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07800000002

第2章 悲情英雄韩信

胯下之辱秦朝末年,韩信出生在江苏省淮阴县西南的一个平民家庭,家境十分贫寒。可是与一般的平民老百姓相比,少年韩信却显得有一点奇怪,他既不耕田务农,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经商谋生之道,性格还非常放纵,从来不拘礼节,已经是堂堂七尺男儿还要靠别人的救济才能勉强糊口度日,因此,许多人都不喜欢他。

韩信对这一切都并不以为然,言行依旧十分狂妄。他母亲死的时候,他虽然穷得没有一分钱来办丧事,但是在寻找墓地的时候,却一定要找又高大又宽敞的墓地,说那墓地的四周一定要可以安顿得下一万户人才可以。

韩信因为没饭吃,所以常常在别人家吃闲饭。有一段时期,他在下乡南昌亭的亭长家里一连吃了好几个月的闲饭,这可把亭长的妻子给吃急了,心想:"你怎么还来呀?难道真想要我们白白养着你吗?你要是我儿子也罢了,可你又不是我儿子!"于是,亭长妻子一大早就把饭烧好了,还立马就把它全吃完了。等到吃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可压根就没有饭。韩信一看,就明白是啥意思了,一气之下就说自己要与亭长绝交,还转身就走了。

没有闲饭可吃的韩信每天只能到河沟里去钓钓鱼,眼巴巴地望着池水,希望能有条大鱼上钩,好让自己美美地喝上一碗鱼汤,可是他的垂钓之术并不高明,连着几天都无鱼上钩,只饿得饥肠辘辘、眼冒金星。在韩信钓鱼的小河边上,有许多老妇人在冲洗丝絮,其中一位见韩信饿得实在可怜,就给他饭吃,韩信倒也并不客气,一连吃了几十天,最后,韩信对这位老大娘说:"日后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妇人听了,并不以为然,还有些生气,跟韩信说:"看看你,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呢!我就是看着你可怜才给你饭吃,你以为是为了图你以后报答我呀!"虽然穷困潦倒,韩信每天还是什么也不做,经常挎着一把剑,在街上闲逛。此时的韩信并不讨人喜欢,而且大家都瞧不起他,还常常羞辱他。

有一天,淮阴市面上一个地痞无赖跑来羞辱韩信,说:"韩信,你过来,你这个家伙,个子是长得蛮高的,平时还带把剑走来走去的,我看啊,你就是一个胆小鬼!"他这么一说,呼啦一下子就围上来一大群人看热闹。这个家伙气就更盛了,说:"韩信你不是有剑吗?你不是不怕死吗?你要是不怕死,你就拿你的剑来刺我啊!你敢给我一剑吗?不敢吧?那你就从我两腿之间爬过去吧。"大家听了这话都很惊讶,有的在交头接耳,有的瞪大眼睛等着看一场好戏上演。只见韩信手握着剑把,盯着他看了很久。周围一片安静,等待战斗爆发。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韩信竟然慢慢地弯下腰去,从这个无赖的裤裆下爬了过去。周围传来巨大的哄笑之声,人们一边指指点点,一边议论。韩信站起身来,分开人群,头也不回地大步走去,不顾人们在他身后的议论。从此,大家都认为韩信是个没出息的软骨头,再也没有人理他,而韩信依然是行为狂放,并不把这些放在心上。

胯下之辱对一个男人来说那可是奇耻大辱,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士可杀而不可辱。"韩信为什么接受这样一个奇耻大辱呢?他还是不是一个士?他究竟是英雄还是懦夫呢?其实我们不要认为弯下膝盖就是懦弱,这要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心胆俱裂,胆战心惊,丢掉了灵魂,"扑通"一声跪下来,这是懦夫;还有一种是先弯一下,然后往上一蹦---因为人只有蹲下来以后才能跳得高---如果是为了将来跳得高些才蹲下来一下,这是英雄。而韩信就是英雄,就懂得有屈才有伸的道理。

时势造英雄韩信最终成为一个英雄是遇到了一个时势,这就是"时势造英雄"。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最终也遇到了一个伯乐,这就是萧何。韩信的荣辱成败写就了那一段最辉煌的历史篇章。

秦朝末年,苛捐徭役十分繁重,民不聊生,终于在大泽乡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之后各地的农民起义也纷纷爆发。其中,项梁领导的一支起义队伍也渡过淮河北上,路过韩信的家乡。韩信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的军队,在军队中韩信一直默默无闻。后来,项梁战败身亡,韩信归属了项羽。在项羽的军中,韩信终于被提拔了,作了郎中。韩信以为自己这回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了,多次给项羽献计献策,但是项羽从来没有采纳过。韩信非常沮丧,每天都郁郁寡欢。

