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83800000018

第18章 附二 于右任年谱简编

一八七九年(清光绪五年己卯)诞生

于右任名伯循,字诱人,1905年在《新民丛报》著文时始用右任名。是年4月11日(阴历三月二十)生于三原东关河道巷。陕西泾阳人,后迁居三原。

一八八一年(清光绪七年辛巳)三岁

母赵氏病逝。父在蜀未归,依伯母房氏寄居杨府村外家。

一八八四年(清光绪十年甲申)六岁

冬,随诸牧童到荒效放羊,忽三只狼从荒草中跃出,诸牧童惊散,于被一杨姓青年所救,免遭狼害。

一八八五年(清光绪十一年乙酉)七岁

春,入杨府村马王庙私塾,从三水第五先生读书。

一八八九年(清光绪十五年己丑)十一岁

房氏伯母携至三原东关,依叔祖于重臣,入毛班香私塾就读。开始学做诗,间从太夫子学草书。

是年,父于宝文偕继母刘氏返里。日间上学,晚间回家温习,自言学术门径,得益于庭训为多。

一八九年(清光绪十六年庚寅)十二岁

因家贫,有时竟不得盐食。课余至鞭炮坊作短工,贴补家用,并添购纸笔。后鞭炮坊失火,经济来源断绝。

父偕继室去蜀,妹仲华生于东乡(民国后改名宣汉),后适渭北名士周镛。

一八九一年(清光绪十七年辛卯)十三岁

试往本县学古书院考课,得银二钱,以后经常参加,时被录取,经济稍形松动。

一八九三年(清光绪十九年癸巳)十五岁

仍在毛班香私塾就读。同学多劝于应试,叔祖重臣及父恐荒废学业,均不赞成。

一八九四年(清光绪二十年甲午)十六岁

父在蜀经商赢利,在三原西关斗口巷购置新宅。

一八九五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十七岁

以案首入学(成为秀才),塾中功课始渐自由,所读之书,亦可自己选择。

一八九七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十九岁

离开毛班香私塾,在该塾学习前后长达九年。

往来于泾阳三原三大书院(味经、崇实、宏道),对诗赋经解均能应付,唯所作八股文,与当时风气不同,各院会课都失败,常郁郁不乐。但这几年中,结识志同道合学友甚多,后来对于皆有莫大助益。

一八九八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二十岁

与高仲林女士结婚。

以岁试第一,补廪膳生。督学使叶尔恺观风全省,得于文,目为西北奇才。传见时,授以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勉其留心世界大势。

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二十一岁

自经叶尔恺识拔后,时誉渐起。沈卫继叶督学关中,亦另眼相待。时陕西旱灾,沈派于为三原粥厂厂长,负责救济饥民,由求学转向为社会服务。

一九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二十二岁

是年春,粥厂结束,沈卫送其入陕西中学堂。总教习丁信夫精熟经史,讲解详明,获益良多。

庚子之变,西太后、光绪帝入陕,于欲上书陕西巡抚岑春煊,请其手刃西太后,为同学王麟生劝阻。

一九0二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二十四岁

兴平县知县杨宜瀚(吟海)慕于之名,聘为西席。课余漫游兴平、武功等地的名胜古迹,诗兴甚浓,后由友人集印成册,题名为《半哭半笑楼诗草》。

一九0三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二十五岁

兴平县知县杨宜瀚升任商州知州,聘于任商州中学堂监督(校长)。

是年,以第十八名登乡举(成为举人)。

一九0四年(清光绪三十年甲辰)二十六岁

是年春,中学事务委李仪祉代理,赴开封应礼部试。因诗集讥讽朝政,三原县令德锐密报总督升允,指其为革命党。清廷旋下谕,革去举人并严令通缉,有“无论行抵何处,拿获即行正法”之语。得李雨田专差送信,乃亡命上海。马相伯派人召其入震旦学院读书,化名刘学裕。

一九0五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二十七岁

震旦学院以外籍教员干预校政,学生集体退学。与同学叶仲裕、王公侠、沈步洲、邵力子、张轶欧、叶藻庭等创办复旦公学。后中国留日学生以学潮归国,复与王敬方、张邦杰等创办中国公学,兼任两校国文讲习。

