

“是我!”一个男人不知从何处冒了出来。他是冯锡范。冯锡范的身后跟着几个亲兵,亲兵的手中,都亮着寒光闪闪的刀剑。

冯锡范道:“平日想见你一面太困难,只能用这种方法了!”

见着冯锡范,郑克垘就知道事情不妙。他一边悄悄地向后退,一边问冯锡范道:“你,为何要在这里与我见面?”

郑克垘的意思很明显,不想在客厅里与冯锡范等人纠缠,而只想能够退到客厅外面去,只要到了客厅之外,再设法将那百多个卫兵召过来,他郑克垘就不怕什么冯锡范了。

郑克垘的想法是对的,但却没有实现的可能。因为,他的问话刚一落音,便从他的背后——客厅的大门附近,响起一声冷冰冰的回答道:“我们在这里与你见面,是想告诉你一件重要的事情。”

郑克垘不用回头也听得出来,刚才那冷冰冰的声音,是出自刘国轩之口。他赶紧回头一看,果然,客厅的大门早已被关上,门内旁边,站着两个人,一个正是刘国轩,另一个则是刘国辕,而刘国轩和刘国辕的旁边,还站着七八条壮汉,壮汉的手中,同样亮着明晃晃的刀剑。

郑克垘望着冯锡范,然后又望着刘氏兄弟问道:“你们,想告诉我什么重要的事情?”

刘国轩面无表情地回道:“我们想告诉你,我们现在要杀掉你!”

郑克垘闻言,身体本能地一震。好不容易地,他的脸上才挤出一丝十分艰难的笑容:“冯将军,两位刘将军,有话好好说,千万不要冲动……只要你们能放我一马,你们的任何要求和条件,我都答应……”

冯锡范朝着郑克垘逼进了一步:“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郑克垘,你说这话不是太迟了吗?”

刘国轩慢慢悠悠地言道:“郑克垘,你什么要求我们都能答应,但就是不能答应放你一马!”

刘国辕急道:“大哥,还啰嗦什么?快点动手吧!”

刘国轩点了点头,冲着冯锡范言道:“冯将军,动手吧,所谓夜长梦多……”

冯锡范自然不会反对。不过,冯锡范在动手前,似乎想征求一下郑克塽的意见。只是,郑克塽早已不知去向。也许,对郑克塽而言,亲眼目睹其胞兄被杀死的场面有些不忍心。正如一首古诗所云:“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郑克塽与郑克垘是兄弟,但冯锡范、刘氏兄弟与郑克垘却并非“兄弟”,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太急”不“太急”的问题。冯锡范一指郑克垘等人,冲着自己的几个手下吼道:“你们此时还不动手,更待何时?”

刘国轩也招呼身边的那几条壮汉言道:“只顾砍杀,不顾其他!”

十几个手执兵刃、圆睁怒目的男人,一起朝着郑克垘等人扑了过去。郑克垘和几个亲信虽然都奋起反抗,甚至一边反抗一边还大呼小叫,但终究改变不了必死的结局,一个个都被冯锡范和刘氏兄弟的手下杀死。

由于走错了一步路而身死人手,对郑克垘而言,究竟是咎由自取还是纯属意外?

没有人去考虑这个问题。冯锡范和刘氏兄弟当时考虑的,是尽快地处理好“善后”事宜。所以,刚一杀死了郑克垘,他们便急急地将郑克塽找了出来。

郑克塽见到郑克垘那具已经血肉模糊的尸体,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一看冯锡范,再看一看刘氏兄弟,之后自言自语地说道:“他……真的就这样死了吗?”

刘国辕敞开自己的嗓门,回答道:“是的,他就这样死了!哈哈,现在,台湾已经成为你的天下了!”

郑克塽非常高兴地说道:“不错,不错,他现在死了,这台湾就成为我的天下了!”

就这么着,在冯锡范和刘氏兄弟的帮助下,郑克塽也当上了台湾的统治者,但是真正的大权是掌握在刘国轩和刘国辕的手里,照这二人的说法就是:郑克塽就只等着“享清福”就够了。

尽管刘国轩叫郑克塽“尽情地享受”生活,但郑克塽心中的那种惊恐和不安,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更加严重了。因为,他好像是在无意中听到这么一条可靠的消息:大清国康熙皇帝已经决定收复台湾。

听到这一消息后,郑克塽慌慌张张找到了刘国轩:“刘大将军,你可曾听说,大清康熙皇帝要收复台湾的事情?”

