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50600000005

第5章 丝绸古道上飘来的一缕幽怨——由昭君出塞想到的

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到了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至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绸和其他纺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到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自从张骞出使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等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输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丝绸”之国,称中国人为“丝绸”之人。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然而,就在这条布满艰辛、充满神奇的丝绸古道上,却飘来一缕幽幽的怨艾,她就是东汉元帝年间出塞的王昭君。

王昭君,在中国历史上不过是一个渺小人物,然而在这个渺小人物身上,却反映出西汉末叶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侧面。作为汉元帝掖庭中的一个宫女,王昭君不过是封建专制皇帝脚下践踏的一粒沙子;但作为一个被汉王朝选定的前往匈奴和亲的女子,她就像征地代表了一个王朝、一个帝国、一个民族,并且承担了这个王朝、帝国、民族寄托在她身上的政治使命。

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即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王昭君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汉宣帝时,匈奴贵族内部争权夺利,不断内讧,势力渐趋衰落,当时,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与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这样,呼韩邪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汉天子的匈奴单于,汉宣帝也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并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派使者护送他回国,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汉王朝的这一举动,令呼韩邪单于感激涕零,决心和汉朝建立永久的友谊。西域各国听到匈奴与汉朝建交,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先进行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为日后的政治建交奠定基础。汉宣帝死后,他的儿子刘奭(shi)继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并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激怒了汉元帝,于是派兵出击康居,灭了郅支单于,进一步巩固了呼韩邪单于的地位。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二次来到长安,要求与汉王朝和亲。

中国历史上的和亲政策源于西汉初年,西汉王朝为了缓和与匈奴民族的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建立和睦友好的关系。所谓“和亲”是指两个对立民族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这不是自然形态,而是经由两个民族的政治、军事当局协商并用正式条约规定了的一种民族关系形态。目的是通过联姻,达到避战言和,保持长久的和好。据《史记·刘敬传》记载,秦汉之际,居住在北方的匈奴族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势力空前强大,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势力非常强大,对中原的刘汉政权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关于冒顿的继位,有一段传奇生动的故事。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冒顿是匈奴单于头曼的长子。秦二世元年即前209年,头曼得少子,欲废太子冒顿而立少子,于是让冒顿做了月氏的人质。接着单于头曼发兵急攻月氏,想借月氏人之手来杀掉冒顿,但月氏并没有杀掉冒顿,冒顿也洞察其中的玄妙,于是趁夜盗马逃归,冒顿的逃归令单于头曼既惊又喜,惊的是大月氏竟然没有杀掉冒顿,喜的是冒顿居然在大月氏严密的看管下能盗马逃归,非常赏识他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于是让他统率骑兵一万担任单于头曼的卫戍任务。

冒顿掌握兵权以后,加强了对部队的训练。他制成了鸣镝箭,令部队练习骑射,并下令说:“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冒顿与部下出猎时,发现有不去射响箭所射目标的人,就全部杀掉他们。不久冒顿用响箭射向自己的良马,左右的人有不敢跟着发箭的人,冒顿立刻将他们杀掉。此后,冒顿又用响箭射向自己宠爱的妃子,左右的人都感到很恐慌,不敢跟着发箭,冒顿又将这些人杀掉。不久,冒顿出猎,用响箭射杀单于头曼的良马,左右的人都跟着射杀良马。此时,冒顿知道他左右的人都忠诚可用,能听从他的命令。

一次,冒顿跟随其父头曼单于狩猎,趁其父不留心用响箭射向头曼,他的左右也都随着响箭射向头曼单于。头曼被万箭穿心,即刻毙命,接着冒顿诛杀了他的后母、弟弟和不听从他的众大臣,自己作了单于。