一九0六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二十八岁

为筹办《神州日报》,赴日本考察新闻出版事业。由康心孚介绍,会见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孙中山授以长江大都督职衔。豫晋秦陇四省旅日同乡同学会,推于为会长。在日募款约三万余银元,年底返回上海。

一九0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二十九岁

二月二十日,《神州日报》出版,报名为张謇所书,执笔者有杨笃生、王无生、汪允中、李梦符等。报纸不用清帝年号,而以干支纪年。出版未及月,销路即凌驾沪版各报之上。

一九0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三十岁

《神州日报》出版未及一年,因广智书局失火被延及。继而内部发生人事问题,于退出,另筹《民呼日报》。

是年因父于宝文病危,潜归陕西探视。

一九0九年(清宣统元年己酉)三十一岁

因父于宝文病卒,复由沪潜归陕西葬父。

三月二十六日,《民呼日报》出版,其宗旨是“大声疾呼,为民请命”,持论较《神州日报》更为激烈。清吏乃假甘肃赈款事,陷其下狱,后虽获释,但报社被迫停刊,并被判逐出租界。

《民呼日报》停刊不到两月,《民吁日报》又创刊,改“呼”为“吁”,暗示人民的眼睛被挖掉了。后朝鲜志士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事件发生,《民吁日报》全力声援,日本驻上海领事与苏松太道蔡乃煌相勾结,判令其永久停刊。十月,再度赴日本。

一九0一年(清宣统二年庚戌)三十二岁

九月九日,《民立报》出版,这是于创办的四种报纸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它前期以揭露清廷为主,后期成为革命党人的指挥中心。

马相伯再度任复旦校长,于应邀回复旦授国文兼兵学教员。一九一一年(清宣统三年辛亥)三十三岁黄花岗之役,《民立报》连续报道两月余;武昌起义,《民立报》为联络策动之机构。是年冬,孙中山归国抵沪,首访于右任,并赠“旌义状”给报社同仁,还为于书“博爱”二字留念。

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元年壬子)三十四岁

元旦,陪孙中山去南京就大总统职,任交通部次长,代理部务。在任期间,曾开办沪宁夜间班车。四月南京临时政府结束,返沪仍主持《民立报》。八月赴北京,出席同盟会改组国民党的成立大会,被推为参议。

一九一三年(中华民国二年癸丑)三十五岁

春,敦促李登辉回复旦出任校长。

复旦董事会成立,除于右任为校董外,尚有孙中山、陈英士、唐绍仪、王宠惠等社会名流任校董。

三月二十日,宋教仁北上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为之料理后事,并著长文追述与宋之友谊。

“二次革命”失败,《民立报》被迫停刊,第三次东渡日本。

一九一四年(中华民国三年甲寅)三十六岁

此时为革命低潮时期,欲绕道北京返陕,未果。在京时,为掩护自己,放浪形骸于外。

一九一五年(中华民国四年乙卯)三十七岁

此时致力于文化事业,筹办民立图书公司,拟刊印大部头的善本丛书,亦藉以为革命工作之掩护。后经费不继,将机器让与世界书局,将善本丛书计划献于商务印书馆。此时,多与学者、收藏家、书贾接触,自称是一生中最难得的治学时期。

一九一六年(中华民国五年丙辰)三十八岁

再北上,拟假道北京返陕。

陈英士在上海遇刺身亡。初,陈在上海甚潦倒,于将陈介见家境富有的张静江,而张静江责怪于所介非人。助英士者,除于右任外,无他人。

一九一七年(中华民国六年丁巳)三十九岁

五月返陕,与井勿幕、张钫、茹欲立、宋元恺、胡景翼、樊鍾秀、李元鼎、曹世英等筹商策应西南共讨北洋军阀,从北方着手突破军阀阵线,因陈树藩阻挠,未果。

在陕曾为辛亥革命以来死难诸烈士纪念碑题词。

在沪鬻字为生。

一九一八年(中华民国七年戊午)四十岁

陕西革命,群龙无首,胡景翼等派人赴沪迎其返陕任靖国军总司令。在陕四年多,除主持军政外,发展文化事业、介绍新思想、兴修水利,颇有建树,使陕西革命文化处最隆盛之时期。

一九一九年(中华民国八年己未)四十一岁

靖国军受敌围击,更值岁饥,兵民争食,军中弹械窳竭,总司令部常至无钱买菜。曾致海上友人书曰:“故人厚我,当捡我骸骨于战场灰烬中也!”

