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43700000004

第4章 枸杞种植考略

第一节 原始社会,枸杞作为神奇果树载于《山海经》

中卫红宝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以枸杞为原料酿造的“宁夏红”等枸杞果酒饮誉海内外,已成为著名的国际品牌。中卫也被确定为“中国枸杞之都”。

枸杞,其果名“枸杞子”,是华夏大地上最古老而又最神奇的养生保健植物。枸杞浑身是宝,自古备受推崇,极具神话色彩。

原始社会,人们认为万物有灵。在原始人类的世界观中,山川动物、花草树木跟人一样,都有灵魂。特别是一些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树木,他们认为都是神的化身,是神的住所,灵验非凡。

《山海经》的古老篇章成书于公元前400年左右,但全书收集整理的却是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的原始巫术活动、远古神话传说、风俗民情、地理交通、山川物产等资料,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上古社会的原始面貌。

枸杞作为神奇名贵植物,在《山海经》中多有记载。下引《山海经》中的“杞”“芑”类果木,皆系枸杞属植物。

《西山经》:崇吾之山“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据谭其骧、郭郛先生考证,崇吾之山即今宁夏中卫香山。中卫香山是枸杞的原生地,现仍有枸杞之原植物。全世界枸杞属植物约有100种,有的叶呈长橢圆形,有的叶呈圆状披针形;有的花白色或淡紅色,有的花淡紫色,有的花绿色,有时紫色;有的果实呈圆球形,有的果实呈橢圆形。枸杞属植物多“食之宜子孙”,具有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功效。所以,崇吾之山“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的神奇果木应是最早的原生枸杞。

《西山经》: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其兽多牜乍牛,其阴多磬石,其阳多王雩琈之玉。鸟多赤鷩,可以御火。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赤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南山经》:又东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枬的旦,其下多荆、杞。郭璞注释说:“杞,苟杞也,子赤。”

《东山经》: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峨之山。其上多梓枬的旦,其下多荆、芑……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詨纠,见则螽蝗为败。

《东山经》:又南三百二十里,曰东始之山,上多苍玉。有木焉,其状如杨而赤理,其汁如血,不实,其名曰芑,可以服马。泚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美贝,多茈鱼,其状如鲋,一首而十身,其臭如蘪芜,食之不米费。【周按】“东始之山”中的“芑”字,郭璞注音“起(qi)”,李善注《西京赋》引此经作“杞”,《礼记正义·卷五十四·表记第三十二·郑玄注、孔颖达疏》:“芑,枸杞也。”从《山海经》对枸杞“其名曰芑”“其汁如血”的描述看,唯有“枸杞”果实流出的液体才会“其汁如血”,其他杨柳科灌木均无此种液体流出,也不会“其汁如血”。所以,此经的“芑”当为枸杞。

《中山经》:又东北七十里,曰历石之山,其木多荆、芑,其阳多黄金。其阴多砥石。有兽焉,其状如貍,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见则其国有大兵。

《中山经》:又东南一百八十里,曰暴山,其木多棕、枬的旦(楠)、荆、芑(杞)、竹、箭、□、菌,其上多黄金、玉,其下多文石、铁,其兽多麋、鹿、□、就。

《中山经》:又东南一百五十九里,有尧山,其阴多黄垩,其阳多黄金,其木多荆、芑、柳、檀,其草多藷藇□。

《中山经》:又南九十里,曰柴桑之山,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泠石、赭,其木多柳、芑、楮、桑,其兽多麋、鹿,多白蛇、飞蛇。

《中山经》:又东二百三十里,曰荣余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银,其木多柳、芑,其虫多怪蛇、怪虫。

以上《山海经》崇吾之山、小华之山、虖勺之山、余峨之山、东始之山、历石之山、暴山、尧山、柴桑之山、荣余之山等10座大山都生长着枸杞(芑)。生长枸杞(芑)的山和枸杞(芑)一样,都有一些神奇现象。小华之山生长着枸杞等树,生活着野牛,这里的磬石能发出乐音,赤鷩鸟能防御火灾,萆荔草能治疗心痛,这是一座藏有神鸟、奇石、名兽、异木的灵山。余峨之山生长着枸杞等树,这座山上的野兽犰狳会装死,犰狳一出现,残害农作物的螽蝗就减少了。生长着枸杞(芑)等树的历石之山,有黄金、砥石,还有一种野兽叫“梁渠”,“梁渠”一出现,就会发生兵灾。暴山上长着枸杞(芑)等树,生活着麋、鹿等野兽,埋藏着黄金、玉石等宝藏。东始之山上的枸杞“其汁如血”,可以调养良马,山里水溪中的鱼一个头上长着十个身子,人吃了不排泄气体,等等。

以上记载说明,在原始社会,枸杞是一种野生植物,其果实具有实用价值,有引人关注的特点,所以才与异兽、名鸟、奇石、怪鱼、宝玉、金、银、铜、铁等特产一起被载入《山海经》。野生枸杞俗名白茨,树形和果实与人工栽培的枸杞相似。

历史上,宁夏中卫香山普遍生长着野生枸杞,至今还有。香山是野生枸杞的原生地之一。20世纪70年代,香山野生枸杞曾被作为烧柴大量砍伐,至今许多人记忆犹新。

从《山海经》将枸杞子的液汁比喻为人的“血液(其汁如血)”来看,原始社会人类对枸杞子的营养作用就有了认识,就引人关注。原始人类根据枸杞子的红色液汁与人的血液的相似性,从而认为枸杞的功效对动物和人的性命有良好作用。实质上,这是一种朴素原始的类比法,是一种对天人合一的探索,这是中药药象学的最早文献记载。

第二节 三皇五帝时代,枸杞作为“上品”列入《神农本草经》

据先秦文献记载,神农氏是华夏古代“三皇”之一。传说从神农氏时代开始,炎黄族群由采集农业发展到种植农业。由于神农氏“始尝百草”,才分辨出了许多植物的性质用途,总结发明了中医医药学。

