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66600000028

第28章 打开天窗说亮话(4)

但知识本质上也是一种权力体系,在中国学术体系中往往更强调论资排辈,强调学术权威。比如我在做博士后期间,写过几篇还有些见地的论文,有学术界权威的老大哥出于爱护来找我做思想工作说:千万不能这么写论文,你总写某某说的什么不对,你自己说的什么什么对。这么写论文以后在学术圈子里你就没法混了。人家熬到五六十岁,在这个学科里好不容易熬出头,说出几个观点,你说人家说的不对,你说的对,那人家在这个圈子里面子怎么搁呢?结果就是人家在圈子里排挤你,你就没法立足了。论文要怎么写呢?你得写,张三教授讲的一点非常对,李四教授讲的一点也非常对,然后自己再补充一点点,这样写,被提到的教授就非常开心,你写的论文也好发表,你在这个学科体系里也好发展。但这样的行为在我看来,有些“装”,不过你要理解在学术体系里也是一个圈子,越是封闭的圈子越得装,不然维持不了它的神秘性,真正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很难的。

按照佛教的传统,究竟谁对佛经的研究水平高靠的不是相互吹捧,而是通过辩论一较高低,佛教界管这叫辩经,就像是现在的辩论比赛,只不过辩经和现在的辩论比赛在形式上有所不同。辩经的时候会推举出一名论王,相当于当代辩论赛的正方,他得立论,把自己对佛经的理解讲清楚,自己觉得自己讲清楚了还不行,还得接受挑战者的质疑,只有把全部参与辩经的挑战者统统说服,才能胜出,也就证明自己的学问能立得住。

玄奘天生慧根,又勤奋好学,年少时期四海游学,得到不少高僧的指点,学术水平自然不容小觑。但是在学术体系里一般得道高僧都是一把年纪,胡子和眉毛都白了。可是玄奘呢,三十不到就出了点名,多少会令人心生嫉妒。更何况在辩经的时候,估计玄奘同志当时就是见解比较透彻的,让一些资历更高的德高望重的僧人难免非常难堪。

我们都知道,辩论的时候,几乎没有辩手会说:“对方一辩讲的也对,对方二辩说的也在理,下面我来补充一点。”因此在辩经过程中,玄奘或多或少会指出对方观点的不对或不妥之处。但是与玄奘辩论的这些高僧熬到一大把年纪好不容易才有个名望也有了徒子徒孙,结果被玄奘这样年轻的晚辈说了一通,自然心里不舒坦。

任何一个体系都有一个圈子,一个人进入圈子以后要是把别人都说了一遍,别人都不对,就自己对,那这个人还怎么在这圈里混呢?在中国,这是一个非常好理解的文化现象。因此玄奘这种性格的和尚,在大唐佛教圈子里是很格格不入的。

经都是从西天传来的,传来的这些经给中国人的发挥搞得乱七八糟,很多寺庙都有类似博导的学术带头人,张三讲一套,李四讲一套,彼此之间的意思都对不上,玄奘听了很焦虑,指出他人的不对会让玄奘日后难以立足,可是不讲出他们的不对,听他们在那里一本正经地讲些不能自圆其说的话,玄奘自己心里又非常压抑。

《与狼共舞》有一个片段,那个主角的腿部受伤感染了要被锯掉,他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就到战场的阵前去穿越,穿了两次竟然没被打死,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不完全是勇敢,就是觉得活的没劲了,就死一回吧。我理解玄奘当时就像孔子说的那样,对周围的人很失望,在那样的环境下,估计也觉得这么待着活得没什么意思,憋屈死了,郁闷死了,干脆死一回吧,最终坚持“不装”的玄奘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因不装而顺利到达西天

