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65700000026

第26章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发展中求巩固(12)

为了开展对敌占区同胞的宣传工作,北方局决定出版《中国人报》。中共中央北方局为《中国人报》的出版发了通知,确定《中国人报》的方针是:向敌占区人民宣传我党的政策和主张,揭破敌寇汉奸的一切欺骗宣传,介绍敌后抗日根据地,动员敌占区人民参加抗日战争,发动群众对敌斗争。

《中国人报》由报社通讯联络部的编辑科负责,林火是通联部部长,他负责审定稿件,王春、赵树理、金沙等担任编辑工作。

《中国人报》于1940年8月1日创刊,初为周刊,16开4个版。第一版社论《老实话》、《要闻》,第二版《华北新闻》,介绍各抗日根据地,第三版《国际新闻》和《评论》,第四版副刊《大家看》,为通俗化读物,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深受敌占区同胞欢迎,成为开展敌占区工作的有力宣传武器。1942年1月15日,《中国人报》改为5日刊,逢5逢10出版。

提到《中国人报》,我们忘不了赵树理同志为它付出的心血。老赵同志是山西人,同群众有着血肉不可分的联系。他具有劳动人民纯朴的气质,熟悉群众生活,掌握了丰富的群众语言。他生性幽默诙谐,讲起民间轶事来妙趣横生,且意味深长,发人深思。这些都是他能在写作和编辑工作上贯彻执行通俗化、民族化、大众化的编辑方针,赋予《中国人报》以独特的风格。《中国人报》篇幅短小,4个版不过5000字。由于他采用了多种形式、别具一格的栏目,令人读后爱不释手。评论在《老实话》、《鬼话正解》的栏目下,针对当时当事和敌伪欺骗宣传,有的放矢,讲演道理;又用小故事、小小说、小快板、小唱本、小鼓词等引人入胜的形式,生动活泼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介绍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成就,歌颂八路军和民兵光辉的战绩和英勇的斗争,揭露敌人的种种阴谋,控诉日寇的残暴罪行,激发敌占区同胞的抗日斗志;他还以“画瓢”的笔名,深入浅出地讲解《论持久战》。

《抗战生活》的复刊与革新

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并入报社之后,《抗战生活》(半月刊)一度中断。后经北方局决定,于1940年5月1日复刊,由报社通联部的编辑科负责,张盘石同志主编。这一综合性期刊32开本,仍为半月刊。1941年3月25日改为月刊,以《新民主主义论》为指导思想,以民族化、大众化、科学化为编辑方针,内容包括时事展望、评论、专论、学术讲座与讨论、今与古、人物介绍、生活修养、工作经验、通俗文艺、创作讲解、书报介绍等。《抗战生活》于1941年12月停刊,与《华北文艺》合并为《华北文化》,由报社编辑科与文联合编。1943年以后,转为文联的刊物。

促进敌后文艺创作

《新华日报·华北版》为繁荣文艺创作提供了园地。先后办了《新地》、《新华文艺》、《新华增刊》、《戏剧》、《敌后方木刻》等多种文艺副刊。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新华日报·华北版》对木刻创作的发展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从《新华日报·华北版》第1号起,报头上就刊登了第一幅木刻《立敌后文化堡垒》,以庆祝《新华日报·华北版》的诞生。以后,就成为制度,配合每天的社论,有2幅木刻突出表达社论的重点。有时木刻是配合重要新闻的,如“百团大战”开始,我克天险娘子关,报头上刊出的木刻就是《娘子关头国旗飘扬》。还有插在访问记、通讯中的人头像和插图,反映抗日战士和群众英勇斗争的连环画。据不完全统计,《新华日报·华北版》刊出报头木刻达370幅,插图42幅,连环画13套。这是当时全国报纸中所绝无仅有的。在老作家的带动下,锻炼了新作家,培养了新的木刻工作者。当时,为报载木刻作出贡献的有陈铁耕、胡一川、华山、罗工柳、简平(即杨俊)、彦涵、刘韵波、邹雅和赵在青等同志。创作报头木刻最多的是在报社成长起来的青年赵在青,他的作品发表了的有75幅。正当他能够进一步发挥才华的时候,在1942年5月反“扫荡”中,被暴敌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

自力更生保证出版事业

为了适应敌后残酷的战斗环境、保证印刷书报,报纸先后在太行山上建立起大大小小的8个印刷厂,开办技工学校,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并且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先后办起了造纸厂、油墨作坊、墨水作坊。在最困难的日子里,纸厂日产纸4000张,油墨作坊日产油墨10到20公斤,供应了报社用纸量和用墨量的70%-80%。在经理王显周同志的主持下,温怀仁、吴藻舟等同志经过长期努力,继后庄、源泉两个纸厂之后,办起了石壁底等4个造纸厂,改进了水轮碾纸浆机,提高了纸张的产量和质量。纸张和油墨有了保障,为敌后出版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在这些自造土纸的基础上,我们从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干部,日后都成了自制银行钞票纸和现代化造纸厂的创业者。

