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42400000011

第11章 历代祖师

禅宗以独特的理论思辨和简捷的修持方法,从形式上摆脱了一些佛教传统教条和宗教仪式的约束,主张不读经、不礼佛、不坐禅,倡导“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些独具特色的宗教思想,对社会的哲学思想、文化心理以及文学艺术诸领域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而禅宗之所以能够一直传承下来,与许许多多的高僧大德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

南北朝时期传入的小乘禅法,被称为旧禅;而菩提达摩西来所传的新禅法,源出于《楞伽经》的“二入四行”,即把入道门径分为“理入”和“行入”,藉教悟宗,旨在寂然无为,安心渐修,区别于小乘禅而被称为“如来禅”。

往后禅宗的禅,承继了达摩的如来禅,但更有新发展,实为慧能及其后继者所独创的“顿悟法门”,被称为“祖师禅”。

初祖菩提达摩大师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五六世纪佛教大师,相传是南天竺香玉王的第三个孩子,禅宗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给他改名为达摩,意译为道法。被称为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并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

粱普通年中,达摩从印度航海来到广州,并北行至魏,到处以禅法教人。传说达摩祖师到北魏后,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参禅,当时能深得达摩宗旨的“唯有道育、慧可”两个僧人,于是达摩后来传法给了慧可。又把四卷《楞伽经》授与慧可说:“我看中国人的根器于此经最为相宜,你能依此而行,即能出离世间。”

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说他150岁了,还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致。

达摩抵魏,游嵩山少林寺,在那里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他为壁观婆罗门。

随着禅宗在我国的发展,达摩逐渐成为传说式的人物。传说达摩到金陵时和梁武帝讨论禅宗。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

根据记载,传给慧可衣钵后不久,达摩祖师随即入寂,葬于熊耳山。传说3年后,魏使宋称从西域回国时,在葱岭又遇到了达摩穿着一只鞋回归西方,这就是只履西行的故事。

据敦煌出土资料,古来作为达摩学说而传的许多著述之中,只有“二入四行说”似乎是达摩真正思想所在。唐朝净觉《楞伽师资记》的《达摩传》中有“略辨大乘入道四行”,由达摩弟子昙林记录而传出。

据昙林的序文说,他把达摩的言行集成一卷,名为《达摩论》;而达摩为坐禅众撰《释楞伽要义》一卷,也名为《达摩论》。这两论文理圆净,当时流行很广。

二祖慧可大祖禅师

慧可,一名僧可,俗姓姬,河南荣阳县人。他年青时,博览群书,饱读经史,通达老庄易学。后来皈依佛教,精研三藏典籍。年约40岁时,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在河南嵩山洛阳游化,礼拜其为师,遂为菩提达摩的入室弟子。在中国禅宗史上,被尊为禅宗东土二祖。

534年,慧可到了河南安阳,大弘禅法,有些学者不能理解他的学说,时常发生争辩。当时著名学者道恒,竟指慧可所说法要为“魔语”,密遣上足弟子和慧可诘难。但他的弟子听了慧可说法后欣然心服,反而不满道恒。道恒因此更加怀恨慧可,甚至贿赂官吏,企图加以暗害。

慧可在河南安阳受到异派学者的迫害,其后即流离于河南安阳、汲县之间,所以到了晚年,并没有多少随从的弟子。

574年,周武帝进行灭佛运动,慧可和同学昙林曾努力保护经典和佛像。后来他又南行隐居于舒州皖公山,在此山中传法与三祖僧璨。周武帝灭佛停止后,他又回到河南安阳。593年圆寂。

智炬《宝林传》卷记载唐法琳所撰《慧可碑》文,记载慧可向达摩求法时,达摩对他说,求法的人,不以身为身,不以命为命。于是慧可乃立雪断臂以表示他的决心。这样才从达摩获得了安心的法门。由此“立雪断臂”也成为禅宗一个有名而感人的故事广泛流传。

慧可著名的弟子是僧璨和僧那,但两人在《续高僧传》都没有独立的传记,只在《法冲传》中说到禅宗的师承时,言可禅师后有僧璨禅师、惠禅师、盛禅师、那老师、端禅师、长藏师、真法师、玉法师留下著述的有善禅师、丰禅师、明禅师、胡明师。此外远承慧可系统的有大聪师、道荫师、冲法师、岸法师、宏法师、大明师等。

