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85200000045

第45章 博爱,维系草原生态的血脉

蒙古族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几千年来,他们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夏秋季奔向北部凉爽的高地,冬春转场到温暖的南坡,即冬窝子。

水草是蒙古族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哪儿水草丰茂,牧民们就赶着牲畜到哪儿去放牧,草少了自动离开,为了水草能很快恢复,人们不辞辛劳地进行转场。

草丛组成草原,树木形成森林,鸟兽牲畜合成群。草原上的人们同样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草原畜牧业劳动,如剪毛、接羔,为了不影响牲畜正常进食,必须在短时间内突击完成,因此大家聚在一起,互相帮助,渐渐成为有组织的集体活动,草原畜牧业的特点,在于移动,在于互助,在于与大自然的融合。

就说这蒙古包吧,世界上没有任何栖身之所能够像蒙古包一样,成为与草原融为一体的殿堂。只有蒙古包,水草才能很快得到恢复;只有蒙古包,牲畜才能天天吃到新鲜牧草;只有蒙古包,才能够拯救草原。洁白的蒙古包好像洒落在草原上的珍珠,编织着美丽的童话;像雪莲花的花蕾,孕育着忠于大自然的人们,成为当代的诺亚方舟。圆圆的蒙古包把朋友和亲人紧紧围拢,象征着团结和同心。

正是这种特点造就了一个伟大民族,建成了不受后勤约束的有明显游牧特色的强大部落体制和部队。正如罗马教皇使者普兰若加宾尼所说:“他们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服从主人,更团结一致,乐意共享食物。在饥饿的时候,唱歌作乐,好像吃得很好。他们中间没有小偷,没有谎言……”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是靠这个由普通牧民组成的赶着羊群的部队,横扫了欧亚大陆,打开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

草原畜牧业是游牧文化的载体,它造就了一个勇往直前的开放民族。宽容互爱的良好风尚,使得妇女的作用增强,草原游牧畜牧业的顶梁柱,不是男人,而是蒙古族妇女。

草原畜牧业的产品,不只是牛羊肉,而是别具一格的艺术,是深刻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哲理,是游牧民族的智慧和开阔的胸怀,是纯真的爱情的花朵,是人类希望的火焰?鸦草原畜牧业的产品,不只是皮革和绒毛,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战斗、信仰、艺术、快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民族文化的最好体现。生生不息的草原是蒙古人永远的家园,是他们的天堂。他们视天为腾格里父亲、大地为额托格母亲,山脉、土地都是母亲身上的肉,水是大地母亲的血液,他们祭天、祭水、祭山、祭敖包。祭了湖就不吃湖中的鱼,祭了山上的一草一木都不许动。禁止往河中倒脏物,不直接在河里洗任何东西。面向太阳、河流解手要受罚。不许黄昏后去河中取水,非取不可,必须先向河施礼,并说明缘由。送葬避开河流。禁止用锐利物品挖地,特别是河边湿地绝不许动。一般不土葬,若土葬将草皮盖好,或用群马踏平,不留冢堆。

蒙古族自古就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环境保护法。敖包山、罕山都是圣地,是蒙古族古老的自然保护区。牧民把山比做男子,水为女人,山水相连,幸福美满。这一点在他们古老的民歌中可以得到印证:

在这金色的大地上,

奔流不息的河流哟,

给我希望和力量的,

世界上只有你一个。

每当那驼队丁冬走过,

草原的黄昏多么迷人,

望着天空灿烂的云朵,

心中的歌儿献给草原,

草原,我的母亲。

蒙古族民歌唱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蒙古族的古老传说中,孩子问母亲,我们为什么总是不停地搬家?母亲说,我们要是总固定在一个地方,大地母亲就会疼痛,我们不停地移动,就像血液在流动,大地母亲就会感到舒服。

生态学中心是一个“爱”字,爱家园,爱地球,爱一草一木,蒙古族民歌就把家乡、母亲、情人、山水、草木、家畜和野生动物都融入草原,唱出了人类热爱大自然的最强音,他们才是名副其实的“环保主义”者。

蓝蓝的天空,

绿绿的草原,

这是我的家哟,

我的天堂……

古往今来多少世纪,

大地奉献爱的情谊,

人类在你的怀抱里繁衍生息,

编织生活,可歌可泣。

蒙古人十分热爱自己的生存环境,视草原上的一草一木飞禽走兽为家珍。他们以草记年,草一青为一年。他们非常熟悉当地植物,特别是牧草,药材、食用菇和带茶植物。

草原上的一棵草,就是一个文字,它们经过千年磨合,组成篇篇文章,使得草原成为有丰富藏书的图书馆。草原上的一棵草,就是一个神灵,它们组成的生态系统,就是一支坚不可摧的部队,它们是经历了千万年严酷环境考验的幸存者,是捍卫脆弱生态环境的最后一班岗。草原上的一棵草,就是一位老师,给人们讲述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草原就是众多专家学者的母校。草原上的一棵草,就是一位朋友和亲人,草原就是有益的海洋,充满友爱的大家庭。

