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53600000044

第44章 奕去世 皇上欲革新

在面对维新力量的时候,西太后与恭亲王又达成了一致。在政治生涯中,他们之间反复较量,斗来斗去总以恭亲王退缩、失败而结束。沉寂了十几年的恭亲王再次复出后,他的锐气全没了,他不再敢与强硬的西太后争斗,于是对她言听计从。

西太后又住到了颐和园。虽然她无时不“遥控”着光绪皇帝,但毕竟不是看在“眼皮底下”,有许多事情她不可能及时得到消息。当康有为的第四书、第五书到达年轻的天子手中时,她一点儿也不知道。

此时已是光绪二十三年冬。德国强占了胶州湾,国内危机四伏,康有为从广东再次进京,向光绪皇帝呈上了第五书。这第五书起初被军机处扣留下来,翁同龢知道此事后,想方设法、四处打听,终于从一个广东籍大臣口中得知康有为的住处,立刻赶往了南海会馆。两个人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翁同龢耐心地听着康有为的讲述,频频点头。他看到康有为的床头处摆放了几本书,从书的装帧上看应属新潮书籍,他试探着问:“你在读新书?”

“是敝人所编。”

“可否借去一读?”

“可以!”

康有为拿过《日本变政考》、《俄大彼得变政记》、《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等书递到了翁同龢的手中,说:“这些皆是敝人研究了中西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后得出的心得体会,翁大人见笑了。”翁同龢敬佩地望着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康有为,真诚地说:“老朽久居皇城,耳目闭塞,外国之事竟无所知。今天听你一言胜读十年圣贤书,回去后,老朽定当竭力推荐,皇上对西学一定会感兴趣的。”康有为站了起来,他显得有些激动,高兴地说:“唯愿圣上开明通达,若能变法,我大清定能强国官兵。”离开了南海会馆,翁同龢径直到了皇宫。由于他是帝师,出入宫廷十分方便,他很快见到了光绪皇帝。六十多岁的老翁4今日容光焕发,他激动得像个年轻人:“皇上,臣带来康有为所撰的几本书,皇上不妨一读。”光绪皇帝也被师傅的情绪感染了,兴奋地问:“爱卿与康有为谈及变革一事,他怎么说?”

翁同龢呷了口茶,说开了:“康有为认为大清非变法不可,古王安石变法成效显著,昔两宫太后垂官之初略有变法,出现了同治中兴局面,今西太后老朽僵化,以至朝廷上下死气沉沉、国力日趋衰落。”

“对,康有为讲得对!”

翁同龢见光绪皇帝的态度很明朗,他也就无所顾忌了,接着说:“康有为认为变法有三策:一日采法、英、日、俄以定国是,二日大集群才而谋变政,三日听任疆臣自行变法。此三则,若采用了则国力变强,大清朝由衰势转成盛势,如果行不通,我大清将日益衰亡,后果不堪设想。皇上,三思啊!”

光绪皇帝握着师傅的手,诚恳地说:“师傅,朕的决心已定,变法图强、无人能阻挡。”

“好!有皇上这话,臣愿追随皇上,至死不渝。”

“康有为这个人聪明机警吗?”

“康有为的才能远远超过臣。皇上,臣认为皇上可以召见他,让满朝文武都听听他的见解,那些只会跪头,口口声声称‘嗻’的老朽们太闭塞了。”

“准奏!”

