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29300000017

第17章 近现代文论与现代性(4)

“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请看药圣尝百草,尝了一味又一味。又如名医试丹药,何嫌六百零六次?莫想小试便成功,那有这样容易事!有时试到千百回,始知前功尽抛弃。即使如此已无愧,即此失败便足记。告人此路不通行,可使脚力莫枉费。我生求师二十年,今得“尝试”两个字。作诗做事要如此,虽未能到颇有志。作《尝试歌》颂吾师,愿大家都来尝试。

这首颇有点“打油”味道的文言诗,从古体诗的格式规范角度来说,其艺术水平是不高的,从质量上无法与陆游的原有诗歌相提并论。但是从探索诗歌创作新的路子,创造现代汉语诗歌的角度而言,胡适的这首《尝试歌》以及整部《尝试集》,又有着为中国文学开辟新天地的历史功绩。其实《尝试集》中的许多诗歌都曾在《新青年》上刊载过,代表了中国新文学的第一批创作成果,尽管在今天看来,这些成果的艺术成色并不高,但是,胡适等人在当时甘愿冒创作失败之危险,“即使如此已无愧,即此失败便足记”,大胆“尝试”新的诗歌写作方式的行为,却是值得我们充分肯定的。胡适等人的文学“尝试”,作为一种现代性的精神现象,主要体现了下面两方面的积极意义:

首先,向世人展示了敢于实验的精神。胡适创作的白话诗最早出现在《新青年》上的时间,是1917年2月1日该刊的第2卷第6号。到1918年1月15日《新青年》第4卷第1号上,则集中发表了胡适的《鸽子》《人力车夫》《一念》《景不徙》,沈尹默的《鸽子》《人力车夫》《月夜》,刘半农的《题女儿小蕙周岁日造像》等八首白话诗歌,这可说是《新青年》新诗创作阵营的第一次集体亮相。自此以后,《新青年》每期都要登载几首新诗作品,不少新文学作家如鲁迅、周作人、俞平伯等也参与进来,他们先后交上自己的新诗“试验品”,对白话诗写作的推广与普及作了有力的声援。这批作家从事新诗创作的意图并不是想着要使自己的作品名垂千古,更多的是一种“实验精神”的体现。正如胡适后来将自己的诗歌结为《尝试集》出版时,在序言里所说的那样:“我实地试验白话诗已经三年了,我很想把这三年试验的结果供献给国内的文人,作为我的试验报告。……无论试验的成绩如何,我觉得我的《尝试集》至少有一件事可以供献给大家的。这一件可供献的事就是这本诗所代表的‘实验的精神’。我们这一班人的文学革命论所以同别人不同,全在这一点试验的态度。”从这段话里我们不难看出,“试验的态度”,“实验的精神”等,这在胡适的白话诗创作理念中是极为受到尊视的。

贺麟先生曾经指出:“胡适之等所提倡的实验主义,此主义在西洋最初由詹姆士杜威等为倡导人。在“五四”运动前后十年支配整个中国思想界。尤其是当时的青年思想,直接间接都受此思想的影响,而所谓新文化运动,更是这个思想的高潮。”贺麟:《当代中国哲学》,《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批判参考资料》第4集,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58页。也就是说,胡适所看重的“试验的态度”和“实验的精神”,体现了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与中国文学变革的历史要求之间的遇合。我们知道,胡适在留学美国期间,是治哲学和文学的,而当时以杜威、詹姆士等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潮正是极为时兴之际。实用主义哲学属于经验主义哲学的一脉,它极力摈弃欧洲一贯以来从抽象到抽象的哲学玄辩,而强调理论的经验化、具体化,正如詹姆士所说:“实用主义代表了哲学中人们很熟悉的一种态度,即经验主义的态度。但在我看来,比起经验主义已经采取过的形式,它更加彻底同时也更难以反驳。……它拒绝了抽象和不充分的东西,拒绝了字面上的解决,拒绝了不好的先验的理由,拒绝了固定的原则、封闭的体系与虚构的绝对和起因。它追求具体和恰当,追求事实,追求行动与力量。……它意味着开放的氛围和自然的各种可能,反对教条的、人造的和假冒终极的真理。”詹姆士:《实用主义的涵义》,《詹姆斯(士)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6~7页。实用主义拒绝抽象、看重实践的哲学思想对胡适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胡适后来就把实用主义称为“实验主义”,并极为认可詹姆士提出的世界实在是人化的实在、要通过人的活动才能理解的哲学观念。胡适说道:“总而言之,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他百依百顺的由我们替他涂抹起来。‘实在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宇宙是经过我们自己创造的工夫的。”胡适:《实验主义》,转引自闻继宁《胡适之的哲学》,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65页。由此可见,胡适新文学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实用主义哲学催生下的产物,反映了文学变革的历史要求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之间的亲密合作。

