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54900000016

第16章 上疏索军饷 康熙削三藩

缚住鳌拜的那双手铐、脚镣也太过沉重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是一般的手铐、脚镣,说不定就会被鳌拜挣脱。

康熙厉声喝问道:“鳌拜,你知罪吗?”

鳌拜突然放声大笑起来,整个弘德殿都在鳌拜的大笑声中微微颤栗。

鳌拜止住笑,用一种严厉的口气反问康熙道:“皇上,鳌某为大清国的建立赴汤蹈火、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何罪之有?”

康熙不想与鳌拜在殿内唇枪舌剑。他把那张写有鳌拜三十条罪状的大纸交与一个太监,放到鳌拜的面前:“鳌拜,你睁开眼好好地瞧瞧,那上面的每一条罪状,朕都可以处你绞刑!”

鳌拜并没有去看他的那些“罪状”。也许,他犯下了哪些罪状,他比康熙要清楚得多。他只是冷冷地看着康熙言道:“皇上,欲加之罪,又何患无辞?”

康熙也冷冷地言道:“鳌拜,你一生作恶多端,满朝文武都可以指证你一二罪行,你又何必巧言抵赖?”

“皇上,”鳌拜猛然提高了声音,又奋力抬起双手,“嗤”地将胸前的衣衫撕开,“你好好地看看,我鳌某这一生究竟做过些什么?”

鳌拜的胸前,赫然有几道醒目的伤疤。这几道伤疤,记录着他一生当中最为荣耀的事。那是清兵刚刚入关之际,康熙的爷爷清太宗皇太极不幸陷入敌人重围,走投无路的当口,鳌拜率人不顾一切地杀人重围,救出了皇太极,自己的胸口上便留下了这么几道刀疤。

康熙略一思忖,然后吩咐那十来个少年道:“将奸臣鳌拜打入死牢,听候朕的发落!”

鳌拜一边吃力地朝殿外走一边高声言道:“皇上,我救过先祖陛下,你是不能杀我的……”

鳌拜专权的时候,众位大臣是敢怒不敢言,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鳌拜已然成为阶下囚,他们不但敢怒,而且敢言、敢动了。

事毕后,大殿之内的近百位大臣纷纷下跪高呼:“皇上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熙终于将鳌拜一党的势力彻底清除了,不仅使自己的政治生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也把整个大清王朝带进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这时候吴三桂就登场了。

吴三桂做了平西王之后,便把整个云南当做了他个人的庄园。清廷远在北方,根本管不了他吴三桂。虽然清廷在云、贵一带也驻有封疆大臣,但吴三桂从不正眼看他们。吴三桂不仅不向清廷缴纳一分一毫的税收,而且还经常找借口向清廷索要军饷用来扩充和发展自己的军队。吴三桂常以“平西王”的名义向清朝南方各省份派遣自己任命的官吏。这些官吏,被称做“西选官”。到后来,竟然发展到了“西选之官,几满天下”的地步。

现在,吴三桂更加放肆的向朝廷索要军饷二百万两,此举激怒了康熙。这一次,康熙不仅不想再给吴三桂等人什么军饷,而且还已经有了撤“藩”的念头。

因为在康熙看来,无论如何也要彻底地结束大清国南方的那种分裂割据的局面。如今康熙现在最为担心的就是,在他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之前,三藩就已经发难。所以,康熙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然而,时间越是珍贵、越是紧张,麻烦事还接连不断地找到康熙的头上。

公元1673年的春天,尚可喜提出了“辞职”,请求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尚之信,最重要的是尚可喜同意“削藩”,这样的举动遭到了尚之信激励反对,愤怒的尚之信向福建疾驰而去。他要去找靖南王耿精忠一起商量对策。如果皇上真的宣布撤藩,他尚之信等人岂不很是被动和尴尬?

耿精忠闻言大震:“尚兄,平南王为何会这般不加思索?既主动要求撤藩,那皇上就有充分理由批准。皇上当真宣布撤藩,我等如何是好?看来,我与尚兄,应该去云南一趟,走!”

吴三桂静静地听完了尚之信的“汇报”,然后冷笑一下,接着言道:“之信贤侄,看来你父亲很害怕当今的皇上啊!”

