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35300000038

第38章 我想象中的人类学(1)

——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访谈录

徐杰舜

徐杰舜(以下简称徐):很荣幸邀请到王教授来“绿城”(南宁)。现在正是鸟语花香的时候。就当放飞一下心情吧!从北京飞到这里要3个小时啊。辛苦了!请王教授到这里是我们多年的心愿,今天终于能够实现。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今天我们的采访,作为常规,请你首先介绍一下你的经历。

王铭铭(以下简称王):感到荣幸的应当是我,可你是说从幼儿时代说起吗?(笑)

徐:随你怎么说,反正你将背景介绍给大家。

王:我是闽南人,讲的是闽南话,读小学中学的时候已是“文化大革命”了,所以我不是古老的闽南人。

徐:你在哪里读的小学?

王:“文化大革命”时我在泉州的东方红小学读书。

徐:你是李亦园先生的老乡?

王:对,实际他老家的屋子离我家的屋子不远……后来,我中学是在泉州第三中学度过的。当时小学、初中都还可以,成绩很好。但是到了初中(读的是泉州三中)以后就不行了,因为当时跟一位来自北京的韩琳老师学音乐,梦想当音乐家,花了大量时间学小提琴。

徐:现在还在拉吗?

王:现在不会拉了,只能拉出杂音,让自己的耳朵难受,所以就不拉了。但是少年时练了七八年吧,甚至因此没有去高考。我等到1981年才考,此前考了几次艺术院校没考上,最后复习文科,考上后选了考古学专业。

徐:难怪你现在还有一些艺术家的气质。那你是怎样走上人类学道路的?

王:从小提琴转入考古学,刚开始有点失落感,但看来没有办法,只好想那是因为幸运。成为音乐家,这辈子只能是梦里才可能了。不过,做人类学研究者也不错。我的母校是厦门大学,于1983年成立人类学系,把历史系考古学专业的本科生全部挖过去了,这样我就成为第一届人类学本科生,跟人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学系成立之前我也读到一点书,对有关现象感兴趣。我们闽南地区存在特别多的“人类学现象”,比如说被我们叫做“迷信”的一些奇异风俗,上中学时,我对这些现象已感到有兴趣,那时想不通它们为什么存在,记得高中还写过一篇作文,表达了我的困惑。后来,在大学读考古学,知道考古学里边对这些现象有些解释。另外,我也接触到林惠祥先生的一些论著,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重印的一本林惠祥人类学论著的选编,里头有一些涉及神话和“算命”的研究,深深地吸引了我,它们可以说是对我生活的地区的某种解释。当时,也感觉到自己有一个冲动。当时我学考古,成绩很好,对器物等等特别在行。实习期间,我走了许多地方。当时考古学的经费有限,离社会现实比较远,不像今天这么被人重视。受当时风气的影响,我以为考古学既辛苦又难以对社会作出贡献,而作为一位年轻人,我当时又有一个“承担社会责任”的冲动,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那时,我想来想去,想不出考古学有什么太大的用场。我现在发觉当时的想法纯粹是一个误会。不过,20年前,一听到“人类学”这三个字,总还是觉得有新异之处,况且当时还读到一点书,感觉这门学科更多的是研究当代社会,或者说,它不只是研究古代社会,还研究当代社会,我就特别兴奋,觉得人类学给了我一个好机会。我对人类学的兴趣便越来越浓了。我上大学时,厦门大学的人类学特别不错,老师特别团结,教学、科研、出版、展示,都有成果。陈国强先生是系主任,他后来是我的硕士导师,去年他去世了。陈老师是一个社会活动能力和学术能力都很强的人,在他的带动下,厦门大学的人类学办得有声有色,让我们这些学生感到有些刺激。

徐:那个时候,厦门大学的人类学应该是全国最好的。

王:嗯,这我同意。不过,说实在话,当时的老师也不能说完全能满足我们这些初生牛犊的求知欲望。本科的时候,多数课我们都已听过了。到了硕士生的时候,老师讲课有时还是老生常谈。比如,关于民族的介绍,老师大多只是点到为止,除了古越族、畲族、高山族,处于东南沿海的厦门大学研究得不多,老师在介绍研究成果时,缺乏生动。但是,当时的气氛非常好,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影响也是特别积极的。我是85(1985)级的研究生,从85级到后来的好几级,硕士生学习都很认真,也有机会从事独立研究。那时老师跟今天的也不同,今天我们学生招得越来越多了,而且满街都是博导,硕士生当然就没人管了。包括我自己吧,我们现在对硕士生的关照也不够。而我们当时硕士生数量就少,作为学生,我们把自己的研究当成一个重要事业。机会也很难得,那时的老师都把我们当一回事儿,不像今天。对我们特别有用的,是老师编书一事。陈国强老师喜欢编书,也经常会叫我们学生去参与写作,协助他整理一些资料。我记得在1985年国家教委有一个叫做《人类学概论》的课题,由陈老师主持,意图是编写人类学的“部编教材”。陈老师工作繁忙,书也写得多。那本书就让我们来帮他写一把。为了讨论编写问题,陈老师还召集了一次讨论会。作为他的学生,我有机会参加会议并接待贵宾,有幸认识了宋蜀华、童恩正、容观瓊等老师。记得我是在厦门大学门口撞见宋先生的,他面带微笑,竟说看过我的习作。那些我写得乱七八糟的、不成样子的东西,他竟也关注!宋先生还鼓励说:“你这小伙子不错啊!”等等。最近我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这件事,宋先生总是带着微笑,对晚辈特别鼓励。童先生长得很帅,风度翩翩,讲演时来了极多人,他跟我交往也多些,去美国后,还来信,我当时在英国学习,他很高兴,很鼓励。容先生对我们年轻人也很鼓励,记得我出国前在中山大学学英语,他最后请我吃了顿烧鸭,好吃极了。20多年前开始接触人类学时,老一代对晚辈的鼓励,使我们这代人对于学科有了更多的积极性。这是我特别感怀的一件事。

