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66100000006

第6章 声音是从哪里来的(1)

声音绝对是一个法力高强的魔法师,因为它可以让平凡的事物变得神奇,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一个平凡的乐器,因为有了声音,它就会变得不平凡起来,由此它的身价也会倍增。一个普通的人,也很可能因为声音的悦耳而受到大家的喜爱。有了声音,我们可以清楚地表达内心的感受,与人交流;动物们也可以通过它们的语言与同伴交流,并向人类发出特定的信号,借助它们的声音来向我们传递信息。

一、声音的巨大魔力

声音是从哪来的呢?答案是振动。物体的振动会产生声波,而这个正在振动的物体就叫做声源。

人类的声音也是通过振动产生的。我们拥有一个叫做声带的器官,当它振动的时候,声音就会从我们嘴里发出来了。声带就是我们的声源,当我们说话或唱歌的时候,声带就会产生振动,所以我们可以发出声音。

各种声源所发出的声音都是不同的,因为声源不同,振动的频率也不同,发出的声音自然就不相同。

我们可以听见声音,是因为我们拥有健康的听觉器官。也就是说,没有听觉器官的物体是听不见声音的。但是由于听觉器官的功能不同,所以我们所能听到的声音范围也是不同的。比如说我们人类可以听到频率在20~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可听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称为次声波,而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虽然次声波和超声波我们都听不到,但是有些动物却能听得到。所以说动物通常可以及时发现一些我们人类无法察觉的特殊现象,如地震、台风等。

那么是不是在听觉范围以内的声音,我们就一定可以听到呢?这个也不一定。因为声波发出以后,还必须得传播出去,我们才能听得到。那么声音的传播靠什么呢?靠的是介质。所有能传播声音的物质都可以叫做介质。水、空气、钢铁等物质都可以传播声音。而且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也不同。也就是说,同一种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你能听到的时间就不同。比如说在钢铁中会快一些,而在空气中则会慢一些。但是如果在真空中,声音就是不能传播的。所以说,即使物体所发出的声音在我们的听觉范围内,在真空中我们也是听不到的。

声音可以柔和也可以高亢,音调可高可低,这主要是由声音的能量和频率决定的。大且高的能量波使耳膜振动幅度变大,人就会感到很响的声音,反之低能量波使耳膜振动的幅度变小,人会听到较轻微的声音。声音的音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振动频率是指发声体每秒钟的振动次数)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每一秒内波的振动次数叫做频率,量度单位是赫兹(Hz)。

人们用分贝来测量声音的相对响度。0分贝大约等于人耳通常可觉察响度差别的最小值。人耳对响度差别能察觉的范围,大约包括以最微弱的可闻声为1而开始的标度上的130分贝。

二、音乐与古希腊神话

下面,让我们先回到2500年前,回到爱琴海边的古希腊。当时,灿烂的古希腊文明正处在它的黄金时代。

古希腊人天性爱好艺术,有着爱琴海般的浪漫情怀。他们认为,音乐是缪斯女神们最美妙的艺术。在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中,音乐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敬拜神灵、城邦赛事、公众集会到私人聚会学习,古希腊人都离不开音乐。现在从残存的古希腊浮雕、石像、壁画和容器上,我们还能一窥当时的情景。

在古希腊,流传着许多关于音乐的美丽传说。河神之子俄尔甫斯的歌声能使树枝弯腰,百兽俯首,顽石点头。他的琴声感动了冥河上的老艄公,得以破例进入冥国;后又打动了冥王的恻隐之心,恩准他领走已故的妻子。底比斯王安菲特律翁的竖琴声如此美妙,以致石头听了之后,居然自行筑成了一座宫殿。

