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07400000003

第3章 家庭人际心理

夫妻之间,怎样演好你的角色

“马老师,我和丈夫没法过了,我打算和他离婚。我也看开了,不属于你的何必强求?您说呢?”岚这样开始自己的故事,似乎想在我这里找个说法。

尽管心理咨询中常常面对婚恋问题,但是,岚的话题还是让我的心难于平静。因为,结婚和离婚到底是人生的大事,如果因为心理咨询师的不慎,造成当事人决策的失误,如何了得?于是,我审慎地说:“这实在是一件大事。我们可以看得开一些,我们可以选择放弃,但是,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挽救。假如不是情断义绝,还是不要轻言放弃的好。”随后,我请岚具体讲讲自己的故事。

我今年26岁,在一家单位做文字工作。我们两年前结婚。丈夫是深圳一家软件公司的白领,他这个人很聪明,很好强,也很有能力,但是他苛求完美,他好高骛远。当初在丈夫眼里我是个又自信,又活泼,又开朗,又善良的女孩,但是,后来他感觉我不适合他了。现在,他已经进入高新阶层,他成功了,他说我越来越不适合他。

我知道,我们继续在一起也不现实了。他不会回来的,他觉得我现在的这个小城实在是一个很小的地方,就像他回到他农村的家一样,他觉得很不起眼,他不会回来。当初他走的时候是很有决心的,他辞去了公职。况且,他的专业在一个小县城很难有发展。再说,他的父母在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还有个弟弟上学。就是说,现在他必须要为了钱去顽强地奋斗,在他的性格中把钱看得太重要了。他怎么这样?把钱看得那么重,重的超过女人,甚至钱比命还重要?

这样也好,我绝不再去乞求他。说实在的,本来我也是比较看中自我价值的实现,现在更好了,他还别瞧不起人,我已经想好了,我要证实我的价值,只有我自己成功了,我才会有机会守住婚姻。我不会对他有丝毫的勉强,我要主动提出离婚。然后我准备花三至五年的时间干成自己的一番事业,我要让男人另眼相看……

岚虽然信誓旦旦,但从她的困惑的眼神里和焦躁的话语中,我看出她对自己的心并非有清晰的把握。这正是她前来求询的缘由。

我们且不论在婚姻中男女角色究竟应该怎样扮演,我们需要弄清的是实际上男女在怎样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婚姻一台戏,夫妻角色本不同。夫妻关系出现了障碍,往往是角色扮演出了问题。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在生活这个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要扮演多重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有各自不同的规范,是不能相互替代而必须兼顾的。男人女人走进一个家庭,首先需要扮演的是丈夫和妻子的角色。自从进入父系社会,我们人类社会演化的结果形成了明显的夫妻角色分工。我们应该讲究男女平等,但男女到底有着不同的角色心理。男人一直扮演着强悍的社会形象。从小男人就接受着这样的教育:你是男子汉,男子汉要刚强。在家里,即使是最新潮的家庭,也不免把男人看成全家的心理重心人物。更多的普通家庭,不更是把男人看成家庭的太阳吗?遭遇风雨的时候,不更是首先由男人来遮风挡雨吗?强者,这就是男人的社会角色,也是在家庭中的角色。不错,强者形象给男人带来某些特权的时候,也给男人带来了心理压力。但是男人如果扮演了弱者的形象,男人会更有压力,这才是男人不能承受的压力。其实,最坚强的女人也想靠在男人的怀里歇息,也希望男人是一颗大树。但是,由岚的故事中看出她对夫妻角色有明显的认知误区。

首先,岚对男人的社会角色理解有误。看中钱,这不是哪个男人的个人性格,如果说是性格,也是共性的男性性格。因为这是所有的男人都必须首先肩负的责任。男人必须有自己的事业,必须能挣钱。如果一个男人不能肩负起这样的责任,他肯定不是一个好男人。就是说,有钱的男人不一定是好男人,但是没钱的男人肯定没法当一个好男人。所以,一个真正懂得男人的女人,不会鄙视男人在乎事业,在乎钱。这个社会就是给男人这样定位的。至少,这是迄今为止的社会现实。凡是一个不糊涂的男人,他都会清楚地知道必须努力挣钱,否则,他一定是糊涂的男人,而这种男人最终也不会让女人爱。难以设想一个女人在漫长的生活中会把全部的幸福寄托在一个男人的浪漫上,她一定会在意男人的钱。

其次,岚对女人的社会角色的理解有误。等我成功了再去营造婚姻,这种想法是个误区,千万不能那么想。这是因为社会给男女的定位不同,在社会给男人有了上述的定位的同时,就给女人做了恰恰相反的定位。所以,如果哪个女人一定想要证实自己不凡的价值,然后再建立婚姻,这一定是糊涂时候的想法,这并不能给她的婚姻带来的幸福。换句话说,作为一个好女人,不一定非要在事业上多么成功才有幸福的婚姻。如果把事业的成功当成好女人营造美满婚姻的前提,这恰恰会让自己陷入困境。因为,男人固然不愿意女人没水平,没档次,但男人很少真正地欣赏喜欢一个“女强人”。所以,不要等事业成功了再去营造婚姻。不要幻想我成功了,别人仰视我了,那时我就可以有幸福的婚姻了。有些成功女人的所谓婚姻幸福,只是给外人看的,内心未必体验到了幸福。

上述的心理误区,让岚形成了这样的心态:丈夫是个事业为重,挣钱为重的人,我不能和丈夫匹配,所以丈夫不满意我,所以我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只有我事业上也成功了才能有成功的婚姻。于是,我对现存的婚姻不抱希望了。

这样看来,我们不能断定岚的婚姻是否一定可以挽救,却可以肯定还有挽救的希望。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岚的婚姻的困境源于明显的角色认知误区。所以,摆在岚面前的首要问题是认知调整,重新认识男女的社会角色,然后再考虑是否离婚。这样,不论对挽救现在的婚姻还是重建新的婚姻,都是有利的。于是,我再次明确的表示:不要轻言放弃。同时我建议她和丈夫进行沟通。许多人际之间的障碍都是因为缺乏沟通。也许就是因为岚和丈夫之间也缺少沟通,使两个人出现了认知偏差。所以,充分沟通是必要的。

岚表示接受我的建议,说回去要好好想想。

以心理咨询师的眼光看,面对困境中的婚姻,特别是源于认知误区而陷入困境的婚姻,虽然不一定要固守,但一定不要轻言放弃。

改变对方,还是改变自己

心理咨询中,一位女士倾诉了这样的故事:

我是一个职业女性,已经人过中年。不是我有问题,而是感觉我丈夫心理出了问题,我感觉他心里总是阴天,总是痛苦,总是烦恼。我不知怎样来改变他。

我们是再婚,已经十几年了。他原来的婚姻,主要是因为婆媳关系导致夫妻关系不好,最后分手了,留下一个男孩和他在一起。我的离婚,是因为当年出国学习,回来后丈夫和别人跑了。那时还没有小孩。再婚后,虽然怀孕过,也没有留住孩子。

我们刚刚结婚的时候,我说要以感情为基础的,要好好投入,两人的钱应该放在一起才好。他非常同意,说他以前有点钱给孩子就行了。我说,你也可以自己留点,他说不需要。现在我才明白了,他当时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当时在一个高薪部门工作,比他挣钱多得多,各方面条件都比他好。他觉得和我结婚是很合算的。

后来,就发现他总是把钱自己留下一部分,开始我没有说什么,他越来越厉害,我才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说就是要给孩子留一些钱。再后来,他居然拿我们两人的钱去炒股,弄得一点积蓄都没有了。我和他谈起这件事,他觉得炒股赚钱,他说只用了自己的钱,你的钱以后会还你。后来,我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单位,我们挣得钱差不多了。到这时,他就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拿走了。他想买东西才买,不想买就不拿钱了。我想和他谈谈,他根本就不谈。我不理他,甚至冷漠,长期没有性生活,他也无所谓。

他这个人在工作上还算努力,但是,和同事、领导的关系都不好,虽然努力了总是得不到重用。去年终于病倒了,治疗休养了很长时间。我想,这次病倒了,对他或许是个反思的机会,或许会有改变。在我照顾他的日子里,我们的钱又和在一起了。他炒股骗了朋友的钱,人家这时来要账,他病倒在床上,都是我给人家道歉,给人家凑钱。加上看病,用了我很多钱。慢慢地,他身体回复了,病好了。病刚好,钱又不放在一起了,他又都拿走了。

我经常说,婚姻以感情为基础,不要总是算计钱。他说,自从第一次婚姻失败再也没有感情了,市场经济了,谁没有利益的考虑。再婚不就是搭伙过日子吗?他这个人就是有占便宜的毛病,总是算计,总是特别看重钱,花钱极端吝啬。我知道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只要诚心诚意过日子。现在看,他根本不是诚心诚意跟我过日子,而是一切为了他的孩子。他总是说,挣钱就是为了孩子。其实,现在孩子已经长大,已经工作,挣钱也不少了。他又说,孩子要恋爱,要结婚,要买房子。

我所以说他心理有问题,不单是这些。他说他从小就觉得很压抑。年轻的时候,别人上山下乡了,他却有机会去当兵了。在那时候,当兵是令人向往的。按理说他应该高兴,可到部队不久就总是感到压抑,感到痛苦,和大家关系也不好。看到别人提干了,就心里痛苦:自己这么努力也不行,他们肯定走了后门。后来转业了,在哪个单位都搞不好关系,没有朋友,不会交往。我感觉他是离开痛苦没法生活的人,他总是制造矛盾,制造痛苦,当然总是针对身边的人。我和他结婚这么多年,就是在他不断地制造的矛盾和痛苦中度过的。

我该怎么办?我和朋友讨教办法。很多朋友说,没有什么好办法,要么你就离婚,要么就这样凑合着过。一位心理医生说,他可能经过一场大病等变故,性情可能会有所转变。但是他已经生了一场大病,躺在病床的时候有所好转,病好了又一切如故。究竟他有没有可能改变,怎样让他改变?

我们该怎样从心理学角度解读女士的故事?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女士婚姻生活的困扰中,在经济生活方面,在心理生活方面,甚至在性生活方面,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也可能有很难说清的是是非非。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而在于他们夫妻关系的磨合出现了障碍。导致这个障碍的原因在于,在双方的相互磨合中,女士总是希望对方适应自己,总是希望改变对方。

当我点透这样的意思后,女士说:您是说不可能改变他?

确切地说,以他们的年龄和和经历来看,不能说女士没有可能改变丈夫,确实可能性很小。更重要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对方能否改变,而在于婚姻双方的磨合中是否应该先要改变对方?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适应自己,出现了人际障碍,也是希望别人先来改变。然而这是一个人际误区。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许多东西我们很难改变,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就得先改变我们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更是这样。我们常常不能改变别人,改变不了别人,就得先改变自己。生活的现实是,我们在人际生活中是否适应良好,常常取决于是否恰当地调整或者叫作改变自我。在人际交往中,彼此的关系总是互动的,互动的过程中每个人又都是主动的。人际关系的主动性,应该是在相互磨合中,主动地从改变自己入手。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从改变自己开始的。说个简单例子,我们都希望别人给我们笑脸,我们就得先改变自己冷漠的面孔,让自己脸上有笑容。

婚姻中夫妻双方的交往,一样遵从着这样的规律。夫妻的相互磨合中,如果谁能够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就会发现不知不觉中对方也有了改变,从而使夫妻磨合进入一种良性循环。致于中年再婚的夫妻,更应该首先多多地改变自己,彼此才有更好地磨合。但是,在女士的故事中,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女士希望丈夫怎样改变,没有听到女士自己做了哪些改变。于是,十几年过去了,夫妻磨合仍然障碍重重。

怎样跨越这个夫妻磨合的障碍?做了如上的沟通后,我送给女士最后的忠告是:改变不了世界,我们就改变自己。如果还想积极地建设婚姻,与其改变对方,不如首先改变自己。

婚姻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妻子的困惑

萍儿迷迷糊糊地伸出手去,摸摸身畔的枕头是空的,于雷又没回来。她一下子睡意全无,起身扭亮了台灯,看看表,已经过了十二点。萍儿真想抓起电话来就打,有一个号码,萍儿猜测着:如果我此时拔通这个号码,被惊醒的人里会不会就有于雷呢?但是这个号码,她从没拔打过,因为这是齐艳的家。

萍儿从小就知道齐艳。她、于雷和齐艳,都是同级不同班的同学,而且她还跟齐艳住在一个大院里,但她不是齐艳的朋友,而且不止是她,从小到大,齐艳好像没有朋友。齐艳有个引人注目的童年,因为她有一个疯妈妈,疯妈妈又是她唯一的亲人。齐艳是学校里最特殊的学生,每个人都知道她,但她没有一个朋友。齐艳没能上到初中毕业,因为初二那年她的疯妈妈死了,妈妈原来的单位照顾她,让她早早成了一名粮店职工。齐艳参加工作正是国营粮店日子最好过的时候,奖金甚至比工资还要高,齐艳把她的工资和奖金都变成了漂亮的衣服和金光闪闪的饰物。

萍儿是个好孩子,那种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一直没让父母操过多少心的好孩子,她个子不高,但能给人一种挺拔的感觉,让人感到她有一种向上的“精气神儿”。萍儿很小的时候,曾经学过一阵武术。师傅让她学的第一件,是站。人站在天地之间,收腹拔腰挺胸抬头,脚踏实地气势通天,走得正站得直,人生在世,要的就是这么一种气势。萍儿一辈子记住了这句话。每当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想到师傅的这句话,就会挺起腰,给自己打着气,鼓励自己扛过去。

说实话,萍儿没有想到,她认认真真地上了七年学,竟会和齐艳干一样的活。当萍儿大学毕业分到粮食系统的时候,正逢国家的粮食政策改革,工资都不能按月发放,机关工作人员一减再减,都下到粮店顶工人的班,萍儿碰巧和齐艳在一个粮店。萍儿不想一辈子过这样的日子,因为她需要钱。她和于雷已经结婚了,于雷是个车迷,但凭他们现在的收入,就是不吃不喝,想买一辆好车也得攒上几年才行。

粮店每况愈下,许多人都开始自谋生路,齐艳早早就办了停薪留职的手续,不上班了。萍儿听店里的中年妇女说齐艳搞传销、卖化妆品、卖墓地,也卖自己,萍儿现在明白“公共汽车”的意思了,她没想到齐艳会变成这样。走向社会以后萍儿已经开始更多地感受到生活的沉重,开始能够理解齐艳,但她还是不赞成齐艳的做法,难道真的是“女人变坏了才能有钱”吗?

进入冬季,萍儿向经理提出承包,把经理乐坏了。萍儿忙了起来。春节过后马上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萍儿更忙了,她张罗着全城设点,现做现卖的元宵头一次走上街头,又火了一季。这一阵忙下来,萍儿没睡一个好觉,人都瘦得脱了型了,两只手生满了冻疮又破了,脸也冻得青紫青紫的,但她心里一直很高兴,不管再累,她总是精神抖擞的,腰杆挺得笔直。

忙完了这一阵,萍儿给每个职工发了奖金,还余下两万多块,托人从省城给于雷买回一辆进口原装摩托车。但是,于雷只是骑在车上或者擦车的时候才有兴致,一停下来就有些闷闷不乐。萍儿不明白为什么骑上新车,于雷还是没精打采的。她觉得这一阵于雷有些怪,连春节都过得很没情绪。萍儿问于雷是不是因为这一阵冷落了他,他总是闪烁其词,萍儿觉得,他有什么心事瞒着自己。

萍儿怀孕了,反应很重,她自己默默地承受了那么多,于雷竟一点都没有感觉。后来生下一个八斤重的男孩,看着孩子,萍儿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很值。

孩子落生后,萍儿从来看她的同学们嘴里知道了于雷消沉的原因。原来,于雷利用工作之便,帮齐艳推销一种所谓的节能燃气设备,不料这种设备质量很不过关,爆炸了,虽然没有伤人,但影响特别坏,齐艳要算个“一方名人”了,于雷和她搅在一起,当地的乡镇企业和税务系统里都传开了,满城风雨。听到这个消息,萍儿很冷静,不用问她也能知道于雷和齐艳没什么,她信任他,相信自己和于雷之间的感情。他们从上大学的时候,就是大家公认的金童玉女;再说了,她也相信于雷的品质,不是一个拈花惹草的人;就是退一万步,萍儿也明白,以于雷的品味,真的找情人也万万看不上齐艳,他们根本就是一个档次的人。萍儿没有大吵大闹,也没有正襟危坐地跟于雷“谈谈”,而是找了一个合适的时间,把孩子托给母亲,让于雷骑车带她去兜风。一骑上车,于雷的情绪高涨起来,到了一个街心公园,萍儿说要歇一会,两人就坐在石凳上看花,萍儿对于雷说:“你的事,我都知道了,我相信你不是那样的人,但像齐艳那样的人,还是离得远一点才好。再说,有什么事你该说出来,省得闷在心里,当心憋出病来。”于雷先是愣了一下,接着,让萍儿意想不到的是,他竟哭了:“不是我愿意和她搅在一起,我太想挣一笔钱了。”萍儿不明白:“咱们现在钱不是够花吗?”“可我不愿你为钱苦成那样,也不愿用你的钱给我买车。作为一个男人,我太没用了。”萍儿一听,反而笑了,伸出手去,摸摸于雷的脸,那一刻,她觉得,于雷在她的眼中,也是一个孩子。

孩子周岁后,萍儿跟于雷商量,要承包粮食局的礼堂,开个歌舞厅。她的理由是那个礼堂闲置多年,租金极低,歌舞厅晚上营业,正好孩子睡了,可以把他交给父母,白天闲下来没事干,不耽误教育孩子。于雷觉得萍儿说得有道理,但还是不赞成:“我们现在过得已经很好了,要那么多钱没用。”萍儿不明白:“钱怎么会嫌多呢?孩子天生一双弹钢琴的手,想让他学钢琴的话,没个三四万怎么行?再说,我们的钱,每一分都是正大光明挣来的,花着不丢人。”“那我们的孩子就不学钢琴,我们不是说好了,要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吗?”萍儿笑着向他保证:“你放心,咱们的孩子学钢琴,一定是让他快快乐乐地学,我绝对不会强迫他。”萍儿说到做到,歌舞厅刚一上马,就贷款买来一架在当地并不多见的三角钢琴,她的歌舞厅因为有了钢琴伴奏而生意火爆。果然如萍儿所说,他们的孩子,不是哭着闹着不弹琴,而是哭着闹着要学弹琴。对萍儿教子的心劲,于雷真的只有佩服的份。他们的孩子五岁参加钢琴考级,小学一年级就把电脑玩得得心应手,刚过八岁,他的乒乓球就打遍学校无敌手了,那次去开家长会,那个体育老师拉住于雷,非要给他介绍一个专业教练不可。

萍儿的歌舞厅没有一直办下去,只干了三年,她对钱的欲望有限,再说娱乐业鱼龙混杂,不是久留之地,那时候保险业刚刚兴起,萍儿应聘作了保险营销员,准备让出她势头正好的歌舞厅。转让前,萍儿搞了一个大型的活动,发出了无数张帖子,也请大家代她传播,邀请所有的同学、同事、朋友,带着自己的伴侣,搞了一次相当规模的亲情聚会,既联络感情,又听听大家对人寿保险这个新兴行业的看法。那天到了足有几百人,欢声笑语,差点把礼堂挤爆,女主人萍儿光彩照人,简直像一个女王。那次聚会为萍儿的一项事业划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又为她的另一项事业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那次聚会中,齐艳的到来引起了大范围的窃窃私语。萍儿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抵触齐艳。萍儿听到旁边的人咬耳朵,说齐艳是来找东西的,看看能不能给她的儿子找一个爹。原来她刚刚离婚,因为丈夫坚持说刚出生的儿子不是自己的,齐艳先是不同意离婚,闹了一阵,说是要做亲子鉴定,后来又不了了之,就这么离了婚。看着齐艳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萍儿忽然觉得她那么让人同情,满不在乎的神情掩不住她的廖落和疲惫。大家都是夫妇一同来的,齐艳早已声名扫地,尽管男人们私下里都对她有或多或少的好奇心,但当着自己的妻子,谁也不会去请她跳舞。萍儿有些看不下去了,她明白,齐艳来,肯定不只为了这里的热闹,现在生意这么难做,她一定是为了给自己创造一点机会才硬着头皮来的,于是就推了推于雷,让他去请齐艳。

出于礼貌,萍儿给了齐艳一张名片,但她没有想到几天以后齐艳真的给她打来了电话。萍儿看看表,正是夜里两点,她不明白齐艳为什么会在这种时候给她打电话,齐艳气喘吁吁的,而且还在哭,她说她的孩子发高烧,还在抽风,要萍儿去帮她。萍儿本来想说我又不是医生,孩子抽风该打急求电话才是。但又一转念,觉得齐艳实在不容易,一个人带着孩子,连个帮她的人也没有,就找了几样药,告诉于雷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实在处理不了的话就陪她去医院。于雷直到天快亮了才回到家,他说其实这种情况他完全可以处理得了,但是齐艳不相信他,到底还是去了医院,但医生说的处理方法和他说的完全一样,连开的药也一样,这一下,齐艳可服气了。齐艳第二次打电话来的时候,萍儿真的有点烦了。又是半夜,那个电话是于雷接的,接了电话他就匆匆起身找药,萍儿拦住他:“别去了,能生就能养,她自己的孩子,自己不会处理吗?”“齐艳和我们不一样,从一怀孕,妊娠反应就重,生下来的孩子先天不足,后天护理又不得法,挺可怜的。”那一晚,于雷到底又去了一次。

于雷这边又忙了起来,税务系统准备提拔一批中层干部,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考前他干脆住在单位复习功课。于雷念书一向优秀,他和萍儿都满怀信心。于雷周六考完试就该回家了,萍儿做了一桌好菜等他,但是直到天黑也没见他回来,她想,也许是一同参加考试的同事们一起去找个地方庆祝了。直到第二天下午,萍儿才接到派出所的电话,于雷因嫖娼进了派出所,让她带钱去保他出来。

于雷说他是冤枉的,不过是他辖区内的几个企业老板请他吃饭,慰劳他考试辛苦,那些人招了“鸡”,但他什么都没做。萍儿很难受,但她强忍着什么也没说。于雷为自己辩解:“我知道自己错了,不该跟他们在一起,但玩鸡是现在风气,我一个人躲不开的。”听了这句话,萍儿忍不住反击他:“一个成年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把责任推给环境,不管世风怎样,到底有人出泥不染,我开舞厅这么多年,不照样洁身自好吗?”没想到,于雷听了这话就爆炸了:“少拿我跟你比!”于雷居然会先发火,萍儿愣了,差点也火起来,但最后还是劝住了自己,没有回嘴。

