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78600000009

第9章 孟德献刀(上)

董卓策反吕布诛杀丁原,又收吕布为义子,董卓认为自己的权势已经差不多够大了,就自封为前将军。封弟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这时候李儒就劝董卓赶紧定废立皇位的策略。董卓是再次设宴款待众位大臣公卿,但是这次命吕布带甲士千名侍卫左右。到日子太傅与百官都来了。酒过三巡,董卓是故伎重演。董卓手按剑柄说道,“当今皇上太懦弱,不可以奉宗庙。我董卓将按照当年伊尹、霍光的做法,废皇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众位大臣都感到很惶恐,没有人敢说话。正在此时,中军校尉袁绍挺身出,朗声说道,“当今圣上继位不久,并没有什么失德的事情发生。你现在要废嫡立庶,你是想造反不成?”董卓大怒道,“天下的事都要我来操持。现在我就这么干了,谁敢不从!你就试试我这把宝剑,够不够锋利。”袁绍一听董卓这么讲,也拔剑说道,“就你的剑锋利啊?我的剑难道就不锋利吗?”袁绍、董卓二人是在宴席之上剑拔弩张。那董卓当场就要杀袁绍,李儒赶紧劝阻。李儒对董卓说,“事情还没有定下来,咱们不滥杀无辜。”袁绍于是手提宝剑,辞别百官就走出来。悬节东门,奔冀州去了。董卓就对太傅说,“你侄子太没有礼貌啦!我这可是看着你的面子,才不跟他计较。那皇位废立的事,你表个态吧?”太傅就说,“您说的有道理。”董卓接着对百官讲,“还有谁敢阻止的,军法从事。”百官是都非常惧怕,就都没意见了。吃完饭,董卓就问侍中周毖、校尉伍琼,“袁绍这小子一跑,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周毖就说了,“袁绍这次是一时冲动,很生气就跑了。要是逼迫的太急,就促使他走向极端。并且袁家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袁绍召集各路英雄豪杰起来闹事,山东那块地盘可就不一定还听您董大人的了。所以不如赦免袁绍,再给他一个郡守的位置。那样的话,袁绍就会庆幸自己没事了,接下来就不会生祸患。”伍琼接着说,“袁绍这个人总是喜欢琢磨,但总是下不了决心。他是好谋无断、不足为患。要是给他一个郡守的位置,还能起到收复人心的作用。”董卓就听从二人的建议。转过天来,就派人通知袁绍为渤海太守。

董卓第二次宴请百官,也谈及皇位废立之事。那么这两次董卓的说法有什么不同?董卓第一次请大家吃饭谈皇位废立是咨询。就是董卓有个想法,想听一听大家有什么意见。你问人家有没有意见,那人家有意见当然就会提出来了。可是第二次董卓就学聪明了。董卓第二次请客吃饭说起皇位废立的事情,就不是问大家有没有意见,而是直接通知大家他董卓对皇位废立的决定。并且还加上一句,有不接受董卓这个决定的,就给宰了。那谁还敢说个不字。董卓为什么第二次这么大胆,直接对皇位废立的事情做出决定?董卓不是太上皇,他作为汉朝的臣子有什么资格决定汉朝皇帝的废立。大臣们为什么第一时间没有反应?因为上一次直接与董卓硬碰硬的丁原已经被董卓用反间计给解决了。董卓不但除掉丁原,还获得猛将吕布的支持。那么一个鲜活的例子就摆在众人的面前,示范是最有效果的管理方式。董卓采取威慑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就是废立皇位。咨询的方式,反对的人比较多,其实这也难怪。既然你让人家发表意见,那么不能怪别人当面反对。但是丁原公开反对董卓的做法,并与董卓兵戎相见。可以说是朝臣反抗董卓的一次高潮。但是毕竟董卓势大,丁原一死,公开反抗董卓的人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但后面袁绍站出来也只是表现姿态。袁绍的行为属于个人行为,已经不能代表百官的集体意志。虽然大家都不太认同董卓的决定,但是通过行为来表达观点的事情,已经没有人敢做。事到如此,董卓废立皇位的所有障碍都已经扫清,那么接下来董卓终于可以实现他获取更高权力的第一步战略规划。