司马贞补《三皇本纪》说:“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媧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于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流传至今的《神农本草经》,传说源自神农氏时代。《神农本草经》虽然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但总结记载的却是上古以来华夏族群的医药学知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药用枸杞最早见载于《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卷一·上经》记载:“枸杞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御览作耐老)”。枸杞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是中药药材“木”类药品中的“上品”药。《神农四经》说:上药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服上药;中药主养性以应人,欲遏病补虚羸者服;下药主治病以应地。所谓“上品”药,即养命之药。

枸杞自古就被誉为生命之树。《神农本草经》认为,枸杞以滋补营养为主,既能祛病又能长服,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无毒副作用。明代医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有一长者常服枸杞,“寿百岁,行走如飞,发白返黑,齿落更生,阳津强健”。在古人心目中,枸杞在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方面,是十全十美的极品、神品。古人的这种认识也是源于对枸杞养生作用、药理作用及其历史文化的长期积累、实践与总结。由此可见,枸杞的种植、食用、药用历史及享誉时代确实源远流长!

第三节 殷商时代,枸杞种植载于甲骨文

枸杞到底始种于什么时代?现今流行的一些文章说:枸杞最早见于我国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并据此论断枸杞种植历史有2000多年。这种说法与史实不符,失之偏晚。

就古代文献记载而言,枸杞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记载,当时称为“杞”,如:

武丁时期的卜辞载:癸巳卜,令登赉杞。

祖庚,祖甲时期的卜辞载:已卯卜行贞,王其田亡灾,在杞;庚辰卜行贞,王其步自杞,亡灾。

帝乙,帝辛时期的卜辞载:庚寅卜在女香贞,王步于杞,亡灾;壬辰卜,在杞贞,王步于意,亡灾。

“杞”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大致有三种写法。

第一种写法见于罗振玉《殷虚书契前编·弍八》。

第二种写法见于罗振玉《殷虚书契后编·上一三》。

第三种写法见于罗振玉《殷虚书契后编·下三七》。

对上述甲骨卜辞中的“杞”字,甲骨文名家罗振玉依据《说文解字》解释说:“杞,枸杞也,从木已声”。《尔雅·释木》载:“杞,枸檵。舍人曰:句杞也。孙曰:即今枸芑。”

甲骨卜辞中的“杞”字,有的也可能指“姓氏”“地名”或“国名”。据《史记》《通志》记载,“杞氏”为“夏禹之后”。追根溯源,作为“姓氏”“地名”或“国名”的“杞”字,应源于对人的生命具有神奇作用的“杞”树崇拜。他们以“杞”树作为植物图腾,其“姓氏”“地名”或“国名”也就以“杞”树为“姓氏”、为“地名”或为“国名”了。

古代文献记载,陇右河西枸杞甲天下,是枸杞的原生地。夏禹即大禹族群。《史记·六国年表》说“禹兴于西羌”。大禹是羌人,其族群活动于陇右河西地区。陇右河西即今宁夏、甘肃、青海一带,这里自古盛产枸杞,是大禹族群生息、繁衍、发祥之地。大禹族群以枸杞树为图腾,这说明在夏禹时代人们就已认识枸杞,崇拜枸杞了。

枸杞见载于殷商甲骨文,其种植年代必在甲骨文之前。由此可知,枸杞的种植、采摘、食用至少也有4000年左右的历史了。

殷商时期,枸杞已属农田人工栽培果木。甲骨卜辞中关于殷商时期农田生产的内容颇多,卜辞中有“田”“作大田”的记载,还有“黍”“稷”“麦”“稻”“杞”等农作物的名称,并将“杞”等农作物与“田”联系在一起。

甲骨卜辞“已卯卜行贞,王其田亡灾,在杞”的记载,是说殷商国王在“杞”“田”中占卜枸杞有无自然灾害。“杞”即枸杞。关于“田”字,《说文解字》释为“树穀曰田”,《释名》释为“五稼填满其中也”。这就是说,这条甲骨卜辞中的“田”字,是指种满了枸杞的农“田”。种满了枸杞的农“田”,当然是指人工种植枸杞的农田了。所以,甲骨卜辞“王其田亡灾,在杞”的记载,明确无误地证明枸杞在殷商时期已属人工种植的农田果木了。

甲骨卜辞“庚辰卜行贞,王其步自杞,亡灾”;“庚寅卜在女香贞,王步于杞,亡灾;壬辰卜,在杞贞,王步于意,亡灾”。以上卜辞都是说殷商国王在枸杞“田”中进行占卜,预测枸杞有无自然灾害,均得到了“亡灾”的吉兆。

以上甲骨卜辞关于枸杞的记载证实:一是殷商时期枸杞已属人工种植的农田作物。二是殷商帝王对枸杞生产非常重视。三是殷人迷信占卜,无事不卜。殷商帝王为了祈祷、预测自然灾害和农作物的丰欠,他们经常进行占卜。甲骨卜辞中关于对枸杞有无灾害进行占卜的记载,就是殷商帝王这种心态的反映。

第四节 西周时代,枸杞种植载于《诗经》

《史记·周本纪》载:“周后稷,名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穀。’封弃於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史记·周本纪》说周人从其先祖神农氏开始,就学会了种树及五谷杂粮。

20世纪70年代以来,陕西岐山县周原等处陆续出土了大批先周及西周早期的甲骨卜辞,其上契刻有卜祭、卜出入、卜田猎、卜丰欠等事项。这些卜辞与殷商甲骨卜辞在时代上一脉相承,在内容上基本相同。特别是西周甲骨卜辞的一些内容与《诗经》的一些内容能够完全互证,如《大雅·文王有声》篇中的“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大雅·绵》篇中的“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其内容就与甲骨卜辞的相关占卜内容完全相合。由此可知,商周卜辞的一些内容与其后《诗经》等传世图书的记载是相承、相合、相补的。

《诗经》中对于枸杞的歌咏很多。《诗经》把枸杞与贤惠的君子、忠贞的爱情、情感的家园、力量的源泉、尊贵的场面、建功立业等精神愿望、文化内涵紧密联系,任意比兴,纵情歌咏。

从《诗经》对枸杞的歌咏中看出,枸杞作为一种与人健康密切相关的珍贵果木,在西周时代就已大规模栽培种植。

《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小雅·四牡》: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小雅·杕杜》: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檀车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远!

