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13000000007

第7章 北卡(1)

1981年秋,迈克尔·乔丹来到北卡罗莱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正式投身到迪恩·史密斯门下,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此时的迪恩·史密斯,正处于自己执教生涯的顶峰,即便他还没拿到NCAA全美冠军,北卡罗莱纳也被很多人视为全美最好的大学篮球队。花了二十年时间,迪恩·史密斯在教堂山构筑起一套信奉过程、崇尚团队的价值体系,让他的球员循序渐进地成长,按部就班地走向成熟与成功。

这里的一切,都被细致周密地控制着。迪恩·史密斯喜欢这样。他不喜欢所谓的惊喜。

这里长幼有序,等级分明,人人都应该耐心等待,等着轮到自己。球队要做什么集体决定,教练会跟大四的老球员进行商议,比如打客场的时候去哪里吃饭,老球员才有发言权。大一新生处于金字塔的最底层,地位比器械管理员还要低。平时训练,有球跑出边线,就会有人大叫一声:“菜鸟!”然后就得有大一新生跑去捡球。连喝水休息,也是由大四球员不紧不慢地先喝,过一会儿轮到大三的,再过一会儿是大二的,最后休息时间快到了,教练才像猛然想起那样说一句:噢,对了,菜鸟们,赶紧去!

那些在招生过程中感觉被捧在手心里的少年天才,从来不会得到迪恩·史密斯的任何承诺。迪恩·史密斯的态度是:我们不会承诺给你多少上场时间,但我们认为你可以在这里打球,我们会让你成为一名更好的球员,我们知道你会受到很好的教育,我们相信你会喜欢我们队的所有人。

因此,来到教堂山,一般北卡球员理想的成长轨迹是这样:大一,几乎整年上不了场,但每天训练和高年级球员交手,依然收获良多,偶尔得到一点机会,可能就会让外人眼前一亮;大二,可能场均打个七八分钟,能让人们看出,当初北卡为什么要招他;大三,进入常规轮换阵容,每场大约能打25分钟左右;大四,成为球队的顶梁柱,能够和教练一起做决定。

总的来说,在北卡的体系里,团队观念一定是凌驾于个人能力之上的。多年来,始终有人相信,迪恩·史密斯宁可输掉某些比赛,也不愿给球员更大的自由。因为他相信,长远来看,球员为了集体牺牲个人,球队才可以走得更远。并且,迪恩·史密斯认为,他所要求的无私与纪律,最终会让球员在后面的篮球生涯和人生中受益。

这支球队纪律性极强,所有的纪律都指向同样的目的:尊重球队,尊重权威,尊重比赛,尊重对手。比如说,如果有球员在比赛里吃到技术犯规,那么下一次训练,他就可以在场边舒舒服服地坐着喝可乐,但他所有的队友要加练冲刺跑,为他一个人的过失而赎罪。在这样的规定下,北卡球员很少领到技术犯规。

规矩很多,纪律严明,孩子们能不能听进去,肯不肯照做,就变得很关键。事实证明,经过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球员都可以接受迪恩·史密斯这一套,进了北卡之后又转学离开的人少之又少。球员们乐意接受,是因为这一切,目的很明确:规矩和纪律的存在,是为了让他们成为更好的球员,更好的人,而不是为了让迪恩·史密斯变得更有名、更有钱,或者更有机会去NBA执教。

北卡篮球队,就像一所大学里的大学,它自有一套额外的课程。这套课程,更多的是关于人生,而非篮球。等到球员要离开北卡时,他们总能感受到:在这里几年,教练更在意他们作为人的成长,而不只是作为篮球运动员的成长;教练更加努力地让他们为将来的人生做好准备,而不只是为NBA做好准备。多年以后,詹姆斯·沃西说:“这就好像,迪恩·史密斯能教你的东西,可以列成一张长长的单子,而篮球,只在这张单子的最底部。为你的人生做好准备,比其他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他教我们如何有耐心,如何等待我们的机会,如何对他人谦卑,如何尊重队友、尊重比赛。”

北卡的价值体系,给职业篮球圈的人制造了麻烦。有时候,职业球探很难评估一名北卡球员的好坏。有些球员在北卡,看上去会比实际要好,这些人是体系的受益者,他们的优点被放大,缺点被隐藏,至少是被部分隐藏;而有些球员在北卡,个人天赋又受到体系的束缚,无法充分张扬个性,这些人如果换到另一个体系里,可能每场球能多拿个10分到15分,他们能达到的高度,远非在北卡的数据所能体现。

