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52400000011

第11章 总把新桃换旧符(8)

第四种打秋千,是中国古代妇女经常进行的体育活动,多在春季进行。秋千原为北方少数民族的运动,战国时期传入中原,因有益健康又简便易行,所以流传数千年,至今不废,就像杜甫的诗句所说,“万里秋千习俗同”。有人以为这种活动本名千秋,大约是指其有益于健康长寿的意思。《荆楚岁时记》注文中说:“春节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袨服,坐于其上,推引之,名秋千。”汉代宫廷中女性十分喜爱“秋千之乐”,武帝时高无隐作《后庭秋千赋》,描写秋千运动:“乍龙伸而蠖曲,将欲上而复低,擢纤手以星曳,腾弱质而云齐。一去一来,斗舞空之花蝶,双上双下,乱晴野之虹霓。轻如风,捷如电,倏忽顾盼,万人皆见。香裾飒以牵空,珠汗集而光面。时进时退,以游以遨,七纵而七擒,期必高而让高。”唐代宫廷中亦好此戏,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道,“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市民因而呼之”。“半仙之戏”这个说法从此就叫开了。历代诗人吟咏秋千,也多是描写女性打秋千的情景。在封建社会中,妇女能够参予的体育运动很少,而秋千之戏又须在室外进行,甚至为路人所见,故而被视为新奇。《金瓶梅》、《红楼梦》中都有关于打秋千的描绘,前者且配有一幅“吴月娘春昼秋千”的插图。

秋千可以一人独荡,也可以两人同荡,同荡时两人面对面站在秋千板上,协同用力。元熊梦祥《析津志》记载,“起立彩索秋千架,自有戏蹴秋千之服。金绣衣襦,香囊结带,双双对蹴”,就说到双人秋千。《新年风俗志》中介绍广东海丰的秋千,也是双人,在打秋千的同时还相互对歌。现代许多娱乐场所中仍设有秋千。

除了健身性的体育活动,新年期间各种游戏也层出不穷。

《清嘉录》卷一所述颇详:“杂耍诸戏,来自四方,各献所长,以娱游客之目。如立竿百仞,建帜于颠,一人盘空拔帜,如猱之升木,谓之高竿。索上长绳,系两头于梁,举其中央,两人各从一头上,交相度,谓之走索。小儿缘长竿倒立,寻复去手,久之,垂手翻身而下,谓之穿跟斗。长剑直插入喉嗉,谓之吞剑。取所佩刀,令人尽力刺其腹,刀摧腹皤,谓之弄刀。置磁甏于拳,以手空中抓之,令盘旋腰腹及两腋两股,瞥起倏落,谓之弄甏。或以磁盆置竿首,两手交换,有时飞盆空际,仍落原竿之上,谓之舞盆。置丈许木于足下,可以超乘,谓之踏高跷。以毯覆地,变化什物,谓之撮戏法。以大碗水覆毯,令隐去,谓之飞水。置五红豆于掌上,令其自去,谓之摘豆。以钱十枚,呼之成五色,谓之大变金钱。两人裸体相扑,谓之摆架子。凤阳人蓄猴,令其自为冠带,并豢犬为猴之乘,能为《磨房》、《三战》诸出,俗呼猢狲撮把戏。围布作房,支以一木,五指运三寸傀儡,金鼓喧嗔,词白则用叫颡子,均一人为之,俗呼木人头戏。牵丝戏,仿佛傀儡,手足皆以丝牵运动,故名。穹幕于壁,一人在幕中,作数人问答语,谓之隔壁戏。以扇扑桌,状鸟之鼓翅,继作百鸟之声,皆出自口中,谓之百鸟像声。江宁人造方圆木匣,中缀花树、禽鱼、神怪、秘戏之类,外开圆孔,蒙以五色瑁玳,一目窥之,障小为大,谓之西洋镜。又有洋画者,以显微镜倒影窥之,障浅为深,以画本法西洋故也。江阴人抟五色粉,状诸人物,曰粉人。截紫白竹尺馀,上开六孔,吹之,谓之太平箫。以竹簧夹箬置舌间,可吹小曲。竹筒二三寸许,贯以妆域,以线裹之,就地盘旋,引风入窍,作汪汪声,谓之地铃。篾丝糊纸,为蝴蝶人物之形,风中飞扬,谓之丝鹞。瞽男盲女,击木鱼铜钹,答唱前朝故事,谓之说因果。摊簧,乃弋腔之变,以琵琶、弦索、胡琴、檀板合动而歌。”从这里可以看到,在清代乾嘉年间,江南民间游艺活动的丰富多彩,不但现当代走江湖的把戏尽数在内,许多传统杂技节目当时也已成熟。