《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

《小雅·四月》: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

对于“文王有声”的“芑”字,《礼记正义·卷五十四·表记第三十二·郑玄注、孔颖达疏》说:“《诗》云:‘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数世之人也。芑,枸杞也。仕之言事也。诒,遗也。燕,安也。烝,君也。言武王岂不念天下之事乎,如丰水之有芑矣,乃遗其后世之子孙以善谋,以安翼其子也。君哉武王,美之也。【正义】曰:‘芑,枸杞’,《尔雅·释木》文。孙炎云:‘则今枸芑也。’”该诗以丰水旁边生长的枸杞子树上结满了鲜红的累累果实作比喻,以之象征周武王创建的丰功伟业,教育人们要向伟大的周武王学习,建功立业,泽及后人与后世。由此看出,西周时代,人们已经切身感受到了枸杞子在强身健体、生命延续、民计民生方面的功能作用非常显著。所以,枸杞竟然成了功在当代,泽及后世的功业象征!所以,孔颖达疏说:“丰水是无情之物,犹以润泽而生菜为己事,况武王岂不以功业为事乎?言实以功业为事,思得泽及后人。故遗传其所以顺天下之谋以安敬事之子孙。”

《小雅·采芑》: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亩。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对《采芑》诗中的“新田”,《尔雅·释地》说:“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畲。”杨宽先生在其《古史新探》中说:“菑田、新田、畬田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三种垦种不同年数的农田”,“第一年初开垦的荒田叫菑田,第二年已能种植的田叫新田,第三年耕种的田叫畬田”。从第一年初开垦出来的生荒田到第二年可以耕种的新田,再到第三年已改造好的熟田,这是西周时期的开荒种地的一种耕作制度,现今开荒种地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既然“新田”是第二年就可以种植的田,《采芑》诗中的周人不会跑到能种植的“新田”中去挖野菜,作为官员的方叔也不会专门到“新田”中去检查挖野菜的情况。《采芑》诗中的“芑”字,旧释为一种野菜,这一注释与“芑”字的释例及西周的“三田”耕作制度不合。“芑”字在《山海经》中均指枸杞,在“文王有声”中亦被郑玄、孔颖达注疏为枸杞。据此,《采芑》是说已经在“新田”中种上了枸杞,周人前去郊外的“新田”中采摘枸杞,官员方叔又亲莅“新田”去检查劳动情况。将《采芑》诗中的“芑”注释为枸杞,这就完全符合《诗经》的文字本意与诗句原意了,并与西周“三田”耕作制度吻合。

《诗经·大雅·生民》:“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生民》诗共八章,是周人歌咏其始祖后稷功德和圣迹的诗。其中第一、二、三章写姜嫄履大脚印岩画感生后稷,后稷被弃而不死的的神异故事。第四、五、六章写后稷对种植农业的伟大贡献,特别是第六章专门写了后稷种植枸杞等农作物的高超技艺:天神把枸杞这样的优良种子赏赐给了后稷,后稷在农田中种满了枸杞,每块田中收获的枸杞子非常多,人们挑着背着赶快送回家,回到家中就开始祭祀神灵。从《生民》诗看出,枸杞种植的历史已成为神农氏后稷诞生、种植农业创生、周人祭神盛典历史传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芑”,音“起”。“芑”初生时色微白,故旧释“芑”为“白苗嘉谷”或“白苗高粱”,这种解释是不对的。实际上,“色微白”是枸杞树的典型特征,故农民至今还称枸杞为“白茨”。依《山海经》、《礼记正义·卷五十四·表记第三十二·郑玄注、孔颖达疏》对“芑”字的释例,《生民》诗中的“芑”应为枸杞。

以上十篇中依次写到:“无折我树杞”“集于苞杞”“言采其杞”“南山有杞”“在彼杞棘”“隰有杞桋”“言采其杞”“丰水有芑”“薄言采芑”“维穈维芑”。各句中的“杞(芑)”字,均指现今所说的枸杞。西周上承殷商。殷商甲骨卜辞中的一些“杞”字,如罗振玉等甲骨文专家所言,是指枸杞子。这一解释,在《诗经》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西周时期,栽培种植枸杞已成为一种耕作制度。《小雅·采芑》证实,种植枸杞是第一年开垦荒地,除去野草,这是生荒田,周人叫“菑田”。第二年,“菑田”被称为“新田”,在“新田”中种上枸杞,当年即可采摘收获。第三年,“新田”被称为“畬田”,这就是种植枸杞的熟田了。《大雅·生民》证实,西周采摘的枸杞不是野生的,而是栽培种植在田“亩”中的枸杞。何谓“亩”?《书·盤庚》曰“惰农自安,不昬作劳,不服田亩”,把采摘枸杞与“新田”“田亩”、农夫联系在一起,这当然是农民在农田里种植的枸杞了。从《国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看,西周时期庄园主已有了自己的枸杞园子,他园子中的枸杞是不允许别人折摘的。这说明,人工种植枸杞在西周时期已成为一种大面积私营产业。特别是在《诗经·湛露》篇中,诗人将沾满露水珠的晶莹透红的枸杞子与神圣的宗庙祭祀、喝不醉不归的盛大宴饮联系在一起大唱赞歌,使人感到枸杞子与酒成了红红火火的激情象征,盛大宴饮的礼仪高潮,神圣祭祀的灵魂导引。《诗经》305篇,歌咏枸杞的就占了10篇,这说明在西周时代,枸杞就已走红人们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唱红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由此上溯,殷商甲骨卜辞中出现枸杞的记载不但事出必然,而且是开创了《诗经》歌咏枸杞的先河。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述的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事情,其中许多篇章系周人所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固原中河乡、中卫狼窝子坑的西周墓葬、车马坑证明,西周疆域已北越今六盘山,到达今宁夏黄河南岸的海原、中宁、中卫地区了。

