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77800000009

第9章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模式研究(2)

其实,教育改革的钟摆现象并不是我国的特产,历史上教育改革中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钟摆”一直存在。这种现象在国外的教育改革中也是存在的。有学者通过对美国20世纪教育改革历程的梳理发现,美国教育改革所强调的重点总是在对立的教育要求之间来回摆动,就像老式闹钟的钟摆一样,总是从一个极端摆向另一个极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派教育理论应时而生,席卷全国,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钟摆又开始荡向另一端,原来的教育理论由盛而衰,另一派教育理论粉墨登场。 [16] 如在课程理念的取向上,在“传统”与“进步”之间来回摆动;在课程开发主体的取向上,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之间来回摆动;在课程结构取向上,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之间来回摆动;在课程管理取向上,在集权与分权之间来回摆动。 [17] 美国教育史学家拉维奇也认为,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就好比一个钟摆,在传统教育与进步主义教育之间来回摆动,时而偏向传统派,时而偏向进步派。美国课程论专家丹尼尔· 坦纳也指出,战后以来,美国课程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每一次改革都是对前一次改革的否定,而且“矫枉”必定“过正”,这一“过正”就会激起另一次更为偏激的“反改革”。 [18]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这种摆动并不是机械地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是每一次摆动都会在以前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正如美国学者吉纳· E.霍尔和雪莱· M.霍德所说:“人们曾经说教育实践就如同一个钟摆来回地摆动。今天所流行的可能明天就变得过时。新的潮流又会召唤决策者和教育者们去追赶更新的时尚,似乎他们将可以解决教育系统内不同层次教育者所面临的所有问题。教育实践的钟摆除了是一左一右、来回反复摆动之外,我们认为这种左右摆动中还有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运动:某一变革先是被采纳、实验,接着被拒绝———然后在几年之后再以一种新的提高的方式被重新采纳。在钟摆每一回合的摆动里肯定蕴含着新的事物和理念。” [19]

第二节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推动模式

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改革推动模式的划分是不同的,从“推动”主体的层面,即改革由谁来驾驭、控制的角度,教育改革推动模式可划分为政府行政推动模式、专家倡导推动模式和教师自觉推动模式三种。众所周知,每次教育改革的推动过程都是十分复杂的,并非只有一个主体参与。比如在以政府为主体的推动模式中,也有专家和教师的参与,在政策制定之初也会任命或组织专家对改革进行理论论证和各方面具体措施的完善工作,最终的成败也取决于教师自觉推动与否,但是,这些专家和教师只是为政府的决策服务,对改革不起主导和控制作用。而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则是由政府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加以掌控的,关于这点可以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步骤中明确而直观地感受到。

一、理念酝酿阶段(1996—1998年)

1996年7月始,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资金的支持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了六所高等师范院校及中央教科所的有关专家对1993年秋季以来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调查结果认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在这种形势下,1997 年至1998 年,教育部组织一批教育理论工作者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并最终得出了由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的结论。

二、实验试点阶段(1999—2003年)

在贯彻落实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枠和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枠的基础上,******于1999年1月13日印发了关于批转教育部1998年12月24日制定的枟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枠的通知,明确提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蓝图是一个“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要求整体对接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改革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2000 年初步形成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框架和课程标准,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推选新的评价制度,开展教师培训,启动新课程的实验;争取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推行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2001年6月8日,教育部为了贯彻枟****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枠和枟******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枠,印发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枠,提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3 年3月31 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枟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15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枠,拉开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帷幕。2003年5月3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印发枟关于开展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实验情况调研和修订工作的通知枠,在全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进行调研。

三、反思推广阶段(2004—2006年)

2004年秋,在总结国家、省两级实验区经验,并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省、自治区率先进入了普通高中阶段的新课程实验。2005 年秋,江苏省进入普通高中阶段的新课程实验。2006年1月20日,全国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新增4个,分别是福建、浙江、辽宁和安徽。至此,全国已有近1/3 的省份参与了新课程实验。