第二天,于雷从单位给萍儿打电话,他说想在单位住一阵,静静心。萍儿说这样也好,两个人放下电话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他刚走的时候,萍儿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时间长了还不回来也觉得不对劲。

于雷在单位住了一个月,与他有关的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考试成绩下来了,于雷考了第一,但后来的提拔却没有他,这是人们早以料定的。后来派出所终于查实于雷所说的一切属实,但提拔的机会已经过去了,造成的影响也不可挽回,人们说,活该于雷倒霉。于雷是在这一切全都发生之后才再次回到家里的,一脸倒霉相,并从此一蹶不振。萍儿并没有把这件事情看得多么严重,她相信一切都会过去,于雷还会好起来。看着于雷萎顿的样子,她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在他面前说起师傅说过的那些话,她希望于雷能够明白她的意思,尽快振作起来。在家庭生活中,两个人都尽量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样子,但他们都有点不自在,他们明白,他们两个人之间曾经有过的行云流水般自然而温馨的默契就像一盆泼到地上的水一样,再也收不回来了。尽管如此,萍儿一直是信任于雷的,所以当她听到有人说于雷和齐艳在一起的时候,她只是笑一笑,甚至还为于雷感到过不平:破鼓乱人捶,墙倒众人推,什么样的污水都往他身上倒,也难怪他消沉。

这个周末,于雷给萍儿打电话,说他加班回不了家。萍儿做了好多好吃的东西,带儿子开车上了通郊区的路,她说现在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离爸爸单位不远有一片桃林,一家人在那儿野餐美极了。眼看桃花在望了,萍儿忽然觉得前面路上那辆摩托车像是于雷的,越来越近了,可不真的就是,不过车上并不只有于雷一个人,还有齐艳,坐在两个人中间的,是齐艳那个赖兮兮的病猫般的儿子。萍儿心头一紧,趁儿子还没注意,一加速超了过去。她从后视镜里看到摩托车的速度突然一下子减了下来。萍儿以郊外风大为由取消了野餐,把菜和儿子都送到了父母家里,她知道于雷很快就会回来,有些问题不能不谈,她不希望孩子在场。

于雷说,不是齐艳找他,而是他去找齐艳。但是于雷还说自己对齐艳没有感情,一点也没有。萍儿真的糊涂了。倒是于雷,好像终于打开了闸门,娓娓道来。两个人都出奇地冷静,好像说的是一个与自己全不相干的故事。

丈夫的诉说

“信不信由你,我对齐艳确实没有感情,一点也没有。”于雷这样开头,“我去找齐艳,是因为在她那里,我才能有一种做男人的感觉。最初齐艳打电话来,我去她那里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了。平时在我们家,孩子遇到问题,总是你拿主意,而且你总是对,总是正确,从来也没有错过,你有条不紊地处理问题,我有时候甚至连忙都帮不上,就像一个手足无措的孩子。但在齐艳那里不同,那天,我和她从医院里出来,回到她家,她才发现从医院拿回来的药跟我带去的完全一样,医生所说的处理方法也一样,那一天齐艳看着我的眼神,就像是在看着一个天神。我去找齐艳是你把我从派出所保出来以后的事了。不是一开始就去的,是考试成绩下来、提拔又没有我的时候,全世界看我的眼神都是异样的,我实在熬不住了,才去找齐艳的,因为我认识的所有的人里,只有她不嫌我脏。后来派出所来找我,说我没事了,当时我就哭了,哭了一下午:现在证明我是清白的又怎么样呢?我已经上了齐艳的床,已经是肮脏的了,覆水难收呵。覆水难收,在你面前,我永远自惭形秽,永远自愧弗如,永远抬不起头来。你还记得我刚从派出所出来那天为什么发火吗?就是因为这种感觉。按说,那时候,我是没有资格发火的,但我控制不住。”

“我曾经在心里发了一万次誓,再也不去齐艳那里了,我要打理心境,从头开始,和你过以前的那种日子。但是不行,在你面前,我永远摆脱不了那种负罪感,我有压力,越是跟你在一起,我的压力就越大。实在撑不住了,我就会去找齐艳。去齐艳那里,我只是去找平衡,我一点都不喜欢她,我只爱过你一个人,但我不配爱你。跟齐艳相比,你是天神她是娼妓。你谈吐优雅、衣着得体、事业成功、品德高尚、持家有方、教子有方,你永远是对的,是高明的。你是个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好妻子、好母亲、好女人,但是太好了,好得我配不上你。我们的儿子也那么优秀,但他优秀得不像是我的孩子,我不仅钢琴、电脑不如他,就连打球,都不是他的对手,他刚一上小学就能自己独立看书,从来不用家长辅导功课。但齐艳的孩子不同,什么都不会,而且没有礼貌,但是,我给他讲故事的时候,他看着我的眼神是无比崇拜的,这种眼神从没在儿子眼中出现过。”

“我不回家,只是因为不愿面对你和孩子,并不是总跟齐艳在一起,我只是在自己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才去找平衡。你总是跟我说到你练武的师傅,说只要人自己挺直了腰杆,什么样的难处都能找得过去,我不是不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我混到现在已经没法跟你比了。我的腰已经断了。除了齐艳,我还玩过鸡,以前酒桌上这种事,我一直没有陷进去,但我现在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了。”

于雷一口气说了个痛快,他的最后一句话是:“虽然我非常舍不得你和孩子,但是如果你想离婚,我没意见。”

萍儿没有提出离婚,她知道于雷此是已经站在悬崖的边上了,不想眼睁睁地看着他掉下去,而是想伸出自己的手,拉他一把。但她却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才好。他们恢复了那种表面上平静的日子。于雷还是常常住在单位,还是和她隔着一层什么。萍儿常常半夜惊醒,她不知道,此时自己的丈夫是在一个人抵抗冷清的长夜,还是和齐艳或者别的什么人在一起寻找平衡。她总是管束不住各种各样的念头飞进脑子,她知道自己活得很累,也知道于雷同样很累。她在心里一遍一遍地问自己,我不是个好女人吗?我们的婚姻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心理咨询师的解析

实话实说,萍儿是个好女人。但是在于雷眼里,她太能干,太强大了。这似乎没有什么不好,可于雷就是面对这样的妻子,而心理失去了平衡,找不到自己男人的感觉了。这是传统的两性角色心理的反应,不是对错的事。再有,男人还有一种叫作“圣母情结”的心理。男人往往对条件优越精明强干的妻子敬若神明,深感压力,生活中没有感觉,而且,还往往出现夫妻性生活障碍,而在不上档次的女人哪里却可能找到感觉,性生活表现也很棒。可以推测,于雷夫妻不仅家庭生活很累,他们的性生活也障碍重重。心理咨询中,不少女强男弱的婚姻中,都有类似的困扰。

怎么办?在女强男弱的家庭,夫妻要好好调整角色心理,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从妻子方面说,更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你爱着这个家,就该把丈夫当成家庭心理重心任务,千万别忘了天高地厚当“女王”。同时还应积极“提携后进”,帮助丈夫发展起来,甚至为了整个家干脆“让贤”。其实,最坚强的女人也想靠在男人的怀里歇息,也希望男人是一颗大树。从丈夫方面说,如果你也爱着这个家庭,就不要坐等妻子的“恩赐”,应主动自我调节。不要太在意什么强弱,自惭形秽,觉得矮半截,自己把自己打倒了。同时,更应该积极进取,改变自己,发展自己。

也许有朋友说,说这话本身就是大男子主义,可女性的发展一定要以牺牲男性为前提吗?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的不是喊口号,是面对现实,从心理上营造家庭的幸福。

家庭困扰,让我欲哭无泪

“现在我非常苦恼,我妻子和我母亲老是闹矛盾,把我夹在中间,让我好为难,我欲哭无泪。”别人把你的心当成倒苦水的地方,这是心理咨询师的欣慰。另人为难的是,这苦水往往让你一头雾水。周六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快要结束的时候,四十出头的魏先生倾诉的便是让人一头雾水的满腹苦水。

“我十几岁的时候母亲就给我定了亲,那时妻子也是十几岁。十来年后我们结婚了。可是婚后,妻子整天和我说,你妈这不好,那不好。要说我母亲也有毛病,总是给我妹妹们今天拿点这个,明天拿点那个。我和妻子说,别把这些事当回事,反正有你吃,有你喝的,有你用的。母亲也整天和我说,你媳妇这不好,那不好,和我拉着个脸。那天,母亲又和我告状,我说,您别说了,这一切不都是您造成的吗?我够苦的啦!就这样,回家我面对的就是三件事:一是要钱,她们都要和我要钱;二是干活,重活脏活都等着我;三是受气,他们都很委屈,都拿我当出气筒。今年大年初一,妻子又和我吵架了。这次我忍无可忍了,决心和她三年之内不说一句话,现在已经三个多月了……但是,对孩子已经产生很不好的影响。读初中的儿子说,我看到家里这个样子,我想走,我不想回来了。我听了很伤心,孩子怎么办?”

沟通中,我知道魏先生在一个机关担任领导工作,是一位很有素养很诚恳的人,并且爱好写作,常有作品见诸报刊。这是很理想的求询者,因为心理咨询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求询者的领悟和合作。于是我说:“先不用说孩子,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大人的问题。难以设想父母长期冷战,孩子可以生活得好,是吗?”

“对,是先要解决大人的问题。”魏先生果然领悟很好。

“那么,初一吵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来不怕您笑话,整整五年了,每到过年她都要和我找事。前年的大年三十,她又和我怄气,我就背了几个馒头来到了单位,一个人在床上躺了三天。每年都这样不愉快,我很怕。今年年假回家,她又和我诉说家里的事。我说,一年倒头了,我和孩子几天后又要走了,你再不要让我生气了,今年都是第五年了。可初一还是和我吵了起来。我们这里习惯初一吃面条。我帮她烧火,我说水开了,你看怎么办?可她不吭声。我一直问了七八次,我当然有点不高兴了。这时她终于说话了,大喝一声:‘你喊啥,你喊啥!’就这一声,我失去了理智,我说,看来,这个家没法呆了,我把你们要的钱过节的东西都弄来了,你们不需要我了,我还是走吧,他们又不让我走。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我又流泪了,唉……”

听着话筒里一声长长的叹息,我很理解他的心情。但我意识到他面临的家庭困扰,似乎并非简单的婆媳关系问题。婆婆看中的媳妇,又经历那么多年“考验”才娶进家门,婆媳之间在心理上应该是比较相容的,至少是相互比较认同的,怎么会有太大的冲突?为了证实我的推测,我引导说:“你认为妻子是怎样一个人?”

“要说她这个人,我委屈了半辈子!”魏先生不吐不快地说,“她是个文化素质不高的女人,整个一个农村妇女一样见识短。我根本就看不中她。结婚几年后,我想过离婚,但是,我觉得对不起人,也对不起她,又想到孩子,还是算了吧。就自己委屈自己,委委屈屈地过了二十年。但是,没想到越来越不行。她对我母亲不好,对我不好,也就罢了,可她对孩子她也没好气。我确实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我想,等孩子们大了,老人去世了,我就出家。我确实没办法了……”

我终于不再一头雾水,我的推测得到了证实,他们婆媳矛盾的背后果然是夫妻关系障碍。于是,我引导说:“这样说来,你妻子也没有在婚姻中找到幸福,是吗?”

“不知道。”他沉思片刻说,“反正我没有对不起他的事情,我是尽了责任的。”

看来,魏先生很少考虑妻子的感受。这正好让人看清了他们夫妻关系障碍的心理原因。于是我分析说:“你也许尽了很多做丈夫的责任,给了妻子吃的穿的用的,但唯独没有给她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理解。由于你的‘自我中心意识’,只顾了自己的痛苦,而且把自己的痛苦归罪于妻子。于是,对妻子就更看不中了。但是,在传统观念的作用下,一个对家庭有责任感男人,怎么好过分地为自己挑剔妻子?于是,你不知不觉间启用了心理防卫机制。潜意识里你对自己行为的动机重新进行了‘合理化’的解释:她对老人和孩子都这么不好,我怎么喜欢她,怎么看中她?这能怪我吗?再有,你在外面当惯了‘首长’,在家里不自觉地还会有这样的心理期待。在人际心理学上这叫‘角色固着’。可是,再拿丈夫当回事的妻子也不可能总是把丈夫当‘首长’。静下心来想一想,家人要钱不找你找谁?重活脏活归你归谁?娘俩有点心里话不说给你说给谁?你说的这三件事不也是情理之中吗?”

魏先生久久地思索之后大悟:“是,是这个道理。”

“那么,出家的计划什么时候准备实施?”我故意制造了点幽默。

虽然很艰难,但终于听到了魏先生的的笑声:“可不出家,又该怎么办呢?”

“首先进行认知调整。”我开始心理支持,“人为什么对事情有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心理学告诉我们,决定人的情绪积极还是消极的,不是现实生活本身,而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和理解。有时候,同一现实情境,如果从一个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从另一角度看,就可以发现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这样说来,没有哪一桩婚姻存在纯客观的完美,婚姻也是中性的,也有两面理,和任何事情一样,都在于你怎样看。以心理咨询师的眼光看,我不反对离婚。但是,既然不想放弃,那么就该你接受的不完美的婚姻中尽可能多的寻求幸福,这才是智者。没有人能够赐予我们幸福,真正的幸福都是用自己的心灵发现的。怎样发现属于自己的婚姻中的幸福?当然是睿智地调整自己的认知评价系统,让自己换个角度看问题了。”

“其实我妻子也有优点。”魏先生已经开始尝试认知调整了。

“再有是心理换位。”我说,“一旦你能设身处地地从妻子所处的位置去思考和看待问题,有了较好的心理换位,就会对妻子有了较多的理解。你们的婚姻确实经历的很多不幸。但是,不论什么原因婚姻的任何不幸都是双向的,婚姻的痛苦一定是双方共同品尝的?作为一个女人,丈夫根本看不中自己,在婚姻中不是也收获了深深地不幸吗?连自认有素养写文章劝世喻人的男人,你也没有找到更好的出路,又怎能期望她更理性地来面对不幸的婚姻?她的困惑,不满,痛苦,除了对家人表现,又能怎样排遣,怎样宣泄?她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就被别人决定了命运,走进这桩丈夫并不满意的婚姻,二十年过来了,丈夫还这样不喜欢自己,难道是她的错吗?你妻子一个人在家守着两位老人,容易吗?如今丈夫两三个月不说一句话,对她不是残酷的折磨吗?再有,婚姻可以没有爱,但不能没有性。你们这么长时间不说话,一定没有性生活,这怎么不让她的心乱了套?有了心理换位,还应学会角色转换。别再把妻子当成自己的下属,妻子需要的不是‘首长’,而是男人,对吗?”

魏先生静静地听,我继续说:“既然自认很有素养,为什么不从自己做起来积极营造婚姻?再说,走过中年就是老年,这个世界虽然很大,真正能够与你相濡以沫的人只有你的妻子,怎能不好好珍惜自己的婚姻?”

“谢谢您!真的让我受益匪浅。”魏先生终于有了一份平和和轻松,“我放下电话好好地先睡觉,睡醒后我会好好思考的。”

“好,但愿你先做个好梦!”我们在笑声中再见。

为什么两任丈夫一个样

再婚家庭,在今天的中国究竟有多少?笔者没有找到权威而准确的统计数据。但是,看看现实生活,不论城市还是乡村,不论是官员还是平民,确有那么多人走进了新的围城。所以要再婚,自然是在过去的婚姻中咀嚼了苦涩,希望在新的婚姻中品尝甜蜜。再婚,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宽容和接纳,人们越来越多地享有婚姻的自由。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好不容易选择了新的婚姻,许多人却没有找到新的幸福,而是重复了“过去的故事”。这,让人何其费解!

30多岁的静宜是个再婚的女人。第一次婚姻的破裂主要是因为第一任丈夫的性情。作为独生女,又有一副漂亮的脸蛋儿,静宜从小就喜欢自己说了算,有点任性,凡事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年轻的时候,谈过几个男友,相处起来经常争吵,最后都拜拜了。好容易找到了第一任丈夫。他是个“好好男人”,把静宜当成一个“公主”。婚前,大大小小的事就都依着静宜。婚后,他对静宜更好,百依百顺,凡事都让静宜过得去,许多的家务都抢着做,简直把静宜伺候得全全套。那会儿,姐妹们都羡慕静宜找到一个“模范丈夫”。可是,慢慢地静宜自己却找不到感觉了,越来越觉得丈夫不像个男人,倒像个顺从的仆人,那么软弱,甚至懦弱,没有一点刚烈的男子汉劲头。静宜说,家里出了什么事情都要我拿主意,在外面也是窝窝囊囊。都说男人是一座山,可我一点也没有找到靠山的感觉,让我感到很累很累。慢慢地,我对他开始不满了,经常责备他,甚至是辱骂他。他越是让着我,我越是没好气。有时候气急了就朝他大喊:你还像个男人吗?这辈子怎么找了你这么个窝囊货!随着静宜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几年后他们终于分手了。

分手后,静宜非常痛苦。别人介绍了几个男人,都没有谈成。不久与现在的丈夫相识,静宜才找到了心灵的慰藉。静宜说,他知道我很伤感,就百般地照顾我,宽慰我,哄我,疼我,我再次找到了作公主的感觉。很快,他成了我的第二任丈夫。可是,随着婚后的生活,静宜慢慢地发现,他身上总有前任丈夫的影子,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静宜有一种感觉越来越鲜明:第二任丈夫也是一个窝囊的男人。

静宜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怎么换来换去,两任丈夫一个样,这是为什么?

面对这样故事,我们真的想为静宜的命运鸣不平了:生活怎么这样和一个女人过不去,换了两次婚姻,怎么遇到了一样的丈夫?可是又一想,不对呀!两次婚姻都是她自己的选择,并非别人的强加。怎好光是怨天尤人?那么症结又在哪里?

静宜带着困惑找到了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的结果,让静宜对自己的问题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和把握。

佛学中有句话说,“愚人除境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境。”就是说,有的人总是把眼睛盯在外境上,这个外境不好就再换一个,而没有去改变自己内心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式,没有在自己的心上去用功夫。结果呢?因为自己的态度方式没有改变,自己的心没有改变,自己这个人没有改变,自然会重复过去的错误,复制过去的生活。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事情无一例外。当我们的生活遭遇失败后,是“重蹈旧辙”,让生活重复过去,还是“吃一堑长一智”,让生活有所改观,都看我们是否改变了自己。

婚姻生活,对此作出最好的诠释。周围的世界那么大,身边的人那么多,我们为什么选择这个人作为生活的伴侣?似乎是偶然巧遇,其实并非偶然,一定有必然的因缘。究竟一个怎样的人和自己走进婚姻,原因不在对方,而在我们自己,一定是因为我们自己。我们在选择伴侣的时候,不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我们自己的人格特征,价值取向,择偶标准,都必然制约了我们的选择。比如,俗话说的“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门”,说的就是择偶的“相似性原则”;一个喜欢发号施令的人和一个喜欢唯命是从的人,容易走到一起,就是择偶的“互补性原则”的体现。不管是相似性,还是互补性,有一点是一样的:都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人。这正如进了商店,究竟每个人选购了什么商品,一定是每个人自己的喜好所决定的。既然是自己的选择,自然应该负责。但是,由于情况的变化以及需要的多元性,难免发现自己的选择也有缺憾。于是,婚姻难免要重新选择。但是,同是再婚却会有不同结果:有人再婚找到了新的幸福,那是因为改变选择首先改变了自己;有人再婚却重复了过去的痛苦,那是因为只改变了选择而没有改变自己。这样说来,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即使离开了那个“他”或“她”,还会再找一个同样的“他”或“她”。

静宜的故事很有代表性。不是命运给了她两任同样的丈夫,而是她的心让她做了同样的选择,于是,她亲手复制了几乎同样的婚姻。静宜的择偶就体现了互补性:一个任性的自我中心的“公主”,自然要选择唯命是从的“仆人”。但是,人的需要很多。即使强悍的女性也有柔弱的一面,女人都需要男人是靠山。这样的需要不能满足很痛苦。于是,男人的顺从被看成了窝囊。第一次婚姻失败后,静宜没有反思自己,改变自己,而是草率地重新选择,于是,重复了“过去的故事”。

怎样避免重复“过去的故事”?

每一位误入围城的朋友,如果你决定突围,那么冲出原有的围城之后,最需要做的是,让自己静下心来。离异之初,人处于情绪化心态下,智慧会降低,甚至很“弱智”。这个时候,最不该做的事是选择。许多再婚的失败,往往都是草率选择的结果。静下心来做什么?为的是看清前面婚姻的成败得失。其中关键的关键,在于勇敢地挑战自己,在于深刻地反思自己,在于看清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然后,从改变自己开始,来改变生活,来创造新的生活。

末了,还想说的是,不论你怎样审慎地重新选择,任何一桩婚姻都不可能满足我们所有的需要。好事怎能都给一个人?即使我们改变了自己,面对再婚,我们也只能抓住“主要矛盾”。“主要”方面能够“基本”满足,就是可以好好经营的婚姻。

男人“撒娇”为哪般

一组生活的镜头

镜头一:张先生推开家门,喜形于色,脸上泛着灿烂的光。“准是喝酒了。”妻子善解人意,“平时不爱喝酒的人,今儿这是怎么啦?一定有什么喜事?”“喜事,喜事,天大的喜事。”张先生斯斯文文的样子找不到了,一把揽过妻子在怀中,“你猜是什么喜事?我告诉你,我的论文获得一等奖!好,好……”妻子笑得更是灿烂:“我说你行,你看,让我说着了不是?我老公的水平,我最了解。”闻言,张先生更加兴奋,又从沙发上跃起,孩子般的手舞足蹈,抒发着感慨。丈夫为了研究付出了太多,该让他好好高兴高兴。妻子递给丈夫一杯水,微笑着。她知道,此时当一个好观众是只有自己才能享有的福分。

镜头二:年逾不惑的程先生,半生奋斗,历经坎坷,备尝艰辛。女儿大学毕业,本来说好的,一个单位正好缺这个专业的人。就要报道了,不想忽然来了话,要等等再说。细细打听,才知道已经被人顶了!晚上,女儿去了朋友家。程先生和妻子提起这个话题,坎坷记忆如开闸的潮水奔涌而来。程先生面对妻子,回顾奋斗的艰难,命运的坎坷,慨叹家事国事,不禁泪水涟涟,乃至失声恸哭,不能自已。妻子把丈夫的头抱在怀中,一边洒泪,一边轻理他的乱发。渐渐地,丈夫平静了下来。男儿有泪不轻弹。不是知心的女人,是没有缘分领略男人悲从中来的那份感天动地的真情流露的。

镜头三:晚上,妻子陪在赵先生身旁,边看电视边说起了家务事。本来一幅恬静的小夫妻家居晚景图,却说不清是因了哪一段,忽然来了电闪雷鸣大煞风景。妻子还在据理力争,却见赵先生已经躲开了电视,坐在哪里一言不发。妻子又一次看到了丈夫把嘴噘得老高老高的样子。他知道丈夫又感到受了委屈,生气了。妻子坐到丈夫身边,抱住丈夫的肩头摇晃着:“你看,又耍小孩子脾气了,人家又没认真……笑啦,笑啦……”在妻子怀里,赵先生又成了一只温顺的羔羊。

镜头四:夜光如水,刘先生正拥着爱妻卧在软软的沙发里,给电视当忠实的观众。忽然,刘先生扭过身,钻进妻子的怀中:“今天我很累,你给我揉揉腰,这儿,这儿……”妻子笑了,她知道丈夫此时不再是铁汉,而要别人的爱抚了。她搂过丈夫的软软的身子,像慈祥的母亲抚慰着年幼的孩子。丈夫在他的怀里是那么温顺,那么温情,一副开心舒适的样子。

镜头五:妻子把晚饭早已经做好,赵先生才闷声闷气地走进家门。“今儿怎么回来的这么晚?”妻子关心地问。“怎么也不怎样?”赵先生开口就不对味。妻子心生疑问:“呦,今儿这是怎么啦?”“什么怎么啦!我烦着那,别理我,别理我!”赵先生这时已经成了火药桶,没头没脑地闹了起来。妻子想起了一年前的一次类似的情况,便离开赵先生,去做自己的事情。半个小时后,赵先生不好意思地自己动手热好饭,来请妻子“入席”。正如妻子预料的,饭后,赵先生道歉说是自己外面的气搬到家里来。

一次心灵的探密

这就是男子汉大丈夫?

