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50600000007

第7章 钱塘风韵

杨柳深处苏小小

第一次看到苏小小这个名字,还是很早以前读一本笔记体散文集,其中一篇文章中提到清代诗人袁枚刻有一颗印叫“钱塘苏小是乡亲”,当时心里非常疑惑,苏小小何许人也?竟然令袁枚这样的大诗人如此倾心。后来读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西湖梦》一文中对苏小小有一段比较详细的文字记载,原来她是南齐名妓,后代诗人多歌咏之。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度,一位妓女竟如此尊贵地长久安享景仰,原因是颇为深刻的。

苏小小是一个梦,是一千多年来许多文人墨客心中的一个美好的梦。有一段关于她的事迹的文字,现在读来还是非常感人的。

苏小小出生于钱塘一户比较殷实的人家,她的先世曾在东晋朝廷为官,晋朝灭亡之后,流落到了钱塘,即今杭州,从事经商贸易,家用殷实,算得上当地富户望族。苏小小是父母的独生女儿,长得伶俐聪慧,容貌出众,取名苏小小,因为就这样一个女儿,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百般宠爱。苏氏虽为商贾之家,却沿袭了祖上的书香遗风,使苏小小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诗文辞赋,都颇有研究。十五岁那年,父母相继谢世,使她失去了依靠,于是苏小小变卖了家产,和唯一的女佣人移居城西的西泠桥畔。家用渐渐不支,日子过得越来越窘迫,十七岁的苏小小已经出落成一个大美人,又由于她精通诗词曲赋、琴棋书画,便常接待一些富商巨贾、青年才俊,组织了一个类似于今天的文学沙龙,她做主持人。也就在这期间,她认识了一个叫阮郁的青年公子,两人一见,互相倾心,于是往来格外密切。苏小小曾为阮郁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至今的爱情诗:

妾乘油壁车,

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

西泠松柏下。

这样一首朴朴素素的小诗道尽了一对青年恋人约会的无限风光,美丽的车,美丽的马,一起款款行走,逍遥而自在,甜蜜而深情,完成了一组气韵夺人的情感造像。可悲的是这件事遭到阮郁在朝为官的父亲的横加干涉,断然制止儿子与苏小小的来往。这里面包含有门户之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等级森严,讲究门第阀阅,更何况和一个妓女过从来往,这在阮郁的父亲看来,太有辱家声门面了。以致一对青年恋人的约会成了永远的期盼和等待。后来,苏小小在风景胜处遇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穷困书生,见他面貌颇善,有点儿像阮郁,问后得知该书生叫鲍仁,潦倒落魄,没有盘缠上京赴考,流落此处,苏小小慷慨解囊,赠银百两,帮助他去赶考。

书生已去,情人未归,非常遗憾的是这个世界没有能给她以情感的回报,她期待过,也失望过,但她并没有因此郁愤恨绝,而是从对情的执著迈向了对美的追求。传说苏小小每天清晨乘坐油壁车,游于湖畔,让当时的人倾慕不已。本来美丽的西湖因为苏小小,使得它更多了一分灵气和韵味,就像一首荡气回肠的歌,令人久久回味。

苏小小天性自由,厌恶束缚,她对富贵人家也有一种傲骨。自古红颜多薄命,美艳终有色凋时。古时候的名妓总会在年轻时为自己找一个有钱人家,以免待到“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时无依无靠。她的女佣人曾劝她及早嫁人,哪怕在富贵人家做姬做妾,强似在青楼朝迎夕送,勉强为欢。可苏小小却不这么看,她说,我一生最爱的是西湖山水,如今虽为歌女,但自由无碍,或坐着油壁车,大大意意的行走在西湖的大堤上,或与所中意的人相约于绿杨深处,快意无穷。一旦做了富贵人家的姬妾,好比进入了樊笼,只能坐井观天,再也不能啸傲山水之间。富贵乃身外之物,谁能保得了一个人拥有了它,就能一马出头。更何况做姬做妾,也是仰人鼻息,观人眼色,哪里就比得上在青楼里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佳人。她不愿意做姬做妾,勉强去完成一个女人的最低下使命,而是把自己的美色呈现给了街市。她蔑视着精丽的高墙和华贵的屋舍,不守贞洁,却坚守美,让一个男性世界围着她的无常喜怒而旋转。