刘国轩不痛不痒地言道:“此事刘某早已听说,但不知与你何干?”

“与我何干?刘大将军,康熙既然已决定收复台湾,那大清的军队就会很快地开过来。大清的军队都要开来了,此事怎能与我无关?”

刘国轩冷哼一声问道:“你说,大清国的军队怎么开到这台湾来?”

“当然是坐船来啰!大清国那么大,难道会没有船只?”

“难道我强大的水师,会眼睁睁地看着大清国的船队开到台湾来?”

郑克塽低低地言道:“刘大将军,可千万不要低估了那个大清皇帝啊!吴三桂那么多的兵马,还不是被他打败了吗?只一个小小的台湾岛,恐怕实难与大清皇帝相抗衡啊!”

刘国轩不满地乜了一眼郑克塽:“你休得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只要清军敢来,我刘某定叫他有来无回!”

郑克塽赶紧苦笑了一下:“刘大将军破敌雄心诚然可嘉,但我以为,要想确保台湾安全,似乎应该想想别的什么法子……”

刘国轩瞪着郑克塽问道:“莫非,你已经有了什么高见不成?”

“哪里哪里!”郑克塽急忙言道,“大将军面前,我能有什么高见?”

刘国轩异常自负地叫嚷道:“不日我将亲率兵船去福建沿海走一遭。我要让大清皇帝看一看,我刘某的水师是何等的强大!”

郑克塽陪着笑脸恭维了几句就匆匆离开了。刘国轩不知道,郑克塽的心中还真的有了一个“高见”,那就是,给大清康熙皇帝写封信。

紫禁城乾清宫里的康熙阅罢郑克塽的来信后,不禁拊掌大笑道:“郑克塽看来也算得上是一个聪明之人。他先叙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功以感染朕,再向朝廷表白其心之忠以打动朕,最后,他便在其功其忠的基础上与朕讨价还价。哈哈,郑克塽的文笔还真是很流畅呢!”

听了康熙的笑语后,赵昌又禁不住地言道:“皇上,奴才以为,郑克塽想在台湾搞一个小独立王国呢……”

“赵昌,莫非朕看不懂这封信,需要你来解释说明?”

赵昌“啪”的一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口中言道:“奴才该死,奴才该死,奴才如何又多嘴了……”

见赵昌那么一副乖巧的模样,康熙又有些忍俊不禁:“赵昌,别在那儿演戏了。快去通知六部各尚书,马上到朕这儿来商议要事。”

与六部大臣的议事并不复杂,康熙既然早就有意解决台湾问题,大臣们自然不会不知道,只是在派谁挂帅的问题上有一些小小的争论,不过当大家得知康熙皇帝心中早有合适人选之后,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这个合适人选就是康熙接下来在乾清宫召见的施琅。令康熙略略有些惊讶的是,施琅在叩首完毕后,竟然率先言道:“皇上,如果微臣没有猜错的话,皇上此刻召见微臣,定是要派微臣去收复台湾……”

康熙有些愕然言道:“爱卿,莫非你有未卜先知之能?”

施琅忙道:“回皇上的话,皇上曾对微臣说过,待平定了三藩之乱后,就派微臣去收复台湾!”

康熙笑对施琅言道:“爱卿果然好记性!朕今日正为此事。不知爱卿对收复台湾有何高见?”

施琅回道:“在皇上面前,微臣岂敢谈论什么高见?不过,微臣一直密切注意着台湾方面的动向。微臣以为,现在收复台湾,正是时候。”

接下来,施琅便洋洋洒洒说了一大篇话,把台湾目前的局势详细分析得头头是道,听得康熙大加赞赏:“施爱卿,你确是收复台湾的最佳人选。你对台湾的政局和军事,简直如数家珍,了若指掌。放眼满朝文武,还有谁比你施爱卿更了解台湾、更关心台湾?”

