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99800000005

第5章 地球真的是圆的吗?(5)

在空气中氧气占21%,我们和其他生物呼吸空气中的氧,释放出二氧化碳,即体内废气。一个健康的成人每天大约需吸入500升的氧气,呼出约400升的二氧化碳;除人类外大部分其他生物同样也吸收氧而释放二氧化碳。通常,大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是不变的。一般二氧化碳含量为百万分之三,但是生产的发展使煤、石油、天然气等含碳燃料被大量使用,造成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年增加。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公布了一份报告统计,100年前全世界每年进入大气的二氧化碳仅为9600万吨,而目前则达到50亿吨,预计在最近10年将递增到80亿吨,增长速度惊人。

早在100多年前,就已有人为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而担心了。1898年,英国物理学家凯尔文曾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这种情况十分让人担心。地球上的氧气500年后将全部被消耗光,只剩下日益增多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增多的直接后果是地球的“温室效应”。同时,它还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冰川融化。据科学家预测,如果南极大陆的冰川因高温而融化,其增加的水量则可使美国的摩天大楼淹没20层,并淹没掉荷兰等一些地势较低的国家,使它们不复存在。那时的陆地面积很可能只占地表面积的5%~10%。在更为狭小的陆地上将生存全世界60~70亿的人口,人类恐怕也会逐渐灭绝。

那些和凯尔文一样担心氧气将会被耗尽的人们,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事实上,除了绿色植物在消耗二氧化碳外,科学家们还发现在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岩石中所含的碳酸钙会变成酸式碳酸钙,这种形式的碳酸钙可以溶解在水中。据分析,每年由于岩石风化耗掉大约40亿~70亿吨二氧化碳,这些风化的岩石随着江河流入大海,它再与石灰化合并重新形成石灰石,并以新的岩石的形式沉人海底。

当然不必担心氧气会被耗尽的主要理由是,地球上生长着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绿色植物。世界上大量的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排出氧气。据科学家们实验分析,三棵大桉树每天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于一个人每天所呼出的二氧化碳的量。因而一些人乐观地认为,地球不会变成二氧化碳的世界,但二氧化碳的含量也会略有增加。各国科学家积极探索一些新途径,希望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尽可能将其再生利用,但是却没有更好的方法增加氧气的生成。专家们认为,减少森林面积的流失、保护绿色植物就是人类最好的保护氧气的方法。这些大量的绿色植物生产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氧气被消耗殆尽的话,将会出现多么恐怖的场景。而地球上的氧气是否真的会耗尽,则取决于人类的努力程度。如果人类不加克制地乱砍乱伐林木,破坏生态平衡,势必会造成氧气生成机制的阻碍,那么我们真的可能会在某一天面临缺乏氧气的危机。反之,若人类能未雨绸缪,尽早地采取相应措施,就有可能避免氧气被耗尽的窘境。一切都取决于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

探秘大陆漂移说

在世界地图被绘制出来之前,几乎没有人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星球的海陆分布状况产生过疑问,人们对大陆形状的兴趣产生于第一张世界地图产生之后。在对现有海陆分布情况做出解释的各种学说中,“大陆漂移说”影响最大,也最具争议。那么,“大陆漂移说”到底成不成立呢?

麦卡托是一名荷兰学者,他于16世纪末结合人类长期积累的地理资料,依据地理大发现,绘制出人类第一张世界地图。由此,人们对地球表面的基本地理状况有了比较准确的了解,许多人还因此对大陆状况产生了兴趣。科学家在19世纪末发现了一种蚯蚓,叫做“正蚯蚓”,它在欧亚大陆与美洲东海岸广泛分布,但在美洲西部却没有。这显然说明,正蚯蚓很可能是从大西洋彼岸的欧亚大陆“迁徙”到了美洲东海岸。这一发现令当时的许多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

魏格纳是一名德国气象学家,1910年,0岁的他曾因病住院。有一天他躺在床上出神,床对面墙上有一幅世界地图。突然他从地图上获得了某种灵感,发觉大西洋两岸的轮廓非常吻合,他还发现非洲一边的海岸线与南美洲一边的海岸线看上去就像一张被撕成两半的报纸,凹凸相对。他认为美洲与非洲原来是连在一起的,但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并没有深究。