过去,蒙古人不愿经商,他们崇尚易货贸易,认为经商之人奸诈,所以,当你拿钱购买牧民的奶制品时,他们会不高兴的,认为钱是脏的,而牛奶是洁净高贵的,因为是用草换来的,甚至认为牛粪也是干净的,因为牛就是吃草的。他们常把自己的家乡取个植物的名字,如海日苏(榆树),吾来斯(杨树),德日斯(芨芨草)。女孩的名字也多与花草相关,你只要喊几声其其格(花),那德玛(牡丹),那日苏(松),这些花草的名字,就会有姑娘从蒙古包出来向你微笑。

蒙古人及其先祖崇敬狼,喻为天狗,作为图腾。法国著名蒙古族学家勒尼·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一书中写道:“据《蒙古秘史》记载,蒙古人的神祖是一个苍色的狼;据《乌古思史记》,突厥人的神祖是一个灰色的狼:“从一条光芒之中出来了一个巨大的灰色毛和鬃的雄狼。”

蒙古族牧民认为狼在草原上走动,能提高牲畜的警觉,有利健康。没有狼,草原上的黄羊都成了跑不动的绵羊,就会退化。在他们看来,狼是天赐的灵物,即使豺狼成害,也不能把狼斩尽杀绝。草原上的围狼活动,常作为战术演练,最后还要放走母狼和狼仔。

蒙古人把天鹅看成是天上的圣鸟。传说在一个非常贫穷的蒙古族家庭,小伙子已长大成人,可是没人来提亲,后来每天有7位漂亮姑娘来池塘洗澡。小伙子藏了一位姑娘的衣裳,那六位化作天鹅飞走了,没有衣裳的那位只好嫁给了小伙子。天鹅媳妇养育了十个像天神一样的儿子,要回了原来的衣裳,恢复了天鹅的原型,慢慢飞上了天空。父子们端着新鲜牛奶,用手指弹向天鹅妈妈飞去的地方。从此,蒙古人就有了用牛奶祭天鹅的习俗。

蒙古族将雄鹰作为民族英雄的象征,原来蒙古人也用鹰狩猎,不过在非狩猎期再放回大自然,一位猎人昏倒在山涧,有一只老鹰给他喂食,后来猎人告诫人们,再不要用鹰狩猎。布利雅特蒙古人认为鹰是奥尔杭鸟之子,他的父亲想知道南方的新宗教,派儿子去探视,因路途遥远,儿子变成了一只雄鹰,布利雅特人认为鹰是自己的祖先,是有灵性的主神。

蒙古人认为是燕子给人类带来了火种,蒙古人爱鸟,甚至把麻雀也列入重点保护动物。草原上有众多湖泊,他们是鸟的海洋,爱的海洋,每株芦苇旁都有友爱,每片草地上都有关怀。

在蒙古人眼里,麻雀、蛇、青蛙、野猪都是重点保护对象,他们的狩猎活动有严格的期限,违者将会受到处罚。

野生动物是蒙古族牧民的朋友,也是老师。他们从狼那里学到狩猎技巧。狼实行儿女共有,有一只母狼轮流看护所有的狼崽,其他母狼出猎,猎物共享,牧民同样有共享食物和善待孤儿的习惯。草原上没有乞丐,大家有福同享,生活富裕的人家全都乐善好施,共同赈济穷人。

蒙古人视家畜为亲人,从不对牲畜说粗话,更不打骂牲畜。尤其把马当作朋友相待。

蒙古人善于以情服畜,以畜管畜,发挥头羊、儿马的作用。放牧呈半野状态,任其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采食玩耍。即使牲畜犯了错误,触犯了牧民,如母羊不要羔子,也不处罚,而是用劝奶歌(呔咕歌)感化它们,直唱得母羊流着眼泪给羔子喂奶。劝奶歌各地有别,多数只有“呔咕”两个音的歌词:

呔咕,呔咕!

不长乳房的飞禽,

还用虫虫喂养雏鸟,

你这奶头大大的母羊,

怎么忍心把亲生羔子抛弃,

呔咕,呔咕,呔咕!