冒顿继位后,正值东胡强盛时期,东胡听说冒顿杀父继位,便派使者对冒顿说,东胡单于特别喜欢单于头曼的千里马,能否割爱?冒顿征求大臣的意见,大臣表示,千里马是匈奴的名马,不应送给东胡。冒顿说:“怎么能因为一匹马而伤了与邻国的和气?”于是把头曼的千里马送给了东胡。东胡认为冒顿惧怕他们,不久又提出想得到冒顿单于的一个阏氏。冒顿又问群臣,左右大臣都愤怒地说:“东胡如此无理,竟然索要大王您的爱妻,是可忍孰不可忍,请大王您派兵攻击他们。”冒顿说:“怎么能因为一个女子而破坏了与邻国的关系?”于是便把一位自己宠爱的阏氏送给了东胡。东胡单于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得到单于的阏氏以后还不满足,愈发骄横无理,发兵西向,欲进一步侵占匈奴的国土。此时,在东胡和匈奴之间有一千多里的荒芜地区,无人居住,双方各自在自己的边界地区建立了哨卡。东胡派使者对冒顿说,两国之间有一块缓冲空地,空着可惜,不如划归我们所有。冒顿询问大臣们的意见,大臣中的一部分认为这是一块荒凉之地,给与不给都无关紧要。冒顿大怒,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放弃它呢!”于是,将那些主张送给东胡土地的大臣通通杀掉。接着,冒顿发兵向东袭击东胡,下令倾国出兵,并颁布军令,有后退者皆斩。东胡早先轻视匈奴,并无防备,等到冒顿引兵来犯,猝不及防,仓促应战,兵败国灭。之后,冒顿率兵向西打败月氏,向南并吞楼烦,全部收回了秦将蒙恬所夺取的匈奴土地。这时的汉军与项羽相持不下,中原地区被战争弄得疲惫不堪,无暇顾及,因此冒顿的势力得以壮大,手下有能弯弓射箭的士卒达三十多万,设置了左、右贤王及二十四长,称雄于大漠南北。

匈奴贵族为了掠夺财物和奴隶,不断向外扩张,骚扰汉边,给刚刚建立的西汉王朝带来严重的威胁。刘邦在建国之初,就曾封信为韩王于代,都城马邑,即今山西朔县,以防御匈奴的进攻。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冒顿单于率兵进攻马邑,韩王信投降。次年,匈奴与韩王信勾结,又引兵南下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刘邦亲率大军,出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南)陷入匈奴重围,这就是所谓“白登之围”。汉军被困7天,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陈平为刘邦支了一招,他向刘邦献计,重贿匈奴阏氏,让匈奴阏氏在冒顿单于面前吹吹枕头风或许奏效,至于匈奴阏氏是如何对冒顿单于吹枕头风的,这毕竟是人家夫妻的私房话,不得而知,然而被枕头风吹的晕晕乎乎的冒顿单于答应对汉军网开一面,刘邦才得以突围。自此,西汉政府感到自己实力不足,于是采用刘敬建议,与匈奴结成“和亲之约”,汉王朝将宗室女扮作公主嫁给单于,作为匈奴阏氏,每年奉送给匈奴大量的絮、缯、酒、米等物品,并与匈奴进行商业贸易。

吕后时,冒顿单于写信侮辱吕后,至于信到底说了些什么,这是宫廷密挡,不得而知。只是后人猜测,刘邦死后,吕后寡居,冒顿说了些关于向吕后求婚之类的调戏性的话语,才使吕后看了书信后怒火中烧,一度欲发兵讨伐冒顿,因国力不足,大臣多方劝谏,才熄灭了她胸中的怒火,仍然实行和亲政策。汉文帝时,继续执行和亲政策。冒顿单于病死,其子稽粥继位,号老上单于。汉文帝又送宗室女去匈奴,让太监燕地人中行说作为陪同侍臣一起去。中行说不肯去,被汉廷强行派遣。怨恨之下的中行说临行前对汉臣讲,我去匈奴必然不利汉室。果然,他到了匈奴后就归降匈奴,并深受老上单于的信任,这人大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汉奸”。中行说竭力劝说匈奴不要太看中汉朝衣服食物的精美,增加匈奴对自己食物、器械、风俗的自信心,还教给匈奴人记数方法,从此这些蛮族才知道算数。在中行说的鼓动下,老上单于在给汉帝回书中口气傲慢,对汉朝使臣也威逼利诱,动不动就索要钱物金银。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十四万人入侵,杀汉朝北地都尉,掳掠走了大量人畜。当汉军赶到北地,已杳无踪迹,无功而返。老上单于死后,他的儿子继位,就是后来的军臣单于,也是时而和亲时而入侵,杀略汉人很多。汉景帝继位后,情形还是如此,七国之乱时,匈奴还想与反叛诸侯王里应外合攻击汉朝。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延续了与匈奴的和亲政策,通关市,厚赐单于。所以,在景帝在位的十多年间,匈奴没有太大的入寇。汉武帝时,经过卫青、霍去病的打击,匈奴远走漠北。后来,汉武帝采取迂回战术、积极打通西域,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势力强大的乌孙国,成了汉朝主要的争取对象。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封江都王的女儿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细君容貌美丽,气质高贵,乌孙国王见到后喜出望外,封她为右夫人。对她宠爱有加,百般迁就。然而嫁到塞外的刘细君因不适应这种游牧生活,则度日如年,只能将满腔愁绪化成一首悲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鹤兮归故乡。