耿精忠问道:“平南王既然给皇上呈了那么一道奏折,我等究竟该如何应对?”

吴三桂定定地望着耿精忠道:“平南王弄了那么一道奏折,看起来确是一件坏事,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你,还有我,马上也给皇上上一道奏折,请求撤藩……”

吴世璠即刻言道:“爷爷,孩儿没听错吧?你也要主动撤藩?”

吴三桂没有卖关子。他从没有这种习惯。他扫了耿精忠、尚之信及吴世璠一眼,沉沉地言道:“我们上那么一道奏折,目的是试探一下皇上的态度。如果他不同意撤藩,我们就可以让他再安宁一段日子。如果他马上就宣布撤藩,那我们就把军队开到京城去,叫他乖乖地交出玉玺,乖乖地滚出京城!”

吴三桂问耿精忠道:“靖南王现在有多少兵马?”

耿精忠答道:“约有十万之众。”

吴三桂又问尚之信道:“贤侄手下也有十万军队吧?”

尚之信回道:“不瞒王爷,小侄的手下,已有十数万之众。”

吴三桂点点头,继而言道:“如果皇上胆敢宣布撤藩,我吴某在云南首先起兵发难。”

耿精忠接道:“云南只要一动,我耿某便马上在福建响应。”

尚之信有些不甘示弱地道:“王爷只要在云南打响第一枪,小侄我便在广东接着打第二枪。”

吴世璠轻声问耿精忠道:“贤弟与台湾方面的关系现在如何?”

耿精忠回答道:“我已与台湾方面多次联络。他们说,大清是我们和他们的共同敌人。他们向我保证,只要我与大清开战,他们决不在我的背后趁火打劫。”

吴世璠点头道:“贤弟既无后顾之忧,便可以放手同皇上一搏了!”

尚之信此刻却皱着眉头问吴三桂道:“王爷,如果皇上真的宣布撤藩,那我们就只有同他决一死战。只是,小侄不知,待仗打起来的时候,小侄的军队究竟该往何处开?”

尚之信这么一问,耿精忠的目光便也紧紧地盯住了吴三桂。这就不难看出,耿精忠和尚之信等人虽然早就有了同皇上公开摊牌的打算,但究竟该如何个摊牌法,他们还几乎心中无数。

吴三桂倒显得胸有成竹。他一指耿精忠:“你,先发兵占领福建全部,然后挥师北上。”又一指尚之信:“你,领兵西进,控制整个广西。这样一来,南方数省便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

吴世璠迫不及待地问道:“爷爷,到时候我们云南的军队开往何处?”吴三桂长臂一挥,言语十分铿锵有力:“到时候,我的大军直趋湖南,渡过长江以后,直捣京城!”

吴世璠兴高采烈叫道:“爷爷,那一来,大清国不是就完蛋了吗?”

吴三桂的脸上却看不出什么笑容。他重重地对耿精忠和尚之信道:“我该说的都说完了。你们也可以回去了。记住,必须作好一切开战的准备,切不可荒唐懈怠。”

耿精忠和尚之信答应一声,便退了出去。吴世璠也欲离开,吴三桂叫住道:“璠儿,你先去为他们饯行,送走他们之后,你就带着二十万两银子去陕西……”

吴世璠不解:“爷爷,要孩儿带那么多银子去陕西干什么?”

吴三桂道:“陕西提督******是经我向朝廷推荐才担任此职的,他欠我一个人情。******一向贪婪,而朝廷每年只拨给陕西数万两军饷,所以******心中一定对朝廷心存怨恨。你带二十万两银子去陕西,好好地劝说一下,******肯定答应与皇上反目。如果******起兵东进,京城必大受震动!”

“爷爷,陕西再一反,这半壁江山不全都在我们控制之中了吗?”

“岂止陕西……璠儿,到那一天,只要爷爷我振臂一呼,四川、贵州等地便会群起响应!”

吴三桂并不是在说大话。几乎长江以南的所有省份,都有他的党羽和亲信,大都还是手握重权的提镇大员,吴三桂“振臂一呼”,他们是没有理由不“群起响应”的。

吴世璠连忙言道:“爷爷放心,孩儿送走耿精忠和尚之信之后,便马上携银子去往陕西!”