刘邦入蜀后,韩信离开了项羽投奔了汉军,当了一名管理仓库的小官,但是依然没有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受别人案件牵连,要被斩首,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被处斩,马上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主公难道不想夺取天下吗?那为什么要斩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起来,还十分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并没有发现韩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只是封了他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

军中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结识了刘邦军中的丞相萧何。两个人多次谈起军中大事,萧何非常赏识韩信。秦朝灭亡之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实际上是被项羽排挤到了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数十位将领看刘邦失势了,就逃走了。韩信觉得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汉王都不用,估计自己是没什么机会了,也逃走了,打算另投明主。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非常着急,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连夜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汉王报告:"萧何丞相逃走了。"刘邦听了之后十分生气,就如同失掉了左右手一般,连续两天都闷闷不乐。过了两天,萧何前来进见,刘邦又气又喜,骂萧何为什么逃跑,萧何说他不敢逃跑,只是去追逃亡的韩信。刘邦又骂道:"那些逃走的将领多得都以十来计数了,你一个都不追,偏偏去追一个什么韩信,真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将领都是很容易得到的人才,而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全国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汉王您如果只想在汉中长期称个小王,那就不必用韩信了,如果您想要争夺天下的话,除了韩信就没有能帮您谋划这件事的人了。您自己要作什么样的决定呢?"刘邦表示自己也想向东发展,决非甘居汉中,定要取天下。萧何说:"汉王您既然是立志向东发展以图霸业,如果能对韩信委以重任,韩信就能留下;如果不能委以重任,韩信最终还是会逃跑的。"刘邦看在萧何的情面上同意让韩信为将,但萧何坚持一定要再加以重用,终于,刘邦表示可以让他做大将军。

刘邦想把韩信随便召来任命他,试试他的能力,不行撤换也不迟。可萧何说:"汉王既然已经决意要拜他为将了。就要选择一个良辰吉日,事前斋戒,到时候要设一个祭台,所有的礼仪都应该齐备,才可以。"经过萧何的一番劝说,刘邦最终同意了萧何的要求。

诸将听说汉王要拜将了,都很高兴,人人都觉得自已有机会被选拜为大将军了。等到了拜大将军的时候,没想到被拜将的人竟然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韩信,全军都感到十分惊讶。韩信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什么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问:"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刘邦沉默了很久后说,自己不如项王。

韩信听后,对刘邦深深鞠了一个躬,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侍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只要一声怒喝,人人都会吓得胆战心惊,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所以他也就只能算是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别人有疾病,他会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封官,这是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韩信接着说:"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现在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勇武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韩信又说:"况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弟子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20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现在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您入关时,秋毫无犯,废除秦国的残酷刑法,与秦国百姓约法三章,他们无不想拥戴您在关中为王。根据当初与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国百姓因而怨恨项王。现在大王起兵向东,凡属三秦的领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刘邦听后大喜,觉得与韩信相见恨晚。于是他对韩信言听计从,部署诸将准备向东出击。韩信的这番议论,实际上为刘邦制订了以东征来夺取天下的方略。

不造反的真相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全国的统治权,展开了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之争"。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韩信的军事天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在公元前203年攻下齐国七十二城,强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成为刘、项之外举足轻重的第三支力量。

对韩信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最好的造反机会。因为当时刘邦和项羽都不敢得罪韩信。有个人叫蒯通,此时他是韩信身边的谋士,而且韩信打下齐国的七十二城也是因为听从了蒯通的谋略。蒯通是这样去说服韩信造反的。他说,我这个人会看相。韩信说,你真的会看相吗?他说,是啊。韩信说,你给我看看。蒯通说,这属于天机,不可泄露。韩信说,好好好,左右的人,你们都出去。然后蒯通就对韩信说,相君之面不过封侯而已,还会有危险---看你的脸只能拥有侯爵的地位,而且有风险;相君之背贵不可言---看你的背,长得好,贵不可言。

蒯通一共劝说韩信三次,第一次劝说韩信的意思和武涉是一样的,韩信的回答也是一样的:"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背义乎!"这就是说,汉王把他自己的车子给我坐,把他自己的衣服给我穿,把他自己的饭菜给我吃,我怎么能见利忘义呢?

