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73400000037

第37章 神秘的痕迹(11)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在古埃及的金字塔建筑群,规模最大的一座是距今约4600年前,在开罗近郊吉萨建造的古王国时期第四王朝法老胡夫,古希腊人称之为奇阿普斯的金字塔,它内部结构极为复杂和神奇,并饰以雕刻、绘画等艺术品。由于墓室和甬道里十分黑暗,需要光亮才可能对这些精致的艺术作品进行雕刻,绘画,因此,它们应是在利用火炬或在油灯进行照明才能完成的。当时如果真的是使用火炬或油灯,就必然留下一些“用火”的痕迹。可是,现代科学家对墓室和甬道里积存了4600多年之久的灰尘进行了全面仔细的科学化验和分析,结果证明:灰尘里没有任何黑烟和烟油的微粒,没有发现一丝一毫使用过火炬或油灯的痕迹。这是不容置疑的千真万确的事实。因为,现代科学家利用来化验墓室和甬道里灰尘的现代化仪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它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每一粒灰尘的100万分之一中的化学成分,由此可见,古埃及艺术家在胡夫金字塔地下墓室和甬道里雕刻、绘制壁画时,根本不是使用火炬或油灯来照明,而很可能是利用某种特殊的蓄电池或者其它能够发出光亮的电气装置。令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惊奇的是:距今46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真的知道现代电灯的秘密吗?这是现代人不可思议的奇谜。

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威夏劳·勒加博士在日内瓦向新闻界宣布:他在埃及尼罗河畔一座从未有人发掘的古墓中竟然发现一台完好无损的类似彩色电视机的仪器。这台仪器与时下流行的彩电有较大区别,它只有一条线路,只能接收一个电视台节目。它有4个三角形的荧光屏,屏的四周都镀了黄金,它的机件是目前最先进的金属钛制造的,质地极为坚固。该机已不能工作,虽然经历4200年,它的太阳能电池作为动力仍能正常操作。

由于古埃及人既没有制作电视机的材料,也不可能具备高精度的工艺水平,因此,专家们认为它极可能是外星人送来的礼物。电子工程师里察·蒙纳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细致地检查了这台电视机,并查清它的线路和工作原理。他准备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复制出一台同样的彩电来,以试验它是否能接收到另一个星球的电视信号。

最近,考古学家保罗·加柏博士在埃及金字塔进行内部设计技术研究时,发现塔内密藏有一具冰封的物件,探测仪器显示物件内有心跳频率及血压,相信它已存在5000年了。

科学家们认为,冰封底下是一具仍有生命力的生物。据在该塔内同时发现的一卷象形文字记载,公元前5000年有一辆被称为“飞天马车”的东西撞向开罗附近,并有一名生还者。卷中称这位生还者为“设计师”,因而考古学家们相信冰封生物就是金字塔的设计和建造者,金字塔是作为通知外太空同类前往救援的标志。

但令考古学家们迷惑不解的是:那冰封生物如何制造一个如此稳固和不会溶解的冰格,而把自己藏身其中呢?为此,科学家们正在积极设法把该生物唤醒。如果成功,那就能打开外太空文明之谜了。

1898年埃及萨卡拉附近的一座坟墓中发现了一个“带翼物”,这个被称为“鸟状物”的珍品现在陈列在开罗“古埃及文物馆”里,编号为6347。出土半个多世纪来,人们一直注意到这件奇特的东西,并对它进行了研究。这文物是木制品,保护很好,重29克,长14厘米,它的“鼻子”长32厘米,翼展宽18厘米,其形状显然是个飞行器。它的两翼平展,但尾部却是垂直的,同两翼相垂直。梅西亚博士还发现该物上有几个字:“阿蒙的礼物”。阿蒙是“风神”。博士将此物作了洞试验,它能飞翔,它的各个部位的比例十分理想。今天,大家公认第6347号文物实际上是飞机或滑翔机的缩比模型。但它没有着陆器。

以上的一切,都在暗示着什么呢?