其次,给了人们“放胆创造的勇气”。正如许多研究者看到的那样,胡适对中国新诗的“尝试”之作,其价值并不在诗歌本身,而是在行动的意义上。杨义指出:“就胡适的尝试精神和参差不一的成果而言,他的《尝试集》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诗外,在于他为新文学运动率先试作白话诗的胆量,在于他拓展人们创造新诗的视野和勇气。”杨义:《中国新文学图志(上)》,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5页。陈子展认为:“《尝试集》的真价值,不在建立新诗的轨范,不在与人以陶醉于其欣赏里的快感,而在与人以放胆创造的勇气。”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93页。的确,放弃旧有艺术的陈规,另辟蹊径,垦拓一片新的天地,其精神可取,其勇气可嘉。胡适具有的这种“放胆创造的勇气”,体现的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先锋精神。先锋就是探索,先锋就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先锋就是打破陈规、大胆创作。如果不从诗歌的质量上来衡量,而从语言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武断地说,在20世纪初期古典诗歌站着主流地位时,胡适等人所创作的白话诗歌的出现,代表的正是当时的一种先锋诗潮,这是中国新文学的开路者,这是文学革命的先头部队。文学革命正是在“实验的精神”、“放胆创造的勇气”支配之下,不断地取得成功并最终走向胜利的。新文学也是在这一“精神”和“勇气”的感召之下,不断开拓自己的疆土,并最终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领域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审美形式。

第三 《学衡》《甲寅》对中国文学现代性发展的逆向促动

《学衡》派与《甲寅》派在中国现代历史舞台上的出现,在以胡适等人为代表的新文化派看来,是相当滑稽,不合时宜的。这两个派别出场之时,“五四”新文化运动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新文化派们便以胜利者的身份在观看这两个派别的登台亮相,免不了发出几声讥讽,下出一截论断。针对梅光迪的批评,胡适并没有从学理上作正面辩驳,而是露出不屑一顾的心理情态,不仅漫不经心地陈述此事:“今年(一九二二)南京出了一种《学衡》杂志,登出几个留学生的反对论,也只能谩骂一场,说不出什么理由来”,还用历史宣判的口气说道:“《学衡》的议论,大概是反对文学革命的尾声了。我可以大胆地说,文学革命已过了讨论的时期,反对党已破产了。”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适说文学变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55~156页。并专门作了一首打油诗来调侃梅氏:“老梅说:/‘《学衡》出来了,老胡怕不怕?’(迪生问叔永如此。)/老胡没有看见什么《学衡》,/只看见一本《学骂》!”胡适:《胡适的日记》,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60页。到了《甲寅》周刊出现的时候,面对章士钊等人的反驳,新文化派们已经没有了理会的热情,都只是“懒扬扬的在招架着”郑振铎:《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导言》,良友图书公司,1936年版。。胡适也用十分俏皮的话来表达对章士钊的拒斥:“我的‘受降城’是永远四门大开的。但我现在改定我的受降条例了:凡自夸‘摈白话弗读,读之弗卒’的人,即使他牵羊担酒,衔璧舆榇,捧着‘白话歪词’来投降,我决不收受了!”胡适:《老章又反叛了!》,《文学运动史料选》,第1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304页。在嬉笑怒骂之间,新文化派将反对者的招式轻描淡写地作了化解,没有充分正视他们言说中部分合理的声音。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充满了艰难和坎坷,这些艰难和坎坷并非完全是由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引起的,相反,很可能还与新文学的话语域里不能适当容纳相异声音的特性有关。在文化发展的取向中,坚持一元是不正常的,坚持多元化才是一种正确的做法;一元化容易导致文化专制,多元化才能维持文化发展的平衡态势。我们今天重新审视《学衡》《甲寅》的历史功过,就应该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之下,从维护中国文化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来合理公正的看待他们。

20世纪中国文化版图上的《学衡》与《甲寅》

1922年1月创刊,直到1933年出了79期才停刊的《学衡》杂志,拢集了一群相当有水平的知识精英,其中包括吴宓、梅光迪、胡先骕、汤用彤、柳诒徵、王国维、陈寅恪等等。他们大都有过留洋的学习经历,深谙西方文化和文学。吴宓1917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学习,192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随后应梅光迪之邀,来到南京的东南大学任教。梅光迪21岁以庚款赴美,1919年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1921年出任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主任。胡先骕曾经是一位植物学家,起先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回国后不久,又奔赴哈佛大学进修人文学科。汤用彤1918年赴美深造,1922年在哈佛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后出任东南大学哲学系教授。柳诒徵是历史学家,曾游学日本。留学经历最丰富的就数陈寅恪了,他1910年考取官费留学,先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回国。1918年冬又得到江西官费的资助,再度出国游学,先在美国哈佛大学随篮曼教授学梵文和巴利文。1921年,又转往德国柏林大学,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同时向缪勤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在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积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了阅读蒙、藏、满、日、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腊等十几种语文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文字是研究史学的工具,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所以他的学术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总之,像《学衡》这样,办刊持续10余年,作者阵营如此强大,如此整齐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其实是不多见的。

