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80500000009

第9章 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1)

人民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一个极年老的旧城,却又是一个极年轻的新城。北京曾经是封建帝王威风的中心、军阀和反动势力的堡垒,今天它却是初落成的,照耀全世界的民主灯塔。它曾经是没落到只能引起无限“思古幽情”的旧京,也曾经是忍受侵略者铁蹄践踏的沦陷城,现在它却是生气蓬勃地在迎接社会主义曙光中的新首都。它有丰富的政治历史意义,更要发展无限文化上的光辉。

构成整个北京的表面现象的是它的许多不同的建筑物,那显著而美丽的历史文物,艺术的表现:如北京雄劲的周围城墙,城门上嶙峋高大的城楼,围绕紫禁城的黄瓦红墙,御河的栏杆石桥,宫城上窈窕的角楼,宫廷内宏丽的宫殿,或是园苑中妖媚的廊庑亭子榭,热闹的市心里牌楼店面,和那许多坛、庙、塔寺、第宅、民居。

它们是个别的建筑类型,也是个别的艺术杰作。每一类、每一座,都是过去劳动人民血汗创造的优美果实,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今天这些都回到人民自己手里,我们对它们宝贵万分是理之当然。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这各种类型、各个或各组的建筑物的全部配合:它们与北京的全盘计划整个布局的关系;它们的位置和街道系统如何相辅相成;如何集中与分布;引直与对称;前后左右,高下起落,所组织起来的北京的全部部署的庄严秩序,怎样成为宏壮而又美丽的环境。

北京是在全盘的处理上才完整的表现出伟大的中华民族建筑的传统手法和在都市计划方面的智慧与气魄。这整个的体形环境增强了我们对于伟大的祖先的景仰,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对于祖国的热爱。北京对我们证明了我们的民族在适应自然,控制自然,改变自然的实践中有着多么光辉的成就。这样一个城市是一个举世无匹的杰作。

我们承继了这份宝贵的遗产,的确要仔细的了解它——它的发展的历史,过去的任务,同今天的价值。不但对于北京个别的文物,我们要加深认识,且要对这个部署的体系提高理解,在将来的建设发展中,我们才能保护固有的精华,才不至于使北京受到不可补偿的损失。并且也只有深入的认识和热爱北京独立的和谐的整体格调,才能掌握它原有的精神来作更辉煌的发展,为今天和明天服务。北京城的特点是热爱北京的人们都大略知道的。我们就接着这些特点分述如下。

我们的祖先选择了这个地址

北京在位置上是一个杰出的选择。它在华北平原的最北头;处于两条约略平行的河流的中间,它的西面和北面是一弧线的山脉围抱着,东面南面则展开向着大平原。它为什么坐落在这个地点是有充足的地理条件的。选择达地址的本身就是我们祖先同自然斗争的生活所得到的智慧。

北京的高度约为海拔五十米,地学家所研究的资料告诉我们,在它的东南面比它低下的地区,四五千年前还都是低洼的湖沼地带。所以历史家可以推测,由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心的“中原”向北发展,势必沿着太行山麓这条五十米等高线的地带走。因为这一条路要跨渡许多河流,每次便必须在每条河流的适当的渡口上来往。当我们的祖先到达永定河的右岸时,经验使他们找到那一带最好的渡口。这地点正是我们现在的卢沟桥所在。

渡过了这个渡口之后,正北有一支西山山脉向东伸出,挡住去路,往东走了十余公里这支山脉才消失到一片平原里,所以就在这里,西倚山麓,东向平原,一个农业的民族建立了一个最有利于发展的聚落,当然是适当而合理的。北京的位置就这样的产生了。并且也就在这里,他们有了更重要的发展。

同北面的游牧民族开始接触,是可以由这北京的位置开始,分三条主要道路逼到北面的山岳高原和东北面的辽东平原的。那三个口子就是南口,古北口和山海关。北京可以说是向着这三条路出发的分岔点,这也成了今天北京城主要构成原因之一。北京是河北平原旱路北行的终点,又是通向“塞外”高原的起点。我们的祖先选择了这地方,不但建立一个聚落,并又发展成中国古代边区的重点,完全是适应地理条件的活动。

