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54600000020

第20章 廷弼险胜汗王探 光宗殉位明廷乱

看到这番情景,向来爱民如子的熊廷弼老泪纵横,立即下令:“杀牛百头,置酒千坛,蒸饼十万个,在校场上飨军四日。”

可是这一切都需要银子,这么些银子从哪里来呢?熊廷弼一生清廉,没什么积蓄,光凭借自己的饷银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思忖再三,他决定暂时先挪用军饷,虽然明知道是杀头之罪,但是他也明白,如果兵士羸弱,手无缚鸡之力,还谈什么保家卫国呢?

校场上热闹非凡,士兵们个个饿狼扑食一般争抢着,生怕这些东西一眨眼就会不见了,但这只是第一天的呃情景,到了第二天,已经有精神相互说笑了,到第三天、第四天,士兵们一个个精神焕发,与前几天判若两人。

许多流浪街头的游民,纷纷跑到校场来,报名参军,不几日,便招募流民数十万人。

熊廷弼见军队日益壮大,军心渐趋稳定,便开始操练士兵,修整器械,缮治城池。

熊廷弼分析了形势,便命士兵修了厚厚的辽阳墙垣,在城外挖濠三道,每道三丈宽、两丈深,濠外修筑大堤储水,以加强防御。

接着,他在清河、抚顺、柴河、三岔堡等隘口重地筑起一道由重兵防守的边墙,形成了壁垒森严的阵容。各隘口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没事儿时自己就地操练,小敌自行抵御,遇到大敌便可互相支援。

经过这番整顿,处于溃散状态的军队士气大振,守备大固。

努尔哈赤自攻破铁岭以后,退回界藩。由于连日征战,再加上偶感风寒,竟卧病在床,数日不起。

四大贝勒轮流守候在病榻前,悉心照料。一夜,努尔哈赤从睡梦中醒来,听到外面狂风怒号,刮得帐篷“哗哗”作响,甚至有点摇摇晃晃,颇为不稳,他觉得身上微微有些冷,便睁开眼睛,准备叫人拿条毯子,这才看见四贝勒皇太极趴在桌上睡着了,在他面前,放着一本摊开的书。

努尔哈赤轻轻地起了身,悄悄地走过去,慈爱地看着熟睡的皇太极。在自己的十几个儿子当中,就属皇太极聪敏好学,勤于思考,遇事冷静,将来很可能继承自己的事业。他拿下披在自己身上的皮衣,悄悄地替极儿盖上。

“天这么冷,也不知多穿件衣服,真是孩子呀,让我怎么放心得下。”

他转而又想:

“虽说他年岁小,可办起事来却让人放心。这几天,大大小小的事儿都由他来管,倒也办得十分妥当。到底是人老了,想起事来颠三倒四的,一会儿这样想,一会儿又朝着截然相反的方向去想。”想到这儿,努尔哈赤忍不住摇摇头,自己也笑了。

正在这时,门卫进来了,只见他的皮衣皮帽上落了厚厚一层雪,连眉毛和胡子都白了。

门卫一见努尔哈赤,连忙行礼道:

“给大汗请安。”

“嗯,外面下雪了吗?”

“回大汗,已经下了一天一夜了。”

“军中可有什么情况?”

“回大汗,刚才有人来报,明军新到任的熊廷弼在巡边。”

“什么,快去看看。”

努尔哈赤急着就要往外走。

“大汗,您病没好,还是叫醒四贝勒,让他去吧!”

努尔哈赤看了一眼仍伏在案上沉睡的皇太极,疼爱地说道:

“他太累了,让他睡吧。你去给我拿件大衣来,我要亲自出去看看。”

“是,大汗。”

努尔哈赤迈步走出帐篷,顿觉寒风刺骨,凛冽的北风夹着鹅毛般的大雪,打在人脸上生疼,地上的积雪足有一尺多厚了,踩在上面脚便会深深地陷下去。厚厚的积雪反射着白光,把天地间照得很明亮。

“这样坏的天气,熊廷弼会亲自出来巡边?绝对不可能!”