施琅赶紧道:“皇上这么说,微臣实在愧不敢当……”

康熙“哈哈”一笑道:“爱卿不必愧不敢当。爱卿就作为朕的钦差去福建。你到了福建之后,不要急着就去攻打台湾,得先把有关情况摸清楚了再行事。还有,朕有耳闻,说福建总督喇哈达等人对收复台湾一事并不主动积极。若果然如此,你当速速如实向朕禀报,朕自会作出相应处置。收复台湾,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举全国之兵,主要靠的就是福建。如果福建各级官吏不能够精诚团结,齐心合力,那必将一事无成。爱卿明白朕的意思吗?”

施琅响亮地回答:“微臣明白!”

施琅迈着铿锵有力的脚步走了。看着施琅坚毅的背影,康熙满意地笑了。他相信施琅一定不辱使命。

当康熙接到施琅的密报,说福建总督喇哈达等人果然无心攻取台湾的时候,索额图又禀报了一个令康熙非常头疼的消息:侵入大清东北的罗刹士兵,已经在黑龙江流域建立了许多据点(城镇),其中以雅克萨城为最大。

康熙沉吟道:“看来,罗刹国是想把朕的东北占为己有啊……”

索额图言道:“既如此,我们就派兵把罗刹人彻底赶出东北!”

同类推荐
  •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人们穿行而过;纷繁绵长的历史,如大江东去,淘尽泥沙,同时也沉淀出无数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人生的悲情与壮美,让后来人产生无限的敬仰和慨叹。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历史人物,以撰写出历史名著《史记》而光耀千古,为后人称颂和敬仰!作为一代史家,司马迁将全部的人生奉献给了历史,也给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以《史记》记录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但他自己的生平事迹,却几乎被历史遗忘了!本书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力图将司马迁的伟大一生呈现出来。读者如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能有益于自己的人生,那将是我们极大的荣幸。
  •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内容正如它的副标题——十四篇历史特写(Vierzehn historische Miniaturen)。作者茨威格以诗人和艺术家的笔触,尊崇历史的真相,以其完全个人的独特视野创作而成。十四个故事,横跨不同时代和地域,虽然篇幅精短,但内容丰富完整,既保留了事件发生时的种种细节,也凭借茨威格深厚纯熟的笔力,展现了以旁观者视角面对这些关键时刻的复杂情绪:对悲剧英雄命运的关注、共情、怜惜,对造物主的敬畏,对人在有限生命中具备的神性,迸发的创造力的肯定以及对人间正义价值的遵照和捍卫。遥远如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在面对恺撒遇刺、局势混乱时的犹豫不决;又如极富戏剧性的瞬间,格鲁希墨守成规而造成拿破仑滑铁卢的失败以致影响了之后的整个欧洲历史……十四个生死攸关、超越时代的故事,如群星般璀璨而不渝地照耀着暂时的黑夜。
  • 风情百样苏东坡

    风情百样苏东坡

    苏东坡是一位备受历代文人推崇、深受广大百姓喜爱的文人。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长袖善舞,在多个领域都达到了无可超越的高度。本书以轻松的文笔讲述千古奇才苏东坡一段段妙趣横生的故事。让人体味那种清夜闻钟、游园惊梦的恍然顿悟,那种洗尽铅华之后的平实。对于读者来讲,阅读本书了解那个仿佛邻家那个老头苏东坡的百样人生,从他身上汲取无比丰富的精神食粮。成就了一个可爱的苏东坡、伟大的苏东坡,成就了一个千百年来在百姓心目中永恒不朽的“百科全书”式的苏东坡。今天是从历史中走来的,读史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以史鉴今,“可知兴替,可明得失”;读史就是要穿越历史,通明世道,感悟人生。
  • 矮奴

    矮奴

    《矮奴》由夏汉志所著,《矮奴》是我国历史上全面展示鲜有人知、奇特残忍“人造矮奴”制度的面市唯一作品。本作品充分挖掘出了隐藏于人类内心深处的邪恶,引人深思。大唐德宗年间,在南楚道州,一个3岁男童唐子文被富豪林员外装进一个陶罐制成了矮奴。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悲剧性的变化。一路走来,从林府的丫环和小姐,再……
  • 中国十大文豪——欧阳修

