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52400000006

第6章 总把新桃换旧符(3)

新年期间,家庭中的重要艺术装饰,是贴年画。年画一词,出现甚晚,清代道光末年李光庭《乡言解颐》中记“新年十事”,有“年画”一事:“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这里说到年画的装饰娱乐性,也说到其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

年画可以算是中国美术史上寿命最为长久的画种。东汉蔡邕《独断》中提到的“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南朝梁萧绮录《拾遗记》中所说的“刻画为鸡于户牖之上”,是门神画的滥觞,也是年画的肇端,迄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灶神等各种神像,也都属年画的题材。雕版印刷术发明后,很快就被应用于年画制作,木版年画在北宋已经广为流行,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称为“纸画儿”,且有专门的售卖店。各地年画的名称不一,如四川绵竹称“斗方”,杭州称“欢乐图”,苏州称“画张”。元明以降,年画的题材日渐丰富,到清代愈加昌盛,除了传统的各式神像,表现吉祥喜庆、世俗生活、神话故事、小说戏剧、诙谐讽世以至时局新闻的年画,应有尽有;全国各地都有专门的年画作坊,并出现了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北武强、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陕西凤翔、山东潍县等一批着名年画产地。

年画不但与中国岁时风俗紧密相关,而且是与传统建筑样式两相适应的艺术品,其形态也多依据庭院结构而设计,如双扇对开大门上贴秦琼、尉迟恭两位“武门神”,堂屋门贴戴乌纱帽、穿文官朝服的“门官”,卧室贴麒麟送子、招财童子等“门童”,堂屋北壁贴整张纸大的“中堂”,厨房贴“灶马”,窗槅上贴“窗花眼”,水缸、粮囤上贴相应的“斗方”,市肆作坊贴成套的“四扇屏”或“八扇屏”等。近年来全国大中城市推行“老城区改造”,传统建筑几被拆除殆尽,改建为盒套式的住宅楼,再加上社会艺术追求趋向的完全改变,人家讲究的是挂名家字画或油画,现代印刷的年画几无人问津,而传统手工木版年画已经成为收藏对象。就是在农村里,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规范住宅的推行,以及农村青年进入城市的频繁,城乡文化交流的密切,年画也就很少有用武之地了。

年画之外,还有一种剪纸艺术品,名为“挂千”,俗称“挂络”、“挂落”,也谐音为“挂乐”,是平民百姓家常用的装饰,豪门大族则很少使用。其做法是用一尺长左右的彩色纸,刻剪出吉祥图案或吉祥语,下方剪成流苏穗,五张为一组,粘贴在门楣之上,一排红红绿绿,与桃符相辉映,俗称“欢乐图”;两边贴的小春联,称作“欢乐对”。最简单的一种,只分别写“福、禄、寿、财、喜”五个字。也有刻八仙人物的,多用于佛像前悬挂。还有一种黄纸长三寸、红纸仅长寸馀的“小挂千”,系布店所专用。文革前农村仍普遍流行,文革中一度遭禁;1986年笔者回插队的苏北农村,又见此物,还收集过一些。

此外,春联也是营造节日喜庆气氛的重要物品,祭灶之后,渐次粘贴,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与年画多印制不同,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前,春联仍须手工书写。文人学士自己撰写春联,留下不少佳话;但多数人家还是要请人书写,卖春联也就成为新年市场中的一种特别景象。

在人文荟萃的苏州,除夕前一二十日,塾师就领着学书法的儿童,在门上贴出“春联处”的招贴,开始写卖春联。书写的内容,多属千金百顺、宜春迪吉、一财二喜及家声世泽等流传久远的吉庆套语,或唐宋名家的诗句。周宗泰《姑苏竹枝词》写到这番景象:“学书儿童弄笔勤,春联幅幅卖斯文。人来问价增三倍,不使鹅群笼右军。”

天子脚下的北京,也是自腊八以后,就有文人墨客,或在市肆屋檐下,或在摊贩人丛中,摆出桌椅纸墨,代人书写春联,以图润笔。也有人能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专为撰写对联。写春联多红纸,惟内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纸,另镶以红边、蓝边,非宗室之家不得擅用。

