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73400000047

第47章 中国文化之谜(7)

天生一张好嘴吃遍天下美食

过去,每当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我国绝大多数人家都要祭灶神“送灶”。民间传说,每家灶头都有一位“灶君”灶神老爷。旧岁逝去前夕,灶神老爷按例要上天禀报所在人家一年的善恶,以供玉皇大帝决定赐福或降灾时抉择。人们对这位“现管”的灶神老爷不敢等闲视之,唯恐他打小报告,故在送他上天前,总要供些酒菜和饴糖(麦芽糖)封住他的嘴,免得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三道四,直至除夕再把他接回来。一年一度的祭灶神活动,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带有幽默色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之—。宋代诗人范成大曾写了一首《祭灶词》,对祭灶的习俗用了生动的描摹:“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独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令人惊奇的是,习欲模式自有文献记载以来;几乎没多大变化。汉应劭《风俗通·灶神》转录《礼器记》的规定,其“祭礼卑下”,供品也只是“盛食于盒,盛酒于瓶”。是一种级别较低,但流传广泛的具有戏谑性的祭祀活动。祭灶习俗由来已久,但灶神老爷究竟是谁呢?可谁也说不清楚。

一种意见认为,灶神老爷原是一位上古帝王或其后裔,具体指谁,各家说法不同。《淮南子·汜论》说:“炎帝作火死而为灶。”高诱注:“炎帝、神农,以火德王天下,死托祀于灶神。”《太平御览》卷百八十六引《淮南子》佚文云:“黄帝作灶,死为灶神。”俞正燮《癸巳存稿》卷十三“灶神”条引《许慎异义》说:“灶神,古《周礼》说,颛顼有子曰犁,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另一种意见认为灶神是美女型的一个普通人,《庄子·达生》记载人世间的鬼物,其中“灶有髻”是一种,《经典释劝引司马彪云:“髻,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说:“灶神名隗,状如美女,又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洽。”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灶神即是《史记·封禅书》索隐《白泽图》所述:“火之精曰宋无忌。”《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对上述作了解释:“王基家贱妇生一儿,堕地,即走入灶中。辂曰:‘直宋无忌之妖,将其人灶也。”显然,管辂把宋无忌当作了灶神。

有的学者认为灶神就是灶头边常见的蟑螂。袁珂在《神话论文集·漫话灶神和祭灶》一文中说:“这种常见于灶上的小生物,古以为神物(或鬼物),崇而祀之,将它作了灶神。殷周鼎彝,多以蝉纹为饰,所刻绘的就是这么一种东西。”

至于民间关于灶神来历的传说则更多了。有的说灶神爷原是一名贪官,被人工巴掌贴在灶上,眼睁睁看人吃美食;有的说灶神爷原是一位喜新厌旧的薄情男子,遗弃前妻后,坐吃山空,沦为乞丐,流落他乡,饥寒中被一妇人收留,温饱后才发现妇人是他的前妻,一时惭愧,无地自容,一头钻进了灶坑,死在其中,嗣后,封为灶神。还有的传说说他原是个赌棍,甚至与土地爷赌起老婆来;范成大《祭灶词》中刻画的灶神形象,似乎是一位贪嘴耳软的好好老头。灶神究竟是谁呢?

不见不散的情人灯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俗称又叫“灯节”。旧习元宵之夜;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观花灯,猜灯谜,盛况空前。届时,不论皇室贵戚,平民百姓,深闺淑女,均可破常规,顾习俗,制灯玩赏,出游嬉闹。唐诗人崔液作诗道:“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平时足不涉户的闺阁女子,往往乘此机会与意中人谈情相会。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郝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元宵灯会狂欢之夜,情人急于幽会,望眼欲穿,“踏破铁鞋无觅处”,见时就在眼前的有趣场景。

唐宋明清,元宵灯节成了年节中重要的民众娱乐活动。墨客骚人,常常吟诗作画,为节俗增添雅兴。今天,元宵放灯、观灯,仍是中国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娱乐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人们喜欢元宵灯节,可它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