周人姬姓,其先祖神农氏后稷史称炎帝。《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帝王世纪》说:“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姬水之地名多在宁、甘境内。宁夏中卫香山古有姬家水、姬姓村落、姬姓居民,姬姓水名、地名,居民一直延续至今;甘肃临夏有姬家川,应与姬姓水名、居民有关;也有说姬水即今渭水上游。以上各说不管具体指何处,但大都在陇右地区。羌水(即姜水)见《汉书·地理志·陇西郡》:“羌水出塞外,南至阴平入白水,过郡三,行六百里”,姜水(即羌水)源自陇右自无问题。据此,姬水、姜水均在今陇右及其毗邻地区,也就是说,陇右及其毗邻地区是周人先祖诞生、繁衍、发祥之地。香山、河西地属陇右,这里自然是周人的活动范围。香山、河西是枸杞的原生地,史载这里生产的枸杞品质最佳,枸杞生产与周人的活动紧密相关。

《诗经》10篇歌咏的枸杞在什么地方?其中8篇很难确指,但《大雅·生民》《小雅·北山》有地望可考,其歌咏采摘的枸杞应是今宁夏香山及其毗邻地区生产的枸杞。

《大雅·生民》歌咏的是姜嫄“履帝武敏”诞生后稷,后稷发展种植农业的过程。所谓“履帝武敏”,就是说姜嫄用脚踩了古代遗留下来的大脚印岩画才怀了孕,生下了后稷。后稷诞生于陇右地区。今香山、河西均属后稷发展种植农业的地区,现大量发现于这一地区的脚印岩画、彩陶、石磨盘、石磨磙、耕作石器即是明证。周族后裔由西北向东南逐渐扩展,《括地志》说:“原、宁、庆三州,秦北地郡,战国及秦、春秋时为义渠戎国之地。周先公刘、不窋居之,古西戎也。”“原、宁、庆三州”,以今地言之,即固原、镇原、庆阳地区。这就是说,西周时期,今宁夏西南部属周族活动地区,是周族首先发展种植农业的地区。《大雅·生民》歌咏的枸杞等农作物,应是在香山、河西等陇右地区种植的农作物。

《小雅·北山》篇名“北山”,开篇头两句就是“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其意是说登上北山那高梁,采点枸杞子尝一尝。关于诗中的“北山”,《山海经第十三·海内东经》载:“泾水出长城北山,山在郁郅长垣北。”《山海经》所说的“长城北山”,即指“郁郅长垣”北面的“北山”。“郁郅长垣”即今宁夏固原长城。固原长城北面的“北山”,即今六盘山北垂及其余脉,亦即横亘于今中卫市海原县、中宁县及原中卫县香山地区的低山丘岭区。这一带的山脉,《山海经》称作“长城北山”,《诗经》称做“北山”。这一称呼延续时间很长。《三国志·魏书》载:“若(诸葛)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上文中的“渭”即渭水;“原”即大原,今称固原、原州;“北山”即今宁夏固原六盘山北垂及其余脉;“陇道”即穿越今宁夏固原、海原的高平道。《三国志》说如果诸葛亮统兵渡过渭水,进入固原,占据六盘山北垂及其余脉的陇道(高平道)关隘,就切断了曹魏从中原通往河西的陇山大道。由上可知,这一地区称做“北山”由来以久。这块低山丘岭区,古今都是盛产枸杞子的好地方。《山海经·西山经》等篇对枸杞子也有多处记载,指的就是在这块地方及其毗邻地带生长种植的枸杞。

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诗经》“北山”所在的中卫香山,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其中有单耳陶罐和无耳陶杯。1989年,“北山”所在的中卫县西台乡双瘩村狼窝子坑发现了一批西周时期的青铜短剑墓群,出土遗物中有单耳陶罐、单耳陶杯、陶勺、石勺,还有一件小陶罐中盛有糜子。对照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酿酒遗址出土的被专家定为酒器的单耳陶罐、单耳陶杯,中卫香山、狼窝子坑出土的上述单耳陶罐、单耳陶杯、无耳陶杯、陶勺、石勺,也应与饮酒有关。

从甲骨文、《诗经》记述看,宁夏及其毗邻地区的枸杞栽培种植、食用酿酒由来已久,远早于西周时期。

第五节 汉唐时期,枸杞栽培载于《千金翼方》

汉唐时期,由于对枸杞养生等药理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枸杞药用、食用广泛,需求量不断增大,对枸杞的栽培种植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耕作制度。