如此豪华的学术阵营,照说可以打造一片江山,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地形成一股浩大的势力,但事实并非如此,在20世纪的文化版图中,学衡派并没有劈得自己按实力可能得到的一块天地。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主观的和客观的因素都有。从主观上说,在白话已经成为部颁的国语之后,学衡派固守自己的文言表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己观念的广泛传达,因而不可能像新文化派那样,以白话作为传输自己观点的主要语言媒介,从而一下子在广大群众之中造成很大声势。客观上来说,受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深刻影响的学衡派,其理论主张与“五四”新文化派相抵牾的,尽管他们是第一批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作出全面而深刻反思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反思在许多方面也不乏合理性,但仍然遭到了“五四”新文化派猛烈的反击。《学衡》出刊不久,周作人就在《晨报副镌》连续发表了《〈评尝试集〉匡谬》《文艺上的宽容》《国粹与欧化》《贵族的与平民的》等多篇文章,对梅光迪、胡先骕等人的思想观念提出批判和质疑。到1934年为孙席珍编选的《现代散文选》写序言时,周作人把学衡派同近代复古主义相提并论,并说:“只有《学衡》的复古运动可以说没有什么政治意义,真是为文学上的古文殊死战,虽然终于败绩,比起那些人来要更胜一筹。”周作人:《〈现代散文选〉序》,《大公报·文学副刊》,1934年12月1日。这里虽然对学衡派的评价较之以前略有提升,但仍然不忘对他们的文言书写形式和复古主义倾向加以批驳。1935年,良友图书公司推出了赵家璧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丛书,这套大系是为文学革命作的一次大规模的历史总结,是要从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上为新文化运动重新塑造合法性。大系的“文学论争集”部分由郑振铎编写,在导言中,郑振铎这样评价学衡派:

复古派在南京,受了胡先骕,梅光迪们的影响,仿佛自有一个小天地;自在地在写着“金陵王气暗沈销”一类的无病呻吟的诗。胡先骕们原是最反对新文学运动的,他对胡适的《尝试集》曾有极厉害的攻击,又写了一篇《中国文学改良论》。梅光迪也写了一篇《评提倡新文化者》。他们的同道吴宓,也写着《论新文化运动》一文。他们当时都在南京的东南大学教书,仿佛是要和北京大学形成对抗的局势。林琴南们对于新文学的攻击,是纯然的出于卫道的热忱,是站在传统的立场上来说话的。但胡梅辈却站在“古典派”的立场来说话了,他们引致了一些西洋的文艺理论来做护身符,声势当然和林琴南、张厚载们有些不同。但终于“时势已非”,他们是来得太晚了一些。新文学运动已成了燎原之势,决非他们的书生的微力所能撼动其万一的。郑振铎:《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导言》,良友图书出版公司,1936年版。

在这一段话里,郑振铎把学衡派当作与林纾、张厚载同属一路的“复古派”,并不太认可学衡派的西方学术素养,把它们看作是这一派别为自己的言论张目的“护身符”,并用“终于‘时势已非’,他们是来得太晚了一些。新文学运动已成了燎原之势,决非他们的书生的微力所能撼动其万一的”的语句来作结,宣判学衡派逆历史潮流而动从而必定走向失败的命运。

同类推荐
  • 谁念西风独自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

    绝代才子纳兰性德,被誉为“清初第一词家”。康乾盛世,安乐升平,纳兰虽出身贵胄,锦衣玉食,却天生了一颗伤心,一段柔肠,词作里情真意切,显现出一种华贵的哀伤,一种优美的伤感,令人不忍卒读,又不能释卷。纳兰一生几次感情硬伤,几度官场波折,他的词里,有对离别情人的恋念,对逝去发妻的追思以及身居高位却壮志难酬的苦闷。这些动人心弦的情绪,蕴含在纳兰词中,字字句句,在时光中慢慢沉淀,成为一枚枚茶叶,只在我们打开书的那一刻,散发出属于纳兰的幽香。
  •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叶君主编的《假设与求证(胡适文选)》收录了胡适先生以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成果。胡适先生将实证主义从美国引入中国,井提出了“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基本方法,对科学研究有晕大的指导意义。
  • 桂花:阿多尼斯中国题材长诗