有一回,浙江观察使孟浪在西湖叫了楼船,请了宾客,派人去请苏小小来陪他吃饭,苏小小三番五次的推却,以致孟观察勃然大怒。最后,苏小小姗姗来迟,孟观察心里很不高兴,但又不好直接发作,于是找一个题目来为难苏小小,他指着窗外怒放的梅花说:“今日以梅花为题,请即席赋诗。”苏小小略加思索,便朗声吟道:

梅花虽傲骨,

怎敢敌春寒?

若更分红白,

还须青眼看。

孟观察闻言大喜,他自然明白这个女子的诗句,既在隐然之中有讨饶意味,又不卑不亢,顿时对苏小小产生了钦敬之意。

在她十九岁的那一年的春天,冒了风寒,得了重病,医生看后说凶多吉少。她的女佣人非常着急。然而苏小小却显得异常平静,她对女佣人讲,做了几年妓女,富贵荣华,无不尽享,风流滋味,无不遍尝,人生如此亦足矣。青春早逝,留给人间一个好的印象,也是上苍有意,乐于成全。似乎在苏小小看来,死神在她十九岁时来访,乃是上天对她的最好的成全,十九岁的年华,虽然短暂,然而,一瞬的灿烂焕发出永恒的光芒,这样一次涅槃,竟是那样的超凡脱俗。

有一个版本讲,当年她资助的鲍仁金榜题名,后来出任滑州刺史,道经钱塘,赶往西泠桥畔答谢苏小小,谁料却正赶上苏小小的葬礼,鲍仁白衣白冠,抚棺大哭。把她安葬在西泠桥附近的山水极佳处,并在墓前立碑“钱塘苏小小之墓”。后来的文人墨客来苏小小墓前凭吊,当地人建了一个亭子,并取名为“慕才亭”,为前来凭吊的人遮蔽风雨。亭子上题联云: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

苏小小墓在钱塘杭州的知名度可谓是家喻户晓,据传说苏小小死后,芳魂不散,常常出没于花丛间。“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这是苏小小的遗愿。西泠桥畔的埋香之所,既了却佳人遗愿,又为西湖山水增色不少。

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

苏小小在历代文人雅士中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虽然她是个妓女出身,可她却能让鸿儒大豪折腰;虽然她是个妓女,可她却流芳百世。人们在叙写她的时候,总是忽略了她的身份,却记得她的美。也许在人们心中,苏小小早就成了美的化身,难怪曹聚仁先生要把她说成是茶花女式的唯美主义者。也难怪余秋雨先生说,她比茶花女活得更为潇洒,在她面前,中国历史上其他有文学价值的名妓,都把自己搞得太逼仄了,为了个负心汉,或为了一个朝廷,颠簸得过于认真,只有她那种颇有哲理感的超逸,才成为中国文人心头一幅秘藏的圣符。苏小小的一生,由情至美,始终围绕着生命的主题。苏东坡把美衍化成了诗文和长堤,林和靖把美寄托于梅花与白鹤,然苏小小,则一直把美熨贴着自己的本体生命。她只是凭借自身,发散出生命意识的微波。