汉代皇家园囿中已有药用栽培植物。据西汉刘歆著《西京杂记·卷一》载,“初修上林苑,群臣遠方各獻名果異樹,亦有製為美名以摽奇麗者……蓬萊杏(东郡都尉于吉所献。一株花杂五色,六出,云是仙人所食)。桐三:椅桐、梧桐、荊桐。林檎十株。枇杷十株。橙十株。安石榴十株。楟十株。白銀樹十株。黃銀樹十株。槐六百四十株。千年長生樹十株。萬年長生樹十株。扶老木十株……”。西汉“上林苑”栽种的草木有“二千余种”,其中许多草木都是药用植物。据历代《本草》等文献记载,枸杞别名有40多个,如:杞,苟杞,苦杞,枸檵,枸棘,枸忌,苟起子,枸杞子,枸杞豆,枸杞叶,枸杞果,狗地芽,枸地芽子,拘蹄子,枸茄茄,狗奶子,苟乳,羊乳,天精,天精子,地筋,地仙,地辅,地骨,地骨子,地骨根、血枸子,血杞子,红耳坠,红青椒,红榴榴科,甜菜子,把子,象柴、纯卢、却暑,却老,却老枝、石寿树,仙人杖,西王母杖等等。全世界枸杞属植物约有100种,种类很多,有的株高1~1.5米,叶长橢圆形,开淡紫色小花,果实橢圆形,呈红色,可浸作枸杞酒,嫩叶可食用;有的株高2~3米,叶呈圆状披针形,果实圆球形或橢圆形,叶和果皆美味;有的株高0.6~1米,叶呈匙形,花白色;美国枸杞高0.6~1米,叶稍肉质,花绿色有时紫色,果实球形;有的枸杞叶肉质,花白色或淡红色,果实呈球形;有的枸杞刺多,花紫色(参见东丈夫:《枸杞之知识》赖荣祥教授译);北宋沈括说陕西枸杞长一二丈,其围数寸,无刺,根皮如浓朴,甘美异于诸处,生子如樱桃,全少核,曝干如饼,极烂有味。《证类本草》载:“世传蓬莱县南丘村多枸杞。高者一二丈,其根蟠结甚固。故其乡人多寿考,亦饮食其水土之品使然耳”。因此,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的“仙人所食”的“蓬莱杏”及“千年长生树”“万年长生树”“扶老木”,疑似“却老枝”“仙人杖”“西王母杖”类枸杞属类植物的别名。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五十二病方”。其中一号墓保存极其良好,墓主为利苍夫人。该墓中曾发现豆豉、枸杞、丁香、肉桂等多种中药材,其中用枸杞治病的药方为:“毒乌(喙)者,一,取杞本长尺,大如指,削,(舂)木臼中,煮以酒”,这说明枸杞及枸杞酒在汉代作为医疗保健品已得到高度重视,生者与逝者都想长期服用它。

汉代《名医别录》载:“枸杞,生常山平泽及诸丘陵阪岸。冬采根,春、夏采叶,秋采茎、实,阴干”。枸杞浑身是宝,汉代四季采枸杞,这应是人工种植枸杞。

唐朝在京都长安(今西安)建置有“太医署”。“太医署”建有“药园”,“药园”在长安城中占有“良田三顷”,有药园师负责种植、栽培、采集和鉴别各种药物。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世称“药王”。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总结了自上古至唐代的医疗经验和药物学知识,他在《千金翼方·种造药第六》中专门总结了前人种植枸杞的方法。

种枸杞法:拣好地,熟土斩斤属加粪讫,然後逐长开厇,深七八寸,令宽。乃取枸杞连茎,剉长四寸许,以草为索慢束,束如羹碗许大,於厇中立种之,每束相去一尺。下束讫,别调烂牛粪稀如面糊,灌束子上,令满。减则更灌,然後以肥土拥之满讫。土上更加熟牛粪,然後灌水。不久即生,乃如翦韭法,从一头起首割之,得半亩,料理如法,可供数人。其割时与地面平,高留则无叶,深翦即伤根,割仍避热及雨中,但早朝为佳。又法:但作束子作坑,方一尺,深於束子三寸,即下束子讫。着好粪满坑填之,以水浇粪下,即更着粪填,以不减为度,令粪上束子一二寸即得。生後极肥,数锄拥,每月加一粪尤佳。又法:但畦中种子,如种菜法,上粪下水,当年虽瘦,二年以後悉肥,勿令长苗,即不堪食。如食不尽,即翦作乾菜,以备冬中常使。如此从春及秋,其苗不绝。取甘州者为真,叶浓大者是。有刺叶小者是白棘,不堪服食,慎之。又法:枸杞子於水盆,挼令散讫,暴乾,土斩斤属地作畦,畦中去却五寸土,勺作厇,缚草作厈,以臂长短,即以泥涂厈上令遍,以安厇中,即以子布泥上,一面令稀稠得所,以细土盖上令遍,又以烂牛粪盖子上令遍,又布土一重,令与畦平,待苗出,时时浇溉。及堪采,即如翦韭法,更不要煮炼,每种用二月,初一年但五度翦,不可过此也。

对枸杞的采摘时节,孙思邈在《千金翼方·采药时节第一》说:“枸杞是春夏采叶,秋采茎实,冬采根阴。”

孙思邈对各地生产的枸杞子进行了比较分析。他在《千金翼方》中说:“凡枸杞生西南邵谷中及甘州者,其子味过於蒲桃。今兰州西去、邺城、灵州、九原并多,根茎尤大。”中卫、中宁及其毗邻地区属唐灵州地区,这里生产的枸杞子,按“药王”孙思邈的评介,“其子味过於蒲桃(葡萄)……根茎(指枸杞根茎)尤大”。

唐代韩鄂的《四时纂要》也记载了枸杞的栽培方法。韩鄂是唐玄宗时宰相韩休之兄的玄孙。唐代大诗人孟郊(751~814年)的《井上枸杞架》反映出有些枸杞还需要进行人工搭架栽培。《四时纂要》的作者说,他的资料来源于“编阅农书,搜罗杂诀”。这就是说,孙思邈、韩鄂的“种枸杞法”在唐朝以前就已有之,孙思邈、韩鄂的“种枸杞法”是对前人栽培枸杞经验的总结。

唐人喜欢种植食用枸杞,许多著名诗人都留下了歌咏药园及枸杞的传世佳作。

药园

司空曙

春园芳已遍,绿蔓杂红英。

独有深山客,时来辨药名。

【注释】司空曙,唐代诗人,约766年左右在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井上枸杞架》

孟郊

深锁银泉甃,高叶架云空。

不与凡木并,自将仙盖同。

影疏千点月,声细万条风。

迸子邻沟外,飘香客位中。

花杯承此饮,椿岁小无穷。

【注释】孟郊(751-814年),唐代诗人。

湛处士枸杞架歌

皎然

天生灵草生灵地,误生人间人不贵。

独君井上有一根,始觉人间众芳异。

拖线垂丝宜曙看,裴回满架何珊珊。

春风亦解爱此物,袅袅时来傍香实。

湿云缀叶摆不去,翠羽衔花惊畏失。

肯羡孤松不凋色,皇天正气肃不得。

我独全生异此辈,顺时荣落不相背。

孤松自被斧斤伤,独我柔枝保无害。

黄油酒囊石棋局,吾羡湛生心出俗。

撷芳生影风洒怀,其致翛然此中足。

【注释】皎然,俗姓谢,谢灵运十世孙。

活动于唐上元至贞元年间,是唐代著名诗僧。

咏枸杞井

刘禹锡

楚州开元寺北院,枸杞临井,繁茂可观,群贤赋诗,因以继和。①

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香泉树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