《燕京岁时记》则说到北京戏剧风尚的变化:“咸丰以前,最重昆腔、高腔(即弋腔)。高腔者,有金鼓而无丝竹,慷慨悲歌,乃燕土之旧俗也。咸丰以后,专重二簧,近则并重秦腔。秦腔者,即俗所谓梆子腔也。内城无戏园,外城乃有。盖恐八旗兵丁习于逸乐也。戏剧之外,又有托偶(读作吼)、影戏、八角鼓、什不闲、子弟书、杂耍把式、像声、大鼓、评书之类。托偶即傀儡子,又名大台宫戏。影戏借灯取影,哀怨异常,老妪听之多能下泪。八角鼓乃青衣数辈,或弄弦索,或歌唱打诨,最足解颐。什不闲有旦有丑而无生,所唱歌词别有腔调,低回婉转,冶荡不堪,咸同以前颇重之,近亦如广陵散矣。子弟书音调沉穆,词亦高雅。杂耍把式即变戏法儿、武技之类。像声即口技,能学百鸟音,并能作南腔北调,嬉笑怒骂,以一人而兼之,听之历历也。大鼓、评书最能坏人心术。盖大鼓多采兰赠芍之事,闺阁演唱,已为不宜;评书抵掌而谈,别无帮衬,而豪侠亡命,跃跃如生;市儿听之,适易启其作乱为非之念。”

人日之后,新年民俗活动的重点,就开始转向元宵观灯了。

六、元宵观灯

中国的许多岁时节日,最初都源于农事生产和日常生活。正月十五最初就是祭祀门户之神、祈求蚕桑收成丰盛的日子。

《荆楚岁时记》记道:“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祭门户,与祭灶一样,都是《礼记》中所规定的民间祭祀内容,门户和灶都是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设施。“望日祭门户”的方法,是“先以杨枝插于左右门上,随杨枝所指,仍以酒脯饮食及豆粥、糕糜插箸而祭之”。而这天夜间在厕所或猪栏边“迎紫姑”,则是为了“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紫姑亦称“子姑”、“坑三姑娘”,南京人直呼曰“茅厕姑娘”,据说是死于此日的无辜女性,因为生前遭虐待,终日扫厕喂猪充“贱役”,所以在此类地方祭祀;她则能在蚕桑等事务上给人以启示。但在福建厦门,迎紫姑转变为“祭娘娘”,已失去占卜意义,完全成为对无辜遭虐女性的同情之举。

在隋唐人的注文中,已将元宵祭祀的重点完全转向蚕桑生产,其依据则是南朝人的两种笔记小说。《齐谐记》中说,某年正月半,有神降临陈氏之宅,自称是蚕室之神,陈氏如能供祭,“当令蚕桑百倍”。《续齐谐记》中的故事编得更完善一些:“吴县张成夜起,忽见一妇人立于宅东南角,谓成曰:‘此地是君家蚕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其上,以祭我,当令君家蚕桑百倍。’言绝而失之。成如言作膏粥。自此后年年大得蚕。”三个故事中的神鬼,都以蚕桑的收成为饵,诱人祭祀,有明显的江南特征。而祭蚕桑之神的方法,是“正月半作粥祷之,加肉覆其上,登屋食之,咒曰:‘登高糜,挟鼠脑,欲来不来,待我三蚕老。’”因为老鼠会偷食蚕,这里人们所念的咒语,其实是驱逐老鼠的意思。这些风俗,后世都被元宵观灯的壮观所遮蔽了。