女人不必怀疑,男人也不必气恼。我们更不必对男人如上的表现做多少是非对错的理性的评价。我们需要的是对男人的撒娇做一番心理的解读。

只要凭心而论,只要走进过婚姻,绝大多数男人都演过类似的角色,绝大多数女人都当过类似的观众。

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男人在撒娇,即使如上镜头中的男人的痛哭流涕或发火动气也是一种撒娇,不过是撒娇的一种变式而已。这是只有在生活的“后台”才会上演这样的剧目,台前的观众是没法看到的。生活是个大舞台。在它的前台,男女分别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至于后台的样子,别人是难于窥见的,男人更是如此。我们习惯于以前台的形象来定位男人。所以,即使有幸走进男人生活后台的人,也会忽略男人本来具有的后台形象。男人自己呢,似乎也忽略了自己的这一面。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读懂男人。

有调查发现,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年龄特征、不同收入水平的1400个家庭中,都有一种有趣的现象:男人在家中撒娇的概率远远超过了妻子和孩子。也就是说,很有可能世界上所有成年男人的脆弱程度及抚慰需要都要高于女性,甚至高于孩子。

这是为什么?

真是有几分奥妙。其实说来也许并不费解。

撒娇,是因为脆弱。谁都有脆弱的一面,谁都有渴望抚慰的需要。那么,谁是满足自己抚慰需要的最合适的人呢?当然是母亲。这是生命一开始就留给我们的大脑印迹,而且日后的生活里,母亲又一再地用自己的行动来强化着我们这一印迹。于是,我们的潜意识里形成一个情结:母亲是一个无条件地呵护我们滋养我们抚慰我们的人。我们形成了对母亲的依恋,母亲成了我们撒娇的对象。但是,母亲不能伴我们终生。所以,在我们的心理上,就把和我们潜意识中和母亲形象相仿的,起到了母亲作用的人,当成母亲。这个人可能是任何一个人,而且经常变化。比如,女儿可以成为母亲的心理上的母亲,哥哥也可能成为妹妹的心理上的母亲。夫妻之间,尽管有时候丈夫可能成为妻子心理上的母亲,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妻子成了丈夫心理上的母亲。在性别角色的分工中,女性本身就具有母性的特征。这种性别角色的不同,便是男人更容易在女人面前撒娇的原因之一。

再一个原因则是社会角色的不同。尽管我们一再创造男女平等,但我们的社会,仍然是一个男权社会。男人一直扮演着强悍的社会形象。强者形象给男人带来某些特权的时候,也给男人带来了更多的心理压力。但是,男人的这一社会角色不过是社会文化的产物,男人并非钢浇铁铸,在自然本性上和女人一样,都有脆弱的一面,都有心灵的伤痛渴望抚慰。而且,正由于男人要扮演强者这一社会角色,就比女人承受更多的生活压力,而在公众场合却比女人更少宣泄的机会。但人总需要心理的自我调节。于是,回到家中,便有了较多的脆弱暴露给自己的心理母亲,以获得心灵的抚慰。于是,男人也就更容易在女人面前撒娇了。

读懂自己的撒娇,男人将活得更像个男人;读懂男人的撒娇,女人将多一份生活的睿智。

专职太太的心灵困扰

周六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照常开通。铃声响过,一位少妇倾诉着心灵的困扰:

是马老师吗?从好多报刊上看到过您心理专栏文章,知道您是值得信赖的心理咨询师。现在我遇到了困扰:我先生老是不回家。请您一定帮助我。

我拥有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在我们这里可以说居中上等吧。我先生是个很能干的人,在外面开了一个娱乐性的公司。结婚之后,先生怕我辛苦,让我辞去了婚前的工作,公司的事也不用我管,让我专门来照顾家。免去了职场的奔波,感到了一种轻松。先生对我也挺好的,不管有什么要求,他都满足我。所以,婚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沉浸在幸福中,从心里感激先生给我一份能在家里享清福的生活。

但是,慢慢地我感觉有点不对劲了,心里总是空荡荡的。是怎么回事?噢,是先生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先生总说公司里很忙,不放时间在我身上,有时一个月里十天八天不回家。在加上公司晚上营业的特点,即使回家也常常是深夜回来,第二天早上就走了。结婚两年来,除了新婚那段日子都是这样。这种好像没有男人的日子,让我心里常常涌起一种说不出的委屈。真希望他能够经常回家来,给我一点时间,陪陪我,聊聊天,散散步。如果有个小孩,或许会好些。孤独袭来的时候,我老是打电话给他,似乎这样心里可以好过一些。

在别人眼里我们挺好的。实际上我感觉不到一个男人的爱,感觉不到性生活的满足。是不是他不在乎我了?是不是他外面有了别的女人?没事的时候,我就胡思乱想。最近,听说有人看见他在外面和一个女人在一起。我的心更乱了。我是该寻根问底,查个水落石出?还是就这样安于现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我不怕放弃这种安逸的生活,他的事情我肯定可以查个水落石出。但是,我不愿去查,我不想去查,我怕。如果是真的,我肯定要离婚,也就没有了这样舒服安逸的生活。如果不查,就过这种独自在家的生活,我就成了一个让人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我精神上真的受不了……

该怎样解析少妇的心灵困扰?

他们的夫妻性生活可能存在问题,也不好排除丈夫有外遇的可能。但是,这都不是导致少妇心灵困扰的关键。给少妇带来困扰的关键因素,还在于闲居在家郁闷孤寂的生活,或者说,是她“专职太太”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心理问题。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说,女人与专职太太的心理生活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角色心理的不同。作为女人,要扮演很多的社会角色。在职场生活上,可能要扮演经理或员工的角色,在业余生活上,可能要扮演歌手或舞伴的角色,在交往上,可能要扮演朋友的角色。回到家庭生活中,一个女人也还要扮演女儿、妻子、母亲、姐姐、妹妹、儿媳、婆婆等角色。男人也是一样。正是这些多重的角色扮演,在心理上满足了人的多种精神需要。这好比让人拥有了多方位的人生支点,支撑起我们的人生,支撑起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心灵健康向上。而一旦仅仅扮演了专职太太,就只剩下了太太这样单一的社会角色。于是,在坐享清福的生活中,人生应有的很多的支点都不见了。于是,心灵变得孤寂而空虚,心里哪里还有感觉?再有,是交往心理的不同。交往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心理需要。人最难以承受的是孤独,所以对人最大的惩罚是让他与世隔绝。一个女人在家里做专职太太,成了关在笼中的小鸟,失去了必要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那份孤独和寂寞是非常难耐的。自然会让心灵更加空虚。少妇的心态便是这样。

孤寂空虚的心灵怎样才能得到抚慰?越是心灵空虚,越容易有较多的两性依赖。通过两性依赖心理的满足,来替代性地填补心灵的空虚。于是,孤寂空虚的心理困扰往往转化为夫妻关系或是夫妻性生活问题。而且,由于对丈夫过分的心理依赖,会导致对丈夫的行为的特别关注甚至是敏感多疑。结果让丈夫感到很不舒服,可能真的出现逃避心理。于是,心灵空虚孤寂的问题仿佛真的成了夫妻关系问题。

人不仅有物质需要,更有精神需要。少妇做专职太太的这种安逸和闲适的生活,在得到了物质需要满足的同时,却体验到了很多种精神生活的缺乏,因而导致了精神的空虚。这就是导致少妇困扰的关键所在。

沟通至此,少妇有所领悟:是的,独守空房的日子真不好过。莫非我要放弃这个婚姻了?

我的建议是:不一定要放弃现在的婚姻,但确实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不妨先寻找一个补偿的办法,那就是不再做专职太太,让自己走出家门,做起一份自己的工作,营造一份属于自己的社会生活。这样,既能满足多重角色心理的需要,找到多方位的人生支点,又能满足人际心理需要,获得心灵的自由。这样,少妇就不再是关在笼中的小鸟,而拥有了自由独立的人生。

婚姻障碍与“圣女情结”

“我是一名职场女性,虽然已是大龄青年,却刚刚做新娘不久。新婚,按说正是甜蜜的日子,我得到却是苦闷。我们夫妻的感情很好,丈夫也很在乎我。但是,婚后几个月来,我们却基本上没有性生活了。丈夫总是不愿意我亲近他,总是在躲避我。我不明白他这是为什么?”

周六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照常开通,一位少妇把这样一个困惑摆在我的面前。夫妻出现性生活障碍不去医院求医,而来心理求询,往往是当事人意识到存在什么心理上的情结,只是陷于迷朦中自己看不清。于是,我请少妇谈谈他们的夫妻关系。

少妇继续着自己的故事:

由于我的职业特点,业余开了一个自己的公司。在我为公司的事正感到压力的时候,遇到了他。他大专毕业,来我的公司应聘。他高高的个子,比我大五六岁,当时已经30多了。我们在一起,感觉他接人待物挺不错,有理想,别人也都说挺好的。他轮番在公司的所有部门都工作过,说是为了今后的发展。他对未来的信心以及对公司发展前景的分析,赢得了我的信任。加上我已经大龄青年了,我们就建立了恋爱关系。后来,由于我的工作任务加重,就决定把公司全权交给他经营。可是,慢慢地却发现他没有了当初的那种活力,遇到事情犹豫不决。公司不景气的时候,资金困难。他的亲属投资了公司。于是,让公司管理多了干扰。而且,当时处于低谷,业务很少。这些让他感到很有压力,没有了自信。

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同居了,性生活一直很正常。可就在这时,他开始走了下坡,总是寻找各种理由推托,直到后来差不多不行了。这是在婚前。我想结婚后会好些,没想到婚后他更不行了,基本没有了性生活。他还经常发火。从此我们的关系开始紧张了。一次他对我说,不是他不行,说原因在我这方面,说和我在一起那种兴趣总是激发不起来。而且他提出想和我分居。听了这些话,我真的很痛苦。

他为什么这样说?我也检讨过自己。他没有工作,没有事业,公司不赢利,他就等于一分收入也没有。我每月收入较高,整个担负了家庭的全部开销。我经常把他和我接触的一些很有成就的男人相比。人家有些男人比他小,却已经有车有楼。我常常感到一种强烈的反差。出于望夫成龙的心态,我时常和他说这些,埋怨他说,你怎么一事无成。其实,我说这些不是挖苦他,而是想刺激他,让他发展起来。可是结果发现他越来越消极,越来越自卑。他说和我在一起有压力。我带他见我的朋友,他似乎更有压力。他的圈子很小,朋友很少,而且都是低收入的人。他说,他和那些朋友在一起才感到轻松愉快。您说他怎么这样?

现在,他们性生活障碍心理渊源比较清楚了,少妇的个性也比较清楚了。为了进一步证实,我请她做一个自我评价。

她说:从小我就是个很引人注目的人,喜欢表现自己,让同性很嫉妒。长大了,虽然说不算上多么漂亮,却是个很有异性缘的人,有好些男孩都积极地接近我。但是,他们了解了我之后却逃跑了,他们说我对他们压力太大了。现在,他也逃避我,到底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不难理解。一个男人在女人面前雄风不再,是多大的压力?很自然地要进行心理自我防卫,防卫的办法就是逃避,逃避性接触带来的尴尬。重要的问题是,少妇的丈夫何以雄风不再?

究其心理渊源,关键在于他面对一个比自己优秀很多的“女强人”,面对一个女强男弱的婚姻。他也试图让自己强大起来,自信起来。但是,被妻子看成一事无成的男人,要自信谈何容易?男人最需要女人崇拜的眼光。而少妇不断地把丈夫和那些成功男人相比,比较的结果,会对丈夫有崇拜的目光吗?于是,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有意无意地言谈举止之间,都会消磨着丈夫的自信。而且,随着彼此接触的深入,男人越来越没有了自信。丢失了自信的男人,床上还怎么找到雄风?男人的性功能绝非一个简单的生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心理问题,是在女人面前的自信心问题。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男人面对着他所敬重仰视的女人,性行为总是颇受威胁的。有人把这叫做“圣女情结”。在女强男弱的婚姻中,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男人的自信常常是女人给的。有些男人本来有一个很好的妻子,却往往与一个不如妻子的女人发生外遇,就是因为这样容易找到自信。就是这样,一个弱女人往往会把男人“培养”得自信起来。而一个强女人却会磨灭了男人的自信。

“现在我明白了,他说和我在一起那种兴趣总是激发不起来,就是因为我太强了。”少妇领悟地说,转而又问,“可是,据说他恋爱过的几个女人都明显比他强,只是都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

“可能他具有一定的依赖人格,想在比自己强的女人那里获得依赖心理的满足。但是,他到底是男人,男人又有一种强者角色心理,做了弱者是很难受的。”我分析说,“这正如你到底是女人,扮演强者角色到底让自己不舒服一样。女人,都希望在男人这里扮演小鸟依人的角色,这不是两性是否平等的问题,而是两性角色扮演的问题。”

“您的意思是说我要学会当女人?”

“说的好。”我肯定说,“你需要学会做一个智慧的女人,调整自己的角色心理,在夫妻关系中恰当地示弱。再有,恰当地面对自己的性压力,暂时忍痛,或者通过性幻想或性自慰来获得替代性的满足,也有助于缓解性紧张。总之,你们的婚姻还是有希望的,应该珍重,甜蜜的日子要靠双方积极地营造。”

不久,电波传来好消息,少妇与丈夫的关系正在趋于缓解,她说她会继续的。我知道少妇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只要积极营造,一定会拥有甜蜜的日子。

亲情与爱情难取舍

一个真情的女孩讲述了一个真情的故事:

在我27岁时,我终于遭遇了期盼很久的爱情,但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激情与欢乐后,这迟来的爱情却又把我带入更深的迷惘与痛苦中。

二十多年来,我好像还没有真正恋爱过,相近的男友曾有几个,但是,都没有使我到过激情忘我的境界,没有走到谈好论嫁的地步。对此事,我的父母很着急,他们只有我一个孩子,已经为我操碎了心;我自己也千万次地在心里呼唤属于我的那份感情快快出现。然而,我又是一个多少有些自视清高的人,对感情的事,我不肯太勉强自己。所以,一直这样背负着压力期待着,直到去年年底。

那是一段很冷的日子,我到南方去开会。工作很多年了,却是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心里总是有些惶惑与不安。没想到,就在那次南行中,我遇到了我一直在期待的他。

他是那次会议的接待者。从我到会的第一天起,他就给回予了我很多照顾。他的外貌并不英俊,但是,他细致温和,谈吐幽默,举止儒雅。也许是独处异乡的寂寞与无助,也许是我以前交往的北方男孩都缺乏温柔的气质,总之,接触不久,他就令我心动。此后,将近20天的会期里,我们始终在一起,谈了很多很多。他告诉我,他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姻,以女人远嫁异国为结束。他谈及此事时的痛苦与无奈令我一生都不会忘记,我的心为他而疼痛。后来,从他的同事对他的赞扬与友爱中,我又了解到他是一个重情重义很有前途的男人,我觉得自己今生第一次深深地坠入了爱河。会议结束了,我们却难舍难分,执手于机场,相约一生。

回到家后,我第一件事就是给他打电话。给他的信,几乎隔天一封。不久,他又借出差的机会前来看我,别后小聚,令我们倍感温馨。那一段日子,我真是过得神魂颠倒,日里梦里心里眼里全是他。

然而,相隔千里万里的距离,只靠电话与书信真的难解我们的相思之苦。我们开始商量相聚的事。就在这时,我们的矛盾开始出现了,他希望我能到他所在的城市去,因为他在那里已有了比较稳定的事业基础,而且,他还有一个幼小的儿子。可是,我父母坚决不同意,原因很现实也很理智,且不说父亲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就我自己来说,仅凭20多天的了解就远嫁他乡,还要为人母,他们着实放心不下。我虽然一直在与父母力争,但是,冷静下来的时候,心里也承认父母说的有道理。说心里话,虽说已经28岁的人了,但我走过的人生路程一直单纯而顺利。对他我有足够的信心,可是,对他的城市环境和复杂的家庭关系,我多少有些恐惧,走出这一步真的很难。我极为劝说他过来,带着他的儿子,我会对他儿子好的。但他不同意,这时候我才发现,男人的心有时很硬,无论我如何哭求,他就是在这点上不动摇。有将近半年的时间了,我们一直在这个问题上缠着,我越来越感觉到累,感觉到痛苦,也越来越绝望和伤心,他也同样。是不是我们都太自私了,在原则问题上谁都不肯做出牺牲?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这个女孩的故事让人不忍袖手。这样的女孩是那种浪漫与理智并重的人,既稳重又热情,很可爱又让人尊重。但是,别人又真的不好帮她。因为,具有这样性格的人面临生活问题往往会表现的犹疑不绝,进退两难。就是说她遇到的不是外部困难,而是只有自己才能解决的内部困难。她的迷惘和痛苦在于陷入了一个强烈的动机冲突之中。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活动总是受一定动机推动的。而人的动机又常常是较为复杂,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动机起作用的。当这些动机不能同时都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产生了动机的冲突。动机的冲突从形式上说分为三类:一是双趋冲突,就是既想得到这个,又想得到那个,两样都想要,所谓鱼和熊掌想兼得;二是双避冲突,就是对两样东西都想拒绝,都不想要,所谓前怕狼后怕虎;三是趋避冲突,就是对一个东西既想要又害怕,所谓既想吃又怕烫。女孩面临的就是上述动机冲突的双趋冲突:既想为了爱情到男友身边,又想为了亲情留在父母身边。

在双趋冲突中,两种都想得到的东西如果有好坏之分,人的动机冲突还是比较好解决的。而事实上往往是想得到的都是挺美好挺有用的东西。这时的动机冲突解决起来才更为困难。但是,现实就是这样,鱼和熊掌兼得的时候是不多的,我们面对那么多美好的东西常常不能同时拥有。既然美好的东西不可能都得到,怎么办?必须有所放弃。放弃的东西并不就是坏东西。在好坏之间人是较容易放弃一面的。困难的就是面对的都是美好的东西,该放弃的也要放弃。

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应该学会放弃。有时候放弃某些美好的东西,不仅会带来许多现实的好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意味着我们人格的成熟。日本心理学家国分康孝忠告不很成熟的女性时说得好:“长大成人的过程,就是舍弃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人、物、思想的过程。”女孩已经27岁,正在走向成熟,应该开始学会放弃,在爱情和亲情两者之间必须作出割舍。至于到底该放弃什么,就只有问自己了。

如果女孩仅仅是因为对男友的生活环境和家庭关系没有把握,那么,也许她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是再到他的城市去看一看,实地考察一下那里的生活环境,与他的家人聚一聚,体验一下相处的感觉。而后,再决定到底放弃什么。不管怎样,双趋冲突的最终解决,只有放弃一种动机。唯有放弃,才能走出迷惘和痛苦。为了难寻的真爱,有时是不得不放弃一些同样美好的东西的。

我该怎样帮助年老的母亲

马老师:

您好!我母亲由于包办婚姻的不幸福,大半生经常和父亲打架,加上封建思想束缚,变得越来越不相信任何人。母亲认为生活的不如意都是父亲一手造成的,因此三年前和父亲分居,一年前和父亲离婚。实际上,生活的困境不是个人起决定作用的,但母亲始终转不过弯来,并且可能由于离婚前家里一直由父亲理财,认为离婚时的财产分割父亲一直欺骗她!为此而反复起诉父亲。姐姐和哥哥劝解她,她反而认为他们与父亲合伙欺负她。为了阻止她的不停地起诉,去年春天,两个哥哥把母亲的700元钱偷偷拿走了,他们以为没有钱了,母亲就不会再去起诉了。可这更加激化了矛盾。母亲现在不仅告父亲,也告两个哥哥,并且矛盾已经演化成了仇恨,尤其见到父亲就会发狂地哭喊和谩骂。离婚后,房子归母亲住,她却总是提出一些让哥哥姐姐无法达到的要求,比如要数额较多的钱。因为哥哥姐姐不可能完全满足母亲的要求和利益,母亲就经常骂他们,并给在外地工作的我写信,说他们虐待她,让我回去“主持公道”。发展到现在,无论哥哥他们为母亲做什么,她都认为对她有害,不相信他们,也不相信别人,每天早早关门,封闭自己,不与外界沟通。另外,母亲身上还表现出其他一些症状,比如多疑,总是怀疑别人偷了他的东西,还有幻听,一个人在家就能听见我或别人和她说话。但是,母亲不认为自己有病。母亲如上的症状是不是精神病的状态?