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新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

【注释】刘禹锡(772~842年),曾任监察御史,唐代中期诗人。

①枸杞井:《山阳县志》载:井上有枸杞一株,相传千余年物,根深入井,其水甘冽,饮之能令人寿,因呼为甘泉。

和郭使君题枸杞井

白居易

山阳太守政严明,吏静人安无犬惊。

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吠夜声。

【注释】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中国古代著名诗人。

第六节 宋元时期,枸杞实行园圃栽培

宋元时期,枸杞种植业已相当发达,实行园圃栽培,精耕细作。北宋都城开封有皇家园林“艮岳”,“艮岳”里就有专门种植有参、术、杞、菊等药用植物的药园。元代司农司主编的《农桑辑要》、鲁明善著《农桑衣食撮要》、王祯《农书》对枸杞种植都有记述,如《农书·卷十》载:“种枸杞法,秋冬间收子,净洗日干,春耕熟地作畦,阔五寸……然后种子”。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歌咏的《小圃·枸杞》,其“小圃”就是专业种植枸杞的杞园子。

枸杞种植方式的改善,使枸杞产品质量大为提高。北宋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在《梦溪笔谈》中说:“枸杞,陕西极边生者,甘美异于他处者”。宋、元时期宁夏地属陕西路、陕西行省的西北边陲,沈括指的“陕西极边”就是指今宁夏,沈括说宁夏生产的枸杞子味道“甘美异于他处”。

宋、元时期种植的枸杞,除服食枸杞果实、根茎外,还将枸杞嫩芽、嫩叶作为茶叶蔬菜中的名茗佳肴食用。宋代许多名人得益于枸杞的养生健体,他们以自身的体验写了很多赞颂枸杞养生益寿的诗文。从上层名流歌咏枸杞的诗文中,可以看出枸杞养生功效之好,保健身价之高,种植之广泛。

北宋张邦基(约1131年前后在世)《墨庄漫录》载:“枸杞神药也,修真之士服食多升仙。岁久者根如犬形,夜能鸣吠。罗浮山记云:山上有枸杞树,大三四围,髙二丈余。时有赤犬见於其下,夜闻其吠。今所至有之但鲜得枝干大者。予外氏家唐州,第宅之盛甲於汉上。宅东有园,在东南城之一隅,城上下枸杞甚茂,枝干有如杯盂者,春时嫩条如指,甘美无复苦味。一日因需地骨皮入药,予与表弟季任命仆斫之。初深三二尺,根已如椽。又深锄之其下,形如一犬,头足悉具,惟一足差细,其嫩皮厚寸许。伯舅顺啚见之,叹惋曰:惜乎!灵物为二子所发,使其岁月益深,必亦能狺狺而吠矣……臣昔闻隐君子言,枸杞数百岁根类生物,得而食之颜长。年后阅仙书,数有验者。尝与道士字文希真游南岳朱陵洞天……有闻类犬吠。希真谓此非人境,安得有是。客笑曰:岩腹枸杞生而酷似此其音也……或入他山中遇樵苏必访焉,间云徃徃有见,但苦在深绝不可到之地。”

北宋官修医书《太平圣惠方》记载:一位终年服用枸杞的叶、花、子、根的妇女,其寿高达三百七十多岁。该书说这位妇女因终年服用枸杞而活了三百七十多岁,是否属实,无从考证。但久服枸杞可以延年益寿,倒也绝非妄言。宋金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李东垣,他在《本草注》中也说:“淮有枸杞井,水味甘,补脏明耳目,止腰膝疼痛,固精气,圣水也。”李东垣将枸杞根浸润过的井水称之“圣水”,可见枸杞养生保健功效享誉之高。

北宋道教经典《云笈七箴》载:“凡人常以正月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一日,六月二十七日,七月十一日,八月八日,九月二十一日,十月十四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月三十日,但常以此日取枸杞菜,煮作汤沐浴,令人光泽不病。”

小圃五咏·枸杞

苏轼

神药不自閟,罗生满山泽。

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

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

青荑春自长,绛珠烂莫摘。

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

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

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

似闻朱明洞,中有千岁质。

灵庞或夜吠,可见不可索。

仙人倘许我,借杖扶衰疾。

【注释】苏轼(1037~1101年),号“东坡居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和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

苏轼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民居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亦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尝思天壤之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余在颍州,梦至一官府,人物与俗间无异,而山川清远,有足乐者,顾视堂上,榜曰仇池。觉而念之,仇池武都氐故地,杨难当所保,余何为居之。明日以问客,客有赵令畤德麟者曰:公何为问此,此乃福地小有洞天之附庸也。杜子美盖云: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他日工部侍郎王钦臣仲至谓余曰:吾尝奉使过仇池,有九十九泉,万山环之,可以避世如桃源也。