两年后,老单于昆莫一病不起,由于他的儿子早亡,只好由孙子岑陬继承王位。按照习俗子孙不仅继承王位,还要继承祖父的妻妾。细君公主无法接受,向汉武帝请求归国,汉武帝答复说:“在其国,从其俗,我欲与乌孙共灭匈奴,只有委屈你了。”细君只得含悲忍辱再嫁岑陬。3年后,细君为岑陬生下一女,终于因为产后失调,加上心绪难平,不久便抑郁而死。细君死后,岑陬再次向汉廷求婚。太初年间(约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选派楚王刘戊的女儿解忧,仍以公主的身份嫁给岑陬。解忧公主从汉武帝太初年间远嫁乌孙,到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已在西域生活了50多年。在远隔千里的异域经历了四朝三嫁后,她上书宣帝表示“年老思故乡,愿得骸骨归汉地。”情词哀切,汉宣帝为之动容,便派人把她接了回来。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已七十的解忧终于回到长安。

公元前60年后,匈奴统治集团发生内讧,先有五单于争立,后有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相争。呼韩邪在斗争中失败,于公元前51年南下投汉,留居今河套北面塞下,西汉王朝派兵保护。公元前36年汉灭郅支单于,匈奴中与汉敌对的势力和呼韩邪单于的政敌便被消灭了。呼韩邪单于觉得应该进一步密切与汉朝的关系,于公元前33年,亲自入汉,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欣然应允,并召后宫妃嫔议亲。生活在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的中原大地,过着舒适生活的宫女们谁也不愿远离故土,嫁与异邦外族,到寒风刺骨,居无定所的塞外去过一辈子艰苦的游牧生活。然而,深明大义的王昭君,为了民族和睦,不使汉匈两族再起战乱,决心以个人的痛苦换来百姓的安乐,挺身而出,自愿和亲。

对于昭君出塞,历史的记载是这样的,“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从这一段文字看,昭君似有负气出塞的嫌疑,这只是细节问题,无须深究,评价历史人物,我们更应该注重结果。她能自请遣行,做出这样的惊人抉择,足以体现她旷世绝伦的胆识和魄力,不要说是在汉代,就是在今天的女子看来,出塞也绝不是一件寻常事。且不说塞外关山阻隔、风沙漫漫,只要想一想远离故土亲人、远赴异域的寂寞,就足以令一般人胆战心惊,避之唯恐不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能做出如此令人心悸的选择,不由人产生无限的敬慕之意。对于史书的记载总令人产生一些质疑,中国封建时代是一个男权社会,撰写史书的都是男性学者,他们看不到女人的恢弘大度、不甘平庸的远见卓识和追求自由的决心。随着时光的流逝,后世文人的牵强附会又掀起了一场场“昭君怨”的风波。就连白居易和杜甫这样务实的诗人也吟诵道“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些溢满悲怆的诗句,给昭君出塞的历史蒙上了一层层灰尘,掩盖了真实的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她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公元前36年,元帝选秀时,王昭君被选中入宫,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诗中这样描述道: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里的“明妃”指的就是王昭君。诗中先点明昭君的出生之地,接着写她别离汉宫,远嫁塞外,在异国殊俗的悲苦生活,再写造成昭君远嫁悲剧的原因,最后交代了这个远嫁异域的女子对故土的思念和怨恨。《西京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元帝的后宫佳丽很多,不可能都见,就让画工为其画图,按图去选择宠幸的对象。后宫都贿赂画工,多者出十万,少者不低于五万,只有王昭君因家寒不能出,所以没有见过皇上。匈奴入朝求亲,皇上按图所画,让昭君出塞,临行之前,皇上召见了昭君,见其容貌靓丽无比,为后宫第一,且善歌舞,兼通各种器乐,举止文雅,风华绝代。元帝后悔不已,但事已至此,难于失信,只好忍痛割爱。事后,他令人查究这件事,将画工毛延寿杀掉,并查抄其家,得其家资巨万。在无法收回成命的情况下,赏赐昭君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汉元帝为纪念这次和亲,改元为“竟宁”,意为边境安宁。

