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97400000001

第1章

一乘法界图。合诗一印。五十四角。二百一十字

夫大圣善教无方。应机随病非一。迷之者守迹。不知失体。勤而归宗未日。故依理据教。略制盘诗。冀以执名之徒。还归无名真源。读诗之法。宜从中法为始。盘回屈曲。乃至佛为终。随印道读

死涅槃常共和是故界实宝殿穷坐

生意如出繁理益行法意如捉巧实

觉不人境中事利者严归资粮善际

正思大能昧冥得还庄家得以缘中

便议贤人三然器本宝随分陀无道

时雨普海印无随际尽无尼罗得床

心宝佛十别分生叵息妄想必不旧

发益生满虚空众法佛为名动不来

初成别隔乱杂不性余境妙不守自

十方一切尘中仍圆非真微无名性

含即念一念亦即融知性极相无随

中是劫即一如相无所甚深绝寂缘

尘无远量无是互二智证切一来成

微量劫九世十世相诸法不动本一

一一即多切一即一一中多切一中

一乘法界图(至)二百一十字。大记云。以此一乘法界图等分配俨师五重海印。谓一乘法界配忘像海印(记破初幅云此配释)。图之一字配现像海印。谓图者像也。经云。即如其像现神通力。藏师释云。如其所念。如上一百二十四问及下至第六会来所说法门。答此问者皆于如来法界身中无不圆明。顿现其像(云云)。下经云。清净法身中。无像而不现故也(已上)。此文通于内证外化。今约内证配也。合诗一印配佛外饷海印。谓诗表普贤机。印表佛外向心。佛外向心印冥合普贤大机内向心头故也。五十四角配普贤入定观海印。谓普贤内证有二义。一若约佛普贤门。则普贤入定非但穷证。外向心印亦乃通证初二海印。以普贤向内则十佛。十佛向外则普贤故。二若约就机作区门。则于佛外向唯证一分以未满故。今约后义。于此净藏定中五教乃至无量乘根性生熟及法界诸法头角顿现故也。二百一十字配普贤出定在心中及现语言海印。谓于此海印分示五周因果等法施设文字语言故也。神琳之意。则一乘法界图者。法界之法是所证。今日我心是能证。即此能所不可得。处是一能修之人行位名乘。如是不动之轨则分齐成故。云法界也。法界法之本位是吾五尺身。欲示此义画作全法界一身之像故云图也。谓图印中盘者是三乘也。谓背一乘平道教中无住本体。盘蛰一念不生不二之处。乃至着于一相一迹之中报佛果故。回者是小乘也。谓不知有法空真如。但自回着人空理故。屈者是人天也。谓不知有出世行德。屈执五戒八戒人天业故。曲者是三途也。谓不知有人天行业。曲执邪见堕三途故。如是画尽三乘三途之相故。云画作全法界一身之像也

法融大德记云。一乘法界图有二重简取。一简教分唯取证分。谓一乘之法通于证教而言界者简教分也。以证分者一乘法之究竟际故。二唯简三乘通取一乘证教二分。谓以一乘简三乘故。此一乘之一及此下离始终之一朱印。与俨师本末相生门中一字印并一义也。大经之首按一字印者。欲明一部始终所说文文句句唯现一也。又五卷疏对邪现正之处按一字印者。于诸法中若生二解则是邪。知法是一即是正也。谓若菩萨起一嗔心。则六十门普行成百万障也。良以嗔心起于自他别执之中故。云若生二解即是邪也。若菩萨起同体大悲。则百万障门成六十普行也。谓见三世间法是自身心。为起同体大悲故。云知法是一即是正也。又入法界品抄按一字印者。若见诸法为二为三。即犯八根本罪。不得入于一乘法界。若于诸法不生二解。即得入于一乘法界故也。此中亦尔。从始至终非是诠二诠三。只要现一故耳。所言一者。无能所中且强分之。有能观一有所观一。谓若了自身心总摄诸法。无侧无遗绝能所。则为能观一。即此身心住处为所观一也。问于此一中。云何得入。答修止观也。问云何止观。答若依一乘修止观者。以六相印印十普法不动各位融而为一。了了分明者观也。如印印物不举不转。如是观智称契于法。离能绝所一无分别而不动者止也。乘者于上一处能决定信名为乘也。不如是信不名乘也。若三乘则闻真如之法不能顿信。渐次信故。有十信。不能顿解。渐次解故。有十解。乃至不能顿证。渐次证故。有十证。如是渐次至佛果。故名为乘也。乘如实道来成正觉者。是其义也。若一乘则于上一处。若起圆信即是圆证故名乘也。一运即一切运者即此义也。法者是我身心也。界者即此身心统包绝待前后际断。即是法之究竟边际义也。图者像也。如为不知象人画作象像而示之。如是行者不知自之身心是法界佛。故画作法界佛像而指示也