一种意见认为元宵灯节形成于唐代。《七修类稿》云:“元宵放灯,起唐开元之间,……从十四至十六夜,后增至五夜。”林达祖的看法与《七修类稿》稍有不同。他在《唐宋时代元宵看灯的盛况》一文中根据《旧唐书》有关睿宗的记载:“景龙四年,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看灯,因幸中书令萧至忠之第。至丁卯夜又微行看灯。”认为“元宵灯节在明皇的父亲睿宗时代已盛行了”。

另一种意见认为元宵灯节是汉代传下来的。唐代徐坚《初学记》云:“《史记·乐书》曰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初学记》是受命于唐玄宗,为太子们学习文化而编纂的书籍。书中“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显然是指玄宗时代。《灯节小史》作者观今从《御览》引《史记·乐书》的说法,又据《曲洧旧闻》所载“唐沿汉武帝祠太乙自昏至明故事”,认为元宵灯节“看来是成于汉初的一种特殊事体,并不认为是一种娱乐”。罗启荣、欧仁煊在1983年9月出版的《中国年节》中认为:“汉文帝是周勃勘平‘诸吕之乱’以后上台的。勘平之日是正月十五。每逢这天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夜’在古语中又叫‘宵’,于是,汉文帝就把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节。不过,当时还没有放灯的习俗。到了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了佛法,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教,敕令在元宵节点灯,以表示对佛教的尊敬。这是元宵节放灯的起源。”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元宵节源于释道的宗教活动。《涅经》曰:“如来阇维讫,收舍利罂置金床上,天人散花奏乐,绕城步步燃灯十二里。”正月十五日,僧徒俗众云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而《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沿道教的陈规。道教把正月十五灯节称为“上元节”。最近又出现一种新说法,据1985年第1期《民间文学论坛》所载的《灯节的起源与发展》一文认为,元宵灯节“最早起源于对火的崇拜”,“原始人发明了火之后”,“认为神秘的火能驱赶走一切妖魔鬼怪”。相沿成习,最先形成仪式活动的,便是“傩”,“傩”是一种持火驱鬼的习俗活动,其“原始形态,可追溯至久远的上古时代”。

关于灯节的起源,民间传说更是纷纭不一。有的传说,隋炀帝色迷心窍,欲娶自己的妹妹。妹妹硬扭不过,借托除非正月十五出现繁星满地的奇迹,才可成婚。隋炀帝下令京城四周百姓到十五日晚每户燃灯火,违令者斩。至十五日晚,妹妹登楼见满地都是灯火,误以为真是繁星落地,纵身投河自戕。为了纪念这位不甘凌辱的女子,民间百姓每逢正月十五都燃起了灯火。有的传说,灯节源于汉武帝。当时宫女元宵正月过后思念家中父母,宫深禁严,怎么外出相见呢?足智多谋的东方朔得知后很同情,便设计成全她们。他先散布谣言,说火神君将派员火烧定安城,城里宫内一片恐慌。后又向武帝献计,十五晚上宫廷内人员一律外出避灾,满城大街小巷,庭院屋门,都挂上红灯,好像满城大火,以骗过天上观望监视的火神。武帝允诺,宫女们元宵遂趁机与家人相会。从此,每逢正月十五都要放灯。

忠魂应可含笑九泉

端午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辞海》注为:“阴历五月初五日,民间节日。本名‘端五’”。到了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宰相宋为讨好皇帝,避“五”字之讳,而“午”与“五”同音,所以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到了宋朝,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并定五月五日为端午节,传谕全国纪念屈原,还让人们佩带香袋,以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香溢世,流芳千古。端午又名端阳、重午、中天等。端午节是迷人的,而关于它的得名和始源,一直是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历来有所争议。大致有以下四种说法:

