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48100000002

第2章 生态自我的理论建构

吴建平

吴建平,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e-mail:wujianping05@yahoo。com。cn。以下文章中出现同一作者名“吴建平”,不再作注。

1 生态自我的提出

1.1 自我的生态学观点

把物理环境纳入自我的规范中,是自我的生态学观点的主要特色。如赫米斯(Hormuth,S。E。)在其著作《自我的生态》(The Ecology of the Self)中,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待自我,把自我描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个生态系统是他人、环境与客体的联合。“自我”既塑造了这个生态系统,又是它的一个反映。在自我的生态学理论中,他人对于自我的第一个功能是对个体的言语的或非言语的行为的反映和反应。客体对于自我具有三方面的功能:一是对于许多社会经验来说,须借助于某些客体才能获得;二是客体还具有对过去经验的表征功能;三是客体可以作为自我的象征。环境为个体的行为或经验提供场所,并能为个体提供稳固的行为准则。在这个理论中,环境对自我承担的若干种功能为个体的行为或经验提供场所或工具,就像大海之于水手。自我与这一生态系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只要自我的生态稳定,自我概念也就稳定。换句话说,生态系统的扰乱会导致自我概念的变化,例如在物理环境中的重新定位。

1.2 场所认同的理论

Proshansky“场所认同”接近于人类地理学研究领域提到的“地方归属感”(place-belongingness)、“场所感”(sense-of-place)的概念。凯温·林奇认为“我在这儿支持了我的存在”。个体的住宅反应了个体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也与环境心理学的“场所依恋”(place attachment)有着密切的联系。场所依恋是人与具体环境发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联系,人们想要与这一环境保持长久且亲密的关系。

场所认同概念的提出,整合了对个人与物理环境的研究,这种整合的形式得到自我理论家和环境心理学的支持。场所认同的概念产生了这样的共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并不仅仅表现为行为的背景,也不仅仅使某些行为的形式变得更容易,而是开始成为“人的一部分”,开始被整合进个人的自我概念中。场所认同是与环境相关的自我认同的一部分,通过与场所的互动,人们认为自己属于这一环境,而环境也成为自我的一部分。

Krupat认为,一些物理环境具有情感暗示的作用,这些物理环境被理解为自我认同的一部分。当我们把被迫重新选择场所理解为一种对“自我”的侵犯而不是对“所有物”的侵犯时,对于“丢失家园的悲痛”就更加强烈而明显。场所认同概念的提出,使自我的社会化进一步扩展到物理环境领域。

场所认同对亲环境行为(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研究发现,场所认同水平越高,人们对环境的态度就越积极。人们与环境建立起积极的情感联结和认同,会促使人们与环境建立起更加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关系。如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回收行为等自评亲环境行为与场所认同测量呈高相关。

社会建构论的关系自我、叙事自我,场所认同的理论,不论是他们对于个体与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的感知,还是用来理解场所认同的重要性,这些理论与研究计划都在走向一个被称为“生态自我”的深层生态学概念。然而,大多数围绕着这些构思的研究与讨论都是以建筑环境为中心的,尤其是家、学校和工作场所。社会建构论并没有把自然纳入自我的考察范围,这些研究大都聚焦于环境对自我认同的影响上,而环境是变化的,相比较而言,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不同的自我概念对环境的不同影响。

1.3 生态自我的提出

“生态自我”(ecological self)这一术语最早由阿伦·奈斯(Arne Naess)

奈斯认为,自我的成熟需要经过三个阶段,从本我(ego)到社会自我(socialself)(与本我比较),从社会自我到形而上学的自我(metaphysical self)(与社会自我比较)。奈斯用生态自我(ecological self)来表示这种形而上学的自我。奈斯认为,一个人的生态自我就是个体的认同(identification)。

2 生态自我的三个心理要素

生态自我是一个广泛的、扩展的、类场意义(field-like)的自我,它涵盖了所有的生命形式、生态系统和地球本身。生态自我使人们注意到一个他们可能没有完全意识到的自我的面貌,即自然作为自我的延伸部分。生态自我是一个延展的自我概念,是自我感知的扩展,是自我边界的重建。自我从一个小的、个人意义上的自我发展到一个广阔的、生态意义上的自我,这就需要改变自我建构的边界。

生态自我具有多个维度,从心理要素去分析,生态自我至少有三个心理要素:

1.认知的:一种对生命相似性、关联性,以及对其他生命形式认同的认知。

2.情绪的:一种对其他生命形式的情感共鸣,即对其他人、其他物种、生态系统的同情、关怀、共情和归属的感觉。

3.行为的:一种像对待自身的小我一样去关注其他人、其他物种、生态系统健康的自发行为。

3 生态自我的三重结构

生态认同、生态体验、生态实践构成生态自我的三重结构。

生态认同(ecological identity)是在认知层面对生态自我的建构。生态认同是人对其他生态形式存在的认同。奈斯通过有关跳蚤示例所描述的生态自我的关键方面是“看到或体验到某种与自己的相似性或同一性”。在概念的意义上,自我与他者之间的边界正在溶解。这就是一种生态认同的体验。这种认知的或感知的认同可深入地体验到,甚至能够通过其他的感官形式,超越“视线”或感知。