苏小小是一个妓女,光是妓女的生涯是不值得称颂的。然而妓女的出现,只是社会的堕落,而不是人格的堕落,妓女,是由于这个弱势群体生活的无奈,才选择了无奈的人生,妓女是行为的扭曲,而不是灵魂的扭曲。她们以扭曲的行为和羸弱的躯体给了人世间一点温暖和柔情。反观那些居于社会上层的官僚政客,堕落的是人格,扭曲的是灵魂,带给人世间的是伤害和灾难。因此,在中国文化史上有许多像苏小小一样的妓女,她们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格结构。与传统的正统人格结构相对峙,同时也是一种补充。在世俗社会中,人的品格有道德与不道德、人性与非人性、美与丑的分别。青楼歌馆,是社会的污浊之地,然而常常在污浊之中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闪烁着生命的光辉与灿烂,孕育出社会的道德与美好。正如鸿儒高士、正人君子聚集的庙堂圣殿,也难免藏污纳垢。所以,历史的大光亮,不仅仅是圣殿庙堂里传达出来的,往往那些很不起眼的角落同样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苏小小是一个漂亮而精致的女人,她的漂亮和精致体现在性情真,面目真,为人处世更是真诚善良,自然而不做作,清新而不粉饰。真是善和美赖以存在的基础,真是一个人最有价值的品性,正如李白诗中写到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心底的善良和宽厚,就像太阳和月亮,温暖而温柔,它成为链接社会的链条,是打开天堂之门的金钥匙。也正如狄更斯说的那样:善良的女性会把生活中的黑暗变成光明。苏小小不仅面容姣好,姿态俏丽,更在于她的心灵和行为有着一股辐射无穷的魅力和不断升华的气质。一些可爱品质的综合,是艺术的创造,是大自然的杰作,是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妙品。

苏小小代表了秦淮女性文化的精髓,她的形象婀娜多姿,形成于文人的梦境,更形成于文人的笔端,是江南文明的一叶。其形象的扑朔迷离,给千年以来的许多文人墨客以不受历史事实的约束,激发了他们更多的联想,生发出更美好的诗情画意。与冯小青、柳如是的形象相类似,都寄托了文人的爱情理想和情感期待。

魂断钱塘冯小青

杭州西湖边有两座时常令人悲叹的美人墓,一座是前面我已经谈过的南齐名妓苏小小的孤墓,位于西泠桥畔;另一座则埋葬着明初怨女冯小青,她长寂于孤山脚下的梅花丛中。两座长满青草的孤茔,给西子湖畔增添了几分凄美的色彩。

冯小青是扬州人,她的父亲在扬州担任太守。因此,官宦家庭出身的冯小青,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诗词曲赋、琴棋书画,都颇有涉猎。在小青十岁那年,家里来了一位老尼,她见小青长得俊秀聪慧、七窍玲珑,不禁产生爱怜之心。于是对小青的母亲讲:“此女早慧命薄,倘若出家为尼,持佛念经,或可寿终正寝。如若让她识文断字,恐难年过三旬。”冯母岂肯相信老尼的这一番鬼话,她明白出家人不过是故弄玄虚罢了,依然精心调教,百般呵护。冯小青天资聪慧,点到便通,小小年纪,就已粗通经史,能诗会画。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在建文四年,发生了靖难之役,朱棣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取帝位后,大肆杀戮建文朝官员,冯小青的父亲也成了这场宫廷政变的牺牲品,因获罪而株连了全族。年方及并的冯小青当时碰巧随一位远房亲戚外出,幸免于难,后来流落到杭州,寄居在父亲的一位好友冯员外家。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与冯员外的大公子冯通相识,二人志趣相同,情投意合,经冯员外同意,冯通将冯小青纳为小妾。小青,一个名门千金,嫁给商贾人家为妾,说来有些委屈,但冯通对她也是百般轻怜蜜爱,一个落难之人,能有这样的归宿,也就非常知足了。小青认为自己劫难已过,否极泰来,在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重新抓住了幸福的人生。二人婚后,琴瑟相友,夫妻生活非常幸福,琴棋书画,诗词曲赋,相当称意。然而好景不长,冯通正室崔氏容不下小青,常常节外生枝,大发淫威。在万般无奈中,冯通将冯小青送往冯家孤山别墅居住。此地虽然景色清幽,除一二婢女,无人陪伴,冯小青甚感孤独寂寞,因崔氏之故,冯通也极少来孤山别墅。冯小青在孤独寂寥中打发时日,一部汤显祖的《牡丹亭》,被冯小青阅读了十七遍,为剧本中的人物命运所感染,赋诗三首。