入法界品抄云。今入法界随所相应成法分齐先离其过。初发心菩萨趣向大乘有八根本罪。烧尽一切善根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亦失大乘境界之乐也。一生五浊世有余善根。近善知识。归趣深法。发无上心。闻甚深法。读诵受持。向小智人读诵解说。他人闻已惊疑怖畏。于菩提心而生退没。乐声闻乘。是第一重罪。唯须知根了心次第为说从浅至深。又语人言。汝何能发大乘心。不如早向声闻缘觉入于涅槃。是第二重罪。又语人言。汝何用学戒威仪当速发大乘心。受持读诵大乘经典。身口意业当得清净亦不受恶报。是第三重罪。又语人言。汝不应读诵声闻经典。当覆声闻经典。声闻法中不能断结使惑。当听受清净大乘甚深经典。此能灭恶生菩提。善有信受者二人俱得。第四重罪。又为求利故说大乘法。见说大乘得利憎毁轻嫉。是第五重罪。又为求利故我解深法。不言从他闻得违负诸佛菩萨。是第六重罪。又作旃陀罗行。取他善比丘物及三宝物。赏上官人及与大王。依王官力轻善比丘嗔嫌憎嫉。是第七重罪。又作恶行。自恃王官胜力。及恃财施。轻善比丘。戏辱斗乱。非法说法。舍正经律。违法立制。于善行比丘及坐禅读诵经典无恼生恼。已恼增长。是第八重罪。若已犯者当依虚空藏菩萨忏罪灭之。初发心菩萨若欲弘通大法利益自他者。先离前过。后依第九地法师。法门即应法界

真秀大德记云。一者无他之义。三乘云性一也。一乘云缘一也。缘一者。随约是中道及如也。此是回向品百句如谓日如月如等也。虽即是如。而有日名日相。月名月相。不无名相。然约普贤证者。无此名相。但为引三乘依名相耳。此约普贤教分辨也。问随约是中道已是甚深。更约何义为普贤证耶。答随约是中道及如者。依三乘教用日名日相等故。云与教相应也。此证分者言语道断故绝名也。心行处灭故离相也。问若尔此处与净名默何别。答净名默者以名相倒。离此名相方为默也。九会佛默名相中默故玄别也。谓不舍名相即此名相中默。非如虚空都无物也。此约普贤证分辨耳。问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亦极甚深。更约何义为十佛境界耶。答前虽是默名相中默若果分则初初不见名相处也。问若尔此处无法无物耶。答如前位中所论之法初初无也。问然则此中实无法耶。答具有也。问有何物耶。答此是古德所云反情见处也。乘是运载义。问上一字中既有三义。乘亦尔耶。答尔也。从异果之因至异因之果者三乘乘义。今约因即果义名运载也。此是普贤教分也。背因果名相。约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之义。则是普贤证分运载义也。性海果分则不可说。故唯云不思议乘。此约不动名为乘也。法有三义。一自体名法。约三乘云。牛自体外有马。马自体有牛也。约一乘云。此法侧无彼法。彼法侧无此法故云自体也。二对意名法。约三乘云。第六意识所对名为法尘。约一乘。则无尽意识所对名为法也。三轨则义可知。界亦三义。一性别义。约三乘云。善恶无记三性各别故也。约一乘则于三性中随举全尽各互无侧故。云性别。二因义。约三乘云。唯生眼识名为眼识。名言种子。约一乘则通生六识为眼识。名言种子也。二持义。约三乘云。异果之因持异因之果。约一乘则全果之因持全因之果故云持也。图则依海印像表一乘三乘教及根欲。谓朱印之前后差别者。三乘教也。朱印之圆者一乘教也。印之前后差别中字则三乘根欲也。印之圆满中字。则一乘根器也