四、调整深化阶段(2007年至今)

2007年4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枟关于组织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征求意见工作的通知枠,认为六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全面检验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积累了丰富的修改建议,具备了修订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008 年10月1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出了枟关于印发枙2009 年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目录枛的通知枠。2010年1月29日,教育部印发了枟教育部2010 年工作要点枠,包括发布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并修订教材和扩大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两大内容。2010年7月29日,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枠颁布。

通过以上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四个推动步骤的简单梳理可以发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模式就是以政府制定并执行相关政策的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推动的,政府是改革的主体,它控制着整个改革的进程、方向。虽然在改革的许多方面都有专家的身影,为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还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旨在为课程改革的国家决策提供研究咨询意见,负责新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新课程实验的指导。然而,纵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可以看出它从开始准备到最后的全面推广,都是以大量的党中央、******、教育部,以及各省、市、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形成的各类会议文件和相关政策为依据,并由政府利用行政命令方式加以控制的。虽然有各类学者、学校和教师的参与,但是,他们对整个改革的进程和方向不起控制作用,并且其行为也是以“两个决定”和“一个纲要”,即枟****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枠枟******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枠和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枠马首是瞻的。因而,可以明确地说,由于党中央、******和教育部等政府行政部门在整个改革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控制并左右着改革的进程和方向,因而,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典型的由政府行政推动的改革模式。

第三节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模式存在的问题

政府行政推动改革模式作为一种改革的方式,有其优势,也有自身的局限。如果处理得当,它所具有的强制性、快速性、规模性、持续性等特性都可以成为解决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诸多问题的良药。然而,在改革实践中,此模式却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始于理念,脱离实际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种从理念或概念出发的改革。最初,一些政府官员从一个尚处于争议状态的“素质教育”概念出发,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宏伟的教育蓝图;然后,找到一些拥护的专家、学者,结合当时教育理论界最为时髦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其加以提升、改造;尔后,又经过短短三年缺乏效度的实验和一番走过场式的调查研究,便开始举倾国之力在全国进行了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推广。这种从理念或概念出发,而不是从实际问题出发的改革,必然会造成改革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混乱。

当前,我国“课程”概念的泛化现象就是改革从理念出发造成的恶果。由于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当从概念出发推行的改革为了论证自身的合理性时,原有的相关概念已不能满足改革的需要,于是,只好采取从别国引入或“重建”的方式,不断地对“课程”概念的外延加以改造、扩充,致使“课程”概念泛化。我国理论界对课程的定义历来都是多样的,除了课程自身的复杂性之外,研究者的出发点和研究角度的不同是直接原因,但是,各种定义间仍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使得人们在讨论课程时有一个起码的共同出发点,使不同流派的并存、对立及相互之间的交流获得了基础,并且成为可能”。 [20] 然而,当前课程概念的泛化现象,不是指课程概念的多样,而是指其内涵越来越抽象,外延越来越宽泛的状况。并且这种泛化致使各种课程概念间完全抛弃了内在的一致性,使得人们在讨论课程时,都是自成一体、自说自话,只有使用者自己在对课程概念进行解释后,他人才能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失去了交流的基础,甚至出现了“什么事项都可以是课程”“什么人都可以提出课程”“什么功能都涵盖在课程中” [21]的混乱局面。比如,“课程是一种为达到预期的教育结果而选择并不断重组文化的序列” [22];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 [23];“教师即课程” [24];甚至有人将“日常琐事”也纳入“重要的课程资源”之列 [25];更有学者认为“课程实质上就是时间形态的教育,课程研究就是实践的教育研究,课程改革就是全面的实践形态的教育改革” [26]可见,这里的课程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课程概念,早已泛化成了“教育”,甚至与教育画上了等号。在此状况下,“不仅各种有计划有指导的经验、学习结果、目标及活动被视为课程,而且学生无意地获得的经验、甚至没有计划的教育影响也被视为课程课程同教育内容、教育因素、教育影响、教育环境、教育活动混为一谈,无从分辨。课程的本质内涵不仅变得更加朦胧不清,而且已失真、扭曲,丧失了明确的存在依据。” [27]课程的实施必然要牵涉整个教育内容,但是,如果因此各种教育概念就泛化了,那整个教育的逻辑也就混乱了。这种课程概念的“泛化”从根本而言是不利于整个教育改革的,甚至对课程改革自身也有着极大的不利影响,因为“作为教学内容的课程本身具有相对独立性,如果将课程与其他教育、教学成分混融一体,所谓‘课程改革’就迷失了目标,失去了针对性,无法操作,失去了意义,致使课程本身得不到改革,也耽误了其他方面的教育改革。” [28]