袁绍也是公开反抗董卓,并且跟董卓差点在饭桌上打起来。为什么董卓不但没有处罚袁绍,反而给袁绍封官呢?难道董卓这个人脑袋进水,人家越是反抗他越是喜欢吗?其实不然。袁绍家族的势力才是董卓非常忌讳的事情。袁绍的祖上是四世三公,当然这只是代表过去袁绍家族势力很大。但是正因为袁绍祖上历任高官,所以受到袁家恩惠的门生故吏太多,那是遍布天下。袁绍对当时东汉末年的社会影响力非常大、非常广,这就不好办了。面一大,就比较难以全部抓过来。袁绍要是出去振臂一呼,那真是万民响应。许多地方势力就与袁绍在一起对抗他董卓。这个局面是董卓不希望看到。现在反对董卓的是袁绍一个人,但是如果事情处理不好,后面反对董卓的可能变成天下人,那董卓就受不了了。董卓是不想因小失大。袁绍只不过是在酒桌上发发脾气,然后闹情绪,辞官不干了。接下来就不要再刺激他做出更加激进的事情来。所以董卓同意侍中周毖、校尉伍琼的安抚策略。袁绍不是辞官不干了吗?不要紧。那个官不要了,再给个官。董卓是把袁绍当小孩儿,袁绍是把官职当糖果。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来,反抗董卓的趋势已经走弱。并且反弹的力度已经越来越小。“势”是无形的。“势”隐藏在日常事物的变化当中,隐藏在人们的行为当中。“势”是的的确确真实存在。“势”比较抽象,很不容易看清楚。“势”有方向,有力度。

董卓当前对东汉朝廷的影响力非常大,所以董卓要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巩固自己对朝廷的影响与控制,就需要通过更换皇位来排挤原有势力与权臣。这是一场最高层权力版图的重新划分。只不过这一次掌握分配权力的人,已经不再是大将军何进、十常侍或是何太后,而是到了他董卓来分蛋糕的时候。而权力高层的原有秩序与平衡被董卓这个外来势力所打破,代表固有势力的人必然会进行反抗,必然会站出来与董卓对战。但是这场实力较量,已经暂时以董卓胜利告终。到目前为止,似乎能够阻碍董卓前进的障碍越来越少,反抗董卓的呼声越来越小。趋势性变化,不是用眼睛来看,而是要用心体会。不用心,就看不到趋势的过去未来。当然其实董卓现在势强,不一定代表董卓未来会更好。公开反抗的消失,只是能量的转换。暗中的较量其实才刚刚开始。没有看到公开的反抗,也许是一时暴力有效果。但是后面那持续反弹的力量,恐怕不会真的是越来越弱,而是会一波强似一波,力道越来越强。最终总有一次,力量强到冲破防御,那也就是董卓大难临头之时。

这一日就到了九月初,皇帝刘辩来到嘉德殿大会文武。董卓拔剑在手,对百官说,“天子太懦弱,没办法管理天下。现在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然后就让李儒宣读。那策文的大意就是说,灵帝过世,皇子刘辩继位。但是皇子刘辩资质差一些,不适合当皇帝。而何太后临朝听政,是搞得乌烟瘴气。董太后的突然过世,是不正常的。总之,陈留王刘协比较适合当皇帝。所以就废皇帝刘辩为弘农王,何太后也不要参与国家政务。现在就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李儒念完策文,董卓就命左右把皇帝刘辩扶下大殿,解除刘辩的玺绶。让刘辩跪那,俯首称臣。又让何太后去服候敕,那何太后与被逼退位的皇帝刘辩是在那里嚎啕大哭。在场的诸位大臣没有不感到悲哀。正在这个时候,阶下一位大臣,是愤怒高声大喊,“董卓你个乱臣贼子,你这是造反啊!我也不活了,我跟你拼啦!”然后是挥动手中的象牙手板,直击董卓。董卓大怒,命武士将其拿下,推出去斩了。这位正是尚书丁管。丁尚书是破口大骂,至死神色不变。接下来董卓请陈留王刘协登殿,群臣朝贺完毕。董卓命左右扶着何太后、退位皇帝的弘农王刘辩和帝妃唐氏永安宫闲住,并封锁宫门,是禁止群臣擅自入内。那少帝刘辩是四月登基、九月被废,前后就当了五个月的皇帝。董卓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就是后来的汉献帝。这一年汉献帝刘协刚刚九岁。改元初平,董卓为相国。然后董卓要了三项特权: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就是朝拜皇帝的时候,不称呼姓名。上朝的时候可以慢慢走,不用小跑。最后就是穿着鞋,带着佩剑上殿。当然董卓至此,是无比的威风。