一、屈原说。这种说法较为古老和通行。其所依据的最早资料有二:(一)萧梁时吴均《续齐谐记》所记棕子起源的故事“世人作粽,并带五彩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二)北周时宗懔《荆楚岁时记》所提竞渡起源之一说“屈原投汨罗日”为竞渡三个来源之一。因此,每到端午这天,民间有吃粽子、划龙船的习俗,传说这与纪念屈原有关。相传战国时,楚顷襄王宠信奸佞,将屈原革职放逐。秦国趁机出兵,使楚国失地千里,郢都也被秦将白起所破。屈原不忍再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颠沛的苦难,而自己又救国无门,但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便于公元前278年抱巨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颂歌。当地百姓知道后,马上设法捞救,一直追到了洞庭湖,都没找到屈原的尸体。这时恰逢天下雨,湖上的渔舟遇雨,一齐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他们听说是打捞贤臣屈原时,又再度冒雨,争相划进了茫茫的洞庭湖中。以后,人们就荡舟江河之上,以寄哀思,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又传屈原殉难后,楚国百姓为纪念他,每到五月初五日,便往江里扔粽子,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不再吃屈大夫的尸身,此说相沿至今。相传屈原投汨罗江殉难的日子是五月初五日,因而人们大多把端午节看作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唐代文秀有《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它反映了端午的由来与悼念屈原有关。

二、龙节说。闻一多先生不同意上述说法,而认为端午是龙的节日。自他作出论证后,学术界大多沿用此说。在《端午考》一文中,他列出了有关典籍一百零一条记载;在《端午的历史教育》一文中,他从节日的竞渡和吃粽子都与龙有关,进而推论端午是龙的节日。他推论的根据大致可归纳为三点:(一)端午节的两个最主要的节日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跟龙有关,竞渡用的是龙舟,而粽子投到水里又常被蛟龙所窃。(二)关于竞渡的来源,有关风土的书籍至少介绍了四种,就其中两种看,竞渡的风俗跟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特别深;而据《说苑·奉使》和《战国·赵策》,吴越百姓又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还有用“五彩丝系臂”的习俗,这正是那以“像龙子”的“文身”习俗的遗迹。

三、恶日说。张心勤在《端午节非因屈原考》(载《齐鲁学刊》1982年第1期)中指出:把端午节的主要内容说成是纪念屈原,是后世好心人附会而成,端午应起源于恶日。(一)《风俗通义》、《论衡》、《后汉书》等古书都有“不举五月子”,即不将五月所生的孩子抚养成人的内容。五月初五日,古俗忌为“恶日”。战国时齐国显贵孟尝君田文五月初五日生,其父不让家人养之,说明那时五月初五日已为俗忌。孟尝君死时屈原还活着。东晋大将王镇恶、宋徽宗等人亦有同样经历。(二)民间流传,吃棕子是祭屈原之尸,竞龙舟是拯屈原之体,挂艾蒲是招屈原之魂,其实皆不然。艾草、菖蒲都是草药,都与夏季各类疾病瘟疫孳生为灾有关,都因五月初五日这个“恶月”、“恶日”而来。粽子只是民间普通食品,龙舟竞渡是一种节日活动,最初并不固定在端午。(三)六朝以前五月初五日纪念的内容并不限屈原一人:山西一带纪念介之推,吴楚两地纪念伍子胥和屈原,浙江绍兴、会稽一带纪念曹娥。只是后来由于屈原的冤死深为后人怀念,屈原的爱国主义为人敬仰,屈原的诗作对后世的影响,端午节的纪念内容才为屈原所独有。

