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76000000026

第26章 《山海经》的记录形式(1)

(第一节)记录形式的议论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历史的民族,我国古代文献中有那么多的“史”、“志”和“鉴”,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而“史”的文字记录发生于何时?据《世本·茆泮林辑本》说:“仓颉作书”,宋衷注曰:“黄帝之世,始作史官”。又“史皇作图”,宋衷注曰:“史皇黄帝臣,图谓画物象”。书是什么?就是记录。图就是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可见文字产生于黄帝时代,而相当于这一时间段的考古学文化是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在这时间段里属于表达原始先民“话语”的遗迹或遗物,便是那些许许多多的“纹饰”、形式千姿百态的“图画”以及刻画在陶器上骨质上形式不一的符号。我国一些古文字学家,如郭沫若等就主张像半坡仰韶文化陶片上那些刻画的符号就是中国古代的“原始文字”。

而《山海经》一书的性质,从内容上看,它是一部记载纷繁杂陈以幻想神话为外壳的史前史为内容的古籍,其中很多史迹反映了仰韶文化的一些内涵,如那些不会说话只反映其空间不反映其时间的半坡、庙底沟类型彩陶的纹饰或图像。半坡类型彩陶的母题纹饰为鱼纹,表现了《山海经》中“人面而鱼身”的“氐人国”彰显炎帝氏族以鱼为其族群象征符号的神只。庙底沟类型以柿花为彩陶的母题纹饰,表现了《山海经》中记述的“丹木”,彰显黄帝氏族以柿花为其族群符号的神只。而这些纹饰或图像,它们正是史前半坡人和庙底沟人表达话语的媒体的“文字”。其形体或结构是最早的“人则图人,物则图物”的“图画文字”。

因此由《山海经》与仰韶文化的整合研究,可知《山海经》的记录形式,则应该是“图画文字”,这是基于是书所记的史迹和仰韶文化彩陶纹饰所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所决定的。但是有关《山海经》的记录形式,自魏晋以来就扑朔迷离,迄今学术界尚有所质疑。所以弄清《山海经》的记录形式,对了解、认识和研究华夏族的原始社会史和文化的面貌,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学和考古学价值。鉴于此,本章拟就对这一课题作一较为深入的探讨,以期得到一个明确可信的答案。

有关《山海经》的记录形式问题,历来就有议论和质疑,就近来所见的着述,也还见有不少人论及《山海经》的着述形式。

例如姚奠中先生在《山西日报》的《黄河文化周刊》所载的《姚奠中、刘毓庆国学对话录》中说:中国古代史官制度非常健全,起源很早,传说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了史官,像造字的仓颉,在文字没有产生之前,先民用结绳的办法或在木头上刻道的办法记事,大事系大结,小事系小结。“也有用图画方式记事的。有了文字则用文字记录。像《山海经》看来最早是用图画混合记载的”。说《山海经》的记录形式是“混合记载”,怎样混合论者没有道破,按其意我想可能是说图画与文字并用的意思。

江林昌先生在其《夏商周文明新探》一书中说:“《山海经》的母本应该是有图又有文。可是到了隋唐以后,《山海经》的另一半——‘山海图’,丢失了。”说者言《山海经》有图有文是对的,但说另一半山海图丢失了,则言下之意是说《山海经》的记录形式是分为“图”与“文”两本,则就值得研究了。因为我们考虑到《山海经》的成书年代是在东周时期,其时已有文字记录,所以是书的记录形式只能是“榜题”式的形式(下详)。

对《山海经》的记录形式,谈得较多且较为深入者,是袁珂先生。他在《山海经全译》一书的《前言》中说:《山海经》是有图画的,并引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曰:“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又引郭璞注《山海经》有“图亦作牛形”。然“《山经》的记述条理井然,大约是先有了文字的记述,而后加以插图的。《海经》的情况则恰好相反,当是先有图画然后又文字,文字不过是用来作为图画的说明的”。由此看来,袁氏之说,似也未切入要点,首先说是《山经》是先有文字,后加入插图的,也犯了把图文分割之嫌。因为按《山海经》的性质和题材形式,是以图记载原始时代的神话故事,其时哪有文字?其次说《海经》是先有图,后有文字,岂不亦与前面江文一样把书的记录分割开来为两本。看上去也未说准,是图文并举,或是照图说意,都还是模糊的解说,同样值得深究。