我在家中排行最小,父母吃了不少苦供我读完大学,在外地参加工作五年了。母亲一直要求我回到家乡离她近一点,好照顾她。可是,我在这里五年了,有一定基础了,不可能回去。退一步说,如果回去就失去了现在的待遇和工作条件,也就更没有能力照顾她了。我想把母亲接来我这里。可是,一来她不答应,再有我也担心她过来真如她所说的,找我们领导非要把我调回。因为她不清楚“打工”的概念,还认为和以前国营单位的性质一样,可以调动。所以,接母亲到我这里来的计划只能从长计议。最让我感到麻烦的是,我不知现在怎样给她寄生活费。因为哥哥姐姐说,我寄给母亲的钱一分也不动,还是向他们索要生活费用。所以,与其寄钱给母亲,不如寄钱给他们。另外,我想哥哥姐姐可能还担心母亲攒钱再告他们。这样,我上个月就把钱寄给了大哥。没想到他却用这笔钱到外面打工了。如果我这个月把钱寄给二哥,谁又能保证二哥不会把钱另做他用?如果那样,到时真的没人照顾母亲了。再说,母亲一旦知道我把钱寄给二哥,非要和我闹翻天不可!因为,母亲一直认为“偷钱”的事二哥是主谋,拒绝二哥的帮助。可是,如果再直接给母亲寄钱,万一再拿钱去告状,可真要出大麻烦!再有,春节回家我给母亲租了一个较好的房子,但她不接受,认为不是自己的,自己有房。无奈把房子又退了。可如果冬天哥哥不回来帮她烧炉子,她该怎么办?请您指点迷津,我究竟能为母亲做些什么?

一个相信您的求助者 辛苑

辛苑朋友:

你好!我们先谈谈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就来信中介绍情况的表面看来,你母亲似乎存在精神障碍的症状,集中为两点,一是妄想。妄想是一种不符合事实却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服的病态信念。妄想有很多类型,内容都十分荒谬,都是精神病的最重要、最常见的典型症状。你母亲的症状属于迫害妄想。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妄想。表现是坚信有人跟踪、伤害、诋毁、诽谤和迫害自己,甚至要把自己置于死地。如认为有人在其食物中放毒,在同伴中散布流言蜚语,或暗中监视和算计自己等。在迫害妄想支配下,可出现据食、投诉、逃避甚至愤恨他人等行为。多见于偏执型精神病,如果伴有幻觉,则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二是幻觉。幻觉是指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你母亲的症状属于幻听,是最常见的一种幻觉。幻觉也常常是精神病的症状之一。

但是,由于现实生活常常很复杂,不能轻率下结论。就妄想说,如果某种信念的形成符合客观规律,尽管信念似乎“荒谬”,也不能贸然确定为妄想。就幻想说,正常人在某种特殊的状态下也会出现片段的短暂的幻觉。心理学告诉我们,幻觉常常有某种象征意义。这样说的意思是,说你母亲似乎存在精神障碍,是仅仅根据你的来信介绍的表面情况。但是,来信的介绍已经是间接信息,而你介绍的情况又多是听家人说,这样一来,信息是间接又间接的了,因而有关情况很难确认其真实性,比如,你母亲和父亲的关系过来到底怎样?你哥哥是否对母亲有过实际的伤害?你母亲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听到了你的说话声?这些都很难客观判断。而且,你来信的字里行间给人的感觉,似乎你母亲的生活境遇确实不是很好,确实缺乏安全感。就是说,很难确诊你母亲到底是否精神病。

接下来再谈谈你的第二个问题。

你该为母亲做些什么呢?根据上面所说,建议首先和家人取得共识,及时带母亲去看精神科医生,以便准确地诊断,如果确诊为精神病,赶紧进行恰当地治疗。当然,具体方法应该讲究一些策略,以免老人拒绝。然后,自然是和家人一起,根据你们各自生活的实际条件,尽可能努力为母亲营造一个较好的晚年生活境遇。具体到怎样寄钱,母亲在哪里生活,等具体的做法,照你所说,似乎很难有什么更好地现实的办法。就是说,似乎你的确面临现实的困难。

不过,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说,表面的外部困难一定是变成内部困难,才让人难以决断的。就是说,你的困扰是内心动机冲突的反应。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活动总是受一定动机推动的。而人的动机又常常是较为复杂,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动机起作用的。当这些动机不能同时都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产生了动机的冲突。动机的冲突从形式上说分为三类:一是双趋冲突,就是既想得到这个,又想得到那个,两样都想要,所谓鱼和熊掌想兼得;二是双避冲突,就是对两样东西都想拒绝,都不想要,所谓前怕狼后怕虎;三是趋避冲突,就是对一个东西既想要又害怕,所谓既想吃又怕烫。你面临的就是上述双趋冲突和双避冲突相交织的动机冲突。所谓双趋冲突就是,既想要事业,又想要亲情;所谓双避冲突就是,一面是怕丢了事业而不愿为母亲付出太多,一面是怕丢了亲情而不愿只顾自己。所以,你既不想回到母亲身边或把母亲接来,又不忍坐视不管,于是左右为难,很是矛盾,似乎“忠孝难于两全”了。其实不然。

想想看,母亲已经风烛残年又孑身一人,无论生活上还是心灵上,不是都到了该儿女照顾的时候了吗?不知你是女儿,还是男儿。即使是女儿也应尽心竭力义不容辞,何况男儿?何况全家人为你读书成才都付出了很多,而你现在的境遇又是最好?不尽责任,可以有很多借口。不做善事,可以有很多托词。但是,面对养育了自己而风烛残年又孑身一人的母亲,怎忍心再找什么理由不去尽心竭力?不用说为了对得起母亲,就是为了对得起自己,儿女不是也应该好好照顾年老的父母吗?马老师绝无责难之意,恰恰相反,正是你想到了这一切,正是你爱心涌动,才让你不忍坐视,才让你面临动机冲突,才让你专门写信求询。很高兴你是有爱心的青年,很高兴你有帮助妈妈的心愿,也高兴你虽然拒绝回到母亲身边,但已经打算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当我们交流至此的时候,你的爱心还用再犹豫吗?我相信,只要不让自己的爱心犹豫,你自然会找到帮助母亲的具体办法。老人的幸福,就是儿女的幸福。马老师祝福你!愿这样的幸福伴随着你!

心理咨询师 马志国

如此“孝心”,一幕惨剧

许嘉韦两岁那年,他的母亲患病去世了。为了他,他的父亲没有再婚,一个人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拉扯大。靠卖血凑学费供他上了大学。在贫寒与艰辛中长大的许嘉韦,也是一个过早懂事的孩子。大学毕业后,他就把父亲接到了身边。他满怀深情地对父亲说:“爸,你独自一人含辛茹苦把我抚养成人,往后,我要好好孝敬你,让你的下半辈子过得幸福……”

许嘉韦的孝道,在单位是出了名的。就连找女朋友,他都不在乎对方是否漂亮,有无工作,唯独要求有孝心。许嘉韦的孝心打动了同一个系统工作的姑娘晓慧。晓慧虽比许嘉韦早工作2年,但年龄却还小他1岁。晓慧也是一个苦命的女孩:9岁那年,他的父母因为车祸双双出世,是她的几个姑姑轮番将她养育成人。

或许因为成长经历的相似,许嘉韦和晓慧不知不觉走到了一起。结婚前几天,许嘉韦问晓慧:“你愿意和我父亲长期住在一起吗?如果不愿意,我们就……”晓慧还没容他将“分手”二字说出,就抢先回答:“不是愿意,是乐意,万分乐意!”由于单位没有福利房,小两口只得在阳台上搭了一张简易床,将8平方米的宿舍用布帘一隔,一半留给公爹住,一半做厨房。房子虽小,但两代人一样享受着天伦之乐。

一年后,小两口爱的结晶出世了。他们给孩子取名时,也不忘孝道,用了一个“孝”字——许孝天。孩子的降临,虽给幸福之家更增欢乐,但也添了不少烦恼。特别是孩子爱哭,常常在半夜哭得爷爷无法入眠。

许嘉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跟晓慧一合计,干脆辞职下海,挣钱买房。许嘉韦凭才识和厚道,很快觅到一份高薪。干了一年,他又用攒下的钱开了一家电脑商行。生意出奇的好,店面越开越大。短短三年间,就买了房买了车。

没想到的是,不幸正等着他们一家。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秋日。繁忙的许嘉韦难得抽出一天时间,开着私家车,载着一家老小,前往市郊的森林公园游玩。车至半道,突然熄火了。许嘉韦打开车厢检查了一番,没有发现大的毛病,便对父亲和妻子说:“你们在后面用劲推,我借着惯性,说不准就将车发动起来了。”晓慧和父亲于是下了车,走到车尾,在许嘉韦的指挥下,用尽全力地推了起来。几个回合,车子果然发动起来。许嘉韦刚要招呼妻子和父亲上车,就听见车后的晓慧高声惊叫:“啊,不好,父亲摔伤了!”原来,车子在开动的瞬间,车后的父亲因为动作迟缓,一下子扑空了,重重地俯身倒地。

许嘉韦下车一看,父亲俯在地上一动不动,额头上正汩汩冒着鲜血。他急忙把父亲背上车,风驰电掣般开往医院。到医院时,老人已神志昏迷,经检查为颅内出血,须立即手术。然而,手术还没做完,老人就永远停止了呼吸。

看着父亲的尸体被医生推向太平间,许嘉韦楞了好久。突然,他发疯似地闯入太平间,俯在父亲冰冷的身上,嚎啕大哭……

许嘉韦难以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直到父亲骨灰下葬的那一刻,他才一把抱住骨灰盒,失声痛哭:“父亲啊,儿子曾经欠你的是还不清的养育之恩;如今,儿子欠你的是无法偿还的人命啊……”

料理完父亲的丧事,许嘉韦仍沉浸在丧父的悲痛和“杀”父的自责中。他茶饭不思,夜寝难眠,嘴里反复絮叨:“假如那天不去郊游,假如那天车子不坏,假如那天不让父亲推车,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惨局呀……”

晓慧看到痛苦自责的丈夫越来越憔悴,心也跟着伤痛起来。她让许嘉韦靠在自己的肩上,柔声地安慰:“这不是你的过错,是意外,谁都无法预见的意外。”

在晓慧轻言细语的安慰和开导下,许嘉韦逐渐恢复常态,很快投入了生意场。只是他因为心绪不宁,生意常常出错,还得罪了不少老客户。晓慧还注意到,许嘉韦彻夜难眠,时常半夜起床,躲在书房写东西。趁他不在的时候,她在书房找到了许嘉韦写东西的那个日记本。里面写满了许嘉韦对父亲的歉意和自责,他甚至称自己是“杀”父罪人,想以自杀来减轻“杀”父的罪过……

许嘉韦几乎每晚都在睡眠中与死去的父亲“相见”。醒来,这些怪异的梦仍在许嘉韦的脑海里萦绕不散。许嘉韦一面深受着这些自己制造的痛苦,又一面清楚的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杀”父梏桎,长久下去,自己很快就会陷入崩溃。怎么办?

思来想去,许嘉韦想到的却不是如何摆脱心理负担,而是决定离婚。将蒸蒸日上的生意和年幼的孩子交给妻子,以免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到挚爱亲人的正常生活。晓慧当然不同意。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许嘉韦咨询过法律人士后,向法院递交了离婚诉讼的同时,也与舒彦分室而居。按照法律规定,只要夫妻双方分居达6个月,就可准许离婚。据此,1年后,用苦良心的许嘉韦终于获准离婚。

离婚后,许嘉韦一个人孤独地住在偌大的屋子里,更是感到空虚和无助。想起曾经一家人相亲相爱、热热闹闹的场景,禁不住后悔离婚。他企图用酒精麻醉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却总是恍然看到父亲的影子在屋子的各个角落,游来荡去,时而慈笑,时而凶恶,时而老泪纵横……

清醒的时候,许嘉韦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出现了异常,想起去心理医生那里寻求解决的办法。只是不知为何,最终一次都没去。

晓慧虽然与许嘉韦离了婚,但她经常带着孩子来看望他。晓慧尽管猜不出许嘉韦为什么固执的要离婚,但她肯定,他是爱着自己爱着孩子的。所以,晓慧每看一次许嘉韦,就会弄一顿好吃的,把房子打扫得干干静静,将冰箱里的酒偷偷扔掉,换上丰富的食物塞得满满的。有好几次,她情深依旧地对许嘉韦说:“忧愁我们分担,快乐我们共享,我们复婚好吗?”许嘉韦虽然求之不得,可每每想起死去的父亲和自己沉重的心理,又退缩了。

那天,他喝了许多酒,朦胧中“父亲”又出现了。他哽咽着喊了声“父亲”,可“父亲”并不理睬他。他痛哭流涕地忏悔,恳请“父亲”原谅他的过失。然而,“父亲”依旧面无表情,最后拂袖而去……看到“父亲”绝情而去,许嘉韦一边喊着“爸”,一边追上去,结果撞在了墙上。许嘉韦颓废地坐在地板上,心里偏激地想:既然父亲不肯原谅我,那我就以死谢罪。接着,他将床头没喝完的30多片安眠药一股脑地吞进了肚里。许嘉韦静候死亡来临的时候,忽然想到:自己死了,晓慧以后肯定会再嫁,到时候孩子可就要受继父的欺辱了。想到这里,许嘉韦一骨碌爬起来,自言自语地说:“不行,我得带着孩子一起上天堂,我要永远照顾他。”

许嘉韦连忙给晓慧打电话,让她把孩子送过来。不一会儿,晓慧就提前在幼儿园接了孩子放学,买了一堆食物,来到许嘉韦的住处。晓慧一进门就发现了许嘉韦的异常,再加上地上那个被吃空的药品,她马上意识到了什么,急忙拨打120,将他送进了医院。由于抢救及时,许嘉韦的生命保住了,但紧接着又住进了精神病医院。这一住就是半年。

出院后,许嘉韦虽然有些忧郁,但摆脱了自杀倾向。此时,他才觉得家人常相聚的日子才是完美的幸福的。于是,当晓慧带着孩子来看他的时候,他第一次提出了复婚。然而,晓慧回答他的是“不”。原来,晓慧在许嘉韦住院期间,经人认识了一位刚离异的男人,两人准备于近期结婚。晓慧抱歉地对许嘉韦说:“如果半年前你同意和我复婚,如果你没有如此沉重的‘杀父’心结,我想,我是不会别你而去的。只是现在,我不能再辜负另外一个男人……”临走的时候,晓慧对失落的许嘉韦真心实意地开导道:“过去的事,该淡忘的就让它淡忘掉,何况父亲的死也不是你故意造成的,纯属意外。养好病后,碰到适合的找一个,不要苦了自己……”

目送晓慧牵着孩子远去,许嘉韦痛苦极了。可这一切又能怨谁呢?全是自己咎由自取啊!一连数月,许嘉韦在过孤寂与落寞中,陷入这种自责与追悔中不能自拔。有一天,他突然想到,这是不是父亲对自己的“惩罚”呢?没几天,许嘉韦便肯定了这种可能,他自言自语:“一定是死在我手上父亲,用这样的方式报复我!”

许嘉韦刚刚好转的精神病复发了。惊恐不安中,他再一次想到自杀谢罪的同时想到了唯一的儿子:“晓慧马上就要再婚了,继父肯定会虐待儿子。不行,我得带着儿子同行!”

那天下午4点,许嘉韦从幼儿园接出了儿子。路过住宅楼大门时,儿子坚决不肯进去,叫嚷着要去找妈妈。“自己的儿子居然不要自己了!”,许嘉韦更是悲从中来。他跑到不远处的便利店里买了一支冰激凌给儿子,欺骗着说:“我们先回家,在家里等妈妈吧,妈妈一会就到。”接着抱起儿子向单元楼上去。等儿子吃完冰激凌,许嘉韦又诱惑儿子说:“爸爸带你到楼顶去看伯伯家养的鸽子,好不好?”才5岁的孩子一听楼上有鸽子,便欢喜地拍着手,连声说好。许嘉韦在牵着儿子上顶楼的时候,碰到一位下楼的邻居。邻居听说他带儿子到楼上去看鸽子,直夸许嘉韦是个好父亲。然而却不曾料到,正是这个“好父亲”,正将儿子推向死亡之门。

上了楼顶,孩子没有看到鸽子,就叫嚷着要下楼等妈妈。许嘉韦一听,似乎有些急了,竟抱起大声哭叫的儿子跳了下去……

一幕惨烈的悲剧发生了!

心理咨询师点评:

这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我们该怎样进行心理学的思考?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生的走向往往是人格之笔写就的。故事主人公悲剧的心理根源就在于其不成熟的人格。故事中尽管作者忽略了有关情节的记述,我们仍然可以用心理学的眼光透过这似乎令人匪夷所思的悲剧故事,看到主人公“孝心”的背后潜在的心理动因是悲剧人格。一是依赖型人格。其特征为:①无主见。②常常感到无助。③担心被遗弃。④缺乏独立性。⑤害怕孤独。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逃避孤独。⑥易受伤害。很容易因遭到批评或未得到赞许而受到伤害。⑦难以接受分离。当亲密的关系终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其关键是过度的人际依赖。二是强迫型人格。其特征为:①事无巨细都要求高度精细、极端准确,必须遵循严格的规则,否则难以容忍。②常有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责任感过强,往往用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追求完美,怕犯错误,经常处于惶恐和苛求之中。③不容许变更生活习惯和规律,也不容许变更处事的信条和方法,特别死板,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无法适应新的情况和新的环境。④情感多为焦虑、紧张、悔恨,而轻松、愉快、满意的情绪较少。由于时常处于内疚、自责和悔恨之中,从而容易导致强迫症和轻度抑郁症。其关键是过度的自我苛求。

主人公虽然已经成人,但心灵深处仍然有很强的无助感,缺乏独立性,父亲的离去让他体验到深深地被遗弃感,不能接受生活的变故。其依赖型人格是显而易见的。而过于追求完美,过度的责任感,过分自责和苛求,不能适应生活的变化,焦虑、悔恨的消极情绪状态,又是其强迫型人格的表现。其间的住院就医,很可能是发展到了强迫症或抑郁症。如此人格特征的本质上是人格的不成熟,使其面对生活缺乏现实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不能理性地面对生活。

我们的思考不能止于此。我们应该深入反思的是,主人公如此的人格哪里来?

人格特征的成因中不免先天遗传因素的作用,但是,关键的还是后天的教育,特别是早期家庭教育的作用。比如,父母过分溺爱,过分保护,孩子的心灵往往难于长大,导致依赖型人格。又比如,父母管教过分严厉,要求过于严格,孩子会慢慢形成经常性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导致强迫型人格。可见,不良人格其实是非常态亲子关系的产物。就是说,主人公的悲剧人格是其父亲教育的结果。

从上面的故事中不难理解,主人公的父亲一人把孩子拉扯成人,对孩子必然有过多的溺爱和保护,同时必然有过于严格的要求甚至是严厉的管教。而且,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主人公父亲的生活境遇,必然使其心中积郁太多的遗憾、不满和痛苦,这一定在儿子面前有所表露,甚至还会把儿子作为宣泄对象。再有,其父对儿子寄予太多的期望。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这话不错。但另一面是,父母的爱是期望得到回报的。在我们国人的文化中,更是如此。“养儿防老”便是最好的明证。这一般这也在情理之中。但在故事主人公的亲子关系中,显然父亲付出的太多,寄予的期望一定更多。当这一切深入儿子的灵魂之后,便成了儿子心灵的桎梏,形成了不能化解的负罪感。所以离婚,也是源于负罪感:负罪于父亲,怎能自己享受?

尽管故事中没有关于他们父子早期生活的记述,我们也能从后来的情境透视父子的心态。孙子的夜间哭闹,在多数老人那里常常是一种幸福,而主人公的父亲却为无法入眠而痛苦。正是这种痛苦让主人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深感负罪。致于主人公恍惚中深感不原谅自己,听到父亲“我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将你养大”的责难,看到父亲“时而慈笑,时而凶恶,时而老泪纵横”,“面无表情,最后拂袖而去”,这与其说是幻觉,不如说是父亲留给他的童年记忆的重现。尽管理性上理解父亲的严格管教,但痛苦的情感体验的是难以磨灭的。血缘至亲的生父尚且让儿子如此留下痛苦的记忆,继父岂不更甚?于是自然有了“继父肯定会虐待儿子”的推论。“携子跳楼”,既是出于如上的担心,也是父子关系的复制,就是主人公把与父亲过分依赖关系复制到和儿子的关系上来。

如此说来,故事悲剧的深层根源在于非常态的亲子关系。这种非常态的亲子关系的本质就是我们的文化中“亲子一体性”太强了。亲子一体性,扼杀了亲子各自的独立性。其结果就是父母给孩子的心灵戴上心灵的梏桎,让孩子的精神难于真正长大。主人公便是在这种精神桎梏的压抑下,心灵没有长大,心智没有成熟,所以尽管在知识上受到了高等教育,却不能承受和应对生活的打击,走上了悲哀绝路。

亲情浓浓,给人的是幸福。亲子一体性,给人的则难免是痛苦了。探究悲剧的渊源,是为了防止悲剧重演。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拉开一些距离,少一些相互的依附,多一些彼此的独立吧。如此,亲子各自都会多一些成熟,我们的生活会多一些福音。

游子的万般愁苦哪里来

剑锋,一个25岁的小伙子,中学毕业就走南闯北,打工闯世界,一晃八九年的光景了,也算懂得了一些生活。可是,眼下他一个人远离家乡,遇到了难题,不知所措了。

按家乡的风俗,经人介绍,两年前的正月初一,剑锋在家乡和一个名叫金凤的姑娘定了婚。两人可说是一见钟情。

定亲几天之后,一对未婚恋人就一起走出家门,到远方的一个城市去打工。两个年轻人,同居在一起,不用说少不了肌肤之亲。几天之后的一个晚上,两个人的肌肤之亲让感情升级了。没有哪一方的丝毫强迫,两个年轻火热的身体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合二为一了。由此,他们海誓山盟,情意更深。为了表达彼此的忠诚,剑锋激情涌动,咬破了手指写血书;只爱你一个。金凤一看,更是动情,竟然用刀砍掉了一个小指的指尖。没等剑锋拦住,眼前已经是殷红的鲜血。生活哪能都是笑声?两个人虽说也有不愉快,但到底是情意浓浓。

一个多月后,金凤的母亲让人写信来。信上说,当地的风俗,未婚的姑娘和男人一起跑到外面生活是很丢面子的。于是,人们的风言风语给家里带来了很大压力。为此,姑娘的母亲病倒了……见到这封信,金凤一定要拉着剑锋回老家。

剑锋告诉金凤,不要对家里说他们发生性关系的事。可是,金凤从小就特别怕妈妈,对妈妈不敢有半点隐瞒。母亲知道了他们的同居关系,非常气恼。金凤被母亲关进了一个小屋。打骂相加之下,金凤也没有答应断绝关系。关了三天之后,金凤的妹妹乘人不备把姐姐放了出来。金凤跑出家门,一直跑到了剑锋面前。两个人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怎么办?两个年轻人为了爱情跪在了金凤母亲的面前,请求宽恕。他们没有想到,两个人这一跪,竟是三天三夜,不吃不喝,长跪不起!就是上帝也会被感动了呀!然而,金凤母亲竟然也是不吃不喝,三天三夜,硬是没有扶起两个孩子!这样下去怎么能行?最终是剑锋的父母和很多的亲友一起出面,几经调停,才算平息了事态。

两个人总算可以恋情依旧。但是,金凤家里没有让她再和剑锋一起出门。

剑锋独自一人又开始了闯荡生活。金凤虽然不在剑锋身边,却一直在剑锋的心里。这一天打工下班的闲暇中,剑锋为自己算了一卦,也为金凤算了一卦。他想知道他们的未来。回到家乡后,剑锋随口说出了这件事。金凤母亲兴奋之余,一定要看看卦文。见给金凤的卦文上面有一句说“其父畏其母”,一定要剑锋讲讲是什么意思。20出头的年轻人哪有那么多的心计,就照直解释说:那意思就是说我大叔怕您。没想到一句话刚刚出口,金凤母亲恼羞成怒,痛责剑锋缺心眼,无理,浑蛋。为此,剑锋又一次长跪不起,一连两天。

剑锋母亲自然心疼儿子,责怪金凤母亲没事找事,不讲道理。并且表示,不行的话,这门亲事就算了。随后,金凤的母亲又向剑锋提出,要娶他们金凤,就得拿出25000元,不然,就别想娶走。这下,剑锋的母亲更是不满了,跟儿子说,这门亲事干脆退了。

两边家长的冲突,让剑锋很是进退两难:如果退婚,自己和金凤已经发生了那样的关系,就是对婚姻没信守承诺,自己良心上会受不了。况且金凤母亲说了,女儿已经和剑锋出去那么多天,这在当地是没脸见人的,不和剑锋结婚,就只能把她嫁给一个老头。如果不退,金凤的母亲又非要让拿出钱来,才能和金凤结婚。这不是多少钱的事,关键是这样一来媳妇不就成了花钱买的了吗?自己也难接受。

没有办法,只好逃避。剑锋又一次远离家乡,到一个城市来当上了保安。转眼一年了,母亲说不让和金凤家里联系。剑锋还是给金凤去了两次信,可一直没有回音。一年来,剑锋不知道家里关于这件事的一点音讯,更不知道金凤到底怎么想的。按当地的民俗,像剑锋这个年龄的人都已经结婚了。八月十五又是人们回家团聚的日子。此时此刻,剑锋怎能不思虑重重,百感千愁?