四、夏至说。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载《文史知识》1983年第5期)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则主张“有文字可考的端午始源应该是夏至”。理由:(一)从端午的两个主要风俗看,在权威的岁时专著《荆楚岁时记》中,五月初五日的节日风俗并没有吃粽子。而吃粽子却明明白白写在夏至节中“夏至节日食粽。周处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关于竞渡,隋朝杜台卿曾在岁时专著《玉烛宝典》中提出竞渡是夏至节的娱乐活动,不一定是打捞投江的屈原。再者,杜还毫不犹豫地把竞渡放到了夏至这天去分析。(二)端午风俗的另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以五彩丝系臂”等,均和屈原无关。若再查阅别的史籍,不仅在夏至的风俗中可找到后来五月初五日风俗的端倪,而且还能找到记录夏至是五月初五风俗起源的内容。司马彪在《后汉书·礼仪志》中的见解更明确:汉代五月初五日的风俗是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三)著名的岁时风物的著作《岁华纪丽》对端午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意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太阳正合于正阳的位置。因此,从端午节又名天中节来看,端午的最早起源的确就是夏至。

同类推荐
  • 电脑新秀

    电脑新秀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地球奇观未解之谜

    地球奇观未解之谜

    本书为少年课外阅读,补充少年知识的教学课外辅助读物。本书选取了适合少年阅读的关于科学奥秘的知识问题。
  • 花的寿命有多长

    花的寿命有多长

    "这是我国第一部“问答寓言集”。全书题目均以问话形式出现,然后以有趣的故事来揭开问题的谜底。以问话做题目,不仅激发起读者的好奇心,也强化了寓言题目的引人入胜之功能,让每一个题目看起来不再平淡如水、相互重复。给问答寓言插上科学的翅膀,把复杂的科学问题故事化、简明化,让读者在简明的故事中,明了轻松地领会科学奥妙。使每一篇寓言除了哲理、教训和讽喻以外,还有新的知识看点。收入全书的192篇问答寓言,新颖独特,精彩纷呈。"
  • 中国古代化学小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古代化学小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各民族的祖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在化学领域中也曾有过广泛的开拓,虽然当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但也产生了不少意义重大的创造发明。
  • 是真的吗:当传言遇上科学

    是真的吗:当传言遇上科学

    正视流言,揭露真相,消灭无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彻底颠覆你的世界观、科学观、认知观!滚蛋吧,流言君,让科学风刮得更猛烈些吧!
热门推荐
  • 280天孕妇营养最佳方案

    280天孕妇营养最佳方案

    本书根据孕产妇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系统地介绍了孕期的膳食安排,常见食谱的制作方法,孕期营养缺乏病的预防方法,食物的营养价值以及常用食物中营养素含量等几个方面的内容,适用于准做妈妈的妇女阅读,用于指导科学、合理地安排孕期的膳食。
  • 将军大人别想逃

    将军大人别想逃

    南舒月二十一世纪的宅女一朝穿越为花城臭名远扬的将军府三少爷南怀瑾,还没来及吃喝玩乐感受一下做为男子的乐趣,就莫名其妙多了一个傻子媳妇,更就此陷入了暗流涌动的争斗之中……
  • 爱情体

    爱情体

    在一个大城市里,有这么一户人家,家庭人口很多,关系有点复杂,生活圈子又是极其之广,可是就是因为互相都息息相关着,才会有那么多的趣事,其乐融融,也是因为整天都聚在一起,一些惟妙惟肖的感情就出现了,几对情侣从刚刚的不在意到日后的相处,经历过重重的困难险阻,抵制了一切的外来者的侵犯,这样的他们能否日久生情,最后修成正果呢,这还是要看他们自己的发挥了,而一直看着这几对小情侣的长辈们又会怎样来撮合他们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吧。
  • 超市营销新思维

    超市营销新思维

    本书由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认识超市营销;第二章超级市场开发策略;第三章超级市场形象营销策略;第四章超级市场促销策略;第五章超级市场价格营销策略;第六章超级市场顾客需求营销策略;第七章超市品牌形象策略;第八章超级市场公关营销策略;第九章超级市场发展营销策略;第十章超级市场营销活动控制与考核。
  • 大叔VS萝莉+御姐VS小鲜肉 唯美动人的甜涩虐爱(套装共4册)

    大叔VS萝莉+御姐VS小鲜肉 唯美动人的甜涩虐爱(套装共4册)