为此,我们说要想解开《山海经》的记录形式之谜,还是应从该书的性质和内容着手,才是一个较为有效的途径。

就《山海经》的题材或体例看,表述手法都非常古朴单纯,内容零碎,词句往往几个字便成一个独立的单元,充分地表现了记录形式的原始性。这一内容特点,已为前人所觉察,例如江林昌引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一书所指出:《山海经》“‘载叔均方耕,灌兜方捕鱼,长臂人两手各操一鱼,竖亥右手把算,羿执弓矢,凿齿之盾,此类皆与纪事之词大异……意古先有斯图,撰着因而纪之,故其文应尔。可见,先秦的‘文’是为了对‘图’的说明,因而与汉魏以后的‘纪事之词大异’。有了这一认识,我们再来看《山海经》中有关方位和任务的动作方面的文字,明显具有图像说明的特征,如:‘(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笔者按:《大荒东经》)。‘开明兽……东向是昆仑上’(笔者按:《海内西经》);‘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南流’;‘泑山、神蓐收居之,其上多婴脰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笔者按:均出自《西山经》)。写人(王亥)、写动物(开明兽),多描述其正在进行的动作;对神山(积石之山、泑山)的说明,则着重不同方位的不同景物。读完这些文字,基本上也能想象出画面的大致景象’”。所论诚是。但这仅仅是望文生义,尚无确凿可信的实证,因此,这里还必须结合有关学科,诸如历史学、历史民族学、考古民族学和考古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才会有一个较为圆满可信的结论。

(第二节)历史学和历史民族学索引

一、历史学的线索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山海经》记录形式的历史文献的索引,我们注意到江林昌在其大作《夏商周文明新探》一书中,引章太炎解《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受小共大共……”的诗句为夏代的“图法”,“只不过夏代尚未有系统文字,有关内容只能靠巫史卜祝口耳相传,或仅有刻画图画而已”,其说很有见地。这一文献线索,说明夏代虽有零星“文字”发现,但仍很盛行“图画文字”,夏代记事仍如此,则夏代及其以前的没有文字产生的五帝时期,氏族群体间的记事用“图画文字”则是很自然的事。从而说明中国古代曾有过一个“图画文字”的时代,这个时代大致在考古学上的仰韶和龙山文化时代。这在历史文献上得到了线索。下面我们仅着重讲一些民族学方面的资料。

二、民族学的资料

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在夏代及其以前曾有一个广泛以“图画文字”记事的时代,历史文献是有明确记载的,但是这种原始的记录形式,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图画文字逐渐演化,最终为系统的文字(如甲骨文)所替代。《左传·昭公四年》载:“天子失官,求之四夷”,亦即“中国失礼,求之四夷”,是说当时中原地区的一些礼仪包括文字记录形式等礼仪习俗已经消失,不复存在,然而在中原以外的一些少数民族中尚保存着,图形文字即是其中之一。但是少数民族中的图形文字,基于历史发展的不平衡的原因,保存的时间很长,它涵盖了历史时期,直至近现代。为有序清晰起见,则分别予以介绍。

(一)历史民族学中的“图画文字”

我国中古时期,秦汉及其以降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图画文字”,历史记载较多且有序而又清晰者,唯中国西南地区的滇、黔、川等地尤有代表性。

例如魏晋时期,据晋常璩所撰《华阳国志·南中志》载:三国时“南人……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盟诅要之。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马牛驼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夷甚重之”。这一诸葛亮赐西南夷图谱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两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当时许多少数民族还很盛行图画记事。而所画内容与其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其开卷又首画日、月,表现了古代中国不论是中原还是边远地区,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共同心理。这对《山海经》中所记载日、月、星辰的天体现象是极其重要的解读。而西南地区这种“图谱”记事的形式,到新中国成立时都还保留着。