法融德记云。合诗一印者。一道朱画合诸黑字方成圆印故云合诗。问书黑字后画朱画耶。画朱画后书黑字耶。答二俱是也。先书后画者。以理从事之义。先画后书者。以事从理之义也。俨师虽作七十三印。但欲现其一印之义。而相和尚深得师意故。唯作此一根本印也

真秀德记云。诗者图文有七言三十句故云诗耳。非约韵言也。一印者。欲现一大缘起故也

大记云。五十四角者。下文云。何故印文唯有一道。答表如来一音故云云。将性起品十种音历。对五乘机。即成五十。此能应佛具将四摄四无量故。云四角也

真秀记云。五十四角者。表人知识。谓五十五知识也。以合初后二文殊故唯五十四。合举初后通取中间为一圆智。普贤知识是所证理。法界诸法不出理智故也。二百一十字者。法知识也。谓离世间品普惠云兴二百句问。普贤瓶泻二千句答。每一句问。皆以十句答。故云一十也

大记云。二百一十字者。五周因果。除初因果于后四周简果取因。于四周因各有五十位。故成二百。其四周中所有果位合四为一。欲现此果同是十佛果故。言一十也。问何故除初因果耶。答但是所信非所成行故。问何故果位合为一耶。答因位既有差别。平等诠相别故。果应亦尔。然欲现同是十佛果故总为一耳。又云。此海印中所现三世间十门十法也。谓下文十钱喻及十普法为二十。二十各论十玄。合为二百。并本十玄故云二百一十也。又此印为总。七十三印为别。就别印中。将七十印历三际印。一际各七十故合为二百一十也。故合二百一十印成一海印三昧总相印也。七言三十句者。前之法喻各十。并本十玄合为三十。此三十句不出经题七字故。以七言造诗也。是故法界之法虽云无尽。不出二百一十字。总此即成三十句。又总此不出七字。又总此不出理智。又总此不出一最清净法界。是故题云一乘法界图也

清凉疏总释题名中云。第六卷摄相尽者。谓从后渐卷乃至不出九会。九会不离初会。初会不离总题。总题不出理智。非理不智。故理外无智。非智不理。故智外无理。则理智不二。亦摄智从理。离体无用。摄用归体。体性自离。故体即非体。本来清净。强名之清净法界。是以极从无尽乃至一字无字。皆摄花严性海。无有遗余

大圣善教(至)随病非一。法融记云。大圣者。于诸教中今此教主最尊胜故也。问下四教中能化所化皆不及耶。答尔也。问三乘能化三身但是一乘十身之大用。何云不及耶。答既云但是十身之用故不及也。问十佛即自受用佛即树下佛也。何云不及耶。答若约此义可云及焉。然欲辨教品云不及耳

清凉疏教起因缘中云。今说此经佛为真为应为一为多。若言真者。何名释迦居娑婆界人天同见。若云应者。那言遮那处莲花藏大菩萨见见佛法身。若云一者。何以多处别现。若云异者。何以复言而不分身。故说此经佛并非前说。即是法界无尽身云真应相融一多无碍(云云)。先明十身后彰无碍。言十身者。自有二义。一约融三世间为十身者。一众生身。二国土身。三业报身。四声闻身。五缘觉身。六菩萨身。七如来身。八智身。九法身。十虚空身。二就佛上自有十身。一菩提身。二愿身。三化身。四力持身。五相好庄严身。六威势身。七意生身。八福德身。九法身。十智身(云云)。言无碍者。略有十义。一用周无碍云云。十圆通无碍。谓此佛身即理即事。即一即多。即依即正。即人即法。即此即彼。即情即非情。即深即广。即因即果。即三身即十身。同一无碍法界身云

法融记云。善教者。约三乘。则此生他世顺益者善也。此生他世违损者恶也。于此二中无可记别者无记也。约一乘。则只是善也。何者。谓俨师云。圆通之致处无不善触缘斯顺不择物而施(已上)。故知一乘唯一善耳。问若尔无记与恶只一善耶。答尔也。问尔则举恶时亦如是耶。答尔也。然云善者约随举无侧义云耳。无方者。若三乘则随说一二乃至无量非是无方。何者。三乘之教随别机说故非无方。一乘之教随说谛缘度等彻于海印究竟之际自在而说故云无方也。应机随病非一者。犹如小医各别与药。若大医王普集天下种种诸物作一团药。无问病之若于差别。平等普与。病无不治。一乘之佛亦复如是。普应诸教机根之病。唯以一种海印定法称根而说。声闻人中与全海印四谛之法。独觉人中与全海印缘生之法。菩萨人中与全海印六度之法。乃至熟顿人中亦全全与之耳