从独立发行到“邮发合一”

报社的发行科、交通科,1941年已适应工作的需要,在抗战初期晋冀豫邮政系统早已瓦解之后,担负起部分的传递信件,以至小包裹的业务。当冀太联办的交通总局成立之后,为适应工作发展的要求,报纸的发行工作,全部连同发行科、交通科的大部分工作人员、整个发行网都移交给交通总局,首创了敌后邮政和报刊发行合一的制度,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可是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敌后根据地初创阶段,人才不多,物力困难,新闻、出版、发行、造纸各不同行业,都以服务于党报为主要任务,自然形成了以《新华日报·华北版》为中心的工作格局。随着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发展,逐渐出现一个趋势,改变着“胡子头发一把抓”的格局,演变为更加合理的专业分工。冀太联办成立之后,有了交通总局,报纸的发行工作就移交过去。建立了工商管理局,即承担起造纸的业务。出版书籍逐渐由书店负责。发布新闻有了新华分社。这样,既有利于专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报社能以集中力量办好党报。全国解放以后,“邮发合一”逐步发展为社会主义制度下报刊发行工作最合理与最先进的制度。

三、积极推动敌后文化运动

《新华日报·华北版》为开展敌后抗日文化运动,不断发表北方局领导同志指导性的文章。如彭德怀同志在1940年“五四”纪念会上的讲演,阐述了敌后文化运动的方针与任务,李大章同志讲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对策。报纸为指出文化运动的方向,每逢纪念鲁迅、高尔基、瞿秋白的日子发表社论,出纪念特刊,号召向文化战线上的先驱者学习,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和顽强战斗的作风,要求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为开展敌后抗日文化运动而献身。针对当时的任务,报纸及时发表社论,如《论目前文化教育工作》(1939年11月25日)、《改进社会教育》(1940年6月23日)、《纪念“五四”,整顿好我们的文风》(1942年5月4日)等文章。1940年1月25日的社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参加抗日战争》,阐述了敌后抗战是一件万分复杂而繁重的事,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和努力,不会圆满成功;号召知识分子踊跃参加革命队伍,到抗战各部门的工作岗位上去,为革命尽最大努力;指出必须纠正歧视和排斥知识分子的思想,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参加工作,给以一定的工作岗位,发挥他们的特长。在实际工作中教育他们,提高他们。如在1940年3月11日社论《广泛发展抗日的文化教育运动》中提出,没有抗日文化战线上的斗争与总的抗日斗争相配合,抗日也是不能胜利的。只有提高文化与理论水平,抗日思想才能得到巩固与发展。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进一步帮助文化工作者,给予他们锻炼的工作条件。敌伪在文化思想上不断猛烈进攻,敌伪宣传品随着“扫荡”,大量散发到根据地,我们必须与之展开坚决的斗争;揭穿一切欺骗宣传。1942年1月19日,针对敌伪特务会道门在黎城煽惑落后群众暴动一事,报纸发表社论《文化战线上的一个紧急任务》,指出,敌伪利用会道门进行欺骗迷信宣传,我们不能麻痹大意。文化战线上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教育群众克服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社论说,要从大处着眼,做好细致而具体的工作。如果不从思想上改变对天旱无雨的认识,只是用行政命令不准给龙王唱戏,反会增加群众的不满。文化工作者要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在想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要求,关心群众的生活,才能做好细密的思想工作。

报社积极推动和参与发展和扩大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起来,并且派出与业务有关的干部,参加这些组织的领导工作。报上充分反映各个团体的活动,包括晋东南文化教育救国联合总会、晋冀豫区自然科学工作者学会、中国青年记者协会北方办事处及其太行分会、中苏文化友好协会太行分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晋东南分会、中华戏剧界抗敌协会太行分会、中华全国歌咏协会晋冀豫边区分会、美协、音协、木(刻)协、诗歌社等等。报社的代表积极参加全区性的重大文化界活动。如1941年5月举行的全区文化界、教育界千余人纪念“五四”大会,历时3天,讨论了敌后新文化运动的方针与任务,巩固与扩大以抗日为中心的文化界统一战线,提出把太行山建设成为华北新文化运动的根据地;讨论了开展敌占区文化工作;宣布了全区美术、木刻创作的评奖结果。