努尔哈赤边走边想。

“你们可打探清楚了,果真是熊廷弼巡边?”

“回大汗,确实是熊廷弼巡边。”

“拣这种时候巡边?又是大风雪,而且在晚上?不,不可能,一定是来偷袭的。”

这个念头一产生,努尔哈赤立刻吓出一身汗来。

“快!急令各部官兵,斩木运石,堵绝山口,以防明军袭击。”

“是!”

结果,只是虚惊一场,连个明军的影子也没见着。倒是努尔哈赤一急,出了一身透汗,病却渐渐转轻了。也算得是这次失算中一点小小的收获吧。

原来,熊廷弼初抵辽阳,便派佥事韩原善往抚辽阳。韩原善惧怕后金兵,不敢去,于是又命分守道阎鸣泰前往,谁知阎鸣泰行至虎皮驿,吓得哭着跑回来。熊廷弼见无人敢往,便不顾天气恶劣,危险重重,亲自从虎皮驿到沈阳,又趁雪夜赶往抚顺观察屯扎形势。他料定努尔哈赤不敢贸然出兵,果然应验。这虽是未交锋的第一回合,但小心谨慎、善用智谋的努尔哈赤显然输给了熊廷弼。

天渐渐转暖,努尔哈赤的病也渐渐好起来,每每想起未能趁明军立足未稳,防备未固而攻下辽阳时,努尔哈赤就不无遗憾。近日探子来报,明军在熊廷弼的治理下,纪律严明,斗志昂扬,而且辽阳城层层设防,固若金汤,努尔哈赤更加懊悔失去了一个攻打辽阳的好机会。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五月。努尔哈赤派出一小部分八旗兵,到花岭山城,俘获了约四百人。六月,又派出二万人,分两路进境,均遭到阻拦,于是掠王大人屯等十一寨,掠取寨里粮食归来。

经过这两次小规模的试探,努尔哈赤心里略有些底:熊廷弼虽然治军有方,但毕竟时间还太短,羽翼尚未丰。此时灭他虽有些费力,但并非全无可能。是年八月,努尔哈赤亲自率领诸王大臣,统兵包围了懿路、蒲河。守卫大惊,慌忙派人向辽阳城中飞报。熊廷弼亲自率领骑兵,前去解围。

努尔哈赤正在指挥攻城,忽见远处驰来一队人马,只见马上士兵,个个精神抖擞,气宇轩昂,最前面一员老将,白须飘飘,铠甲闪闪,身材足足七尺有余,膀大腰圆,气度不凡,眉宇间透出腾腾杀气,老远便觉英气逼人,努尔哈赤问左右道:

“来者可是熊廷弼?”

“回大汗,前面那人正是熊廷弼。”

努尔哈赤心里赞道:

“果然不凡。”

熊廷弼还没进入“战场”,便从背上取下弓箭,冲一八旗兵士遥遥射去。

“啊!”

那士兵应声倒地,后心插着一支利箭。

“嗖……”

另一支箭带着疾风,呼啸而至,又一名八旗兵大叫一声,跌下马去,箭仍是不偏不倚,插在后心上。立刻,第三支箭又到了,第三名后心中箭的八旗兵摔下马去。

“好箭法!”努尔哈赤身旁的皇太极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赞叹。

努尔哈赤连忙传令,留下一部分人继续攻城,另一部分人则回身迎战明军援兵。

刚传下令,熊廷弼带领的人马便冲到了跟前,兵对兵、将对将,双方立刻战在了一处,直杀得难解难分。

明军经过熊廷弼一年多的苦心操练,已成为一个个训练有素的合格士兵了。他们个个如猛虎下山,似蛟龙出海,越战越勇,直杀得素以骁勇善战而著称的八旗兵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努尔哈赤见城池久攻不下,明军援兵又已到,自己腹背受敌,恐恋战于己不利,于是只好下令撤退,八旗兵退屯灰山,后撤回界尺,伤亡惨重。

努尔哈赤大发雷霆,命令将十余名将官捆绑起来,押入牢中,听候发落。“我八旗军还从未遇到过如此重创,此仇必报!”