1911年秋天,魏格纳读到了密卡尔逊写的关于蚯蚓奇怪分布的书。读后魏格纳不禁想到他在一年多以前注意到的那个奇怪现象,即非洲的西海岸与南美洲的东海岸中一个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与隔海相望的大陆的凹入部分相似,且遥相呼应。他不由地猜测,本来就是一整块的大西洋两岸大陆后来破裂漂移开来,成为现今的东西两个海岸线。如果是这样,蚯蚓就不是横渡大洋了。沿着这个思路,他又进行了许多研究。魏格纳在1912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在论文中他提出了“大陆漂移说”。1915年他出版了一本轰动世界地质界的著作,书名叫《大陆与海洋的起源》。他认为,地球在远古的时候只有一块陆地,这块陆地叫做“泛古陆”;一个统一的大洋包围着这块泛古陆,这个大洋叫做“泛大洋”。大约2亿年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泛古陆在这次变化中开始发生破裂。破裂了的大陆在地球自转和天体引力的影响下向外漂移,像航行在水面上的船舶一样。这些漂移的大陆在距今约两三百万年前,终于漂到了今天的位置,形成了七大洲、四大洋,即现代地球版图的基本面貌。

许多人对大陆漂移说持怀疑态度,因为人们不相信庞大的大陆可以在水中漂移。另外,限于当时的研究水平,魏格纳的理论也存在着许多破绽和缺陷。190年,在第四次前往格陵兰考察时,魏格纳不幸遇难,大陆漂移说也因此沉寂下来。这一学说一度几乎被人们完全遗忘。

随着海洋地质研究的深入,古地磁研究所总结的大量资料,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在20多年后,又在新的理论基础上重新获得了生命力。

英国物理学家布莱克特是专门研究古代地磁学的专家。1954年,他找到了大陆漂移的直接证据。1961年英国人赫兹依据沿大洋海岭对称分布有磁性条带这一新发现,提出了地幔对流和海底扩张说。他设想新地壳的诞生处是大洋的海岭,地幔中的物质不断从海岭当中的裂缝中流出来,并凝结在海岭两边,造成海岭不断向外扩张,并以一浪接一浪、后浪推前浪的方式运动。赫兹认为,迄今这种运动仍然在持续进行。

1968年,法国人勒皮雄提出板块构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地球的外壳由二十几个大板块组成,其中最基本的是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等6大板块。根据他的板块构造理论,地壳不断发生变化,在整个地质时代载着大陆的板块都在运动着,地球大陆在漫长的年代里实际上被“撕裂”过若干次。新的海洋就在它们被撕裂时形成了,但有时大陆在板块相互碰撞的情况下又粘接在一起,原来的海洋地带就变成了陆地,在别的地方又撕裂成了新的海洋。

通过大洋海岭的扩张,海底也同样不断扩张,这一点成功地解释了目前地球海陆的分布状态。板块学说是一种全新的地理学观念,它指出:大陆和海洋都有分有合,有生有灭,并非永恒不变。

随着更多的观测事实的积累,20世纪60年代以后,大陆漂移论又在新的理论基础上复活。现在通过人造卫星的精密测量,人们已经证实:大西洋在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扩展,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与南美大陆和北美大陆相互靠近的速度是平均每年5.1厘米,澳洲与美洲大陆分离的速度则达到了每年1厘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学说已经被所有的人无条件地接受了。

时至今日,人们仍不太相信这个理论。一些科学家就认为“大陆漂移说”的前提是地球体积和地表总面积固定不变,这是从对地壳变动的认识来分析问题的,因而有许多疑点无法解释。他们认为相似的“板块构造说”也是如此。但勒皮雄关于大陆本来连在一起的思想启发了许多研究者,包括后来怀疑、反对他的研究者。