生态体验(ecological practice)是在情感层面对生态自我的建构。生态体验是人与其他生命形式的情感共鸣。深层生态学家倡导生态体验,通过生态体验达到与其他人、其他物种、生物圈的共情、归属的感觉。自发的情感反应积极地创造了一个延展的自我概念。在情感上,自我与他者的边界溶解了。

生态实践(ecological practice)是在行为层面对生态自我的建构。生态实践是人“自发的”生态保护行为。保护、养育地球的行为成为人的自然反应,对待其他生命就像是对待我们自己那样。奈斯认为通过更深入的拓展我们的身份认同,我们将获得一种更为生态化的行为反应方式。

4 生态自我的主客一体性

从历史的、实践的方面来说,客体的主体化和主体的客体化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统一关系的最概括的科学表述。人类的一切活动,尤其是实践活动,本质上就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能动而现实的互为转化,即双向对象化过程。生态自我意味着把自然作为自我的延伸部分,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类的“无机体”。生态自我是自然的、生态的以及社会的,是主客一体的。从主体与客体的角度探讨生态自我,生态自我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主客二分的观点,体现了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

4.1 主体的客体化

主体的客体化,是从实践主体的视角来看,主体通过能动而现实的实践和观念的方式,对实践客体的积极的作用、影响和改造,以及将主体自身的各种本质力量和主体性结构能动地对象出去,并渗入、融合到客体之中,使客体成为一种属人的存在,成为主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主体的“化身”和“投影”,成为确证和体现人的主体性的“作品”的过程。这样,在客体身上就显现着主体的本质力量、人的主体性结构,而主体则可以在客体对象上反观自身,认识自身和实现自身。

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对世界的任何一种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情感、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器官,正像在形式上直接是社会的器官的那些器官一样,是通过自己的对象性关系,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对对象的占有,对人的现实的占有;这些器官同对象的关系,是人的现实的实现(因此,正像人的本质规定和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一样,人的现实也是多种多样的),是人的能动和人的受动,因为按人的方式来理解的受动,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主体的客体化就是主体对客体的规定和作用,是主体的主体性结构对象化为一种客体性的存在,主体将自己的本质力量现实地外化到客体结构之中,从而使客体被赋予主体的本性和结构、表现主体的本质力量,具有主体的自我意识,客体逐渐人化的过程。

4.2 客体的主体化

客体的主体化是指作为同实践主体相对应的、并发生着现实相互作用的实践客体,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对实践主体所产生的一种反向性的作用和影响,并且使客体性的东西转化为主体性的东西的过程。客体的主体化就是客体对主体的规定、制约和作用,就是客体性的存在转化为主体性的存在,就是客体在主体身上映现自身、确证自身和实现自身。就是主体被客体所改造,就是主体的完善和发展。客体的主体化就是客体成为主体的一部分。

人和自然界的辩证统一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用“两个身体”的论断做了形象而深刻的论证,体现了主客一体化的观点。“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自然界生活,而人和动物相比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方面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依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在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马克思说,一方面,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马克思把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即“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的联系”,直接形象地概括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马克思认为,人依赖无机界表现为两个领域: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在理论领域,人的意识的抽象普遍性正是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作为自己的精神的无机界;人的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同样表现在把自然界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另一方面,人是自然界的有机身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这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己本身不可分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同人的密切关系,是自然界同自身的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有机身体。

自然界正是凭借着人这个有机的身体及其大脑,才达到了如下两点:一是使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识,二是使自然界的丰富内涵得到了展现。自然界和人这“两个身体”之间的依赖关系,表现出彼此渗透并融合为一的形式。由于人的有机体是自然界中特殊部分,人的生存方式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就在于人能够通过自己的活动从自然界获取自己的生活资料,这就决定了自然界成为人认识和活动的必需对象,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人在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人的生活必需品时,创造出无数具体的物质形态。这些无数的物质形态原本是内涵于自然界内部的种种可能性,而通过人这个中介变成了现实性。这样做的结果,也就展开了自然界的丰富内涵。而人创造这些具体物质形态时,又是以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为前提的,这又使自然界通过人达到了自我意识,使人成为自然界的重要部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时空平台和基础,自然界是客体的自然和主体的自然的统一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辩证互动的螺旋上升式的和谐统一的关系,是主体的客体化与客体的主体化合二为一的体现。

生态自我是自我向自然的延伸,自然成为自我的一部分,意味着客体的主体化过程。生态自我的生态体验形式,体验自然的感情,自然成为人化的自然,是主体的客体化过程。生态自我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主客二分的观点,超越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人不是世间唯一的主体,自然也是主体,自然是自我扩展了的边界。生态自我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合二为一的自我状态。

同类推荐
  •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媒介也在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转型。探索中国媒介的发展趋势亦是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部分。当前,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各级领导没有认识到新闻执政的重要性,更没有把新闻执政提到执政能力建设议程上来。新闻执政的意义在于,提高党的执政形象、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
  • 郁闷的中国人