元宵观灯之俗,始于唐而盛于宋。而宋代灯会留下的记载尤多。《东京梦华录》卷六,细致地记述了宣和年间元宵灯会,宋徽宗“与民同乐”的景象。从头一年的冬至开始,开封府就在皇宫前宣德楼对面,搭建山棚,准备灯会。而宫前御街的两廊下,已经聚集了一大批着名艺人,展开各种“奇术异能,歌舞百戏”,“击丸蹴鞠,踏索上竿”的精采表演,“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馀里”,引得游人云集。“赵野人,倒吃冷淘。张九歌,吞铁剑。李外宁,药法傀儡。小健儿,吐五色水、旋烧泥丸子。大特落,灰药。榾柮儿,杂剧。温大头、小曹,嵇琴。党千,箫管。孙四,烧炼药方。王十二,作剧术。邹遇、田地广,杂扮。苏十,孟宣,筑球。尹常卖,《五代史》。刘百禽,虫蚁。杨文秀,鼓笛。更有猴呈百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其馀卖药、卖卦,沙书地谜,奇巧百端,日新耳目。”

正月七日,“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面北悉以彩结,山呇上皆画神仙故事。或坊市卖药卖卦之人,横列三门,各有彩结金书大牌,中曰‘都门道’,左右曰‘左右禁卫之门’,上有大牌曰‘宣和与民同乐’。彩山左右,以彩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各于手指出水五道,其手摇动。用辘轳绞水上灯山尖高处,用木柜贮之,逐时放下,如瀑布状。又于左右门上,各以草把缚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自灯山至宣德门楼横大街,约百馀丈,用棘刺围绕,谓之‘棘盆’,内设两长竿,高数十丈,以缯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若飞仙。内设乐棚,差衙前乐人作乐杂戏,并左右军百戏,在其中驾坐一时呈拽。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用黄罗设一彩棚,御龙直执黄盖掌扇,列于帘外。两朵楼各挂灯球一枚,约方圆丈馀,内燃椽烛,帘内亦作乐。宫嫔嬉笑之声,下闻于外。楼下用枋木垒成露台一所,彩结栏槛,两边皆禁卫排立,锦袍,幞头簪赐花,执骨朵子,面此乐棚。教坊钧容直、露台弟子,更互杂剧。近门亦有内等子班直排立。万姓皆在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山呼”是含蓄的说法,就是不时有人引领百姓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如此场面,只有文革初期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百万红卫兵,差可比拟。

《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记录了南宋初年杭州灯节景象:“预赏元宵,诸色舞者,多是女童。先舞于街市,中瓦南北茶坊内挂诸般琉珊子灯、诸般巧作灯、福州灯、平江玉棚灯、珠子灯、罗帛万眼灯,沙河塘里最胜。街市扑卖,尤多纸灯,不计数目。清河坊至众安桥,沙戏灯、马骑灯、火铁灯、进架儿灯、象生鱼灯、一把蓬灯、海鲜灯、人物满堂红灯,灯火盈市。扑卖到元宵、小春,盆花奇巧果儿。”就灯的制作而言,江南不及北方宏壮,但精巧远胜。作者还特别提到,庆元年间,“油钱每斤不过一百会”,即南宋纸币“会子”一百文,折合铜钱只有六七十文,与一斤熟肉的价钱差不多,是相当便宜的。所以城里家家点灯,“南至龙山,北至北新桥,四十里灯光不绝。城内外有百万人家,前街后巷,僻巷亦然,挂灯或用玉栅,或用罗帛,或纸灯,或装故事,你我相赛。州府札山栅三狱放灯,公厅设醮,亲王府第、中贵宅院,奇巧异样细灯,教人睹看”。