春衫血泪点轻纱,吹入林逋处士家。

岭上梅花三百树,一时应变杜鹃花。

冷月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乡心不畏两峰高,昨夜慈亲入梦遥。

说是浙江潮有信,浙潮争似广陵潮。

今天,我们仔细品味这三首诗,在诗文里已看不到多少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更多的则是诗人的孤独无助、抑郁惆怅心情的倾诉,有的只是冷雨打不湿的一纸繁花如梦的鲜亮,一缕幽幽的魂香。在暗沉沉的命运底子上,我们看到了小青读书、写诗,并开出一枝深林雪梅的洁白芳菲。也许,诗歌正是她生命的清瘦枝干上温存的花朵,在冷僻的荒凉处,自开自落。也正是诗歌,让更多的文人在细丽多彩的文化旅程中遇到了她。让远隔千年的她和我们在无边的风月里相见,在如丝的细雨中邂逅。虽然,和诗歌的接近让她的生命加速了凋零,可是,诗歌给她的生命增添几分凄美,同样也增添了几分魅力。

不久,因病而亡,时年十八岁。冯小青走了,但她的幽怨,像一缕青烟,至今缭绕在众多的文人心头。

在我们的民族文化积淀中,常常流溢出这样一种成分,在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渺茫而找不到答案时,在人生命运的走向让我们无法解释其因果关系时,只有把它们都归于宿命追求,这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难以割舍的人世情结。也许,冯小青的悲剧命运也归于她个人的宿命吧。

柔肠铁骨柳如是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本姓杨,后改姓柳,原名隐,即柳隐。因读辛弃疾词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取名如是,号河东君,浙江嘉兴人,幼时聪慧好学。由于家贫,被卖到吴江一家富贵人家做婢女,后堕入红尘。她美艳绝伦,才气过人,遂成为秦淮的名妓,留下了不少传诵千古的佳话和颇有文才的诗稿。

翻检中国文化史,不难发现,我们民族文化的风花雪月是一群才子和妓女演绎出来的。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读书作文是男人的事,恰恰在堕入红尘的女流中超拔出不少旷世奇才,如流星掠空,如惊鸿照影,杰出者如上官婉儿、薛涛、李师师、冯小青、陈圆圆、董小琬、李香君等等,他们既是天生丽质,又是天赋英才,只是命运的安排,使她们堕入红尘。这些堕入红尘的女子,她们苦修才智,磨肝励胆,陶冶性情,才有了锦绣文章,即便终成人杰,也少有显达者,这是中国历代才女的悲剧。她们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点痕迹,那是因为她们曾经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风云际会。她们沦为妓女,堕入红尘,并非她们自愿,而是她们命运遭际的不幸,这是值得令人同情的。