如此拖延逃避,能到何时?可是又该怎么办呢?抬头面对明月,剑锋,一个年轻游子,心中万般愁苦:究竟是该继续恋情,还是该一刀两断?

就是这样,剑锋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于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周六晚上,我知道了剑锋上面的故事。剑锋愁苦地唏嘘哀叹之声,让人不忍告诉他:已经早就超过了我为读者义务心理咨询的预定时间。

剑锋遇到的麻烦主要来自家庭:自己家庭的意见,特别是金凤母亲的横加干涉。这是让人很通痛心的事情,更让人痛心的是,类似这样的对儿女的婚事横加干涉的,时至今日,绝不仅仅一个金凤的母亲。能给剑锋的根本的帮助,最好是不让家庭来干涉他们的婚事。但这又是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心理咨询师难于直接提供这样的帮助。这件事这就取决于年轻人自己了。于是,我讲了上面的意思后,问:“你打算怎么办?”

“我断掉自己的几个手指给金凤的母亲看,表示我的忠诚。”剑锋冲动地说。

“一个只会断手指的小伙子,不用说金凤的母亲怎样看,就是马老师,也不会欣赏这样的人。”我说,“那样,你只能把自己推向更深的灾难。”

“那,那,我只好去死了!”剑锋感到自己仿佛走到了末路。

我没有特别惊讶,我知道我们的沟通会让他选择比死更好的对策。我说:“听了你的前面的故事,马老师感觉你是个挺有情意的小伙儿,真的挺欣赏你。如果你去死,那么只能说金凤的母亲的干涉有道理——你实在不是一个可爱的好小伙儿。你想,你可以把那么多的人在你的生命中注入的感情置于不顾,其中也包括马老师我这素不相识的朋友的感情。不珍重亲情友情的人,不珍重自己的人,他会珍重别人,珍重爱情吗?”

剑锋沉默了。他在寻找着自己的理智。心理学发现,人的心态在情绪化状态下作出的决策往往是非理性的,混乱的,很容易把生活搅得更乱。所以,面对生活难题,首要的是化解心理上的情绪化状态。现在看,我上面的话已经生效。

“现在,关键的是你们有能力摆脱家庭的影响吗?就是说,如果你们一定要结合在一起,最严重的情况将可能是家庭将和你们断绝关系。你们承受的住吗?”

“我没问题。就看她了。”剑锋说。

“这原本就是你们两个的事。必须考虑金凤的态度,如果她屈从了家庭的压力,你又该如何?”我有意识地强调这一点,继而又说,“这实际上又涉及到你必须搞清的另一个问题:你们的感情到底如何?你究竟主要是出于什么心思不愿意断绝关系?”

剑锋说,他们当然也有感情,更重要的是已经有了那种关系,心里总觉得对不起金凤。

我早就感意识到,剑锋的心理上有一个潜在的观念,就是他把性与爱完全等同了。由于发生了性关系,就不能再有对别人的爱。婚前性关系当然不应提倡的,可同时又应看到,婚前的性关系,不等于爱情和婚姻。再有,婚前性关系,只要是双方自愿,也无所谓谁对不起谁。所以,我明确告诉剑锋:“首先要弄清两人的爱到底有几分,金凤到底怎样想,即使还有真爱,你们能不能冲破家庭的阻力。如果你只是出于责任和对不起,如果金凤已经屈从了家庭,如果你们没有能力冲破家庭的阻力,你又何必把自己往一条道上逼呢?而你不知道家里的情况,不知道金凤的态度,一个人在外面冥思苦想,百感千愁,又有什么用呢?”

剑锋不再唉声叹气,好像理清了自己的心思,语气中有了几分果断:“谢谢您,我过两天就回家。”

“好,相信你不会去砍断手指和寻死觅活,而能够理性地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在结束通话之前我进行了最后的心理支持,“因为,你是个走南闯北的顶天立地的好小伙儿。不管事态怎样发展,你都会理性地善待生活。马老师相信你!”

我听到了剑锋的笑声:“和您通过话,我心里已经有数了。您放心吧。”

放下电话,我心里还是沉甸甸的难以入睡。虽然剑锋说心里有数了,我并不认为这次心理咨询多么圆满成功。我不能影响他故事中的那么多的人的心态,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对他进行心理干预,调整他的心态,避免更可怕的悲剧。不管剑锋作出怎样的抉择,他都要承受痛苦,但理性的抉择会使他两害相权取其轻。我希望他的抉择会多一些理性,我默默地为他祝福。

两代人的心理误区酿悲剧

一道简单的禁止令

5年前,小A读高三的时候,结识了比他小几岁的初中女孩小B。说不清到底先发端于谁,反正两个人开始了交往。

很快,小B的妈妈知道了他们俩人的事。这天,妈妈满脸阴云地对小B说:“刚刚念初中,十四五的孩子,就开始搞对象,像什么样子?”尽管小B再三的解释说他们没有搞对象,可是妈妈哪里肯信。“必须断绝来往!”妈妈下了最后通牒。

家里的简单禁止令好像起了作用,妈妈看不到他们交往了。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小B的妈妈上了孩子们的当。

也许,小B妈妈说对了一半:十四五的孩子还没到谈恋爱的年龄。可另外的一半也是真实的:十四五的少年正是要和成人唱“对台戏”的时候。少年正是由童年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他们要试图由依赖走向独立,但是,他们还把握不好什么是真正的独立。于是,他们就表现为“闹独立”,凡事都喜欢跟成人唱“对台戏”,这便是所谓“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与独立性的不同在于:后者的行为决策基于自我认知,是自己做出的决定;前者的行为决策则以对方的态度为转移,是从对方态度相反的方向来做出决定的。“逆反心理”再加上“禁果分外甜”的心理作用,小B与A的交往开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是,他们又不敢公开的跟父母对着干。然而,这种秘密的交往却把他们引入一种更神秘更具诱惑力的境地。他们就这样悄悄地开始了名副其实的恋爱。

转眼,小A高中毕业后当了兵。小B初中毕业上了高中。

两个人不在一起了,小B的妈妈也就更放了心。

可小B的妈妈哪里知道他们俩人一直藕断丝连,长期的地下“活动”已经培养了他们的“深情厚谊”,简单的禁止反而成了他们感情深入发展的“加速剂”。

小A到了部队不久就给小B写来一封长信。

鸿雁传情,两个人的心越来越近了,越来越紧了。

一场逐渐升级的母子战争

小B读高三的时候,已经是19岁的大姑娘了。潜意识里妈妈几年前的话现在复活了,并且有了顺理成章的理解:几年前我是个孩子,还不能谈恋爱;现在我已经成人,我有资格恋爱了。于是,她有意识地向妈妈公开了与小A的关系。这当然也有小A的意思。

与其说是妈妈偶然发现,不如说是小B有意安排。这一天,妈妈看到了小A给小B的信和小B给小A的将要写完的回信。这下,妈妈如临大敌,又气又急又恼,叫来女儿,摆开了要长谈深谈要谈清楚要谈到定与小A断绝交往的架式。她哪里想到女儿这回是有备而来。一个是想断绝男女交往,一个是想明确恋爱关系。由此已经可以想见,这番母女对话该有多么不融洽,多么不顺利。又何况母女双方恰巧都处在各自特定的年龄段。小B正值青春期,躁动不安,容易冲动,是这个年龄孩子的最大特点;小B的妈妈50左右岁,正在更年期,情感波动大,难于自控,是这个年龄女性的明显特点。女儿的青春期遭遇母亲的更年期,稍有冲突就容易引发“母女战火”。今天,小B与妈妈的观点又是那么的对立。一番母女对话很快演变成一场“母女战争”,而且,“战火”迅速升级。

母亲把两封信撕得粉碎:“如果你不和他断绝关系,就和我断绝母女关系。”

女儿毫不示弱:“我已经不再是孩子了,与我喜欢的男友建立正式的恋爱关系,是我的权利,谁也不能干涉。”

母女对话在母女战火中中断。

正好在外工作的父亲休假在家,分别做了很多工作才算平息了这场家庭战火。小B想,爸爸和妈妈的说法也有道理,自己正读高三,的确很关键;再说,真的跟家庭断绝关系,自己怎么生活?还是先退一步吧。妈妈也缓和了态度,表示只要暂时放下来,等高中毕业就不再干涉。

又一次风波总算暂时平息下来。

一股潜伏的更危险的旋流

可是,似乎平静的水面下却潜伏着更危险的旋流。

小A的信一封接一封,更多更急。因为他感觉到小B的态度有了变化,有点由热变凉了。他知道自己即将退伍,小B也将高中毕业。如果小B考进大学,怕是到那时更是好梦难圆。于是,小A请假离队,在一个双休日的下午,悄然找到小B。小B态度的改变原本就是迫于家庭的压力,很少自觉地成分,在内心深处对小A一直怀着深深地恋情。意外的相见,使小B心中本来就很薄很脆的没有多少抵御能力的那道防线一触即溃。而且,小A爱情的冲击波又比过去强大了不知多少倍;小B春情躁动的力量也使她比过去有了更多的渴望。于是,那天晚上,在一个静静的去处,两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有了从未有过的让人刻骨铭心的肌肤之亲的体验。小A向小B提出,让家里同意确定他们的正式恋爱关系。小B表示赞同。

刚刚走进春天的两个年轻人,性子太急了。人生需要办许多事,这许多事都不一定错。但是,办每件事都需要把握好时机。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各自不同的发展任务,超前或错后都会导致人生发展的畸变,遗恨终生。两个年轻人的爱情之花不合时宜的超前开放了,这预示着人生悲剧的必然性。

小A归队后,不久,就提前退伍到一家工厂当上了一名工人。小B陷入了更深的矛盾之中。小A的来信让她难以割舍那分情。可是,她的成绩一滑再滑。她还不肯彻底放弃学业。她也非常清楚,妈妈如果知道了他们的关系,会跟她闹得死去活来。她也试探过妈妈的态度,想在毕业前确定恋爱关系根本不可能。而且,妈妈也不会同意女儿嫁给一个工人。怎么办?

这时候,如果小B能得到合适的人(比如老师或心理咨询人员)的有效的帮助,也许会有更好的办法。遗憾的是他们一直没有寻求他人的帮助,只在一个封闭的圈子里转。

在万般无奈之下,小B选择了暂时断交,于是,给小A写了下面的信:

亲爱的小A哥:

自那天分手后,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你,恨不得随你而去。可是,妈妈和爸爸就我一个女儿,他们毕竟是疼我的亲人。如果我真的随你而去,真不知道他们会怎样。现在根本不能和他们谈确定恋爱关系的事。我矛盾极了,我该怎么办?要不,我们先断绝来往。如果我们有缘,以后我们再相聚;如果我们无缘,就把爱留在心中,你就是我今生今世最爱的好哥哥……

永远爱你的小妹

小A的回信很快就到了:

我最最亲爱的小B:

这些天来你知道我是怎样的想念你啊!我们怎能断绝关系?这世间我不会再爱别的人……

我真希望你能从家里逃出来,永远地离开那个家,只有我才能给你愉快和幸福……

没有你,我没法安心工作,我没法生活……我知道你是爱我的,你心里只有我。是你的妈妈在破坏我们的爱情,我恨你的妈妈,她是我们爱情的绊脚石,让我们一起来搬开她,真的,我恨她。如果你顺从了你的妈妈,我也……不,你不能那样……

我等你的消息。

最爱你的小A

面对小A的来信,小B矛盾极了。她鼓起勇气跟妈妈谈了他们的意思。妈妈一看,原来到现在俩人不仅没断,反而得寸进尺,还要来确定什么恋爱关系,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小A知道了等来的是这样的消息,如坐针毡,冲动之下给小B的妈妈写了一封信。虽然他努力用理智来控制自己,但是,不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以这样的年龄面对这样的事情,他信中的话是不免温情不足,火药味倒是很足的。他的信触怒了小B的妈妈,不但没有起积极作用,反而势态弄得更糟糕。小B的妈妈在回信中把小A痛责一顿,把几年来对女儿的不满一股脑发泄在小A身上。

一幕惨痛的悲剧

很明显,小B妈妈的做法表现出来的是严重缺乏理智的不健康的心理。假如她这时候向合适的另外的人,如小B的爸爸或心理咨询人员求助,假如她能对自己的心态和年轻人的心态有一定的了解,也许会有别的选择。然而,小B的妈妈却以自己的畸变的独断和偏激继续诱发着一场惨痛的悲剧。

小B妈妈畸变的心态诱发了小A心态的更剧烈畸变。

这一天,有人发现小A身带凶器潜入小B的家中。家里只有小B和妈妈,思想和行动上都毫无防范。小A的出现虽然让母女俩有些意外,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小B的妈妈只是被对立的情绪所左右,没有唤起应有的警觉和机智。小A是有备而来:要么定下婚事,要么鱼死网破。因此,不过三句话,小A与小B妈妈便势如仇敌般唇枪舌剑。小B不知怎样是好左右为难。小B妈妈一把拽过女儿揽进怀中:“她永远是我的,你想得到她是痴心妄想。赶紧死了这条心!”小A闻听此言,眼中露出凶光,拔出凶器扑向小B的妈妈。一刀刺去,正好刺中慌乱中扑过来想阻止他的小B腹部。小B惨叫一声扑倒在地。小B妈妈惊恐中找东西准备反击的一瞬间,小A猛扑过来,朝小B妈妈脸上身上连刺数刀。小B看到妈妈躺倒在血泊中,猛然起来要和小A搏斗。小A这时候已经昏了头,红了眼,穷凶极恶地向小B刺来……正在这时候,邻居报警之后警察已经赶到。小A连刺小B四刀后疯狂地扑向警察,刺伤一名警察夺路而逃,没跑几步被当场抓获。

小B母女俩深受重伤,经全力抢救总算保住了性命,却也留下累累伤痕终生残疾。

小A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

这幕悲剧留给我们太沉重的思索。小A的结局固然是咎由自取,但是,他不过是悲剧中一个可怜的角色。是谁导演了这场悲剧?如果小B的妈妈不陷入心理误区,能以健康的心理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不是站在对立面简单的禁止,而是与少年一路同行,年轻人是不是会接受成人的指导而不是一意孤行?如果两个年轻人不陷入心理误区,能受到应有的青春期教育,形成健康的心理,学会以性道德来把握性生理性心理的走向,是不是会选择一条健康的青春之路?如果我们的社会给人类的性文化以更科学的更健康的心理氛围,是不是会避免这样的悲剧的发生?

愿小A小B一样的年轻的朋友会由这悲剧有所警醒。

愿小B妈妈一样的家长朋友更会由这悲剧有所警醒。

愿全社会的人们都会由这悲剧有所警醒。

女孩和父母闹翻之后

“马老师,我有一个很紧急的事情想与您商量,我和父母闹翻了。”周六晚上,我的心理咨询专线一阵铃声响过,一个叫梅的女孩这样急切地开始了和我的通话,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我今年20岁,在远离家乡的一个城市读书,学得是医学专业,从现在就要开始一年的实习了。”她说,“明天我就要回到学校。今天,为了我实习的住处问题,我和父母怎么也商量不到一块,闹得很僵,冲突非常厉害。我坚持要在实习医院的附近找房住,我说那样很好。家里却主张我住在表哥家。在我读书的城市,有我表哥一家人在那里生活。我实习的地方离他们家不远。表哥表嫂和我们的关系很好,爸爸妈妈一直很欣赏表哥,而且表哥又是医生,在当地一家医院工作。爸爸妈妈说一个女孩子住在外面,不如住在表哥家里安全,还可以在业务上得到表哥的帮助。所以,坚持要我住在表哥家里。我不能说服父母,但我却坚持甚至固执地表示一定要住在外面。就这样我和父母的冲突激化了。在父母眼里,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女孩,我的确也是很温和的女孩。但这次妈妈却哭着说:你长大了,翅膀硬了,你敢不讲道理地气我了……”

一个温顺的女孩,长大了自然也会有自己的主张。可是,为什么在明显理由的不充分的情况下,却要固执己见,以致到了酿成家庭“战争”,妈妈都伤心流泪了,还是那么固执?我推测其中必有缘由。这个缘由或许是梅的难言之处。梅后面的故事证实了这一点。

“父母有他们的道理,可是我真的很难很难。”女孩继续说,“我的表哥是个让人尊敬的医生,27岁,已经有了一个孩子,一家三口是个幸福的家庭。因为他在当地从事医疗工作,为我的实习,自然请他帮忙。两个月前的一天,我去他家里商量这件事。他为此晚上请来几个朋友。正好表嫂和孩子不在家。表哥忙里忙外,招待大家。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议论,表哥喝了不少。客人们散去,已经很晚,表哥喝多了,就在外间躺下,让我住在了里间。过一会,他说胃口不好,让我给她打了一针,而后又来里屋倒水喝。就在这时候,他突然仅仅地抱住了我,把我按在了床上。等我意识到情况不好,把他推了下去,挣脱开了,大声地说:你怎么能这样!他退到卫生间去吐了几口,洗了洗脸,恢复了理智。他来到我的面前,向我道歉,说真的很对不起我,劝我不要再哭了,以后绝对不会再有这样的事……”

好长一段时间,电话里静静地。梅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我和谁也没说。但是,从那以后,我心情非常不好,晚上经常作恶梦,直到现在我还没有走出那个阴影。明天就要着回学校,准备实习了,住在哪里这个问题不能再拖,必须要在走之前定下来。可是,面对父母我不知道该怎样说,我爸爸妈妈一直很器重表哥,对他印象非常好,说他人品不错,又有医术。如果我把那晚的事说给父母听,真不知道事情会怎样。现在,最让我困惑的是,究竟这件事该不该告诉父母,我真是很为难……”

不能不说梅的确遇到了一个难题。如果梅说出这件事,那么,并非当事人的梅的父母会怎样看怎样对待,由此会引发出什么问题,的确是很难预测的。

我与梅交流了上面的意思后,话锋一转:“不过,马老师以为你面临的问题的关键,不是该不该告诉父母,而是究竟该不该住在表哥家里。你应该能够理解,几乎没有一个想要做恶人,从本性上说,人都愿意作好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作为一个男人,从你的故事看来,不能说你的表哥就是一个恶人。因为,他一个男人,如果那天晚上一定要强暴一个女孩,那么你是无路可逃,必遭厄运的。可以说他是一个有道德信念的男人。过去你们一家对他没有看错。而这件偶发事件,可以看成是酒后的一时冲动。但是,这无论如何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如果你住在那里,不是十天半月,而是漫长的一年时光。在这样长的时间里,难保不会再次出现家中只剩下你们两人的情况;况且,长久地在一起居住生活,难保不会生情。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能说谁天生的是恶人,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难保不迈错步。万一表哥与你出现了既成事实的尴尬事,那将如何了得?表哥的一个好人的形象还哪里去找?你父母,你表嫂,又该如何承受这样的事实?更严重的是你自己身心的伤害将是多么痛心?完全没有预感的事情,我们难于防备。既然已经有危险的信号在前……”

“我知道了……”梅轻轻地声音中有深深地触动。她转而又问:“我还是不想把那晚的事说给父母听,我怕他们真的承受不了。可是,对我的父母该怎么说呢?”