一九二年(中华民国九年庚申)四十二岁

陕地大旱,七月无雨,将佐士兵皆日啖粗粝,战马亦刍秣不具。于严禁有所征发,将佐不听命,于是年冬离三原总部,独作耀县之游。

一九二一年(中华民国十年辛酉)四十三岁

靖国军各将领环山而请,复返三原。时苦战既久,更经凶岁,军民并困。直军入陕后,多方诱胁,持志不坚者渐为所动,于乃退居民治校园中,作诗二十首,感慨陕事。

王陆一《右任诗存》笺注云:“军事稍暇,先生以教育为革命急务,撙节军资,锐意兴学,延揽国内外归陕诸同志,尽力倡导。其始尚受几多人非难,先生随处演讲,毅然无顾。各将领感于风会,始则相戒无驻兵学校,继则各于其防区努力兴学。先生又输入党义及社会主义诸书籍,择要复印,于军中讲授之,一时研究学术之风大盛,革命情绪亦日高矣!”

一九二二年(中华民国十一年壬戌)四十四岁

杨虎城迎至武功,设靖国军总部于凤翔。后除杨虎城外,其余将领均为敌所诱,乃知陕事不可为,“三秦子弟多冤鬼,百战河山倒义旗。”六月离陕,由陇南下至重庆,居匝月,乃抵沪。与孙中山会晤于上海。

十月,与邵力子等创办上海大学。

一九二三年(中华民国十二年癸亥)四十五岁

一月二十三日,孙中山委于右任、廖仲恺、陈独秀等二十人为参议。二十六日,奉孙中山之命往天津晤段祺瑞。陈炯明在粤叛乱,于招旧部樊鍾秀间道赴粤,解广州之围。

一九二四年(中华民国十三年甲子)四十六岁

为《东方杂志》著文,指出国共合作“合则两益,离则两损”。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建立,任工农部部长。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于右任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五月,伯母房氏逝世,由粤返沪成服。

直奉战起,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发动“首都革命”,邀孙中山北上。于亦赴北京。

一九二五年(中华民国十四年乙丑)四十七岁

孙中山委派于右任、李大钊、陈友仁、吴敬恒、李煜瀛组成北京政治委员会,处理党务。旋奉命赴奉天晤张作霖,及归,孙中山已逝世。

七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采委员制,由胡汉民、于右任等十六人组成。

段祺瑞改组国务院,任命于右任为内务总长,于辞不就。

一九二六年(中华民国十五年丙寅)四十八岁

国民军与奉军作战不利,西安告急,于接受李大钊的建议,赴苏联敦促冯玉祥归国。冯、于同至五原,成立国民联军,誓师五原,间道返陕,卒解西安之围。于右任被任命为驻陕总司令兼陕西省行政首脑。

一九二七年(中华民国十六年丁卯)四十九岁

陕西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是全国少数几个革命运动高涨的省份之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陕西当局亦随之反动。六月,于去武汉,“七一五”后,汪精卫宣布与共产党决裂。于先上庐山,后去南京。此时,许多事不惬于意,游常熟。

一九二八年(中华民国十七年戊辰)五十岁

被任命为审计院院长,主管财物审核。女于芝秀被捕。再游常熟。

一九二九年(中华民国十八年己巳)五十一岁

是年返陕,归次作诗:“迟我遗黎有几何?天饕人虐两难过。河声岳色都非昔,老入关门涕泪多。”王陆一笺注该诗云:陕西大旱三年无麦禾,关中饥民发庐墓,先生伯母房太夫人之墓,亦犯抔土。先生驰归负土,一也;吊问死难将士及诸先烈之遗族,二也;存视父老人民,三也。