南京有专以代书春联为业的“字馆”,晚清最有名的是水西门大街孟家书法。每逢科举考试发榜,文武乡榜皆其一家手笔,黑大光方,写起来又快又好看,写春联自然更不在话下了。不过这种字体被文人看不起,进不了书法史,俗称为“廊上字体”。明初定都南京,将商市麇集的街巷称为廊,“廊上字体”也就是只配为商店写写牌匾招幌,挣点纸墨钱的意思。

写春联的文人,多另有职业,不过借此赚点外快。至于指望藉写春联挣钱度年的贫困者,景况就很难堪了。清末张春华《沪城岁事衢歌》中,就写到这种“挈纸一束,于稠密处缮门帖偶语”的“贫而失业者”,到了除夕晚上还舍不得收摊:“艰难最是杖头钱,灯下风翻五色笺。有客可怜寒彻骨,冻毫冰砚写春联。”

近十馀年来,城市中单门独户的宅院消失,新式住宅楼门户狭窄,贴春联的人大为减少。

农村里贴春联的人家虽尚多,而所贴春联大抵为印刷品。过去那种在年货市场中摆摊子代写春联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

像卖春联者这样,没有生财之道,没有谋利之本,希望借新年风俗以求生的穷人,还有不少。

北宋都城东京,每逢腊月,都有穷苦乞丐三五成群,敲锣打鼓,扮演驱邪逐祟的傩剧,挨门乞钱,俗称“打夜胡”。南宋都城临安也有类似活动,街市贫丐三五人为一队,装神鬼、判官、锺馗、小妹等形,以锣鼓吸引观众,沿门乞讨。因为迎合了人们的辟邪祈福心理,所以往往能有收获。清代苏州也有类似活动,如“跳灶王”,从腊月初开始,乞儿三五人一伙,扮灶公灶婆,各执竹枝,在人家门庭演唱乞钱,至二十四日方止。因为二十四日灶神升天,民间自不宜再有灶王爷出现。“跳灶王”之外,还有“跳锺馗”,则可以直跳到除夕方罢。其他地区多在腊月下旬才有此类乞讨活动,苏州、杭州竟前推二十馀天,大约也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富裕人家较多,能讨得赏钱的缘故。这些人所唱的歌儿,从清代民歌集里还可以看到,如《霓裳续谱》中的一首“平岔”:“新年到来,诸事安排。见家家贴着门神,挂钱对子,插着芝麻秸。爆仗纸儿放的满地白。新年新衣添新气,不只见满街上闹闹烘烘,拉拉扯扯,把把年拜。发万金罢,太爷!不敢太爷!好说太爷!岂敢太爷!太爷新春大喜,就大发财!”

清代到民国年间,四川有“送财神”之俗,当然不是把财神爷送走的意思,而是市井无业子弟装扮成财神“送”到人家门上,所以又称“装财神”,变相乞讨。春节期间聚合三五人,或装扮文、武财神,或敲锣打鼓,直入人家堂奥。文财神文官打扮,坐下说唱吉祥贺语,以讨主人欢心;武财神武官气派,涂黑脸,作骑虎之态,手举神鞭,不言不唱,威势凌人。主人须赠以钱帛,并敬酒款待。财神们一饮而尽,满意离去。这还算带有娱乐性质,财神们装模作样也颇辛苦。此辈后简化手续,以红纸印画财神,挨户售卖,人家也不便将送上门的财神推出门去,只得出喜钱买下。

苏州各方地保,则以新历本逐户分送,人家感谢地保在一年中的关照,也担心他在来年的骚扰,必定按市价加倍买下。开始只是乡间里正藉此谋利,后来漫延到城中,城里居民也不敢不买账。这要算那个时代的“以权谋私”吧。

历书是中国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唐五代时已经出现。历书不但记录年月岁时,更重要的是备有每日的凶吉宜忌事项,人家每有大事,必须查考历书而后行,所以也是年关必备之物。既属家家要用,其发行量自然很大,但出版是相当严肃的,必须由国家天文机构统一制订,然后由朝廷颁行。徐珂《清稗类钞·时令类》记道:“钦天监岁有定期进呈次年历样,十一月初一日颁历于百官。其进呈御用者,有上位历、七政历、月令历。又上吉日十二纸,每月粘一纸于宫门。御赐诸王有中历,各布政司则皆礼部所颁钦天监印造历,遍及民间。无钦天监印者,为伪造,律处斩。”伪造历书不同于一般的盗版活动。因为中国古代信奉“天人感应”,认为四时变化是上天神秘意志的体现,“惟圣人知四时”,对历法的掌握,也是具有控制民众权力的一个标志。普通百姓直接与上天沟通,就有与帝王争权的嫌疑,所以会是杀头的重罪。就是购买、使用伪造的历书,都免不了要受牵连。《清嘉录》中特别提醒读者,历书“有官板私板之别。官板例由理问厅署刊行,所谓私板,民间依样梓印,印成,仍由理问厅署钤印,然后出售”。依照官版翻印,还须经官方盖印认可才能出售。如此说来,作为基层政权代表的地保逐户售历,倒是对子民的一种爱护了。