“具体怎么说,你会找到合适的办法。重要的是,即使你不向父母说明,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结局,比起你一时顺从万一筑成大错的结局,两相全衡,孰轻孰重,你……”

“我尽量争取让父母接受我自己的安排,实在不行,就让妈妈说我是个不听话的女孩吧。谢谢您,马老师,我心中有数了。”

人的思维处于情绪化状态下,往往只是体验到了心绪混乱,却忽略了面临的生活事件中让自己困惑的关键究竟是什么,因而,难于进行有效的理性思维,难于作出恰当的决策。梅终于理清自己的心思,我想她会作出理性的决策。

年轻人为何没有安全感

电话预约之后,我接待了远道而来的晓成。但见晓成高高的个子,白净的面孔,可以说是一表人才。然而,与此不相称的是,最初的几句沟通之后,晓成局促不安起来,几经犹豫才在一个离我较远的座位坐下,开始了我们的沟通。

晓成今年24岁,是个独生子。虽然父母都是一般的职工,但他却从小养尊处优,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得到的是全家的关爱,特别是母亲对他更是疼爱有加,用晓成自己的话说,“整个一个少爷生活”。初中毕业后,出于种种考虑报考了中专,四年前毕业。那时在他们那里还可以直接分配工作。但是,晓成不愿接受分配,没有按照自己的专业对口就业。因为,当时正好一个文艺团体招人,晓成有音乐方面的爱好和特长,就参加了报考。家里自然不同意,认为没有背景和关系,是没有希望的。可是,晓成硬是凭着自己的实力,招聘考试,一路通过,成了这家文工团的一名成员。但是,晓成参加工作后,和读书的时候一样,总是感到很自卑,总是心神不宁,总是没有安全感,总是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平时,与人交往感到紧张,就是走在街上,也会感觉别人在看自己,就特别不自然。在工作中,排练或演出的时候,总是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怕自己做不好,就越发紧张。甚至有时候心里想把事情故意做坏。这原本是一种自我保护心理:如果做坏了,我是故意的,不是我不行。但晓成不知这种念头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更加心慌,更加没有安全感。

晓成为何没有安全感?还需要了解必要的生活背景。于是,我请晓成回忆一下有关的生活经历。

晓成回忆说:一次与同学发生冲突,父母没有帮我出气,就原谅了那个同学。还有一次,因为贪玩,和几个同伴偷了一个机关办公室里的篮球。本来自己是协从,领头的同伴被父母领回去了,自己却因为父母没有及时出面,而被当作领头的在派出所呆了一夜……说到这里晓成停住了,抬起头来看看我,又摇摇头,欲言又止,最后说,反正就怪我的父母。

以心理咨询师的眼光不难看出,现在我们的沟通出现了障碍,晓成刚才的诉说中只有一句是真实心态的流露,那就是他现在的困扰与父母有直接的关系。但上面所述的事情并非真正的缘由,这叫作遮盖性回忆,就是说用这样的事情遮盖了真正的缘由。心理咨询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弄不好心理咨询师也会被迷惑。

当我们就此从侧面进行了交流之后,晓成似有所悟,低下头来说:我感觉我的性心理出现了障碍。五六岁的时候,我与女孩玩过性游戏,还和伙伴一起偷看女孩的洗澡,而且还有手淫行为,还有同性恋,有时候与男孩亲热搂抱……总之,我对性感觉是肮脏的。两年前我交了女友,虽然感情很好,但是总好像隔着一层,没有过过于亲近的行为……

童年性游戏和孩子们玩的别的游戏没有什么区别,手淫也不过是正常的自慰行为,致于和男孩亲热搂抱,许多人青少年时期都会有过类似的现象,不过是性倾向的混乱期的表现,是自然的表现,不能算同性恋。就是说,这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不能说是性心理障碍。晓成所以回忆这些事情,虽然还是遮盖性回忆,但又进一步透露一点真实的心态,那就是他的困扰与性问题有关。究竟为什么让晓成感到性是肮脏的?

随着我们的交流的继续,晓成的话题又回到了父母身上。他说:我不喜欢父亲的性格,他不成熟,太软弱,不像个男人,没有阳刚之气,家里妈妈说了算……

我知道晓成开始逐步深入到心灵深处的情结所在了,我用眼神鼓励他说下去。他看我只是静静地倾听,态度自然轻松,就继续说下去:

我看得出,妈妈对爸爸没有多少感情,反而对我很好,很亲近。记得上小学了,妈妈还经常让我搂住妈妈亲吻乳房。后来我上中学了,妈妈对我还是那样亲密地搂搂抱抱。夏天,我们娘俩在家里,妈妈就穿着内衣,甚至只穿胸罩、短裤,在房间里来回走动,一点也不回避我……

说到这里,晓成深深地低下头,咬自己的手指。我依然保持平静无语。片刻,晓成受到了我的影响,心态平静了下来,继续回忆:

记得初中的时候,一天晚上,爸爸没有回家,妈妈把我叫到了她的屋子,让我钻进了她的被窝,把我搂在怀里亲热。正好在这时,爸爸回来了,而且还有爸爸的同事。虽然他们没有看见屋里的情景,但我能感觉到妈妈神态的慌乱和尴尬。后来的一个夏天,天很热,妈妈躺在床上,就那么穿着内衣和胸罩,几乎裸露着整个身体。妈妈又一次叫我,把我搂在她的身边。这时,我第一次非常激动地抱住了妈妈,使劲地亲吻她的乳房。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动,下身也勃起了。猛然,我意识到这和以前亲近妈妈的那种感觉不一样了,是一种异性之间的感觉,不是母子之间的感觉。我猛然止住了自己,跑出了妈妈的屋子。在那一瞬间,我感觉妈妈的脸上掠过一丝痛苦而复杂的表情……

说到这里,晓成紧紧地闭上双眼,好久好久,沉默不语。

现在,总算找到了困扰晓成的心理渊源,那就是“亲子三角关系”障碍。从精神分析学说看,人的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大约在四五岁的时候正处于“性蕾期”,孩子对两性差异开始关注,对不同性别的对象有了不同的情绪反应,是性心理初步的萌芽阶段,所以叫作“性蕾期”。这种性心理现象自然首先表现为对父母的不同感觉,从对异性家长的亲近中,获得某种心理的满足。女孩会对父亲亲近撒娇,排斥母亲;男孩会对母亲亲近爱抚,害怕父亲。于是,就形成了“亲子三角关系”冲突。随着年岁的增长,大约在6~11岁(大致相当于小学阶段),性心理发展进入“同性期”,只愿意和同性朋友要好,排斥异性朋友。于是,孩子开始向同性父母的学习模仿。男孩会逐渐地与母亲疏远,而与父亲亲近,向父亲学习如何长大成为男人;女孩也不再与父亲过分亲密,而和母亲亲近,并学习如何成为女人。所以,大多“亲子三角关系”冲突会随着成长而逐渐化解。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有人却没能很好地走过这段心路历程。如果到了青春期前,儿子还与母亲过分地亲近,没有跟父亲亲近认同,女儿还是迷恋父亲,排斥母亲,就形成了亲子三角关系的障碍。

虽然我们不知道晓成的母亲究竟存在哪些心结障碍,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对丈夫缺乏感情,她把感情过分地寄托在儿子身上。于是,母子的过分亲密没有让晓成顺利地走过亲子三角关系冲突,而且导致暧昧的母子关系。这无疑对晓成从心理上产生复杂而病态的后果。这些后果集中地体现为晓成不能接受自己,自责自罪,心灵没有了安宁,便出现了上述的没有安全感的种种症状。但是,为了免于直面的痛苦,晓成进行了心理自我防卫,试图在回避母子暧昧关系的前提下,找出种种理由给自己的没有安全感以合理的解释。晓成还是悟性较好的,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总算逐步领悟到其心态与父母以及性心理方面的关系。

从家教心理的角度说,为人父母者应该根据孩子的性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很好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晓成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应该很好的反思。但是,在心理咨询中,面对求询者,许多心结不一定要点破,对晓成,也无需特别责怪他的母亲。现在关键的是给晓成以心理支持,帮助他接受自我,获得心灵的安宁,积极地面对生活。于是,我们就此做了较多的沟通。首先让晓成领悟要学会接纳自我。对于过去自我的接纳,就是接受自己过去的一切。重要的是拿出行动发展自我。同时,我充分肯定他能够自食其力,能够自己开创事业,是人生最大的成功。最后我建议,以接纳自我发展自我为中心,来写成功日记。这是自我心理调整的有效措施。

沟通至此,晓成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您的意思是说,我还是一个好青年,还有希望?”

“没错。”我肯定说,“只要你振奋起来,积极地面对未来的生活,你就会赢得成功的人生。”

晓成起身告别的时候,挺起了胸膛,更显一表人才。

新年,晓成打来电话,祝福新年。他说安全感回到了心中,他会继续积极地面对生活。我为晓成的自救成功而欣慰。

面对两个女儿好苦恼

这天,我刚刚应邀出国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回来,就应一位女士的迫切要求,优先安排接待了她的来访。强作笑颜的女士落座后,开始了自己的倾诉。

我是个50岁的母亲,养育了两个女儿。大女儿今年18岁,读高中。小女儿今年16岁,读初中。应该说这些年来,两个女儿都挺好的,我们的家庭也是幸福的。

但是,最近两年来,家里没有了平静。小女儿总是说我和他父亲偏向姐姐,为此经常和我们生气,对我们成见很深,很不满。她说我们都对她不好,说每当姐妹之间有了矛盾的时候,总是怪她,总是批评她,什么错事都是她的,什么好事都是姐姐的。那次,为了写字台的事她又生气了。是这样的,为了孩子的学习我们去年暂时搬了家,当时就搬来一个写字台。她怪我们一个写字台就给姐姐用,不让她用。她质问我:您怎么解释?都是女儿,为什么这样对我?那天,她想买一件新衣服,又没有空去。正好姐姐也去买衣服,就主动说如果妹妹需要就捎来。为这她也生气了,说什么不重视她,连买衣服都是姐姐买衣服捎带了她的。我想解释解释,她就和我大吵大闹。就这样,最近以来,我感觉她情绪一点不稳,有点事情就和我们大吵大闹。过去还算听话的孩子,现在怎么大人的话一点也不听了?我觉得她好像有心理障碍了。您说这孩子是怎么了,我们可怎么办啊?

可以初步判断,这个女孩所以不听话了,首先是她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十五六的孩子正处于第二反抗期。这时,他们儿童时代的“平静的内心平衡”被破坏了。于是,就有了不听话的种种表现。但是,这只是一个心理背景。更直接的原因还是,尽管难免误解之处,她还是切实感到了父母对姐妹两个的区别对待。以写字台为例,一般说一张写字台是应该让给妹妹的,可在这个家里却让给了姐姐。如此违背常理,这是为什么?我想一定事出有因。于是我请女士介绍一下有关的情况。

女士先是稍作迟疑,而后还是坦率相告:是这样的,小女儿是亲生的,大女儿是抱养的。当时,我们婚后几年没有孩子,对自己生育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医生也作出了这样的诊断。于是,就抱养了一个女儿,心想这样也就挺好了。我们也打心里喜欢这个女儿。没想到两年后,我又怀孕了,就有了这个小女儿。不过,我一直怕大女儿委屈,许多事都是先照顾好大女儿。当然,这一切一直没和两个孩子说,想等她们长大了再说。没想到小女儿的心理现在出了这样的障碍……

现在问题已经非常清楚了。大女儿不是亲生的,怕她委屈,父母就刻意给予特殊的照顾。于是小女儿困惑不解:我是妹妹,为什么要我让着姐姐?这是为什么?

“那就是说,是我们父母身上的问题了?”沟通至此女士领悟地说。

“是的,是父母心态上的问题。”随后我话锋一转,“可以推测,从内心深处,您更爱亲生的小女儿。请实话实说,是这样吗?”

“对,觉得她小,前两年又闹过鼻炎,我太娇惯了……”

“可问题是,虽然内心深处疼爱亲生小女儿,又怕对不起抱养的大女儿,于是在具体事情上就刻意照顾大女儿。是这样吗?”

女士不好意思地笑了:“真让您说到我心里去了。”

女士的这种心态,在心理学上叫作反向作用。反向作用是指以一种与内心意向相反的态度或行为,来对待处理一些不能被接受的欲望或冲动的心理防卫机制。人有许多原始欲望或冲动,由于有些是社会或自己所不容忍或不许可的,就常常被压抑而到深层的潜意识之中,处于潜伏状态,不为自我所觉察。这些欲望或冲动虽然被压抑下去,但并未消除,仍然具有很大的驱动力,随时在伺机表露。于是,为了加以防御,就对有关事物表现为与此相反的态度和行为,所以叫作反向作用。在人运用反向作用的时候,其态度和行为往往过分到有违常情。因而,生活中如果谁在某方面有过分的表现,恰好表明潜意识中有相反的欲望或冲动。比如,对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或事物,偏偏表现为“不喜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物,偏偏表现为“喜欢”。反向作用不同于伪装。伪装是故意而为,反向作用是不知不觉间发生的。

反向作用在生活经常发生,对人们的生活有时也有一定的帮助。然而,如果反向作用过分使用,就会妨碍了正常的行为反应而误事。比如,孩子做错事惹麻烦时,父母批评教育甚至打骂,本是人之常情。但是,亲生父母教训打骂孩子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可以公开表现其心态;而继母则不然,往往怕教训打骂孩子会引起别人非议。这一面是社会上的以偏概全的成见,一面是个别的继母自身确实存在问题。因此,我们经常看到,即使孩子行为确实需要管教,继母也不敢,有时反而过分溺爱放纵,以表示自己并非“不爱”孩子。这样一来,作继母的耗费了许多精力“矫枉过正”的结果,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更严重的是,孩子会慢慢体会到继母的内心,并不感谢她的“爱”。这就有点弄巧成拙了。

回到这位女士的问题上来,就是这样的心态:姐姐不是亲生的,你是亲生的,就要让着姐姐,有事就得多批评你,可以打你骂你,对姐姐怎么行?也许,这位母亲对大女儿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几乎是由于本能的血缘关系而更爱亲生骨肉,又怕遭到别人或自己良心的责备,于是就矫枉过正,对大女儿有了过分的照顾,以致一张写字台也要让着大女儿。小女儿怎能理解这一切?何况她又处于第二反抗期。于是,亲子冲突就在所难免了。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个家庭还有一种潜在的冲突。父母因反向作用心态而刻意照顾大女儿,无异于把大女儿当“外人”。慢慢地,大女儿体察到了父母的内心,也会导致亲子关系障碍。

令人欣慰的是,沟通至此,女士和我已经有了共识:赶紧彻底扔掉反向作用,对两个女儿完全一视同仁。

送别之后我想:今天抱养子女的家庭并非绝无仅有,大多父母都视子女如同骨肉的。既然如此,何必心存芥蒂,让反向作用心态来弄巧成拙?

再婚家庭的孩子问题

这一天,电话约定之后,我接待了一位愁容满面的女士的来访。

落座后,女士开始了自己的故事:我今年36岁,丈夫和我年龄差不多。我们是几年前再婚的。应该说我们的感情还可以。但是,我总是在想是否该放弃这段婚姻。

情况是这样的。我们各自带两个孩子。这几个孩子年龄差不多,最大的不过六七岁。丈夫的前妻是意外事故突然去世的,他对自己的两个孩子过于疼爱,娇惯得孩子特别任性,经常哭闹,有时哭闹起来让人没有办法。几年来,我尝试过各种办法,效果都不好。现在孩子已经六七岁了,我不知怎么办才好。我觉得在这个家里,对丈夫和他的孩子我是尽心尽力的。但是,他对我的孩子和对他的孩子不一样,不能一视同仁。有时我想,干脆自己也自私一点算了。但是我可以保证,对几个孩子没有过自私的想法,没有亲疏之分,而且对他的孩子比对我的孩子还好。可丈夫却分出亲疏!因为这,时间长了我心里很有点不平衡,有一些不满,甚至对现在的婚姻都有点不满意了。我知道组成一个家庭不是容易的,他对我还是不错的,就是在孩子上面有分歧。我想征求您的意见,我到底该怎么办?是维护这个婚姻,还是放弃?我心里很矛盾的……

听到这里我问:“让你矛盾的是:这个再婚家庭我还要不要?”

“是这样。”

“这样的问题别人怎能断言呢?”

“为什么不能?”女士和许多来访者一样,对于不能得到现成的“药方”不解。

我只好解释说:“心理咨询师不能替人拿主意,只能帮人看清自己的故事,看清自己的心,从而对自己的生活作出选择。其它的事情如此,婚姻大事更是如此。再婚家庭,有的过得很好;并非再婚的家庭,也有走不下去的。子女并非亲生,有的相处得很好;子女都是亲生的,也有夫妻分手的。这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怎好一概而论?”

“那么,我该怎么办呢?您能否给我一点建议?”女士再次提出请求。

于是,我分析说:“重要的是有些问题自己要考虑清楚:如果放弃这段婚姻,还重新走进婚姻吗?如果重新走进婚姻,会有比现在更好的选择吗?这个年龄的男人是否还会有自己的孩子?如果再婚后仍然各自都有孩子,又该如何面对?我们只能面对现实作出选择。这些都是要考虑到的现实问题呀!”

“对!”女士非常赞同。

“这是一。”我继续说,“第二,任何选择都要做好心理准备,得到的同时有所付出。现实生活的选择都会有两方面,有得到的一面,也有付出的一面。即使是非再婚的家庭,即使都是亲生的子女,孩子多了,父母也会在享有亲情的同时多出好些麻烦。再婚家庭孩子多了就更会多一些难处。就是这样,我们对生活的任何选择,都会在选择了所得的同时而有所失。这好比一张纸的两面,是没法分开的。就是说,我们选择再婚的时候,就意味着选择了这些再婚带来的麻烦事。”

“对,有朋友也说再婚就得准备承受多一些压力,是这样的吗?”

“没错。”我继续分析说,“第三,源于血缘的心态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没有血缘关系一样可以有浓浓的亲情。但那是在漫长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感情,所谓日久生情,那是以后的事。一般说来,再婚家庭中,起初双方都会对孩子心存‘亲生的,不是亲生的’这样的心态。而且,这种心态几乎可以说是源于一种本能,并非自私与否的问题。扪心自问,谁都如此。区别只是有人在理性上能把握得好一些,慢慢地和非亲生的孩子培养起亲情。再有,你丈夫的前妻是突然去世的,这样他难免把对前妻的感情迁移到孩子身上,对两个孩子疼爱有加。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可以理解他。”女士转而感到蒙冤似的说,“但我真的对他的孩子没有歧视,甚至比对我自己的孩子还好。”

“是的,不少作继父继母的,对对方的孩子往往比亲生儿女还好,甚至孩子确实需要管教了,也不敢管教,反而有点溺爱。这种心态,在心理学上叫作‘反向作用’。就是说,因为不是亲生,缺少亲情,就心存顾虑,怕人家说不爱孩子,才表现出比对亲生孩子更爱。就是说,在心里也有亲生不亲生之分。”

“是这样……”女士听到这里似有所悟。

“当然,双方都有子女的再婚家庭,还是各自对亲生子女多一些管教为好。但,只要真心爱孩子,即使并非亲生也会日久生情,亲情一样浓。”最后我说,“关键的关键是,只要双方有爱,孩子的问题好商量,一切都好商量,一切都是有希望的。”

至此女士不再矛盾:“我知道了,我要尽心尽力维护好我的婚姻。”

“好,这样的心态比总是想着‘我放弃吗’要好得多。人的许多困扰都源于犹豫不决。一旦决定了,反而会专心投入地去营造了。多一份投入,就会多一份收获。”

“对,您说的对!谢谢您!”女士脸上有了笑容。

“人的天性都乐意按自己的意愿行动,难于执行别人的‘指示’不走样。所以,心理咨询要帮助当事人自己作出选择。”握别的时候我说,“但愿我们的沟通能帮你看清自己的生活,作出理性的选择。祝福你!”

家中有了“第三者”

我和妻子从恋爱到结婚,到女儿的出生,一直都一帆风顺。女儿出生不久,我们搬进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真正有了自己的空间,我和妻子又正值青春年少,所以,每晚我们将女儿安顿好了以后,便粘在一起,尽情地欢爱,仿佛又找到了那过去的热恋时光。

女儿渐渐长大。这时,我们才发现她十分地顽皮和吵闹,整天在家里爬上爬下搬进搬出。有时候晚上即使睡到了半夜,她也会从一边的床铺上突然爬起来,一个人抓着东西玩得有滋有味的。慢慢地,那张小床铺已经无法再容纳下她的个头。于是,我们只得先将女儿放在我们中间。待慢慢哄睡了以后,我便小心翼翼地将她抱到床里边,这时已经饥渴得十分难受的我们才开始行动,或在床外边,或在沙发上尽情地欢爱。

在我们眼里,女儿好像也就似乎那么一直的幼小,她似乎除了玩耍以外,其他的什么都不懂得。直到那天晚上……

哄睡了女儿以后,照旧和妻子在一边的沙发上缠绵。月光和灯光都格外明亮,看着妻子那迷人的胴体,顿时性趣大增。正在那狂风暴雨之际,睡在床上的女儿突然被惊醒过来,仰着头将赤身裸体的我们看得真真切切。好一会儿,她才恍然大悟似的,只见她急急忙忙地翻身下床,将妻子和我的衣裤抓了一些在手上跑过来,直递到我们手上,紧张地叫道:“你们都冷坏了吧!快点穿上衣服就不冷了!看你们叫得真是太可怜了!”言罢,她也不管我们是怎样一脸愕然地“定”在那里,又飞快地跑回去将剩余的衣裤拿过来,并站在我们面前,不停地“力劝”我们赶快穿上衣服,以防止冻坏了身体。那一刻,正在兴头上的我和妻子面面相觑,看着女儿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我们,那认真的劲儿简直让我们啼笑皆非!