    桂花:阿多尼斯中国题材长诗

    《桂花》是著名诗人阿多尼斯中国题材的长诗,记述了诗人2018年九、十月间的中国之行,尤其是皖南和黄山之行的印象、感受和思考。整部长诗由50首相对独立的诗作构成,字里行间随处流露出他对中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热爱,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情谊。友谊是长诗《桂花》的基调之一,阿多尼斯对中国自然、文化和友人的深情厚谊在诗中溢于言表。他眼里的中国,“不是线条的纵横,而是光的迸发”。他心中的中国女性,是“云翳的队列,被形式的雷霆环绕,由意义的闪电引导”。
  • 我的原野盛宴

    我的原野盛宴

    这是一部纯净唯美、情感浓郁、有深厚生活积累的文学作品。张炜以孩童的视角,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融入自然的成长姿态,从幼年的童真生活写起,为读者还原了一段被人遗忘的民间历史,精彩地描绘出一场“原野盛宴”。作品中,天地无情的恒常运行,超验的幻想与市井俗谈奇妙地融为一体。通过一个个富有民俗韵味和地域风情的传奇故事,让人体味着爱与生命的深远况味,以及对生态道德、生态文明的真情呼唤。
  • 我在等你的时候老去

    我在等你的时候老去

    每个人都会遇到被孤独啃噬、无以为伴的时刻。何以解忧?读首诗吧。本书精选58首英文孤独诗,收入雪莱、华兹华斯、惠特曼、卡尔·桑德堡等著名诗人的代表诗篇,配以优美的人声朗诵和别有意境的内涵设计。
热门推荐
  • 醉看红尘落

    醉看红尘落

    她一出生就是公主,是女子,但是为了国家,她甘愿变成男儿身,但是女子终归是女子,她一直等着的那个人什么时候会出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情原味

    爱情原味

    如果真有下辈子,我会用尽我一生的时间,守护你完整的人生,让你在我的眼里成长,娇艳,枯萎,直至,成灰。如果真有下辈子,我会用尽我全部的力量,握你的手,不让它们松开不让它们放开,我们于是无法错过,可以永恒,至少,可以拥有那样的梦想。如果真有下辈子,我敢叫你宝贝,然后你叫我亲爱的,放肆的对你的宠爱,你在我怀里撒娇,我们成了一对,可以幸福也可以悲伤,不管怎样,都在一起。如果真有下辈子,我甘愿为你化为一株草,只长在你的身旁,我们相互拥有,谁也不能说我们这是在犯错,我们不该如此。
  • 棉花糖少女杠上美男校草

    棉花糖少女杠上美男校草

    单纯少女杠上美男校草,以及男主郗泽煦冒着生命危险爱她。四大校草,3个帅哥围着女主角团团转。暗恋男主的女生狠不得杀了柯惜然,用尽方法折磨她,
  • 宝藏与海洋

    宝藏与海洋

    人类可以从海洋得到生存空间,以此解决由于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而造成陆地上的许多资源缺乏的情形。通过海洋进行交往交流,可以从海洋得到维持生命和生产的水,还有各种矿产和燃料,海洋将营养丰富的食物和高效的药物提供给人类,将来还能供给清洁的能源。总之,海洋这个聚宝盆里几乎聚集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宝物。
  • 鸿蒙之初

    鸿蒙之初

    前世,傲忆作为那莽莽苍生一员,一世挣扎!今生,在这乱世的洪荒天地之中,逆天而上,腥风血雨,踏碎鸿蒙,问鼎不朽!
  •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观身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观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席卷三界

    席卷三界

    仙神大战,凡人受苦。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自当逆天而上,杀仙斩神。各种丹心热血,侠骨柔肠,恩怨情仇尽在席卷三界
  • 快穿女主拯救计划

    快穿女主拯救计划

    #女扮男装##各种系列#“没有人会记得我。”“不,阿镜,我会永远记得你。”我会拯救你的。每个女孩都需要被温柔的对待,在这个世界里,不管你是不是主角,在我的剧本里,我都会拯救你,我的主角。姓名:时愈身份:原是时空守护者,后因为某些原因,被踢出时空家族,被天道所不容。年龄:不详性别:女最喜欢的事:和阿镜在一起最讨厌的事:不能和阿镜在一起任务:带着阿镜一起逃离啊啊啊,阿雅新书啊!(虽然我上一本还没有更完,狗头保护)快来康康!超好看,超甜!推荐旧文:《快穿之宿主是大佬我怕啥》
  • 安卡之魂

    安卡之魂

    故事讲述着..一位还没出生,便已死去的少年!意外得到真理女神,玛阿特的帮助,得以得到神之躯体,,女神座下神兽,胡狼神兽化作少年的第二个灵魂,安卡之魂,得以封为神,意外的踏入冥界,被迫于强悍的敌人惨烈交战,此人正是阿努比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