古波斯人的“化学电池”

1936年6月盛夏,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城外,修建铁路铺设路基时,突然发现地面上露出一块巨大的石板,板上刻有许多波斯文字。众人围拢上前,观看着,惊讶,困惑,不知这到底是什么。几个好事者持锹向前,向下挖去,很快,一个巨大的石板砌成的古代石棺出现在人们眼前。施工暂时停止了,伊拉克博物馆的考古学家们立即赶来,修建铁路的工地上顿时出现了考古热。

两个多月过去了,巨大的石棺终于打开了,考古学家们在石棺中发现了大量公元前248年至公元前226年古波斯时代的文物。但是,其中最使考古学家惊讶的,不是由613颗珍珠组成的捻珠和大量金银器,而是一些铜棒、铁棒和陶器。

不久,考古学家卡维尼格描述说:“我们发现了一个异常奇特的文物,它是一个陶瓶,高15厘米,型似花瓶,呈乳白偏黄色,上端为口状,瓶里装满了沥青。沥青中埋有一根铜管,直径2.6厘米,高9厘米。铜管内有一层沥青,包着一根铁棒;铁棒上端高出钢管1厘米,高出的部分虽布满铁锈,但个别地方却有一层灰色偏黄的物质,看上去好像是一层铅;铁棒下端则塞有3厘米高的沥青,使铁棒与铜管相隔离。”人们倾听着他的叙述,十分惊讶,但谁也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

经过进一步鉴定,卡维尼格宜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这些出土的铜管、铁棒和陶器是古代化学电池。只要向陶瓶内倒人一些酸或碱性水,便可以发出电来。”这就是说,在公元前248年至公元前226年之间,居住在这里的波斯人就已开始使用电池了。

卡维尼格的消息震动了考古界。

几个月后,卡维尼格出现在柏林,公布了一个更令人惊讶的消息。他说:“根据出土文物中有可装配10个电池的材料来分析,这些电池当时是被串联使用的,串联这些电池的目的则是通过电解法将金涂在雕像或装饰品上。”

卡维尼格这两个发现立即引起世界考古界大哗。但是,他的论断却长时间未获考古界的承认,为什么呢?正如此后访问巴格达的英国科学博物馆秘书长化学和自然科学家瓦里特·温冬所说:“尽管他的论断颇有道理,但自然科学家很难相信,化学电池在伏特和佃伐尼发明电池之前1500年就诞生了。这个考古发现如果能在科学上确立,那么,便将成为科学史上一个最大的事件!”

困难之际,一位德国学者艾林·艾杰巴利希特帮助了卡维尼格。他制作了一些铜管、铁棒和陶瓶,仿制“巴格达电池”。取来新鲜的葡萄汁,倒人电池中,立即,奇迹出现了:联接着电池电压表显示出半伏特电压。电池发电性能确定后,艾杰巴利希特又作电解镀金试验。他将一个雕像吊起,抹上一层金粉水,随后接通电池,电流通过两个多小时,一个涂金的雕像出现在他眼前。他又做了几次类似试验,终于证实了卡维尼格的论断:古代人们使用的镀金雕像正是通过这种电解法镀上金的。

除艾杰巴利希特外,美国科学家们也模仿巴格达电池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他们用复制品也成功地获得了半伏特电压,而且电池持续工作了18天。试验中使用了葡萄酒、铜硫磺、盐硫酸等古代居民拥有的溶液作电池溶液。此后,这些科学家们宣布,巴格达附近发现的铜管、铁棒和陶器只能被认为是用来制作化学电池的。

这不仅表明古代波斯人已知道怎样使用电,而且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使用电可能是古代冶炼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用以炼铁和其它金属,制作兵器。还有一个重要疑问:古代波斯人是跟谁学会制造电池的?

因此,现在可以重新考虑当时曾被认为是十分无知的一个推断,即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者们是否在部分施工中使用了电?考察金字塔时,科学家们遇到了一个无法解答的问题,这是19世纪诺尔曼提出的一个疑问:在金字塔最里面的洞穴中,有二幅雕刻精细的石壁画。很明显,埃及古代雕刻家当时是在金字塔洞穴里雕刻此壁画的,洞穴里漆黑,需要光才能作此精细的工作。但是考古学家们却未在洞穴里发现任何火的痕迹,因为即使使用当时最好的火把或油灯,也会留下“火”的痕迹。这是否意味着那时他们使用的是一种电池灯?此推断也有一些根据,因为附近一个壁洞中还雕刻着另一幅壁画,画面很像巴格达电池的一盏电灯。