关于东汉末年的皇位,真是风云突变。但是从结果来看,皇位是转了一圈又回到陈留王刘协这里。从最初灵帝临终听从蹇硕先诛杀何进、再立刘协。到司马潘暗中提醒,何进逃过一劫。何进率群臣拥立皇子刘辩继位之后,董太后不服,封刘协为陈留王。后来何进毒杀董太后,召董卓入京,遭十常侍斩杀。这才有董卓独揽大权,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继位,为汉献帝。至此从最初先皇灵帝要立刘协,到最后阴差阳错董卓帮助完成任命,过程可谓是跌宕起伏。当然董卓废刘辩立刘协,也不是要完成灵帝的遗愿,而是要巩固自身在朝廷当中的地位与权势。我们常常听到,命中若有终须有,命中没有莫强求。这不是讲宿命,而是凡事不要勉强。何太后为了帮助儿子刘辩登上皇位,可谓是机关算尽、步步惊心。从毒杀王美人,到赶走董太后。满心以为可以高枕无忧,没想到落得在朝堂之上,亲眼看到自己的儿子被废掉皇位。所以何太后与刘辩才在朝堂上面嚎啕大哭。但是何太后做了那么多坏事,有今天的结果是不是罪有应得呢?虽然董卓不是什么好人,但董卓现在的废立之举,的确是给何太后一个应得的下场。任何行为都会有结果,结果就是影响,就有方向。那坏事做得比较多,就开始使自己奔向惩罚之路。有时候我们看到好像世间不但不公平,并且也不公正。怎么一些人做了坏事,也没有遭受惩罚。那天理何在?其实那是他们还没有到时候。事物发展的趋势方向必然指向一个终点。好的一面就叫做修成正果,不好的一面就叫做恶贯满盈。现在一些人是正在态度积极、十分努力的朝着恶贯满盈而去。你拦着他,干什么?最终的结果无论好坏,都是要自己来承担。酿了一杯苦酒,就只有自己饮下。强行得到的皇位,现在来看也只是昙花一现。所以那个做得久,很重要。何进很强势、权倾朝野,但是没有做得久。势已经大到极限,接下来就会是至极而衰。何太后当初毒杀王美人、赶走董太后的时候,可曾想到自己最终是什么下场。也许王美人、董太后都拿何太后没办法,但是不代表世上其他的人都无能为力。现在董卓的出现,对东汉王朝来说是一场劫难,对何太后来说就是报应反复。何太后的所作所为,不能用善良来评价,当然董卓就更是好不到哪去。所以何太后遇到董卓,算是她赶着了。

命运是注定无法改变的吗?如果命运是定下来,谁都改不了的。那我们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因为不管自己怎么努力奋斗,还是整日吃喝玩乐,都没有差别了嘛!那还奋斗拼搏什么呢?命运是先天计划与后天执行的结果。宿命是一切都是注定,叫做命有定数。世间的确是都有数值的极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体内的各个器官都是有使用寿命的。细胞更新的速率,心脏跳动的次数等等,都存在数值上限。只是我们还对其难以测量,自己不知道罢了。但未来是充满各种可能性,而可能性就意味着其中可变因素很多。可变因素多,就代表不清晰。而就时间线而言,距离我们越近的时间节点,其中可变因素越少,变量的幅度越小,所以就越清楚。而距离我们越远的时间节点,其中可变因素越多,变量的幅度越大,所以就越模糊。可能性有很多,确定性只有一个。无论有多少种变化,最终在现实当中发生的事实只有一个。但是如果我们对所有的因素都进行量化,都计算出来其变化幅度、时间速率、发生概率,那么未来就通过这些准确的数字而更加接近定数。其实人生苦短,我们都是匆匆过客。

所以当我们对很多关于未来的因素与其中的数字难以搞清楚的时候,那未来就是模模糊糊、难以预料。我们只能是推知一个大概其,就是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大小。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一生的路要走。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那个先天就带来的计划,就是给我们这个身体,给我们那些与生俱来的禀赋的原因所在。先天的计划就是使命,使命是每个人都有。使命不分大小,也没有轻重。但是使命跟一个人觉悟的时间早晚有一定的关系。觉悟的早,就在使命之外又多做了一些事情。觉悟的晚,也就勉勉强强完成使命而已。先天的计划,要加上后天的执行才能够实现。后天的执行,就是我们接受的磨练。我们的祖先是很早就发现这个事情,并且也要求子孙后代要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上天在世间有一件事情要交给我们去做,但现在我们自身还不具备那个完成任务的能力。这可怎么办呢?所以上天就先给我们进行培训,就是用一些磨难来促使我们成长。最终经历这个过程,才会有所成就。所以以后在生活当中遇到不开心、不顺心,甚至很艰难的时候,不要放弃、不要气馁。要跟自己说,你看上天对我不错,总是一有培训课就照顾我。这样我们的能力就在不断增长,我们各方面的素养就在不断提高。我们是很早就讲积极的心态,看见困难不要抱怨。艰难险阻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天降大任。这事别人干不了,就靠你了。你可不能躲!