在古希腊人的诸多乐器中,单弦琴和长笛是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在古希腊神话中,长笛是智慧女神雅典娜发明的。她端坐在河边吹奏,笛子的气流让河水荡起了涟漪。雅典娜蓦然间发觉,自己的倒影在涟漪中扭曲得很难看,不禁羞愤难当,扔掉笛子匆匆离去。半人半羊的森林之神玛息阿见状,捡起笛子狂吹起来,吹得如痴如醉。但他得意忘形,竟用笛子去挑战阿波罗形影不离的七弦琴。比赛结果,玛息阿输了。阿波罗十分震怒,用奥林匹斯山上最严厉的刑法惩罚他,剥了他的皮挂在一棵树上,一有笛声,那张羊皮便闻声颤动。可是牧神潘不服气,又拿笛子找阿波罗比试。这次是巴比伦国王米达斯当裁判,他判定笛声胜于琴声。阿波罗认定这是对神乐大不敬,一怒之下,让米达斯长了一对驴耳朵。

正是在这样浓郁的音乐氛围里,毕达哥拉斯发现了琴弦定律,从此使音乐成为一门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艺术科学。

毕达哥拉斯生于萨摩斯岛,其生平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位杰出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教育家,还是位有名的音乐家、琴师和歌手。毕达哥拉斯从小就在当地名诗人门下学诗学唱,还学会了演奏被称为"里拉琴"的小竖琴。后来,他在腓尼基、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各地四处漂泊,直到年过半百之后,才定居在南意大利滨海之城克罗托内,并创建了一个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团体,这就是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一直对竖琴情有独钟。在毕达哥拉斯之前,乐师们完全是凭耳朵给竖琴等弦乐器定音,依靠各人不同的听觉、经验和直觉来调整音调,其中的个体差异性和随意性之大可想而知。如何才能对不同的音调进行准确的测定?毕达哥拉斯苦苦思索着。

有一次,毕达哥拉斯偶然路过一个铁匠铺,听到一阵阵很有节奏的金属敲击声。突然,他那敏锐的耳朵捕捉到其中交织着的不同和声。他拐进了铁匠铺,发现原来是不同重量的铁发出了不同的谐音。

毕达哥拉斯赶紧回到家里,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在墙角上敲了一枚长铁钉,上面等间距地挂了4根相同的金属弦。然后,他把不同重量的铁锤头轮流悬吊在每根弦的末端,使弦受到不同的张力,再相邻两根一组地敲击。结果,他先后听到了悦耳的不同谐音。

毕达哥拉斯又在两侧墙角间拉起一根金属弦,通过在弦上悬挂可滑动的重物来改变弦长,并逐一记下不同弦长对应的不同音调。这个简单的装置,就是后来的"独弦琴"的雏形。

接着,毕达哥拉斯又在钉上绷起第二条平行弦,变成"二弦琴"。他在反复试验后发现:两条琴弦的弦音程之比越简单,和声就越和谐。反过来,当比例太复杂时,如137∶171、23∶29之类,听上去就很刺耳。

就这样,毕达哥拉斯发现了琴弦定律,成功地揭开了阿波罗竖琴中的秘密,奠定了音乐理论的基石。用现代术语表述这一重大发现,便是:在给定张力作用下,一根给定弦的频率与其长度成反比;音程之比越简单,和声越和谐。

著名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曾这样高度评价毕达哥拉斯的琴弦定律:"这一发现大概是物理定律的第一次数学公式表示,完全可以认为是今天所谓理论物理学发展的第一步。"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地震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地震发生时会有一个震源,地震波就是以这个震源为中心向四处扩散开来的,就好像是水波一圈一圈地向四周扩散一样。声音的传播和刚才的这个例子有些类似,也是以波的形式在传播,我们把这种波叫做声波。

声源体发生振动会引起四周空气振荡,这种振荡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波借助各种媒介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音是可听声波的一种特殊情形,比如说,对于人耳的可听声波,当那种阵面波达到人耳位置的时候,人的听觉器官会产生相应的声音感觉。除了空气,水、金属、木头等也都能够传递声波,这些都是声波的良好媒质,但在真空状态中声波就不能传播了。

正弦波是声波中一种最简单的波动形式。优质的音叉振动发出的声音产生的即是正弦声波。正弦声波属于纯音。正弦波是各种复杂声波的基本单元。任何复杂的声波都是由多种正弦波叠加而成的复合波,它们是有别于纯音的复合音。