一九三年(中华民国十九年庚午)五十二岁

蒋、冯、阎大战,蒋获胜,独握军政大权,在奉化重建蒋母墓,由蒋介石泣述,请于右任书蒋母王太夫人事略,又请于书溪口镇武岭城楼门额(另一面为蒋介石自书)。当时于右任受蒋倚仗,由此可见一斑。

复旦大学授予于右任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一九三一年(中华民国二十年辛未)五十三岁

就任监察院院长。审计院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就职后开始遴选监察委员,订立各项监察制度。

七月一日,国民政府举行班禅册授礼,由于代蒋致词。

“九一八”事变发生,学生纷纷赴南京请愿,要求抗日。于受蒋指派,常代替蒋接见学生,企图缓和群众激愤情绪。

一九三二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壬申)五十四岁

衔命赴粤敦促胡汉民等人入京,共商国是。抵粤后,至翠亨村,瞻仰孙中山故居。归时,值“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日军侵沪方殷,乃绕道返京。时政府西迁,于赶赴洛阳,入国难会议主席团。

在淞沪战争中,复旦大学损失惨重,学校发起募捐修葺校舍,于右任慨捐一千元相助。

一九三三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癸酉)五十五岁

弹劾铁道部部长顾孟馀购买国外器材有舞弊事,招致行政院长汪精卫之不满,提出补充办法以限制监察院职权,于右任一怒拂袖返陕,游太白山,有长诗纪其事。

一九三四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甲戌)五十六岁

标准草书社正式成立。从一九三二年开始,即着手研究标准草书,整理字形的工作,旨在节约人民书写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一九三五年(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乙亥)五十七岁

一月赴陕,主持朱佛光葬礼,并作《朱佛光墓志铭》。是年,王陆一笺注的《右任诗存》六卷在上海出版,收录一九三一年以前所作诗词。

五月,专程来沪出席复旦大学母校建校30周年的筹备会议。一九三六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丙子)五十八岁于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四大原则编著的《标准草书》第一次印本问世。于之书法也为之一变。

十二月,亲往上海迎马相伯师迁居南京,安享晚年。适“西安事变”发生,于被推为“宣慰使”,在潼关为杨虎城将军所阻。蒋获释后,由于对杨虎城的不满也连及于右任。

一九三七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丁丑)五十九岁

抗战爆发,于经安徽、江西、湖南至汉口,亲赴各地巡慰。并发起组织《民族诗坛》刊物,所作诗歌,亦多鼓吹抗日。

年底,蒋邀于至其秘密住所征询抗战意见,于说:“抗战到底者,就是能打要打,不能打也要打!只有打,才能胜利,也必能胜利!”蒋严肃地说:“我了解于先生的意思了!”

一九三八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六十岁

组织监察委员赴战地视察,以身作则,以为倡导。某日,天未明即启程至黄陂巡视,渡滠水时,车行桥中间,忽一声惊雷,电光闪照中,始发现桥已为日机炸断,车距桥断处,仅数尺而已。

十一月,马相伯师年老畏寒,于请移居春城昆明,马允之,十八日由桂林首途,二十七日抵越南谅山,因病不得进,遂暂居留。

一九三九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六十一岁

四月,为恩师马相伯在重庆银行公会祝百龄大寿,撰《百岁青年马相伯先生》长文以为庆祝,并致电越南谅山遥祝寿晋期颐。是年十一月四日,马相伯在谅山逝世,于又在重庆为之举行追悼会。不久,因感亡师之栽培,撰写二十五岁以前的自传《牧羊儿自述》一文,以纪念马师之恩德。

一九四年(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六十二岁

三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傀儡政权,于在中央电台先后作《以胜利击破汪倭毒谋》和《以民族正气扑灭汪逆》的广播演说。

五月,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襄阳壮烈殉职。于诔之曰:“其立志也坚,其制行也烈,初啮齿于危疆,终受命于前敌,身死功成,为民族之光荣与军人之圭臬。”