迪恩·史密斯那一套,会压抑球员个性和个人天赋的成长吗?作为北卡球员的楷模,沃西有着完全不同的表述方式,他说:北卡的体系,不是设计用来约束球员的天赋和运动能力,而是设计用来降低风险;球始终在移动,目的是给每个人创造合适的投篮机会,这意味着,在别的学校能每场出手25次的顶级运动员,在北卡,可能就只会出手12次到15次—沃西本人在北卡的最后一个赛季,已经要当NBA状元秀了,平均每场才出手10.4次,得14.5分;乔丹后来在北卡的最后一个赛季,已经是全美最优秀的大学球员了,场均也才出手14.5次,得19.6分。

在威尔明顿,人人都管乔丹叫“迈克”而不是“迈克尔”;来到教堂山,大多数球员还是习惯叫他“迈克”,但迪恩·史密斯总叫他“迈克尔”。北卡的媒体公关主管里克·布鲁尔(Rick Brewer)就问乔丹:迈克和迈克尔,这两个称谓,你自己更喜欢哪一个?乔丹说:无所谓啊,哪个都可以。于是,北卡对外采用了史密斯教练的选择,从此以后,世人所熟知的乔丹,就是迈克尔·乔丹,而非迈克·乔丹了。

初来乍到,乔丹在迪恩·史密斯的体系里没什么不开心和不适应。迪恩·史密斯让乔丹一点一点地收获,却从来没有改变他的原则和纪律去迁就乔丹。乔丹天赋再好,迪恩·史密斯也让他在体系之中发光发热。乔丹想要什么,必须自己去争取,去赢得。

乔丹大一就想打先发,为此他必须击败两个人,一个是大三学长吉姆·布拉道克(Jim Braddock),另一个是他最好的朋友巴兹·皮特森。皮特森同样想打先发,他和乔丹加盟北卡的时候,北卡的先发二号位(得分后卫)是开放的,这也是他最终选择北卡而非肯塔基的重要原因。

皮特森和很多高中白人球员不同,多数白人球员就是纯粹的投手,18岁左右就已经到达了能力的巅峰,不会再进步。皮特森不是,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全能球员,有速度,有爆发力,投篮也很准。在他专注于篮球之前,他的高中教练们认为,或许将来某一天,他能去NFL(职业橄榄球联盟)打四分卫。

对乔丹而言,跟皮特森的竞争是一场重大挑战。这对室友之间的交锋,也吸引了全队的目光。两人进队头一天,全队40码(约36.6米)冲刺跑,皮特森跑第二,仅次于沃西,领先于乔丹,这让乔丹大为懊恼。

起初,两人之间难分高下,乔丹的身体素质更加出色,皮特森的比赛经验更为丰富。皮特森在高中时期接受了更好的调教,对比赛的整体感觉更好,投篮也更出色,还有更扎实的防守基本功。不过,皮特森清楚,由于乔丹的运动能力实在太强,他要达到更高的水平,只是时间问题。乔丹的速度、弹跳,乔丹的长臂、大手,都是教不出来、练不出来的,是皮特森永远比不了的。此外,皮特森还察觉到一样东西,那就是乔丹内心的饥渴—他渴望进步,渴望优秀,所以教练任何一点点拨,他都能够吸收成长。

皮特森当时还不太了解的,是乔丹的竞争欲望,乔丹激励自己进步的独特能力。这一点,后来整个篮球世界都熟知了,NBA的球员和教练们会把激怒乔丹视为一种禁忌,因为一旦说错什么,结果就会遭受到乔丹的报复。这是后话。当皮特森和乔丹竞争北卡的先发资格时,乔丹的篮球生涯才刚开始,人们对他还认识不足。皮特森不知道,自己高中比乔丹更成功,拿了更多的奖,收到更多的招募信,这些事实,都被乔丹用作击败他的动力。皮特森更不知道,在乔丹获得北卡的奖学金后,在威尔明顿的球场上,还有一些人拿他来讥讽乔丹,他们说乔丹到了北卡也打不上球,说乔丹永远比不上皮特森,说皮特森会压得乔丹没有上场机会。对大多数运动员来说,这种完全没有事实根据的垃圾话,很快就会不当回事。可乔丹不一样,他全记得,他要证明他们是错的,他要让那些人把喷出来的垃圾话全部咽回去。