关于大陆漂移说成立与否的争论还在继续,许多新的学说还在不断涌现,到底孰是孰非,尚无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对该问题探讨的深入,人类对它的认识必将日益接近真相。

东非大裂谷的未来

从北面的叙利亚到南面的莫桑比克,东非大裂谷穿越20个国家,延绵6700多千米,差不多是地球圆周的1/5。这道裂口宽达100多千米,从周围高原到谷底的峭壁高达450~800米。东非大裂谷气势宏伟,景色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地球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

东非大裂谷其实并不是谷,因为在整条裂谷中,既有崇山,也有高原,而且在伊索比亚南部更分成两支,直到坦桑尼亚与乌干达边界的维多利亚湖地区才重合起来。在这个地球上最长而不间断的裂口内,可以找到地球的最低点、世界最高的火山、地球上最大的湖泊。

东非大裂谷起自叙利亚,形成约旦河谷与死海。死海海面比平均海平面低400米,是各大洲中的最低点。这个地区气温很高,水分迅速蒸发,含盐量约为0%,是海水的10倍,就是不会游泳的人也能轻易浮在水面上。

距东非大裂谷起始点约800千米处,海水侵入,这道口子沿着亚喀巴湾和红海延伸,到伊索比亚宽阔的扇形达纳基勒洼地才转入非洲大陆。这片平原曾被盐度与死海相当的盐水淹没过,有些部分在海平面150多米以下。所有水蒸发后,留下了一层盐层,有些地方的盐层有5000米厚。

在沿东非大裂谷形成的湖泊中,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和维多利亚等淡水湖泊由于四周有干旱荒漠阻隔,湖水里生活着数百种其他地方没有的鱼。

三个湖中最浅的维多利亚深100米,这个湖也是形成最晚的,只有近75万年的历史。此湖形成时,西面的土地隆起,把数条河流的河道截断,结果河道加深加宽,成为小湖。维多利亚湖本身也经历变迁,在泛滥时会把原来与外界隔绝水体中的生物接收过来,在干旱期,湖中生物又会回到与世隔绝的生活。

形成裂谷的地方都位于地壳的“热点”上,温差与密度的差别令熔岩升向地壳表面,沿着裂谷的轴线火山活动频繁。非洲大陆上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与肯亚山就在裂谷的轴线上,第三大火山坦桑尼亚北部的恩戈罗山已坍塌的火山口成为非洲最佳野生动物保护区,火山口内有一个天然灌溉系统,全年水分充足。西面的塞伦盖蒂平原可容下比恩戈罗多100倍的动物。

古往今来,东非大裂谷一直引人注目;当今世界,东非大裂谷的未来命运,更是举世关注。

美国地理学家约翰?乔治,曾在189年对裂谷进行了5个星期的实地调查。他推测:东非裂谷不是由河流冲刷而成,而是因为地壳下沉,形成了一个两边峭壁相夹的沟谷凹地。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试图通过勘测东非大裂谷,寻找板块分离的答案。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的拥护者在研究肯尼亚裂谷带时注意到,两侧断层和火山岩的年龄,随着离开裂谷轴部的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因此他们认为这里是一起大陆扩张的中心。200年1月,来自美国、欧洲国家和埃塞俄比亚的72位科学家协作完成非洲历史上最大的地震勘测。科学家们推测,火山活动频繁的东非大裂谷的“伤口”将越来越大,最终将变成海洋。但是,反对板块理论的人则认为这些都是危言耸听。他们认为大陆和大洋的相对位置无论过去和将来都不会有重大改变,地壳活动主要是作上下的垂直运动,裂谷不过是目前的沉降区而已,将来它也可能转向上升运动,隆起成高山而不是沉降为大洋。

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命运究竟如何,人类只有拭目以待。

红海是怎样形成的

亚洲阿拉伯半岛与非洲东北部海岸之间有一个狭长的内海,那就是红海。红海所处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是沟通欧亚两大洲、连接印度洋与地中海的天然水道,每年都会从这里通过成千上万艘船只。但是,你知道红海是怎样形成的吗?

