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55900000002

第2章 地理概貌(2)

三大自然区是我国综合自然区划中的三个最高级区划单位,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其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东部季风区囊括了我国东半壁从东北到华南、西南的全部和一部,因受季风区影响降水相对充沛,地势偏低而且起伏相对较小,纬度地带差异显著。西北干旱区是指贺兰山以西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的广大地区,降水量稀少,河网稀疏,风沙地貌发育,荒漠面积辽阔。青藏高寒区则指以青海、西藏为主体,并含滇、川、甘、新各一部的高原,地势高、气候严寒是其主要特征。在我国以及行政区划中,甘肃省是唯一占有三大自然区各一部的省份。其所辖的甘南高原和祁连山、阿尔金山地在青藏高原东北侧形成了一个弧形条带;其陇南、陇中和陇东分属东部季风区的亚热带、暖温带和温带;而河西走廊、阿拉善高原和北山则属于西北干旱区。这一中国最重要的自然地理分区,其交汇点即在兰州西北180千米的乌鞘岭。除甘肃省外,全国没有任何其它省区具有这一特点。这种独具一格的地理位置,对甘肃省自然环境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均有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意义上,甘肃堪称中国自然地理的一个缩影。

甘肃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及其狭长的地域,对全省自然环境的形成、文化的演进、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分布在乌鞘岭、甘南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这里夏季风盛行,气候温暖,降雨较多,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及化学风化作用强烈。流水地貌遍布南北,“V”形沟谷、河流阶地、山麓洪积冲积扇、泥石流扇形地广泛分布。分布在乌鞘岭以西及祁连山、阿尔金山以北的广大地区,由于气候干澡,降水很少,植被稀疏,地面岩石风化碎物质裸露,物理风化和风力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强烈,以风成地貌为主,沙漠戈壁广布。祁连山及甘南高原,地势高亢,气候严寒,高山冰川发育,原面上冻土广布,物理风化与冰冻作用强烈,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广泛分布。

(第三节)地理区划

一、行政区划

根据我国最早的经典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之“九州”区划,今日甘肃属九州中的雍州西部和梁州北部,因此古称省境为“雍梁之地”。省境东部的渭河及西汉水上游谷地,是周代秦国的发祥地,这则是称本省为“秦凉之地”的由来。

十一至十三世纪间,西夏建国西北时,曾在河西首次建立了甘肃监军司,这是甘州、肃州及甘肃军名称见于史籍的开始。公元1281年(至元十八年),分置省境为甘肃、陕西(在河东南部)二行省,这是我国有甘肃省名的开始。

甘肃省的基本政区,开始于秦代。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全面推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后增为40郡)。今甘肃省境行政区划为郡、县两级制,共设陇西、北地2郡。陇西郡辖区约当今甘肃中部和东南部;北地郡辖区约当今甘肃东北部和宁夏东南部之地。今甘肃东南隅之一部则属汉中郡。汉承秦制,初期省境内郡的设置由秦代的2个郡增为11个郡,辖134县(道)(尚包括今青海、宁夏二省区的一些汉置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分全国为13个刺史部,今甘肃大部属凉州刺史部,陇南部分属益州刺史部,庆阳地区则属朔方刺史部。东汉时,行政区划是州、郡、县三级制,今甘肃属凉州(初置陇县,后迁冀县),辖区约相当今甘肃大部和宁夏南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共计10郡(武都、陇西、金城、汉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安定、北地)、2属国(张掖、居延)、99县。

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三国时期,省境大部分地方属魏国凉州(治今武威市)、雍州(治今西安市),陇南部分地区属于蜀国益州。西晋,省境设凉州、秦州,兼属雍州,辖12郡、72县。十六国时期,省境为西秦、五凉所据。南北朝时期,今甘肃先后为北魏、西魏、北周的统治地区。