这地方经过世代的发展,在周朝为燕国的都邑,称做蓟;到了唐是幽州城,节度使的府衙所在。在五代和北宋是辽的南京,亦称做燕京;在南宋是金的中部。到了元朝,城的位置东移,建设一新,成为全国政治的中心,就成了今天北京的基础。最难得的是明清两代易朝换代的时候都未经太大的破坏就又在旧基础上修建展拓,随着条件发展。到了今天,城中每段街、每一个区域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劳动人民血汗的成绩。有纪念价值的文物实在是太多了。

北京城近千年来的四次改建

一个城是不断的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动而发展着改变着的,北京当然也非例外。但是在过去一千年中间,北京曾经有过四次大规模的发展,不单是动了土木工程,并且是移动了地址的大修建。对这些变动有个简单认识,对于北京城的布局形势便更觉得亲切。

现在北京最早的基础是唐朝的幽州城,它的中心在现在广安门外迤南一带。本为范阳节度使的驻地,安禄山和史思明向唐代政权进攻曾由此发动,所以当时是军事上重要的边城。后来刘仁恭父子割据称帝,把城中的“子城”改建成宫城的规模,有了宫殿。九三七年,北方民族的辽势力渐大,五代的石晋割了燕云等十六州给辽,辽人并不曾改动唐的幽州城,只加以修整,将它升为“南京”。这时的北京开始成为边疆上一个相当区域的政治中心了。

到了更北方的民族金人的侵入时,先灭辽,又攻败北宋,将来的势力压缩到江南地区,自己便承袭辽的“南京”,以它为首都。起初金也没有改建旧城,一一五一年才大规模的将辽城扩大,增建宫殿,意识地模仿北宋汴梁的形制,按图兴修。他把宋东京汴梁(开封)的宫殿苑团和其定(正定)的谭园木料拆卸北运,在此大大建设起来,称它做中部,这时的北京便成了半个中国的中心。

当然,许多辉煌的建筑仍然是中部的劳动人民和技术匠人,承继着北宋工艺的宝贵传统,又创造出来的。在金人达攻掳夺“中原”的时候,“匠户”也是他们掳劫的对象,所以汴梁的许多匠人曾被迫随着金军到了北京,为金的统治阶级服务。

金朝在北京曾不断的营建,规模宏大,最重要的还有当时的离宫,今天的中海北海。辽以后,金在旧城基础上扩充建设,便是北京第一次的大改建,但它的东面城墙还在现在的琉璃厂以西。

一二一五年元人破中都,中都的宫城同末的东京一样遭到剧烈破坏,只有郊外的离宫大略完好。一二六○年以后,元世祖忽必烈数次到金故中部,都没有进城而驻驿在离宫琼华岛上的宫殿里。这地方便成了今天北京的胚胎,因为到了一二六七年元代开始建城的时候,就以这离宫为核心建迫了新首都。元大都的皇宫是围绕北海和中海而布置的,元代的北京城使围绕着这皇宫成一正方形。

这样,北京的位置由原来的地址向东北迁移了很多。这新城约西南角同旧城的东北角差不多接壤,这就是今天的宣武门迤西一带。虽然金城的北面在现在的宣武门内,当时元的新城最南一面却只到现在的东西长安街一线上,所以两城还隔着一个小距离。主要原因是当元建新城时,金的城墙还没有拆掉之故。

元代这次新建设是非同小可的,城的全部是一个完整的布局。在制度上有许多仍是承袭中部的传统,只是规模更大了。如言门楼观,宫墙角楼,护城河,御路,石桥,千步廊的制度,不但保留中部所有,且超过汴梁的规模。还有故意恢复一些古制的,如“左祖右社”的格式,以配合“前朝后市”的形势。

这一次新址发展的主要存在基础不仅是有天然湖沼的离宫和它优良的水源,还有极好的粮运的水道。什刹海曾是航运的终点,成了重要的市中心。当时的城是近乎正方形的,北面在今日北城墙外约二公里,当时的鼓楼便位置在全城的中心点上,在今什刹海北岸。因为船只可以在这一带停泊,钟鼓楼自然是那时热闹的商市中心。这虽是地理条件所形成,但一向许多人说到元代北京形制,总以这“前朝后市”为严格遵循古制的证据。

元时建的尚是土城,没有砖面,东,西,南,每面三门;惟有北面只有两门,街道引直,部署井然。当时分全市为五十坊,鼓励官吏人民从旧城迁来。这便是辽以后北京第二次的大改建。它的中心宫城基本上就是今天北京的故宫与北海中海。