康熙接到三藩的奏折后,马上召集群臣。除了“卧底”的索额图之外,所有够级别的在京官员,齐刷刷聚集在庄严的弘德殿内。

康熙威严地坐在宝座之上。他将吴三桂等人的奏折往几案上一撂,朗声问道:“各位爱卿,你们可知吴三桂等人为何进奏请朕撤藩?”

众大臣一时皆无言。许久,一个叫齐耳丹的吏部侍郎伏地启奏道:“皇上,微臣以为,吴三桂等人主动请求撤藩,乃是对皇上心存忠良……”

“皇上,”经略大臣莫洛赶紧奏道,“微臣以为,吴三桂等人的心中根本就没有忠良二字,他们假惺惺请求撤藩,其中必有阴谋……”

内务府总管明珠也马上奏道:“微臣同意莫洛大人的看法……”

齐耳丹当即问莫洛和明珠道:“两位大人说吴三桂的奏折有某种阴谋,可否当着皇上及各位大臣的面,具体说说这种阴谋的内容?”

康熙重重地咳嗽了一声,然后道:“齐大人,朕来回答你的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都一起投在了康熙皇帝的脸上。康熙缓缓地言道:“吴三桂等人在奏折中请朕撤藩,不仅毫无忠良之意,而且的确别有用心!”

偌大的弘德殿内,只听见康熙一个人的声音在回荡着:“吴三桂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就是要试探于朕。他们以为,朕根本就不敢宣布撤藩。但是,他们想错了!朕现在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三藩,朕一定要撤!不是以后,而是马上!朕已经忍耐多日,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继续忍耐下去!明天,朕就派钦差去南方,向吴三桂等人宣旨撤藩!”

康熙此言一出,弘德殿内顿时哗然。康熙虽高居于宝座之上,却也能大致听出,除了明珠和莫洛等少数人外,其余诸大臣好像都不同意马上撤藩。于是,康熙就故意大声地言道:“众位爱卿对朕马上撤藩这一决定,若有什么别的看法,不妨直接道来。”

哗然声止。吏部侍郎齐耳丹又走出了人群。看来他是那些大臣的全权代表。康熙笑问齐耳丹道:“齐大人莫非又有什么高见?”

齐耳丹道:“皇上决定撤藩,实乃英明之举,不过,皇上如果真的宣布撤藩,恐怕会引起天下大乱……”

康熙静静地问道:“依齐大人之见,朕应当如何?”

齐耳丹道:“依微臣之见,皇上不应宣布撤藩,而应派一钦差去南方,对吴三桂等人着力安抚。这样,三藩感念皇上的大恩大德,便不会故意滋事,天下也就依旧太平……”

康熙不动声色地言道:“齐大人的意思,是叫朕维持现状,让大清南部天下,依然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

齐耳丹回道:“微臣正是为大清江山着想。目前的现状,虽然不尽理想,但大清江山,毕竟已成一统。如果皇上宣布撤藩,吴三桂等人必然联手谋反……皇上,三藩所拥有的军队,据说已达数十万之众啊!如果三藩真的反了,则大清江山,不啻南方不宁,就是北方,也不会太平啊!”

康熙知道,齐耳丹的意思代表了许多大臣的想法。他们都以为,三藩的势力太过强大,朝廷不宜同三藩公开对抗,而应对吴三桂等人悉心安抚,以竭力维持局面。然而,康熙不这么想。他想的是,这种分裂割据的现状,必须尽快地结束。“齐大人,你能否在这里向朕保证,如果朕不宣布撤藩,那南方三王就永远不反?”

齐耳丹一时哑口无言。许多大臣也不禁面面相觑。

康熙一点点地从宝座上站了起来。他先环视了一下众人,然后铿锵有力地言道:“朕很清楚,有齐耳丹这种想法的人,决不止他一个。朕也很明白,你们这种想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你们是在为朕及大清江山着想。但是,朕在这里要告诉你们,你们想错了!你们忽视了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南方三王,朕撤藩要反,朕不撤藩亦终将要反。既如此,朕又有什么理由要对他们一味地姑息迁就?”