努尔哈赤暗下决心。

与努尔哈赤恰巧相反,熊廷弼在城中犒赏三军。这次大捷,使众将士大受鼓舞,他们似乎又看到了希望,操练更加勤勉卖力了。同时,他们也更加敬服熊廷弼了。

皇太极见努尔哈赤整日闷闷不乐,烦躁异常,私下为父汗担心。父汗的心事,他猜得到,可该怎样帮帮父汗呢?

一天,皇太极去见努尔哈赤,直截了当地说道:

“父汗,孩儿认为现在攻打明军的时机未到,不如我们先去攻打北关的叶赫和毗邻的漠南蒙古诸部,等我们取得了胜利,力量壮大了,再寻找时机对付明朝。”

努尔哈赤沉吟片刻,对皇太极说道:

“极儿,你说得很好!我们必须等待时机。”

第二天,努尔哈赤便下令征伐叶赫和漠南蒙古。

正当辽东形势初步好转,后金挥戈南进屡遭挫折的时候,朝廷内部却正值多事之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神宗皇帝荒淫无度,年事已高,精神渐渐有些不济。郑贵妃暗中派魏太监去弄了鸦片来,劝皇帝吃。这一吃上瘾,皇上便一日也离不开魏太监了。魏太监仗着皇上宠信,里面打通了郑贵妃,外面又结识了一班奸臣,威风越抖越大,满朝文武没有不知道他的厉害。

神宗皇帝一生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常洛是王恭妃生的,次子常洵是郑贵妃生的。子以母贵。因此常洵虽小,却早早被封为福王,颇受宠爱。长子常洛,却落了个无名无位。朝中有些正直的大臣,见皇上一日不济一日,便奏请皇上立常洛为太子。这一下可惹恼了郑贵妃,她在宫中又哭又闹,还生起病来,吓得神宗皇帝赶紧发了一道圣旨,将那提议立常洛为太子的大臣顾宪成革了职,遣回老家种地去了。

谁知这时候左都御史邹元标、老功郎赵南星和王家屏等一帮官员,都因为上奏触怒了龙颜,丢了功名,在家乡杭州、无锡住着。这一班自命清高的读书人便借着讲学的名,成立了一个东林书院,天天聚在一起,谈论朝政,辱骂朝中的奸臣、太监。人们都称他们为东林党人。

另外还有个叫汤宾尹的祭酒官,拉了一班朋友,成立了一个宣昆党,在北京、山东、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几个省份,都有他的同党,势力很大。

这两个党的人,到处都有朋友,声势也越来越大。时间一长,朝中的权臣、太监一听到他们的名字,都感到头痛得紧。这两党的人,有一个一致的意见,就是口口声声要求皇上立常洛为太子,而且倚仗党中的势力,闹得越来越厉害,那班太监和大臣们都觉得脑袋提在手中,性命朝不保夕。他们便联名上了一本奏折,说东林党人和宣昆党人如何放肆,不把皇上放在眼里。

神宗皇帝龙颜大怒,连着下了好几道圣旨,把两党的人捉拿的捉拿,革职的革职,砍头的砍头,腰斩的腰斩,一时间各地的监狱人满为患,神宗皇帝这才解了恨。

神宗皇帝没有办法,便只得将常洛立为太子,又将福王常洵调到河南去住着。因为怕郑贵妃不满,便花了三千多万两银子,为福王在河南建造了一座高大的王府。只是郑贵妃心中的气,终究平不了,便常常和魏太监在一块儿商议着如何报了这仇。

这一日,忽然有一个武功高强的大汉,持棍冲进太子宫中,那些看守官门的侍卫,被他打伤了一大片,仍然拦他不住。幸亏宫中有许多着甲带盔的护兵,闻声而来,才将那大汉制服了。捉到刑部衙门去审问。一审,那大汉不招,二审,仍是不招。后来动了大刑,方才招供说他叫张节,是受贵妃宫中的太监马三道指使去行刺太子的。