一三六八年明太祖朱元璋灭了元朝,次年就“缩城北五里”,筑了今天所见的北面城墙。原因显然是本来人口就稀疏的北城地区,到了这时,因航运滞塞,不能达到什刹海,因而更萧条不堪,而商业则因金的旧城东壁原有的基础渐在元城的南面郊外繁荣起来。元的北城内地址自多旷废无用,所以索性缩短五里了。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因衙署不足,又没有地址兴修,一四一九年便将南面城墙向南展拓,由长安街线上移到现在的位置。南北两墙改建的工程使整个北京城约略向南移动四分之一,这完全是经济和政治的直接影响。且为了元的故宫已故意被破坏过,重建时就又做了若干修改。最重要的是因不满城中南北中轴线为什刹海所切断,将宫城中线向东移了约一百五十公尺,正阳门、钟鼓楼也随着东移,以取得由正阳门到鼓楼钟楼中轴线的贯通,同时又以景山横亘在皇宫北面如一道屏风。这个变动使景山中峰上的亭子成了全城南北的中心,替代了元朝的鼓楼的地位。这五十年间陆续完成的三次大工程便是北京在辽以后的第三次改建。这时的北京城就是今天北京的内城了。

在明中叶以后,东北的军事威胁逐渐强大,所以要在城的四面再筑一圈外城。原拟在北面利用元旧城,所以就决定内外城的距离照着原来北面所缩的五里。这时正阳门外已非常繁荣,西边宣武门外是金中都末门内外的热闹区域,东边崇文门外这时受航运终点的影响,工商业也发展起来。所以工程由南面开始,先筑南城。开工之后,发现费用太大,尤其是城墙由明代起始改用砖,较过去土培所费更大,所以就改变计划,仅筑南城一面了。

外城东西仅比内城宽出六七百米,便折而向北,止于内城西南东南两角上,即今西便门,东便门之处。这是在唐幽州基础上辽以后北京第四次的大改建。北京今天的凸字形状的城墙就这样在一五五三年完成的。假使这外城按原计划完成,则东面城墙将在二闸,西面差不多到了公主坟,现在的东岳庙,大钟寺,五塔寺,西郊公园,天宁寺,白云观便都要在外城之内了。

清朝承继了明朝的北京,虽然个别的建筑单位许多经过了重建,对整个布局体系则未改动,——直到了今天。民国以后,北京市内虽然有不少的局部改建,尤其是道路系统,为适合近代使用,有了很多变更,但对于北京的全部规模则尚保存原来秩序,没有大的损害。

由那四次的大改建,我们认识到一个事实,就是城墙的存在也并不能阻碍城区某部分一定的发展,也不能防止某部分的衰落。全城各部分是随着政治,军事,经济的需要而有所兴废。北京过去在体形的发展上,没有被它的城墙限制过它必要的展拓和所展拓的方向,就是一个明证。

北京的水源——全城的生命线

从元建大都以来,北京城就有了一个问题,不断的需要完满解决,到了今天同样问题也仍然存在。那就是北京城的水源问题。这问题的解决与否在有铁路和自来水以前的时代里更严重的影响着北京的经济和全市居民的健康。

在有铁路以前,北京与南方的粮运完全靠运河。由北京到通州之间的通惠河一段,顺着西高东低的地势,须靠由西北来的水源。这水源还须供给什刹海,三海和护城河,否则它们立即枯竭,反成酝育病疫的水洼。水源可以说是北京的生命线。

北京近郊的玉泉山的泉源虽然是“天下第一”,但水量到底有限;供给池沼和饮料虽足够,但供给航运则不足了。辽金时代航运水道曾利用高梁河水,元初则大规模的重新计划。起初曾经引永定河水东行,但因夏季山洪暴发,控制困难,不久即放弃。当时的河渠故道在现在西郊新区之北,至今仍可辨认。废弃这条水道之后的计划是另找泉源。于是便由昌平县神山泉引水南下,建造了一条的石渠,将水引到瓮山泊(昆明湖)再由一道石渠东引入城,先到什刹海,再流到通惠河。这两条石渠在西北部都有残迹,城中由什刹海到二闸的南北河道就是现在南北河沿和御河桥一常。