就在光绪皇帝与翁同龢商议采纳康有为变法建议的同时,“帝党”中比较开明的一个年轻人——高燮曾也注意到了广东人康有为。高燮曾当时是三品官,他有上奏朝廷的权利。一天,高燮曾上奏一折,请求皇上破例召见低微小吏康有为。

光绪帝龙颜大悦。本来他就想让康有为入朝觐见,无奈无人请奏,他不便突然召见。今日高燮曾提出了请求,召见康有为便顺理成章了,他便口谕:“明日宣康有为觐见。”

不过,光绪皇帝的这一行为被恭亲王以康有为官位不够四品,不能召见为由阻止了。最终只能让大臣在偏殿召见,然后将其话转奏皇上。

光绪皇帝只好谕令李鸿章、翁同龢、荣禄、廖寿桓、张荫桓五人在总署西花厅接见了康有为。可是,恭亲王却不在列。

李鸿章、翁同龢等人心中十分高兴,虽然李鸿章、荣禄为“后党”分子,但他们不愿另一个“后党”分子恭亲王参与此事,因为他们对恭亲王存有畏惧心理。早年,恭亲王曾以“铁帽子”王爷的身份,排挤、压制过汉臣李鸿章。对此,李鸿章耿耿于怀。二十多年前,西太后与荣禄发生私情时,恭亲王也曾暗中作梗,荣禄一直怀恨在心。今日,恭亲王大势已去,加之他真的年迈体衰,李、荣二人当然有些排挤他。光绪皇帝防备他亲太后、疏皇上,也有意打击他,所以,恭亲王抑郁寡欢,积愤于心,竟一病不起。当年显赫一时的恭王爷病重之际,除侄儿光绪皇帝差太监王商前来问候之外,竟无一位同僚踏进恭王府。

遵照谕旨,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三,即一八九八年一月二十四日,总署西花厅里,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五人接见了维新人物康有为,听他宣扬变法。

翁同龢静静地观察在场的每一个人的情绪变化。他发现康有为慷慨激昂,李鸿章饶有兴趣,荣禄脸色铁青,廖寿桓、张荫桓反响不大。

政治经验丰宫的翁同龢立刻意识到:“荣禄是西太后的死党,荣禄反应冷漠,甚至是仇视康有为,只怕西太后已经给他交了底儿。没有西太后的点头,这个法变不成!”

康有为进宫谈话的当天晚上,西太后便得到了荣禄的详细汇报。

毓庆宫里,光绪皇帝饶有兴致地读着翁同龢这几天新带进宫的几本书。这几本书仍是康有为所编,有《英国变政记》、《法兰西革命记》、《波兰灭亡记》等。皇上对变法似乎着了迷,便令王商将毓庆宫中“四书”、“五经”等书籍搬出去烧了。翁同龢见状,愁云满面,暗自想:“皇上年轻气盛,变法主意已定,看来,大清有救了。可是,万一遇到什么阻力,他的积极性也很容易被挫败。年轻人啊,太毛躁了。”西太后安在皇帝身边的一些“耳目”们很快把他激昂的情绪与焚烧典籍的事情报告给了西太后。

此时,只听得一位太监报:“老佛爷,******求见。”

“让他进来吧,哀家正欲问一问他宫中发生的事儿。”

******奕勖是个坚定的“后党”分子,当年,西太后打击恭亲王后便扶植了他。从那以后,他官运亨通,不久便发了大财。

对于西太后,他感激不尽。所以,西太后住进了颐和园,他便成了当之无愧的“情报员”。可是,他对光绪帝尚有一点点感情,在这种矛盾心理的支配下,有时他表现得很矛盾。

西太后深信奕勖坚决站在她的一边,便问:“宫中闹腾得怎么样了?听说皇上欲推行什么新政,你们几位朝廷重臣就没有任何反应吗?”

奕勖低下了头,嘀咕了一句:“不知老佛爷是什么意思?”

“好糊涂的******,哀家能让小子胡闹一气吗?”