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诞生以后,我们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释红海的形成。科学家们认为,大约在4000万年以前,红海并不存在。那时非洲与阿拉伯半岛并未分开。后来,地壳在今天红海的位置上发生了断裂,阿拉伯半岛的陆地不断北移,红海各地不断拓宽;通过曼德海峡,印度洋的海水灌了进来,今天的红海才得以形成。

板块学说认为,先前陆地分裂并不断移向两侧才形成了如今的大洋。世界海洋的发育历史被这一学说分成若干阶段。比如,大西洋发育正旺盛,叫壮年海;太平洋正处在发育后期,叫老年海;地中海在不断变小,叫残留海;而红海则刚刚开始发育,称为幼年海。

据科学家研究,目前红海正在“发育”,每年向两侧扩张大约2厘米。

那么,红海有没有变成大洋的可能呢?

板块学说认为,只要红海不停止扩张,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海最终一定会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洋。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即使红海今天的扩张运动一直在进行,但却并不是海底扩张会一直持续下去的有力保证。据现在所知的材料介绍,在以往漫长的地壳发展过程中,有的板块移动不止,最后有大洋形成;有的板块则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其他板块的阻挡,移动中途停止,并未有大洋形成。

那么,红海会不会变成大洋呢?结果尚未可知,我们只能等待时间的证明。

地球上的水来自何处

从太空中看地球,它是一个大部分为蓝色的圆球,那些蓝色的部分便是水。在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拥有液态水的天体。

地球上有多少水?联合国统计资料显示,地球上总共有约18.6亿立方米的水。

长久以来,人们对地球上水的来源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对此,有两种完全相反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水是从天上(降水)掉下来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雨雪是地面上的水蒸发后才到了天上的。

同类推荐
  • 科技发明的历史长河

    科技发明的历史长河

    本书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创造发明知识的普及读本,介绍了中国民间工艺、水利、器物等的创造发明。
  • 地球运动的科学现象

    地球运动的科学现象

    本书介绍了地动山摇的起因、地壳的结构、地幔的构造、大陆真能漂移吗、无时不在的地壳运动等地理自然现象,展示给人们神奇的世界。
  • 中国五千年地理之谜全集

    中国五千年地理之谜全集

    本书通过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我们中国五千年来所沉积下来的神秘地理现象,在参考了大量地理文献、考古资料,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们中国人自有史以来至今,所最具有代表性的各种地理未解之谜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深入开掘它掩藏于神秘表象背后的真实,以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精彩玄妙的未知世界,在它娓娓的诉说间,让读者充分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获得更为广阔的认知空间和文化视野。
  • 学生气象知识丛书-气象与养生

    学生气象知识丛书-气象与养生

    气象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本丛阐述了气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及影响。
热门推荐
  • 无源之龙

    无源之龙

    太古时期,龙灵大陆,浩瀚无边,无尽岁月中诞生诸多太古妖魔,法力高强,超脱生死两界,纵横天地之间,在这大陆之中有四大种族相互争斗了无数岁月。当今乃大陆鼎盛之时,龙族横行,妖魔肆虐。今有龙族之人傲天得到龙族至尊传承,从此横空出世,逆天崛起。
  • 界柱传说

    界柱传说

    七城星灾,真神降临,人王现世,动荡的世界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真相,千年的谎言又将如何被一一揭晓。
  • 遂心意

    遂心意

    落魄千金VS清俊权宦成亲前:陆钰:“青婉,不许靠近村长儿子!”“村长儿子喜欢你的同窗。”陆钰:“青婉,你绣的手帕可真丑!”“那你还揣在怀里偷偷藏着?”成亲后陆钰:“青婉,你给我离宋至皎远点!”“明明是你自己与宋至皎更亲近,好吗?”陆钰:”青婉,莫要与世子交好了!“”明明是你自己与世子交好,好吧?“陆钰:”青婉,别跟太子瞎胡闹!“”那你自己跟着太子瞎胡闹,好嘛?“青婉......你怎么了......正当年华的陆青婉,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亲生子,本以为定能跟着夫君过上舒心顺意的日子,未想到他却带着自己与孩子回到了都城。却发现,曾经自己最羡慕的姑娘,如今已成了阶下囚,本以为早逝的娘亲竟然没死......时隔多年,有些变故或许也是应该的......(陆青婉扶额长叹)可谁能告诉自己,这好端端的夫君,怎的成了宦官?
  • 重塑麦迪之凤凰涅盘