元时所引玉泉山的水是与由昌平宿下经同昆明湖入城的水分流的。这条水名金水河,沿途严禁老百姓使用,专引入宫苑地沼,主要供皇室的饮水和栽花养鱼之用。金水河由宫中流到护城河,然后同昆明湖什刹海那一股水汇流入通惠河。元朝对水源计划之苦心,水道建设规模之大,后代都不能及。城内地下暗沟也是那时留下绝好的基础,经明增设,到现在还是最可贵的下水道系统。

明朝先都南京,昌平水渠破坏失修,竟然废掉不用。由昆明湖出来的水与由玉泉山出来的水也不两河分流,事实上水源完全靠玉泉山的水。因此水量顿减,航运当然不能入城。

到了清初建设时,曾作补救计划,将西山碧云寺、卧佛寺香山的泉水都加入利用,引到昆明湖。这段水渠又破坏失修后,北京水量一直感到干涩不足。解放之前若干年中,三海和护城河淤塞情形是愈末愈严重,人民健康曾大受影响。龙须沟的情况就是典型的例子。

一九五零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大力疏浚北京河道,包括三海和什刹海,同时疏通各种沟渠,并在西直门外增凿深井,增加水源。这样大大的改善了北京的环境卫生,是北京水源史中又一次新的纪录。现在我们还可以企待永定河上游水利工程,眼看着将来再努力沟通京津水道航运的事业。过去伟大的通惠运河仍可再用,是我们有利的发展基础。

北京的城市格式——中轴线的特征

如上文所曾讲到,北京城的凸字形平面是逐步发展而来。它在十六世纪中叶完成了现在的特殊形状。城内的全部布局则是由中国历代都市的传统制度,通过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元明清三代政治经济实际情况而发展的具体形式。这个格式的形成,一方面是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一方面又由于所荐崇的制度同自己的特殊条件相结合所产生出来的变化运用。

北京的体形大部是由于实际用途而来,又曾经过艺术的处理而达到高度成功的。所以北京的总平面是经得起分析的。过去虽然曾很好的为封建时代服务,今天它仍然能很好的为新民主主义时代的生活服务,并还可以再作社会主义时代的都城,毫不阻碍一切有利的发展。它的累积的创造成绩是永远可以使我们骄傲的。

同类推荐
  • 我是木工能手

    我是木工能手

    本书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我是木工能手》分册,由刘金洪、李祖辉等编著,主要介绍了木工基本技能、木工安全知识、木结构施工、建筑模板、建筑装修等内容。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希望本书的出版,让农民朋友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用书上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早日把家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现代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实证研究

    现代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实证研究

    本书旨在对宜昌城市管理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宜昌城市管理的理念与特色、、宜昌城市管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宜昌城市管理的模式、宜昌城市管理的成效与不足、宜昌城市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通过上述问题的考察和研究,梳理经验,发现不足,以此丰富现代城市管理的理论。
  • 建筑背后的故事

    建筑背后的故事

    很早之前有这样一个想法,用那些为世人瞩目的中华经典背后的故事与传奇,让国人来了解中华的历史、解析中华的文化。其实,无论是书法国画、奇珍异宝、园林建筑,都在其特定的历史跨度中,有其不同寻常的内涵。这个了解、解析的过程,暂且让我们将它命名为——“另类考古”。“另类考古”的过程是浪漫和神秘的,也一定是趣味盎然的。因为世上还没有哪一门学科能像它这般漫长的诡譎、突兀的辉煌与瞠目的神奇。况且,历史老人往往更愿意让自己的哑谜被人不经意地揭穿。这样一来,每一个经典背后的故事在布满谜思的同时,每每出人意外,又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人的眼球。当然,“另类考古”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考古的历史”或是“历史的考古”,但它所讲述的故事无不与历史的前进与人类的进步和创造力有关,所以它的内容注定是充满挑战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进入历史文化的深处,了解文化背后的传奇,是此书的最终目的。史实与传奇合二而一,厚重与灵异经纬交错,诱惑你的阅读,牵引你的想象。告别枯燥繁杂的专业考试,走入丰富多彩的考古之旅。第三只眼看历史,发掘湮没已久的惊人真相。带你进入一个波澜壮阔的古代文明世界,为你揭开一个个千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历史谜团。
  • 房屋管理与维修实务