这一下可不得了,举国上下都知道贵妃谋杀太子。那贵妃郑红袖听了,一头闯进皇上的寝宫,寻死觅活地哭闹起来,把神宗皇帝唬得不知所措。后来还是魏太监出了一个主意,神宗把太子宣进宫来,一手拉着贵妃,一手拉着太子,替贵妃辩白道:

“这事定是有人诬陷贵妃的,贵妃一点也不知道。”

太子常洛是一个忠厚的孩子,看在父亲的情面上,也推说张节是一个疯子,不必理会于他。于是刑部便将张节定了杀头的罪,又将贵妃宫中的太监马三道充军到三千里外地方去,了结了这件行刺案件。

事情过后,郑贵妃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对太子忽然亲近起来,不但常常去看望,还亲自做些吃的、用的、穿的送给太子,比她以前对待常洵还要殷勤许多。太子见她如此垂爱,也常到宫里去朝见她,喜得神宗老皇帝天天合不拢嘴,抽空就带他们母子二人一起游玩,享受天伦之乐。郑贵妃还怕太子不相信她,便让神宗皇帝下了一道圣旨给福王,着他好生在河南呆着,不奉宣召,不得擅自进宫里来。这一下,不但太子对她没有了丝毫怀疑,朝中的大臣们,谁也不敢再说他们母子谋权的事了。

谁知好事不长,到了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万历帝驾崩。其长子朱长洛于八月一日继承皇位,便是光宗皇帝。光宗皇帝因为和贵妃要好,便仍将她留在宫中,当母亲一般地看待。

谁知光宗皇帝即位五六天功夫,便染病在床,情形危急,太医换了一批又一批,却都束手无策。有个光宗身边的妃子,叫李选侍的,这时也道红丸吃了,病情定会减轻,请皇上速速服用。

光宗听了两个妃子的话,将红丸吞下肚去,药性一发,竟昏昏地睡着了。众人都以为这药起了作用。谁知到了第二天,光宗皇帝竞因吞食红丸而死于乾清宫。朝廷上下,顿时大乱。熊廷弼此时虽远在边防,但他以前在朝时,由于性格刚直,拒绝徇私受贿,又不肯俯就世俗,曲意奉承,所以得罪了不少人,此时也就成了这些人趁机攻击陷害的对象。

大臣刘国缙和姚宗文挟私鼓煽同党诬陷熊廷弼,说他不服从朝廷的命令,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熊廷弼上书自辩,有理有据,刘、姚的诬陷以失败而告终。御史冯三才、顾慥、张修德又弹劾熊廷弼,说他处处收买人心,企图自立为王,反叛朝廷,熊廷弼不得不再次上疏皇上,替自己辩解。

给事中魏应嘉等复连名攻劾,熊廷弼面对重重的诬陷,已是有口难辩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哇。他第四次上书天启帝,痛心地争辩边吏得不到君主的信任,针砭了当时弊政的要害,天启帝看后勃然大怒,终于改派袁应泰代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熊廷弼在统治集团的政治斗争中,再次被排挤下台。辽阳城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背着一个小包袱,踏上漫漫归程。不计其数的士兵、百姓站在道路两边,为老人送行。老人挥挥手,勉强笑笑,道:

“诸位兄弟、父老乡亲,感谢大家来为我送行,我熊某能蒙大家抬爱,今生足矣!诸位乡亲,请回吧。”

说着,他的声音哽咽了。

低低的啜泣声不知什么时候响起来,慢慢地连成了一片,逐渐地汇成了一片失声的恸哭声,这哭声,传达出人们心中对熊廷弼的多少爱戴与依依不舍!然而,圣命不可违,该走的留不住,再多的眼泪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新任经略袁应泰走马上任了。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这第一把“火”便是杀白马祭天,誓与辽事相始终,这件事倒还较得人心;第二把“火”便是改变熊廷弼原来的部署,撤换了许多有勇有谋的将官,引起广大官兵强烈不满,造成前线极度混乱;第三把“火”便是看似宽宏大量,收纳了许多蒙古人和女真降人,使得大量奸细混入队伍中,成为后金内应。

当努尔哈赤发现熊廷弼被撤,而改为袁应泰时,不禁暗暗高兴。

努尔哈赤高兴地对手下将领说道:

“明廷罢免熊廷弼,无异于自毁长城!我攻取辽、沈的机会为期不远矣。哈哈哈哈!”