柳如是,虽然也逼迫堕入孽海,但她苦心经营,万般挣扎,加上她慧心纨质,天赋英才,也使她在这个群体中超拔出来,成为一颗耀眼的恒星。

柳如是曾经与南明复社领袖张薄、陈子龙友好往来。尤其与陈子龙情投意合,由于多种因素,使他们没有走到一起,陈子龙是她终生难忘的男人。柳如是美艳绝伦,才华盖世,她择婿的要求很高,许多名士向她求婚,她都看不中,和他们只停留在友谊阶段。柳如是曲高和寡,知音难觅,她寻寻觅觅、曲曲折折,静静等待,只为一份回肠荡气的真爱。直到二十四岁的那一年,她才嫁给了大她三十六岁的东林党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钱谦益是文坛泰斗,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敢于惊世骇俗地以正室的礼数来迎娶她,这在当时已是了不起的举动。钱谦益娶了柳如是后,为她在虞山构筑了壮观华丽的“降云楼”和“红豆馆”,可谓是金屋藏娇。婚后,两个人有一段有趣的对话,钱谦益问柳如是:“你爱我什么?”柳如是回答说:“爱你白的发黑的肉。”柳如是问钱谦益:“那你爱我什么?”钱谦益答道:“爱你黑的发白的肉。”这当然是一段有趣的笑话而已。他们两个能走到一起是有诸多因素,除钱谦益的才名外,还有他的胸襟、气度、秉性等许多方面折服柳如是的。有文字记载,柳如是素来倾慕钱谦益的才名,心仪久之,说“我非才如钱学士者不嫁。”钱见她如此怜才,说“我非才如柳者不娶。”婚后二人读书论画,饮酒赋诗,或者放舟湖山,留恋唱和,相得甚欢。

那个时候,文人士大夫的知己知音多在风尘之中,因为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他们没有爱情,只有在风尘中寻觅到了两心相悦、志趣相投的知己。于是元稹恋薛涛,苏轼携王朝云,冒辟疆娶董小宛,钱谦益纳柳如是为妾,都是历史佳话,这是漫长封建社会的爱情火花,他们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异性知音知己,无论在当时还是现代,都具有反传统的进步意义。所以我觉得,在古代,与名妓名娼之间的纠缠,还真有点像现代的自由恋爱的雏形,如今的自由恋爱模式,竟然在古代,由名妓名娼实践过了,人们在追逐时髦的时候,是在西化还是在复古?

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立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钱谦益担任了南明小朝廷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兵临城下,柳如是要求钱谦益和她一起投水殉国,钱开始答应了,当二人泛舟荷花池,柳要钱和她一起下水时,钱犹豫了,他用手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凉,不能下去。”柳如是奋身欲沉入池中,却被钱谦益硬拖出来了。面对国破家亡,柳如是作为一名妓女,显示出她非同寻常的民族气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怎么也不会料到,几百年之后的秦淮河有这样一名女子,伫立河畔,远看着潮起潮落,留待后人评议。在一个以男子为中心的年代,一个章台柳巷中的弱女子,泛舟烟花河畔,青衫束发,浅唱低吟,足以让那些儒士宦子为之倾倒,尤其面对山河破碎,她显示出来的民族气节、才情智慧,足以让铮铮男子惭愧汗颜。

明末清初,正是群雄纷争,民族矛盾空前激烈尖锐之时,多少杀戮血流成河,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多少忠臣义士流芳百世,多少汉奸逆贼遗臭万年,悲欢离合一一在此上演,而秦淮河的几名妓女,却因她们不寻常的命运,不单诠释了绝代美女在乱世时期的所有人生,而且还在女性英雄寥若晨星的中国历史天空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后来,钱谦益投降了清朝,北上去京城做官,柳留驻南京。半年后,钱称病辞归,接着吃了两场官司,钱本人被朝廷收捕下狱,柳如是多方营救,得到释放。柳如是对钱谦益的学问和在士林中的声望原是非常倾慕的,因而才愿意委身于钱。但柳如是对钱谦益软弱贪生以至投降变节是极为不满的,所以她后来又极力怂恿钱谦益从事反清复明活动,与东南义士,联络颇多。尽管他们的活动极其隐蔽迂回,而且冒着杀身灭族的巨大风险,但柳如是始终坚持信念,矢志不渝,虽九死而无悔,突出地显示其独立自尊的高尚操守,远胜当时许多饱读诗书的士大夫的种种表现。柳如是亲自慰劳义军,表现出了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本来钱谦益降清应受到后人的诟病,但因柳如是的义行,从而冲淡了人们对钱的反感。

