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95100000021

第21章 不做圣贤,完美是毒药(1)

俗话说,人无完人。如果我们一定要按圣人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势必会处处感到不适。如果过于追求完美,我们便只能活在幻想里,而不能真正融入生活。与其品尝求不得之痛,反不如拥抱稍有缺憾的人生。

看似完美,实是陷阱

按理说,追求完美和极致,应该是人最美好的愿望和最理想的状态。但是,过于追求完美,有时会影响到个人心态,改变思考格局,造成事物向偏执的方向发展。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些无足轻重的东西过于在意,把事情复杂化。例如,衣服破了或者鞋子坏了,心中总是会有一种很不爽的感觉,总想把东西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但是,这能做到吗?答案是“不行”。既然不行,还要纠结于此,就会产生无谓的烦恼。有时候想想,这种想法真的很荒谬,与其守着旧东西,不如去创造新的事物,把握现在,创造生活。

又比如,我们在看书时有时突然会想到有一件事情还没做,这时就会无心看书。虽然我们知道事情有轻重缓急之分,但我们控制不住自己,心中两种意识在交战,使得自己产生疲惫感,无形中浪费了自身力量。

追求完美要有一个“度”,即凡事要“适可而止”。如过度追求完美就是唯美主义者,而若一点都不在意完美,则说明你对事物则不够负责任。所以,我们看待事物要用适当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既不过度完美要求也不要一点要求都没有。

人生的成功总是与失败紧紧相连的,同样,完美的事物也是与缺陷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要允许不那么完美的东西存在。那些总死抠不完美的小细节的人,或许会在事情的小细节上绊倒。

古时候,有祖孙俩相依为命。这一天,他们一起到镇上买了一头小毛驴,回家的时候爷爷骑着毛驴,孙子跟在后面。

这时,他们遇见了一位妇人,她指责骑着毛驴的爷爷,说:“你这个当爷爷的真自私,自己骑着毛驴,却让那么小的孙子走路。”老人觉得妇人的话很有道理,做事要做到完美,不能让人说笑,于是便从毛驴身上下来,把孙子扶了上去。

孙子骑着毛驴走了一段路后,祖孙俩遇见了一位老人。老人看见了祖孙俩的情形,指责孙子说:“你这个年轻人真自私,你爷爷年纪大了你还让他徒步行走,自己却骑毛驴。”

孙子觉得老人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和爷爷一起骑着毛驴回家。

这样,两个人共同骑驴走了一段路,又遇见了一个饲养毛驴的人。养驴的人看见祖孙俩骑一头毛驴,很气愤,指责他们说:“你们祖孙俩骑着一头那么瘦小的毛驴,真是狠心,难道毛驴就不会累吗?”

祖孙俩不想被人非议,只好下来走路。

再到后来,他们又遇见了一群年轻人,年轻人觉得这祖孙俩都是傻瓜,嘲笑他们说:“有毛驴却还要自己走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傻瓜。”

祖孙二人听了觉得也有道理,但是此时的他们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无论怎样都会受到指责,似乎怎么做都不能做到完美。所以两个人索性一起抬着毛驴回家。

祖孙俩抬着毛驴经过一条河的时候,不小心把毛驴掉进了河里,毛驴被湍急的水流冲走了,祖孙俩最终一无所获。

一件事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结果,追求最完美是做不到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被欣赏、被肯定的人,希望自己获得世人的肯定和瞩目,得到一个最完美的结局。但是谁都不能够十全十美,因为无论是你、我还是他,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当别人怀疑你的时候,其实错的不一定是你。

俗话说得好:“万事有得必有失。”就自然季节而言,夏天的葱绿走了,却能迎来秋天的丰硕;就人生成长而言,失去了青春的岁月,却能迎来成熟的气度……所以,我们完全不必纠结于是否完美的心理上,认真踏实去做就对了。

心灵法典

完美主义,是虚幻的代名词。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东西,就连科学赖以发展的公理,也总是有着某某假设、某某前提。

完美固然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一种圣洁,但完美主义者会对很多事物感到不满,会认为它们或多或少都有瑕疵,这会对生活带来阻碍。

1.多做比较,在实际中找答案,不按照内心的理想去要求事物

完美主义者往往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他的唯一理想就是追求最完美。所以,有完美主义综合征的人,往往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不关注实际问题,不理智看待现状。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要消除不理智的思想,就要凡事多做比较,因为经过积极的对比之后,完美主义者会在利益的驱使下,理智地选择更好的行为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十足的完美。