    郁闷的中国人

    从《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到《郁闷的中国人》,著名作家梁晓声捅破了中国最后一层窗户纸!1949年之前,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郁闷自不必说;1949年后,人们迎来了新的时代。然而,好景不长,“文革”那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让人们着实郁闷;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少折腾,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折磨着中国人坚强的神经。现如今人们不愁吃喝了,但不知何时起,苏丹红、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出现了;学校不包分配了,找工作也要权钱交易;入学托关系,住院托关系;豆腐渣工程频繁出现了,矿难接二连三,瞒报也接二连三;物价飞涨了,买房买不起,租房也只能蜗居了……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又开始郁闷了。
  •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知识与能力

    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知识与能力

    校长的领导力,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校长的领导力渗透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地方,有时既是有形的,有时又是无形的。这种领导力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现在,还可以延续到将来。
热门推荐
  • 微花落

    微花落

    她,名叫南宫听雪,是皇后之女,云启国公主,却爱上了一个她不该爱上的人,她的亲哥哥,南宫听风。
  • 狐妖与剑豪

    狐妖与剑豪

    “我应该做点什么?”“把我送到神都!”我是凌无尘,前世生在皇室之中,同时我也是一位杀手。由于家族的竞争太过残酷,我被人暗算身死。后来上了龙神,我与他做了个约定,于是来到了这个世界,玄龙大陆。(玄幻文)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贤们在生活中总结提炼出许多短小精悍、能够启发心智的名言佳句。这些千古名言,巧譬妙喻,明理析奥,以其思维美、内容美、语言美一向为人们欣赏和传诵。它们不仅仅是炎黄子孙世世代代处世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更是我们每一个人为人处世、居官从政、治家劝学、待人接物、修身养性必备的宝典。它们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总结了人生的宝贵经验,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经过几千年的积淀,这些名言佳句遍及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志、求学等各个领域。它们犹如人生路上的灯塔、路标,照耀着、指引着人们探求的方向。学习和掌握这些处世智慧,有益于立世修身,有利于处理人际关系。我们深信,圣贤之言不是枯燥无味的教条。读此书,你会发现这里有朴实真挚的人生经验、厚重深刻的心灵哲学、广博圆融的处事智慧。读此书,不是在单纯地体验和回味某句话的力量,而是在和一个个圣贤先哲的伟大灵魂交流。希望这部圣人贤哲智慧的人文读本,能够让你在面对任何人生困境时,都可以找到心灵航海中的指南针,给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帮助。
  • 山海玄纪

    山海玄纪

    玄界之中,五千年前人族方是推翻妖皇庭,立神帝,又设护族五宗以求万世基业,如今外有昔日妖族余孽,内又有神秘组织妄图颠覆山河,危难之际,云州一少年拒妖族,从此走上一条谋求共存之路。
  • 召唤之绝代帝王

    召唤之绝代帝王

    朱赫:系统,我就问你一句……为什么别人家的召唤,都是铺天盖地的神仙,而我的,却是这么一群……系统:不要?不要就算了!朱赫:别,他们很好!很棒!很强!
  • 都市全能陪玩

    都市全能陪玩

    遭到分手和失业双重打击,心灰意冷的陈和轩准备回老家,就在收拾衣服的时候。“叮!全能陪玩养成系统,以绑定宿主。”……而也是因为这个陪玩系统,让准备回老家的陈和轩,决定留下来再拼一波。
  • 熄灭星光陷入你

    熄灭星光陷入你

    始于黑夜,终于黎明。如果我是星光,我会让你永远离不开。可我是黑夜啊。
  • 莫三小姐

    莫三小姐

    血色灿烂的彼岸花,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花开不见叶,两缕幽魂,从此两不相见。她莫悠然,带着两个人的记忆,重生回到了“她”的世界。整继母,斗姨娘,将一个富贵奢华的宰相府,生生捣了个天翻地覆。什么?莫三小姐的马车,又去太子府了?唉!连咱们冰清如玉的太子爷,都抵挡不了莫三小姐的诱惑啊!谁说不是啊!听说,华山四少也为莫小姐来了京城那!听说了吗?昨晚莫三小姐竟然包下了听雨轩的倾城公子!你这女人,吃干抹净就想不负责,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听听,乱了!全乱啦!
  • 不懂爱情的爱情

    不懂爱情的爱情

    已经两年就是忘不了他,总想去找他,一直认为时间长了会渐渐忘记的,但是记忆就像电影一样一幕幕的播放着,终于有一天李月见到了那个让她梦回牵绕的他,但是他已经不是那个她一个小小职员可以消享的男人了,已经成为了行业里一代霸主···············
  • 变只猫去找你

    变只猫去找你

    碧羽大陆,20xx年,铃木芝和闺蜜英可可在电影院一起观看一部女主会变成猫的电影时,突然,铃木芝和电影中女主角对视的瞬间,铃木芝变成了一只布偶猫。你想了解铃木芝的喵生故事吗?晨云岛又是个啥地方?快点进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