******比光绪皇帝高一辈,算起来,是皇叔。不过,西太后可以称皇上为“小子”,他可不敢,他开口说:“皇上曾对臣说,若太后不允许他变法,皇位他就不要了,他不愿当亡国之君。看来,他变法决心已定。”西太后冷笑了一声:“哼!狂徒出狂言!他不愿意坐皇位,哀家早就不想让他坐了,既然如此,明日让他退位好了!”一听此语,奕勖吓得面色苍白,他再次下跪,为光绪皇帝求情:“老佛爷请息怒,皇上年幼无知,太后千万不要往心里记,他的皇位万万不可废。皇上亲政以来尚勤于朝政,颇得人心,此时,万万不可废他。”西太后望了一眼吓瘫了韵奕勖,冷笑卜声说:“起来吧!别吓成这个样子,哀家暂时不会废你们爱新觉罗家族嫡传人的。不过,如果他闹腾得太离谱,也不一定不废他!”西太后虽居颐和园,但宫中的一举……动都逃脱不了她的眼睛,光绪皇帝欲变法、求宫强,她心中自有数。登上政坛四十年来,她也深刻地意识到大清太落后了,这几十年来一直受洋人的欺负。作为中国人,她当然是仇恨洋人的。如果按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中国终有一天会被外国列强瓜分,她的祖业、她的地位、她的江山有可能被外国列强粉碎,所以,她也曾萌动过变法的念头。

只不过,当变法热浪真的来临时,她又有些害怕。就在她困惑、迷茫之际,大清廷传来了不幸的消息:恭亲王奕病危!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日,恭亲王奕病逝。

奕之死使得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之间少了一个必要的调和人,以至后来母子反目成仇,终酿成大祸——戊戌政变。

光绪皇帝积极筹备变法,但他深知若没有西太后的认可,这个法变不成,所以,近日来他三天两头跑到颐和园去“请安”。惋前,只有隆裕皇后、瑾妃等人在颐和园陪伴着西太后,如今,光绪皇帝有事相求他的“亲爸爸”,他便动员心爱的珍妃也住进颐和园,以示为人子的孝心。除此之外,光绪皇帝还把珍妃最珍贵的照相机送给了西太后,并让珍妃常给太后照照相,逗得西太后颇为开心。

这一天,光绪帝又来给西太后请安了。西太后正站在荷塘边,笑眯眯地望着远方,珍妃拿着照相机在选景。

“亲爸爸,您再笑一笑,珍儿要拍了。”

珍妃的声音很清脆,一见爱妃,光绪皇帝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欲上前靠近心爱的人儿,太监王商忙低声说:

“万岁爷,太后、皇后皆在此,别让珍主子太难做!”

一句话提醒了光绪皇帝,他温和地走向西太后:“亲爸爸,您红光满面,一脸的祥和之气,孩儿实感欣慰。”

西太后扶着小李子的手背,轻声说:“皇上这几天好吗?睡得稳吗?吃得好吗?怎么今天有闲暇来园子?”光绪皇帝机械地回答:“谢亲爸爸关心,孩儿吃得下、睡得稳。两天不见,孩儿会想念亲爸爸的。”

西太后一笑:“不是想念亲爸爸吧,皇上是想珍儿了。今天就让珍儿跟你回宫,你们分别太久会怨恨亲爸爸的。”

“不,不,让珍儿在园子里陪伴亲爸爸,孩儿会放心一些。”

珍妃幽怨地望着皇上,光绪帝和她对视了一下。

珍妃也非常善解人意,她应和着皇上:“亲爸爸,珍儿不愿意离开您。”

西太后露出了欣慰的微笑,说:“既然如此,珍儿留在园子里吧。不过,皇上会感到寂寞的。”光绪皇帝忙说:“一点儿也不寂寞,退朝回来,朕在读书。近日来,朕得到一些好书,读罢茅塞顿开,有得书太迟之感。”西太后觉得有些累了,便说:“小李,把轿子抬来,哀家想回寝宫。回到宫中,让皇上慢慢讲给哀家听。”

于是,光绪皇帝随西太后回到了寝宫。珍妃亲自端上两碗银耳汤,双手捧给西太后和光绪皇帝,然后,她退了下去。望着珍妃退下时的背影,西太后说:“珍儿还算可以,今天令她回宫吧,园子里够热闹的了。皇上至今无子嗣,亲爸爸有些着急,让珍儿回宫,她能尽快怀上龙子,也了却亲爸爸的一桩心事。”光绪皇帝脸微红,但他马上掩饰了过去,说:“亲爸爸,孩儿得到的那几本书,如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宋育仁的《采风记》、康有为的《日本变政考》、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等书,读罢的确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虽然他们阐述的角度不同,但最终归结为一个问题,即变革大清才有出路。”