因而,这种从某种理念或概念出发而进行的改革,由于不是从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出发,脱离了改革的实际,注定是无法解决现实问题和满足现实需要的,这种改革从开始便注定了最终失败的命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领域“穿新鞋走老路” [29]的怪现状就已经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二、改革强制推行,急于求成

政府行政推动模式也被称为“官僚式改革”,注重行政级别,坚持上一级管理人员对下级相关人员监管,下级对上级负责制;制定各种政策、文件,以便统一各级相关人员的行为,并作为他们具体实施相关政策内容的准则;颁布明确的计划和日程以供参与人员遵守。 [30] 然而,正是由于政府行政推动改革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都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推行,并且执行的情况往往与相关部门执行者的政绩挂钩,所以,在上级的重压之下,许多很会“溜须拍马”的单位和行政管理人员,为了迎合上级的“口味”,或者为了赚取“政途”上的“资本”,无视改革自身、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时地奉上一盘盘千奇百怪的“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成果”的大餐。于是像“受学生欢迎的课因为没有提问而被认为不可取” [31]“学生家长写信给校长要求不要再搞素质教育” [32]等荒唐之事一再上演,致使改革的形式化倾向严重。

同类推荐
  • 李镇西校长手记2: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

    李镇西校长手记2: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

    在9年的校长任期上,李镇西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力图找到一条符合国情校情、能让师生共同快乐成长的校园建设之路。他以身作则,在管理之外还深入教学一线,为任课教师解惑,为班级建设把脉,亲自处理班级突发事件,探讨符合实际的校园管理模式和考核方式……他从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入手,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也让教师的职业素养随之提升,从而整体上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作为知名教育家,李镇西在本书中以大量的案例展现了校长的日常示范,以自己的真情感染师生,实现教育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写作上,本书沿袭了上一部《李镇西校长手记》轻松活泼的随笔式写法,以丰富而充实的内容,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更为广大一线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专业素养指明方向。
  •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里,从来就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佛道,不过是妄图逃避苦痛时日的借口,以及期望上苍赐福的交易;儒教,毋宁说是现世相处的哲学;而面向祖先的祭供,则除去追忆过往的仪式,剩下的就只有盼望冥世先祖们能够保佑和降福于自己了。
  • 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模式:功能疏解视野下的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模式:功能疏解视野下的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规划和实施,特大城市面对的各类型问题亟待从理论到实践等层面予以克服和解决。本书让你更加了解中国特大城市。
  • 阎锡山“绥西屯垦”研究

    阎锡山“绥西屯垦”研究

    本书对“绥西屯垦”的历史渊源、组织管理、成效、作用、影响等内容作了研究,分析了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做出了客观评价。具有史料价值及研究的创新性。
  •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市场化管理机制和集群信息服务运行机制的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下的企业信息服务的协同组织,基于企业信息需求和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集成化信息服务流程重组及其集成服务模式的实现等。
热门推荐
  • 蜂巢交通

    蜂巢交通

    这是一个近未来风格的短篇历史向科幻作品,作者构思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结构的高效率交通方式。
  • 原地爆脑