2.有序地学习、生活、培养兴趣爱好

当因追求完美而感到烦心时,要坚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使生活节律紧凑有序,同时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社交及文体活动,分散和转移对完美的关注。

3.敢于接纳自己

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人既不会事事行,也不会事事不行;一事行不能说事事行,一事不行也不能说事事不行;优点和缺点不能随意产生或改正,成功和失败也不是自说自定。一个人应该接纳自己,并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自以为是也不妄自菲薄,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且知足常乐。

尊重现实,心与现实同行

生活,其实是一件件活生生的事例组成的,这些事决定了我们的成败,可以这么说,做好人生的每一件事,我们的人生就一帆风顺。

即便人生是许许多多事所组成的,但是我们不能每一件事都非得去努力改变它。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改变的,但是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左右的。比如,自然规律、人的出生环境等,这些条件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又无可否认,这些条件有好有坏,如果一个人在一个好的环境里面生活,那么人生的发展道路会变得顺利很多;如不是,那就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去改变现状。但是,很多人把自己的努力方向搞错了,往往去关注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而不去努力改变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如果我们一味地去努力改变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那么我们的所有努力将是一场徒劳。当无法改变环境时,我们应该积极去改变自己,从改变自己的内心开始,让心和事实一起交融起来,最终达到自身与社会的结合。

尊重现实,是一种生存法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要踏实。一个不踏实的人,往往好高骛远,不尊重事实地去做那些他没法做的事,最后还是一无所有。我们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努力,接受、尊重现实,这样才能更好地使自己得到发展。

布斯·塔金顿是美国着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他曾经这么说过:“人生的任何事情,我都能忍受,只除了一样,就是盲了眼睛。那是我永远也无法忍受的。”

可以这么说,曾经的布斯·塔金顿无法接受眼睛盲掉的事实,但是这个事实偏偏在他60多岁的时候发生了。60多岁的布斯·塔金顿,他的视力开始减退,接近全盲。

塔金顿完全失明后,他说:“我发现我能承受我视力的丧失,就像一个人能承受别的事情一样。要是我五个感官全丧失了,我还能继续生活在我的思想里。”他甚至还拿自己的眼睛幽默地说:“嘿,又是老黑斑爷爷来了,不知道今天这么好的天气,他要到哪里去?”

在这种情况下,布斯·塔金顿接受了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他没有对这个事实过多的埋怨。后来,塔金顿接受了手术,在一年之内做了12次手术,巨大的痛苦却没能让他自暴自弃。他知道他无法逃避,所以唯一能减轻他受苦的办法,就是爽爽快快地去接受它。

动手术时,布斯·塔金顿尽力让自己去想他是多么幸运:“多好呀,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能够为像人眼这么脆弱的东西做手术了。”正是因为他接受了现实,所以他才有足够的勇气去乐观面对。换作一般人,如果要忍受12次以上的手术和不见天日的生活,恐怕都会自暴自弃地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塔金顿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生命所能带给人们的,没有一样是人的能力所不及而不能忍受的,如果做好了尊重事实的准备。那么将没有任何困难能击倒一个人。

事实上,无论谁都必须学会接受现实,努力调整自己,让自己更好地去顺应它,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我。如果一味地去纠结于现实的糟糕,势必会被拖累,最后一事无成。

所以,如果你不想被残酷的现实击倒,请记住:接受无法改变的现实,改变自己的内心,努力使自己提高,让自己更能适应事实。

心灵法典

生命有痛苦是正常的,但如果我们紧紧抓住痛苦不放,一味地悲伤,那就不正常了,因为那样的话,快乐就永远不会到来。正如俄国诗人普希金所说:“一切都是暂时,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

1.认识接受事实并非放弃努力

有些人认为,接受现实就是在向困难低头,而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想法,人们才一次次地去跟事实作对。最后弄得自己头破血流,一无所获。

其实,接受现实,并不等于向困难低头。只是要求我们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挑战困难而已。对于那些不可改变的事实,我们要从内心去接受它,顺应它,这样才能让你更好地冲破困难,最后达到你想到的目标。