王昭君出长安后,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我们不难想象,临行时戎装打扮的王昭君,妩媚中更见英爽之气,面向未央宫拜别天子,带着一种异样的感情,看了最后一眼长安,怀抱琵琶,上马而去。匈奴人马和朝廷派出的护送队伍,浩浩荡荡地经过长安大街,沿途街巷,人潮如涌,争睹昭君风采。眼看如此风情万种的美人儿,离开了繁华的帝都,前往荒凉的胡地,去陪伴一个耋耋老人,人们无不为之嗟叹。王昭君出了长安北门,一路晓行夜宿,渐行渐远,黯然神伤,随行的乐师们,一路上弹奏着琵琶,以慰王昭君的离愁别恨,声声令人肝肠寸断,回望长安已经了无踪影,王昭君手弹琵琶,吟出一首“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此时,中原正是春暖花开的三月,然而塞外仍是寒风凛冽,真正是“马后桃花马前雪,教人如何不回头。”出了雁门关,但见平沙雁落,黄尘滚滚,牛羊遍地,青草无垠,李白在他的诗中写道: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在此,诗人对昭君的出塞寄予了无限的怜惜与感叹。到了塞外,胡人的一座座帐篷中,张灯结彩,欢腾达旦,呼韩邪单于封昭君为宁胡阏氏(亦即安宁胡地的皇后),对她百般迁就,以博取她的欢心。然而胡笳悲鸣,骏马奔驰,饮腥食膻,异邦风月,使王昭君总是对故国充满思念之情。有诗为证:

汉使回朝频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就在王昭君抵达匈奴王庭三个月后,汉元帝在思念昭君的懊恼中,卧病床榻,拖到初夏时节,竟在榴花耀眼中崩逝。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不幸的是,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仅两年(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就撒手人寰。她和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伊屠智牙师。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必须改嫁呼韩邪单于第一阏氏所生的长子雕陶莫皋单于。王昭君不能接受,上书汉成帝,请求返回故土。但成帝非常冷淡地拒绝了昭君的请求。《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成帝赦令从胡俗”。只七个字,把王昭君永远地拒绝在塞外。可是,这个深受中原文化浸润的女子,很难接受这种“乱伦”的婚姻关系,但迫于情势,更迫于圣旨和胡俗,她不得不痛苦地接受。昭君与雕陶莫皋婚后生有两女,长女即须卜公主,小女即当于公主。公元前20年,雕陶莫皋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岁的王昭君郁郁而终,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葬靠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王昭君在茫茫的漠北,像一棵耐旱的野草一样扎根,生儿育女一嫁再嫁,其中的苦况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加凄凉。王昭君做出这样的选择,应该是她人生的一次错位,也正是这样一次人生错位,让她永远地步入了茫茫大漠。正是这样一次无奈的选择,却给我们的中原民族带来了50年的和平。昭君出塞后5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5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50年,这里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5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得到了历史的好评。王安石的《明妃曲》中这样评论昭君出塞这件事: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以理度情,从人性角度着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也未尝没有另一种迷离心情,也未尝不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王安石的《明妃曲》是歌咏昭君最好的两首诗,好在立意新颖,开拓了主题。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貌,而昭君之美不仅在容貌,更在精神,所谓“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这是千古绝唱。后半部写昭君在塞外对家国的思念和关爱,诗中有“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之句。就是说,对昭君的安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至于宫廷,诗人这样写道“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旨。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从来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此,王安石提出了一个社会问题,虽然没有解答,但敏感尖锐,指向深刻。所以,连郭沫若老人都写文章说,王安石闯了诗祸。所谓诗祸,当然是指“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一联。此语一出,议论哗然。于是,有人说,难道背叛君父的恩德去投靠盗贼者都符合王安石的意图吗?这些卫道者无疑是曲解了王安石的诗意,“汉恩自浅胡自深”中的“恩”是专指男女关系,无关君臣大义,即男女结合应以“相知心”为准则。出塞和亲决不同于流放为奴,正是王昭君与单于的和睦相处,才换来了中原与匈奴边境50年的安宁。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一千九百多年来,这位生长在巴山楚水中的山中女子—王昭君,竟然引起历代无数文人的心灵共鸣,把中国文坛搅得风雷激荡,这正是南方巴楚文化与北方华夏文化交汇的光环,投射在昭君这个创作本体上反映出的夺目光彩,也是南北文化合创的宠儿。