对于人体来说,外界的声波由耳廓和耳道组成的外耳收集。当声音进人耳朵之后,耳道将普通声音响度提高,使它成为更易理解的语音。与此同时,耳道还充当着耳朵另一个重要部分的"保护者"的角色,这个重要的受保护对象就是鼓膜。鼓膜是一层有弹性的圆形膜,当声波撞击它的时候会产生振动并一直传到中耳。中耳包含了3块很小的骨头,一般情况下,人们称之为锤骨、砧骨和镫骨,医学上叫作听小骨。它们架起了一座从鼓膜到内耳的桥梁。它们将声音提高,加大声音的振动,直到声波通过椭圆窗安全到达内耳。内耳(又称耳蜗),是一个形状和蜗牛外壳比较相似的螺旋管,管内充满着淋巴液。当声波穿过椭圆窗,液体开始运动,使微小的毛细胞也跟着运动。这些毛细胞依此将振动转换成电脉冲,沿着听神经传送到大脑。

人类很早就懂得用声波学原理来解决物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在蒙古族的牧区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母羊生下小羊后,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无力哺养自己的羊羔。为了不让这些小羊夭折,就必须找到另外一只母羊来代替它哺育羊羔。可是,母羊除了自己亲生的小羊以外,是拒绝给别的小羊喂奶的。每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牧民就抱着小羊蹲坐在母羊的身旁,一遍又一遍地吟唱着祖辈流传下来的《认奶歌》,不久后,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就出现了。刚才对小羊极为排斥的母羊慢慢地走到了小羊的面前,并且用舌头轻轻地舔着小羊的头,而这个时候的小羊也不再害怕了,而是轻快地蹦出牧民的怀抱,跑到羊妈妈身旁跪下来吃奶,从此以后,它们就像亲生母子一般相依为命地生活了。这种情况听起来似乎非常神奇,但实际上也是有道理可讲的。在平稳和谐的音乐节奏和真挚舒缓的歌声中,母羊的感情被完全激发起来,所以,发生了拒绝喂奶到主动喂奶的自然变化;相反,如果换成起伏不定光怪陆离的现代舞曲,就不会达到这种效果,甚至可能出现相反的结果。这主要就是由于声波的不同从而对生物体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刺激、引导和暗示。

在现代科学中,科学家们根据声波学原理解释了很多现象,也解决了很多困扰人们的问题。相信在以后的科学发展中,声波学还将继续帮助人类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耳朵听不到的也叫声音吗

虽然都是"听觉正常"的人,但各人的"听域"是有差别的。有人"听不到"高音的蟋蟀鸣叫声,甚至有人"听不到"麻雀叫声。有的人年轻时听得到的高音,到老年变得听不到了。当然,听不到并不是这些声音不存在。但是,一般来说,低于十六次每秒的振动和高于两千二百次每秒的振动,都会听不到。这就是一般的"听域"。通常把高于两干二百次每秒的声音称为超声波,意思是频率超过能听到的"声音"的声波。

一般人听不到超声波,可是有的动物恰能听到,如狗能听到三千八百次每秒的超声高音,人是无论如何听不到的。蚊虫的振翅声约在一千次每秒,所以大多数人都能听到。而有的昆虫振翅高达两千五百次每秒,人听不到,可是捕食它们的动物听得到,而且就靠"循声"捕食。有一些人的耳朵特别"尖",不仅对风吹草动的轻微响动感受灵敏,而且"听域"宽,一般人听不到的超声高音和超声低音,他可以听到,属于少数"奇人"。看来,除了疾病、衰老外,听得到、听不到还是很有"个性"的,也就是各人的"听域"是不同的。

音乐家不一定"听域"宽,但他们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分辨能力很高。这是不同的概念。