2.别在一棵树上吊死,灵活运用一切

那些接受不了现实的人一般都处于“一根筋”状态。如果我们把思维打开,眼光看远一点,认识到世界和人生还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那么就不会只纠缠一件事不放了。

也就是说,当我们无法接受某些事情时,应该多想想其实还有其他事情可以做,那么接受这件事情也并非那么难了。

学会原谅自己

人们喜欢跟自己较真,往往对自己的一些过失“耿耿于怀”。那些喜欢站在错误的原地打转的人,往往不能朝前走,永远达不到自己原先定下的目标。原谅自己,才能走出自己制造的茧,收获快乐。跟自己较真,会凭空多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的,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犯了错误,或者事情没有做好,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好好吸取教训,不要纠缠在错误中不能自拔。

原谅自己,是对自己的一种善待。太把错误当回事,只能让自己的烦恼加倍。允许自己犯点错,自嘲地对自己的错误笑笑,然后潇洒地走出烦恼。

其实,原谅自己,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犯了错,相信自己有能力在错误中吸取经验,把错误踩在脚下,当作成功的垫脚石。有大胸怀的人,容得下自己的小错误。到你成功那一天,经历过的失败,犯过的错误,都成为了弥足珍贵的经历和经验。你可以回过头去,笑着看自己曾经犯过的错,它们竟是那么不值一提。

原谅自己,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在不停地犯错中向前的,正是有了这些错误,才让我们的人生有了一种缺憾美。一个从没犯过错误的人,或许他没有那份大胆尝试的心理。当然了,我们不能一味地原谅自己而犯错误,而是在开拓中的小失误中,不断从小失误中总结经验,从而获得了尝试后的经验,这是原谅自己给我们带来的一种收获。圣贤、智者尚且犯错,何况我等凡俗之人。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原谅自己,看淡生活中的得失成败,豁达一些,走出苦恼,全心全意地投入实际行动中去,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越挫越勇。

心灵法典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获得痛苦,活得累。

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溶剂,一种相互理解的润滑油。原谅像一把伞,他会帮助你在雨季里行路。

1.别对自己过于苛刻

太苛求自己,只会使自己丧失自信和勇气,放弃希望和上进心。要放下包袱,给自己解压,相信以后的人生还有机会。

2.让自己欢笑

人们之所以没法自我原谅,是因为自己一直“沉迷”在自己的那份过失上,从而整天郁郁寡欢。假如我们学着开心点,不断对自己微笑,那么内心自然会乐观起来。一个乐观的人,他会懂得如何去原谅自己的生活。因为欢笑能让一个人把一切看淡,那些无法原谅自己的悲伤也会随之消散。

做回自己,别人的标准衡量不了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人作为个体而活着。为了活得更好,个体与个体之间出现了相互作用。但是,无论人与人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我们都不要失去自我。因为这个世界存在着一个共同特点——优胜劣汰。而作为个体的人,每个人都有其优点,这个优点就是我们作为个体所需要极力展现出来的,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自我的一面。

只要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很多人是浮躁的,而这些浮躁的人一般都是失去自我的人。他们总是随波逐流,拼命地跟着大局势走,但却永远处于大局势的后面,永远走不到时代潮流之前。这是为什么?因为他始终没有做回自己,一直拿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所以他一直落后于别人。

许多人这么认为——人生下来就注定为别人而努力。其实,在这个世上真正要做的是能做自己的主人。

一个有自我控制力的人,其执行力度一般都比失去自我的人强。因为当自己对自己发出的命令时,就必须能够执行,如若不然,只听别人的安排,或许一切便都只能停留在别人的口令上,或者只凭幻想处于想象阶段而已。比如,有自我控制力的人对自己说,每天要读书,就必须完成它;说要去跑步,就一定要做到;说要努力工作,就必须努力。所以,拥有自我控制力的人,也就是有自我生活准则,实现自我的人,比失去自我的人做事的效率要好。

同类推荐
  • 中华处世智慧大全集

    中华处世智慧大全集

    处世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集中了古往今来生活智慧之大成的学问,更是一门在纷扰世间安身立命的功夫。处世,一方面讲的是如何与他人相处、应付世情俗事、协调各种社会关系、适应各种环境、处理各种问题,即“处世之法”。另一方面指的是处世的哲学,包括了认识世界的观念、立场,以及立世的态度及生活的原则,即“处世之道”。无论“处世之法”还是“处世之道”,都与个人的自身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
  • 20几岁就定位