柳如是一名歌女,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但是,她心系天下,关心百姓疾苦,心忧国家存亡。在灯红酒绿的环境中,她能恪守自己的原则;在苟且偷生的现实中,她能坚守自己的人格。也正是这样一位倾国倾城的美貌女子,一介巾帼,让天下无数须眉汗颜。乱世的动荡,风尘的飘零,宿世的烦扰,掩不住她的风流。钱谦益去世时,柳如是还不到五十岁,乡里族人欲夺其房产,柳如是为了保护钱家产业,吮血立下遗嘱,然后悬梁自尽。遗嘱中要求女儿将她悬棺而葬,不沾清一寸土地。一代风流奇女,香销玉殒,余恨不尽。试想一想,当明王朝的废墟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如同野草,向另一个王朝垂下了头,柳如是踉跄而行,挺身而出,眼中含泪,心中滴血,保持了多么大的民族气节。

芳魂已随故国去,一生洁白如纱衣。

由于社会大众的扭曲心态作祟,妓女跟无数的男人纠缠,都不会有人指责她们,当她们中的一位嫁得好郎君,闲言碎语也就全来了。在今天看来,论人格,尤其在爱国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柳如是不输给任何一个正人君子,她的一生戏剧化色彩太浓,浓的有点化不开,我们在此以她为中心辐射开去,就是反清复明的政治史,明末清初的文化史,她以身殉钱,把她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提到了最高点。她的文才技艺,思想胆识,不但高过女子,让男子也深感惭愧。在儿女情长时,诗词歌赋时,爱国抗清时,相夫教子时,甚至生死抉择时,都作到了极致,这大概是许多大师为她作传的原因。

先有国学大师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问世,之后有刘斯奋的《白门柳》、卞敏的《柳如是新传》、石楠的《一代名妓柳如是》相继面世,直到目前热播的《魂断秦淮》,柳如是绝代风华,胆识气节,传遍中华大地,蜚声海外,造成了一个神州争说柳如是的热潮,此所谓柳如是情结。晚年的陈寅恪自称“著书唯有颂红装”,其中潜藏着深意,他是为了桿卫民族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为那些迂腐者们所诋毁的一切文化现象鸣不平,为轻薄者所污蔑的少女小妇辩诬洗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文关怀,底层关怀,社会关怀,这是一缕光明磊落的历史道义感。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才华绝代的男性大文人对另一个绝代才女的倾倒以及追怀思恋之情。

这么多大家为柳如是作传,包含了一群颇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对才华横溢、胆识超群、姿容俏丽的女子的感情,更何况这些品质集中在柳如是身上,集中在一个有着痛苦的童年,屈辱的青年,但仍难以掠去柳如是身上的惊人光彩,使其具备了一种坚韧复杂独具魅力的美,这种美是出生于世家大族养尊处优的深闺小姐所不具备的,正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强于大富大贵的牡丹。荷花不但清香溢远,而且在娇柔艳丽中显示出超凡脱俗,这就是柳如是为什么一直吸引着历代杰出人物的根源,也是现代许多大家心仪追怀的理由,在这遥远的追怀和心仪中,也折射出了他们的人格和气节。

同类推荐
  • 你是我梦里的得到与失去

    你是我梦里的得到与失去

    12个最动人的爱情故事,这世界每天都有太多错过的故事,却也有新的相遇。千万网友力荐,在寂寞时必读的愈疗文字!当你觉得不能再相信时,生活总会给你小惊喜。包括人气网络名篇《离别时别回头》《热恋时我们都是段子手》《初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关于“暖读”:希望它是可以让你按自己的心情随拾随读的书;希望它是在你等车、排队、疲惫时陪伴你的朋友;希望它是在你开心或悲伤时想起的文字。“暖读”——献给所有时光中的私语者,献给有故事的人。
  • 若将飞而未翔(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若将飞而未翔(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若将飞而未翔是曹植《洛神赋》中的一句话,阿城说“这个转换的临界状态最动人。”对于文学评论而言,依托于具体的作品而又不粘附于此,最有韵致。
  •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本书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同时,《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
  • 诗路未来