暖水瓶为什么会唱歌

灌暖水瓶的时候,热气腾腾,很难看清水是否灌满,但是几乎每个人都听得出来,水是不是灌满了。

刚一开始水瓶是空的,水撞击瓶底发出低沉的咚咚声,随着水位的升高,声音变得尖细起来。因此,通过听声音的变化,就可以准确地知道暖水瓶是不是灌满了。

但这是为什么呢?为了探本求源,让我们先寻找一下这个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用一只铅笔轻轻地敲一下玻璃瓶胆,瓶胆发出的声音和灌水时听到的完全不一样。看来,那声音不是玻璃瓶胆发出来的。

瓶胆里还有什么?有空气和水。似乎也不像流水发出的哗啦哗啦的声音,"嫌疑犯"就是瓶子里的空气。别看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空气是我们这世界中声音的主要发生和传播者。请你来做一个吹瓶子的小实验来了解一下空气发声的规律:找一个干净的空酒瓶,把它放在嘴边,用嘴唇轻轻地贴着瓶口,平着吹气,让空气既能进去又能出来,瓶子就会发出呜呜的低鸣。为了找出规律,可以往瓶子里加一些水,加的水越多,吹瓶子时发出的音调越高。这说明空气振动时发出音调的高低和瓶子里面空气柱的长短有关。酒瓶子空的时候,空气柱最长,发声低沉,加入水,空气柱变短,音调也就升高了。

利用这个知识,你便能够解释灌暖水瓶时听到的声音了。水灌进暖瓶里,扰动了空气,使空气振动,随着水位的增加,上方的空气柱变短,所以音调变高。现在,我们进一步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便可知道,这也是许多管乐器发声的原理。

笛子是用一根竹管做成的,在侧面开了许多孔。吹笛子的时候,用手指堵住不同的侧孔,就能改变音调。堵住侧孔的作用,就是在控制笛子内空气柱的长度。笛子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是从吹口处到第一个被打开的侧孔计算的。如果用手指把侧孔全部堵上,空气柱最长,音调最低,把最靠吹门的一个侧孔打开,空气柱最短,这时候音调最高。你再想想,单簧管、双簧管等管乐器,不也是用这个道理吗!

笛子的声音高亢、明快,而箫管的声音却低沉悲凉。也许你认为箫是竖吹,而笛子是横吹所造成的。其实竖吹、横吹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关键是箫比笛子长得多。乐器短小,里面的空气柱也跟着短,自然发声音调高。听交响乐的时候,如果你注意观察,会发现乐队的管乐器大小相差很多,一般管乐器的个头越大,发出的声音越低。管弦乐队中的铜号是很有趣的,为了加长号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号的管道只好盘卷起来,有的卷一圈,还有卷许多圈的。有的号管还能伸长或缩短。

原始的号很长,西藏喇嘛寺举行庆典的时候,吹的法号有十几米长,发出的声音很低沉。如今把号管卷起来,是一个聪明的发明。

有趣的是,中国古代学者曾经利用空气柱的长度和体积来统一全国的度量衡。他们选择十二个音律管中的第一根,即黄钟律管,作为度量衡的标准。把它的长度定为九寸,用它作为全国度量衡的基准。各地方都保存着由中央统一翻造的黄钟律管,好随时对照。

同类推荐
  • 实验动物科学与应用

    实验动物科学与应用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已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的领头学科之一。实验动物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是活的试剂,是衡量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生物、医学、制药、化工、农业、环保、航天、商检、军工等研究及检测均离不开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作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全新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备受人们关注。
  • 探究式科普丛书-探索宇宙的助跑器:火箭

    探究式科普丛书-探索宇宙的助跑器:火箭

    本书引人入胜地描述了与太空科技有关的历史事件以及重要的科学原理。通过阅读本书,希望广大青少年朋友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航空航天知识。
  • 分子模拟力场方法与应用

    分子模拟力场方法与应用

    本书主要讲述分子模拟作为理论与计算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可以从分子微观层面上认识和解释各种物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机理和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结合统计力学对宏观体系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进行模拟和预测,逐渐成为人们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等内容。
  • 奇思妙想搞发明

    奇思妙想搞发明

    本套系列丛书推出10辑,主打科技牌。少年儿童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热点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兴趣和爱好。
  • 滑波、泥石流防范与自救