迄今为止,巴格达电池虽然仍未被世界考古承认。但这个科学之谜,仍不断吸引着世界考古学家、电气学家和化学家们进行探讨。随着人类在科学上不断发展,这个重要的科学之谜一定会被揭开。

无法解释的难题

公元前200年的头盖骨手术

1863年,美国外交官E·G·斯克韦尔在秘鲁安登高原的库斯科发现一个人类头颅,经测定,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后。该头颅的顶部有一块呈直角的骨块被凿挖过。斯克韦尔把他的发现送给了法国人类学家保尔·勃罗加(1824—1880),勃罗加是第一位把说话能力确定在前脑的一个螺纹处(勃罗加螺纹)的人。勃罗加发现,在这个空空的头颅里有6根细若发丝的金属线,于是他断定:此病人括着时曾骨头感染,靠药物已不能医治,这使医师决定必须在头颅上做一次手术。

对于今天的人类,公元前2000年的这次手术意味着怎样的疑惑?是不是说关于我们对自身的发展史要重新定义?

新石器时代美洲野牛身上的弹孔

1961年7月,考古学家、北京大学古代史教授池湓劳,在“石谷”的发掘中碰到了一个地下洞穴体系的其中几段。地处湖南山脉支脉脚下的岳阳城西,洞庭湖南岸,这位考古学家在地下32米深处发现了几条通往一个迷宫的通道。通道已被确定了位置,毫无疑问它们从湖底下通了出去。洞穴墙壁光滑并被涂上了釉。一个多条通道相交于此的大厅的墙壁上布满了图画。它们描绘被口衔“吹筒”的人驱赶而向着一个方向躲避的各种动物。这个发现的令人惊异之处,除了地下隧道体系这件事,就是壁画的核心内容部分:在这些躲避着的动物上方,飞着一块牌子,上面站着手持类似枪支的人,他们正用枪瞄准着动物。池湓劳教授的报告说,这些站在“飞着的牌子”上的人,身穿现代夹克和长裤。

这一有关“飞着的木牌”和人们傲慢地用枪瞄准动物的报告,使人想起莫斯科古生物学博物馆里的有一只美洲野牛的骨架,它的额头骨是被一颗光滑的子弹射穿的。

美洲野牛的起源地是俄国的亚洲地区。美洲野牛的生活年代,根据化石被确定为是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2700年的新石器时代。当人们还像时间标志所表明的那样,通过琢磨石头来制造武器时,那个时代最现代化的武器是人们所制造的石斧。石斧的一次打击充其量会打碎额骨,无论如何也不会形成一个射穿的洞。在新石器时代会有发射武器?事实上,这种思想似乎是极其荒谬的。

生命比地球的年纪大

天体物理学家卡尔·塞甘博士几年前提出这样一个建议:考察一下适合人类居住的我们的毗邻星球——金星,人们可以从飞船上,让几百吨蓝藻吹进金星的炎热大气层。蓝藻抵抗力极强,灼热对它造成不了任何损害。蓝藻有迅速和大批量蓑殖的能力,并且以让人类都觉得可怕的数量生产着氧气。为此,塞甘认为,氧气会富集金星大气层,冷却金星的表层,这样就会使风暴和大雨快速交替出现,从而使金星的土地变得肥沃。看来塞甘的建议是在正确的轨道上行进的。在南非的德兰士瓦的有35亿年之久的沉淀物岩石中,发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有据可查的生物残余。其发展阶段符合今天生长着的蓝藻的发展阶段。35亿年前我们的星球上也还没有任何有机生命。德国吉森大学的古生物学家H·D·佩鲁格认为,生命比地球要古老!

莫非我们蓝色的星球最后也是通过吹撤蓝藻而为未来生命和居住准备的?倘若允许这样发问的话,那么是谁用这样有针对性的知识进行了此项生物改变进程的呢?

史前“核战”传说与遗迹

在非洲的加蓬共和国有个奥克洛铀矿。法国的一家工厂从这里进口了一批铀矿石后,却发现其含铀量不足0.3%,而一般的铀矿含量为0.72%。这个奇特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他们来到奥克洛铀矿考察,竟发现了一个古老的核反应堆。这个反应堆保存完整,结构合理,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据考证,该铀矿成矿年代大约在20亿年之前,而成矿不久就有了这个核反应堆。人类是在几十万年前才开始使用火的,那么这个古老的核反应堆是什么人留下来的呢?