有计划有执行,就会达到目标。每一天都要求自己进步一点点,就是日有寸进。追求卓越、做到极致,不是一蹴而就。那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不是一下子蹦过去的。日有寸进,就是每天改善一些,每次改善一个环节,改善一个步骤,改善一个动作。不是一下子把流程推翻重来,而是不断改进、积少成多。我们用时间的积累来展现效果。不要小看每天进步一点点。那几个月、几年、几十年的积累,将推动变革、地动山摇。这句话大家都听过,就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天有一个小进步,通过学习让自己增加学识,每天都要求自己要上进。也许一两天看不到效果,但是几年过来,就是量变到质变。每天坚持就是日有寸进,就是追求卓越,就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在中华文化当中我们对这种不懈的追求,有一个概念,叫做止于至善。也就是说,要不断的求上进,不断的改善。那么要做到什么时候为止呢?就是做到至善的境界,就可以停下来了。但事实上总是存在改进的空间,我们和至善总是有一小段距离。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讲,至善似乎是永远也达不到的目标。那么为什么一个明明一生都达不到的目标,我们的祖先还要求我们去做呢?那是在要我们一生去勤奋,不要有一些成就就满足。儿时要上进,青年要拼搏,中年要超越,到了老年还要修行。因为一直在为一个目标而奋斗,这个目标叫做“止于至善”。

董卓在朝堂之上行废立之事,丁管丁尚书公开指责、以身殉国,好不好?抱着必死的决心做事情,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死的很快。问题在于行为的目的是什么?一个人的追求是什么?明明知道打不过,也要打。是为了忠诚?是为了气节?还是情绪无法控制?敌强我弱的环境,要动脑子,要用心。保存实力才会在日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做任何事情都有方法和工具。仅凭一腔热血的蛮干,可以在缺乏竞争的空旷之地野蛮生长。但是如果遇到遍布陷阱的兵家必争,那么全方位、无限制的竞争是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当然保存实力、再想办法是一种行为模式,宁死不屈、追求节义也是一种选择自由。丁管丁尚书不愿意接受董卓掌管朝政的现实,明知道不是董卓的对手,但是没有选择沉默,而是用行动表达自己对抗****的态度。如果我们站在东汉王朝的角度来说,丁尚书的行为是可歌可泣。丁尚书是东汉的忠臣。他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表达自己的信念、自己的立场。虽然我们也许不认同丁尚书当时反应的做法,但是丁尚书不为暴虐的勇气让人钦佩。同时如果我们从趋势的角度来看,东汉王朝已经在走向衰落。丁尚书是想凭一己之力,阻挡历史的洪流,最后被洪流席卷而去。就是被董卓下令处死。董卓也许不一定是东汉朝廷的忠臣,但是董卓现在废立皇位、巩固自身权势的行为,其实是符合大势所趋。朝代走向衰落的时候,必然是有一些人出来做了许多令朝代更加昏暗的事情。董卓虽然是从自私自利的角度,仅仅考虑自己的权势。但是董卓的出现不仅加速东汉王朝走向覆灭,并且再次确认势衰的出现已经不可阻挡。在当前朝堂上的废立,丁尚书是代表原有势力的一次反弹,董卓却是势衰的推动力量。就好像现在丁尚书无法撼动董卓,衰落已经是事实,并且正在加速进行。而董卓却轻而易举斩杀丁管丁尚书。董卓代表大势的方向。方向本身没好坏善恶之分,也没有是非对错可言。趋势方向本身是不偏不倚,但是我们都有自己的利益与立场。所以是每个人立场的不同,才有不同的兴衰感受。丁尚书希望维护东汉王朝的利益,那东汉王朝的衰落,对丁尚书而言就是他的衰落。而对日后将要崛起的各方力量而言,正是因为现在东汉王朝的衰落,才有后面他们的崛起。所以东汉末年的势衰,对一些英雄豪杰而言,却是他们走向兴盛的开始。利益不同、立场不同,感受不同。