这样,我们第一次渡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开始商议着今后该如何“安置”女儿,以避免类似这样让人尴尬难堪的场面重演。可一个晚上也没有达成共识,妻子说什么也不忍心将女儿放到另外一个房间里独自睡觉或者托付给我们的父母。

就这样,我们一家三口依然挤在一张床上。虽然我们一再小心,但那天晚上我们又一次惊醒女儿,她惊愕地望着我们。这次女儿不再以为我们是冷得痛苦地叫了,她那迷惑的眼睛已经让我们猜不透她心里到底在想着什么了。

于是,我们从三五天做爱一次逐渐减少到十天一次,半月一次,最后甚至是一个月也不来一次。这时候,我还发现自己不再像从前那样坚挺而有力。有时候,我在妻子的催促声中,不到一两分钟就软乎乎地泻了。每当这时,我就痛苦到了极点。我曾无数次强烈地要求妻子,将女儿放置在隔壁房间或寄居在姥姥家和我父母家一段时间,以让我们有一个真正的二人世界。但每一回妻子都坚决地反对:“你能忍心将她一个人丢在外边或放在别人家不理不睬吗?难道你们父女永远的亲情都抵不过你那一时间的性情吗?”面对着妻子这样的发问,我总是每每无言以对。

和妻子磕磕碰碰地又过了一年多,这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几乎是性无能了。这一极度反常的变化开始让我惊恐不已。我尝试了很多治疗方法,也不见有什么效果。我现在真的懊悔到了极点,不知道今后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

心理咨询师点评:

上文的故事很有代表性,给人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男子的性活动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禁不住额外刺激,哪怕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突然减弱甚至熄灭男子的性欲之火。而反复的额外刺激,会使有关性冲动的神经联系越来越深地被抑制,这便是性功能减弱或丧失的原理。性功能障碍使婚姻的愉悦功能受到影响甚至消亡,这样的婚姻便陷于不稳定之中,甚至可能瓦解。这样说来,已经不仅仅是夫妻性生活的问题,而是良好婚姻的建设问题了。

结婚是为了什么?一是传宗接代,这是婚姻的生育功能。因此,几乎是天性让绝大多数夫妻像迎接天使一般欢迎孩子的诞生。然而,结婚还为了两性相愉相悦,这叫作婚姻的愉悦功能。在今天,这一功能越发地重要了。孩子的降临,给婚姻带来幸福的同时,却仿佛在二人世界出现了一个“第三者”。于是,弄不好给夫妻关系带来很多麻烦。

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一个是横向的夫妻关系,一个是纵向的亲子关系。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中,应该以夫妻关系为家庭的横轴。事实不幸被上文中的妻子所言中,父母与孩子的“亲情”的确“抵不过”夫妻之间的“性情”。只有良好的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稳固基础。不难想像,只靠亲情维持的婚姻该是怎样的不幸。

致于窥见父母性事给孩子心灵带来的伤害,往往比我们的想像更严重。心理咨询中很多这样沉重的故事警示我们,即使为了孩子,也应该采取回避措施。

认识问题一解决,事情就好办了。明智的夫妻一定会摆正孩子在家中的位置,重视夫妻感情对稳定家庭的作用,不该让孩子做“第三者”。致于具体的对策,通常的是夫妻性事一定等孩子熟睡之后,也可以间或地把孩子送到祖辈那里几天,或者夫妻在外面来一次幽会。当然,最好是尽早分床,让孩子独立睡眠。这不仅是维系健康的家庭关系的必要,也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必要的。

故事中的丈夫不用紧张,进行了积极的调整之后,一样可以继续拥享夫妻性爱。

少妇的“心病”

这是一位年轻母亲的诉说,你听:

马老师,我在杂志上看到您的心理咨询文章,犹如看到了生命的阳光。我相信您一定能给我治好“心病”。

我今年25岁,是个年轻的母亲。在我的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住进了医院。几经治疗,几乎是捡了一个孩子。孩子没出院的时候,我有半个月整夜睡不着觉,孩子出院后我的精神状态也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之中。我是个心细的人,所以对孩子的照顾总是无微不至到了极点。孩子有一点小毛病就把我吓得魂不守舍。就连平时孩子睡觉我都不敢大声走动,呼吸都很紧张,心砰砰乱跳,恐怕把孩子吵醒。

在孩子不到一周的时候,我就感觉偶尔胡思乱想。尤其是到了晚上,孩子睡着了自己看电视的时候,眼睛看着电视心里却想家里乱七八糟的琐事。我真受不了,我丈夫却说我是闲得没事干。今年以来总是犯病。每天早上刚醒就想家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尤其是谁对我不好的事。我的婆婆没有文化,又爱说,常常说些没有事实根据的话。我说的即使是好话,老人家也要说几句。亲友们劝我不要计较。我也嘱咐自己劝自己,想那些事一点用也没有,何必去想?后来我又想了几种方法来制止胡思乱想。可是不管用。

结婚四五年了,我总是处处忍耐婆婆的乱说。可是时间长了我也有承受不了的时候,就使劲压抑自己。也许就是处处压抑自己的痛苦才患了这种精神病。每当想起犯病时的感觉,我真承受不了了。求求您给我这个年轻的母亲以帮助!

少妇的心病哪里来?我和她进行了这样的交流:

很感激你对我的信任,也很理解你的境遇。在一些如你一样大的年龄的女性还是个女孩的时候,你已经当了几年的母亲。我一面为你祝福一面为你有些惋惜。你现在的心理障碍不能不说与你的早婚早育有一定关系。就是说,在你的心理还没有足够成熟的时候,就承受了超出你的能力的生活压力。说这些不是让你追悔,而是分析病因。同时也告诉你,这是较正常的,没有什么。在生活的风雨你逐渐走向成熟,一切也就会过去的。就跟雨过天晴一样。

具体谈到你的问题,首先可以肯定你不是精神病。精神病与神经症是两码事。就你说的情况看,有点强迫观念或叫强迫思维的症状,但不是很重。就是说,你的问题主要是心理压力大,没能得到适当的宣泄的结果。说起原因,与婆婆关系只是一个诱因,并非问题的关键。主要的一是性格因素。就是你说的“特别心细”。二是生活事件。在你还是个大孩子的年龄,自己孕育的小生命刚刚出生就遭遇住院的病痛之苦。这又是一个造成精神创伤的事件。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下,就有了为孩子而紧张焦虑的心态。于是,家中生活上的一些琐事包括与婆婆的关系便经常跑到你的大脑中来。于是,你感到很痛苦。

你该怎么办呢?我建议:

一是自觉修炼性格。你需要让自己的性格中溶进点“粗线条”,也就是凡事不管往好里还是往坏里都别想那么细。那种大大咧咧的人是你的最好的榜样。这要靠你自己的慢慢修炼了。

二是力争走出家门。你好像就是在家里照看孩子。如果确实如此,你丈夫说的“闲得没事干”,在感情上你也许接受不了,却有一定道理。你的孩子可以离手了,你已经可以走出家门。当前,你最需要的就是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模式。走出家门,你的生活空间拓宽了,生活内容充实了,你也就没有时间在为家里的琐事而苦恼。当然,这样做会有许多具体问题得商量。但我还是建议,只要有可能,就争取走出家门。20出头的年轻人,呆在家里时间长了这本身就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是来个合理宣泄。比如你可以和丈夫倾诉,可以通过日记自我倾诉,可以独自挥拳踏脚,等等,来宣泄心中的压力。压力就宣泄出来了,心情也就轻松了。

四是学会顺其自然。先扔掉你的那些方法,因为那些方法都是想直接阻止胡思乱想。你不必阻止。一般情况下,你且任它想下去。一来通常想想心事不碍事,你越是在意它就会越发来劲;二来如果想多了,你也别拦它,反其道而行之,让它想下去,想下去,一定命令自己继续想下去,结果胡思乱想常常不消自灭。

相信你会较好地领悟上面的分析和建议,并且会积极乐观地从改变自己的生活入手,改变自己的心灵的天空。人只有自己才能最后救自己,而救自己的最根本条件就是自信和行动。如此,你会在上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洒满阳光的天空。

不久,这位少妇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告诉我说:“读了您的回信,我开心地大笑,随着笑声,我的烦恼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大脑的清新的感觉,给我带来新的生机和生活的阳光,那种胡思乱想的症状一下就减轻了许多,只是偶尔地还想想,每当这时我就拿起您的信,读着读着就又开心地笑了。您的信真是一副灵丹妙药。现在,孩子也可以离手了,我正准备去上班。您放心,我一定开始自己的新的生活方式……”

听到这里,我心里才有些释然,因为,现实生活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只有从改变现实生活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心灵世界。

一个关于婆媳关系的故事

“我结婚几年了,一直就在家里照顾孩子。生活应该说挺幸福的,就是今年快70的婆婆让我特别伤心。刚结婚那会儿我是想努力做一个好儿媳的,处处挺体谅老人,吃的,穿的,经常给老人买……可是,后来婆婆使我感到特别特别的伤心。婆婆留给我记忆中的几乎没有美好的回忆,都是伤心的往事。您说,我以后应该怎么对待她呢?”

来到心理咨询室的少妇,这样开始她的诉说。于是,我请她提供“证据”——心理咨询必须要了解具体的故事。于是,少妇历数婆婆留给自己的伤心事:

我们在城里住,婆婆和孩子的叔叔一家在乡下老家。我生孩子之前婆婆就说,生孩子的时候就别再告诉我了,我怕那个情形。其实婆婆并不是害怕,就是不想来伺候我的月子。结果我生了孩子后还是把婆婆接来了。可是,婆婆只待了一宿就非回去不可。我就觉得特别伤心。

婆婆平时不来我们这里。孩子小那会儿,有时候去老家接婆婆来帮我照顾孩子,婆婆就是不来,说是“一个大人看个孩子,还用别人?”您说,这不让人伤心?

孩子9个月的时候,有一次我感冒发烧,丈夫正好出差。别人说,你把老太太叫来照顾你,不叫白不叫。我就给婆婆打电话。电话打到孩子姑姑家,请他们转告。可婆婆就是不来。后来一次,孩子和我同时病了,又是丈夫出差。孩子的婶婶正好来我们这里,回家后还能不和婆婆说?可婆婆就是不来照顾我们。这多让人伤心?

有一次,我给孩子做棉裤,婆婆就在身边,我说;“这个棉裤我也不会做,这可怎么办……”可婆婆就是不管,我找了别人才做成。

还有一次,婆婆问我,孩子的里边穿的棉衣有了吗?虽然我已经准备了却说没有呢,婆婆就说,反正外边穿的这样那样的防寒服挺多的,里边的棉衣有没有也不碍事。就是不说帮帮我。想起来怎么不伤心?

“您说这样的婆婆我该怎样对待,往后是对她孝顺,还是对她不好?”少妇再一次提出了这个问题。

我避而不答,却说:“你说了很多婆婆的不好,你对婆婆的好处呢?”

“现在待婆婆也不好了,不如以前好了。”少妇不好意思地笑了,“我特别矛盾,假如我作一个模范儿媳,我对婆婆特别好,可婆婆对我这样,我心理不平衡……”

“假定婆婆对你不好,你也对婆婆不好,就是半斤八两,你还有什么不平衡?”我话锋一转,“马老师知道,现在困扰你的实际不是婆婆的做法让你伤心,而是你自己现在对婆婆不好的做法和态度让你疑心——我这样待婆婆对吗?今后继续这样对婆婆行吗?就是说,你诉说了婆婆的许多不好其实不是为了告状,而是为了给自己现在的做法找理由壮胆,可你还是心里底气不足,还是有些自责。否则,如果你对自己的做法理直气壮,你也就——”

“我就不来找您了。”少妇快言快语,“您算看透了我的心思。那么,您说我到底该怎样待这么让我伤心的婆婆?”

我以问代答:“你们的孩子是男孩吗?”

“男孩。您放心,我将来当婆婆不会那样。”她立刻意识到自己也会成为婆婆。

我很高兴她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我说:你能想到自己当婆婆很好,但马老师的意思,不是说你将来怎样当婆婆,而是说现在怎样学会从婆婆的角度看问题。无论如何你现在也是较多地从儿媳的角度看问题,不大容易理解对方的心态的。我们常常站在自己这一面看问题,这叫自我中心意识。许多婆媳关系障碍都是这样造成的。消除误解和障碍的办法就是破除过度的“自我中心”,彼此“换换个”,心理学上叫做心理换位。

“您是说让我多站在婆婆的立场想想?”少妇开始了反思。

“对。”我肯定说,“马老师知道你是个善良的人,也想当一个好儿媳,只是心里的弯子一时绕不过来。如果领悟了上面的意思,来个心理换位,你就会发现你说的那些伤心事,原来还有另外一层道理:比如,伺候产妇怎么一定要婆婆?不是也有娘家妈或丈夫伺候的吗?何况婆婆在乡下生活惯了会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你有丈夫在身边,即使婆婆就是不愿伺候,一个快70的老人了又有什么大错?比如,你有病为什么不直接请婆婆来帮你?没有直接通话你怎么保证婆婆一定知道了你要她来照顾?你感冒发烧到底不是什么大病,即使婆婆知道了没能来照顾你,快70岁的老人又有什么大错?再说什么叫‘不叫白不叫’?比如,你长年在家难道真的照顾不好一个孩子?你知道婆婆一个人拉扯大了几个孩子?婆婆说‘一个大人看个孩子,还用别人’不也入情入理吗?比如,孩子的棉裤你不会做,为什么不直接向求助婆婆而要旁敲侧击?比如,婆婆问你孩子的棉衣难道不是一种关心吗?你不责备自己说谎为什么偏要挑剔人家?面对说谎的儿媳你是婆婆该又能怎么做?马老师不是说你婆婆一定没有不是,而是说你能如此这般换换个来思考,你就会换了一份好心情。你也就会感到,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何况婆媳本是一家人?你就会发现,天也宽了,地也宽了,你的伤心也烟消云散了。至于该怎样待婆婆,还用不着马老师给答案吗?”

少妇一直静静地听,我知道她已经开始心理换位。起身告辞的时候她笑着说:“人生第一次听到您这样的话,我要仔细想想,谢谢您。”

“但愿心理换位让你少一些痛苦和烦恼,多一份快乐和幸福。”

又一个关于婆媳关系的故事

心理咨询来信中,一位少妇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我好像有了心病,做事总是思前想后,不知怎样表达我的内心感受,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一个热情地招呼,会让我很高兴,反之哪怕是一个眼神不对,我就心情坠入低谷。我知道应该摆脱别人的影响,但是做不到。我心情不好时经常这样胡思乱想,根本无法控制,越想越伤心,越想越觉得活着没劲。

结婚几年来,我和婆婆没吵过一次嘴,没打过一次架。并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因为我是一个没有个性没有主见胆小懦弱的人,一切都听别人的,习惯了。即便有时婆婆的话让我心里很生气,很不满,当时也说不出应付的话来。事后很懊悔,心里特别别扭,堵得慌,恨自己太懦弱了,真是个受气包,活着干什么?

我现在的性子越来越坏,心里特别烦。我爱人上班早出晚归,一天不着家,挺不容易的。可是,他一回到家里我还看他不顺眼,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和他生气发火。弄得爱人也很困惑,常常对我说:你这是怎么了?面对4岁的孩子,我虽然尽量克制,但有时脑袋一热压不住火就对孩子大发雷霆,把孩子吓得直哭,偷偷地看我,很长时间不敢说话。其实,我知道爱人和孩子都是挺好的,我和他们生气吵闹并非他们有什么错。可是我为什么这样待他们?为什么和婆婆从来不吵架的我却总是和他们发火吵闹?马老师,我这是出了什么心病?我该怎么办呀?

怎样解读这样的故事?

我在复信中这样写道:读完信,马老师情不自禁地笑了,不是嘲笑,是你的心病反应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现象。不信,马老师给你讲个故事,你也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一位丈夫在单位里实在受了冤枉,心里憋着一肚子气回到了家中。本想好好放松一下,没料到和妻子不过几句话,就闹了起来。面对丈夫的大发雷霆,妻子莫名其妙。正好一肚子气的时候,刚好6岁的儿子小建跑回家。“你为什么才回家?”妻子满腔怒火,抬手给了儿子一巴掌。小建刚才还高高兴兴,让妈妈一巴掌打得不知如何是好,正不知如何发泄的时候,回头看见了小花猫“喜欢”在院子里正朝自己摇尾巴。小建转身来到院子,一脚踢在“喜欢”的肚子上,踢得“喜欢”跑出去老远,回头朝小建嗷嗷地直叫,那叫声分明是在表达自己的强烈抗议和极度困惑:我不是你最喜欢的好朋友吗,今天为什么平白无故踢我?

马老师想你看到这里已经暗自好笑了: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小建的爸爸在外面的火气,转来转去,最终转到了小花猫的身上。这是小花猫无论如何也闹不明白的道理,它只有困惑了。可你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你说这不是挺好笑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中的道理在心理学上叫做“转移作用”。

所谓转移作用,就是把对某一对象的情绪转移到另一对象身上的心理防卫机制。人们常有一种心理倾向,把自己对某一对象的愤怒或喜爱的感情,由于某种原因无法面对对象直接表达或发泄,而转移到其他较为安全或较为大家所接受的替代性的对象身上,从而满足情感需求,化解心理焦虑,缓解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平衡,这就是转移作用。这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前面故事中的丈夫、妻子、儿子就是这样使用了转移作用,虽然怒气没有发在本来的对象身上,却也出了气,消了火,满足了情绪宣泄的心理欲望,实现了心理的自我防卫。至于那个小花猫怎样进行心理防卫,只有天知道了。当然,转移作用不仅仅转移愤怒这样的消极情绪,有时也转移喜爱等积极的情绪。

说到这里,你也许会说:我是把对婆婆的怨气转移到了丈夫和孩子身上。没错。你的丈夫和孩子也许和那只小花猫一样地困惑:为什么让我蒙受了不白之冤?

转移作用虽然可以让人的心理压力得到一时的缓解,但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此你有了切身体会。既然你心病的根源是婆媳关系造成的心理压力,那么还是采取积极的心理自救策略,妥善地调整婆媳关系的为好。

一是进行性格重塑。你和婆婆的矛盾也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的被动和懦弱。很少有人真正喜欢被动懦弱的人。你应积极塑造良好性格,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会表达自己的心声,学会主动和干练。慢慢地会赢得婆婆的喜欢:我儿子娶了一个能干的媳妇!再有,丰富自己的生活也会改变你的性格和心境。

二是学会心理换位。你婆婆很可能正处在更年期。女性在更年期会有较大的情绪上的反应和变化,是心理长河中的一段激流险滩,最明显的是情绪不稳,易怒。还可能有性格脾气的不同等问题。这些都会造成她说话让你生气的情况。你学会心理换位,多站在婆婆的角度来看问题,就会对婆婆有较多的理解。你一定爱你的丈夫和孩子,他们是你最亲近的人。你最亲近的人是婆婆的儿子和孙子,也是她最亲近的人。你们婆媳之间就是这样地亲情相连。仔细想想这些,对婆婆会多些谅解和理解。

三是增进心理沟通。婆媳吵架当然不足取。但你把怨气都憋在心里,比争吵也许更有害。你的心病主要不是因为婆媳矛盾,而是因为你在人际交往上缺乏表达和沟通而形成了心理压力。因此,要么你在理解的基础上不再抱怨婆婆,要么你就把闷在心里的话说出来。鼓不敲不响,话不说不透。把话说出来,彼此会增进理解,消除误会。人际障碍常常不是我对你错或你对我错,而是缺乏沟通。沟通当然不一定要吵架。退一步说,即使争辩两句,只要对婆婆心存爱意,也比憋在心里好。此外,你还可以和丈夫做些交流,也比拿丈夫出气要好得多。

四是来个虚拟宣泄。家庭生活中常常原本不是要找什么是非对错,而是个心理调节的问题。你如果还是不愿或不敢把对婆婆的抱怨表达出来,可以通过虚拟宣泄来自我调节。随便画一个人物头像来象征婆婆,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你面对头像,尽情地表达你的抱怨,可以说,可以嚷,可以哭,可以闹,甚至可以骂,可以打。虚拟的对象这时只能低头认输,任你摆布。于是,你心中的压力就宣泄出来了,心情也就轻松了,好比一场大雨之后空气会格外新鲜一样,你的心中也会有一片晴空。这可不是马老师出的馊主意,而是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挺管用的虚拟宣泄法。这不是比把怨气转移到丈夫和孩子身上要好得多吗?

只要婆媳关系给你带来的心理压力得以化解,你的心病就会随风飘散,你就不用再拿爱人和孩子当替罪羊了,你也就会用灿烂的笑容来面对婆婆、爱人和孩子,面对家庭的温馨,面对生活的阳光。

面对尴尬的婚姻

这一天,心理咨询室里,一位年轻的女士倾诉着一个特殊的故事:

我是个职业女性,今年26岁,结婚两年了,还没要孩子。丈夫在一个机关当干部,虽说比我大几岁,这并没有妨碍我们走到一起。但是,婚后我才发现,自己遇上了一个特殊的尴尬的婚姻。

让我尴尬的是丈夫有一个特殊的妈妈。丈夫的这个妈妈不是丈夫的生母,而是和丈夫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一个女人,现在60多岁。大约10年前,他们就以母子关系相认了。这个女人的经历也很不幸。她年轻的时候生了一个孩子,但孩子很早就夭折了。后来,丈夫又病逝了。虽然曾经再婚,但后来又离异了。再后来,就一直一个人生活。就在她离异不久,我丈夫和她相识后就母子相认了。那时候她大约50岁的样子。恋爱的时候,我就了解了这些情况。也许是出于同情,也就接受了丈夫这个特殊的妈妈。

没想到,婚后才越来越感觉到了丈夫这个妈妈给我的婚姻带来的尴尬。

新婚后,我们和他妈妈没有住在一起。可是,丈夫却似乎离不开他妈妈。每天下班后,丈夫都要去他妈妈那里。双休日的时候,也总是去他妈妈那里,直到吃饭的时候才回来。饭后,还是去陪他妈妈。而且,他每天上下班总要去接送他妈妈,却不管我,我只好自己骑摩托。中午我在单位休息,丈夫却要回家陪他妈妈。这些,也还可以理解。既然母子相认10多年了,就该和对亲生母亲一样,何况她是一个独身的女人。

可是,事情越来越让人不可思议了。丈夫每次去他妈妈那里都要晚上11点多才回来,有时甚至就住在那里。让我感到不解的是,他们母子在一起的时候,比如晚上散步,总是不让我去。有时候,我和丈夫一起去了他妈妈那里,他妈妈就对我说:不用你陪我了,有他一个人就行了。有时候,他妈妈的亲属来访了,出去喝茶逛街,只让我丈夫一个人去,不让我去。我感觉他们好像总是在回避我。

后来,他妈妈又提议我们住在一起了。结果,弄得我们夫妻更少有机会在一起。现在我们住的是一个两层的楼房,我们在楼下,他妈妈在楼上。晚上,大家在楼下的客厅里看电视,或者是在阳台上休息。他妈妈在哪里,他就总是陪在哪里。有时候,难得我们夫妻两人在一起,他妈妈看到了,就会过来非要坐到我们中间不可。每天要等11点以后,他妈妈才上楼睡。只有等他妈妈上楼了,丈夫才敢来到我们的房间。更有甚者,在他妈妈的要求下,丈夫还经常不和我在一个房间,却和他妈妈在一个房间过夜。

我实在有点接受不了了。为此,我曾经搬走自己一个人住。我和丈夫谈过,他很伤心的样子。我问他为什么,他不出声,我提出离婚,他不同意,他说让我迁就忍让一下他的妈妈。他的亲友也劝我,后来我还是回来了。可是,这一切实在让我感到困惑和迷惘。

他这个妈妈很喜欢打扮,整天扮的很靓,虽然60多的人了,看上去像50多岁的样子。更重要的是,他这个妈妈很有钱,吃穿都很讲究,都是高档的。她是个很能干的女人,本来就是一个高薪的工作。现在虽然退休了,单位里还高薪返聘她。再有,她的一些亲属在香港,都是很有钱的人。所以,虽然她经历坎坷,但很有钱,可以说是个富婆,少说也是百万富婆。我们的房子,家具,结婚的开销,大概要五六十万,都是他妈妈的。丈夫开的小汽车,也是他妈妈给买的。而且,他这个妈妈对丈夫的一家人也有不少恩惠。丈夫的亲生父母本来在乡下,后来农转非来到城里,还开了一个店铺。这都是他这个妈妈一手操办的。因此,他这个妈妈在这个家里有很大的影响力。

他和他妈妈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妈妈到底是怎样的心态?现在,我很困惑,很迷惘,不知怎样面对这样尴尬的婚姻。哎……

心理咨询工作的关键,首先在于帮助当事人看清自己的生活。于是,面对女士的困惑我引导说:“婚前婚后几年的生活了,自己是怎样看待这桩婚姻的?”