明熹宗朱由检登基不久,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的二月底,后金汗王努尔哈赤抓住明朝皇位更替、党争激烈、经略易人、军心涣散、辽东大饥、边防紊乱的有利时机,发动八旗人马,开始向辽阳、沈阳大举进攻。

在此之前,努尔哈赤实现了与蒙古的结盟,还派兵平定了多年的宿敌叶赫部,消除了后顾之忧,一切都已停当,此时不打辽沈更待何时?

三月初十,后金大军出动,军锋直指沈阳。

这次因为要攻坚,特地预备了云梯五百架,战车一千五百辆,还有许多用来搭筑营寨的板木,用上百艘船在萨尔浒城下的浑河装了,借着春汛的桃花水,起锚向沈阳航行。船上还装了许多军粮草料,估计一天一夜即能运到沈阳城外。

马步兵则走陆路,以莽古尔泰为先锋,黄、白、红、蓝各旗人马浩浩荡荡随后跟进。

皇太极率部沿浑河行进在向西的大道上,前段时间攻打叶赫部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当时,八旗发了六万兵,连夜出动,向叶赫疾速前进。

叶赫两贝勒布扬古、金台石闻听建州兵已然兵临城下,顿时大惊失色,连忙点起人马出城应战,希望能侥幸获胜,躲过这一次灾祸。

努尔哈赤六万大军,声势浩大、阵势森严,叶赫兵孤军无援,看来胜负是早已预定了。

但是箭在弦上又不得不发,布扬古和金台石只好摆开对阵的架式,挡在八旗兵的前面。

一时间,烟尘滚滚、杀声震天。后金军与叶赫军战在了一起。老汗王努尔哈赤亲自擂鼓助威。后金兵个个奋勇、人人当先,催动战马、挥舞刀枪,奋不顾身地冲向敌阵。一场血战之后,八旗军付出九百余人阵亡的代价,把叶赫城外围守军扫荡殆尽,叶赫完全陷入后金的包围之中。布扬古和金台石无计,只得闭城死守。

叶赫城由东西两部分组成,两贝勒各守一城。努尔哈赤随即也分兵两部,代善等四大贝勒率一部困住布扬古的西城,努尔哈赤则亲自督军围攻金台石的东城。

东城又称叶赫山城,分内外两层,外为石城,内为木城,木城中又建有八角明楼。城中披甲勇士不下千人,而持弓防卫者更是数以万计,城上箭矢、孺石、滚木等守城器械也备得十分充足。看来,叶赫山城是早就做好固守死守的准备了。

然而努尔哈赤岂肯甘心无功而返?他麾兵大举冲击外城,守城将士抵御一阵之后,见后金兵如此顽悍凶猛,只得纷纷退入内城防守,外城随即被破。

木城实际上比外城更为坚固,而且,守军力量集中,努尔哈赤不欲兵将伤亡过大,便命将士大声迫降。

金台石立城怒喝道:

“我乃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向你们建州俯首称臣?不要再痴心妄想了,我只有一死!”

努尔哈赤扭过脸,对身后的将士们朗声问道:

“金台石能与城偕死,难道我建州就没有敢舍身攻城的勇士么?”

八旗将士齐声喊道:

“建州无懦夫,我等皆愿以尸骨填平堑壕!”

