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71600000001

第1章 导论(1)

引子

一、义理史学名称的界定

两宋时期,不同风格的史家和史着大量涌现,造就了一个史学的繁荣时代。诚如着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所言:“中国史学莫盛于宋。”同时,宋朝又是一个理学勃兴的时代。其在北宋庆历之际开始崛起,进入南宋,成为了主流学派。“理学的诞生及其衍变,是中国本土哲学继先秦之后发展的又一高峰,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理论思维所进入的一个新阶段,在整个人类的认识历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长期以来,学者们都只关注于两个领域的专门研究,完全忽视了二者的相互影响。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特别是随着理学评价的“正常化”,才有学者开始探讨两宋理学和史学之间的关系,并给予了客观的评价。汤勤福先生说:理学先驱们的治经论史、以史阐经的学术风格,开启了两宋理学重视史学的先河。“范学辉说:宋代史学由经学化开始而最终走入理学化的道路。”罗炳良说,宋元明时期中国传统史学产生出两大史学思潮,其中之一就是义理化史学思潮。张伟也指出:北宋中期,伴随着义理之学的兴起,学术界一时呈现出百舸争流的繁荣局面,体现在史学领域,一个显着的变化就是以求道、明道为宗旨的义理史学初露端倪。一些理学家的史学着作也开始受到重视,如胡宏的《皇王大纪》、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黄震的《古今纪要》等。

由于理学家们的史学观念受理学的影响很大,完全不同于“传统”史家,故他们的史学被称为“理学化史学”、史学的理学化“或者”义理化的史学。“表面来看,这三个概念的内涵是等同的,也都比较鲜明地指出了宋代”新史学“的特点。但笔者认为,用”义理史学“指称宋代特别是南宋”新史学,应该说最为恰当。在说明原因之前,下面先对几个有关宋明学术的通用概念做个简单的分析。

道学:道学之名在北宋已经出现。张载说:朝廷以道学、政术为二事,此正自古之可忧者。“程颐说:儒者得以道学辅人主。”南宋的周密也说:道学之名,起于元佑,盛于淳熙。“但是,这里的”道学“实则是指道和学两方面的内容。到南宋时,道学已经变为程朱一系的”专有“名称。正如叶适所说:道学之名,起于近世儒者。其意曰:举天下之学皆不足以致其道,独我能致之,故云尔。”朱熹也说:夫以二先生唱明道学于孔孟既没千载不传之后,可谓盛矣。“因此,《宋史·道学传》仅将周敦颐等九人列入,其余都归于”儒林传。“这就表明,道学”的内涵十分狭窄。

理学:因为程朱学派以“天理”为本,故“理学”就成为对两宋学术思想最为通行的一种称谓,但实际上,理学“又非专指程朱一系。如南宋的陆九渊说: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始复有师道。”黄震也说:“故本朝理学,虽至伊洛而精,实自三先生而始。”可见,无论是朱熹的理学,还是陆九渊的心学都包括在“理学”的范围内。演变到后来,“理学”的外延进一步扩大,除了程朱学派和陆杨学派外,北宋的濂学、关学、新学、蜀学、朔学,南宋的湖湘学、婺学等也都被涵括于内,诸多论述中国学术史的着作即是在此意义下使用“理学”的。

宋学:宋学之名出现的最晚,其称产生于清代。清朝的经学家为了和汉朝章句训诂之学相区别,就把以道德性命为主旨的宋代学说统称为“宋学”。他们指出,要其归宿,则不过汉学、宋学两家,互为胜负。汉学具有根柢,讲学者以浅陋视之,不足服汉儒也。宋学具有精微,读书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当今有一些学者比较赞同用宋学指代宋朝学术,认为更符合实际。

总体而言,道学重在道统谱系的说明,理学“突出天理本体的主旨,宋学”则强调学术发展的时代。所以,用“理学”来定义宋代的学术思想,可能更加合理。由此,将宋代的史学表述为“理学化史学”、“史学的理学化”或者“义理化的史学”也就比较符合实际了。但深入分析,这三个称谓又都有自己的“不足”,相对来说,义理史学可能更为确切。

首先,用“理学化史学”或者“史学的理学化”都有可能产生歧义。一般来说,在宋代学者中,只有程朱一系将“理”或者“天理”视作本体,陆杨学派是以“心”为主,胡宏的湖湘学派则以“性”为本。此外,包括张栻、吕祖谦等人的学说在很多内容上也都与程朱“理学”不同,所以用“理学化”概括宋代的“新史学”很可能造成一种“误解”,这种类型的史学只限于程朱一系,显然,这种认识太过局限。但是如果从宽泛的角度去理解“理学化史学”,又势必会把宋朝的史学家和史学着作全都“网罗”进来。因为两宋的学者或多或少都受到过“理学”的影响。在此前提下,如欧阳修、司马光、刘恕、范祖禹等人都会被划入这个范围。但事实上,理学在北宋只是初兴,对史学的影响极其有限,南宋时才真正发展起来并逐步渗透进史学领域。综合来看,用“理学化史学”容易模糊宋朝不同学派的差异,也难以表明南、北宋史学之间的不同。