女士继续说道:“我觉得丈夫还是喜欢我的,我们在一起也有比较正常的性生活。但是,他没办法,他迫于他妈妈的压力不敢和我亲近。他怕那个妈妈,他妈妈叫他怎样,就怎样,叫他去哪里,就去哪里,什么时候招呼他,就什么时候到。我感觉丈夫是看中他妈妈的钱,他妈妈百年之后,这份遗产就是他的了。他妈妈靠钱在控制他,他也有点心甘情愿。丈夫的嫂子站在女人的角度曾经对我说,这太不正常了,他受到的恩惠太多了,他也没办法了。我身边的一些知情的人也对我说,真不知你看上了他什么?丈夫单位的人也和我妹妹说,叫你的姐姐快走吧,这样叫什么日子?是啊,这叫什么日子?我也觉得他们不是母子关系那么简单了。我成了外人,他们倒是夫妻一样了。他们即使没有性关系,也有了超出母子的那种亲密接触,甚至是性接触。我感觉他们就像富婆包男人的样子,真的,我很有这种感觉。”

人的感觉常常是很准确的,女人的感觉更是这样。这位女士的确面对尴尬的婚姻。他的丈夫和那位“妈妈”的关系,虽然不好认定就是富婆包男人,虽然从那位“妈妈”方面说,也许有很复杂的心理渊源,但有一点是很鲜明的,那就是她手上的钱,确实成了这种尴尬关系的粘合剂。为此,他们可能已经有某种契约。致于这个男人所以甘愿与那位“妈妈”保持这样的尴尬关系,不外两个心理渊源:一是为情所惑,就是说他可能有较重的恋母情结;一是为利所惑,也就是贪图钱财谋划继承遗产。就上面的情况看,后者更为明显。因为,如果男人因为有较重的恋母情结而迷恋年长女性,往往难于接受年轻妻子,而这个男人只是迫于压力而不敢亲近妻子。他们“母子”两人的心态可以暂且不论。现在重要的是,作为妻子的这位女士已经强烈地感觉到婚姻的尴尬,究竟为什么选择了接受?

面对我的问题,女士的回答是:“因为我怕离婚,怕离婚别人说闲话,怕离婚的影响面子,怕离婚不知去哪里住……”

“你是说所以甘愿接受如此尴尬的婚姻,就单单因为这些?”

面对我的追问,女士久久地沉默不语。

于是,我继续分析说:“你开始说接受了他的妈妈是出于同情,这是给自己找了一个似乎合理的理由,是一种心理自我防卫,来回避自己不愿承认的心态。其实,你刚才一再说到了钱,说到了你们拥有的生活都是他这个妈妈的钱。想想看,你所以接受是否与此有关呢?假如他这个妈妈不是这么富有,你是否还能接受?如此看来,不仅你丈夫看中他这个妈妈的钱,你是否也受到了钱的影响?”

“是的,您说的不错。”女士开始敢于直视自己的心了,“所以,我很迷茫,我眼前的路有两条:一条是离婚,一条是忍受。我很矛盾,我到底该怎么办?”

“你能看到面前有两条路,这很好。你所说的两条路其实是:做婚姻的主人,还是当金钱的奴隶。”我转而说道,“他们并非就是恶人,他们只是陷入了严重的心理误区。那位女人很不幸,你丈夫也是值得同情的。如果他们的关系能够改善,当然最好。但是,由你介绍的情况看,很难。你可以和丈夫最后做一次深谈。如果仍无转机,你就要好好掂量一下利弊,作出明确地选择了。”

“现在我想好了,我不能再这样接受了。这样的婚姻太尴尬了,他们的关系太不正常了。”女士对自己的婚姻有了更清醒地认识,“即使真的离婚我也不怕了……”

女士自然还需要慎重地考虑,究竟怎样决定自然是她自己的事。但是,只要看清自己的生活,看清自己的心,相信她会作出成熟的选择。

同胞兄妹的“亲吻”

这一年,吴乐成夫妻俩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吴朗天。3年后,吴家又添了个女孩吴贝贝。吴朗天虽然只比妹妹大3岁,可他处处宠着妹妹。一天,放学回来的吴朗天看见妈妈亲吻贝贝,贝贝笑眯眯的,好像挺高兴。他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嘬起小嘴亲妹妹,妹妹甜甜地笑了,吴朗天也觉得得到了莫大的享受。从此,有事没事,吴朗天总要亲着妹妹的小脸蛋。渐渐地,每当哥哥亲吻她的时候,贝贝也会用粉红的小嘴回敬他。这时的吴朗天仿佛得到最好的奖赏,他闭着眼睛享受着妹妹甜蜜的吻,半天才睁开眼睛。

兄妹俩一天天地长大,感情也越来越深厚,彼此之间地亲吻成了他们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而吴朗天的吻也由亲脸发展到亲妹妹的腋窝。吴乐成夫妻俩有时也觉得不怎么对劲,但并没往深处想。

后来,长成小伙子的吴朗天考上了几十里外的县第一中学读高中。起程前,想着几天见不到心爱的妹妹,吴朗天心里酸酸的。他搂紧了妹妹,直吻得贝贝喘不过气来,用小拳头拼命擂吴朗天的后背。一旁的妈妈见状,也“咚咚”地擂着吴朗天的脊梁,吴朗天这才中止了他热烈的吻。望着被吻得满脸涨红的女儿,妈妈埋怨道:“你这样亲妹妹会吓坏她的。”吴朗天咋巴着嘴唇,意犹未尽地说:“妈,这不是代表我喜欢妹妹吗?”

学习生活是紧张的,可一到空闲时,吴朗天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妹妹,想起那甜蜜的吻。他便有种饥渴般的难受,恨不得一下飞到妹妹的身边。

终于熬到了周末,吴朗天迫不及待地回到家里,一把将妹妹搂住,俯下脸吻了起来。贝贝十几天不见哥哥,也有些想他,她张开小嘴回应着。吻着吻着,吴朗天的舌头伸进了妹妹嘴里,一股从来没有过的快感充胀着吴朗天的身体。贝贝从来没有尝过哥哥这样的吻,吓得她一口将哥哥的舌头抵出来,恐慌地望着他:“哥哥,你这样吻我,我好不舒服。”妈妈问清了原委,责骂吴朗天没有分寸。吴朗天委屈道:“妈,我和妹妹亲热还要讲什么分寸吗?”程云霞一时语塞,但贝贝第一次感觉到,哥哥的吻有些不好玩了。

自从那次特别的吻后,吴朗天每次亲妹妹的时候,总要将舌头伸进贝贝的嘴里。而贝贝越来越反感哥哥的亲吻,尤其害怕他的舌头。一天,贝贝忍不住对吴朗天说:“哥,我们都是大人了,你以后不要亲我好吗?”吴朗天拍着妹妹的小脑袋说:“小家伙,你忘了哥哥是怎么背你上学的啦。哥哥是亲你,又不是咬你。”柔顺的贝贝说不出话来。渐渐的,她变得闷闷不乐,甚至害怕哥哥周末回家。每到周末,贝贝就以功课紧为由住在学校里。

对此,吴朗天也很内疚,他也不想让妹妹不高兴。最近,吴朗天连续两周回家没见到妹妹。他想妹妹心切,便到她学校去找,当他找到寝室时,只见妹妹一个人呆在那里。吴朗天心里一酸,哽咽着说:“贝贝,都是哥哥不好,哥以后不亲你了。走,回家去,哥给你买了好多复习资料呢。”贝贝见哥哥难过,心里也不是滋味。她擦着吴朗天脸上的泪水,动情地说:“哥哥,你这么爱我,怎么能是你不好呢,是贝贝不好。”贝贝的小手在吴朗天的脸上轻柔地擦拭着,这让吴朗天的心头又升腾起不可遏止的欲望,神情恍惚间,吴朗天又搂紧了妹妹,将他的舌头抵进妹妹的口中。

就在这时,贝贝的班主任杨老师走了进来。见状,忙用力扯开吴朗天:“你干什么?”。贝贝臊得满脸涨红。吴朗天也觉得这样不好,赶紧解释说:“我是吴贝贝的哥哥。”杨老师不相信,贝贝红着脸点点头。杨老师声色俱厉地说:“哥哥也不能做得这样过分!”说完,拉着吴朗天去找到家里。夫妻俩明白了杨老师的来意后,羞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等老师走后,他们把吴朗天狠狠地揍了一顿。

那顿狠揍,让吴朗天稍微冷静一点,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被妹妹和大家所接受的。

这一天,吴朗天接到省内某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已上高中的贝贝暗自松了口气。临行前一天晚上,贝贝想和哥哥道别。几句话过后,吴朗天的手又揽向了她的腰肢。贝贝一惊,赶忙跳开逃回了自己的小屋。

当夜吴朗天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要和妹妹分别半年,有好多叮嘱的话要跟她说,可妹妹却躲着他。那个念头又涌上来:“我和妹妹亲热,只出于我们兄妹之情,这有什么错?”不由自主地,他又爬起来打开贝贝的房门,走了进去。

心爱的妹妹熟睡着,脸庞泛着可人的光。吴朗天的眼前浮现出贝贝童年、少年的影子来。那个时候,他和妹妹是多么亲密无间啊!恍惚间,吴朗天朝着贝贝的脸俯下身去。睡梦中的贝贝突然感觉到嘴唇被人侵入,她睁开眼睛一看,是哥哥!贝贝惊叫一声,疯狂地推开哥哥尖叫道:“哥,你简直是流氓!是变态!”

尖叫声惊醒了吴乐成夫妻俩。待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时,吴乐成抡圆胳膊,扇了吴朗天一巴掌。吴朗天捂着发烫的脸,声嘶力竭地喊道:“我亲妹妹,又不是想伤害她,我生理上又没什么冲动。”他一把脱下内裤:“你们看呀,我有什么邪念没有?”气极了的吴乐成见此,对他又是一通狠揍。

不久,吴家的“丑闻”被人知道了,吴贝贝一下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她走到哪里,哪儿就有人指手画脚、窃窃私语。这种环境下,贝贝的成绩直线下降,高考落榜了。呆在家里的贝贝,性格越来越孤僻,常独自一个人傻望着墙角,半天不说话。吴乐成夫妻忙带女儿去看心理医生。医生确诊,吴贝贝由于精神上长期压抑,心理产生了障碍和偏移,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发展成异性恐惧症症。而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尽快让吴贝贝成立家庭,让她在男性正常的关爱中调整心态,恢复健康。

仿佛是晴天霹雳,吴乐成夫妻俩惊呆了。他们不愿意女儿这么早就为人妻为人母,但为了避免更大的灾祸,夫妻俩又不得不面对这残酷的现实。经人介绍,吴贝贝和县某农机厂的张淮河交了朋友。正如医生预料的一样,吴贝贝和张淮河交了朋友后,性情变得开朗多了。看着女儿浅浅的笑容,夫妻俩总算有了些许安慰。吴贝贝的病情,夫妻俩并没有对吴朗天讲。他们知道,如果吴朗天知道内情,会内疚得发疯的。女儿已经受到伤害,他们不想儿子再受到刺激。

大三上学期,吴朗天交了个女朋友。一个晚上,吴朗天亲吻了女友,心底涌上的是强烈的性冲动。由此,吴朗天更坚信他对妹妹的亲吻是伦理之中的事。因为,他吻妹妹时,只有感情上的亲密,而没有生理上的冲动。吴朗天心中对妹妹的内疚感淡薄了,想亲吻妹妹的欲望又升腾上来。

这一天,大学毕业的吴朗天回到家里。见妹妹比以前活泼了许多,吴朗天非常高兴。快一年没见哥哥,贝贝对哥哥的敌意也消除了许多。吴朗天听说妹妹交了男朋友并定在国庆结婚时,他很吃惊,心头浮起浓浓的失落。

望着兄妹俩久违了的说笑,吴乐成夫妻的戒备松弛了下来。

第二天,吴乐成夫妻俩都去上班去了,吴朗天和妹妹聊天时说起了他和女友的接吻:“小妹,我亲你,没有什么不道德的……”对哥哥的话,贝贝似懂非懂,她低眉顺眼地坐着。吴朗天的眼前又浮起和妹妹相亲相爱的一幕幕,那久违的欲望笼罩了全身。他揽过妹妹的腰,将嘴唇印在妹妹白皙红润的脸蛋上。吴贝贝躲避着,但吴朗天已经控制不了自己,他抱紧了妹妹,将舌头抵入她的口中。吴贝贝脱身不了,只好咬紧牙关,紧闭双眼,压抑着恶心,任凭吴朗天动作。吴朗天的舌头被抵出后,他的双唇往下移去,吻过脖颈,落在贝贝的腋窝处。

就在这时,门开了,张淮河走了进来。见此情景,不明内里的张淮河失去了理智,一脚将吴朗天踹倒在地,顺手操起桌上的水果刀捅向吴朗天的小腹。吴朗天顿时倒在血泊中。

事后,被判故意伤害罪的张淮河了解到吴家的“丑事”后,愤然和吴贝贝断绝了关系。遭此打击,吴贝贝的心理再次沦入更深的阴影之中。

面对这累累“祸果”,吴乐成夫妻俩绝望地呼天喊地:“我们究竟造了什么孽?”而被刺破内脾的吴朗天也撕心裂肺地追问:“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心理咨询师点评:

对这样一段故事,我们应该怎样评说?从两性心理学角度看,这段故事的确潜藏着很大的危险。因为这是一场人的原始本能冲破了人伦常规的边缘性的乱伦。

人的性本能指向性原本是很随意的,是不论什么血缘的。是世世代代的社会化生活使人的可能指向有血缘关系的人的性本能的神经联系被抑制了。这是在个体心理上形成的“乱伦栅栏”的结果。由于这个乱伦栅栏,人们不用刻意的控制,在常态下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如亲子之间,如兄妹之间,也不会有性反应。但是,在异常情境和心态下乱伦栅栏会疏于职守,被抑制的先天的本能的神经联系还会被激活。于是,人的原始本能一旦冲破了乱伦栅栏的约束,以前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性能量便成了一匹野马,人就会成了怪物。

当然,最终冲破乱伦栅栏要经历一个过程。故事中的兄妹之吻,最初难说有性意识,但是随着双方的逐渐长大,进入青春期后的兄妹之吻的性意识成分是不可避免的。就哥哥一方说更是如此。他感觉吻妹妹时,只有感情上的亲密,而没有生理上的冲动。这并不能排除性意识的存在,只是乱伦栅栏还没有最后被冲破,还坚守着最后一道防线,所以,性心理的欲望没有表现为性生理的冲动。就妹妹一方说,也不能说没有性意识的成分。就是说,必须看到妹妹也有责任。至于哥哥所以认为对妹妹的亲吻是伦理之中的事,以及妹妹的所谓的反感,都是在心理上运用了“否认作用”这种心理防卫机制。否定作用是一种在潜意识中将已发生的令人不快或痛苦的事情完全否定,以减轻心理上的痛苦的心理防卫机制。它能使个体从难以忍受的处境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焦虑中逃避出来,以获得心灵暂时的安宁。但是,心理防卫机制带有自欺欺人的性质。于是,故事中的兄妹之吻最终酿成了祸端。不过还是值得庆幸的,由于这个祸端,没有酿成最后的乱伦。

这个故事警醒当事人,千万不要让兄妹之爱酿成祸患。此外,作为父母也当警醒。因为在这样的故事中,我们分明看到,父母往往是难辞其咎的。

同类推荐
  • 用微笑面对逆境

    用微笑面对逆境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受情场失意、官场失位、商场失利等方面的打击;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受委屈时的苦闷,挫折时的悲观、选择时的彷徨,这就是人生。生活需要我们充满勇气地南对败局,如何随打击,如何面对失败是我们最大的挑战之一。对一个乐观向上的人来说,遇到绝境,正是自我升华的最好时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那是乐观和梦想创造的奇迹。对一个豁达从容的人来说,面对指责,正是了解自我、评价自我的最佳参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不断地走向成熟,这是平和稳重创造的奇迹。对一个热情积极的人来说,遭遇失败,正是获得宝贵经验的一次经历,从失败走向成功,是一颗积极的心创造的奇迹。
  • 一生的资本(励志大师传世经典)

    一生的资本(励志大师传世经典)

    要成就任何事情都必须得有资本,做人也是如此。那么,一个人一生的资本是什么呢?在本书中,奥里森·马登说:“自古以来,世界上很少有这样的例子:年轻时没有打好根基的人到了后来竟能做成大事业。一般获得成功的伟大人物之所以在晚年能够收获一生的美满果实,大体是因为他们在年轻时就播下了成功的种子。”
  • 低调做人的80个细节

    低调做人的80个细节

    本书详细介绍了低调做人的艺术与原则,从低调做人的细节入手,使读者轻松领略做人的智慧。本书共分八章,分别为:低伏者得大成,不争者得天下;将飞则翼伏,将奋则足踞;低调不求盈满,做人恰到好处;与其练达,不如朴鲁;藏巧于拙,以屈为伸;让步为高,宽人是福;盛极必衰,居安虑患;真味是淡,至人如常。读者在阅读本书之后,轻松掌握做人的艺术,能够以低调做人之智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
  • 成功人生必备的思维方法

    成功人生必备的思维方法

    思维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决定着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处世的态度,决定着你我的成败。本书以此为基础。从职场制胜和自我实现两个角度出发,向读者诠释了50种思维的现实效应和强大力量。书中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清新有趣的故事,让你领悟到思维的神奇,挖掘出成功的源泉和思维的闪光点。
  • 领先一步,大学生求职择业全攻略

    领先一步,大学生求职择业全攻略

    介绍了大学生求职择业全攻略。主要包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环境分析、如何制作让你脱颖而出的简历、如何进行成功面试等。
热门推荐
  • 枪与歌

    枪与歌

    善与恶,生与死,夹杂着冷酷青春厮杀的故事。一个少年的心路,成长,变与不变群号:577515254欢迎加入
  • 留一份期许

    留一份期许

    过期的情书仅剩伤感和遗憾,只是,我希望你在旧时光里留一份期许。
  • 凤逆九天之毒手仙医

    凤逆九天之毒手仙医

    她游走在人世间,扮猪吃老虎;是活死人肉白骨的圣手,也是令世人闻风丧胆的毒医。他纵横捭阖,睥睨天下;是神秘的富家公子,更是藏匿于黑暗中的王者。当两个毫无交集的人相遇,天雷地火,再也纠缠不清。
  • 掠夺时间修仙

    掠夺时间修仙

    杀死蟑螂,获得1秒时间。杀死老鼠,获得4秒时间。杀死天玄强者,获得60年时间。杀死神圣巨龙,获得500年时间。等等……时间可以延长寿命?还能兑换修为?更能购买一切所需!?…………?…………?强者重生异界,掠夺时间修仙!兑换修为寿命,傲立九州之巅!
  • 成功学80条定理

    成功学80条定理

    本书运用成功学定理,结合大量事例,有针对性地从80个方面给出了颇具建设意义的为人处事技巧,激励陷入迷茫和困境中的人,帮助他们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更好的融入社会,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
  • 魂杳

    魂杳

    前世本应恩怨了,哪知相思楼前情难断。她是炎龙大陆天玄世家——濮阳家的少家主,世人皆说她生性凉薄,心狠手辣,却也玄术通天,是百年难现的天才。而他是隐于皇城的另一方大陆的一代大能,为了那位来到下界大陆历劫,盼望着带她回家……
  • 探索之巅

    探索之巅

    凡人是否可以修炼?母体脐带凝聚出孩子最初的原核。进入修炼的世界,方知修行境界。原核境:结核期,凝核期,碎核期。炼化境:化海期,成云期,虚无期。聚魂境:由虚化实。出窍境:魂魄大成,离体神游。修行之路:是虚心学习,是嘻笑怒骂,是朋友的聚散离合,是探索未知的秘境,是搜刮有限的资源,是忍受弱小,是体味强大。在这苍茫寰宇中,少年是如何走出自己那条路的?
  • 战图腾

    战图腾

    七年前的风波,因一个没落的家族再次尘起。天地,宇宙,洪荒,混沌,问世间谁主沉浮,天地动荡再次崛起,何人逃得过命运轮回!!!
  • 软萌娇妻不听话

    软萌娇妻不听话

    这是一头外表古板内心奔放的萝莉耽美狼,企图掰弯精明腹黑禁欲系美教授,结果反而被吃干抹净的故事?大一新生安馨,刚进校就盯上了副教授简宁——年方二十八,身材长相学历俱佳,气质可刚可柔,容貌可男可女,简直是天生的攻受兼备典范!唯一的缺点是,教授大人是直男!性别不同怎能相爱?必须得可了劲儿地掰弯啊!配个妖孽病美人顾泠澜?——外甥女夏辰手持金针冷冷:小姨,这是我男人。配个腹黑伪天真许逸?——大师姐温柔转着手术刀笑眯眯:馨肝宝贝,给姐姐留点念想。配个嚣张贵公子宋浅?还是萌萌哒师生恋?好嘛,终于没有女人来抢了,小外甥夏励一脸哀怨:小姨,你快把他拎走!我不要!那我家教授大人怎么办?简宁轻笑:“你不好歹也是个爷?”馨爷V5。PS:《竹马》、《娇妻》系列文,CP对对萌。泠澜卖美色,许医生卖萌,简教授……被迫着卖腐?【安简CP】“异性只为传宗接代,同性之间才是真爱!”萌腐馨爷义正言辞如是教导。简教授轻勾嘴角,握住醉酒小猫咪胡乱挥舞的爪子:“如果又能传宗接代又是真爱,不是更好?”“啊?”安馨迷糊脸,傻呆呆:“男人可以生孩子了?”医学居然如此发达?“能。”简宁正直脸,蛊惑道:“要不要试试看?”没问题的男人不都有生育能力?【宋夏CP】“浅哥,”夏励仰脸,深呼吸,鼓足勇气:“我为什么这么小,是不是有病?”浅哥的伤他自尊。什么?宋浅一头雾水,然后,他的视线就顺着夏励的视线往下。夏励拉下了自己宽松的运动裤。浅爷瞬间阵亡。墓志铭:你TM小不小其实都不重要!因为以后我根本不会给你机会用到!【温逸CP】温柔忙得满头大汗:“许老师,要不你把我划到保健科那边去实习吧……”虽然我不敢对着活体下刀是硬伤,可实习也不能就帮你捶腿揉肩啊。“我不正牺牲自己做实验对象,让你保健着么?”许医生一脸无辜:“难不成,你不满足于这几个部位?”老实巴交的实习生
  • 逸凉传

    逸凉传

    她,英俊潇洒,嫉恶如仇,身怀绝技,身轻如燕,镇守一国,锄奸惩恶,震慑四方,敌人闻其名无不丧胆…朝中大臣或是对她佩服的五服投地或是对她心怀嫉妒,是皇帝不得不纵容的重臣,是国家镇守一方的战神,可谁料到她是名女子……本小说讲述了齐国战神一生的战功,爱情,友情与亲情,自有巾帼不让须眉,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