二三十架云梯高高竖起,几十名后金兵将舍命仰攻,但结果只是在城下增添了一些后金战死者的躯体而已。

其实,努尔哈赤这边的强攻只是一种姿态,他早就命费英东带一部分军士悄悄地在城根下挖洞去了,准备装炸药炸城。

子夜时分,只听“轰隆隆”巨响迸发,东城的一段城墙被炸开了,后金兵潮水般涌进城狂杀,叶赫兵四散溃逃,金台石携妻带子躲进了八角明楼。

皇太极就是这个时候来到八角楼下的,因为金台石是皇太极的亲舅舅,努尔哈赤便让他以外甥的身份去劝降金台石。

皇太极苦口婆心劝了半日,金台石却死活不肯。

原来,金台石是害怕努尔哈赤以劝降为名,骗他下楼然后杀死他,所以抱定不降的决心。

努尔哈赤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强攻。金台石见走投无路,遂对皇太极喊道:

“皇太极!你若念及甥舅之情,不绝我子孙性命,我心足矣!拜托拜托!”

皇太极这时只见明楼火起,连忙命兵将冲上楼去,将舅舅、舅妈和几个表弟、表妹救出。但是,舅舅在纵火前就已经拔剑割断了自己的经脉,眼见是无救了。

两天之后的三月十二日早晨,后金大军抵达沈阳城下,并未急于攻城,而是先在城东七里河的北岸筑造木城屯兵。

八旗军出动之时,明军便点燃烽火沿途通报。沈阳城内早就做好了准备。

这时明军在沈阳附近的实力并不弱。先看城里。城里有两员总兵官,一个叫作贺世贤,另一个叫作尤世功,这两位总兵官各领兵将一万余人。再看城外。城外辽阳方面两位总兵官陈策、董仲揆领川浙军兵一万余人前来援救;奉集堡总兵李秉诚、武靖营总兵朱万良和姜弼也领兵一共三万增援。这样明军加在一起也有六万多人。

沈阳城里的两位总兵贺世贤、尤世功得到后金兵临城下的报告,连忙登城观看。只见后金兵远远扎在七里河北岸,寨墙相连、绵绵不断,好一派气势。正观望间,金营中突然驰出数十散骑,隔着壕沟向沈阳城方向窥探,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似乎全不把沈阳城里的明军放在眼里。

尤世功回身对自己的家将说道:

“虏骑如此猖獗,谁与我杀杀他们的威风?”

一言未落,手下一员家将拱手道:

“末将愿往!”

尤世功对家将道:

“带一百骑兵,小心点!”

家将领命去了,到了壕边,命守卒放下吊桥,纵马过壕而去。不到半个时辰,提了四颗后金兵的人头交令请功。

尤世功看了一眼贺世贤,难掩得意的情绪,说道:

“便记你一功!”

贺世贤捻着胡须想了半天,说道:

“看来建虏也不过如此啊!”忙也对自己的家将说道:

“你们也看仔细了,倘再有虏骑窥探,不待军令便去斩杀!”

贺家的家将齐齐应了,眼巴巴盼到天黑,也不见壕那边再有动静,只得把一颗立功的心先放他一放了。

第二天,立功的机会来了。后金来了一帮子老兵,有气无力地来挑战。领头那员将飞马驰到城下,厉声喝道:

“城上贺世贤听了!你家贝勒爷今日前来取你沈阳,你若识时务,火速献城,大家免动刀兵,你也不失拜将封侯之位。如若不然,城破之时,玉石皆焚!”

贺世贤正在城楼上饮酒,听得哕唣,就城头堞垛往下一看,见原来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儿子,叫作汤古岱的,遂哈哈大笑道:

“哈哈哈哈,汤古岱,你这手下败将!前些时你来打粮,被本镇杀得大败,今日还敢卷土重来?”

又命斟满一巨觥,饮尽了,点了三千人马,擂鼓出城,与汤古岱战在一处。

汤古岱与他斗了才二三十合,便显得力气不支,当下一刀劈来,趁贺世贤躲闪的当儿,拨马落荒而走。

贺世贤哪肯放过?当即麾三千明军掩杀过去,谁知刚刚追到一片树林边,却听一阵呐喊,上万后金军队平地里现出,皇太极、莽古尔泰一枪一刀犹如两尊门神,赫然挡住去路。

贺世贤知道深陷重围,不死拼不得生还机会了,便挥双刀往皇太极、莽古尔泰杀来。可惜势既已穷,技又不如人,只好夹着尾巴逃跑。

这回轮到后金兵不肯放过了。结果,这位倒霉总兵身上中了四箭,几乎成为刺猬。贺总兵带着箭,且战且走,好不容易退到城门外,惨声凄呼道:

“放吊桥,快放吊桥!”