蒯通就说了,你觉得汉王对你很好吗?恩重如山?你觉得你们俩亲如兄弟?唇齿相依,心心相印,休戚与共?不对吧,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友谊。比如说,越王勾践和他的大臣范蠡、文种关系好不好?文种和范蠡为越王勾践立下的功劳大不大?后来怎么样呢?野兽已尽而猎狗烹---野兽都打完了,还要猎狗干什么,就煮着吃了,后来他们不就落得这个下场吗?难道说你韩信和汉王的关系就好得过越王勾践和文种、范蠡的关系吗?韩信说,这个事你让我想想。

蒯通又去说服韩信,他说,你不可以再犹豫了,猛虎犹豫起来还不如蜜蜂。老虎厉不厉害?可是如果老虎在那儿犹犹豫豫的话,还不如一只蜜蜂---蜜蜂当机立断,蜇你一下,蜇了就算了。你不能这样犹豫,这是上天给你的一个极好的机会,是你成就大业的机会。你如果得到三分天下而称王,至少此刻可以保平安,将来条件成熟了你还可以得天下。本可以进退自如,为什么还要偏偏一条道儿走到黑呢?

蒯通又说:"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意思就是说,上天给你的你不拿,那是要受到上天的责备的;时机成熟了你不做,那是要受到上天的惩罚的。总之你不能犹豫。

韩信当时不愿意背叛刘邦的理由是什么呢?就是他对蒯通说的:"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这个回答比他对武涉的那个说法提高了一个层次,更为深刻。

中国文化中有这么一个观念---食物是生命之源,谁给我们东西吃就等于给了我们生命。谁给了我们生命?当然,按现代科学的观点,是母亲给了我们生命,生育了我们。但是你想想,如果一个小孩子,尚在襁褓中,他能知道自己是谁生的吗?不可能知道,他知道什么呢?他只知道谁给他吃的。而一般地说,孩子都是母亲用母乳来哺育的,谁给他奶吃他就认谁做母亲,这就叫"有奶便是娘"。其实历史上很多人都是和奶妈亲的,包括历史上的一些皇帝都是跟奶妈亲,因为他们是吃奶妈的奶长大的。中国很多地区把这个奶就叫做妈妈,吃奶就叫做"吃妈妈",那是生命的源泉。

同样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共衣是一种很重的情分。《诗经》里面有一首诗说:"岂日无衣?与子同袍。"意思是说:谁说我们没有衣服穿,我跟你共一件战袍。同袍就是同胞啊,我们说骨肉同胞,海峡两岸骨肉同胞,那"胞"是什么?"胞"就是衣、胞衣,就是小孩子生下来外面的那个胞衣。所以同袍就是同胞,共衣就是同依,依靠的"依"。

刘邦能够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韩信穿,韩信对他感恩戴德,永不背叛。这当然是中国文化中的心理通则,但是对韩信来说还有一层特殊性,特殊在什么地方呢?这就是韩信早年挨过饿,挨过冻,是没饭吃没衣服穿的人,遇到一个侯王,居然把自己的衣服给他穿,把自己的饭给他吃,韩信对他的感激简直是难以言表。正因为如此,所以韩信始终不肯听从蒯通的计谋。

死因揭秘汉初,楚汉两军在中原大地开始了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由于刘邦的知人善任、韩信的才华横溢,君臣携手打败了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韩信也因为功高盖世,先被刘邦封为齐王,后被封为楚王。由齐王至楚王,韩信也算是荣宠备至了,但是就在韩信春风得意之时,刘邦却开始不断地挤对、打压他,这到底是为了什么?面对刘邦的软硬兼施,韩信是步步退让,最终落了个"功臣末路断头颅"的悲剧。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韩信被杀大概是这样一个过程。在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这个时候西汉王朝也不过刚刚建立---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叫陈的人起兵造反,他自称"代王",不是代替的意思,而是代国之王。代国在什么地方呢?是在现在的河北省境内。陈稀当时有很多人马,而且他手下有很多英雄豪杰---陈这个人是很厉害的,走到哪儿随从他的车辆都有上千辆,很多人拥护他。

听到陈稀造反的消息,刘邦勃然大怒,带领军队御驾亲征,去讨伐陈稀。这期间,韩信与陈稀有书信来往。韩信写信对陈稀说,你只管造反,我在京城给你做内应。而且他准备把监狱里的人放出来,让他们去攻打皇宫---当时留守京城的人是吕后,还要把吕后抓起来杀了。

这件事被人告发了。告发的起因是,韩信手下有一个人犯了错误,被韩信关了起来,准备杀头。此人的弟弟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向吕后通风报信,说韩信准备谋反。