李儒接下来建议董卓启用一些社会名流,以收服人心,就推荐蔡邕是一位人才。董卓下令招募蔡邕,但蔡邕就是不来。董卓很生气,派人跟蔡邕说你要是不来,就把你全家都七扯咔嚓。蔡邕是没辙,只好接受任命而来。但董卓见到蔡邕的时候是非常高兴,一个月之内就三次提升蔡邕的官职。拜为侍中,待蔡邕是很不错。这一边少帝刘辩,也就是被董卓逼退位,现在为弘农王,与他的母亲何太后、唐妃被困于永安宫中,衣服饮食渐渐是匮乏。少帝刘辩自从来到这里,眼泪就没干过。有一天偶然看见两只燕子在庭院当中飞翔,少帝刘辩就作诗一首,“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其实虽然少帝刘辩与何太后被困于永安宫中,董卓是没断了派人来监视探听。结果少帝刘辩的这首诗,就被呈到董卓的面前。董卓一看少帝幽怨作诗,这就有了杀少帝的借口。随后命李儒带武士十人入宫弑帝,是来杀刘辩。那少帝刘辩与何太后、唐妃正在永安宫楼上休息,宫女来报说是李儒来了。少帝刘辩是大惊失色。李儒拿着毒酒给少帝刘辩,刘辩就问为何饮酒。李儒就说了,“春天来了,天气不错。董卓董相国特地送来寿酒。”何太后就说,“那既然是寿酒,你李儒就先喝一口吧。”李儒大怒,问道,“你不喝是吧?”随后让左右送来短刀和长丝带,放在少帝刘辩的面前。李儒接着说,“要是不喝寿酒,就来这两样吧!”唐妃一看此景,是跪倒李儒的面前,说是要代替少帝喝这寿酒,以保何太后与少帝安危。李儒一点没客气,呵斥唐妃说还轮不到你替少帝领死。然后李儒就拿起酒杯给何太后,说你先喝吧。何太后是大骂何进是笨蛋,干什么不好,非得把董卓给弄到京城来。这才有了今天的祸事。李儒接着逼少帝,少帝刘辩一看已经无路可退,就说让我和何太后告个别吧。少帝刘辩是大悲之中做歌一首,“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为臣逼兮命不久,大势去兮空泪潸!”唐妃接着赋歌一首,是与少帝相抱而哭。李儒等不及了说,“董相国还在等着回信呢?你们还在等什么?还在盼着谁来救你们吗?”何太后是大骂董卓逼死她们母子。皇天不佑!你李儒助纣为虐,应当诛灭宗族。李儒听罢大怒,是用双手扯住何太后,给扔楼下了。然后命武士绞死唐妃,用毒酒灌杀少帝。李儒回报董卓已经解决少帝、何后等人。董卓是下令将他们葬于城外。从此董卓是每天晚上就跑皇宫里面****宫女、夜宿龙床。董卓一次带兵出城,行至阳城地方。正值二月,当地村民是祭拜神灵。男男女女聚集了不少人。董卓命军士是把百姓团团围住,杀死男性、抢掠妇女财物装在车上,把近千颗人头是悬挂于车下。返回都城,就说是杀贼大胜而回。并在城门外焚烧人头,把妇女财物分给军士。越骑校尉伍孚看到董卓如此残暴,是愤恨不平。伍孚就在朝服内披小号铠甲、藏短刀,准备刺杀董卓。这一日董卓入朝、伍孚迎接,是拔刀直刺董卓。董卓的力气很大,用双手抠住。吕布正好赶到,是揪倒伍孚。董卓就问伍孚,“谁教你造反的?”伍孚是瞪大双眼,大声说道,“你不是我的君王,我也不是你的臣子。那有造反一说。你是恶贯满盈,人人愿得而诛之!我是恨不得把你董卓给车裂了,以谢天下!”董卓大怒,是命人把伍孚拉出去,实施剖剐肢解的酷刑。伍孚受刑至死,对董卓是骂不绝口。董卓从此出来进去,就常带着甲士护卫。