(二)民族调查的“图形文字”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学工作者在我国西南的云、贵、川地区民族学调查中所发现的“图形文字”,无论是其形式、特征,还是具体内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史前时期的“图画文字”,都是极为重要的资料。同时对《山海经》记录形式的确定也是一个很好的依据。这里仅列举几则云南、贵州两地少数民族的傈憟、景颇、独龙等族的图画文字为例。

1.贵州迄今还保存“木刻记事”和“图画记事”的资料,汪宁生在其《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一文中说,在解放初期,中央慰问团曾在福贡收到一件傈憟族的传信木刻(即图画记事),“上刻四个符号,‘’表示三个代表,‘〇’表示月亮,‘×’表示相会,‘’表示大、中、小三位领导。全木刻的意思是说:‘你们派来的三个人,在月圆时已和我们相遇了,送上三包土产,请分送大中小三位领导’”。由此可见“木刻记事”是“图画文字”的前身。

2.“图画记事”,又据汪文中所列举的云南景颇族的原始表意绘画“鬼桩”祈求丰收图画。其图像是将鬼桩上的画面分为九栏,从上而下绘有砍刀,弹弓和弹丸,水塘和鱼,犁和轭,耙和轭,锄和锄柄,犁铧,钉耙,凿子和剞铲,水牛,黄牛,青蛙,螃蟹。曲线本身又代表水渠。据景颇族的老人和作画本人的解释,画的含义:此鬼桩上的图画大多为男人们所需要的东西,如弹弓、弹丸是男子打鸟的工具;水塘、水渠、鱼、青蛙、螃蟹都是水田的象征;而管理水田也正是男子的工作。而犁、耙、凿、铲等是农事的工具;水牛、黄牛为服务农事的畜力,也是财富的象征。因此,这篇鬼桩图画,尽管每栏的图画是孤立的,然而连缀起来,正是一篇“祝祷文”。其内容就是说:“老天保佑吧,今年让男子能多开水田,繁殖多多的牛群,添置多多的工具。”景颇族祈祷丰年鬼桩图画记事的性质是表意的,人们一望而知,它是表意的图画记事,由此发展便是“图画文字”了。

3.图画文字。其实例以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东巴经”中的图画文字尤具代表性。

纳西族保存有大量的图画文字。这里只列举其中由五个图画组成的一个故事。图画从右至左是“织布机、手持织梭的女人、持弓欲射的男人、箭、立在篱笆上的一只斑鸠”,图画的内容和意义,据说只有纳西族的“东巴”(巫师)才知道。它所讲的故事是:天女翠海波波正在织布的时候,斑鸠飞到篱笆上,人类始祖错若利恩带来了弓箭想射,瞄了三瞄,还没有射。翠海波波说:“射呀!射呀!”便用织布梭向错若利恩的手一撞。箭就射出去了,正射在斑鸠的嗉子上(见二十六,3)。这则图画文字,五图各成独立单元,意义只有画者和个别人知道,故其性质尚不是社会化的文字,而仅仅是绘画者和极少数人知其意的图画文字。但是按其形式还只算作图画记事,尚不能看作图画文字,而真正的图画文字,是该地区秦汉以来历史时期的民族考古学中的云南滇人的图画文字。

(第三节)考古民族学资料

这里所说的“考古民族学”,是与现存民族学相对而言的,是田野考古中所出土的古代民族学的资料。也可称为“民族学考古”。

而有关在考古中所获的中国古代民族学的遗存,就“图画文字”而言,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是在云南所发现的“图画文字”,填补了上古与近现代间的“图画文字”的中间环节,其中闻名于世的,是1956年云南昆明市晋宁县石寨山古墓群第13号墓出土的汉代古滇国的“图画文字”。