西太后沉思了一下,说:“亲爸爸也想过,甲午失利应归结于我大清国力太弱。小小的倭国竟割我地、索我银,亲爸爸心里能好过吗?你六皇叔临终前也赞同让你试一试,既然皇上坚持变法宫国,亲爸爸就依了你。”

西太后尚未讲完话,光绪皇帝就高兴得跪了下来,口呼:“亲爸爸,孩儿能得到您的支持,真是太高兴了!”

西太后抚摸着皇上的黑发,宛如一位慈母,拖着长长的腔调说:“皇上可别高兴得太早了,虽然亲爸爸答应了你,但你不能任着性子胡闹一气。若变,祖宗大法不能变!”

光绪皇帝欢快地说:“孩儿遵旨!”

西太后抬起手来整了整漂亮的银指甲,慢条斯理地说:“皇上若违背了亲爸爸的意志,可别怪亲爸爸不客气呀!”光绪皇帝脸上掠过一丝不快的神情,西太后是何等聪明之人,她焉能看不出来?得到了西太后的默许,光绪皇帝准备大干一场。他与师傅翁同龢商议了许久,决定立刻设学堂、办团练、开办农工商总局,以尽快发展经济、提高国力。对于这一系列的措施,西太后并未加干涉。可是,有些事情她容忍不了,那就是人事权被光绪皇帝争夺过去了。变法之初,朝廷上每个人的反响不同,有积极参与者,有静观其变者,更有阻挠、畏惧者。一些守旧派生怕变法会动摇他们的地位,所以暗中诬告帝师翁同龢,说他怂恿皇上有违祖制,说他撺掇皇上欲摆脱皇太后的控制……几个人一诬告,西太后不由得怒气冲天,她狠狠地说:“早就告诉皇上,祖宗大法不能变!他若不听我的话,吃亏的是他自己!”

四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与翁同龢长谈了一夜。他们决定,于二十三日发布《明定国是》诏书,向全国发出变法图强的谕令。维新变法的序幕已经拉开!《明定国是》诏书大致内容如下:

谕内阁: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如开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行。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忱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此外,《明定国是》诏书中还提到重视人才、选拔人才等举措。可以说,它是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对大清国进行改革。四月二十三日,《明定国是》颁布,朝廷上下一片哗然。赞叹声有之,怀疑声有之,反对声也有之。

当天下午,光绪皇帝驾临颐和园,去向他的“亲爸爸”禀告情况。

以前,每次西太后见到皇上,都是微笑,尽量表现出慈母的样子。可是,今天她的脸色好阴沉,吓得光绪皇帝不敢正视她。

西太后端坐在雕花木椅上,声调低沉地说:“皇上近来政务特别繁忙吗?都四天没来园子了,是把亲爸爸搁在脑后了吧!”

光绪皇帝垂首低眉,轻声说:“孩儿不敢!只是这几日孩儿患了感冒,头很疼,未能来看望亲爸爸。”

“皇上头疼?是弹劾你师傅翁同稣的折子如雪花一般飞来,让皇上头疼吧!”

光绪皇帝一愣,他连忙问:“有人弹劾翁同龢?为什么?”