众大臣皆屏息凝听,不敢妄言一字。康熙接着道:“朕撤藩主意已定,尔等皆不得再有别样的想法。从现在起,你们当各司其职,听朕统一调度。谁胆敢懈怠不从或阳奉阴违,朕决不宽恕!”

康熙说完摆了一下手,执事太监慌忙尖着嗓门叫道:“散朝——”

齐耳丹出殿之后,特地找到明珠,很是惴惴地道:“明总管,三藩有数十万大军,如果一起反了,恐局面不好收拾啊……”

明珠却皱眉回道:“齐大人,你害怕三藩,莫非皇上也害怕吗?”

明珠说的一点都没错。康熙皇帝之所以在接到吴三桂等人的奏折后马上就召集文武百官宣布撤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现在不“害怕”三藩了。兵部汉员尚书已经如期训练出了十五万精锐部队。有了这支部队,康熙就再也不会姑息三藩的所作所为了。也就是说,即使吴三桂等人不上奏请求撤藩,康熙也会“主动”地派钦差到南方宣布撤藩。有了这支十五万人的精锐部队做资本,康熙还何怕之有?

当然,康熙也充分地考虑了三藩所拥有的实力。吴三桂等人在南方盘踞多年,实力定然非同小可。但是,康熙始终以为,像齐耳丹等人,是过高地估计了三藩的实力。康熙相信,凭兵部训练成的那支十五万人的军队,就足以对付吴三桂了。而京畿一带其他的清军,加上从各省可以抽调的地方部队,用来对付耿精忠和尚可喜、尚之信,则绰绰有余。另外,户部已经殚精竭虑地为可能爆发的南北大战筹措了充足的银饷。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后盾,康熙此时不宣布撤藩,还要等待何时?

一切处理完毕之后,康熙本打算立即派钦差南下宣旨撤藩。可就在这当口,有一件事情打乱了康熙的全盘计划。

那恰是在康熙准备派钦差南下的前一天晚上,经略大臣莫洛求见。

莫洛是康熙的近臣,此时要进见康熙,必有重大事情。

果然是这样:“启禀皇上,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前不久带着大批银两到过陕西,在陕西提督******的家中呆了数日……”

康熙一时默然。半晌,他仿佛自言自语地道:“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去见******,绝非偶然或寻常之举……******本是吴三桂向朝廷推荐才担任陕西提督的,他似乎欠吴三桂一个人情。******又是一个贪财之辈,吴世璠带去大批银两,就正中******的下怀。既欠一个人情,又得了大批银子,******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莫洛紧锁双眉言道:“皇上,如果******跟着吴三桂一起叛逆朝廷,那将是极其严重的事情……”

康熙点头道:“朕也是如此忧虑……******手下虽然没有多少兵马,但若真的跟着吴三桂一起谋反,则影响极大,也影响极坏……”

莫洛主动请缨道:“皇上,微臣想去陕西走一遭……”

莫洛的用意很明显,他想去陕西说服******,不要跟着吴三桂走。但康熙却有些不放心:“莫洛,如果******已经倒向了吴三桂,你前去陕西,岂不是会有性命之忧?”

莫洛言道:“皇上,危险自然会有,但微臣不惧。一来******未必就真的倒向了吴三桂,二来微臣曾经在陕西呆过一段日子,与******有些私交……即使******已经真的倒向了吴三桂,谅他也不会把微臣怎么样。”

康熙沉思。只要有可能,就不能让陕西也乱起来,而要去说服******,放眼朝中上下,经略大臣莫洛也许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想罢,康熙轻轻地对莫洛言道:“爱卿,朕同意你去陕西,不过,朕要嘱咐你两点。第一,你要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第二,你要及时把******的动静告朕。待朕拟道圣旨让你带上,你就算朕的钦差到陕西巡视政务。”

莫洛刚一离开,康熙便吩咐太监赵盛道:“公公速将明珠叫来……”

赵盛早已年迈,手脚也很不利索,但听了康熙的吩咐后,还是鼓足力气,以最快的速度走出了乾清宫。工夫不大,内务府总管明珠就到了。

康熙言道:“明爱卿,朕现在封你为兵部尚书,统一掌管调度京城内外的所有军队,以备不测之事发生。”