乔丹果然大一就打上了先发。皮特森后来受伤,没法再跟乔丹争,而乔丹也击败了吉姆·布拉道克。教练们觉得布拉道克的进攻技术更全面,是乔丹的防守能力让他赢得了先发资格。

迪恩·史密斯厌恶用大一球员打先发。先发资格,会给大一新生带来大量的上场时间,同时也带来迅速出名的机会,这跟迪恩·史密斯构筑起来的价值体系是背道而驰的。迪恩·史密斯有一个规定:在参加首场联盟内部比赛之前,大一新生不许跟媒体说话。他对于媒体的行为非常警觉,因为记者的提问会让球员头脑发热,会更多地强调个人而不是整体。迪恩·史密斯尤其不喜欢媒体聚焦在他的大一球员身上,因为大一球员加入球队不久,还没有完全融入北卡的文化,对很多纪律还不够熟悉。

不过,北卡的一切,都是靠自己赢得的。现实就是,迈克尔·乔丹赢得了他的先发席位。在乔丹之前,北卡历史上只有三个人大一就打先发:一个是菲尔·福特,他当初的潜力,可以跟任何组织后卫相提并论;一个是詹姆斯·沃西,他从高中一年级就开始参加迪恩·史密斯的篮球训练营,北卡太想要他了,迪恩·史密斯恨不得沃西提前跳出高中加入北卡;另一个是迈克·奥科伦,他能投能抢,是个多面手,1980年NBA首轮第6号新秀。

乔丹赢得了先发资格,并不等于赢得了特权。恰恰相反,因为他嘴上狂妄,总跟队友说什么我要在你们谁谁谁头上扣篮,所以经过投票,他摊上了一项繁重的任务:去客场的时候搬放映机。那年头还没有录像带,放映机又大又沉,一个人搬着它去机场,肯定狼狈不堪,而队友们就把这重活儿派给了新生乔丹。

迪恩·史密斯每天在训练里对待乔丹,也比对待其他年轻人要狠—既然你的野心比别人大,责任比别人大,那么给你设定的标准,理应比别人更高。在迪恩·史密斯的授意下,罗伊·威廉姆斯同样死盯着乔丹,总是逼他练得更玩命一些。

乔丹有时候受不了这种区别对待,就向罗伊·威廉姆斯抱怨:“我和其余每个人一样努力。”

罗伊·威廉姆斯提醒乔丹:“可是迈克尔,你告诉过我,你想成为最好的。如果你想成为最好的,那你就必须比其余每个人更加努力。”

接下来,是长久的沉默。乔丹在思索。

终于,乔丹开口了:“教练,我明白了。你会看到的。走着瞧。”

赛季还没开始,乔丹的轻狂就和他的天赋一样,表露得很明显。入学前,他就在队内比赛中跟高年级学长说:我会在你们头上扣篮的!他的学长,可不是等闲之辈。詹姆斯·沃西、萨姆·帕金斯、吉米·布莱克(Jimmy Black)、麦特·多尔蒂(Matt Doherty)这几位,前一个赛季都是北卡打进NCAA全美半决赛的重要成员。

起初,乔丹的自以为是还真会惹恼队友,但久而久之,其他人都接受了他的喋喋不休。一来,乔丹的自我吹嘘并无恶意,只为逗乐,不为挑衅;二来,不管他吹嘘什么,之后总能真正做到,绝不食言。皮特森觉得,这就是乔丹比赛的一部分,他自己夸下海口,然后用作自己进步的动力。沃西则认为,乔丹就像一只总在耳边嗡嗡嗡的小虫子,不停地告诉你他要干些什么,你刚把他赶走,过一会儿他又回来继续嗡嗡嗡,说更多的垃圾话。

乔丹的碎嘴招人烦,可是每天训练总有那么一两个瞬间,队友们可以见识到他无与伦比的天赋。有一回,和高年级球员交手,乔丹有个球把所有人都吓傻了。那次挡在他面前的,是北卡最好的两名大个儿,沃西和帕金斯。乔丹突到禁区,帕金斯先扑上去阻止他,只见乔丹把球换到左手,从帕金斯身旁挤过。沃西就在帕金斯身后,他有很好的位置封住乔丹的进攻,可是,即便在乔丹甩掉帕金斯的第一时间他就扑向了乔丹,最后还是够不着球。乔丹在空中拧着身子,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一把伞,护住手里的球,再从一个完全不可能的角度把球投出去。当然,进了。