有人把历史上如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一类的民族和亲现象看做是民族的耻辱,加以冷嘲热讽。自然,过于明显的思想谬误很快就会遭到人们义正词严的痛斥,在文坛上销声匿迹。汉唐之际,随着国家的统一,疆土的开拓,人民更希望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这个时候减少无谓的征战,是历史的要求。昭君出塞的故事对昭君个人来说,可能是一场悲剧,但对于那一段历史来说,却是民族和睦相处的美谈。要知道,王昭君及后来的文成公主并不代表她们个人,虽然她们并非皇帝的亲生女,但她们代表的是皇室,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这种“和亲”极大地缓和了当时时隐时现的民族矛盾。

汉朝公主远嫁西域和匈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更何况汉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战争与和亲是处理对外关系最重要的两种手段。这些女子忍辱负重远嫁西域,经历了种种苦难,为缓解中原王朝的统治危机和汉朝发展做出很大牺牲,也为民族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应该指出,昭君出塞这件事,对于汉王朝来说,是一个政策的转变,即从战争政策回到和亲政策。和亲政策,在今天看来已经是一种陈旧的过时的民族政策,但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却是维持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最好的办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维持民族友好关系,主要是通过两种办法,或者是质之以盟誓,或者是申之以婚姻,后者就是和亲。西汉王朝对匈奴的政策主要是和亲政策,只有在这种政策不能发生效果的时候,才采取战争政策。因此,他们对昭君出塞是非常重视的。史载汉元帝为了纪念这次和亲而改元竟宁,就是最好的证明。

事实的发展是符合于汉王朝的期望的,昭君出塞以后,汉与匈奴之间有50年左右没有战争。50年的和平,在历史上不是一件小事,而这50年的和平是与昭君出塞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如此,西方世界何曾不是这样呢?这种国家和民族的“和亲”更是频繁而几成惯例。从一千多年前直到十九世纪,欧洲国家如英、法、德、奥、比、荷、匈等国家的皇室都是常常互为联姻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三十多个子女后代与欧洲好几个国家结为“秦晋之好”,这类例子太多了,简直不胜枚举。大家都知道漂亮的“茜茜公主”是奥匈帝国的皇后,她的故事在电影中表现得非常浪漫,而实际上她是德意志巴伐尼亚省贵族的女孩,与德国贵族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和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的结合,使他们双方都拥有了一定的背景。十八世纪,俄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女皇,她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是这位女皇一会儿将普希金封为宫廷诗人,一会儿又将他流放到边疆。她对内有些像我国的女皇武则天,精于权谋与手段,是个典型的铁腕人物。对外则不逊于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曾两次与土耳其战争,三次参与瓜分波兰,拓展了俄国的疆土。她也不是俄罗斯人。据考证是“和亲”的产物,她出生于德意志一个公爵的家里,1745年嫁到俄罗斯与彼得三世结婚,后来就登上了俄国乃至世界的舞台,成为世界政坛的风云人物。从历史角度看,对于民族的融合,“和亲”比征战好,它阻止了流血、杀戮,使人民减少了苦难,使生产力得到保护和发展。

和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假如当时的汉王朝拒绝了与匈奴的和亲,单靠历史的必然性,很难说会发展出50年的和平。史实证明,在昭君出塞以前,这种形势是存在的,但并没有因此而导致和平,甚至在呼韩邪单于两度人朝以后,汉王朝还不得不在它的西北边境线上保持相当的军事戒备。