董卓顺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之后,李儒就建议董卓要任用社会名流。董卓也接受李儒的建议,而李儒推荐的蔡邕是一位人才。但董卓召蔡邕,人家就是不来。董卓怎么做?董卓威胁人家。你要是不来,杀你全家。蔡邕是给吓唬来的。但是蔡邕来了之后,董卓是礼贤下士。这一点很难得。董卓在攀登权力巅峰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通过废刘辩立刘协,董卓使自己登上相国的位置。但是在获得权力之后,就要想方设法得到认同与支持。社会名流是比较有影响力的群体,拉拢这些人的目的是把控社会舆论的方向。既是巩固自身势力,又是最佳的宣传策略。这些名流如果被董卓所用,就必然会感谢董卓。那么接下来,不仅董卓的权势因为这些名流的支持而更加巩固,并且这些名流站在董卓这边替董卓说话,董卓的名声就会越来越好。真是一举双得。但董卓废立皇位的事情,多数人都是很反感、不认同的。所以董卓是一厢情愿的想要名流为他说话,但是人家就是不来。所以董卓很生气,当然后果就很严重。可董卓不糊涂,董卓是吓唬蔡邕让对方来。但人家已经来了之后,就好好相待。这是收复人心的策略。使用威逼的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迫使人才为己所用。既然对方已经来到董卓的帐下,那么说明对方的立场已经发生变化。最少表面上,大家是一伙了。到底人家心里怎么想,乐意不乐意,董卓就管不了那么多。

少帝刘辩已经被董卓废掉,董卓为什么还要杀死少帝、何太后他们呢?当今东汉王朝的皇位之争,只是在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之间。虽然董卓现在是把刘辩废掉,但是只要少帝刘辩还活着,就存在日后再次发生宫廷政变的可能。因为现在大家争夺权力还是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阶段。没有谁敢说把东汉皇帝杀了,自己登基。目前局势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所以董卓要消灭其权力基础的威胁,就必须找机会除掉少帝刘辩。这样只有汉献帝刘协,就不存在废立皇位的事情。少帝刘辩只要还活着,就永远存在二选一的问题。那么如果最后只剩下献帝刘协,就是唯一而不用选择。权力在很多时候都是因为集权所产生的唯一性与排他性,而导致流血冲突、展现凶暴残忍。我们是不以胜败论英雄,但是胜者王侯。评价一个人不是只看结果,还包含那个过程。但是成功失败的结果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与权势大小。在权力的角逐过程当中,失败往往不是功成身退,而是烟消云散。成功就高居人上,那失败也就往往意味着献出生命。这场博弈的赌注是非常之大。何太后当初为了在灵帝那里争宠而毒杀王美人,为了巩固儿子刘辩的皇位而逼走董太后。何太后成功的时候,她的儿子就成为皇帝,她就成为皇太后。但是现在失败的时候,儿子就从皇位被废,成为弘农王。何太后也因此受到株连。其实由于权力本身可以满足人们的所有欲望,那么其竞争之激烈,想要攀登的人数之众多,就决定了日后没有高枕无忧一说。而永远是在刀口上混日子,每一天都是鸿门宴。

关于权力主要是两个阶段:获得与拥有。获得是指得到权力的过程,拥有是得到权力之后怎样行事。对于权力,关键不在获得,而在拥有。董卓现在可以说是位极人臣,就差自己登基当皇上了。但是董卓也就因此接近自己人生的巅峰,快要恶贯满盈啦!董卓获得权力的过程,不是顺取。董卓不是被先帝信任,之后一步一步提拔,然后做辅佐大臣。按部就班、顺理成章,就是顺取,而董卓不是。董卓是趁何进召外兵进京的机会,赖在京城不走。然后通过废立皇位,使自己当上相国、独揽大权。所以董卓获取权力的过程,叫做逆取。其实顺取也罢,逆取也罢,只不过是方式与途径。最终得到权力之后怎么对待,其实很关键。我们是认为无论顺取、逆取,都要顺守。只有顺守,才能够守得住,才能够做得久。其实董卓前面听从李儒的建议,招募名流就是顺守之道。董卓如果按照那个方向发展下去,就是逆取顺守。最终董卓可能还会得到比较不错的结果。但董卓是不惦着好好过日子,董卓是在逆取逆守。为什么说董卓是逆守呢?董卓带兵出去,看到老百姓集会、做祭拜,就杀人、抢夺妇女财物,还谎称是杀了贼人。没有必要的残暴,说明董卓不适合管理国家。关于权力运作,是理性思考的过程。而人是情感动物。所以从感性的角度来看待一些理性的行为,就会让人们感到残忍无情。如果是因为权力利益的驱使,还算是一种无奈。但是董卓已经大权在握,竟然如此残暴嗜杀百姓。可以讲不是理性的行为,根本没有那个必要。不是不可以无情,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处理事情的原因很重要。残忍无情的意义是威慑,但是即便如此,威慑性措施也要较少使用。因为有压迫,就一定有反抗。压迫越猛烈,日后反抗的力度越大,反抗的幅度越广。统治是没有多余动作,任何多余的动作都将或多或少的影响根基。因此当所有合理的解释都排除之后,剩下来的解释,就算是很疯狂,但可能就是事实真相。说明董卓残暴成性、杀人成瘾。如果董卓这样统治国家下去,老百姓不是被他杀没了,就是逼得老百姓天天造反。所以董卓已经开始威胁到东汉朝廷长治久安的统治基础。因此除掉董卓,将很快成为诸位大臣的共识。其实董卓在前期策反吕布、诛杀丁原之后,可以说对董卓的反抗趋势有所抑制。如果董卓就此善用权势,应该说董卓有可能成为一代权臣。但董卓是越来越大胆,也就越来越无所顾忌。董卓诛杀异己、推动皇位废立,现在又毒杀少帝刘辩、何太后等人。满朝文武对董卓是无可奈何,在这个没有任何公开对抗的时候,其实是大战前的寂静。这个时候是最可怕的,因为一切都在酝酿当中,所以当开始爆发出来的时候,必然是力度惊人、空前惨烈。尤其董卓嗜杀百姓的行径,更是起到催化的作用,直接导致伍孚的冒死行刺。董卓是自身行为激化矛盾,将来董卓必然要自己承担那个结果。