    20几岁就定位

    《20几岁就定位》中的哲理故事,使二十几岁的你在努力、拼搏、憧憬中能够获得呵护心灵、强韧精神的一股内在力量。书中的真实案例能够鼓舞你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候都不退缩、勇往直前,坚定地告诉自己“你行,我也行”。书中提到的关于挖掘优势、定位成功的方法,则能够帮助你更清晰、更有针对性地去行动和实践,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快速地成为职场达人,为成就辉煌的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每一节的最后,都奉献上一杯“悠闲下午茶”,让你轻轻松松地体会优势,准确定位,唤起强大的自我,激发出潜在的热情和力量。
  • 勤劳俭朴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勤劳俭朴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史上处世非常道

    史上处世非常道

    当我们向前奔跑,看不清未来的时候,让我们回望历史。本书作者以另类视角读历史,即从今天的视角去追怀与审视历史,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
  • 初生牛犊不畏虎

    初生牛犊不畏虎

    年轻就是轻轻流畅的溪水,轻盈欢快;年轻就是冲动,敢爱敢恨、敢闯敢冲,年轻就是无聊时,总是期盼早点成熟,挫折时急切地渴望下次能够好运。年轻,可撑一把伞在雨中漫步,独享宁静与浪漫;可背起行襄信步周游地球,豪言不让青春虚度。《初生牛犊不畏虎》为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总结了十条非常成功之心态,帮助年轻的人勇攀高峰!
热门推荐
  • 我恨我爱你

    我恨我爱你

    十七岁时,他郑重地告诉她,她是他后半辈子的幸福;她躺在他的臂弯里,笑得伤人自尊。二十七岁时,他索性说,爱嫁不嫁,先生孩子;她表示赞同,却怀不上。三十岁时他终于怒了……“我TM只恨我自己这么死心塌地的爱你!”……
  • 末世之恶雾迷途

    末世之恶雾迷途

    要修仙?没有,要进化?没有,要霸图伟业?也没有。故事追求的就是真实,一场暗藏杀机的浓雾,将整个世界笼罩在死亡之中,一群侥幸活下来的普通人,没有超能力,没有进化,更没有黑科技。就是在真实的末日中挣扎着活下去,谁能看到明天的太阳?只有到了明天才知道。
  • 奥奇传说之混乱天际

    奥奇传说之混乱天际

    当暗影大帝超神后,把自己融化成暗影之气,把奥奇世界彻底包围在黑暗之中~~~所有精灵都被迫退化,英雄特长的最强英雄也自然组成了英雄战队
  • 世间温柔皆归你

    世间温柔皆归你

    “你好,我是徐初阳。”“苏月…”“李子欣!”“纪云。”
  • 吉天行

    吉天行

    命运的主角是自己抒写的传奇,面对强大的对手自己也是对手的强大
  • 不争宠的王妃

    不争宠的王妃

    如果在路上遇见你老公领着别的女人你会怎么做?打老公打小三?还是一哭二闹三上吊?本文女主不哭不闹而是笑,你若背叛我,我就笑着祝福你,这远远比你哭闹还要狠。重活一世:不是不爱,是不会爱,因为心门早已不知如何打开,“你不知如何打开那我就撬开”某爷自信说道,“那就麻烦等你撬开那天在说吧”某女淡定回道.
  • 娱乐豪门时代

    娱乐豪门时代

    以香江为起点,且看男主如何在那个时代搅动风云,到最后站在世界之巅的
  • 把握命运指导(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把握命运指导(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其实都是在说这件事——人生的努力方向。因为,有了方向,人生就不一样了。原来贫穷者,定然变得富有;原来低贱者,定然变得高贵;原来懒散者,定然变得精进;原来死板者,定然变得活泼,原来低俗者,定然变得高雅;原来痛苦者,定然变得快乐。快来看看吧!
  • 因为死了所以不会死了

    因为死了所以不会死了

    利益至上,拥有工具才有了成功,也便是如此谁会是谁的棋子呢,游戏结局时才会知道
  • 那个我去不了的地方叫彼岸

    那个我去不了的地方叫彼岸

    杀手的准则:第一,不能对目标动情。第二,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第三,杀手没有回头路,从成为杀手的这一天起,我们就活在了地狱里,我们与俗世隔着黄泉,那是你无法抵达的彼岸,也是你不能觊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