江南一带,城市繁华,居民死后只能葬在城外乡间,往往请附近的乡民代为照看祖坟。这样的管坟人,南京称为“坟亲家”。坟亲家与坟主一年只有两次接触,一次是坟主清明下乡扫墓,照例要付给管坟人一定的酬劳,管坟人则请坟主到家中吃一顿便饭。另一次就是腊月里,管坟人采摘松柏枝,辅以石楠、冬青,扎成小把,供坟主家人祭灶送神之需,或年饭中插用,称“冬青柏枝”,又名“送灶柴”,也有再带上一些农副产品的,坟主家必有相应酬谢,还会招待简单酒食,实际上也是对坟亲家管坟的报酬。

松柏枝寓松柏长年之意,为人所爱,不仅用于送灶、祭祖,新年期间也悬挂于堂中。又可以用来制“老虎柏子花”,也称“长生花”、“长春花”、“元宝花”,以柏叶铺底,剪绒为虎形,扎成小朵,名“老虎花”;旁缀小虎的,称“子孙老虎”;或者剪人物为寿星、和合、招财进宝、麒麟送子之类,为小儿女做妆扮,故为妇女所喜。因为家家须用,所以有乡人沿门叫卖;城里也有店家售卖。记得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各机关春节门饰,除“欢度春节”的红布横幅外,还常常辅以松柏枝。

北京、天津等地则有“进财水”之俗,卖柴、卖水人主动送货上门,主人“接财水”,要厚给价。南方秭归也有“卖银水”的风俗,有人送水上门,即使水缸已满,也要欢喜相接;水流满地,更认为是好兆头。

年关逼近,还有两件事,虽与节庆无关,但必在此时进行。

一是商家讨账。《清嘉录》卷十二记道:“土俗,贸易场中,以端五、中秋、除夕为三节,按节索欠,谓之三节账。除夕一节,自昏达旦,虽东方既白,犹络绎道途,不嫌笼灯入索也。”按例年初一不可逼债,但债主们追债追到大年初一天亮,只要手中提着灯笼,就可以算是除夕夜还未完。

一是赈济穷人。《西湖老人繁胜录》记道:“雪夜,贵家遣心腹人,以银凿成一两、半两,用纸裹,夜深拣贫家窗内或门缝内,送入济人。日间散絮胎或纸被,散饭贴子无数。”《沪城岁事衢歌》咏道:“芦帘半卷掩颓椽,谁赠孤嫠度岁钱。琐屑米盐斜照里,黄昏初起万家烟。”乐善好施之家,平时就悄悄注意周围有哪些人家极度贫困,暗记在心,到除夕前两三日或除夕夜,带上一小袋米或小串铜钱,放在人家门口,轻轻敲门,见有人开门即行走开,不让主人知道是谁的馈赠,也是不令人难堪的意思。受之者往往因此得度年关。作者说“此俗颇古,愿同志者推广焉”,也是出于劝善之心。