其次,用“理学化史学”可能使人产生一种印象,宋代“新史学”的出现完全是因为理学所致。事实上,理学并不是促使史学发生转变的唯一因素,以《资治通鉴》为标志的鉴戒史学理论深度的欠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相对于鉴戒史学,义理史学“因为重在通过”天理“阐明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围绕”纲常“说明”德治“的内容和方法,运用道德标准褒贬历史人物和事件,借助理义原则评价史书和史学,属于更具”哲理性“的史学类型。因此,用”义理史学“可以避免出现对宋代”新史学产生原因的单一理解。

最后,从宋朝学术的本质来看,义理二字概括出了其最重要的特征。其实在两宋时期,士人就多有用“义理”评价当时的学术思想。如张载说:义理之学,亦须深沉方有造,非简易轻浮之可得也。刘挚说:“熙宁初,神宗皇帝崇尚儒学,训发义理。”黄震说:义理之学,独盛本朝。“朱熹在文中也屡屡提到”义理。味圣贤之言,以求义理之当,察古今之变,以验得失之几,“用力于古人之学,阅天下之义理”。所以清人在区别汉、宋学术不同时就直言,洛闽继起,道学大昌,摆脱汉唐,独研义理,凡经师旧说,具排斥以为不足信。而南宋史学的主旨正在于探讨历史的主体,彰显历史的大义,属于史学的“义理”层面,所以用“义理史学”之名更为贴切。

二、义理史学的特征

与传统的“鉴戒史学”相比,义理史学“有何特征呢?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邹志峰认为,理学化史学主张以”微言大义“为主旨,不重视历史事实的考据。杜华则指出史学理学化的主要特征是”明义,即首先追求的是道义的真实而把史料的真实放在次要的地位。刘瑛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宋代义理史学的四个特征,荣经陋史,笔削褒贬,驰聘议论,感悟认知。钱茂伟则更加详细地列出理学化史学的八个特征:主张以理学思想指导历史编纂;推崇道德主义,否定事功;讲究义例书法,注重褒贬;忠孝节义成为历史的重要内容;推崇纲目体;摘编成风;以正统论指导史书改写;重视史论,轻视考据。

通过对南宋义理史家史学着作的分析以及和传统史家的比较,大致而言,义理史学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重视《春秋》。《春秋》为“五经”之一,据传为孔子“笔削之作”,所以历代学者都非常重视。延至两宋,《春秋》再次成为史家关注的对象。如北宋初年的孙复,就通过《春秋尊王发微》为赵宋王朝的“合法性”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借助“大抵以深刻为主”的议论,表达“王者独尊”的思想。如他在《春秋》隐公二年“郑人伐卫”中说:吾观隐桓之际,诸侯无小大皆专而行之;宣成而下,大夫无内外皆专而行之,其无王也甚矣!故孔子从而录之,正以王法,凡侵、伐、围、入、取、灭皆诛罪也。“北宋中期的欧阳修则开始有意识地以《春秋》精神作为修着史书的指导原则。欧阳修自己就坦陈对《春秋》非常推崇,认为”《春秋》辞有同异,尤谨严而简约,所以别嫌明微,慎重而取信。其于是非善恶难明之际,圣人之所尽心也。特别是《春秋》中的大义,欧阳修更为赞赏。他说:

圣人之于《春秋》,用意深,故能劝戒切,为言信,然后善恶明,夫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其实尝为君矣,书其为君。其实篡也,书其篡。各传其实,而使后世信之,则四君之罪,不可得而掩尔。使为君者不得掩其恶,然后人知恶名不可逃,则为恶者庶乎其息矣。是谓用意深而劝戒切,为言信而善恶明也。桀、纣部待贬其王,而万世所共恶者也。《春秋》于大恶之君不诛绝之者,不害其褒善贬恶之旨也。惟不没其实以着其罪,而信于后世,与其为君而不得掩其恶,以息人之为恶。能知《春秋》之此意,然后知予不伪梁之旨也。

由此,他将《春秋》的诸多“原则”融进了史书的写作中,比如褒贬之义。如他立“死节传”是为了肯定那些不随时俯仰而能够坚持气节的人,立“杂传”是为了贬斥那些在王朝替换之际无法保持忠心的人。这点亦为后世史家承认,清代的赵翼就说:不阅薛史,不知欧公之简严也。欧史不惟文笔洁净,直追《史记》,而以《春秋》书法寓褒贬于纪传之中,则虽《史记》亦不及也。“到了南宋,《春秋》更加受人重视,特别是胡安国《春秋传》问世后,很多学者开始将《春秋》中的”义理原则“作为史书撰写和历史评价的基本标准,从而大大推动了”义理史学的发展。

第二,道德褒贬。任何史学作品都首先要体现出“实录”的特性,但这并不排斥史家的主体意识。史家主体意识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对历史的评价,也就是“褒贬”。而从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褒贬“也一直是撰写史着的重要原则。刘知几就将”彰善贬恶,不避强御“作为”史之为务“的”上途“;吴缜在《新唐书纠谬自序》中也将”褒贬“列为史着的要素之一。需要明确的是,宋之前,无论是史实的裁剪和叙述,人物的选择和评价,褒贬之义都是立足于”事“和”人“本身。但在北宋开始,道德”在褒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以唐太宗“玄武门事件”为例,可以清晰地看出“道德褒贬”的演变过程。