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

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

欲知真一处,要使六用废。

桃源信不远,藜杖可小憩。

躬耕任地力,绝学抱天艺。

臂鸡有时鸣,尻驾无可税。

苓龟亦晨吸,杞狗或夜吠。

耘樵得甘芳,龁啮谢炮制。

子骥虽形隔,渊明已心诣。

高山不难越,浅水何足厉。

不知我仇池,高举复几岁。

従来一生死,近又等痴慧。

蒲涧安期境,罗浮稚川界。

梦往従之游,神交发吾蔽。

桃花满庭下,流水在户外。

却笑逃秦人,有畏非真契。

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

苏轼

邺侯藏书手不触,嗟我嗜书终日读。

短檠照字细如毛,怪底眼花悬两目。

扶衰赖有王母杖,名字于今挂仙录。

荒城古堑草露寒,碧叶丛低红菽粟。

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兰伤桂折缘有用,尔独何损丹其族。

赠君慎勿比薏苡,采之终日不盈掬。

外泽中干非尔俦,敛藏更借秋阳曝。

鸡壅桔梗一称帝,堇也虽尊等臣仆。

时复论功不汝遗,异时谨事东篱菊。

后杞菊赋

苏轼

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

以黄子木拄杖为子由生日之寿

苏轼

灵寿扶孔光,菊潭饮伯始。

虽云闲草木,岂乐蒙此耻。

一时偶收用,千载相瘢疻。

海南无嘉植,野果名黄子。

坚瘦多节目,天材任操倚。

嗟我始剪裁,世用或缘此。

贵从老夫手,往配先生几。

相从归故山,不愧仙人杞。①

【注释】子由,即苏轼之弟苏辙(1039~1112年),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

①原诗句中夹注曰:“相从归故山,不愧仙人杞”,《本草》:枸杞一名仙人杖。

与刘令食枸杞

朱翌

周党过仲叔,菽水无菜茹。

我盘有枸杞,与子同一箸。

若比闵县令,已作方丈富。

但令齿颊香,差免腥膻污。

我寿我自知,不待草木辅。

政以不种勤,日夕供草具。

更约傅延年,一饭美无度。

解衣高声读,苏陆前后赋。

【注释】朱翌,(1097~1167年)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绍兴八年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等官。秦桧死后,充秘阁修撰。

食枸杞菊

陈棣

君不见天随有宅松江曲,屋隙墙阴多杞菊。

课儿采掇入杯盘,匕箸芳香胜粱肉。

又不见坡公昔佩刺史符,宾客少至无与娱。

偶餐杞菊作后赋,扪腹噎哎犹轩渠。

散人枯肠真食杞,居士戏笔聊尔耳。

胶西自古号侯邦,斋厨纵乏宁需此。

我今作掾长苦饥,一区不异耕田时。

太仓红腐才五半,举家食粥宁忍炊。

颓城草木迷荒榭,绿颍芳苕罗舍下。

官閒撷取芼春羹,未棘未莎皆不赦。

三年享此似无餍,二者谁云不可兼。

行趣归装耕谷口,此物犹堪馌南亩。

【注释】陈棣,约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前后在世。尝为桐川掾。官至潭州通判。

食枸杞

赵蕃

谁道春风未发生,杞苗试摘已堪羹。

莫将口腹为人累,竹瘦殊胜豕腹亨。

【注释】赵蕃(1143~1229年),刚介不可夺,官终直秘阁。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87岁。

黄耳冢

林景熙

筠筒音断水云村,吠入空林枸杞根。

我亦天涯音信杳,卢令诗在为招魂。

【注释】林景熙(1242~1310年),官历泉州教授。宋亡不仕。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尝枸杞

杨万里

芥花菘菡饯春忙,夜吠仙苗喜晚尝。

味抱土膏甘复脆,气含风露咽犹香。

作齑淡著微施酪,芼茗临时莫过汤。

却忆荆淡古城上,翠条红乳摘盈箱。

【注释】杨万里(1127~1206年),曾任太常博士、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等。南宋杰出诗人。

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载:“嫩笋、小簟、枸杞头,入盐汤焯熟,同香熟油、胡椒盐各少许,酱油、滴醋拌食”,紫英菊“春采苗叶洗焯,用油略炒熟,下姜盐作羹,可清心明目,加枸杞尤妙”。

【注释】林洪,南宋人,擅诗文,对园林、饮食也颇有研究,著有《山家清供》《山家清事》。《山家清供》著录了宋代大量清雅韵致的民间菜谱,保存了大量珍贵的烹饪资料。

第七节 明清时期,中卫枸杞甲天下

明清两代,枸杞应用广泛,需求量大,规模经营。茨农积中国枸杞4000年的种植传统,精选良种,精心栽培,讲究品质,讲究产量,讲究效益,广泛流通。当时,服食枸杞很时尚,很普遍。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周王朱橚在其《救荒本草》中说:枸杞“作羹食皆可;子红熟时亦可食;若渴煮叶作饮,以代茶饮之。”《弘治宁夏新志》将中卫(宁安)枸杞列为宁夏四大“贡品”之一。

明代医药家兰茂(1397~1476年),号和光道人、玄壶子,撰有《滇南本草》三卷,据该书载:“枸杞尖作菜,同鸡蛋炒食,治年少妇人白带”。

清初进步思想家唐甄(1630~1704年)著有《潜书》二卷。据清王闻远《西蜀唐圃亭(即唐甄)先生行略》载:唐甄“僦居吴市,仅三数椽,萧然四壁,炊烟尝绝,日采废圃中枸杞叶为饭”。

曹雪芹(约1715~1763年)还将枸杞写进了《红楼梦》。《红楼梦·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写道:柳家的道:“前儿三姑娘和宝姑娘偶然商议了要吃个油盐炒枸杞芽来,打发个姐儿拿着五百钱给我。我到笑起来了,说二位姑娘就是大肚子弥勒佛,也吃不了五百钱的,这三二十钱的事,还预备的起。”

《嘉靖宁夏新志》在“物产”中将枸杞列入“药类”专项。明代医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古者枸杞、地骨取常山者为上,其他丘陵阪岸者皆可用。后世惟取陕西者良,而又以甘州者为绝品。今陕之兰州、灵州、九原以西枸杞,并是大树,其叶厚根粗。河西及甘州者,其子圆如樱桃,暴干紧小少核,干亦红润甘美,味如葡萄,可作果食,异于他处者……则入药大抵以河西者为上也。”宁夏中卫地在河西,明朝时期又属陕西布政使司,李时珍所说的枸杞子“惟取陕西者良”“以河西者为上”即指宁夏及河西走廊所产枸杞子品质最好,“味如葡萄,可作果食”,是各地枸杞子中的“绝品”。

清代《中卫县志》“药类”条载:“枸杞,宁安一带,家种杞园。各省入药甘枸杞,皆宁产也。”“宁安”即今中宁县,清代属中卫县,今属中卫市。当时,中卫家家户户都有种植枸杞的“杞园”子,各省从甘肃进货的枸杞实际上均产自中卫。中卫枸杞生产之兴盛,规模之大于此可见。

乾隆年间任中卫知县的云南人黄恩锡写过一首歌咏枸杞的记述诗,是当时红红火火的中卫枸杞生产的真实反映:

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

千钱一斗矜时价,绝胜腴田岁早丰。

由上可知,中卫枸杞自古誉满寰中,名甲天下!