    重塑麦迪之凤凰涅盘

    当35秒13分的神奇不复存在,当那次膝盖微创手术彻底惹恼了火箭高层,麦迪在休斯敦的日子已经身陷囹圄。巅峰不在,曾经骄横跋扈所带来的苦果接踵而来。一次比赛中的扣篮不中,不仅让麦迪成为全场的笑料,更让他感觉头疼欲裂,紧接着,一个来自中国的灵魂占据了他的身体。没有懒散,拒绝放弃,正视对手,积极防守,为所有人重塑一个崭新的麦迪!从此以后,那个空有天赋没有态度的一号将不复存在!就像迈克尔·乔丹给过他的忠告:特雷西,你可以接受失败,但你不能接受放弃!
  • 末世之黑暗法则

    末世之黑暗法则

    末日降临,大地震颤着灾难的旋律,虫子在人们的哀乐中狂舞……曲目终了,这世界谁来做主?明晨将杯中的红酒一饮而尽,安奈住因战斗即将到来而兴奋狂躁的细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恶灵谜踪

    恶灵谜踪

    我(肖于朋)因儿时的一个梦,长大后当了一名刑警,并天生拥有一种超能量,在我刚进入刑警队不久,就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大案,位于宝鸡西部的云景镇转眼之间变成了一座空镇,当我们到达云景镇才发现这是一个鬼婴镇,之后在寻找线索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半截藏宝图和一个十字架,却没有料到,一个远古的传说即将就要浮出水面,而我的同事也在这时一个一个的神秘消失……交流群:189190811邮箱:zpxzt@vip.126.com
  • 京剧世家

    京剧世家

    这是一个关于“何崇楼”京剧班子的故事。。。
  • 校草们恋上的多变宝贝

    校草们恋上的多变宝贝

    她,是皇室公主,时而活泼,时而可爱,时而淑女,时而邪魅,时而冷酷——她,是典型的多面女。只要心情好,她就是非常卡哇伊的萌女子,但是只要心情有那么一点的“乌云密布”,那么,她就会摇身一变成了一个邪魅冷酷的冰美女。在哥哥面前,她是活泼可爱,天真的妹妹,在朋友面前,她是另人感觉无法触碰,高贵的使者,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是一等的淑女。这样一个多面女,还在有的时候会有一点暴力,但是却深受周围人的喜爱。她,被人簇拥,人神共愤的几位帅哥也都是她的护花使者。在众人的包围中,她的选择会是谁呢?
  • 编剧总给我加戏

    编剧总给我加戏

    温柔可爱思维跳脱的三线写手x高贵冷艳不爱说话的三线明星本文又名《一起追的星凭什么你追到了人?》《我和我爱豆青梅竹马的那些年》《人类大进步之搞定裴嘉泽》三线写手杏遥因其被翻拍的作品《你又偷看我》爆红网络。——裴嘉泽第一条非广告的转发竟然来自于她?!——裴嘉泽深夜幽会神秘女子,后经爆料,其人竟为作者杏遥!——深扒裴嘉泽和杏遥的那些年!——从初中到大学,他们最终是否修成正果?杏遥一一否认:“假的,造谣,我们只是朋友。”后来,《你又偷看我》剧组相关知情人士爆料:“谁说裴嘉泽没有后台?!作者兼编剧杏遥就是他最大的后台,在剧组里,编剧总给他加戏!”暖光灯下,摄影机旁。裴嘉泽开口唤她。“杏遥。”“啊?”正在剧本上涂涂改改的杏遥条件反射般立马举起手回应。裴嘉泽笑得十分无奈,“以后别给我加戏了。”他揉揉眉心,十分苦恼般,“给我点谈恋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