同类推荐
  • 魂穿尹志平

    魂穿尹志平

    一觉醒来,甄志丙发觉自己成为尹志平!没错,就是那个玷污了小龙女的尹志平。看到身后一脸冷漠表情追着自己不放的小龙女,甄志丙内心大声疾呼:“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注:新版《神雕侠侣》人物尹志平因全真教协会反对而改名为甄志丙。
  • 大明擎天柱

    大明擎天柱

    再世为人,刘焕已是堂堂大明朝的信王爷了。“怎么办,居然是信王,将来可就是亡国的崇祯啊!”可崇祯又如何,刘焕绝不要做那亡国冤魂!紫禁深宫,秦淮河畔,处处留香,美人依旧!乾坤惊变,翻手是云、覆手为雨!且看一个崭新的大明时代......
  • 我真不是暴君

    我真不是暴君

    跟朕玩民生发展,朕有前世无数份打工经验,跟朕玩经济,朕有银行工作经历,信不信朕玩的你们国家裤衩子都穿不上,跟朕玩战争,朕有峡谷之巅作战理论,跟朕玩感情,歇了吧你,朕是皇帝,不侍寝的拉出去砍了。
  • 三国之新霸主

    三国之新霸主

    (纯属瞎编,不喜勿扰!)曹操:我能和你打三十年!刘峰:太多了,二十年足以。...............
  • 歪读三国

    歪读三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与所有学者进行争论
热门推荐
  • s哥重生记

    s哥重生记

    转念一想,某些人就是活生生的“树哥”,热爱生活
  • 机智官场生活

    机智官场生活

    驰骋疆场,却对儿女情长一窍不通的少年将军才高八斗,桀骜不驯被贬官的大理寺少卿身份尊贵,却体弱多病的太子殿下单纯可爱,勇敢追爱的直线球公主还有一位神秘的女子,她的到来打破了昭辉国的平静.......她身上究竟背负着什么样的秘密?这是一本没有主角,没有主cp,想粉谁就粉谁,想看哪对cp就看哪队cp的书,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一段故事。
  • 夜行君

    夜行君

    我知道我从来不是什么天之骄子,因为我是鬼纵之才。我亦正亦邪,我也不遵从人定的规矩,我只愿相信天理——天定的道理。
  • 灵气复苏之练气九万层

    灵气复苏之练气九万层

    全球步入灵气复苏,巨大的藤蔓破土而出连接苍穹,动物血脉出现返祖现象,十万大山接连喷射出功法灵器,灵丹妙药。从此刻开始,重启修仙时代!
  • 极致黑洞

    极致黑洞

    一个年轻的散打明星,万人景仰;一次次比赛中,他轻松搞定对手。一次必然的穿越之旅,让他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从此坐拥宇宙中最强大的黑洞力量,肆虐的黑洞在他手中变得温柔无比,他就是天生的黑洞之主,魔域之王,天生的黑洞操控者林子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怪驿站:酒舟渡

    妖怪驿站:酒舟渡

    茧:“我们的目的是!”雨织:“打造万妖渡口第一驿站!给万妖以爱和关怀!”灵川:“……?”茧:“我们比隔壁的优势是什么!”雨织:“我们的老板特别胖!一口能吞三个小朋友!”灵川:“老子完美之姿,尔等可配一瞻?”驿馆生意不好做,隔壁老板是绝色狐狸精,美男计层出不穷,自家老板是坨肥肉精,走个路都经常摔的鼻青脸肿,云茧表示:胖子老实,胖子有安全感,胖子最可爱了!灵川只想捂她的嘴:闭嘴!某日老板房间出现一位绝世美少年,比隔壁狐狸精还要媚态入骨十分。妖怪!快把老板吐出来!不能因为他体型像猪就将他吃了哇!
  • 汉末滴血

    汉末滴血

    他参与了黄穰起义,他是反贼!他又参与了黄巾起义,他还是反贼!既然成了反贼,就要将反贼的事业做大做强!他突然成了黄巾军的实际领导者,他当然不能让官军再血腥屠灭!~曹操奸诈如旧,历史上靠剿灭黄巾军起家的曹操会如何?刘备蛇蝎依然,历史上以剿灭黄巾军起步的刘备又将如何?~且看他如何一统天下?如何扬威海外?
  • 毒宫

    毒宫

    闭眼,再睁眼,这还是大寻国的王朝,只不过不是咏元二十五年,而是咏元十四年。尚书府二小姐苏念儿重生了,你们等着吧,复仇的人回来了。
  • 误惹黑心王爷

    误惹黑心王爷

    侧妃,一个不高不低的身份。王爷,一个不冷不热的男人。他讨厌她,在洞房花烛夜便不吝啬的让她知道。好吧!既然他讨厌这场婚事,而她也不想跟没感情的男人发生那种事。那么她就来个提议吧!就当一对表面的夫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