    本套装包含《时光只曾为你留》、《你若不曾来,叫我如何老》、《小执着》、《因为有你,爱很美》四本书籍。《时光只曾为你留》自幼失怙的温远从小就寄养在红色世家温家,这个家规森严的家庭里,尽管她努力做一个乖巧温顺的好孩子,骨子里仍有挥之不去的青春期的躁动和叛逆。在一次逃课和同学去酒吧喝酒的时候遇到了意外,被小叔温行之出手相救,由此开始了两人斩不断的缘。《你若不曾来,叫我如何老》温冉的父亲是将门之后,深迷考古却因患上抑郁症而在一场车祸身亡,因母亲是家世普通的女子,父亲死后,被温家扫地出门。在遇到生命里对的那个人前,她对感情总是不敢轻易尝试。直到她遇见了叶以祯,并在一次课题实验中成为叶以祯专门指导的学生。《小执着》本书以一对性格迥异、有巨大年龄差的姐妹作为主角讲述了一个突破常规的现代都市爱情故事。负面传言缠身的“剩女”姐姐事业精彩,御姐范儿十足,遭遇英俊邻家小弟忽然告白;沉溺二次元的叛逆妹妹,性格古灵精怪但十足是个学渣,英语四级屡考不过,却爱上了带着儿子独自生活的高科技精英大叔。《因为有你,爱很美》就是那天,她想停在他身边却又放弃之前他跟她说了一句:好久不见她好像瘦了,不再爱笑爱哭爱大声讲话了,面容陌生到,让他觉得见她是前生的事然而她叫出他的名字,对他微笑,他又觉得,他只是在楼门口多等了她5分钟而已“沈千秋,我找了你十一年。”
  • 先婚后爱冷面总裁隐婚妻

    先婚后爱冷面总裁隐婚妻

    暗恋大抵是最苦的喜欢,一遍遍在心底告诉自己我喜欢你,又一遍遍告诉自己配不上你。本文主讲一场关于盛大暗恋的故事。宋芊芊总觉得自己是个幸运之人,不然怎会阴差阳错救下了明格公司的董事长顾盛明,而后顺理成章的嫁给他得宠的孙子,她年少时暗恋的白马王子顾廷霈。在这场盛大的暗恋里,她也终于跳出寻常百姓家,一夕间,飞上枝头变凤凰。可这凤凰却不是好当的,结婚当晚,顾廷霈便约法三章:不许睡我的房间!不许出现在我视线范围内!不许对外宣称我们结婚关系!可当她老老实实遵从他下的规则时,顾大总裁又不干了!公司的大屏幕上放他们的婚纱照,微博也只关注了她一人,还时不时的悄悄拍她秀恩爱……总裁,说好的约法三章呢!
  • 世梦花

    世梦花

    传说萝蔓纱华是一种至命的毒,生长在地狱之中,却是一个男子用鲜血将它染红,为一个女子苦苦的等待,化作花中精灵,说沐灵儿我会一直等你出现在我眼前……千年后,她忘记了他龙清风,并爱上了她的仇人夏天……
  • 老头让我拯救世界

    老头让我拯救世界

    神秘老者随便找了五个少年,给了他们每个人一个球,拯救世界的重任就交给他们了。
  • 战神之路系列第一部

    战神之路系列第一部

    为了追求真爱,我进入了另一个陌生的国度--幻魔大陆。在这里,我拥有数种身份,却发现了又一个强大的自己。是什么力量能复制幻魔大陆人、神、魔三界第一强者的身体?会有谁拥有控制三界的能力?为了摆脱命运的安排,无奈之下踏入了挑战自己的战神之路!
  • 变臭的萝卜

    变臭的萝卜

    文章靠人做,这话确实不假。要做好文章,就得有自圆其说的本领。如何自圆其说呢?那得看你有否发挥联想,能否从常理中找出可以链接的某些变化因素,使之恰到好处地结为一体,让人觉得既耳目一新又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