“哼!皇上还想装糊涂!亲爸爸这里早有所闻,有人奏他仗着自己是帝师便骄纵、嚣张、迷惑皇帝。亲爸爸对他早就反感至极。”光绪皇帝霍地一下站了起来,吃惊地说:“怎么朕连一份这样的折子都没接到呢?”西太后不满地瞅了皇上一下,蛮横地说:“皇上是有意掩饰吧!”“不,不,朕真的感到很吃惊!”西太后示意光绪皇帝坐下来,她说:“皇上不要这么激动嘛。翁同稣是你的师傅,也许他们不敢直接上奏皇上吧!”“亲爸爸,翁同龢廉洁、正直,又效忠朝廷,从来就没有人指责过他。今天,一定是有人陷害他,或许朕的维新活动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他们借打击翁师傅而反对朕。”光绪皇帝大胆直陈引起了西太后的大怒,她拍案而起,怒声道:“皇上的意思是亲爸爸诬陷你师傅了?或者说是亲爸爸反对维新?”西太后的脸色更难看了,光绪皇帝从小就最怕她露出这种神情,他“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说:“亲爸爸息怒,孩儿该惹亲爸爸生气!”“哼!”西太后一扭身子,不再理睬跪在她面前的光绪皇帝。太监王商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可他一个奴才插不上嘴,只好陪皇上跪着。

约莫一刻钟的工夫,西太后才阴沉沉地说:“起来吧!皇上好好想一想,皇上如此袒护翁同稣是不是误国殃民,像翁同龢这种奸党小人早该铲除了。”光绪皇帝惊愕地望着威严的西太后,西太后瞟了一眼皇上,慢条斯理地说:“皇上不必惊愕,亲爸爸已想得很明白:非除翁同龢不可!”“不!不!亲爸爸不能啊!”“为什么?”“他是朕的师傅。”“那革职回家养老好了,多发些银子给他,他回到常熟可以安居乐业。”“不,他不但是帝师,更是朕的忠实臣子,没有了翁师傅,朕如同被砍掉了臂膀。”西太后心想:“你终于道出心声了,正是因为他是你的得力助手,我才要除掉他。皇上,你开办工厂、修铁路、办学堂、组团练都可以。可是,你闹得太过分了,借维新来改祖制,夺我那拉氏的大权。哼!你休想!”西太后主意已定。光绪皇帝的哀求只能使得西太后更加反感:“皇上,还犹豫什么,拟旨吧,立刻革了翁同龢的职!”“亲爸爸,孩儿求您了!”“不,别求亲爸爸!亲爸爸是个铁面无私的人,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非这样做不可!”西太后说得很坚定,光绪皇帝明白事已至此,没有更改的余地,痛苦地低下了头。

同类推荐
  • 杨慎传

    杨慎传

    “一门七进士,宰相状元家”,杨慎就出生于这样的家族。他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学者,是明朝四川唯一的状元,授翰林修撰、经筵讲官。他自幼有“神童”之称,一生博学多闻,诗文词曲无不擅长,天文地理、医学生物、金石书画无不通晓,是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本书以杨慎出身名门—少年成名—殿试夺魁—被贬云南—戴罪平息叛乱—终老云南的一生为主线,艺术化、形象化地再现了杨慎传奇的一生,以大量翔实的史料为基础,详细梳理了杨慎人生历程中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同时对杨慎的哲学思想、史学思想、文学思想以及他在音韵训诂、文学创作等方面的成就,做了全面的评述。本书不仅是一部全面记录杨慎生平事迹和文化成就的通俗传记,而且涉及明代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民俗等知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文学价值和文献价值。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本书分为格哈德·多马克、卡罗瑟斯、利奥·西拉德等部分。
  • 中国十大文豪柳宗元

    中国十大文豪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其祖先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又曾官贬柳州刺史,亦被称为“柳柳州”。其父柳镇(739-793),唐肃宗时入仕。不媚权贵,号称刚直,德宗时官终侍御史。宗元生于代宗大历八年(773),自幼聪颖过人。四岁时,其母卢氏即教以古赋十四篇;十三岁时已以能文名世。德宗贞元九年(793)第进士,十四年(798)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后调蓝田尉。十九年(803),回朝任监察御史里行。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下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革命史家胡华