《武林旧事》卷二中介绍各地特产花灯:“灯之品极多,每以苏灯为最,圈片大者径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种种奇妙,俨然着色便面也。其后福州所进,则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彻心目。近岁新安所进益奇,虽圈骨悉皆琉璃所为,号‘无骨灯’。禁中尝令作琉璃灯山,其高五丈,人物皆用机关活动,结大彩楼贮之。又于殿堂梁栋窗户间为涌壁,作诸色故事,龙凤噀水,蜿蜒如生,遂为诸灯之冠。前后设玉栅帘,宝光花影,不可正视。”“山灯凡数千百种,极其新巧,怪怪奇奇,无所不有,中以五色玉栅簇成‘皇帝万岁’四大字。其上伶官奏乐,称念口号、致语。其下为大露台,百艺群工,竞呈奇伎。”又介绍几种奇巧花灯的制作:“所谓‘无骨灯’者,其法用绢囊贮粟为胎,因之烧缀,及成去粟,则混然玻璃球也,景物奇巧,前无其比。”“魫灯,则刻镂金珀玳瑁以饰之。珠子灯则以五色珠为纲,下垂流苏,或为龙船、凤辇、楼台故事。羊皮灯则镞镂精巧,五色妆染,如影戏之法。罗帛灯之类尤多,或为百花,或细眼间以红白,号‘万眼罗’者,此种最奇。外此有五色蜡纸,菩提叶,若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若飞。又有深闺巧娃,剪纸而成,尤为精妙。”作者还讲了一个争奇斗巧的故事:某高官别出心裁,以细竹丝编成一只花灯,外加彩饰,灯光从竹丝间透出,显得空明可爱,遂拿到皇帝面前卖弄。宋理宗看了很喜欢,命他在元宵节前制成一百盏送宫内用。这高官弄巧成拙,因为这竹丝灯须得慢工出细活,短时间内怎么也赶不出来,又不敢违背圣旨,其惶恐可想而知。而宫内负责制灯的太监,认为这个好点子竟被别人先想到,让自己相形见绌,很不开心,一定要设法胜过他,结果真想出一个新法,是用黄草布剪缕成灯,加以彩饰,乍看上去与竹丝灯一模一样,于是抓紧制作,仅仅两天,就把一百盏灯献到皇帝面前了。

崔液《正月望夜游》诗写道:“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第二句所说,就是元宵观灯记载中的“放禁”、“金吾弛禁”。这是与古代城市的里坊制相联系的。早在周代,城市中就实行闾里制,天子王城附近的区域称郊区,稍远的地区则称为甸区,统称为王畿。郊区居民的基层组织方式是五户为“比”、五“比”为“闾”,甸区居民的基层组织方式是五户为“邻”、五“邻”为“里”。今天还常常使用的“城郊”、“邻里”、“比邻”等词,就是从这里来的。这种行政组织并且同国家的田制、军制、赋税制密切相关,使管理工作简单划一。闾、里的周围都设有围墙,实际上成为一种城中之城,围墙内大致相等的方块土地,被称为“里”或者“坊”。居民的住宅只能把门开在坊巷里;能向大街开门的,汉代只有万户侯的府第,唐代只有三品以上的大官或者寺庙。唐代以前的坊门管理非常严格,每天夜间都要关闭禁止通行,以利于防卫。所以当代城市中戒严是特例,而古代城市中戒严是常例,“放夜”则成了特例。比较典型的是唐代长安城图,那一个个里坊规矩严整,街道纵横平直,轴线对称,显示出雄浑厚重的气派。这种布局甚至影响到日本的都城建设。宋代以后,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打破里坊围墙开设店铺的事不断发生,很有点像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破墙开店”风潮。政府迫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得不作出让步。到了明清时期,里坊也就逐渐被街巷所取代。