复旦大学为纪念创办人马相伯,兴建相伯图书馆。竣工后图书匮乏,于在重庆举行书法展览,将出售展品的全部收入捐赠相伯图书馆购书。

一九四一年(中华民国三十年辛巳)六十三岁

二月,发表《论中南半岛之范围与命名》文章。此文发表后,地理学界即摒弃印度支那半岛之名,采用中南半岛之名。三月,中国新闻学会在重庆成立,于到会致词。五月初五,在重庆发起诗人节。秋,赴西北视察,西北人民,有不远百数十里裹粮步行,在寒风中鹄立终日一瞻颜色。在敦煌,曾见索靖《月仪》残字,及西夏草书,对千佛洞壁画,尤为激赏。返重庆后,即提议设立“敦煌艺术学院”。

私立复旦大学经济窘困,教育部趁机将复旦与他校合并改名,于召集在渝校董商议,并去电征求在沪李登辉校长及其他校董意见,几经函电磋商,终获一致意见:改为国立保留校名。由于于右任鼎力相助,国民政府终于同意复旦改为国立。

一九四二年(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壬午)六十四岁

着手将标准草书千字文重为增订刊布,分上下两卷,于七月出版,上卷为草圣千字文,下卷为标准草书释例。

八月,赴成都小住,游窦圌山。

一九四三年(中华民国三十二年癸未)六十五岁

二月,在重庆发表《太平海》一文,取消日本海命名,改名太平海,因自号太平老人。是年,再度去成都,游青城山。

一九四四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甲申)六十六岁

因对蒋介石不满,一怒拂袖去成都,一住两个多月,经多方劝慰,最后蒋派张群赴成都促驾,始返重庆。

在成都时,著《泾原故旧记》。

一九四五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六十七岁

复旦大学新闻馆落成,他在长篇书面讲话中有:“政治上有权的人,一旦弄权,便成暴虐的政治;社会上有权的人,一旦弄权,便成豪绅的特殊阶级。”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至重庆谈判,于曾设宴招待,并与毛在席间论诗。

一九四六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丙午)六十八岁二月,叶楚伧在上海病逝,为其作墓志铭。

五月,还都南京,监察院亦迁至宁。

七月,新疆省政府改组,衔命前往监誓。

一九四七年(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六十九岁

二月,撰《太和馆本急就章跋》。

忧愤国事,夜不能寐,作《第二次大战回忆歌》,诗长二千字,末四句为:“群众无声胜有声,杜诗重读不胜情。太平老人磨铁砚,垂老还期致太平!”

一九四八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戊子)七十岁

三月,蒋一手操纵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开场。有六人参加副总统竞选,第一次投票结果;李宗仁754票、孙科559票、程潜522票、于右任493票、莫德惠218票、徐傅霖214票。于右任等人随即退出竞选,经过四次投票,李宗仁当选为副总统。

于右任邀集十位老校友联名写信给母校,已故校友叶仲裕(景莱)对创办复旦公学贡献甚大,应在复旦校园内有一永久纪念物纪念他。

一九四九年(己丑)七十一岁

四月五日,复旦母校为庆贺新闻系系主任陈望道执教三十年暨五十晋九寿辰,于右任特地从南京寄赠“记者之师”立轴一幅,这也是于在离开大陆前最后一次与母校联系。

解放军渡江时,国民党高级军官为于准备好飞机票,促于立即动身。到上海后,曾徘徊数日,瞻前顾后,无以为计。到广州后,李根源曾电邀其去云南,亦未成行。十一月下旬至重庆,错过与妻女会晤之期,于二十九日飞台湾,从此再未回到大陆。