城上怎么敢放吊桥?后金兵就在后边跟着呢!只好眼睁睁看着他们的总兵大人就死在了他镇守的城池门外。

其实这个吊桥放不放,对贺总兵都无关紧要了,因为即使放了吊桥,后金兵也会尾随进城,他照样难逃一死。

在历史上,这个吊桥还是放下来了,不过不是明军为了救应贺总兵放的,而是被早些时候努尔哈赤派进沈阳城诈降的蒙古、女真人,为了迎接汗王大军,砍断了绳索强行放下来的。

后金兵在城门里又杀了匆匆赶来的尤世功,号称固若金汤的沈阳城就这么简单地归了后金。

拿下沈阳之后,忽有探卒飞马来报,说镇守奉集堡的明总兵李秉诚、武靖营总兵朱万良和姜弼各率本部兵马合计三万人,分两路前来增援沈阳。

努尔哈赤遂命代善、莽古尔泰率左翼四旗,攻李秉诚,阿敏、皇太极率右翼四旗,攻朱万良、姜弼。

奉了父汗将令的莽古尔泰冲到李秉诚营前,一个冲锋,便将李秉诚杀得败回奉集堡。莽古尔泰正要乘胜攻城,却接到汗王命令,撤军回营。莽古尔泰无奈,只得率队返回。

皇太极、阿敏等人去战朱万良,也是这般情景,小胜即被汗王传令召回。

众贝勒得胜回营,不解地问汗王道:

“父汗,我军正要乘胜追击,为何将儿臣匆匆召回?”

汗王微微颔首,淡淡说道:“不为别的,就是想让你们好好休息一下,等到了辽阳,我们一起去兜兜风去。”

大家听了简直就像炸了窝一样,哈哈,终于要打辽阳了!

其实,努尔哈赤在攻克沈阳的第二天,如果立即攻打辽阳,当天就回攻克辽阳,因为,在那个时候,辽阳已经没有了沈阳这个尖利对的屏障,软腹袒露,城中只有区区守兵一万,还是一些残兵弱旅,辽东所属的战将劲兵有一半折损在了沈阳之役,而一般则在各个地方疲惫地增援与救援。

这可是努尔哈赤一生中少见的疏忽,但是却被辽东的经略袁应泰看出来了,他紧急从各地增兵请援,紧急撤回防军,努尔哈赤只给了他五天时间,但是就这五天,袁应泰竟然凑集了十三万大军。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宰相传

    中国古代宰相传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为此,编撰了《中国古代宰相传》一书。本书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著名的宰相。
  • 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

    著名学者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我们每个人,远胜于一切教育。”的确,崇拜伟人、模仿英雄是每个人的天性,人们天生就是伟人的追星族。我们每个人在追星的过程中,带着崇敬与激情沿着伟人的成长轨迹,陶冶心灵,胸中便会油然升腾起一股发自心底的潜力,一股奋起追求的冲动,去寻找人生的标杆。那种潜移默化的无形力量,会激励我们向往崇高的人生境界,获得人生的成功。
  • 《“洋大人”在民国》

    《“洋大人”在民国》

    从1840年到1949年这100多年的时间里,成千上万的外国人涌人中国:有的是受政府委派,有的来自民间组织,有的是来商业淘金,有的是来劫掠财富。无论哪一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获取利益——或者是个人利益,或者是国家利益。而中国,作为延聘方,有时左右逢源,有时腹背受敌,在尔虞我诈中艰难前行。来华的洋人渗透各行各业,不计其数,这本由白海军所著的《“洋大人”在民国》仅以对中国有重大影响的少数几个洋人为例,讲述他们的“中国故事”。
  •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今生今世。雪域高原最纯美、忧伤的爱情。他是世间上最美的情郎,所遇女子都甘心为他倾覆一生。他是雪域上最哀伤的王,苦苦在尘世中挣扎求索,穿越世间三百年的历史,他不爱他的江山,只爱他的美人,一生情意绵绵。他未死也未生,在历史中生与死从来都只是一个谜。他只是带着他最美好的年华,最动人的诗篇……
热门推荐
  • 冒险圣骑士