吕后把相国萧何找来商量,萧何就出了一个主意。萧何出了一个什么主意呢?他去找韩信,说前方传来捷报,咱们皇上打了胜仗,现在群臣都要到皇宫里去祝贺。

我们知道那个时候的通信是不发达的,前方有什么战况,韩信并不知道;所以萧何一说,韩信就相信了。但是韩信不去,他说:你看我一直在生病---因为前一段时间韩信闹情绪,一直装病不上朝---我连朝都不上,怎么能去祝贺呢?萧何说:"虽疾强入贺。"意思是,你虽然有病,但还是勉为其难去一趟吧;这么大的事情,大家都去祝贺,你不去不好嘛!韩信觉得实在是推托不过,就勉勉强强进宫了,来到长乐宫。

当时汉朝的主要宫殿有两座:一座叫未央宫,是皇帝住的;一座叫长乐宫,是皇后住的。因为这期间是吕后在主政,所以韩信来到长乐宫。长乐宫两边早就埋伏好了很多壮士,韩信一进来,他们就一拥而上,把韩信捆了起来。吕后没有请示,也没有汇报,当机立断,先斩后奏,把韩信杀了---斩之于长乐钟室,就是在长乐宫里面一个放编钟的房子里把韩信杀了;而且立即下令逮捕韩信的家人---"夷信三族",将韩信父族、母族、妻族三族的人全部杀光。

公元前196年,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就这样被杀了。可以说,韩信之死不完全是因为功高盖主,不完全是因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因为他说此话的时候,刘邦并没有杀他;他是因为参与了一个谋反大案,被吕后所杀。临死之前,韩信仰天长叹,说了这么一句话:"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小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我后悔当初没有听蒯通的计策,以至于落得今天这个下场,被小儿女人所欺骗,这不是天意嘛!

韩信是秦汉之际的军事家,在秦亡汉兴的过程中,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汉初"三杰"之一。但韩信在功成名就之后,却没能够寿终正寝,而在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被吕后、萧何诱杀于长乐宫钟室。韩信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史学界历来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因他谋反被诛,罪有应得;但是也有人认为他忠义不二,被诛杀真是千古奇冤。那么,韩信是否真的是被屈杀了呢?

也有人认为,韩信居功自傲,素有野心,兵权被夺,心生不满,必然会对刘邦记恨在心。受到打击压制,很容易产生反叛的念头。陈孺拥重兵,韩信有韬略,如果起事,有成功的可能。到那时候,韩信就可重分天下,安享尊荣。因此,吕后及时捕杀韩信,清除这个分裂反叛因素,制止了叛乱的酝酿,避免了二次楚汉战争,还是很英明的,韩信被杀不冤。

还有人认为,这是阴谋,吕后屈杀了韩信。首先,告发之人的消息来源就不可靠。告发人是韩信欲处死的罪徒的弟弟,是韩信的仇人,韩信怎会让他知道机密大事?再有,韩信拥兵据齐时,有实力三分天下,却没有背叛刘邦。他被夺了兵权之后,闲居在京城倒想谋反,这可能吗?说他与陈稀勾结,高祖头一年平定了陈稀叛乱,第二年春天说他谋反,前后互相矛盾,显然是陷害韩信。韩信死后,看刘邦的态度就可以窥出其中的端倪。《汉书》中说,刘邦平定陈稀叛乱归来,听说韩信已死,"亦喜且怜之"。什么意思呢?

原来,刘邦一直视这些打天下的武将为眼中钉、肉中刺。这些人威信高,有军功,一旦有二心,很容易威胁刘家天下的稳定。韩信是刘邦最害怕的人,战争一结束就夺了他的兵权,但没掌握实据,无法以谋反罪杀他。刘邦很不开心,早晚要寻借口除掉他。刘邦给韩信封个闲职淮阴侯,对韩信这样的功臣,不断压制,他是对不起韩信的。他越是害怕韩信,也就越想尽快除掉韩信。所以,他听说吕后捏造罪名杀掉韩信,心中高兴,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他心里知道这是谋杀,韩信根本没谋反。因此,心中有愧,从心底涌出一丝同情:韩信虽是无辜的,但只能是这种下场,挺可怜的!所以说,韩信是被屈杀的。

同类推荐
  • 演讲与口才训练

    演讲与口才训练

    本书比较详尽地介绍了有关演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并结合实例介绍了进行口才培养的方法、路径。本书对培养高校学生提高综合素质、锻炼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书既可作为各类高等院校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如企事业单位、文秘、行政人员的岗位培训教材,或作为社会各界人士的自修读本。
  • 让学生学会做人的66个故事