大记云。不四教人皆病机也。圆机则不尔也。又圆教之机有大病也。起一嗔心即有百千障碍门故

真秀记云。大圣者。对下三乘小圣云大圣也。善教者。文持教也。此文持教从海印定全体而起故。于一唤水言中火木等法皆具来也。于一言中诸法具来。故云教具足。此水言中有水湿义。水湿义中具火热等法界诸义。故云义具足。如是诸义于水言具。是故合云一大缘起教也。问欲用火时用唤水言中所至之火耶。答此但水缘故。若用火时用火言中来至之火也。问若尔水来中火与火来中火别耶。答至故同也。问若尔何须更起火来辞耶。答既须火处须起火辞。问若火来中火方得用者。水来中火非实火耶。答是实火也。然而是成。水之火故。与火中之火为门别也

无方应机者。如上善教称法界。无别取舍之方所故云无方。此谓无尽圆满总相教也。应普贤机也。随病非一者。下四教也

同类推荐
  • 福州府志万历本

    福州府志万历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情史

    情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善思童子经

    善思童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疡科心得集

    疡科心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学射录

    学射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道德经注

    道德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想和你深情相许

    我想和你深情相许

    冉姌小时候一年有半年都养在冉大老太太也就是她的曾祖母身边,大老太太非常重规矩,冉姌是她教出来的,自然也该重规矩,大家都说冉家小姐是名媛典范,哪料想俞靖熙出现后,说冉姌乖巧懂事的人处处打脸!!甜文!!!甜到掉牙!!!娱乐圈!!冉姌:“俞靖熙,我曾祖母说给我定好老公人选了”俞靖熙:“所以?”冉姌:“所以你别跟着我了,男女授受不亲,你会被我曾祖母教育的!!”俞靖熙:“你曾祖母知道你要进娱乐圈?”冉姌瞬间心虚:“那个呃呃,行,你棒棒!”
  • 莳光浅逝

    莳光浅逝

    高中三年看似很短,但实际很漫长,在这段时间里,夏澄音遇到了林梓宸,许陌轩遇到了绍涵羽。第一次,一个人深深的走进许陌轩的心里;第一次,林梓宸被触动,遇到了比自己智商还高的人;第一次,有人彻底触碰了绍涵羽的底线;第一次,夏澄音对绍涵羽说出绝交。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波涛汹涌,莳光浅逝,就让我们来一次不寻常的光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上古傲梦

    上古傲梦

    一个游戏,联通虚拟与现实;一枚护心镜,让她看见他的一生。可是游戏的一切早已被设定好,而镜面所反射出来的图像,并不是真实的东西。千秋霸业亦或儿女情长,到头来,难道真的只会是一场傲梦吗?【这仅仅是一个很普通的短篇小故事。(微笑)】请关注《厨娘不为妃》!
  • 权御天下之乱世谋宠

    权御天下之乱世谋宠

    她不过是好心扶了一个老爷爷过马路而已,为什么到头来搞得自己小命不保?一梦醒来,她成为将军府的三小姐,为什么身边总跟着一只阴魂不散的王爷?这位王爷,我们好像不是很熟吧,拜托你不要随便动手动脚,某王爷邪魅一笑,反正早晚都是我的王妃,提前洞房都是可以的。这位王爷,拜托你捡一捡碎成渣的节操!
  • 做你的小仙女

    做你的小仙女

    传说上古时期有一位上仙堕落凡间,月老送了她三根红线.一根名为一线牵。浮生若梦一根名为生死线。死生契阔第三根不为人知。月老的给了她三根红线,却独独没有姻缘线。
  • 仙融

    仙融

    自古修仙者无数,成功者又有几何?渺渺宇宙、时空法则、谁来打破?天地运转、乾坤异动、谁来主宰?请看一介凡人,如何修成正果!
  • 全职法师之我才是主宰

    全职法师之我才是主宰

    主角阎帅穿越到全职法师世界,在全职法师世界混的风生水起。(本书故事将会与原著严重偏离,大家可以当成两个故事来看。不喜勿喷。)(?????)
  • 致命的自负

    致命的自负

    本书是哈耶克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不同于以往,在某种程度上,它实际上是“哈耶克对自己毕生所反对‘极权社会主义’的思想努力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