玄奘同时代的很多人都想去西天取经,但是他的心性和人格魅力跟很多和尚不一样。佛教是一种什么样的宗教呢,在释迦牟尼创立教派的时候是非常讲究思想的严密和完整性的。所以,真正能够亲近佛教思想的人,那对于真理的执着一定胜过对生活中的小事。现在到西藏、缅甸、泰国见世界上的佛教徒,他们都是吃肉的。全世界只有汉传,即中国大陆的佛教徒不吃肉,说白了很简单,有点“装”。

当时释迦牟尼规定,他的僧传组织不能挑剔饮食,要次第乞食,出去化缘的时候,有些家比较有钱,吃得比较好,肯定都愿意去有钱人家化缘,不去穷人家。释迦牟尼规定他招的研究生,既然受社会的供养,就要放下自己的贪嗔痴,必须挨家挨户去化缘,赶上家里杀猪了,给你一块猪肉,你今天就吃猪肉,赶上只有剩饭的,你就吃剩饭,无论别人给你什么,都要怀着感恩的心接受。但佛教徒不主张自己杀生,自己杀就造业了,但是别人给你吃什么,那是别人背负业力来供养,你都应该谦卑感恩,这是当时释迦牟尼真正的精神所在。到了汉地以后就完全变了,汉地的佛教徒强调要别人送来供养、不能吃荤。释迦牟尼当时为什么说和尚不能种地?既然讲众生平等,在种地的时候一锄头下去,地里面也有生物,可能就会被锄死。所以从众生平等的佛教观点来说,有些并不是这样。中国汉地普遍的和尚往往在这些枝节问题上比较讲究,但是对佛法的精神倒并不很在意。

玄奘不大看重这些外在的戒律,他后来有个得意弟子叫窥基,号称“三车和尚”,出门有经书一车,美酒一车,美伎一车。不管有没有夸张的成分,玄奘应该也是个很洒脱的人,他一路上到人家国家,别人听说东土大唐来的和尚,当国际友人自然比较热情,他也客随主便,也很讲义气,人家招待他什么就吃什么,估计人家请他洗个脚,唱个卡拉OK,他也不拒绝。但他心意又很坚决,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我去西天取经的志向是不变的。

那时想去西天取经的人很多,但很多人在路上都没有好下场,可想而知比如一个和尚到某个地方,人家听说是东土大唐来的和尚,要好酒好肉招待你,可他却很牛逼的样子说我只吃素斋,人家西域又没那么多蔬菜给你吃,别人就会觉得他不把自己当哥们儿,没人再去管他吃饭。我估计很多东土大唐去的和尚也不是意志不坚决,但就是太端,半路就被饿死了。

玄奘真正理解佛法的精神,也非常讲义气,不因为自己剃个光头就觉得自己比人家牛逼,人家敬你一尺,你敬人家一丈,所以到处都有朋友。玄奘有非常虔诚的精神,伟大的理想是要取来真经,同时他又有一种随和的、尊重朋友的人格魅力。因为他走到哪里都有朋友,所以他顺利地走到了印度。

因不装而辉煌

玄奘到了印度,当时印度有一所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是全世界佛教的中心,当时印度寺庙和中国寺庙的区别已经难以考证,但是从玄奘在这所寺庙中得到的发展可以看出这所寺庙是什么样的学术环境。

现在和印度那烂陀寺当时的学术环境比较相像的就是藏传佛教了。藏传佛教中“格西”这个称呼在寺庙里就相当于现在大学里的博士,必须通过答辩委员会进行辩论产生,每一个成为“格西”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次对佛教义理的辩论。这和大陆很多的大学可不一样,在汉地的大学里我经常遇到有些人是学术权威,但讲出来的话,怎么听着都不通,但这人也许偏偏还是博导。在藏传佛教中要成为一个“格西”,首先得是一位透彻的辩手,得先立论,把佛教义理讲透,光这样还不够,还得经得住别人从不同角度的质疑。

在藏学历史上佛学的最高成就者被称作“哈然巴”,是由全藏区各个寺庙派出辩手来辩论的形式产生,最后胜出的辩论赛冠军就被称作“哈然巴”,哈然巴当场就被认定是活佛,从这时开始就进行转世,在藏传佛教的传统中,是对一个人在学术上所能达到的成就的最高认可。