同类推荐
  • 回到东汉做军阀

    回到东汉做军阀

    东汉乱,狼烟起群雄逐鹿,悲欢离合战沙场论勇武,拼智计待到头来,往事回首俱成灰东汉末年,群雄揭竿而起,皇权进一步的跌落至谷底。一个迷茫的少年,阴差阳错的被卷入了这场乱世纷争,且看他如何周旋于群雄之间,最终与各路豪杰一争高下!奸雄、枭雄或是英雄,在这场以众生为棋局的战役中,谁能够最终笑傲天下,将中原一统?穿越,或者不穿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位小人物,如何在这波澜壮阔的世界中生存,并烙下属于自己的脚印。ps:小弟新书,欢迎提建议,如果喜欢,请收藏之……
  • 墨客剑殇

    墨客剑殇

    战国末期,采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开始日益强大,在经历肃清内党嫪毐、吕不韦等内患之后,始皇帝嬴政任命李斯为相,王翦、桓齮为大将军,集结秦国兵力,大举东进,一时间夺掠抢杀遍布中原,顷刻间便哀鸿遍野,但凡妇孺老妪,无一幸免。此举大规模激怒了天下百姓,有志之士纷纷举戈相抗,其中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便是墨家所遗后族。因墨家一直奉行“兼爱非攻”之策,故得天下义士纷纷响应,且响应者皆抛诸生死于外,江湖中人纷纷尊之以“墨客”。面对暴秦压境,墨客们能否力挽狂澜,一番生死对决便就此而展开。
  • 日本平安时代的社会与信仰

    日本平安时代的社会与信仰

    平安时代之前的时代是奈良时代,它之后的时代是鎌仓时代。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发展的顶峰。平安时代日本与中国有非常紧密的交往,在日本儒学得到推崇,同时佛教得到发展。本书详细论述了日本平安时代的社会结构和信仰状况,深刻剖析了当时日本社会阶层的各个方面,对研究日本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 烈旗

    烈旗

    原作品名《烈旗》,气魄不够,改!三个主角,三个少年,三种命运,在架空的齐朝将乱末世,上演了一场壮烈的山与海之歌。帝王,悍将,孤臣……这里的英雄是孤独的,但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堪能惺惺相惜的对手;雄心,反思,彷徨……乱世之中,他们是凭本心以抗洪流的可爱的人;瀚海,边关,都城……都是书中人的战场,与道场!武侠没落了么?不,是因为他们只是徘徊在前人的伟岸之前,没有胆量前去攀越。架空只能穿越么?不,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造物者的气魄,不敢于重塑一段时空,不敢于去书写英雄与英雄对峙的男人的史诗。而如果你有意的认真阅读本书,相信你相遇的,会是《英雄志》、《猎命师传奇》、《昆仑》、《开唐》这样的阅读体验。
  • 穿越后宫不好混

    穿越后宫不好混

    神秘的穿越,未知的朝代,身为男儿的自己这么玩后宫的妃子,寂寞的宫女,一个个阴谋的背后,隐藏着惊天的秘密,只要往上爬才不被欺负,他决心推翻皇帝,自己做这个世界的主宰。
热门推荐
  • 前妻归来之男人请止步