一九五年(庚寅)七十二岁

三月三日,发起修禊于台北士林园艺所。九月九日,在阳明山柑橘示范场登高。两次活动各有百余文人参加。

一九五一年(辛卯)七十三岁

二月,患脑部微血管阻塞,卧床凡四十日。初至台湾时,每日傍晚必作郊游,步履甚健。此次大病后,行动即感吃力。

十一月,居正逝世,于作《居觉生先生墓表》。

一九五二年(壬辰)七十四岁

老同盟会员邱于寄在台逝世。清末,陕甘总督升允诬告于右任“侵吞赈款”,于下狱后,邱于寄每日到狱中为于送饭。邱逝世后,家徒四壁,于为其营葬,并照顾其遗属。

一九五三年(癸巳)七十五岁

六月,在“监察院”说:“我们今天最要时时警觉的,就是要知道‘主权在民’。我数十年来遇到事件的处理,总要把‘主权在民’这句话默念一下。”这是对蒋露骨地干预院务的反应。

一九五四年(甲午)七十六岁

一月,“监察院”副院长刘哲病故,院中十余名国民党籍“监察委员”逐鹿其职,相持不下。蒋介石出面召集会议,决定让梁上栋当“副院长”,重演数年前刘哲当“副院长”的故伎。

一九五五年(乙未)七十七岁

四月,又一次要求辞去“监察院院长”职务,未获准。六月,赴台南参加诗人大会,对诗人和诗的革新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九五六年(丙申)七十八岁

诗人陈含光与于同庚。陈氏生日,于有诗祝寿,及于寿辰,陈氏复和于韵以祝,诗中有“堂堂三原公,贵而能不富!”读者皆以“贵而能不富”为于写照,于则曰:“民主时代,何贵之有?”

获文艺奖中的诗歌奖。

一九五七年(丁酉)七十九岁

本年春,得民元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宴客于上海爱俪园之相片,参加者除于右任外共三十四人,有:唐绍仪、陈其美、熊希龄、黄郛、胡汉民、程德全、谭人凤、蔡元培、张謇、汪精卫、曹亚伯、褚辅成、马君武等。三十三人已作古,仅余于右任一人,因而有感题诗:“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低回海上成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

夏,为张大千绘赠黄君璧“白云堂图”题诗一首,诗云:“白云无尽,孤儿多伤,一幅图画,罔极心肠。画者谁?张八郎(引者注:张大千排行八,乳名小八)。白云堂下云来往,白云堂上花生香,春满白云堂。”(引者注:白云堂为画家黄君璧之斋名)。

十二月,于右任主持“监察院”院会,组成“行政院院长俞鸿钧违法失职事件处理小组”,提出弹劾俞鸿钧,并将全案公布于报纸。后蒋介石出面干预,保俞过关。此事对于打击甚大。

一九五八年(戊戌)八十岁

三月十六日,在台湾桃园县主持私立复旦中学兴建的破土典礼。五月八日,为于八十寿诞,台湾当局在台北中山纪念堂设宴为其祝寿。

六月,赴台东参加诗人节大会,致词中提出“诗应化难为易,应接近大众”,“今天不可无瑰丽的宾馆,但是更需要多兴平民的住宅,国如斯,诗亦如斯。”

复旦中学校舍建成,十一月十六日又亲临该校主持校舍落成典礼。

一九五九年(己亥)八十一岁

于右任手临标准草书千字文出版,由林华堂印行。

入冬后,风湿病与足疾发作,不良于行,在阳明山一座招待所静养。山中苦寒,又寂寞,颇不耐。

一九六年(庚子)八十二岁

六月,撰《吴刻呻吟语序》一文。

是年,于还撰《邵(元冲)夫人张默君先生七十晋九寿序》。

一九六一年(辛丑)八十三岁

十一月,罗卓英病逝。罗生前著有《呼江吸海楼诗集》,于右任戏题曰:“中南半岛,髯之领土。移赠将军,经文纬武。”

于生前最后之《标准草书》第九次修订本印行。

一九六二年(壬寅)八十四岁

一月二十四日黎明,作哀歌《望大陆》。

四月十一日为于生日,作《不寐》诗:“不寐兮盼天明,天明雨放晴,江山须自造,指日见升平。”

台湾邮政当局发行“元老记者”纪念邮票。

一九六三年(癸卯)八十五岁

上半年主要阅读《明儒学案》、《河东学案》、《泰州学案》、《姚江学案》和《通鉴》等书。因目疾关系,时看时辍,在日记中写道:“今日未看书,歉甚!”“因眼疾,不能多读书,故泰州学案仅看一段。阅书因眼疾未能增加,歉甚。”“今天看阳明论学书,真是博大。数日内未看他的书,实不应该。”甚至因看书少写下警语数句:“在北投看通鉴,甚模糊。少年不看书,老年欲看而不能,可哀也!不看书者,真为愚人,并为文明时代之愚人,可耻!”