    房屋管理与维修实务

    根据高职院校的任务驱动类课程教材要求,将物业管理企业“房屋管理与维修”这一核心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分解成一个个有机联系的典型子任务,主要包括:房屋管理与维修工作认知,房屋查勘与完损等级评定,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物业前期介入,房屋质量控制与验收,房屋装修管理,房屋结构管理、维修与养护,房屋防水管理与维修,房屋装饰工程的管理与维修和房屋维修预算。每一典型任务模块为一教学单元,并给以具体的工作任务。
  • 慈溪近现代名人宅第

    慈溪近现代名人宅第

    本书系统梳理慈溪近现代名人故居,围绕党政军界名人宅第、工商界名人宅第、名人宅第、文化界名人宅第、学术界名人宅等5类宅第展开,介绍相关名人事迹,并配以丰富的图文,可读性较强,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慈溪的历史人文底蕴,从而加强对慈溪的形象宣传。
热门推荐
  • GOT7萌萌哒的小段子

    GOT7萌萌哒的小段子

    呃,内容纯属虚构,不喜勿喷。此作是派大星我第一次的写作,女主是以第二人称写的哦,很强的代入感有木有哈哈哈~由于派大星我还是初中生,所以有时候来不及更,望谅解………………
  • The Lost City

    The Lost Ci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风缕杂记

    清风缕杂记

    清风缕的杂记,番外、随笔、杂谈、生活态度~
  • 绯焰传说

    绯焰传说

    这是一个小小佣兵团精彩的冒险之旅,也是四个年轻人可歌可泣,有血有泪的成长之旅,更是艾丽娅大陆千年来最璀璨人物互相激荡,风云际会的史诗之旅。四个注定不会平凡的年轻人,在因(蓄)缘(意)巧(安)合(排)之下,成立了一个佣兵团。他们会在森林里与精灵共舞,在溶洞中和矮人高歌;他们曾经顽守北方防线,在冰雪中与兽人厮杀,也曾浪迹于大陆,在最神秘的地方留下最不可思议的传说。请和我一起,见证这一段精彩的历史,见证绯焰佣兵团的成神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愿逐月华流赵君

    愿逐月华流赵君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月华:赵君,我们不该这么晚相识,总觉得我们好像老早就认识了。赵君:遗憾的是,我们没能在人生最好的时光里相遇。月华:其实,是在我们相遇后,生命才有了最好的时光……
  • 读研那点事

    读研那点事

    为了心中的理想,也为了改变命运,基层事业单位小科员,吉小莉选择了考研。一年,二年,三年终于接到了通知书,来到了仰慕已久的三河大学。在这里,梦想与现实的落差,让她诧异,让她彷徨。曾经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对,还是错?利益纷扰的社会,把校长变的不象校长,院长不象院长,导师也忙的不象导师。幸好还有个别“死做学问的傻教师”,让她看到这个古老的校园还存有一丝希望。无论现实变成了什么,这里总还是挥洒青春的地方。在这里,她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一起欢笑,一起紧张……在这里,她见到了奇葩的管理员,交手过雷人的同学,在这里,她聆听了最纯净老师的讲课,毕业时总觉得无所谓,分别后才觉时光的珍贵。青春无悔。
  • 九九有神

    九九有神

    作为一个资深的游戏玩家,丁九九表示鸭梨很大。安安稳稳拼搏到90级,虽然期间出点小名但是并不妨碍她低调的游戏人生。可是!重点在这里,可是!某大神突然地犯抽,让丁九九在游戏里受到空前的关注。然后,抱得大神归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丁九九泪流满面的握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咱赖上你了

    咱赖上你了

    对不起的对不起,该如何说对不起?
  • 暗红豆

    暗红豆

    温庭筠曾写过:“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赫洋用九年从喜欢上他到放弃他,已经做好不再联系相识于人海归还于人海的赫洋没想到在同学的婚礼上再一次偶遇了折磨了她多年的人。沈晄泽一直觉得赫洋是好兄弟,直到有一天把她弄丢了,这才慌了神。婚礼上,他问,“最近过得好吗?”她点点头。他“我不好,没有你,我一点也不好。”女生惊愕的抬起头。一个用力把女孩抱进怀里,“我不想让你当我的组长了,做我老婆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