牧民非常熟悉自己的牲畜,有时一天下了上百只几乎一样的羔子,他们都能一下子分辨清楚。关于马的名词蒙语不下千条,只要听到马倌的三言两语,就能从马圈中找出要的马。

傍晚,留在家的羔子,伸长脖子叫着,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的归来,归牧的母羊群,当听到羔子叫声后,再也不听看管,老远就直冲羔子群。那母子相互寻找的焦急样子,让人可怜。相见的亲热场面又让人宽心。牧区的春天,每天都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

一个失去妈妈的小羊羔,被小女孩抱大。女孩上学后,小羊羔天天早晨准时钻进蒙古包,叫醒小女孩,并送上一程。当卖这些牲畜时,牧民怎么能不难过?为解脱心中的悲痛,从前还经常举行放生仪式,指定某些牲畜任其老死。他们不仅用牲畜劳动,还要付出感情。

古代蒙古人认为马是六神所生,就连撒尿的地方也是洁净之地,是选择建蒙古包的所在。

马,乃贵兽也。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对马的认知惊人的一致。马进入人类社会已有5000年,而正是这5000年,从马开始步入人类社会的殿堂,一如光照大地的太阳,唤醒了人类的勃勃生机,文明便以无比豪迈的磅礴气势发展。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浏览历史,那文明于长风破浪的涌进中,总伴随着骏马的掠影。古希腊人认为:马是海神波赛东的影子,是神送给人间的礼物。中国人认为:马为龙的五世孙。

19世纪的法国皇家院士让·布封称:“人类迄今为止所能从事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骏马!”

蒙古人与马相伴几千年,与马结缘深远。马曾为蒙古人创造过历史,马是蒙古人的朋友,是蒙古人生产、生活离不开的伴侣。马是义畜,不乱伦,品质高尚,不在困难的时候背离主人,和蒙古人是生死之交。因此马是蒙古人的审美追求、道德标准和荣耀的象征。蒙古人十分爱马,一个好的牧人每天得为马刷身子、刮马汗。自己不吃也得让马吃饱饮好。蒙古人严禁骂马、打马头、杀马、吃马肉,有功劳的马头上要戴三色绸缎的彩带,永远不能出卖,要精心喂养。

蒙古族小孩每到10岁,就参加男子汉仪式,在暴风雪的冬天举行长途骑马拉练。一个训练有素的蒙古骑兵,当时超过20名步兵的战斗力。资本主义前的世界,就是马踏世界。没有蒙古马,欧亚大陆的历史就要重新编写;没有蒙古马,祖国的疆土就没有现在这么大。

马是群居性动物,马群组织严密,大群里面有小群,小群就是一家子。儿马是家长,拥有多匹母马和马驹。儿马对自己的家庭非常负责,马倌只要有好几批儿马,马群就平安无事了。马虽为一夫多妻,但儿马绝不与自己的亲戚交配。小母马到了发情期,大儿马就把他们赶出马群。马性格外向,动作优美潇洒,叫声洪亮,表情丰富,全身都能表达,特别是耳朵, 马倌能与自己的杆子马长时间交流。

蒙古人懂马、识马、爱马,还没有骑上马,就亲密的抚摸着它温顺的头颅,与马儿交流感情。他们懂得马的习性,在马圈里看上一眼,就知道哪匹马是可造之材,哪匹马是走马,哪匹马是跑马。马之美,交织着雄壮,神秘和清朗,马儿有温和柔情的一面,又有倔强奋斗的精神。

牧民在草原上与马为伴,与羊为伍,他们看到马儿时那份激越的情怀,那种眼神的默契,没有哪一种情怀可以代替。策马扬鞭,迎风而过的感觉,会让人忘却凡尘俗怨。骑着它,在无人的旷野奔驰,它的毛色,在阳光下闪出一种悠然的光泽,有令人炫目的美。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骑着马儿游四方”已经是遥远的历史,草原上现在已看不到成群的马了。草原上如果没有了马,就像牧人失去了双腿,草原就失去了生命力。

辽阔的草原养育了游牧民族,游牧文明庇护着常青的草原。

游牧文化的显著特征在于充分利用自然、永续自然和环境,来延续游牧人的生存技能。不断的迁徙和流动的游牧方式,对于易遭破坏的高寒腐殖土草地是惟一的一种生产适应方式。游牧文明的独特价值并不在于它给我们以技术工具和现代发明,而在于它给了我们以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今天,草原上有了太阳能、风能、移动电话、互联网,所有这一切是否可能赋予游牧文明新的含义?难道我们就不能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包装游牧文化?现代化手段的介入,应成为游牧文化一个新的发展起点。然而,现代人的生活垃圾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上随处可见,尤其是乌兰恩根镇,成堆的垃圾比比皆是,“白色污染”严重的破坏着美丽的草原。

“我愿意抛弃一切,跟她去放羊”,王洛宾优美的歌,魂牵了多少人的情感。让我忧心的是,也许当我们真正想去放羊的那一天,已经没有一片草原来让我们放逐心灵了。

从巴音布鲁克草原回来,我想了很多很多,关于旅程,关于游牧民生活和草场的兴衰,关于草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关于现代文明与古老的游牧文明的碰撞……