    让学生学会做人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低下头遍地是幸福

    低下头遍地是幸福

    幸福是种心态,只要心态正确,人生遍地是幸福,但你要先低下头来,才能捡得到。《低下头遍地是幸福》作者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间,告诉每一个承受着来自各方压力的社会人,要用温柔的力量活着,而不要用对抗的力量撑着,过于执著会消耗我们的精力,过于坚硬的个性会耗损我们的能量。生命不该如此辛苦,人生遍地是幸福,但要先低下头来,才能捡得到。
  • 有种生活比上班幸福

    有种生活比上班幸福

    5年的宅人生活,不仅没让他贫困潦倒节俭度日,反而有了让不少金领都羡煞的收入。5年的宅人生活,不仅没让他脱离社会沟通退化,反而认识了更多的宅友、淘友、驴友,当然还有他最亲爱的女友。5年的宅人生活,不仅没上他空虚焦虑纠结莫名,反而让他实现了不少上班时看起来完全不可能的梦想。对他而言,宅就是在工作,宅更是在生活。他告诉我们:有种生活其实比上班幸福!
  • 巧写在线交友信息

    巧写在线交友信息

    如果你还单身,在线交友绝对是必修课。当然啦,在线交友不可能是、也不应该变成你“脱光”的唯一手段,但要是你没有好好利用在线平台,肯定是一大损失,因为单身人士都在线上!2013年的一份调查显示,2005到2012年间结婚的夫妇中,有1/3都是网上认识的,美国的成年男女中,1/10会每天在交友网站上流连一个多小时。茫茫人海中,怎样让别人注意到你?这正是本书要解答的问题。30个实用小技巧教你博关注,内容包括:如何写出最佳交友信息?怎样与陌生人建立联系?怎样仅仅更换一个词,就把回复率提高31%?
热门推荐
  • 随身挂的作死记录

    随身挂的作死记录

    缺钱吗?不缺,你看我脚底下掉的这个是什么?缺妹子吗?不缺,你看我周边围得的是什么?缺修炼资源吗?不缺,你看我脸年轻不?那你要什么?我现在更想早知道我到底是谁的外挂啊。这是一个随身挂悲惨的完全不知道自己这个金手指到底需要送到哪里的故事。本书周更两章。另外。书友群603453585。
  • 穿越到斗罗成为铠甲勇士

    穿越到斗罗成为铠甲勇士

    莫名其妙来到了斗罗大陆,不过却拥有了铠甲勇士的力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过往不及情深

    过往不及情深

    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乍见心欢,小别思恋,久处仍怦然。堂堂薄氏集团执行长,原来就是个小心眼。小气,爱吃醋,还霸道无比。桑璃忍不住吐槽:一入薄家深似海啊!
  • 穿书之我想升个级

    穿书之我想升个级

    穿进一本古代虐情玄幻小说中的顾慕希,成了被虐得惨不忍睹的书中女主,现在,她只想逆袭。废材女主要修炼,手握系统美男环绕。
  • 总裁的云上娇妻

    总裁的云上娇妻

    五年后再遇见时她拔腿就跑“呵…不自量力”玛莎拉蒂在后面追,她在前面穿着恨天高跑,一个崴脚差点出丑一气呵成的下车甩门,拽起她细嫩的胳膊“跑啊,继续跑,为什么不跑了?”眼前这个眼神里散发吞噬性光芒的男人他转身把她拽上车,她的反抗在他跟前毫优势“再动就这车上把你办了”带着警告的语气吓唬这个受惊的小女人深夜,男人危险的光芒更加折射出来“阚歌,你以为我还会乖乖地等你吗!这一次我会用更直接的手段要你”—————————————————司仪主持着婚礼:“洛小姐,你是否……”殿堂的大门被打开,耀眼的光辉刺的新娘无法直视“她不愿意!”一个气质非凡的男人强势抢婚他缓缓走向新娘面前拽起新娘的手带她强势逃婚,逃婚的路程并不遥远,可是却感觉走完了一生她想“也许这样双向的奔赴才有意义”大家眼睁睁地看着落跑的灰姑娘,提起裙摆,踩着五公分的高跟鞋,向未来奔去……
  • 人一生必须依靠的10种人

    人一生必须依靠的10种人

    本书运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大量经典案例,解析如何依靠、怎样依靠这10种人,找到自己人生的帮手和靠山,并运用智慧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成为你走向成功的推动力,得到一些为人处世的技巧和方法,实现辉煌!
  • 重生第一站斗罗大陆

    重生第一站斗罗大陆

    本文为初中生写着玩的,主要目的为锻炼写作文的能力。毒抗没满请勿食用。【另:本书佛系更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