和亲以后,情形就不同了。史载汉元帝以王昭君赐呼韩邪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虽然汉王朝没有接受呼韩邪单于的建议,但从此以后,双方都从思想上拆除了仇恨的堡垒,搭建了友谊的通道。燃烧了一个世纪的烽火熄灭了,出现在西北边境线上的是和平居民的袅袅炊烟。

今天我们解读昭君出塞,应该拂去那些洒落在历史上的尘埃,明晰昭君的人生意义所在,昭君出塞体现了一个传奇女子对自由人性的追求,一个平凡女子对浪漫爱情的期盼,一个勇敢女子对生命价值的探索。千百年来,文人写昭君,百姓谈昭君。关于昭君的诗歌、传说、画卷、散文、戏曲为巾帼之最,出神入化地活脱出昭君的美容与神采。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民族以其日新月异的发展进入到21世纪。以史为鉴,人们更加深深懂得和平与安宁的可贵。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王昭君位卑不忘报国,以及牺牲自己个人利益换来和平的高风亮节而载入史册,并为后人所景仰。

当故事中的人物悄然远离,当历史的喧嚣归于平静,文坛上的纷争归于安宁后,“昭君出塞”留在读者心中的,不是画像的失意;不是出塞的悲嗟;不是人生的孤苦,而是对爱情的珍视;对民族大义的奉献;对真善美的颂扬。人性的美好是人类灵魂永恒的归宿,对于和平的期盼更是全人类共有的情怀。

王昭君,一位风华绝代的美女,在出塞的路上走了两千多年,驮走了的是一生的孤独与寂寞,永远留住了的是玄妙的青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和平象征,她的生命,犹如美丽的流星从天划过,却留下了万世永恒的精神。

同类推荐
  • 梁晓声文集·散文7

    梁晓声文集·散文7

    《梁晓声文集·散文》尽可能全地收录了梁晓声迄今为止创作的全部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史诗似的描绘了时代的全景,讨论了诸多社会热点问题。
  • 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人生真谛

    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人生真谛

    本套书系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这些名家大多在历史上都有了明确的崇高定位,许多都享有大师、巨匠、泰斗等美誉,是一代宗师,为世界人民广泛传颂。这些名作大多经受了历史的洗礼和时间的考验,代表了名家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也代表了世界的最高顶峰,非常具有可读性、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性,具有极高的价值,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希腊神话:十二星座传说

    希腊神话:十二星座传说

    探索十二星座在希腊神话中的起源,揭秘十二种基本性格原型,展现宇宙星空的独特魅力。
  • 安民为天——三峡工程百万移民的历史启示

    安民为天——三峡工程百万移民的历史启示

    本书作者在重庆市移民局“卧底”近7年时间,跑遍了三峡库区各区县、乡镇、村组,多次亲历移民第一现场,了解并掌握了许多移民过程的第一手资料,通过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对库区20年来“移民、安民”的艰辛过程作了客观、理性的描述,披露了三峡工程百万移民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着重采写了三峡移民之后的生存状态,道出了移民资金的幕后故事,歌颂了各级政府和移民工作者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的精神。读来令人震撼、感动,又发人深思。它是一部既有鲜明时代特色、又具有历史厚重感的作品。
  • 名家经典散文选——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万事融笔端·叙事卷》《挥笔如传神·写人卷》《情动于心中·抒情卷》《情景两依依·情景卷》《滴水见阳光·哲理卷》《闲情说理趣·随笔卷》《提笔如出鞘·杂文卷》《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热门推荐
  • 穿越万界之黑王医生

    穿越万界之黑王医生

    当在手术台上奋战的军医李彦累死,噩梦世界的创世神“噩梦之神”重新给他生存的机会。看他穿越各个位面,为噩梦之神夺取位面水晶,然后成为一大堆手下的故事第一个世界迪迦奥特曼的世界第二个世界假斩赤红之瞳的世界第三个世界主角的愿望即将完成
  • 荒野神宠进化系统

    荒野神宠进化系统

    新书:【活出个熊样来】穿越重生,成为六十岁一大爷,带着神宠荒野求生站在食物链顶端,只为告诉你——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神宠大力金刚蚁,共享天赋力量无限翻倍,挑战工地搬砖成为网红!神宠天魔蚊,共享天赋无限吞噬天赋,挑战吃播成网络大胃王!神宠七彩吞天蟒,共享天赋进化神龙,直播荒野求生站在食物链顶端!神宠枯木螳螂,共享天赋刀锋意志,成为天下第一刀客。神宠噬金鼠,共享天赋空间无限折叠,拥有随身空间!
  • 二战秘史之苏联反击战