南宋政府为了粉饰太平,对于元宵节的庆贺活动,给予了多方面的扶持与激励。据《梦粱录》卷一、卷二记载,当时商家店铺,都是向官府租赁的,与现在逢年过节租金上涨相反,杭州逢元宵节免收租金三天,以减轻商家负担;从头一年冬至以后,就允许舞队上街表演,夜间演出,官府还发钱送酒犒劳。元宵之夜,官府对于维持治安的工作非常重视。一方面,在市场最繁华热闹的地方,高烧火烛,明如白昼,枷押囚犯若干人,每人身上都以大字标明犯罪缘由,或系“趁乱抢夺首饰”,或系“趁拥挤骚扰妇女”,号为“装灯”。其实这些犯人都是从监狱里提出来的,借以警戒那些混水摸鱼之辈。另一方面,派帅臣领军沿街巡逻,并且对府僚实行包干责任制,每人分管一个片区,实实在在地责任到人,以保证灯会期间的安全。这种安全措施,在各地都很重视。元费着撰《岁华纪丽谱》记成都风俗:“又为钱灯会。会始于张公咏。盖灯夕二都监戎服分巡,以察奸盗,既罢,故作宴以劳焉。”灯会期间巡查人员十分辛苦,所以灯会结束后,地方首长专门设宴慰劳他们。由这种小地方,也可见张咏不愧为北宋初年的名臣。回想改革开放之初,灯会在禁绝十馀年后得以恢复,几乎各地都有拥挤过甚以至踩踏伤人的不幸事件发生,在安全工作上的掉以轻心和缺乏经验,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官府对现场表演的舞队给予特别犒赏,对所有营业的商铺摊点也发钱奖励。官员以大布袋满装纸币会子,凡遇小经纪人,必犒赏数千钱,称为“买市”。有机灵的小贩,用小盘盛几片梨、藕,在人群中钻进穿出,一次次地转到官员面前领钱,也没有人禁止,以这样的措施鼓励人们入市经营,以显示市场繁荣。这一笔开支,是预先打入政府预算的。

同类推荐
  • 四大名石故事

    四大名石故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草原文明的见证.额济纳旗

    草原文明的见证.额济纳旗

    阿拉善盟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3个旗,30个苏木镇。面积27万平方千米,沙漠、戈壁和绿洲各占三分之一。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党项、契丹、蒙古等众多北方游牧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他们在与中原文化的不断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创造了精彩纷呈、独具特色的草原文明。从旧石器时代延续至清代的丰富的文物古迹见证了草原文明的源远流长,也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融合的伟大历史进程。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 苏丝黄的世界

    苏丝黄的世界

    Susie wong(苏丝黄)这个笔名和1960年那部美国烂片没有关系。它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时的随口一说,和这个专栏的诞生一样匆忙草率。当时,我醉心于让自己的名字填满整个报纸,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而且最后一版编辑们是那么纵容和善良,不仅忍受我的涂鸦,而且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尽可能地在生活上教我腐化堕落。
  • 犹太式幽默:犹太笑话中的成功智慧(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07)

    犹太式幽默:犹太笑话中的成功智慧(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07)

    幽默是犹太人面对黑暗和苦难的心灵鸡汤。透过那些浸泡在苦涩中的“含泪的笑话”,犹太人调侃和嘲弄权力与神圣,讽刺和批判人类的劣根性,从而抵抗和超越世俗生活的悲苦与无聊。没有悲天悯人的犹太式幽默,没有悲剧式的自嘲,没有令人忍俊不禁的傻瓜哲学,犹太人就不可能获得上帝的拯救,也不可能抓住真理的尾巴,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神秘、最富有的民族。
热门推荐
  • 帝道乾

    帝道乾

    当异界穿越已成大佬之位乾坤遇到穿越而来的萌新小白。“床前明月光?”“明你大爷!”
  • 万星汇聚

    万星汇聚

    一个规则崩塌的世界……数位坚守者,一位存在千年的仙人……神道的本源……曾经宇宙的顶点…………在2206年各大政府推行了一款名为《遗灭》的游戏这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13个人用另外一种方式也进入这款游戏,进入了这个规则崩塌的世界在数天后升至满级成为了这个游戏的管理员
  • 她浑身是刺