三祖僧璨鉴智禅师

禅宗三祖僧璨,也称作僧粲。他是隋代的禅僧,《五灯会元》卷称“三祖僧璨大师者,不知何许人也”。这说明佛教史家对僧璨的情况不甚明了。

《续高僧传》21卷《唐蕲州双峰山释道信传》有这样几句话:“又有二僧,莫知何来,入舒州皖公山静修禅业,闻而往赴,便蒙受法。”书中所说的舒州即今安徽省的潜山县,这两僧之一就是僧璨,因为禅宗四祖道信“闻而往赴,便蒙受法”,所以道信是僧璨的弟子。这两僧的另一位,相传是僧璨的同学可法师。

1982年,在杭州出土了一块铭文砖,上面刻有下列文字:“大隋开皇十二年七月僧璨大师隐化于舒之皖公山岫,结塔供养。道信为记。”这块砖铭所记与现代佛教典籍相符,应当是可信的。

相传僧璨曾著《信心铭》,佛学界对此提出疑义。《信心铭》综合佛教、道教义理,又综合大乘空、有两宗。《信心铭》的第一名话就是:“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意思是说,修禅的最高境界,就是消除虚妄分别。还讲到“住性合道,逍遥烦恼”。这很像是道教回归自然的思想。以后还讲到“绝言绝虑”不住断、常二边见的中道实理,这显然是空宗理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又反映出大乘有宗的真如理论。

唐道宣和宋赞宁均未为他立传。《祖堂集》关于僧璨的生平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唯《景德传灯录》卷三则说得比较详细。其中说北齐天平二年,有一居士,年逾四十,不言姓氏,聿来设礼,自称“弟子身缠风恙”,要求慧可为他“仟罪”。

慧可说:“将罪来,与汝仟。”良久,该居士说“觅罪不可得”。慧可说“我与汝仟罪竟”。并嘱咐他“宜依佛法僧住”。

他说他见到慧可,己知是僧,但不知佛法为何?慧可对他开示说“是心是佛,是心是法,佛法无二,僧宝也然”。居士言下大悟,即出言不凡。

他说“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慧可听后,深为器辜,并为其披剃,取名僧璨。同年三月,在光福寺受具足戒。

僧璨向道信传授《妙法莲花经》的“会三归一”理论和佛性理论,这对道信极具影响力。

之后,僧璨往罗浮山,不许道信跟随,让他在原地弘法。两年以后,僧璨又回到原地。在一次为众说法后,在法会大树下合掌立终。唐玄宗谥僧璨智禅师、觉寂之塔。

四祖道信大医禅师

道信,隋唐高僧。俗姓司马,生于永宁县,是佛教禅宗四祖。父司马申,579年北周占齐昌地,将广济境地从齐昌县划出,立为永宁县,司马申为首任县令,第二年三月初三日己丑,司马道信出生。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道信向禅宗三祖僧璨求法,后在吉州符寺受戒,26岁时被三祖授以衣钵。道信唐高祖武德八年于黄梅破额山正觉寺传经讲法。唐太宗李世民慕其名,多次派使者迎其入宫,坚辞不去,被赐以紫衣。后传法于弘忍,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坐化。后被唐代宗谥为“大医禅师”。元泰定年时加号“妙智正觉禅师”。

在《续高僧传》和《楞伽师资记》里都没有提到道信的籍贯,《传法宝记》称其为河南沁阳人。道信7岁出家,是个重戒的人,虽然其师不注重这一点,但在这方面,他并未随师。

关于道信和僧璨的传承因缘,道宣在《道信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二僧,莫知何来,入舒州皖公山静修禅业,闻而往赴,便蒙授法,随逐依学,遂经十年。”

后人据此认为,这二僧中,有一位就是男僧粲。因为《辩义传》中说过,僧粲禅师曾在庐州独山求法,独山和皖公山相邻。

在皖公山,传法于道信的僧粲又到安徽司空山隐居,道信则仍留在皖公山修道,后来因朝廷寻访贤良之士,道信被允许正式出家,配住江西的吉州寺。

江西吉州一度曾遭反朝廷军事力量的围困,长达70多天,道信为缺水的市民从城外运来水,又提出解围的办法。平定之后,道信到湖南衡山去修道,路经九江市时,被庐山道俗留住,居大林寺十年。这也说明道信在当时的安徽、江西和湖北的长江沿岸已有一定的声望了。