    滑波、泥石流防范与自救

    自然灾害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能力阻止它的发生和带来的损害。大多数人在突然遭遇自然灾难时会彻底崩溃,他们或哭泣、或尖叫,却不知此时是需要迅速行动的最关键时刻。只有少数人能保持冷静,利用自己所学的灾害自救知识,并迅速采取行动脱离险境、减小损害。因此,如果幸运的你还没有亲身经历过自然灾难,请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因为我们谁也无法预料自己会在何时遇到何种灾难。
热门推荐
  • 提刀放歌纵酒

    提刀放歌纵酒

    大荒苍茫百兽横行,人族在夹缝之中求生存,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村长,他们修为并不高却靠着满腔热血,战猛兽...挡洪水...抗旱灾..用血肉之躯,给那些平凡的人铸起了道坚墙。黑暗中有幽魂凄哭:“我什么都挡住了扛过了”“可是我却没扛住,来自人心的丑恶。”
  • 我的大师兄如此慵懒

    我的大师兄如此慵懒

    顾长轩穿越到一修真世界,在给师父守灵时,激活了无敌禁足系统,开始了百步之内无敌的吊打众神的传说。但因为顾长轩在没有系统加持时,自己是一个连青云雀都打不死的弱鸡,所以每天都不得不限制自己的步数,迫不得已当个慵懒的大师兄
  • 天下烟尘

    天下烟尘

    天下,从来不是天下人的天下。是为跋。
  • 跟你变变变变变

    跟你变变变变变

    本书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这些最有智慧性的美好故事,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的哲理,最容易使广大读者阅读,也最能打动心灵。
  • 我的玩美人生

    我的玩美人生

    一个百年难遇的……废柴,如何开始一段神奇的人生……
  • 牧泽海棠

    牧泽海棠

    “听说是白北牧直接灭了整个白家。”“白家怎么养了这么个白眼狼?一口不留。”那一晚,修真界被白北牧搅得天翻地覆,白家上百人口一口不留。世人唾弃,百家伐之。不周山一战,白北牧身坠药谷,世人都说一定活不了。那谷虽唤做药谷,实则毒谷,千百年来,进去的人没有活着出来。十年后,改名换姓,重生归来。当年杀死白家的幕后玩家到底是谁?坠谷十年他一个人经历了什么?还有那苦等心上人十载的沈族长,听闻不周山一战后,便一病不起,十年间不出沈家一步。
  • 异界汉人的崛起

    异界汉人的崛起

    (平行宇宙,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算我抄你!)战国末期,秦横扫诸国前夕,‘汉国’都城‘长安’莫名失踪。帝厉1037年2月7日,改变世界的势力降临亚里斯蒂大地上。从此一群黑发棕眼,穿着‘衣裳’的中原人开启了异界种田之旅。【可加群装b:(1/0/9/3/4/1/5/6/7)】
  • 十二创神记

    十二创神记

    “这个世界算是蒸汽时代吧,枪炮与剑的对决;封建与立宪的交锋;宗教与科学相互的指责。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带着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知识,应该能安身立命吧...等等,你手上那是什么...火球?”全新的力量体系,每一位神灵都有着自己的神序。主角?序列?不存在的...微虐主欢迎喜欢蒸汽流传统西幻兄弟们来康康
  • 末世大回龙

    末世大回龙

    江南经历了残酷的末世,家人的去世,朋友的背叛,伙伴的无情……死在了变异兽的爪下。“为什么,我不甘心,如果能重来一次就好了…”
  • 宗主的都市奇妙生活

    宗主的都市奇妙生活

    开局一只狐,装备全靠买。极道宗第十二任宗主杜非羽修炼万年出关,却发现时代变了。灵脉断绝、灵气消散。在这个没有法术的新世界里,老杜惊喜地认识到,修仙万年,约等于脑子进水!打打杀杀,牢底坐穿。到处挖矿,警局吃饭。时代的主题是发展经济!振兴极道宗,要从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出发!怀揣着吃饱和兴道两大理想,宗主的都市奇妙生活就这样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