    二战秘史之苏联反击战

    本书讲述了苏联反击战的情况,内容包括:兵临城下——莫斯科保卫战、血红雪白——决战莫斯科、神圣的战争——莫斯科反击战、东线的基石——勒热夫突出部之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等。
  • 野蛮生长之巨兽时代

    野蛮生长之巨兽时代

    促生长因子的发明,致使地球植物疯狂生长,含氧量暴增,人类徘徊于灭亡边缘,加上宇宙级巨兽文明散布的巨兽因子,使得虫蛇猛兽巨大化,更有神秘势力复活远古巨兽,妄图统治地球,人类更加岌岌可危。陈冥偶然得到了已经灭亡的亚特兰蒂斯文明的造物系统,一步步拨开迷雾,将目光投向了冥冥宇宙……我不相信世界末日,因为人类有尊严!!
  • 我家女主每天都在换位面

    我家女主每天都在换位面

    某天早上醒来,神奈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成为了童话故事里的女巫。神奈:“……”又是某个不知名的早晨,神奈睁开眼发现,自己所在的环境又变了!神奈:“……”\@_\@再在某个清新的清晨,神奈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又穿越了。神奈:“……”-_-这一次极其淡定……个鬼啊!(╯‵□′)╯︵┴─┴为什么每天早晨醒来都发现自己魂穿异界啊摔!#我家女主每天都在换位面怎么破?# 【练笔文练笔文练笔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因为作者苦逼学习中,为了保持手感才决定写文,所以更新也可能不定时掉落~】
  • 逆天伐世

    逆天伐世

    战乱四起,群雄争霸。无主之地沦为列国战场,当世巨商被分刮食尽。少主俞子洲有幸生还,入学龙城书院,身怀绝世凶器,心藏血海深仇。此后,洞悉世事学问,天文地理;练就钢筋铁骨,铁血丹心。然而,在俞子洲日益成长,准备要肃清这整个乱世之时,那潜藏在暗地里的黑暗力量,却渐渐显露而出……
  • 新火影佐樱之花扇游记

    新火影佐樱之花扇游记

    以日本动漫《火影忍者》为大背景,通过描述角色宇智波佐助和春野樱的感情经历而展开,也是对原著漫画699-700话空白时间段的补充与畅想。小说是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根据作者的自我构想而创作的原著向旅行文。情节丰富,甜文风格,辅以悬疑推理。踏入旅途的宇智波佐助,在两年后,该如何面对从小就一直深爱着他的春野樱呢?一句“下次吧”,一个“额头咚”,还有曾经的点点滴滴……在这两年多的日日夜夜里,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她的心。不如……我来寻你吧,佐助君!
  • 离歌如风

    离歌如风

    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你有没有被一个男人默默暗恋三年?爱情可以经得住多久的诱惑?世界上有太多的悲惨,比起那些因为爱情而寻死觅活的人,我应该算是比较幸运的吧?因为我只是为他难过了几天而已,确切的说,我是为那段愚蠢的爱情难过几天,仅此而已。
  • 我喜欢的光会是暖黄色的

    我喜欢的光会是暖黄色的

    这是一个很长(短)的故事
  • 静女其姝悠悠我心

    静女其姝悠悠我心

    静女其姝-静女其娈暮家的嫡小姐暮其姝,打小便于别人不同。聪慧、懂事、识体等一个个标签被安排在她头上……她一昧地忍让,便是脾气好?她不服——于是,?髫年她偷跑出家门,却遇上了秦家大公子?本以为回家后会挨骂,没想到众人夸她运气好?你们是不是搞错了什么?金钗之年,她入皇宫,本想推个宫女下水去让太后讨厌她。结果这宫女是太后最讨厌的妃嫔?反而太后高兴了当下把她指给那秦家大公子做未来媳妇儿?喂喂!你是认真的吗?那公子都已经28了,等她嫁过去人家都奔三十了!老牛吃嫩草?……?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离别,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而我只愿与君——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既许一人以偏爱愿尽余生以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