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把地球上发生的这些难以解释的现象都归到外星人身上。但近年来有些科学家做出了大胆的推测,认为在现代人类文明之前,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前一届高级人类的史前超文明。地球上的生物考古学家认为,在地球诞生至今的45亿年历史中,地球上的生物经历过5次大灭绝,生生死死,最后一次大灭绝发生在6500年之前。有人据此推断,20亿年前地球上曾经存在过高级文明生物,但后来遭到了毁灭,其罪魁祸首很可能是一场校大战。

这种说法乍听起来似乎是无稽之谈,但经过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不断努力,却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中找到了很多有力的证据。

同类推荐
  • 旅游中挣钱 挣钱中旅游

    旅游中挣钱 挣钱中旅游

    自古游山皆败家,如今玩水亦挣钱;百国千湖任我去,不尽钞票滚滚来!资深游戏玩家。我住在洛杉矶郊外的一个农场小镇。大部分时间我都在构思好故事,想办法给这世界带来欢乐和价值。我喜欢动物,有一只训练有素的狗,它可以玩15种戏法。
  • 丝绸之路文化艺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丝绸之路文化艺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相伴。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和情感溪流,也是贯通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本书详细解读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国家及其道路上出现的文化艺术。
  • 人类的生存:生命科学知识3(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人类的生存:生命科学知识3(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本套丛书分海洋、航空航天、环境、交通运输、军事、能源、生命、生物、信息、宇宙等十册。收录词条约五千个。涉及知识面广阔且精微。所包含的内容:从超级火山、巨型海啸、深海乌贼、聪明剑鱼……到地核风暴、冰期奥秘、动物情感、植物智慧……;从登陆火星、探访水星,到穿越极地,潜入深海……既有独特的自然奇观,又有奇异的人文现象;既有对人类创造物的神奇记述,又有人类在探索和改造自然过程中面对的无奈、局限,以及人类对自然所造成的伤害,自然对人类的警告……
  • 科学知识大闯关(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科学知识大闯关(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知识的伟大在于它的博大和精深,人类的伟大表现在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已知和未知的世界,这是人类进步的巨大动力。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人类的发展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变迁: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色彩斑谰的现代生活;从古代社会的结绳计数到现代社会垄断人类生活的互联网;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上世纪中叶的月球着陆,火箭升天。人类几乎在任何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技术更新,知识爆炸,信息扩张……一系列代表着人类社会巨大进步的词汇,充斥着我们的社会,使每个人都感到在巨大的社会进步面前人类自身的局限。作为人类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群体——青少年朋友,在对现有书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更充满着对一切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无限渴望。
  • 神奇动物科学美图大观(青少年神奇世界科学图文丛书)

    神奇动物科学美图大观(青少年神奇世界科学图文丛书)

    《神奇动物科学美图大观(青少年神奇世界科学图文丛书)》针对广大读者的好奇心理和探索心理,全面编撰了世界上存在的各种奥秘未解现象和新探索发展,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神秘性,能够启迪读者思考、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能够激发读者关心世界和热爱科学,能够培养读者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热门推荐
  • 帝尊的邪魅狂妃

    帝尊的邪魅狂妃

    一朝穿越,一代特工慕思瑶成了人人喊打白痴废柴。Stop!!!白痴?废柴?Areyoutakingjoke?她是谁?她可是“鬼之子”慕思瑶!!!果不其然,一年后,整个大陆响起了“啪啪啪”的打脸声。慕思瑶:“啊,好动听的声音!”众人:“……” 某男:“瑶儿,还有更动听的声音,你要听吗?” 慕思瑶往后连退三步 “乖” 某女欲哭无泪……
  • 快穿之夺运系统

    快穿之夺运系统

    这是一个在系统的辅助下前往各个世界打脸一个个主角的故事。暂定穿越顺序为《锦绣未央》—《楚乔传》—《诛仙传》。
  • 终极斗罗之我的武魂很奇葩

    终极斗罗之我的武魂很奇葩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终极斗罗同人文求看。随时都会扑街的同人文求看480189404qq群
  • 即便如此

    即便如此

    “起来,还睡啊,怎么不怕睡成猪啊?”“睡不成猪,让我再睡会。”“起床!”“死开死开,我还没醒呢!”“那我让你醒。”“什么?唔……呸呸呸,我的初吻啊!”“看,醒了。”“……尼玛魂淡!”
  • 千幻逆神