训练没有中断,因为在教堂山,训练永远不会中断,但无论如何,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训练之后,每个人都在谈论那个球。谁都没见过那么强的身体控制力和滞空调整力。最让沃西难以忘怀的是:似乎一切都发自纯粹的本能—乔丹起跳之后,可以在百万分之一秒内做出决定,再让他的身体听从决定,瞬间做出反应。这种本能加智慧再加运动能力的结合,沃西从来没在其他人身上看到过。后来过了很多年,沃西依然记得那个球,并且认定,那是他看到篮球世界未来二十年模样的头一眼,那是一个征兆。

当时,乔丹才18岁。

对乔丹而言,北卡是个完美的所在。在他身边,是一群有经验、有天赋、有担当的队友,他没有必要扛起整个球队,他可以在不成为球队中心的前提下好好学习。那年,乔丹还在长身体,并没有太多像他这般有天赋、有潜力的年轻球员,能在一支由迪恩·史密斯、比尔·古斯里奇、埃迪·福格勒和罗伊·威廉姆斯调教的球队里学习打篮球。这意味着,乔丹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从容生长。

同类推荐
  •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人间的苹果失去了乔布斯会怎样?世界失去了乔布斯又会怎样?这点你是否懂得?天堂之行之前,20年来拒绝媒体、刻意注重隐私的乔布斯托人为他写传记,他说:“我想让我的孩子们了解我,我并不总跟他们在一起,我想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也理解我做过的事。”所以,真的,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 孟小冬:繁华锦瑟三折戏(珍藏版)

    孟小冬:繁华锦瑟三折戏(珍藏版)

    她是乱世中的奇女子,她有男子的霸气果决,亦有女子的妩媚坚韧。她生于京剧世家,自幼学艺,少年走红,名遍京津,成为有史以来女须生第一人,有京剧“冬皇”之誉。她叫孟小冬,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一个敢爱敢恨且情深的女子。她遇见的那两个男人,一个是梅兰芳,一个是杜月笙。本书详实描写了孟小冬诞生直至辞世70年间的传奇人生,尤其对孟小冬的两段感情,进行了整理和还原。因为她的一生,不仅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更是一部民国风云史,一幅京剧发展路线图。
  • 陈布雷与陈伯达:历史转折点上的两个“秀才”

    陈布雷与陈伯达:历史转折点上的两个“秀才”

    他和他在一起,就是一本文人从政与从政文人的必读书!国共两文胆,浮尘一悲歌。他们,一个以死来为旧王朝殉葬,一个在新时代把自己送入牢笼。他们,虽有纵横文字之才,却身不由己。他们,是政治与人性冲突中历史的人质。以陈布雷、陈伯达两人一生的轨迹为主线,以国共两党的“四次历史转折点”为基本环节,叙述了国共两党相关人员的群体活动,勾勒了国共两党政治思想文化宣传建设的基本风貌与当年思想文化斗争的宏大场景。对陈布雷与陈伯达个人的人格人品、学养学风、情感与家庭生活、行为的是与非、优点缺点与错误、世界观人生观的转变与演变轨迹,及与各自政党领导人的交往、恩恩怨怨等,都有较为细致的叙述。
  • 张亚勤:让智慧起舞

    张亚勤:让智慧起舞

    有人说,他是“全世界的财富”。3岁识字,5岁读书,9岁小学毕业,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1978年入学的全国最年轻的大学生,23岁获得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31岁成为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33岁回国跟李开复一起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34岁执掌微软亚洲研究院,38岁晋升微软全球副总裁,成为比尔·盖茨智囊团的核心成员……
  • 高晓松口述:与青春私奔

    高晓松口述:与青春私奔

    文艺男中年高晓松亲口讲述激情澎湃的青春年华,愿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高晓松亲口讲述,那些最香艳的情爱、最受老天眷顾的创作、最顶天立地的责任、最温暖的家……如今的你是否还能想起曾是同桌的你,是否还能记起睡在上铺的兄弟。在那些青春无悔的日子里,邂逅恋恋风尘。如丧的那些过往,让人回忆起一阙歌、一首诗,甚至是曾经的一霎那……
热门推荐
  • 门后有座大宅