三、祀祖守岁

最初的除夕风俗中,驱疫、辟邪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荆楚岁时记》记道:“除夕,宜焚辟瘟丹,或苍术、皂角、枫、芸诸香,以辟邪祛湿,宣郁气,助阳德。即閟室虚堂,亦无不到。”《艺文类聚》卷第五引《养生要》曰:“十二月腊夜,令人持椒卧井旁,无与人言,内椒井中,除瘟病。”直到南宋,依然如此。据《梦粱录》卷六记载,杭州城里,每到岁尾,店铺商家,寺观医士,都要以各种辟瘟驱邪物品,赠送常年主顾,以联络感情。百货店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纸马铺印锺馗、财马、回头马等;也有以苍术、小枣、辟瘟丹相赠的。宫观道士,则以交年疏、仙术汤等送檀越施主家。医士亦馈屠苏袋、诸品汤剂,或以五色线结成四金鱼同心结子、百事吉结子等,送与主顾,接受的人则悬于额上,以辟邪气。古代人物画中,可以看到有人额头上挂着个小花线结,原来不光是为了装饰,更有辟邪的作用。街市上则出售较大的锡打春幡胜、百事吉斛儿,以备人家在元旦悬于门首,作为新岁的吉兆。走街串巷叫卖苍术、小枣及爆竹、成架烟火的商贩络绎不绝。无论大家小户,都赶在除夕前洒扫门闾,清除尘秽,洁净庭户,换门神,挂锺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在除夕之夜,则以准备好的迎神香花供物,祈祷新岁的平安幸福。

明代北京,时交除夕,五更天就要点起香烛,行迎送之礼,一边送玉皇上天,一边迎新灶君下界。然后,要插芝麻秸于门檐、窗台等处,认为可以将鬼困在芝麻秸中,不能出外行祟;芝麻秸的另一个作用,是遍撒在庭院之内会行走到的地方,踏上去噼啪作响,称为“跴岁”。后世则以为芝麻秸象征着“节节高”。在门窗上贴红纸葫芦,也可以有收瘟鬼的效用。到夜晚,在庭院中以松柏枝、杂柴烧火,称为“烧松盆”,可以驱除邪气。南方也有类似风俗,称作“籸盆”,除夕之夜,家家于门前街心烧火,杂以爆竹,视其火色明暗,以卜来岁祲祥。乡间庭院宽敞,人们又要比谁家的火色亮旺,于是在门前将松柴堆架成井字形,直到齐屋高,点火焚烧,烟焰烛天,灿如晚霞,星罗棋布,十分壮观。

到了晚清,北京的除夕祀神仪式,又发展出一种“天地桌”,在中庭排列长案,供奉诸天神圣全图,称为“百分”。百分之前,陈设蜜饯一层,苹果、干果、馒头、素菜、年糕各一层,称为“全供”。供上签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宝等,谓之“供佛花”。到接神时,将百分焚化,然后每天接递烧香,直到灯节为止。除夕接神以后,就算进入新年,在初次出房时,必须查看皇历,迎着喜神所在的方向礼拜。

驱疫之外,是镇邪。《荆楚岁时记》中的办法,是“十二月暮日掘宅四角,各埋一大石为镇宅”。到了宋代,不用石头了,而以活人扮演各种镇邪角色。《东京梦华录》卷十记载,每逢除夕,皇宫中都要呈演大傩仪式,皇城亲事官、诸班直等戴上假面,穿上绣画彩衣,手执金枪、龙旗;身材魁伟的教坊使孟景初,身穿全副镀金铜甲,装扮将军;另有镇殿将军二人,同样身披铠甲,扮演门神;挑选相貌丑陋、身材肥胖的人扮判官,又由人分头扮锺馗、锺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一共千馀人,自皇宫中驱祟而出,到南熏门外转龙湾,“埋祟”而罢。当天夜里,宫中爆竹山响,震动全城。延及南宋,国家只剩半壁江山,朝廷偏安一隅,驱傩活动却声势更大,各种角色,头戴面具,身着绣画杂色衣装,手执金枪、银戟、画木刀剑、五色龙凤、五色旗帜,由教乐所的演员扮将军、符使、判官、锺馗、六丁、六甲、神兵、五方鬼使、灶君、土地、门户、神尉等神,鼓乐齐奏,将宫中邪祟驱出城外。元代的驱邪活动自有特点:“以诸般肉置于桶中,二人抬而出殿前,一人执黑旗于前,出红墙门外,于各宫绕旋,自隆福宫、兴圣宫出,驰马击鼓举铙奔走,出顺承门外二里头,将所致桶中诸肉抛撒以济人,谓之驱邪。”无论其本意如何,能达到“济人”的效果,总比宋代的“埋祟”有益。