明珠伏地叩首信誓旦旦:“臣愿为皇上和大清国鞠躬尽瘁……”

康熙道:“明爱卿,你且起身,朕还有事要吩咐于你。你速速派人去通知云贵总督甘文焜和云南巡抚朱国治,叫他们密切注意吴三桂的动向,若吴三桂有什么异样的举止,当速速禀告于朕。还有,你当派人去通知浙江、江西、湖南和贵州等省督抚,令他们一定要加强戒备,千万不可松懈!”

明珠言道:“如果皇上同意,臣想亲自去浙江等省走一遭。”

康熙动了动双眉:“也好。爱卿亲自巡视,朕颇为心安!”

就这样,莫洛去了陕西,明珠去了浙江诸省。没过几天,好消息接二连三地传进了紫禁城。

第一个好消息来自从南方回来的明珠。他向康熙禀奏道:南方浙江、江西、湖南和贵州诸省,已经作好了同吴三桂等人开战的准备。康熙听后一展龙颜,心中大安。

第二个好消息来自经略大臣莫洛。他从陕西给康熙写了一封信,说陕西提督******确实已被吴三桂收买,准备参与吴三桂的叛乱,但在他莫洛的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态度已有明显转变。为保险、稳妥起见,莫洛决定继续留在陕西,监督******的一举一动,并请康熙皇上定夺。

康熙当即谕示:陕西的事情,一切由莫爱卿自行主张。

这样,一切事情似乎又都回到了起点。康熙便又着手准备派遣钦差南下宣布撤藩的事宜了。为慎重起见,康熙还就派钦差南下之事率先征求了索额图和明珠等人的意见,并要索额图和明珠等人向他推荐合适的钦差人选。最后,康熙采纳了索额图的提议:让吏部左侍郎尼德尔任南下的钦差。

康熙还特地将尼德尔召至乾清宫,给了他一道圣旨,并赐给他一柄可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最后嘱咐道:“爱卿南下之后,一路当多加小心。你先去云南,将朕的旨意向吴三桂宣告,然后去广东和福建,分别晓谕尚可喜和耿精忠等人。”

尼德尔的话说得很不吉利:“臣纵然肝脑涂地,也不敢负圣命!”

尼德尔是公元1673年底离开京城南下的。尽管一路上风尘仆仆、马不停蹄,但当尼德尔及随从一行人踏入云南地界时,已是公元1674年的一月了。这天,康熙的钦差吏部左侍郎尼德尔正在和云贵总督甘文焜及云南巡抚朱国治小声地议论着什么。见吴三桂摇摇晃晃地走进客厅,甘文焜首先站起来,并叫了一声“王爷”,朱国治犹豫了一下,终也站起,但没有叫“王爷”。那尼德尔自恃是康熙皇帝派来的钦差,所以就既没有起身,更没有叫“王爷”,只用一双微含凉意的目光,打量着貌不惊人的吴三桂。

吴三桂瞟了尼德尔一眼,然后皱了皱眉,看着甘文焜,明知故问道:“总督大人,这位陌生的客人是谁?见了本王爷,为何坐着不动?”

甘文焜连忙回道:“王爷,这位是当今皇上派来的钦差、吏部左侍郎尼德尔大人!”

吴三桂干巴的脸皮搐动了一下:“原来是钦差,吴某真是失敬啊!不过,即使是钦差,在本王爷的面前,也不能摆出这么大的架子啊!”

吴三桂说着话,就大模大样地坐下了。他这一番话,显然是犯了“大不敬”之罪。因为钦差是直接代表皇上的,吴三桂如此“教训”钦差,也就等于是在“教训”康熙皇帝。而尼德尔却纹丝不动地坐着,像是没有听到吴三桂的话。

其实,尼德尔的心中是非常气愤的:早就听说吴三桂目中无人、不可一世,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只是考虑到自己肩负的重任,所以尼德尔才没有发作,只暗暗地紧握了一下康熙皇帝所赐的那把尚方宝剑。

吴三桂那两道冷冰冰的目光,盯在尼德尔的脸上,慢慢悠悠地问道:“钦差大人,你大老远从京城跑到昆明来,定是有很重要的事啰?”