十年后,湖北蕲州僧众请道信到黄梅去,并为他造了寺院。道信去后,仍是选择在山中修行,他选中了双峰山,由此,丛林中遂称其为双峰道信。

这双峰道场使道信声誉大兴,当时的从学弟子有500多人,其中不乏远道而来者,道宣描述为“无远不至”。有人主张,从僧团的这种较大规模来看,道信可以说是禅宗的创始人,因为道信首先组织了禅宗僧团。

实际上仅就这一点是不足以说明禅宗之创立的,禅宗成立在理论上的标志是其革新理论体系的建立,而这是由慧能完成的。

关于道信,也有一些传说,比如他初遇僧粲时,求解脱法门,有一段无人系缚、本自解脱的对话,体现出本性具足的思想。可以断定,这类传说的提出也与祖师禅系的僧人有关。

五祖弘忍大满禅师

弘忍,唐代僧,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卒于唐咸亨五年(公元674年),俗家姓周,祖籍江西九江,后迁居湖北蕲州黄梅。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中国禅宗第五祖。《祖堂集》卷二称他“幼而聪敏,事不再问”。

弘忍7岁那年,被尊为禅宗四祖的道信所遇见,道信叹说:“此非凡童也,苟预法流,二十年后,必大做佛事。”于是就派人跟随他回家,征求他家长的意见,能否让他出家作为道信的弟子。

他的家长欣然同意,并说:“禅师佛法大龙,光被远迩。缁门俊秀,归者如称。岂伊小骇,那堪击训?若重虚受,因无留吝。”这样,弘忍就被带到了道信主持的双峰山道场。

30岁时,弘忍正式披剃为沙弥。他生性勤勉,白天劳动,晚间习禅。在三十多年间,道信常以禅门辅测试之,而他则能够“闻言察理,解事忘情”。道信知其为根器,把道都传给他了。

道信死后,弘忍继任双峰山法席,领众修行。其后,参学的人日见增多,他乃于双峰山东冯茂山另建道场,取名东山寺,安单接众。由是其禅法,被称为东山法门。

661年,弘忍为觅法嗣,乃命门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其时上座神秀呈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听说之后,也作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将两偈比较,认为慧能的悟境明显在神秀之上,于是将衣钵秘密地传给了慧能,并命他连夜南归。唐高宗上元元年,弘忍逝世,终年74岁。唐代宗谥号大满禅师。

弘忍的禅学是继承道倍的思想而来,一依《楞伽经》以心法为宗;二依《文殊师利般若经》的一行三昧。弘忍注重的心,不是我们所说的杂染心,而是真心,或称为清净之心。此心本来清净圆明,只因烦恼所攒,不能显露。

在生活作风上,弘忍也有创新。在他以前,禅者都是零星散居,一衣一钵、修头陀行,随遇而安。到了道信、弘忍时代,禅者的生活为之一变,禅徒集中生活,自行劳动,寓禅于生活之中,把搬柴运水,都当作佛事。又主张禅者应以山居为主,远离嚣尘。

这种生活的变化,在我国佛教史上影响深远。后来的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创丛林,立清规,道场选址在深山老林,称道场为“丛林”,提倡农禅并重,主张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都是受了道信、弘忍禅风的影响。

弘忍临死之前也说到他弟子中能够弘法的人不多。他对玄蹄说:“吾一生教人无数;好者并亡,后传吾道者,只可十耳。”这10个人,据说就是神秀、智洗、刘主簿、惠藏、玄约、老安、法如、慧能、智德和义方。

而在此10人中,最突出并且影响最大的是神秀与慧能。此两人虽然是同一师承,但所传禅法则不尽相同。

慧能在南方,其禅法宗《般若》为顿门,神秀在北方,其禅法宗《楞伽》为渐门,世称南能北秀或南顿北渐。后来南禅北移,其方法更为简便,使神秀在北方的禅法逐渐失去地位,进而南禅形成了一统的天下局面。

无论是南禅还是北禅,都是出自弘忍门下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弘忍在中国禅宗史上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六祖慧能大鉴禅师

慧能,是我国禅宗的第六祖,俗姓卢,先世河北涿县人,其父谪官至岭南新州,638年生慧能,遂为广东新州人。

慧能幼年丧父,后移南海,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有一天,慧能在市中,闻客店有人诵《金刚经》,颇有领会,便问此经何处得来,客人告以从黄梅东冯茂山弘忍禅师受持此经,他因之有寻师之志。

670年,他把母亲安顿后,即北行。到了韶州曹溪,遇村人刘志略,引其出家之姑无尽藏尼,持《涅盘经》来问字。慧能说:“我虽不识字,但还是了解其义。”

尼说:“既不识字,如何解义?”