同类推荐
  • 中华国粹智慧金典

    中华国粹智慧金典

    本书精选人们生活熟知的经典国粹,分别从古书典籍、戏曲、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酒文化、武术、中医、民间艺术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服饰等方面进行解读,发掘国粹中的传统文化智慧、领悟立身处世的道理。
  •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胡适研究已成为一门学问,作为一代“文化圣人”,他是如何读书治学的?他如何把读书、治学与做人连在一起的?本书作者在解读胡适原文的基础上,注重历史背景和资料的钩沉,注重对胡适思想做历史的分析,以期客观了解胡适,择善而从,向读者打开一扇了解胡适这位民国大师的求学之门,引导读者走近大师、学习大师、敬仰大师。
  • 王朝更替(下)

    王朝更替(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中国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种文化相汇时,善于融合,不偏颇、不怨尤,尚调和、主平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淼无垠。
  • 论女性

    论女性

    《论女性》一书是19世纪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米什莱的作品。在米什莱的早期作品中,贞德代表了以救世为天职的女性,米什莱希望借贞德这一形象呼吁法国人民热爱祖国;在女性研究中后期,米什莱的关注力转向家庭及家庭中的女性,此时的女性开始回归家庭,通过母性照顾丈夫和孩子,并与丈夫一起构建和谐的家庭;米什莱把亦男亦女视为理想的性别,把兼具男女优秀品质的人视为完整的人,男性与女性应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各自的特质,并相互学习对方的优点相互合作。本书即米什莱女性观的集成作品,既充分表现了米什莱的女性观,又展现了19世纪浪漫主义背景下的女性状态。
  • 如何安心如何空

    如何安心如何空

    《如何安心如何空》是一部探讨修行的普及读物。作者是一位科技人员,工作之余以自己身心修证的实验为基础,长期致力于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禅,并因因缘际会次第获得殊胜成就,使与他一同修学的人分饮菩提恩泽。
热门推荐
  • 末世笔录之惊变

    末世笔录之惊变

    一个丧心病狂的人研发了一种奇妙的病毒,然后一个悲剧就开始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至法乾坤

    至法乾坤

    六域癫狂谁与笑,江山不改我称王。武道至尊唯独我,美女簇拥李萧阳......
  • 来不及说我爱你

    来不及说我爱你

    和你的错身而过,成了我一生的惊涛骇浪……人说造化,她深信不疑,这男人伪善的假面她早就领教,怎么还八字相克,躲都躲不掉?欺负她学的外国语少是不是?明明说好了是要说再见的,怎么忽然变成“TEAMO”?十年——究竟是想为谁承诺一次天荒地老?
  • 边缘人生

    边缘人生

    许氏兄弟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了城市,他们住在田家院子,与农转非的城郊区失地农民田家人共同奋斗要融入城市社会,因而同城市人发生了拒绝与融入,爱情与憎恨,生与死的抗争。许氏兄弟在征服城市,征服城市女人的过程中,有的人退缩了,有的人毁灭了……只有许孝东在城市里站稳了脚跟,成为了真正的城市人并融入了城市社会。小说情节曲折,充分展示了这群城市“边缘人”悲欢离合的命运。主人翁用行动告诉所有从农村进入城市的人们:乡村人要想融入城市社会,要想征服城市,征服城市的女人(男人)就得首先征服自己!
  • 玩家的异界征途

    玩家的异界征途

    穿越后的何时,机缘巧合下成了猎魔人大陆上的神。后来,这个酷似巫师的世界,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玩家从北方来,穿过神庙之门。从此,死亡如风,常伴玩家之身:断腿,贫穷,疾病,玩家不是在死,就是在死的路上,而且乐此不疲。他被玩家亲切的称之为梅里老贼。他的神座,由玩家的尸骨堆积。……你想成为女巫猎人,贵妇杀手,行走的女术士打桩机吗?你想你想坐在独角兽上打牌吗?你想成为那地方的高级会员吗?那你还在等什么?犹豫就会败北!快进入《梅里勇士》,开启玩家的异界征途吧。
  • 洺少的傲娇小宠妻

    洺少的傲娇小宠妻

    他和她从小相遇,她刁蛮可爱,傲娇霸道,他冷面无私,却独独宠她上天,且看看他(她)们如何上演一场追逐与被追逐的好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靳慕白的夏天

    靳慕白的夏天

    一群令人头疼即将跨入高三的毕业生,和结束12年婚姻严厉的男教师以及初入职场并且经历失恋女教师之间会发生怎样啼笑皆非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