    她浑身是刺

    【学生党,开学很忙,周末更新】女主版文案:萧柒不幸穿书,成为一名炮灰女配,被狗皇帝娶回宫当摆设皇后,原著中一直被冷落,受尽欺凌,孤独终老。看着不干人事的狗皇帝,萧柒摩拳擦掌,狞笑着伸出魔爪。男主版文案:穆轩是个皇帝,为了未来不会出现戚干政,就娶了落魄士族萧家的嫡女萧柒为皇后,二人相敬如冰,直到他伸出他的狗爪子,却没想到,她居然比他还要无情还要狗!双洁宠文,前期男主自以为“虐”女主,中期追妻火葬场,其中好几次差点被女主弄死,不会虐女主的,就算把男主搞死都不会动女主一根寒毛,女主不会先动心,她冷酷无情还很狗。双文案——谢谢你,教会我如何去爱。
  • 这样说话办事最让人喜欢

    这样说话办事最让人喜欢

    一个人能否走入自己的人生成功线,当然离不开说话办事。尽管这是一个常挂在口头的话题,并且每天都要运用的细节,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好,做得妙,做得巧,有许多人恰恰是败在说话办事上。为什么会败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些人只会说自己喜欢的话,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会说别人喜欢的话,做别人认可的事。所以一切都会受到阻隔——不是这不通,就是那不灵。请问:人与人之间最需要什么?当然是沟通!沟通自然是双方、各方“联结”的过程。
  • 混沌之吞仙噬神

    混沌之吞仙噬神

    行如流星,一闪而过;战如雷电,横行长空;云中之龙,帝王气象;天罡大道,霸士无双。-------阳紫雷【四组签约作品,完本保证,放心收藏】【本书属于封印流,尘仙之道,浩瀚昆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侠岚

    穿越之侠岚

    紫燕雨诺·曦是时空总盟主幽冥夜天·浩和神医族紫燕雨诺·倾的女儿,为了躲避暗黑大帝的屠杀,总盟主幽冥夜天·浩和紫燕雨诺·倾决定让神行者把她带离时空总盟去往其他时空,并让守护她的6个时空护法跟在她身边守护她,为了让曦忘记离开的痛苦,幽浩和紫倾封印了她的记忆,让她重新成为一个女婴儿,当空间裂缝打开,迎接紫曦的将会是什么呢?来到异时空的紫曦又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呢?最后她会回到时空总盟吗?这是我的处女文,希望大家能喜欢。
  • 铗侠蛱

    铗侠蛱

    犯下连环命案的邪魔“鬼蛱蝶”在沉寂许久后再次现身,此次除了受害女子,连大名鼎鼎的霜剑游侠荆浩风也命丧其手;濯门弟子甄毓奉师命协助六扇门追查“鬼蛱蝶”,孰料看似简单的案子笼罩着层层迷雾。甄毓始终徘徊在真相之外,难以触及案件内核,无奈之下,只得向好友钩赜派弟子华玄求助;都料匠梁郁秋看似平凡无奇,孤独偏执,游离在世俗之外,实则暗藏惊天之智,在“鬼蛱蝶”之案中扮演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角色,正是他布下的惊世迷局,将所有查案者摆布如傀儡
  • 穿越之遇到重生的系统

    穿越之遇到重生的系统

    徐弈一个普通的宅男,意外被马桶拖入异世界,遇上了重生的“系统”,从此走上了作死的不归路。
  • 一笔东来

    一笔东来

    我有一支笔,上承世间不少事,下诛凶邪定乾坤。我有一支笔,可化天地万物星,我有一支笔,行进天下河山路,我有一支笔,助我扶摇上九天,我有一支笔,…………新书求收藏,求推荐,谢谢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