石寨山13号墓汉代“图画文字”,其图画系刻在一铜片上,其形式、性质和内容,经有关学者多年的研究,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当时人们表达思想观念的“图画文字”。

而有关图像的内容如近年樊海涛的《再论云南晋宁石寨山刻纹铜片上的图画文字》一文的分析厘定:

铜片上的这些符号,具象的24个,计数的48个,共计72个。从它们的形象看,一望而知,有人物,有动物。属动物的有走兽虎、豹,牲畜牛羊,飞禽雉,装饰品玉器,日常用品(包括纺织品)工具等具象;另一种为计数的符号,分别置于五个栏中。后一种为计数符号,据学者们的研究,“一”符号表示个位;“〇”符号表示十位;铜片上后一种计数符号,怎么知道它所表示的单位呢?汪宁生先生指出: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神庙遗址出土的最早文字泥版中刻画有许多方格,每一格内刻上一些已经简化了的图画文字,其旁缀有圆圈的符号,它是当是神庙计算收入的“账单”。因此,要了解整个铜片上所有符号的意思,可将五栏的符号接连串列起来,它就是一篇“图画文字”的记录。而这篇图画文字记录的内容或其意义,目前有多种解读或说法。这里我们从樊文的意见,认为它“是记录一代滇王生平文治武功的一种记录”,赞颂墓主人的业绩。其具体内容,应当是记录一代滇王在战争中所俘获12个“昆明人”和许多战利品。这篇“图画文字”记录的性质,类似报捷的“战报”。

同类推荐
  •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巨擘,一位“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的学生汪曾祺也以独具特色的作品,在当代作家中享有盛名,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汪曾祺自少年时代起就开始关注沈从文及其作品,1939年他选择考入西南联大,与沈从文在联大任教有很重要的关系。沈在创作、生活上对汪处处关照,两人的师生情谊维持了近半个世纪。汪曾祺的散文总有一种温和,不矫情不做作,质朴浅淡,却含蕴悠长,耐人寻味。老师沈从文曾评价学生汪曾祺:“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 见好

    见好

    畅销书作家柏邦妮有一个好人缘,这让她的每一个被采访者都和她“相见甚欢”,所谓“见好”就是看得见对方的好,但首先要让对方看得见你的好,而柏邦妮就是有这种亲和力。不管是陈丹青的神采奕奕——“他妈的”;黄晓明的细腻——“给每个亲人送礼物,我一定想得很仔细很周全”,还是范冰冰的老辣——“拍《十月围城》,剧组和当地的地头蛇起了冲突,范冰冰亲自去谈判”,柏邦妮都能聊得很开怀,并且得到她最想了解的。这是一本以平常心交流的文集,这里没有光环、不打官腔,有的只是平等相对又妙趣横生的交谈。
  • 地粮(小经典系列)

    地粮(小经典系列)

    《地粮》是二十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安德烈·纪德的随笔,影响力持久的经典作品,青年知识分子着迷的读物,被称为“不安的一代人的《圣经》”。书中讴歌个人的努力,讴歌献身精神,认为人应顺天性之自然,重视获得强烈的感受和丰富的经验,使自己不断完善,在最大程度上创造新人。
  • 中国电视知识分子论
  • 英语现代主义诗选

    英语现代主义诗选

    《英语现代主义诗选》精选19、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62位英语诗人102首优秀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既有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诗人如爱伦·坡、狄金森、叶芝、庞德、艾略特、金斯堡等人的经典之作,也有弗林特、休姆等英语现代主义诗歌史上的早期健将的优秀之作,大致反映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在英美两国的发展轨迹,为读者了解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总体风貌、感受英语诗歌的独特魅力提供了一个高品位、高质量的选本。《英语现代主义诗选》由北塔选编。
热门推荐
  • 花火天使落凡间