1942年1月16日到19日,22个团体的代表400多人,举行了晋冀豫区文化人座谈会,参加会议的还有附近敌占区的文化人士和士绅名流几十人。会议听取了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区党委书记李雪峰、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宣传部长等同志的报告。何云同志代表大会主席团讲了话。会议检查了一年来的文化运动,讨论了开展敌占区工作和确定今后工作,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对敌斗争。会上还举办了全区出版物、木刻、绘画、对日宣传品的展览。报社负责接待从大后方来的各个文化代表团,先后有中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艺访问团、妇女儿童考察团、中国青记华北第一支队、鲁艺木刻工作团,参与欢迎抗战建国教育团李公朴诸先生,接待来敌后的高级知识分子、名记者、名作家,广泛地进行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座谈。

四、倡导敌后新闻界参加政治斗争

在《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倡导下,华北和晋冀豫新闻界带头参加全国性政治斗争。举其大者有:

1939年2月11日,华北各报通电全国反对汪精卫叛卖祖国。

1940年,晋冀豫新闻界积极参加宪政促进运动。

3月29日,成立晋冀豫新闻界促进会,发表宣言。

5月7日,发表晋冀豫区新闻界宪政促进会讨论总结提纲。

5月15日,华北新闻界通电全国,抗议成都国民党特务迫害共产党事件。

11月24日,华北新闻界通电全国,呼吁制止内战,反对投降妥协危机。

12月7日,晋冀豫各文化团体发表宣言,揭露和抗议日寇在10月“扫荡”中的残暴罪行。

1941年1月19日,华北新闻界通电全国,强烈抗议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围歼北移的新四军。

2月17日,晋冀豫文化界为营救马寅初先生,通电全国。

4月军6月,晋冀豫新闻界热烈参加选举晋冀豫临时参政会参议员的竞选运动,选出何云、邵红叶两同志为参议员。在竞选参议员时,何云同志提出了制订新闻政策的倡议,他认为制订新闻政策,首先应确定敌后新闻工作的任务和方针,政府建立指导和扶助新闻工作的机构,拨付经费,发展新闻事业,建立新闻教学机构,优待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外来的中外记者。

在8月13日的晋冀鲁豫临参会上,通过了边区的《新民主主义的新闻政策》,为我国抗战期间第一个由政权机构制订的《新闻法》。

五、集中人才才尽其用

敌后人才奇缺。北方局以报社为主体,集中人才,把分散的力量捏成一个拳头。经过1939年的考验,证明了《新华日报·华北版》的领导班子是坚强的,足以胜任党给予更大任务。北方局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充实报社的队伍,把报社建成一座敌后的文化堡垒,组成政治、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支劲旅。

1940年春,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并入报社,调来了一批生力军,杜毓沄、张盘石、罗定枫、白浪、李克坚、刘晓希、黄君珏、王默罄、杨叙九、韩秩吾、张向凌等同志。1940年3月,《黄河日报》并入报社,增加了史纪言、魏克明、姚天珍、缪乙平、黄中坚等10多位编辑和记者。是年夏,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北方办事处保留组织,撤销机构,江牧岳等近10位同志充实了通讯联络部。12月,《晋冀豫日报》并入报社,又增加了安岗、鲁兮、毛联珏、刘江等同志。报社培养的人才,像火种般撒向华北各个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和文化战线。编委会又知人善用,按照干部的特长给予重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新华日报·华北版》培养出不少名记者、名作家以及经营管理的干部,可说是人才辈出。

1940年到1941年间,报纸的队伍日益壮大,各业俱兴。同志们斗志昂扬,洋溢着团结、友爱、进取的热情,各方面工作都取得长足的进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呈现出一片兴旺的景象。

同类推荐
  • 望雁行

    望雁行

    本书为一部杂文集。汇集了作者近几年来创作的各类散文、杂文、工作论文等数十篇,这些文章充分展示了作者对生活、对事业、对亲情友情等的感悟和思索。《望雁行》文字流畅,文笔细腻,情感真挚,有一定的可读性和出版价值。
  •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有《我与地坛》《生死疲劳》《我们时代的写作》《中国在梁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士人风骨》《洗脑术》《身体密码》《植物看得见你》等,每本好书都潜藏一个新的天地,等着你一同踏上探险之旅。
  • 苔丝的哀歌:哈代诗选

    苔丝的哀歌:哈代诗选

    哈代的诗冷峻、深刻、细腻、优美,言简意赅,自成一格,较他的小说更具有现代意识。其诗歌主题更多的开始面对社会现实,较全面地反映了维多利亚社会变革时期的精神状态。本书精选英国作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的诗歌150余首,逐篇翻译,展现哈代的诗歌创作成就和高超的诗艺,评介其诗歌精神和生活态度,使读者了解哈代的诗是最能反映英语本质特点的诗,哈代是英国诗歌中本质因素的开创者和维护人,其诗歌理念和作品代表了当时英语诗歌的主流。
  • 檐上的月亮