同类推荐
  • 2015中国年度散文

    2015中国年度散文

    王蒙、刘兆林、毕淑敏、林清玄……40余位作家的40余篇佳作,或着眼现实,或回眸历史,无论思辨文字,还是抒情篇章,在认识历史和人生、呈现观察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均有直指心灵的力量。本书由中国散文界选家从全国近百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5年度散文的创作实绩,力求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作品。
  • 八百万种走法

    八百万种走法

    本书是劳伦斯·布洛克唯一一部回忆录,同时也是游记、自传,以及或许只有小说家才能写出的“运动历险记”。在这本书里他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个跑步者和步行者的经历全书三个部分,共31章,用精巧的蒙太奇手法讲述了一个个行走故事,将作者的成长经历、写作生涯、书中角色与行走心得融合为一部幽默、讽刺、褪去虚饰的人生之书,与世界分享他的成败与考验。布洛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完成于那些挑战体能极限的比赛间隙,他也发现行走与写作的道理如出一辙:你要做的只是两条腿轮流向前,而秘诀就是留在赛场上,就是不停地前进。
  •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中国女性文化·第17辑

    中国女性文化·第17辑

    王红旗主编的这本《中国女性文化(第17辑)》是一部学术论文集,以“创建两性平等、互补共生的性别和谐文化”为宗旨,以女性的生命体验与文化经验为核心,在历史与现实的叙事中探究女性/男性作为现代社会的文化产品,是如何被塑造、被虚构、被异化、被复制,而不仅仅是女性被生成。
  • 梦珂

    梦珂

    丁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由于深受时代的影响,丁玲的创作深深地打上了“五四”的烙印。其代表作从20世纪20年代写起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到接近80年代的《杜晚香》都为人称道。她的小说有强烈的批判意识,以刻画人物心理见长。本书辑录了丁玲的六篇中短篇小说,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新旧时候交接之际的女性的关注。
热门推荐
  • 聊晚上

    聊晚上

    玻璃窗,柳树梢,弯月亮,闲游云,聊聊这晚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昔日风景看不尽

    昔日风景看不尽

    《昔日风景看不尽》是著名文学评论家何镇邦先生的文学回忆录。记录了何镇邦先生在近60年文学生涯中所经历的重要文学事件和与文坛大家汪曾祺、刘白羽、莫言、浩然、张一弓、冰心等交往中的逸闻趣事。何镇邦先生以深情朴实的笔调记录了一段历史,使得读者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文学大家们的侧面。本书史料丰富,可谓一部当代文学的微型档案。
  • 萝莉控正太

    萝莉控正太

    即使从事杀手的工作,依旧有着令神都羡慕的灵魂。不是什么完美的圣人,只是尽力的做着自己心中的好人,这就是她的一生,普通的人类,完美又悲剧的人生。
  • 如果我是我

    如果我是我

    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两面三刀,没有一见钟情,这样的喜欢廉价吗?扭曲黑暗的心理,样貌精致的演员,犹豫不甘的感情,这样的生活可怕吗?
  • 云奕前传

    云奕前传

    苏云的都市生活奇妙,云都的都市秘密迷离,这世界有太多的未知,尘封已久的”旧日支配者“计划到底是什么?”yyst“的阴谋到底是什么?
  • 果酱的手账本

    果酱的手账本

    与其说是手账不如说是回忆叭~有时候人的恋旧不确定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但我想事情已然发生过就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应该感谢过去感谢回忆感谢用心记录的自己
  • 白发乱音抄

    白发乱音抄

    那年夏天美丽的回忆是否随着时光的流转消逝了呢?十年之后的我们又在过着怎样的生活?还是,时间并没有带走关于我们的一切,这些、那些还在继续上演?也许,我愿用一生换得那一夏的幸福,我愿时光停转,因为此生再无今夏!
  • Of Commerce

    Of Commer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