徐:这也给了你人类学的印记和素质。

王:对,在厦门大学的那几年,让我对人类学充满兴趣,在我身上打上了“人类学”的烙印。说到这个印记,我们不应忘记,但它又时常被人们遗忘。一转眼,我留学归国已11年了。在英国留学7年,又给了我一个所谓“海归”的印记。实际上,说是“海归”,我也不能同意,因为我的人类学经历比一些同行相对不单纯,我相当于是在“海龟”和“土鳖”之间的一种形态。我的人类学是在国内先学,再到国外去学的,不像其他有的“海归”,成分比较纯,也比较“牛皮”,我不纯粹。我留学的机会,得来也是偶然的,不是因为自己争取,或者因为自己有留学的命。当时厦门大学有三个中英友好奖学金的名额,推荐一批硕士生去考,结果第一批优秀生英语并不合格。当时,陈国强先生是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正在犯愁,这被一位师兄范可听见了,他就跟陈老师说,“哎,我们系好像王铭铭的英语不错,不妨让他去试试看啊?”果然,那天中午陈老师到我宿舍来,他说:“铭铭!中午到学校去考试。”我说:“考什么?”“考英语!”他说。中午,我真的参加了托福考试!还考了合格。这样,就偶然去了英国。

徐:能否把到英国留学的经历多给我们讲讲。

王:我刚才说到,留学一事出于偶然。此前,美国夏威夷大学有个研究东南亚考古学的教授叫做威廉·索尔海姆(WilliamSolheim)曾来厦门大学讲学。我帮他翻译。他对我这个学生也有好印象。我也曾想过是否跟他学考古算了。我姨妈是个海外华人,曾说可以资助我去跟这个教授学考古,特别是东南亚考古。东南亚研究,在厦门大学是很重要的一门学问,那里的南洋研究院知名度很高。如果当时真的从厦门大学去跟索尔海姆学考古,现在我可能已是南洋研究院的考古学研究人员了。中英友好奖学金的偶然机会,改变了我的道路。我因为有这样的机会去了英国。到英国时,我本也可以按照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任选学科(我们一起去的125个人中很多文科的学生都跳槽,从英语跳成社会学,从政治教育跳成金融学……)。也许是因为当时我“犯傻”,我还是选了亚洲人类学,选了伦敦大学东方非洲学院(SOAS)。这个选择当然也没有什么不好,跳槽的同学过得极好,我呢,虽有点不好,但基本上也还算不赖。东方非洲学院是什么呢?大致说来,英国没有外交学,他曾是“日不落帝国”,只有殖民地,没有外交对象。我们那个学院,主要是为了培养殖民地官员而设的,实际就是它的外交学院,现在毕业生,很多还在英国外交部门工作,后来逐渐随着时代的变化,学院增添了各种社会科学门类,招徕世界各地的学生。这家学院离伦敦经济学院(LSE)很近,不过二者特色不同。

徐:你到底是在哪家学院学习的?

王:我的学院是东方非洲学院,我在人类学系学习,这个学院是伦敦大学的50多家学院之一,其他的更有名的还有帝国理工学院。在文科学院里,东方非洲学院的教学和科研一直都很强,最近排名还是全英A级,人类学教学也很有名。伦敦的人类学系4家,除了伦敦经济学院、东方非洲学院之外,还有大学学院和歌德斯密学院有人类学系。这4家中,大学学院的人类学是综合型的,比较像古典人类学,而其他3家,则都属于社会人类学。伦敦经济学院跨学科研究比较多,学科的基础比较扎实,在人类学研究方面,风格与我所去的学院不同。相对来说,我们的学院比较“小资”一点,老师穿戴比较硬派一点,伦敦经济学院偏“左”,培养了大批第三世界的领袖级人物,学生中出了不少部长,所以学院更有钱,第三世界的当了部长的学生回来朝圣,伦敦经济学院都给他们安上个什么“名誉院士”之类的头衔,像费孝通先生就是一个“HonoraryFellow”(即名义院士)。我们的学院比较“小资”,比较“右”,跟第三世界的关系相对要紧张一点。我的一位忘年之交,曾在学院任人类学老师,因亲近马克思主义,参与反战,而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被开除,说明学院曾是很保守的。不过,它也有它的特点。伦敦经济学院的人类学家更多的是普遍主义者,他们认为人还是有共同的特征。最早当然就是马林诺夫斯基说的,文化都是满足人的需要,它的差别是重要的,但是在这个满足需要的层次上是一致的。最近,伦敦经济学院的人类学又转向“认知人类学”,主张探究人在认识世界时具有的一致性。那里的人类学家认为,文化不能将人熏陶得相互之间完全不同。现在,“认知人类学”的新潮在伦敦经济学院很盛行,甚至可以说是最具支配性的,这方面课题很多,来学的学生也最多。我们学院相对来说做区域研究比较厉害。东方非洲学院实际有做“区域研究”(areastudies)的传统。依据这个传统,学院把世界区分成几个大区,形成以各个大区的专家为群体的格局。比如说,印度学、非洲学、中国学,反正这一类的学问,在东方非洲学院很盛。我们的学院图书馆特别好,库存着来自全世界的各种图书。