四月十四日为于诞生日,中国文化学院命名其新建大楼曰:“右任楼”。

为于在海峡两岸传递家书的交通银行监察人吴季玉,九月十四日在台湾被暗杀,于因之而卧病。

一九六四年(甲辰)八十六岁

青年时(1902年)曾写过“儒生眼界容方寸,抵死昌言罢百家”、1938年曾写“不作名儒兼名将”等诗词以明心迹的于右任,本年一月二十二日的日记中写道:“我是儒家系统中人,守之不变者,万勿中途迷离,为世所笑。”

八月十二日住进荣民总医院就医,数日后曾写下“开国于今岁几更,艰难日月作长征。元戎元老骑龙去,我是攀髯一老兵。”这是他一生中留下的千余首诗词中的最后一首。后来即昏迷不醒,于十一月十日二十点零八分逝世。享年八十有六。

遗属有:元配高仲林(一九七四年在西安逝世),子三人:望德、仲岑、中令,女四人:芝秀(适屈武)、念慈(适张澄基)、绵绵(适郑履义)、仰慈(适梁道存),及孙子乔、建中、子嘉,孙女待燕,曾孙大兴、大伟等。

同类推荐
  • 慈禧全传1

    慈禧全传1

    叶赫那拉氏乃是满洲的古老氏族之一。其祖先可以追溯至贝勒杨吉砮。杨吉砮的女儿于1588年嫁给努尔哈赤,即满族统治的真正奠基者,也是大清皇帝的直系祖先。杨吉砮屡屡率部侵袭明朝的统治区域,但1583年他不幸于奉天战亡。
  • 良知与担当

    良知与担当

    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激情与偏执,始终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法国人的浪漫和睿智成就了他们在20世纪知识界的独特地位。通过对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全景式描绘,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知识社会学的最标准范本的生动而又深刻的解说和记录。
  • 相信你会到达明天

    相信你会到达明天

    她们是华语媒体中最炙手可热的女主播,对于经常在电视屏幕里侃侃而谈、风姿绰约的她们,你也许再熟悉不过了,但对于她们从默默无闻的青年成长为优秀女主播的艰难和她们在幕后的奋斗与艰辛,却知之甚少。本书将为你展现柴静、董卿、侯佩岑、谢娜、柳岩、朱丹、阿雅、王冠等18位魅力女主播不同于荧幕前的别样生活,展现她们身上的正能量,带给读者追逐和实现梦想的希望、勇气与力量。
  •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中国历代才女见于史籍的记载少的可怜,南朝钟嵘的《诗品》,评价了从汉朝到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其中女诗人只有四人,不到总比数的百分之四,而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三十卷,入选的女作家作品,只有班昭和班婕妤各一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悬殊,在文学辞赋上,女子真的比不上男子吗?当然不是。因为在封建统治的思想下,女子无才便是德。本书辑录从春秋时期到清代较为重要和著名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女书画家等。让读者在品味她们的故事以及她们的诗文、书画中悠然神往,想象一下才女们“蕙心纨质美韶许,玉貌绛唇淇水花”的风韵,感受那些从发黄的纸堆中走出来的“惊才绝艳”,品读风流文采的红袖馨香。"
  • 绝代芳华,倾城之恋

    绝代芳华,倾城之恋

    她们是爱情与婚姻中的第三者,在爱里挣扎迂回。林徽因、王映霞、孙多慈、高君曼、蓝妮、何蕙珍,徐志摩、郁达夫、徐悲鸿、陈独秀、梁启超……才子与佳人,阴谋与爱情。她们的故事或悲痛或哀伤,或热烈或倾力,用毕生写一个情字。当爱情败给世俗,当激情输给岁月,谁来为爱情买单,谁来为佳人嗟叹?
热门推荐
  • 原生之旅