隋初,裁并州郡,取消郡一级建制,实行州、县两级制。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省境共设16郡、76县。唐仍为州、县两级制,今甘肃省境共设22州,辖67县。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10道(唐开元二十一年增为15道),今甘肃地置陇右道,治鄯州(今青海乐都),兼属关内道(治今西安市)、山南西道(治南郑市)。《通志略·地理志》记载:“陇右道,古雍、梁、益三州之境。今秦、渭、成、武、洮、岷、迭、宕、河、兰、鄯、廓(以上陇西),凉、甘、肃、瓜、沙、伊、西、北庭、安西(以上河西),凡二十有一州焉”。睿宗景云元年(669)置河西节度使,景云二年从陇右道中分置河西道。贞元元年(785)后,省境的陇右、河西悉陷吐蕃。五代十国时,省境分属晋汉(仅占陇东)、吐蕃(占有陇西、河西大部)及前蜀(占陇南小部分)。宋代省境大部属西夏,仅兰州、会州(今靖远)以南属北宋的秦凤路(西)与永兴军路(东)。

公元1281年(至元十八年),分置省境为甘肃、陕西(在河东南部)二行省,这是我国有甘肃省名的开始。但当时的甘肃省,概在省境黄河以西,包括今湟水谷地、河西、阿拉善、额济纳、宁夏等地,黄河及洮河以东的省境,概属陕西省。洮西的河州路和脱思麻路,则属吐蕃宣慰司。明废甘肃省,分属陕西布政使司(东部)及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河西),而河西走廊的嘉峪关外三县,一直由蒙古族占领。

清初政区体制沿袭明代,分陕西布政使司为左右两司,甘肃地区属陕西右布政使司,治巩昌(今陇西县境),后即改称为巩昌布政使司。康熙七年(1668)正式定名为“甘肃布政使司”,并移治所于兰州,设置巡抚。甘肃从此成为一个独立的省级政区,辖域还包括新疆和青海的一部分,是全国最大的省份,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地位也由此确立。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因“西陲用兵”,陕甘总督由西安移驻兰州,以明肃王府为督署(今甘肃省政府大院)。光绪十年(1884),新疆省由甘肃省分置而出;民国十七年(1928),青海、宁夏二省由甘肃分置而出,今日甘肃省的地域规模基本形成。当时,甘肃省面积约为38万平方千米。

全国解放后,省内行政区划多次调整。1954年曾撤销宁夏省,合并至甘肃省。1956年将旧属宁夏的阿拉善、额济纳二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8年甘、宁二次分省,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69年将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又划归甘肃省,至1979年再次将以上两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目前全省共设14个市、州(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辖86个市、县(自治县)、市辖区,其中有58个县,7个自治县,17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省会兰州市。

二、自然区划

甘肃地处我国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会地带,总体上表现为山地型高原地貌,大部分地面海拔1000m以上。因为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流经本省中部,所以习惯上将甘肃全省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将黄河以西地区简称为河西地区;以东地区称为河东地区,俗称“陇原”。因“河东”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差异,“陇山”又将之分为三部分:陇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的黄土高原地区,称陇西黄土高原,简称“陇西”;陇山以东之庆阳市和平凉市大部地区,属陇东黄土高原,习称“陇东”;陇山之南,大体为东西走向的西秦岭山地和山间盆地,包括陇南市和天水市、甘南州的部分地区,俗称“陇南”。

自然区划是地理学研究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任务在于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一致性,把地球表面大致相同的地方划为一区,不同的地方划为另一区。因此,自然区划对于全面、准确地认识区域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特征及地域分异规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贯彻因地制宜原则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为制定各种经济区划和发展规划提供不可或缺的科学依据。作为省级尺度的甘肃省自然地理区划,肇始于上世纪50年代由著名区域地理学家冯绳武教授主编的《甘肃省地理》。80年代,冯绳武教授又在所著《甘肃地理概论》一书中,采用结合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区域划分方法,在原有自然区划的基础上,废弃以植物、土壤为主的地带一级,将全省分为甘肃东部和甘肃西部两个区域。前者包括陇中黄土区和陇南山区,后者包括甘南高原区和河西荒漠绿洲区。