    诗路未来

    本书所收30余篇论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探究了以曲为主的中华韵文发展现状与走向,题材广泛,立意高远,论述剔透,观点新潮,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专业引领作用。
  • 华夏作家文库:一种寂静叫幸福

    华夏作家文库:一种寂静叫幸福

    萧萧春雨:我深深体会到,不静下来思考,是无法写作的。天界:那肯定。你看别人坐在那里,洋洋洒洒。一个晚上写出几首或几十行的诗歌,那是好诗吗?会有好语言吗?写诗就是经历一场战争。而战争,哪有不用精力和高度思维的?
热门推荐
  • 异域仙境

    异域仙境

    主人公顔三莫名其妙穿越到异域仙境遇见神秘老头神奇的大陆神秘人追杀拜师学艺师徒二人闯荡江湖“谁能来救救我啊,我这是在哪儿?”“别再叫了,再不跑快点我们两个全部完蛋”
  • 天痕念

    天痕念

    曾经繁华已沧桑,如今乱世浮屠起。一念之间,开启一个新的纪元。紫遥欲走好这条天选之子的路。
  • 行走晨昏线

    行走晨昏线

    每一个心理医生都需要另一个心理医生天使惩罚恶魔恶魔感化恶魔
  • 三生修行路

    三生修行路

    曾经璀璨的荒古文明,湮灭于岁月长河;而今浩瀚的苍茫大陆,谁主沉浮?乱世将至,一切繁华不过是镜花水月,死亡钟声必将响彻荒野。暗流涌动之际,一个少年为探寻身世踏上漫长的修行之路,于黑暗中野蛮生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在等你来

    我在等你来

    一个是连亲生父亲都嫌弃的废柴一个是传说中强大的普通人一个是千年不遇的天才一个是众人唾弃的叛徒之女……原本不可能有交际的一群人,却成了彼此最信任的人。命运给了他们活着的方式,但是他们偏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他们既然那么想杀死我们,那我们就偏要在他们面前好好的活着。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但,就是一腔热血,想要创造出自己喜欢的世界。友情,成长,守护。从被追杀到世界巅峰背叛,伤害从兄弟到仇人英雄有梦,落子无悔。爱恨情仇,永不停息。
  • 玄天棋局

    玄天棋局

    一代强者紫夜魔君为求突破在昆仑山山顶挑战正道联盟三大顶尖强者,最终引发最恐怖的大道雷劫身死道消……一缕残魂转生,却重生在一个先天死胎身上,感受到了前世没有体验到的亲情爱情……他走过黄泉彼岸,他看过天山云海,在百族征战中挥洒热血,在生死大义中永不回头……这是一个绝世强者带着前世功法,体验不一样人生的故事,也是一个残废少年向天问道的旅途……世间本就是一个棋局,万物为棋子,我便是那下棋之人。
  • 极品女王冷血爱

    极品女王冷血爱

    继母亲离世之后,那个人又娶了一个心如毒蝎的狐狸精回来。他们竟然还带着一个养女!抢走属于我沐晓妍的东西,总有一天,我会加倍奉还!
  • 鬼刀之乱世神起

    鬼刀之乱世神起

    在一次意外的奇遇当中,他了解到了三界的奥秘、自己的玄妙身份与人界一场不为人知的浩劫。被选为灭世浩劫的应劫者,身在鬼门,肩扛传说中的鬼刀,他没有回头路,唯一能做的就是勇往直前,登上强者颠峰……鬼刀定乾坤,朱砂染红颜!
  • 拔剑一怒

    拔剑一怒

    苏小河带着一纸婚书初入江湖。谁能遇浊愈清?谁又遇浊愈浊?谁又遗世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