    原地爆脑

    这是一个全球首富的诞生记。周南得到一个能吸收别人知识的【爆脑科幻体验馆】,他必须在10年内,用知识创造财富,成为全球首富。于是,他开始整合自己的科技团队,收人才、破阴谋,斗垄断,却一不小心把人类带入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大门。接下来,他就要面对世界霸主灯塔国的制裁了……
  • 时空间的相遇

    时空间的相遇

    高中生叶鸣在开学的早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对梦中的内容感到非常的疑问,在前往学校的路上,因为对梦感到非常疑问于是便在公园里思考,但是一点头绪都没有,便很快就放弃了,正准备离开公园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石头,拿起石头的那一刻,石头产生出了奇怪的光芒,叶鸣被光芒吸了进去,随后就消失在了公园……
  • 千里万城第七季至尊毒王

    千里万城第七季至尊毒王

    女主角:朱姣,男主角:祭影黯主要写言情。
  • 星之旅:天蝎的爱恋

    星之旅:天蝎的爱恋

    一个从小就被订下的婚姻,以前的“小姑娘”已经变了,是不可逃避的责任,他们最终该何去何从。又是否能在一起?
  • 银河传奇之越狱

    银河传奇之越狱

    凡间一棵小草修炼成银河之王的故事。本书只是描写主人公落难被关押在炼狱(地球)和用计成功越狱的情节。夜深人静是否怀疑过这世界是否真实?愤怒狂躁的时候是否想吞噬这一切?这弱小的躯体为什么会有一颗藐视天下的心?难道你不想知道自己是谁吗?
  • 只对她无计可施

    只对她无计可施

    分开多年后,喻嫣回国继承家业,却意外在拍卖会上看见陆承屹。他冷漠的神情中隐藏着恨意,喻嫣不以为意。一去多年,当年那个穷小子翻身成了商界大佬,与喻氏集团平起平坐。他百般刁难,她步步为营。–喻嫣追陆承屹的时候,特意定制了一件印有陆承屹照片的T恤。陆承屹只看了一眼,丢下一句不知廉耻就离开了。可陆承屹自己没想到,这个不知廉耻的女孩在往后的年月里,成了他的肉中刺,他的朱砂痣。–新书《娘娘没有求生欲》求收藏!谈起尉迟渊,帝京人人都知道他温润如玉,不近女色。爱慕他的女子成百上千,却没有一个能入他的眼。后来,百姓看见他抱着一位女子在街上走。那女子额间一点朱砂痣,美艳动人。帝京女子见此大多不屑——不过是个太医之女,没家世没才华,殿下不可能真的喜欢她……——空有美貌的花瓶,殿下肯定是玩玩而已……没有人相信尉迟渊会动心。可是成亲那晚,叶璟禾看见他那双原本如山泉寒雪般清冷的眼睛浸染透了情·欲,他吻上她的耳垂,在她耳边轻声唤她:"娇娇……"叶璟禾知道,他动心了……那一刻,叶璟禾也有一瞬间的晃神,但她告诉自己,别陷进去,她是敌国细作,她还有未完成的任务……
  • 能力者传

    能力者传

    能力者三项基本原则:一、若有能力者使用能力犯罪,除犯罪行为所在地政府或能力者所属国政府与相应国际组织能当场将其击毙外,其他任何能力者都有权将犯罪的能力者抓捕并交于犯罪所在地政府进行非公开审判。二、非关及自己或他人生命的情形下,能力者不得在普通人面前使用能力。否则使用能力所在地政府和能力者所属国政府或相应国际组织都有权将该能力者逮捕并进行非公开审判。三、如在上述危及生命的情形下使用能力被非能力者或者公众看见的,当地政府机构为消除影响而花费的成本,将由能力者自己承担。
  • 人间信箱

    人间信箱

    当你爹妈突然都不见了,还把你放在一个...怪大叔家?没关系,这都不重要!还好是个老师,还能帮你...辅导功课?那你想多了,这人好像不是那么简单...
  • 我在等你回来

    我在等你回来

    小时候的一次邂逅,十多年的重逢,铸造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