尼德尔按捺住愤怒情绪,拿出怀中圣旨:“平西王吴三桂接旨——”

按规矩,吴三桂听到“接旨”二字后,应速速起身伏地,聆听皇上的圣谕。但是,吴三桂不仅没有起身,反而阴阳怪气地言道:“尼德尔,有话快说、有屁快放,不必啰嗦!”

尼德尔还从未见过像吴三桂这样如此藐视、轻侮朝廷和皇帝的态度。所以,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用手一指吴三桂,声色俱厉地质问道:“吴三桂,你这般藐视朝廷、这般藐视皇上,居心何在?”

同类推荐
  • 明清风云人物大观

    明清风云人物大观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些风云人物的身上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许多优良的品德,他们的奋斗历程和人生经验给了后人无穷的力量和有益的启示。历史是一面镜子,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司马迁著史,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翻开历史,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上演了一幕幕王朝兴衰的悲喜剧。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曹锟复杂的人生经历,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努尔哈赤全传

    努尔哈赤全传

    《努尔哈赤全传》是阎崇年先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再现了清朝开国的宏阔历史和清朝第一帝努尔哈赤的传奇人生。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统一女真诸部,创建八旗,制定满文,建立后金,进而袭抚清、克开铁、占沈辽、下广宁,开创出清朝三百年基业。努尔哈赤既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又埋下了“光宣哀世”的基因。努尔哈赤在南有大明、西有蒙古、北有叶赫、内有政敌的不利情况下,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内外对手:胞弟舒尔哈齐、叶赫贝勒布斋和纳林布禄、蒙古林丹汗、明辽东经略熊廷弼……建立王权,黄衣称朕。努尔哈赤一生事业的成功,究其根源,在于“四合”——天合、地合、人合、己合。
  •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 传奇赌王何鸿燊

    传奇赌王何鸿燊

    本书以何鸿燊先生为传主,辐射何氏家族及何鸿燊先生周围的人与事,详实客观地介绍了何鸿燊先生创业的历程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热门推荐
  • 凤凰盘涅:第一夫人

    凤凰盘涅:第一夫人

    前世她身负家族使命,只为家族而存,无欲无求,一场拯救,一场摧毁,一场邂逅,一场携手,只因那句“你的存在是我的骨血”,这便是爱,无怨无悔,上天入地,有你的地方便是家。
  • 亿万求婚:爆萌娇妃

    亿万求婚:爆萌娇妃

    被他人退婚,被妖孽看上。我滴个神呐运气逆天了……
  • 恶魔妻子

    恶魔妻子

    你虽做不到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但你也要知书达理,温文儒雅,贤良淑德,相夫教子,这可是中华五千年来的传统,这是祖祖辈辈们留下来的传承。
  • 火影之天狗

    火影之天狗

    主角是火影世界里铁之国的武士,到了忍者的世界。作品聚焦于忍者村外的世界,和在外活动的,与自来也、纲手、大蛇丸,晓组织等多有互动,尽可能的表现出作者脑子里忍村外的世界。第一卷海上往事,讲boss的来历,和主角干掉boss的故事。第二卷天狗,讲主角干掉boss后在外闯荡的故事。第三卷,说完了就没意思了哦!
  • 外科浸淫疥癣门

    外科浸淫疥癣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时间可回首

    时间可回首

    2020年的4月五号,我中午等到了这一天,可以弥补我遗憾的一天
  • 荒岛求生生涯

    荒岛求生生涯

    本想是一次快乐的旅行,哪知道遇到海难流落到了荒岛,这该怎么办?书友群1139926303大家加进来聊天
  • 替身王妃不承欢

    替身王妃不承欢

    一个替身,一个代孕工具,为了姐姐,她献出一切,而她的夫君,只是一个傻子,当傻子戴上银色飞鹰面具,当他怀抱初恋情人俯首拥吻,她才知道,原来,真正傻的人是她!
  • 默默的抵抗

    默默的抵抗

    在生活中你处于弱势时,该怎样去反抗来自周围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