第八节 古往今来,枸杞有“十全之妙用焉”

历代营养保健理疗实践证明,服用枸杞已成为人们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神品,各种医学典籍、私家著述对其妙用记载不胜列举。

明代医圣李时珍(约1518~1593年)根据历代对枸杞的研究记载,在其《本草纲目》中对枸杞的养生保健功效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可祛,有十全之妙用焉。”

枸杞种植历经4000年盛行不衰,根本原因在于枸杞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独特功效历经医疗实践证实,为社会所公认。这是枸杞产业蓬勃发展的原动力。

同类推荐
  • 美丽山西

    美丽山西

    本书是大型科普系列丛书“美丽中国”的一种。以精准流畅的语言和与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三大板块,全面立体地展现了山西省的自然景观,介绍了山西省的经济成就以及文化古迹、民风民俗。同时还设置了知识链接栏目,对相关概念予以解释,以增强知识性内容的普及。
  •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一书付梓,既是对定南改革发展的回顾,也是定南人民感谢伟大的党、讴歌伟大时代的另一种表达,更激励着我们在奋进的历程中以务实铸就辉煌,以豪迈续写新篇,定南的发展步伐也定将因有名家们的印迹而更加深远、更加铿锵激越。
  • 老北京的婚丧与喜庆

    老北京的婚丧与喜庆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双峰对峙:鬼门关(文化之美)

    双峰对峙:鬼门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阴曹地府的一个关隘;这里,有饱经蚕桑的古迹名胜;这里,流传着许多传奇的历史故事……
  • 一方水土一方人

    一方水土一方人

    中国的文化浑厚深远,有源有流,仪态万千。它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和极强的生命力,也正因为此,中华民族才得以长期地存在与持续地发展。然而,尽管中国的广袤大地以及居于其上的居民被共同的主干文化纽带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民族,但实际上,他们在外表、习俗、性格上的区别之大,并不亚于南欧地中海人和北欧日尔曼人的差别。地域性文化的特征也是很明显的。
热门推荐
  • 踏灭苍穹

    踏灭苍穹

    面对永夜之黑暗,只要你不低头,每一面,每一个角度,都是星辰,璀璨闪烁,永远都有希望波澜壮阔的时代,惊心动魄的对决;至强者的碰撞,最天才的角逐长袖者善舞,财大者气粗;机谋者多变,叛逆者独孤大日煌煌,长夜漫漫,白刃乍现;长空染血,大河断裂,山脉崩决苍穹下:诸佛升天,群妖封地,神魔隐现;万宗林立,千教并起,百族争竞......婆娑世界,步步登天,踏裂苍穹清晨,从迷雾之中走出一个少年,踏入你心中的世界
  • 冷峻王爷是妻奴

    冷峻王爷是妻奴

    「女扮男装文」女主男主都很强,多甜少虐,放心入坑!夏晨南风是我,秋晚落叶是我。激流摆渡者是我,深晚守夜人是我。脚下峦岩是我,头顶繁星是我。这世间万千烟火风情是我,这路口匆匆过路行人是我。所有对你的不可遇求,缄口沉默,全都是我。爱你的人还是我。——顾辞尘
  • 精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

    精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

    本书以“精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为核心,运用富有人生哲理的论述及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经典的事例,向读者深刻地揭示了厚道为人对于人生成功的重要作用,通过阅读《精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能使读者深刻地领悟其中的真谛,从而在生活工作中成为一个厚道之人。
  • 萨格拉斯万界聊天群

    萨格拉斯万界聊天群

    新人新书,请各位大佬们多多指教主角是穿越到萨格拉斯的身上,又创建一个了一个聊天群
  • 冰封的密码

    冰封的密码

    2120年,突如其来的黑潮将幸存的人类逼退到了南极,100年后,人类利用南极挖掘到的未知文明科技发展壮大。主角父亲在勘探未知文明科技前承诺回家后告诉主角世界真相,而其却在勘探中离奇死亡,主角开始独自追查世界真相,却发现真相越来越光怪陆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中生有——中国人的诬陷往事

    无中生有——中国人的诬陷往事

    本书之对历史做一番研究,以求找到破解诬陷的秘籍,让天下所有的诬陷者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无处藏身,无所施展其技。
  • 苍荒陨

    苍荒陨

    时空混乱,高中生何舟天在一次和朋友玩英雄联盟开黑时意外穿越到了一个修真的世界,而他的灵魂竟然进入了恶魔小丑萨科的身体。修真者,妖族,英雄,群雄割据。诸多磨难,他将如何战胜?能否苦尽甘来,站在这世界之巅?看何舟天如何将小龙收为坐骑,把琴女拥入怀中。如果喜欢可以加群给我提意见群号码:515816429
  • 无灵苍陆

    无灵苍陆

    这是一部穿越小说,嗯,对,你没有看错,这!!就是一部穿越小说!!同时也是一部玄幻小说!
  • 青帝九世转生

    青帝九世转生

    一世御鬼、二世御尸、三世乱世、四世为妖、五世赶尸、六世因果、七世得道、八世入魔、九世仙帝。青帝的道,道路慢慢,何为道?几生几世轮回转世?经历千辛万苦九世轮回最终休得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