    门后有座大宅

    有这样一座大宅,埋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没人知道它具体在哪,但总会有人误入其中。当有人进入大宅之后,大门关闭后即无法开启,进来的人只好在大宅中探索,逐步揭开事情的真相。你是否能活着走出大宅?大宅里到底有什么东西?你的敌人到底是怪物还是你队友……
  • 涅槃倾城:凰妃棋儿

    涅槃倾城:凰妃棋儿

    传说,也是传奇。情爱,本是生活中的鸦片,欲罢不能,恩怨难舍,情意绵绵。上一世为了我,你可以以命成全,这一世为了你,我可以颠覆万物,只为感同你的义无反顾……
  • 天价傻妃

    天价傻妃

    一场“意外”香消玉殒,同一副躯体里换成了来自现代的一抹幽魂,空洞呆滞的眸子瞬间被万千风华所取代。痴傻的少女,从冷落嘲笑里走出来,一双纤手掀起惊涛巨浪,将整个玄月国搅得天翻地覆,地动山摇。他俊美无双,她眼波流转,却也足够心狠手辣,“秦如风,是我不要你了,以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winner恋上金秦禹

    winner恋上金秦禹

    金秦禹我好想你。金秦禹我数到十了你怎么还不出现。金秦禹你回来吧。
  • 应怜屐齿印苍苔

    应怜屐齿印苍苔

    莲儿一直都知道自己是偌大宫闱中一只随手可被碾死的小蚂蚁,到了此般境地,自己竟更前路晦暗气若游丝。既如此,不如一搏!于是战场转换,温柔为刀,宠爱为铠,可怜的小宫女终在将军后宅有一片遮雨之檐、立锥之地......
  • 末世书穿记

    末世书穿记

    【非正常文案】虐人一时爽,一直虐人一直爽造孽作者再造孽秦婴臣是一枚五大三粗还体虚的女胖子每天的工作就是窝在家里抱着电脑写网络小说因文笔太虐被少得可怜的读者刷屏咒骂终于在某一日,造孽太多的秦婴臣被天道大神送进自己创作的末世小说里!【正常文案】别想太多,作者无能,未推出正常文案,哦吼吼吼
  • 夫人她又让别人怀孕了

    夫人她又让别人怀孕了

    【重点:八零年代文+宠文+神仙乱斗】江小绵被罚下界,秉持着不放弃,不言弃的理念,她开始为自己在八零年代铺造一条混吃等死、坐着躺赢的人生路。天降好孕让她数钱数到手发软,各样才能让她在各地都混得风生水起,家里人对她也是爱得深沉。妥妥的人生赢家!不过……说好的三月之期,怎么过了三月她却被人永久地定下了一生?明明是自己顺手救的病弱少爷,怎么到最后变成了被人人拍手称赞的金童?不对,她可不要做这个玉女!江小绵没想到,自己天天挖坑给人跳,有天自己也跳进别人的坑里爬不出来了。百口莫辩地被认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哎……好吧,看你长得那么帅的份上,那本姑娘我就勉强和你在一起吧!欢脱聪慧的小仙女vs腹黑傲娇的大野狼,1V1双洁,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 初恋它好甜

    初恋它好甜

    【高冷腹黑年级第一陆西泽vs冷清美艳年级第一白佳雨】初恋它很甜~他们性格高冷,但爱情却带着甜~_京都第一状元白佳雨,是京都众人羡慕和追捧的高冷女神。成绩好、长的好、家境好……无一不是她所拥有的优点。_A中高一的白佳雨在开学摸底考的成绩榜上发现有人成绩竟然和她一样?她骨节分明的纤手指着年级第一的其中一个名字微微一顿。处事不惊的她眉头微微一挑,眉宇间都暗含着出乎意料。此时此刻,她心底便记住了年级第一——陆西泽。……白佳雨没想到,这一记就是记一辈子!_A大传得沸沸扬扬的一件事#双段一恋爱#各大学生和老师八卦:是真的吗?陆西泽薄唇轻抿缓缓吐字:小声点,我媳妇还在刷题!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与众不同的才女,与众不同的解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精选李清照39首经典词作,每一首词作都反映着李清照的一段人生经历。全书以李清照的爱情为主线,贯穿其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分为“情窦初开”、“厮守白头”、“相濡以沫”和“物是人非”四个部分。作者在品读李清照诗词时,并不拘泥于传统中的“寂寞愁苦”,而是看到了李清照的大丈夫气质和独立的女性人格,视角独特,文笔浪漫,细腻优美地记录李清照的生命历程,精雕细琢地诠释李清照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