    千幻逆神

    穿越国度只为那一抹悸动,穿越轮回只会寻找几世记忆,穿越介界寻求所有的答案。我命由我定,虽身负天命,心不干!血瞳变一朝逆神遨游九天幻成法斗千变万化紫龙逆天游戏世界谁与争锋天人合一星辰浩瀚一切迷雾皆晓之
  • 十月国度(雷·布拉德伯里科幻经典系列)

    十月国度(雷·布拉德伯里科幻经典系列)

    “四十年来,这部小说引领无数读者从恐惧中找到乐趣”——十九个故事,十九个脑洞,一个“全员凶手”的诡异暗黑国度。“十月国度”是个充满幻想的神秘国度,这里的居民满怀秋天的心事,昏暗的薄暮与黎明滞留不去。这个国度多的是各种暗处:地下室、地窖、煤仓、橱柜、阁楼……每个暗处都藏着不同的诡计;数万个婴儿中总会有一两个特别早熟的“小杀手”?镇上发生多起血腥事件,原来秘密就藏在彩色玻璃之后?而专治骨痛的骨科医生居然把病人变成了……一望无垠的麦田上,一个身影疯狂地挥舞一把镰刀,刀面上的字闪闪发光——“支配我者,支配世界!”又到了万圣节前夕,“返乡派对”将迎来数以百计的族人,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日落而作,日出而息……你可曾想过风的真面目?它是死者的冤魂——旋风、飓风、台风,它们杀死人类,夺走他们的声音,窃取他们的思想……一个密封的罐子被虚荣和幻想一步步送上神坛,封神路上必须扫除任何障碍,首当其冲的就是身边那个……正处创作盛年的大作家突然宣布封笔,从此销声匿迹,这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阴谋?……十九篇风格各异的奇幻恐怖故事,惊人的奇想也随之无尽延伸,令人不禁赞叹,这个国度不愧是布拉德伯里最原汁原味的创造!
  • 穿书女配有点惨

    穿书女配有点惨

    遭遇车祸后,宋晓安发现自己穿书了,成为了小说里和她同名的花瓶女星。最关键的是,这位宋晓安是个恶毒女配,和男主青梅竹马却抵不过女主光环,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替代了原主的宋晓安表示:是戏不够演啊,还是哥哥不够温柔,家人不够慈爱?为了保住家人和小命,远离男主,千万不要和男主产生纠葛!哎哎哎,那个叫霍乔的男主,离我远一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凤临天下:红颜祸妃

    凤临天下:红颜祸妃

    别人穿越都是公主小姐什么的,为毛她穿越就是一个被囚禁的小太监?苍天大地啊,你看看人家马尔泰若曦,再看看人家洛晴川,霍丫丫顿时觉得自己果然是不受上天待见的。每一个女主角穿越之后都会遇到一个多情多金的好男主,可是她霍丫丫遇到居然是铁血冷面的太子爷——左御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吸引力法则(下)

    吸引力法则(下)

    吸引力法则是一种自然法则,它是客观的,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接收你的思想,然后以生命体验的方式,把这些思想回放给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善于运用吸引力法则,你就会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它在发挥作用时,不仅所有美好的事物会被吸引过来,那些不太美好甚至丑恶、有害的事物也会被吸引过来。如何只吸引好的、摒弃没用的和有害的事物?这正是你能从本书中学到的秘密。只要你能把书中的这些法则灵活运用到生活之中,你就能改变一切。
  • 影之挽歌

    影之挽歌

    夏影手握齿樱剑,跨骑哈士奇,嘴开过光,命上过香。冷樱出水芙蓉,却摇身一变,手持彼岸弓,在黑暗中恩赐解脱。麒麟当了一辈子神兽,最后发现自己是只猪!诸葛小玉一介凡体,终于在红尘中等到了那朵相似的花。姬绝天,太悲剧了,不忍心说。走出昆仑,踏出地球,在阴谋中沉沦,与天道相争锋,最后却发现真正的天道早已死去,遥见九龙棺,罪恶源头深处,居然是自己的影子......凄凉化作樱花飘落,唯有一首影之挽歌,安葬诸天英雄魂魄!(PS:有DOTA元素,但不局限于DOTA玩家,面向所有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