    冒险圣骑士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做艾尔顿的星球上,星球上有着兽人、人类、精灵还有来路不明的亡灵,从开始的冒险,到后来的一连串事件,究竟有什么在等着……书友群:205650153欢迎加入讨论
  • 三念妖妖

    三念妖妖

    “别想那么多,等我们拿到蓬莱国命脉了却一切,我便带你归隐深山,可好?”“我才不信你的话呢!你就舍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君主之位?不贪恋红尘?不享受权利?”有时就是忍不住逗逗他,虽然我知道这些在他心里都不值一提.可我又错了……“我自然是贪恋的,可因为有你,所以这一切又变得不重要了.”我怔了怔,心中又恼又感动,他总是这样,让我又爱又恨.
  • 欲城新伽

    欲城新伽

    本书曾经让一朋友在新浪博客里边上传过一次,曾名叫(功夫龙门)因为各种原因作者又新改名为(欲城新伽).起点网首发.
  • 武林演义

    武林演义

    武林风云,争斗不休;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
  • 心理医生手记

    心理医生手记

    根据资深心理医生的真实案列改编的小说,本小说大部分都是真实的,非常适合心理学爱好者观看。普通人看了也可以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非常有益。本小说是本人出于爱好而写,不图挣钱,不是商业小说,因此有时候出现断更,请原谅。
  • 神奇宝贝之龙族起源

    神奇宝贝之龙族起源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看了,我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为了防止世界(我)被破坏(骂死),为了守护世界(你们)的和平(感受);贯彻爱与真实的邪恶(丧心病狂)
  • 黎若归来,繁花盛开

    黎若归来,繁花盛开

    路繁花,人送外号花姐。黎忆城,神一般的存在。五岁定终生,十岁她保护他,他许下誓言。二十多岁,她与他再次相遇。“不管未来会怎样,我爱你如过往!”最终他还是等来了最爱的她。
  • 惊婚未定:认识一天就结婚

    惊婚未定:认识一天就结婚

    总裁办公室内,坐在总裁椅上的男子将手上的一沓合同放在了办公桌上,对站在办公桌的莫小麦道:“这个是婚后合同,你签了,一千万给你,婚后生活的吃穿用度,我都会一一承担。五个月之后,你就可以离开。”见到莫小麦站着不动,又签了一张支票,压在了合同上:“怎么,条件不满意,还是嫌少了?”莫小麦看着那一张支票,那是她几辈子可能都赚不到的钱,咬了咬唇:“多了,二十万就可以了。还有,就当是我问你借的,以后我会还给你。”男子剑眉微皱,片刻,将支票撕掉,重新写了一张二十万的支票:“随便你。”……走出办公室的莫小麦看着自己手上的一沓合同,轻叹了一口气:“莫小麦啊莫小麦,你就这样把自己卖了……”
  • 穿越之剑神之路

    穿越之剑神之路

    少年沈佑无意间来到了异世,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天赋,踏上了武道之途。这里宗派林立,高手如云,在这个天才如麻的时代,且看异世之人如何搅乱异世,傲视天下。
  • 知无涯

    知无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嗯,这是一个关于成长和取舍的故事。在修真门派长大的孤儿苏岩,资质平庸。父母为师门赴难,而苏岩却受尽门人冷眼。一怒之下,苏岩盗金丹,窃秘籍,误打误撞得到门中的一位高人收为弟子,从此成为太华派的师叔祖,而且还有门中第一佳人当师姐。脱胎换骨之后的苏岩,凭借一柄造型奇异的枯枝为剑,留下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