徐:那你跟哪位导师学习?

同类推荐
  • 揭秘神奇的宇宙

    揭秘神奇的宇宙

    本书介绍了天文学的知识和观测方法,神秘的宇宙、太阳系、壮丽璀璨的星空、天文观测常识、天文观测活动等。
  • 化石:生命演化的传奇

    化石:生命演化的传奇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是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随着时间的沉淀,它们成为了生命岩画的记录仪……
  • 中国未解之谜(上)

    中国未解之谜(上)

    在这种严肃而充满趣味的探索中,读者将会了解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尽情领会事物的丰富与变幻无穷,更加完整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同时引导读者掌握研究事物和探求真相的方法,从中获得思考与发现的巨大乐趣。这不仅有助于读者在现实生活中以更辨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更促进思想的成熟。本书以解谜团、说故事的形式,把历史、考古、文学、艺术、军事、政治等范畴的知识生动地描述了出来,在知识含量大的基础上,吏具趣味性。读者开卷后,会轻松地了解、掌握、历史知识,对广大青少年朋友尤为适宜。
  • 生命的密码上

    生命的密码上

    本书丛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震颤.
  • 地理常识悦读

    地理常识悦读

    本书搜集了有关地理方面的世界最早和最新、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最高与最低等多项纪录,内容丰富,既有一定的知识性,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因而对广大读者增长科学知识、开拓眼界大有裨益。你想不想外出旅游?你想不想看看世界的变化?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领略下地理世界的多彩吧!
热门推荐
  • 她踏程归来

    她踏程归来

    醒来,被安上了个贺家废材四小姐的名号,只觉得莫名其妙和后背发凉,无法,被灭了门只好背着行囊逃命去。结果半路被爹娘认回去。说好的刻苦历练成了过眼烟云...阅读方针:1.男女主双洁2.升级流,打怪3.表面冷酷无私(实际小可怜)底下单纯可萌男主4.都是群小可爱。
  • 猫武士之燎燎星火

    猫武士之燎燎星火

    猫武士文~~~~~~~~~~~~~~~~~
  • 不确定的开场白

    不确定的开场白

    一个美丽的女子如同蝴蝶一般飘零凋谢,周围的人都为其惋惜,想不通她怎么会自杀,而她确实也是它杀。
  • 穿越万界从这开始

    穿越万界从这开始

    齐潼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看他如何在异界过的逍遥自在
  • 犹记当年奇仙遇到爱

    犹记当年奇仙遇到爱

    一场探险,让我们邂逅,架空的世界,原来也多姿多彩,重重波折,最后你还是舍弃了,狗血的剧情,我定会让你后悔…半神人的仙力虽不能上天入地,让你爱上我是绰绰有余的。这一生遇到你是命运,逃不开是选择,不是不爱,是不想让你受伤。人生何必如初见,但求相看两不厌而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江湖中的道士

    江湖中的道士

    侠以武犯禁,自古以来历朝历代一直在打压武术的发展,可是怎么打压的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侠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名动仙河

    名动仙河

    楚国是罗浮大陆南域的一个小国家,在其境内,有一个叫做青云宗的小门派,故事便是从这里开始......
  • 蔷薇战皇

    蔷薇战皇

    风华正茂时,惨遭家庭众爹“虐待”,含恨参军,欲练就一身功夫保护妻小。奈想,坑爹的穿越到异界。待看奇葩公子哥,他是如何与众兄弟浴血奋战,用铮铮铁骨在异界打下属于兄弟皇朝的专属传奇。男儿有志在四方,生死战乱亦敢当。身披金甲舞刀枪,荡平沙场比天猖。醉卧沙场谁相伴,古来征战谁人叹?红尘往事挥刀断,铁血兄弟身旁伴!路遇红颜知己,感情一波三折,是恨?是爱?是离愁?是相聚?现代屌丝男,为了回家之路,付出无尽艰辛。是陨落?是归途?是枯骨成灰?还是娇妻在怀,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