    前妻归来之男人请止步

    ”拜托你,救救我们的孩子,求求你,求求你。“看着脚边求救的妻子,薄情转身抱起躺在另一边的女人大步离去。两年后总裁办公室内,薄情面色温怒的看着电视机前的画面。”水小姐,你现在回来是因为薄先生的婚礼吗?“水优璇转身看着那个说话的记者”是什么原因让你这样以为。“说完低下身抱起身边的小男孩转身离去。
  • 上古世纪之神之子

    上古世纪之神之子

    左手剑右手杖,将一切葬在身后。风之灵,火之精,随我席卷天际。哈里兰,随我起航,杀向原大陆,太阳神将赋予我“神之子"的无上称号。时间也许会湮灭一切,吾名与世长存。
  • 三昧真火之大话仙侠

    三昧真火之大话仙侠

    网吧,午夜时分,狭一身尿意起身,于厕所门前骤然惊惧,心中大恐怖!“麻辣鸡丝!谁把厕所门锁了!”暮然回首,幽暗的走廊里,仿若漂浮着无数白毛毛的人影,不由心中大骇!于是,一身尿意似是无穷尽般汹涌而至!彷徨中,左顾右盼之下,悄然推开女厕大门!然后……眼前一黑!“麻辣鸡丝!这是哪?”心中念着,口中将要诉说愤慨,却听阵阵啼哭于耳侧!思来想去,果断昏迷!
  • 异界之狂傲小小姐

    异界之狂傲小小姐

    本是一个痴傻的花家废物大小姐,被林家小姐骗入苍茫深林活活吓死,一个是二十一世纪的杀手界的王者——天煞,被渣男亲手杀死,当她变成她,紧闭的紫眸缓缓睁开,废物变成绝世鬼才,比炼丹?姐拿丹药砸死你,比魔兽?姐的魔兽个个吓死你。本文男强女强,一对一宠文,美男多多,魔兽多多。
  • 火影神者:混沌神魔诀

    火影神者:混沌神魔诀

    人们的眼中神是无所不能的,呼风唤雨移山捣海转眼之间可以把大地移平,但最终还是自食其果。对神人们除了敬畏就只有虔诚的信仰。但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尊敬的神也是贪婪的。为了一己之私,为了更多的信仰之力而明争暗斗终于有一天矛盾不可调和。众神之战终于爆发了。东西方诸神就这样相互屠杀,他们庞大的力量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麟羽易尊

    麟羽易尊

    万物同存,生命跌宕;茫茫兮,何至所归;渺渺兮,待问盖世绝伦……………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开始,每一个仙者均是一个伟大的传奇,亘古以来,谁人都知道,传奇绝不止于仙……通向绝巅的生命都是绝巅力量加以意志的载体。望苍茫,探混沌,无极鸿蒙,几人问鼎……崛起,一个生命不论是何种崛起,都不只是一个生命的崛起……如诞生一位大能,甚至意味着崛起一个种族…….
  • 永和二年

    永和二年

    离婚女销售穿越成侯府千金。沈嘉柔对一世及其满意,侯门嫡女、才貌双全、父慈女孝、青梅竹马、门当户对,只等着男婚女嫁、举案齐眉,多么完美的一生。可是等到她待嫁的年纪,命运跟她开了个玩笑,出了一道可怕的必选题,一个断袖的皇子和三个极品得各有千秋的藩王要她选择。能都不选吗?不能。到底选哪一个呢?她还有一个无解的噩梦,总是重复地出现,她找不到源头,也不知道这预示着什么?只能跟着冥冥中命运的安排走下去。
  • 神魔之赫连遮天

    神魔之赫连遮天

    杀伐果断,冷酷无情的她,一朝陨落,一个不慎跌入异世,强大如她,眼前却是迷雾重重,她又怎会就此罢休,屈尊假扮大将军,杀四方,守都城,名震天下,只为解开她身世之谜,上天封神,下地为魔。最后,只为身旁有他相伴,不做人中龙凤,但作相濡以沫的鱼和水,共度余生.......且看神与魔的较量,乃至孰轻孰重,孰正孰邪,强大的她最后终究敌不过一情字之痛。
  • 密道

    密道

    无故穿越,遭人陷害,被人玩弄,恋人被觊觎……为什么?她的人生如此坎坷?别人有悲有喜,她只剩悲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对她而言,应该说“大难不死,后祸不断”吧。而他,在她最舒心时出现,最无助时给予帮助,甚至,可以不要一切,只要她,就够了。可恶的协议帮她当上贵族,却使她不敢接受王妃之位,因为,她爱他……
  • 凉景空城

    凉景空城

    我许你一生美景,你予我一座空城。我的一生最美的是以前,你的一生最美的是,我的以前……