慧能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尼闻其言,深为惊异,遂告乡里耆老,竞来礼敬,即请慧能居于当地宝林古寺,称他为卢行者。

慧能在宝林寺住了一段时间后,又奔赴乐昌西石窟,拜随智远禅师学禅,智远推荐他到湖北黄梅东山禅寺的弘忍门下受学。慧能于672年到了黄梅东山,从弘忍学禅。

不久之后,慧能因为一首偈颂而传承了弘忍的衣钵。因为当时慧能身份卑贱,其他有心争夺继承人之位的弟子肯定不服,必将加害慧能,所以弘忍让慧能赶快返回南方,并且不到必要时不能显露六祖身份。并即送他往九江渡口。临别又叮嘱他南去暂作隐晦,待时行化。

弘忍死后,神秀名义上继承了掌门之位,形成了禅宗的“北宗”。

慧能回到广东曹溪后,隐遁于四会、怀集两县间,过了16年,至广州法性寺。在法性寺菩提树下为慧能剃发。德智光律师等为他授具足戒,两个月后,慧能即于寺中菩提树下,为大众开示禅门,说般若波罗蜜法。

从此之后,慧能开始公开收徒传教,不久,慧能辞众归曹溪宝林寺,印宗与道俗千余人相送。那时,韶州刺史韦璩仰其道风,率同僚入山请慧能入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兼授无相戒。僧尼道俗集者千余人,形成了禅宗的“南宗”,与神秀的北宗分庭抗礼。

712年慧能回至新州小住,命门人建报恩塔。713年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76岁。弟子等就在那一年迎其遗体归曹溪。宪宗时赠以大鉴禅师谥号,柳州刺史柳宗元为撰《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碑并序》。

815年,刘禹锡因曹溪僧道琳之请,又撰《曹溪大师第二碑》。从达摩六传而至慧能,故一般称他为六祖大师。慧能的遗体未坏,弟子方辩裹纻涂漆于其上,形像生动逼真,现存于广东曹溪南华寺。

同类推荐
  • 证严法师讲孝道

    证严法师讲孝道

    父母爱子女真如源远流长的河水啊!他们爱子女的心,就像水由高处往下流,非常的自然;而要求子女以同样的心孝顺父母,就像水由低处往上流般的困难!我常说父母疼爱子女是一辈子的事,直到自己的生命终了才停止;而子女爱父母的时间又有多长呢?父母辛辛苦苦地把子女抚养长大,大多数的子女一旦成家立业,就会说:“我自己有家庭要照顾,哪有办法再照顾到父母呢?”如果对自己的父母——给你很多亲情的人,你都不知道要去爱他们,你真的能去爱那些与你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吗?所以说百善孝为先,真正的好人是从尽孝开始。
  • 星云日记10:勤耕心田

    星云日记10:勤耕心田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十册。收录星云大师1991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转折点”、“勤耕心田”、“畅行无阻”、“感应道交”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圆觉经略说

    圆觉经略说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有关《圆觉经》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圆觉经》的原文进行了逐句、逐段的讲解,变艰涩为流畅,化深奥为通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白话观无量寿经

    白话观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佛经》,又称《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共为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合称“净土三经”。
热门推荐
  • 七尾弃魂狐:回转千年

    七尾弃魂狐:回转千年

    她在冥冥之中遇到了他,两人彼此相爱却隔着千层阻碍。历经艰辛,他们终于得以彼此相伴,却意外的发现,原来所谓的什么命中注定,什么缘来由去,不过是一场设计好的游戏。她遇到他,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曾经的誓言被重新记忆,她与那两个男人之间居然存在了长达千年的藕断丝连。前世的爱在无数的轮回中被消灭,前世的恩却让她背叛了原有的誓言,爱上了他人。神祗婆婆曾说她此生注定会遇到两个男人,一个因她而死,另一个则是她为他而死。前世种因未有果,今世便注定要再续那未完待续的故事。而这一切,皆因爱恨而起,全由她来决定……
  • 职校道长