    革命史家胡华

    本书是作者刘涓迅通过整理传主的生前日记、书信、工作笔记、著作和遗稿,搜集传主工作过的地方和报刊、网络等方面的有关资料,采访与传主生前有过接触的知情人。并从撰写“年谱”开始而逐步完成的。该传以胡华的革命者和史学家双重身份的人生经历作为脉络,具体梳理了胡华半个世纪以来从事党史教学与研究的历史背和思想轨迹、学术成果、教学成绩,客观总结了他在教学与研究中的学术得失。热情颂扬了胡华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崇高思想风范和精神追求。
热门推荐
  • 森灵妖姬

    森灵妖姬

    煞星陨落,妖女降世。她是来路诡异的血婴,偷盗成性,在山野市井摸爬滚打,遭尽世俗白眼!虎落平阳,鸡犬相欺。他是身世高贵的王长孙,文武双全,却被弃作他国质子,饱受世间冷暖!人界,玖洲大陆。九国鼎立,硝烟四起!她叹:“天下统一,该有多好。”他诺:“我若为帝,你必为后!”仙界,九霄云宫。逍遥成仙,无欲无求。她笑:“我若成仙,忘了你该多好。”他怒:“我绝不许,羡鸳鸯不羡仙!”魔界、妖界、魅界……岁月蹉跎,物是人非,事事不休,千里相寻。灵界,古之森林。身世之谜,鸠占鹊巢!她哭:“你为人帝,我为灵媂,此生不复相见。”他闹:“跨越异界,弃帝成魔,此生绝不后悔!”(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仙凡九炼

    仙凡九炼

    修仙是为了什么?起初主角很迷茫,可后来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后,主角也知道了自己修仙的目的。
  • 江湖不浅

    江湖不浅

    江湖儿女,痴狠情长,深入江湖,身不由己,即进了江湖,便没有了对错,所谓的正义与邪恶,也不过是一念之间,一步于此。
  • 爆笑囧事:驭蛇傻妃

    爆笑囧事:驭蛇傻妃

    洞房花烛夜,某拒婚的“痴傻”太子妃眨巴着无辜的大眼睛,“爷,欺负一个傻女人你会有成就感吗?”“试试不就知道了。”某爷邪魅一笑,欺身上前。怎奈,门外骤然兵荒马乱。管家惊慌失色跑来报告,“主子,主子,不好了,太子府被群蛇包围了。”21世纪的天才美少女穿越到了一个人魔兽齐聚的玄幻时空,成了一个人人耻笑的痴傻废材。神蛇为宠,群蛇为伍,且看一个废材小姐如何扭转乾坤,叱咤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武术大师

    武术大师

    拳破宇宙,肉身成圣,我要扫灭诸天邪魔,只为过上一平凡的生活
  • 万古逍遥

    万古逍遥

    全球七千人凭空消失,他们有的是商业精英,有的是股市高手,有的少年天才,有的智商爆表……不幸的是,再普通不过的杜云也在其中。不得已,杜云踏上了一个万千世界争霸的旅程,一吼风起云涌,一脚地震山摇。浩瀚无边的世界,无数传奇的人生。
  • 万妖在世

    万妖在世

    地界凌峰尧因寻求长生,追求天下第一而吸收天地灵气以及地界怨气,被所有家族喊打喊杀。可因其贪婪汲取导致身体被强大的灵力反噬,跌入深渊。二十年后的偶然,借尸还魂于柳家家仆韩无忧的凡人之躯,二十年后将会发生什么呢?
  • 我没想做大佬啊

    我没想做大佬啊

    有个系统,要求我给诸天万界的神,讲述科学发展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做的不好就要干掉我。这是个艰巨的任务,令我十分为难,如果诸天万界的神不听话怎么办?
  • 倾世红颜在现代

    倾世红颜在现代

    她一代盛世红颜,千金难买,擅长勾魂摄魄,被人唾骂,极为不耻,传言她魅惑妖娆,容貌似妖邪,姿态万千,被人称为天下第一妖孽。有朝一日,穿越异世,她勾引男人,数人被她所倾倒,到底谁会得到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