    原生之旅

    我不是在写书,我只是在讲一些人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孤界之悲

    孤界之悲

    “你说,是我的错?”废土世界,恶魔规定法则,只能有一个人活下去...“梦晓彤,这个荒谬的世界里谁不想活下去?我这样做为了什么?我只想让你活下去,其他人全是障碍!”“我不需要!郭雨阳你知道自己手上已经沾了多少血了吗?你难道,深夜里睡得着吗?”“只要你好好的,我掉入深渊万丈又如何!”“你,太自私了,郭雨阳我不需要,我做不到众生皆苦我独活...”破裂......“小祖宗,你跟着我干什么?”“我就要跟着你。”“咯咯,你就不怕我去带你看小金鱼?”“坏人...不过我还是要跟着你!”“不要!喂,别哭啊...”“我就要...跟着你。”“为什么?”“因为,跟着你有...安全感”晶莹的眼泪划过,划动了自己的心。“行吧。”利用,背叛,这个世界没有文明,每个故事都可能无法成篇。仇恨、贪婪、妒火都能成为杀人的动机,爱亦如是。小萝莉和童年阴暗的少年,黑暗却爱意深沉的少年和心中良善的女孩儿,还有纯真单纯的少年和自私的少女,等等等等,都是这个世界上的人中缩影。爱情是否不负期待?还是都是那般自私只想着自己?“你知道吗,梦晓彤,这世界上万物都没有所指,唯独你在我心里还有意义”
  • 霓虹灯下

    霓虹灯下

    和我在霓虹灯下走一走,唔哦唔哦,直到所有的街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
  • 这个宫廷是我的

    这个宫廷是我的

    【孝仪皇后生于九月九,她十月十;孝仪皇后比乾隆爷小16岁,她比十五阿哥也小16岁】七岁被选入宫,为公主侍读。她这辈子与宫廷注定孽缘:人别人家格格,十三四岁才入宫选秀,她却早了好几年!她只能扳着指头盼,等公主过几年出嫁,她就能功德圆满出宫回家啦!可是谁成想,在宫里碰见个十五阿哥好奇怪,总是说来看公主和格格,却眼珠儿总是盯着她看。宫里娘娘欺负她,十五阿哥不让了;她从树上掉下来,是十五阿哥抱住她;她与皇孙、额驸交朋友,十五阿哥却火了……她也不知道怎么招惹了这位皇阿哥,她只盼着公主赶紧嫁人,她好赶紧逃!可是!就在公主出嫁的那一年,皇上像个老狐狸似的盯着她乐,“小丫头,留下来给我当儿媳妇儿吧~”
  • 诸天万界之房车

    诸天万界之房车

    一个无敌的房车,穿梭在诸天万界。科技,仙侠的汇集!有小说,动漫,幻想,仙侠世界,在穿越各个世界的过程中证那万古无双大帝!!!
  • 夜晚星在笑

    夜晚星在笑

    那夜,星星在笑,银蝎激光剑写满了你的骄傲。永远,不会忘掉,你带我奔跑遨游宇宙的逍遥。天空,它也在笑,淡蓝色字迹是你存在的信号。其实,我已知道,那天仰望的星空是你的微笑。遇见二次元的你是我的荣耀。迪恩·卡朋。
  • 宋家江湖

    宋家江湖

    有女子称帝,卷起千堆雪。有纨绔报仇,数载杀人术。有少年执剑,敢为天下先。这个江湖,这座朝堂,宦官从戎,书生杀人,风流数不尽。
  • 术印

    术印

    “精通咒法系的术士能够一次召唤几杯清水来,甚至一大缸都没有问题。另外一些勇于尝试的术士们则在召唤水的时候把杯子那部分忘记了,于是,召唤水元素的技术诞生了。召唤出来的水元素在战斗中是个强大的盟友,平时是个不错的听众,还有,它们的味道也不错。”------亚罕·冬日之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