1998年,伍光和教授等根据发生统一性、相对一致性、区域空间连续性、综合性和主导因素等原则,将甘肃省划分为河西干旱地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山地地区及河东季风3个地区。之后,在3个地区之下再划分出8个区,即北山山地区、河西走廊区、阿拉善高原南缘区(以上属河西干旱地区)、柴达木盆地区、阿尔金—祁连山地区、甘南山地高原区(以上属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山地地区)、黄土高原区、陇南山地区(以上属河东季风地区)。

本书主要根据省内各区自然景观的一致性和自然结构的关联性,将全省划分为河西地区、陇中黄土区、陇南山区和甘南高原区,进行自然景观及其主要特征的阐述。

同类推荐
  • 植物组培快繁技术案例与实训

    植物组培快繁技术案例与实训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19世纪细胞学说的基础上,于20世纪初期初步获得成功的生物技术。此后,在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的推动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组织培养技术不仅是生物科学研究的一种极为有用的手段和方法,而且已逐步走向产业化应用的道路,加速和推动了农业生产和生物制药等各个领域的技术革命。
  • 自然物语丛书:鸟的故事

    自然物语丛书:鸟的故事

    鸟的故事一书,是从作者20多部自然散文集涉及鸟类的篇什中精选出来的,其叙述文笔生动,多为作者本人之亲历,具有较强的情节性、故事性、可读性、科普性,体现了一个鸟类学家和自然文学家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
  • 世界科技与发现历史纵横谈

    世界科技与发现历史纵横谈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学生气象知识丛书-气象与养生

    学生气象知识丛书-气象与养生

    气象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本丛阐述了气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及影响。
  • (探究式科普丛书)有无限更新能力的干细胞

    (探究式科普丛书)有无限更新能力的干细胞

    本书从干细胞的基本概念入手,重点阐述了干细胞的基本性能、基础应用、种类划分、研究情况及发展历程。
热门推荐
  • 京都十二奇案

    京都十二奇案

    这座千年古都,权利的中心,天下人向往的地方,是繁华,也是黑暗,一件又一件奇案,一步又一步的逼近,最终又如何选择。
  • 钓鱼高手

    钓鱼高手

    本书从提高垂钓成功率的角度入手,多角度、多方位地阐述了垂钓的技艺、技巧。包括各种钓具的结构、选择和应用,投竿、提竿用力大小适度,投竿准确,饵料的运用,提竿时机的掌握,上鱼时遛鱼、抄鱼运作的合理性,各种鱼的特性与垂钓技巧等。可以帮助广大钓鱼高手进一步提高钓鱼技巧,进一步使用和购置各种先进的钓具。全书内容丰富,文字精练,图片众多,用笔者在日常垂钓生涯中积累的图片来说明问题,一目了然,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道非天

    天道非天

    指定乾坤负忠义,从此举头不为天!方寸清风之道,天地众生都于我心,善恶朦胧之道,天地众生都于我掌,悠悠苍天下,是虔诚恭敬到徐行莫逆,还是耀眼璀璨到此方难寻?数极为九,代天九道。流传大陆数千年的传统,天道中诞生的九个天道之子,如此因果,便是天意。可是如今,天道十子却突然出现,这样的大陆,上天还能掌握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今朝快马

    今朝快马

    司马家族的长孙司马眀问世,家族命运捭阖的轮盘就开始转动了。百年基业毁于一旦,却仿佛若有光芒。就像祝由师所预言的那句话“点燃命运的,不会只有一次登顶,让我们下山吧”。如果让人选择人生角色,祂会选哪一种呢?司马眀一开始以为自己也是有远大理想的人,到后来发现现实很残酷,他享受了没有理想的苦日子,但也换来了另一种人生。在朝野内外,深得光熙帝的器重,却往往并非如意。在世间沉浮,却冥冥中开设了另一方天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一望无明

    一望无明

    不得不说,她的运气是很好的,毕竟她走过了那么多个世界,在死地中求生。
  • 月风之灵

    月风之灵

    普通的少年克里米尔在战争中的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