    檐上的月亮

    《檐上的月亮》收录了少数民族作者阿微木依萝的32篇散文,如《檐上的月亮(七章)》、《小马哥和他的女人》、《走族(三章)》、《蓝帽子》等。这些散文以生活的写实为主,以阿微木依萝在浙江、凉山、东莞等地的生活为背景,描述了作者与亲人、朋友以及在进城打工的过程中认识的其他陌生人之间的小故事。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惟妙惟肖,生动刻画小人物群像的悲欢喜乐。如《檐上的月亮》中从儿童的视角描写母亲、父亲与大伯母、大伯父等之间的生活琐事以及微妙又复杂的人际关系,语言灵动活泼,幽默风趣,形象地展现了少数民族亲人之间、邻里之间的亲密关系。
  • 我们说好不走散

    我们说好不走散

    金小安的最新文集,收集了60篇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带你体验人生的苦短、甜长。每一段爱情有各自的模样,不变的是我们通过爱情学会人生。无论你是单相思、正在幸福着、还是经历分手的痛苦中,抑或是已经能平静地提起那个名字。都能在这本书中看到曾经的自己。作者真实地记录这些感情故事,旨在引导每个人都能全身心地去体验其中苦乐,并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故事可以倒叙,时光不会倒流;账本可以重写,历史不能重写。我们都无法去改变因为胆怯和怀疑而错过的一切,但是我们知道:来过。别忘记,当初相爱的原因。幸福是什么?是爱到浓时,情人温热的体温?还是在爱过以后,转身离开时的坚定?这本故事集里有很多A小姐与B先生的爱情故事,每一个A小姐,都是平行空间碎片里的我们,究竟,翻越多少个B先生之后,我们才能抵达幸福站点?
热门推荐
  • 强体健身(上)

    强体健身(上)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封妖有师

    封妖有师

    因一次意外,主角把祖先的《妖兽谱》解除封印,妖兽跑到人间,为了不让妖兽在人间产生祸乱,用武器作为代价,封印在个个妖兽体内,让人无法看见妖兽,妖兽也只在晚间出没,为了武器,主角踏上封妖之路。妖怪是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书是由许多个平行世界组成的,每五十章为一个卷。
  • 白雪公主的翅膀

    白雪公主的翅膀

    文铭离开了曾经生活的地方来到了陌生而又熟悉的故乡,在这里他遇见了童时的玩伴,依旧那么美丽。回来后的他愿做白雪的翅膀,为了这位心目中的公主而奋斗,而努力,一起度过了痛苦并着乐的高二并相互爱慕,但命运弄人,导致两人分隔两地。六年后两人再次相聚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近十年的历经沧桑,他们终究换来什么样的结果,大家拭目以待。
  • 浮世之前生

    浮世之前生

    一个不变的约定,一连串骇人的阴谋,一个屌丝如何帮助自己的女神在众多强者间周旋。生活只为寻找快乐,生命只需有你陪伴:轮回只为回归原点,浮世变迁只因有你。
  • 生死煎熬

    生死煎熬

    本书讲述一个少年的辛酸成长历程。从初中说起,到高中,大学,后流入社会。他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人民的一个缩影,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艰难与无奈。感情真挚,直刺灵魂。
  • 无极幻世

    无极幻世

    老者与少年品茗,老者仙风道骨,少年慵懒自若。老者曰:可要名垂千古?少年答:好麻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李易峰之你平凡些我们在一起可好

    李易峰之你平凡些我们在一起可好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李易峰。【嚼炫迈多久就爱李易峰多久。】李是蜜蜂易生最美的峰景。李易峰你一直都离我们不远,你就在我们心里。{07年的夏天因为有你,所以空气中有种清新的味道07年的夏天因为有你,知道了什么叫做“一笑倾城”李易峰,在这条崎岖的路上,MF一路与你同行。}李易峰,下个七年我们还在!!![此书献给所有的蜜蜂家人]
  • 似月桃花

    似月桃花

    南宋时期,宋金元各据一方,战后的宋、金两国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刺杀、情变、阴谋……一步步将涉世未深的将军千金推向风口浪尖。抱着收复山河的壮志,怀着统领千军的梦想,在亲情、爱情;国仇、家恨中,她到底该如何抉择?!
  • 重生也逍遥

    重生也逍遥

    意外重生,本想过平淡生活,却不成想,一步错,步步错。她别无所求,惟愿一世逍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