久违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的天堂。我多想再看看那望不到边的草甸子,冉冉的炊烟;再听听鸡鸣犬吠,牛羊哞哞和清脆的马铃,再闻闻清香的牧草,沁人的野花和草原特有的膻臊。我渴望看到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骑上奔驰的骏马,有一种如风的美感,一种休闲的心情,一份回归的情怀。

同类推荐
  • 唯酌桃源酒高咏

    唯酌桃源酒高咏

    桃源镇的酒文化节举办十年了,今年以酒与诗为主题很有创意。在中国诗酒文化协会的支持下,吴江举办了首届全国诗词大赛,在全国产生了良好影响,收到了来自全国及海内外七百多首诗词。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发现、捕捉、挖掘桃源镇“酿酒之乡”的诗意、诗情、诗美,讴歌赞美桃源镇“酿酒之乡”的人文历史底蕴,立意新,手法巧,情意真,诗味醇,是吴江建设“诗词之乡”的又一成果。
  • 徐志摩诗歌全集

    徐志摩诗歌全集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生前发表的《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诗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诗篇,合并为《醒!醒!》。诗人虽然轻轻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却会永存于读者心中。
  •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 先读唐诗再旅行

    先读唐诗再旅行

    本书分为“帝都长安”、“西出阳关”、“黄河岸边”、“西署巴南”、“吴楚春色”、“人间天堂”等六个部分。
  • 怪作家:从席勒的烂苹果到奥康纳的甜牙

    怪作家:从席勒的烂苹果到奥康纳的甜牙

    普通读者也许满足于通过作品来了解伟大的作家,但对于狂热的文学爱好者,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进入他们的书房,了解这些作品是怎么写出来的:用的是铅笔、钢笔,还是打字机?坐着写、躺着写,还是站着写?每天写多少字?西莉亚·布鲁·约翰逊便是这样一位寻求与伟大作家“直接亲密”的爱好者。在这位“文学侦探”的调查研究下,我们得以知道那些名作诞生的细节,得以了解大作家们写作的怪癖和执迷:从席勒的烂苹果到奥康纳的甜牙,从雨果对自己的软禁到狄更斯像拉链撕开人群的疾走,从普鲁斯特的软木盾到纳博科夫的浴缸,从乔伊斯的外白衣到伍尔夫的紫墨水……
热门推荐
  • 奥巴马给年轻人的11个忠告

    奥巴马给年轻人的11个忠告

    成功需要方法,但更需要智慧,作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成功可以说是空前的,本书汇集奥巴马成功智慧,总结了这位现任美国总统给年轻人的11个忠告。
  • 穿越成狼妖

    穿越成狼妖

    刘琪琪在19岁生日当天收到了一个惊天动地的礼物,那就是穿越了,在她生日当天早上因为赶时间出了场车祸,从人穿越到了一只小狼身上。
  • 无可替代的人

    无可替代的人

    危机时刻我们不属于任何人,我们属于这个国家,因为我们穿着军装
  • 我不是女主之第一傀儡师

    我不是女主之第一傀儡师

    我不是女主,我真不是女主!哎...前面那个女猪.....额某人回头:书呆子,还不快点跟上!
  • 绿色小岛

    绿色小岛

    这儿的爱情故事真实得不同寻常,不妨和你的爱情做个比较,它那么平淡,却又如此的真实得让人感动。一本《小王子》,使两颗善良的心拥抱在一起,从情窦初开走到暮年,从穿校服到身披红妆,历尽人间生活的苦海,最终演绎了一曲浪漫的地老天荒。谢谢你,人海中遇见你;谢谢你,我多么热烈、多么高兴地如此爱着你。
  • 重生回去坑主神

    重生回去坑主神

    以崩坏学园、英雄联盟为主的世界格局,在圣芙蕾雅学园看假面骑士与崩坏兽大战,在学园都市看一方通行大战虚空监视者,集网游、重生、动漫为一体的大型脑洞同人作品——【重生回去坑主神】,大家来点个收藏推荐撒。书Q群群聊号码:631872647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北冥传说之夜冥生

    北冥传说之夜冥生

    600年前,他是夜冥生,本想修仙的他爱上了一只小狐仙,为了心爱之人他无奈成魔,成为北冥之主,法力高强,手中还有无夜丹,玄雪剑,阴水旗等法器,为了小狐仙,他自废法力,弃法器,只求换她一个身份,奈何天不容他,人不容她,化为凡人的他被云涯上仙所救,重新求道修仙,又遇上了小狐仙,开始了一段虐恋传奇。
  • 今日份的安某人请签收

    今日份的安某人请签收

    我安某人就是从这里跳下去都不会穿裙子!……啧这个裙子有点精致要不试试?
  • 初恋十六岁

    初恋十六岁

    Treasure用作名词时指“珍重的人”,作动词指“珍惜、珍重”。小说主人公的名字都可看作T的变体,希望十六岁的你我都有珍惜和被珍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