    中国十大文豪——欧阳修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散文、诗、词、文学理论以及文艺批评等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而且具有形式新颖、语言酣畅、叙事委婉、绘景优美的特色,为我国历代人民所喜爱。
热门推荐
  • 黑暗是黎明之前

    黑暗是黎明之前

    “Adrymartintr,shaken,notstirred”(一杯马天尼,摇匀,不要搅拌)以基酒为琴酒和苦艾酒的马天尼送你们最后一程吧“琴酒,我放过你,你也放过我吧”“你期盼的黎明到了”
  • 王之序列

    王之序列

    在人类纪元之前,存在着一个强大的伽罗王朝。在三王一圣的战争中,这个亘古的王朝覆灭了,但是,这个亘古的王朝必将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
  • 18号刺青

    18号刺青

    传说苏州18号刺青馆所纹的图案,都会化为真实。“欢迎光临18号刺青会所,准备好迎接新生了吗?”微信公众号:tatoo-18
  • 万古神龙

    万古神龙

    龙族少年龙啸天,年幼之时,龙筋被抽,沦为废人,却得神秘龙印传承,终能斩大敌,报血仇。且看一代龙神,笑傲九天万世,威震十方天地!
  • 潮江月

    潮江月

    传闻钱塘江江神,修炼入魔,在钱塘江四处作乱。钱缪率领12绝与300绝世高手,在钱塘江射潮。后将其封印在圣湖之中。在之后江湖上就出现了天下第一大帮圣湖帮。
  • 龙城君子传

    龙城君子传

    一个玉佩,一场灭门,让一个幸福的家庭走上了支离破碎,故事不断发展,报仇变成了他此生的使命。
  • 大会馆

    大会馆

    笔名漆雕醒,小说作家,曾从医,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第六届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发表中短篇小说三百多万字,出版长篇小说《四面边声之黄金坟场》、《解毒师》。工作QQ:664361437
  • 漫威世界的二次元爱好者

    漫威世界的二次元爱好者

    伪美漫,真无限。当凯拉尔穿越成小学生,看到小学课本上的美队照片时,内心是崩溃的,当他知道必须先等个十年才能开启金手指时,凯拉尔泣不成声……好在金手指给力!铁霸王:“你是究竟是什么人?”凯拉尔:“我只是一个路过的假面骑士罢了,给我记住了!”洛基气急败坏:“你这个卑贱的凡人,我是一个神!”凯拉尔把弑神剑架在洛基脖子上:“你再说一遍?”总之,这是一个有点热血二次元爱好者带着二次元系统在MCU快乐生活的故事。本书时间线以漫威电影发行顺序为主(因为漫威官方先后几次给出的时间线都存在bug)新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如果喜欢这本书的话,可以加QQ群:163504955
  • 独属于我的霸道王子

    独属于我的霸道王子

    遇见你是偶然的,喜欢你是自然的,爱上你是必然的。一场小小的车祸,让欧阳轩这位霸道总裁偶然遇到长相平凡家境平凡但又冷漠的叶雅馨,他们的感情之路会怎么样呢,这位霸道总裁又是怎样让雅馨爱上他的呢,而故事中那位温柔阳光的齐烙又是怎样抱得小小这位小美人呢,校草林浩在雅馨之后和校花晓雅的感情又会怎样呢,雅馨的朋友林佳又是为何而死?敬请阅读《独属于我的霸道王子》
  • 浮生拾光

    浮生拾光

    他与她千年前相遇,但她是人,他却为妖,他们不可能在一起,否则必要死一方且永世不得超生。他们被监察使抓到了,他把自己毕生修为渡于她,被鬼差抓了去。百年后她被阴司录用,这一代阎罗王亦为妖,叫她做个半鬼,并帮她复原恋人的元神,代价便是嫁与他。这并不是在跟她商量,强买强卖罢了,即使没有这阎罗王她依然是可以将他元神复位,无奈,重生是要通过阴司筛查的,只好答应了阎罗王的条件。回到阳间,随时听从阴司调遣,也开了个咖啡店,坐落在与他相识的那个小镇,也为鬼神当着当铺,也好收集修复元神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