    花火天使落凡间

    “凭什么要我去这种监狱式的学校!”“小火,你小妈说……”“切,我就知道,一切都是她搞的鬼!现在你们有了儿子我就是多余的对吧!好!我走就是了,不过我亲爱的老爸,你可记得每个月多打点生活费给我哦。”“小火,爸爸只是想让你去好好学习,等你你毕业了好回来帮我管理公司。”“当然啦!这个公司是你和妈妈一起打下来的!当然有我一半!我才不会便宜他们母子!”就这样,我们的小恶魔公主踏上了前往圣澜学院的康庄大道……
  • 就喜欢和他撒娇

    就喜欢和他撒娇

    沈清鹤第一次见到他,两人皆是小孩,秦太子爷从小就性情不定,面对陌生人永远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气质疏冷。再见面,他从血泊中走来,全身却是干干净净,眼神冷漠且清澈,朝她“喂”了一声。沈沈清鹤的性子依旧温婉,但是明显可以感觉她待人总有疏离感,她对每个人都是温温柔柔的,却没人能正在接触到她。后来,他唤她:“沈大小姐,陪我去买水啊。”后来的后来……“媳妇,喝水不?”“媳妇,买糖给你吃。”“宝贝,亲我一口,给糖给你吃。”“老婆,对不起……别生气了好不好?”秦宴川用他的热情盛宠一点一点的靠近沈清鹤,再一点一点的让沈清鹤感受到温暖。这场隐藏在炎炎夏日的盛宠,注定不平凡。“沈清鹤,你听,连蝉鸣都在说秦宴川喜欢沈清鹤,你明白了吗?”
  • 青伞无情,公子尘

    青伞无情,公子尘

    传言他天生无心,曾手刃了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无知,心怎么会没有呢?只是被人挖去了。传言他武功盖世,曾以一己之力血洗大陆。片面,武功盖世?那是要付出代价的传言他不老不死,千万年来容颜依旧。可笑,不老?只是留住一副不变的皮囊。不死?却是煎熬在世,徒受寂寥。他常在雨中漫步,可雨夜再凉也凉不过胸腔里无心的空旷。青伞独撑,雨中走。红尘纷扰,冷眼观。雨中步,伞无情…
  • 夏日未完流年已至

    夏日未完流年已至

    我不屑与任何一个人去争。爱我的,不用争。不爱的,争来也没用-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
  • 蜜爱权少:辣宠甜妻不松手

    蜜爱权少:辣宠甜妻不松手

    简直是狗血到家了,前男友将她甩了去与老板的千金订婚!而她的未婚夫居然是前男友的大舅子!什么?小三居然敢威胁她?她干脆咬咬牙嫁给了前男友的大舅子,看不埋汰死你们!于是一家人便被搅成一锅粥了……
  • 妖王令:独宠逆天妃

    妖王令:独宠逆天妃

    妖王有令,独宠一妃,愿为妻奴,万世万万世。妖妃逆天,誓破苍穹。她拥有赵氏最尊贵的血脉传承,却惨被族人暗害,命丧深海。再次睁眼,她是相府二小姐,母亡,父渣,她誓要逆天,对胆敢藐视迫害她的人们,还以颜色。他是有着神兽天凰血脉的绝色王爷,桃花俊目妖魅无双,却独锁她一人。他是封印于圣戒之中的妖龙,万年修行,终得仙道,却因爱上她,生断仙根,沦入妖途。
  • 地狱的十八层

    地狱的十八层

    明明是看多了惊悚小说的缘故啊,为什么会被堕天使盯上啊喂!地狱什么啊我都不懂啊,话说……话说堕天使你为什么要把身体给我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牵丝一梦中

    牵丝一梦中

    高翔天资聪颖,一心想成为一名侦探,随着案件侦破的深入,真相却峰回路转,杀人不止,真凶不断浮现,动机却令人瞠目结舌。谨以此书致敬阿加莎!奉献传统与梦幻交织的推理探险作品!
  • 守护甜心之孤独!绝命女孩的逆袭

    守护甜心之孤独!绝命女孩的逆袭

    局面呈现混乱,如果内心承受能力强的话,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