    职校道长

    一名职高学生,一所职业高校,所发生的的诡事
  • 天灵术师

    天灵术师

    天灵大陆,复仇之路出现的差池太多太多。灵气世界,权无忧灵术双修踏上雪山之巅,力破九天。.......身处迷雾中一切的一切都要靠自己解开ps:秋梨膏康康我
  • 穿越之一梦越千年

    穿越之一梦越千年

    叶瑾萱穿越了,一醒过来就看到爱豆一脸担忧的看着他,关键是他怎么穿着古装,换了个名字,最后还成了她相公(⊙_⊙?)【穿越+甜宠+后期权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影无极

    影无极

    在一个小村庄,一个人被世人所抛弃的小男孩,在井口边捡到了一本书……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
  • 混乱的轨迹

    混乱的轨迹

    我躺在冰冷的停尸间。我睁不开自己的眼,但我可以看到窗边那惨白的窗帘轻轻地摇曳着,空荡荡的墙顶上吊灯也晃开晃去,奇怪的是竟没有发出声音。我看见周围和我一样正躺下的人们。我能清楚地感受到自己身体里的那股寒意,冷到骨子里,然后到心里。正当我处在绝望的边缘,脚底似乎升起了火炉。暖暖的,身体酥了,融了。说不出的舒畅。火势越来越大,越来越猛。我越来越热,我听到皮肤燃烧的声音,似乎还闻到烤肉的味道,胸膛灼热无比,整个身体都要爆炸一般。这次我总该是彻底死了吧。“吧嗒”我抿抿嘴唇。温温的,咸咸的,甜甜的,说不出的好喝。“吧嗒,吧嗒,吧嗒”这比糖水更甜美的甘露给了我力量。于是,我睁开了眼。我是谁???
  • 江山谋:锦墨玄书

    江山谋:锦墨玄书

    他,容墨,当今宰相的二公子,沉稳内敛她,苏锦,前朝将军的遗女,复南派的二小姐,矜贵聪慧。一次看似偶然的相遇让他和她从此纠缠一生。一张神秘难懂的千山图有何玄机?一本人人求而不得的玄书又有何惊天力量?总是戴着银色面具出现的男子背后是什么身份?无涯苏玉和翩翩佳公子喻苏是什么关系?这些非同寻常的人物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谁都不知道原来看似无欲无求对什么都是无所谓的人也有着想要倾覆天下的想法,平常的淡淡然只是不屑一顾;虽从小丧失亲父但却有一个待之如亲女的男人疼爱的女孩,多情敏感,对待感情很理智不将就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且敢于追求,她最后又能否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江山不负卿……
  • 天命观

    天命观

    神秘的大门,凌乱的记忆,模糊的父母,奇异的眼睛。传说中的神剑,呼唤着它的宿主,拔下它的那一刻,世界开始走向改变。
  • 此恨长在无销期

    此恨长在无销期

    风梨落,一个现代父母下落不明的孤儿,一场车祸,她穿越了?是天灾还是人为?帝冥绝,东阳帝国冷血无情的摄政王,拥有一双独一无二的尊贵紫瞳,却被世人当作是“妖物”,世人唯恐避之不及,对他仅仅只有恐惧和害怕。初遇,他被人暗害下毒,阴差阳错的被这个奇怪的女人所救,还稀里糊涂被她坑了一把。之后的时光,风梨落总会撩撩汉子,坑坑金子。可是,为什么,汉子撩的不是他,金子坑的却是他呢?某男郁闷了。对此风梨落表示:此王爷太强大!撩不起!从此以后,我们啥也不缺的王爷就有了一个愿望,就是:求撩!求小落落撩!四国祭上,她一舞倾城,迷了他的眼,惑了他的心。由此,他才确定,她是他的!他霸气宣布:“风梨落,本王心悦于你!”她不领情:“你脑子有病吧?”后来,他问:“当时我说心悦你,你为何不相信?’她窝在他怀里淡淡地说:“我以为你在于我做戏!”他无奈一笑。“我从不与人做戏,要做,也是假戏真做!”风梨落一想,是啊,现在可不就是假戏真做了吗?诶?话说自已是怎么入了他的坑呢?帝冥绝看她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宠溺一笑,抱着她的手又紧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